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6:26: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素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主素养思考
党员的民主素养不仅包括在党内民主生活中,党员对自身民主权利、义务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情感、民主心理和自觉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意愿,而且包括党员通过民主的程序、形式有效参与党内事务、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的能力和水平。换言之,党员的民主素养是党员的民主意识和通过民主程序、形式参与党内事务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决定党内民主实现和发展的基础因素。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党员民主素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党员民主素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社会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各阶层成员的自主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迅速增强,民主要求日益高涨。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越来越高,主体意识有所增强,参与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党内民主建设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新规章,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党内民主的新举措,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但从目前党内民主的政治实践来看,党员的民主素养与推进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党员的主体意识仍需增强。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愿主动参与党内事务,不能独立发表意见,不会维护自身权益,不敢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行监督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
二是正确的民主观念有待形成。党员的民主观念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力支撑。目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于发展党内民主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的党员也还存在一些顾虑和模糊认识,比如,扩大党内民主,会不会引发党内无休止的争论,会不会在党内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发扬党内民主,会不会影响党的领导机关的权威和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等等,都需要加以澄清和解释,进一步统一思想。
三是党员的参与能力需要提高。民主以理性为前提,要求其成员有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制定计划、掌握、判断行动规则的能力;在具体情况下,运用这一计划、规则的能力和清楚表达思想与人讲道理的能力。就目前党内民主参与现状来看,党员民主参与意识发展较快,但总体参与水平不高,且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差异较大。
语文素养提升思索
在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演讲比赛.欣赏精彩绝伦的文艺节目。打电话和亲人畅谈心境……语文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语文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基础课.如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语文、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活动与习作
举行有益的活动是课内语文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学生们去过青屏山.基于学生枯燥乏味的课业负担.决定“放飞”笼中鸟,让他们回归大自然。仅就青屏山的美景,学生就能巧妙地和《桂林山水》及《林海》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家陈淼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学生则说“新密青屏美景佳”学生在文中写道:“青屏山自山脚到山顶长满了万古长青的松柏,放眼望去,林边的残雪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没有讲过以上两篇文章,没有亲眼目睹青屏山的芳容,没有身临其境,能有文美与景美的交融吗?沐浴隆冬的寒风.滑冰场上棉衣尽甩.散发着热气的头发下面是一张张像熟透了的苹果一样的脸蛋.学生们尽情地滑翔,忘情地呼唤,滑冰场成了青屏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好像翱翔在太空中的苍鹰.宛如掠过湖面的轻燕.仿佛出色的芭蕾舞演员……而我们则像刚啄破蛋壳的小鸡.在老师的搀扶下迈出了永远铭记在心的第一步”。
二、阅读与睿智
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情趣和学生的素养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而聪明的教师常常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其自由觅食.即“杂食博取”——大量的包罗万象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构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他们的内心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酷炎的夏日.远行者在沙漠中行走,忽然突发奇想:把自带的水和面和成糊状,在沙漠中烙成了散发着浓烈的烤饼香味由此.他们知道沙漠是用之不尽的热能资源。1973年的某一天.印度东南部的孟加拉湾海水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海水燃烧的原因是因为飓风掀起的狂澜与海水摩擦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能助燃的氧气而造成的……聆听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大自然的奥秘.令我瞠目结舌.师不“学”反要被学生“教”.教学相长是也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要积累就必须多读,读文学、读历史、读天文、读地理、读经典名著、读诸子百科、读报刊杂志、读辞典文献学生在读中滋养自己的精神。在读中修整自己的语言。“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教师与学生
会计必备素养研讨
