素质差异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6:55: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素质差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课程与素质差异研究论文
摘要:在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以心理学的视点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素质差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实现人本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质差异;学生心理
1心理学视点下的语文素质差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上。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育,他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
很明显,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在新课程实现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特别是在心理学视点下关注学生的素质差异与语文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学生的学习素质可以分3个方面: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语文课程与素质差异研究论文
摘要:在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以心理学的视点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素质差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实现人本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质差异;学生心理
1心理学视点下的语文素质差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上。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育,他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
很明显,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在新课程实现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特别是在心理学视点下关注学生的素质差异与语文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学生的学习素质可以分3个方面: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语文课程与素质差异研究论文
摘要:在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以心理学的视点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素质差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实现人本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质差异;学生心理
1心理学视点下的语文素质差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上。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育,他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
很明显,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在新课程实现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特别是在心理学视点下关注学生的素质差异与语文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学生的学习素质可以分3个方面: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语文课程与素质差异研究论文
摘要:在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以心理学的视点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素质差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实现人本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质差异;学生心理
1心理学视点下的语文素质差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上。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育,他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
很明显,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在新课程实现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特别是在心理学视点下关注学生的素质差异与语文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学生的学习素质可以分3个方面: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异论文
摘要: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战略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心理学背景下的语文素质差异探讨论文
摘要:在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以心理学的视点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素质差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实现人本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质差异;学生心理
一、心理学视点下的语文素质差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上。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育,他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很明显,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在新课程实现理性科学和人文整合的改革过程中,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语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因素,特别是在心理学视点下关注学生的素质差异与语文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了全面论述,指出学生的学习素质可以分3个方面: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差异教学法原则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实施差异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正视学生各方面存在差异,认清差异,尊重差异,依据园材施教的原则,并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尊重;差异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都在为解决因学生存在差异,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差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但事实上,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都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而重视学生的特性和培养具有个性的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从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连续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的平衡每一个同学。而差异教学就是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教学规律研究
[摘要]选修课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模式,在提升学生安全素质、推动课程建设发展方面有积极意义。项目组通过对湘潭大学8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年级、专业、性别影响学生选课,安全教育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选修课能有效提升学生安全素质,教学效果能保持整体稳定,教学改进能产生效果等规律特点,并从教育模式、研究方法、教学开展、外部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教学规律;教学效果;实证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其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但教学不规范和研究方法失衡的问题突出,值得重视。一方面,安全教育课当前尚未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必修课序列,无法成规模、规范化地组织教学,故选修课成为当前课程教学的有益尝试。但在具体教学中,受学情、校情和授课者个人水平影响,教学系统性、规范性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有必要通过加强对选修课教学规律与实效的研究,规范教学、提升质量。另一方面,现有安全教育相关研究中过分依赖主观分析,理论研究泛化、实证研究稀缺的问题突出。以2006—2016年间我国最具代表性的5种思想政治教育刊物为例分析,10余年来实证研究的数量只占总体研究文献的5.0%左右,规范研究仍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2]。规范研究基于演绎推理展开,有概括性高、逻辑分析严密的优势,但对研究者个人能力要求较高,且过分倚重定性分析,忽视客观的量化验证,容易造成研究失真失准,制约研究取得突破。总之,选修课作为促进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发展的积极探索尝试,需要针对搜集学生选课意愿、素质现状、学习效果等开展实证研究,通过量化分析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成效,推动安全教育课程和学科建设规范发展。因此,笔者以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多年的湘潭大学为对象开展了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湘潭大学安全教育选修课程于2008年由学校保卫处申报开设,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计32学时、2学分,现有安全意识养成教育等三门安全教育类课程,内容涉及国家安全、消防安全、防盗防骗、网络安全等,教学团队成员均有教师资格证和中级职称,教学组织比较规范,效果良好,能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撑。(一)研究问题。1.影响学生选修安全教育课的因素及其规律;2.普通学生与选修安全教育课学生安全素质的差异及其特点;3.不同学期安全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差异及其特点。(二)研究工具。本调查问卷名为《大学生安全素质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包含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独生、贫困情况及是否选修过学校安全教育类课程;第二部分为西安科技大学张芸编制的《大学生应急能力测量量表》(2014年),该量表共65个题项,以5点计分,由个人素质、高校环境、社会环境3个分量表组成,量表信度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同质信度为0.882,分半信度为0.928,效度方面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在0.757—0.834之间,内部区分度在0.209—0.238之间,内容效度有较好的代表性[3]。(三)研究对象。以2017—2018年湘潭大学安全意识养成教育课连续4个学期的选课学生为对象,在各学期课程结束时施测《大学生安全素质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737份,回收有效问卷6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9%;另在2017年6月湘潭大学某次校级安全宣讲活动现场,向参会学生现场施测《大学生安全素质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13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57%。样本中,男生258人,女生584人,大一511人,大二295人,大三24人,大四12人,被试学生基本情况统计具体见表1。(四)分析工具。所有数据经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并未达到企业的标准。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197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和25家企业的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有显著差异;2、随着年级的增长,与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也会增加;3、实习经历能够减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进行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我校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的研究,是检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之一。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实证研究
1.调查对象的样本分布情况。1.1样本分布情况。本课题调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与信息学院的学生对于职业素质的认知情况。一共发放问卷197份,回收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占44.67%,女生占55.33%。1.2用人单位样本分布情况。本课题调查了我校学生曾实习过的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情况。一共发放25份调查问卷,收回25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2.t检验分析。t检验过程,是对两样本均数(mean)差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P值或Sig值称为观察到的显著水平。当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t检验时,P值或Sig值<0.05表明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反之亦反之。2.1用人单位与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将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用人单位与学生对执行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正直诚信、责任感、信息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2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2.2.1将低年级(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对组织协调能力、理性决策能力、战略意识、时间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创新能力、正直诚信、责任感、自信和外语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2.2将不同年级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是四个年级共有的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长,与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也会增加。2.3不同性别的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2.3.1通过将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对角色定位、时间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灵活性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3.2将不同性别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正直诚信、信息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是男生和女生共有的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同时,与男生相比,女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有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较少。2.4有无实习经历的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2.4.1通过将是否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和无实习经历的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4.2将不同实习经历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不同实习经历的学生共有的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实习时间的长短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有影响。
探讨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在当前实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下,如何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各种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运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分层次教学的本质、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及实施的具体环节浅析分层次教学,探究一种更有效地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现实和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遗传的差异,也表现在后天发展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人的生理遗传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但他们在后天发展过程中的素质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智力、健康状况、情绪意志、社会适应、动手能力等方面,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分层次教学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及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中进行个别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满足存在差异学生的要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差异由各自的成长环境、心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风向标,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差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途径和方法,客观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