最近读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第五期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稿(节选),获益匪浅。王军副部长以《研经品典启智取道》为题,分别从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和经典人物的角度,深刻而生动的讲授了“经典”之课。正如编者所言,文明的进步凝结经典著作,时代的发展孕育经典事件,民族的复兴和会计事业的腾飞召唤经典人物。作为基层会计人员,看完文章,备受鼓舞,文中讲述的会计工作者都是能者,学有所长、干有所专、技有所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杰出的成绩,他们是会计人员的骄傲,文章通过引用古今中外的实例,为会计工作者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休憩心灵、补给能量的窗户。文章涵盖的面很广,看完感触颇多,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就基层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养谈一些自己的认识。笔者认为基层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有:敬业的精神、持久的热情、学习的心态、踏实的作风、协作的理念。
一、敬业的精神
会计工作是一项长期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整日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表格,如何准确、高效的完成大量工作,仅仅靠认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钱学森先生用“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表现了对事业的敬畏。我们的会计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它虽然不用精密的仪器研究,但需要缜密的大脑思考,它虽然不用长年的研究探讨,但需要定期的归纳总结。会计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强化,会计行业被赋予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会计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每一名会计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作为一名基层会计人员,虽然处理的账务相对简单,但是敬业的精神丝毫不减,我的前任科长,在转业前还在教我们财务分析,他教给我的不仅有会计经验,更重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的精神,犹如航海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犹如远足者心中的信念,促使我们不懈追求。
二、持久的热情
很多人在工作之初都信心满满,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减退,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了。当今社会很多人把工作当负担,其实把工作当乐趣,才有幸福可言。财务工作是一份相对舒适的工作,不用风吹日晒,可是,时间久了,把人的性子都磨平了。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持久的热情?除了朴素的敬业精神,还要有善于“自娱自乐”的小情调。每次记完账,对账成功时心里那份喜悦只有当过会计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对工作有持久的热情,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感到幸福。我们部队里有这样一句话“:把战友当兄弟,把部队当家庭,把工作当事业”,这里的事业强调的不是冰冷的目标,而是持久的热情。会计工作者要想保持持久的热情,外因、内因都很重要,目前,国家从上到下对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会计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表述者,地位日益提高,外部大环境这么好,作为会计自身,必须加强学习,顺应时展,提高自身修养,怀着对会计事业的热爱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用实力体现魅力。有人说现在的会计地位尴尬,工作难做,其实这是一个心态和方法的问题,既然选择了会计专业,走上了会计岗位,就要在顺境中捉住机遇,勇于担当;在逆境中不言放弃,顽强努力。王副部长的讲话稿中引用了一位领导的话:“没有经历几个不眠之夜,没有吓出或紧张出几身冷汗,没有碰过几次钉子,是很难当好决策者的”,其实对于会计工作者也一样,每紧张一次,对制度的理解就会加深一次。作为会计,要能正确处理他人的误解和自己的委屈,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工作的困难,生活的失意都不能成为消沉的理由,乐观的态度犹如乘风破浪的船帆,能使航船披荆斩棘,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作为会计人员,要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情,这种热情源于我们对会计工作的热爱,源于对会计阵地的坚守,源于对会计事业的不懈追求。
三、学习的心态
馆员职业素养研究
职业素养对于任何一个职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办事效率以及内部风气等,任何一个用人单位对于职业素养的考核都应该作为着重点去看待,如果一个员工的思想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错误思想,对于整个企业来讲,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影响,关于职业素养的构建研究,要先从理论入手,由浅入深,最后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而研究如何构建馆员职业素养的问题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一、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构想
在探究职业素养构建之前,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职业素养算得上是良好呢?”,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加以解决,那么就离我们原先的设想越来越近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我总结为以下几点:(一)团队精神,简单来讲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馆员必备的意识之一,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那么消极怠工这样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团队中的每个都清楚的知道一个人的落后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团队的进程。(二)精湛的业务技能,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一个人专业素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就首先从基本条件上入手,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具有协调组织能力,创新意识,那么,任何的工作中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这两种精神存在着相互统一性,只要职员能够具备这样的信念,在做工作时就会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这样职员就能在相互“竞争”中,革除思想上的惰性,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二、馆员职业素养的提高方法浅析
(一)领导的模仿效应。在任何的行业中,普通员工都是以领导为基准看齐的,就比如:一个领导每天能够坚持早到十分钟,一旦被普通的员工知道就一定会掀起一股早到的风气,普通员工会这样想“人家一个领导都这么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早点来”,这样一来,就是所谓的“先锋模范作用”了,生活中人们也总在像成功人士学习着,比如去看成功人士的演讲、书籍等等,那么在职场中,完全可以套用人们的心理,所以,要想培养普通馆员的职业素养就得首先去抓领导的职业素养,如果领导团队可以首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再通过模仿的作用传达到普通馆员的身上,这种做法就又省时又轻松。而这样的领导模范事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单单近现代来讲,“铁人”王进喜的敬业精神,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代表,无一不撑起了我们大中华的铮铮傲骨,我们都在像他们学习着,进步着。(二)加强道德文明规范。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归根结底是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文明,现实中不仅有法律在约束着人们,更是有道德的准绳在度量,培养馆员的荣辱意识,积极的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培训工作,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实际的可操作的计划,比如对于馆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操守规范化教育,在提高他们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相关课程以外,在配备一些奖励制度,比如在馆内进行定期的道德文明评选,全员参与投票,选出人们心中的优秀员工,由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发奖金和荣誉个人奖状,让馆员感受到他们工作得到了认可,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完善考核制度。任何一个机构都需要配备与时俱进的管理考核条例,所谓“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原有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创新,将每个馆员的日常工作的贡献进行标准的量化,根据每个馆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奖罚,严格落实好奖罚制度,提高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传统,让馆员感受到公平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才是真正调动馆员积极性的合理手段。(四)多一份关爱与理解。馆员对于档案整理这份工作有些许不耐烦是人之常情,在这一点上领导层应该给予适当的理解,而通过如果能改变传统的雇佣关系,让馆员能感觉到来工作像是回家一样,就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馆员的基本工资和福利是最直接的对于他们工作的肯定,从心里学的角度讲,领导层要想赢得“民心”,就必须做到“爱民如子”,适当增加对馆员的福利,比如安排定期的旅游,旅游的过程中,让馆员充分排解心中的工作压力,对于他们回归后的工作效率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这种外出游玩,既有利于馆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可以极大促进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最终对于培养馆员对工作的认同感有很大的益处,只要给予馆员最真诚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就一定能激发他们无限的工作热情。
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集体利益有着很大的作用,这种看似抽象化的内在培养,对于提高馆员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的采用适当的方法,从本质上,增强馆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就一定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全文围绕如何提高馆员职业素养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帮助他们在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魅力并且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进取心,让他们能更好的为集体服务,更好的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期刊编辑职业素养
期刊编辑出版承载着传播价值理念、宣传政策法规、推介工作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繁荣文化生活的使命。当前,我国社科期刊同质化现象突出,刊发的文章铺陈多,原创少;追踪多,引领少;趋同多,特色少,导致期刊订数与影响力不同程度地下降,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业内人士将这一困境简单归结为新媒体的冲击,没有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有什么样的采编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刊物水准。当然,专业刊物,特别是学术刊物,编的成分多,采的成分少。其实,采编不一定是采访加编辑,还包括组稿加编辑。那么组稿的过程,也就是采的过程。采编资源的充分挖掘、采编人才的合理使用,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采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聚合有时代精神的专家队伍,提出有创意的选题,精准判断文稿的专业价值、思想水准和信息含量,才能使期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行文精彩,使读者开卷有益。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在于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在于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较高层次的作者群体,以及对这个群体资源是否有足够的调配能力。纯粹的文字匠是当不了优秀编辑的,更不适合当期刊主编。一个令作者肃然起敬、能为读者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的编辑,应该处于学科前沿,横跨所涉专业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多项业务,在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积累、编辑业务能力、读者市场开掘等方面,对期刊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一个合格的期刊编辑,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增进修养。
注重编辑方法论研究。只有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知识爆炸和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人员面对的来稿辐射越来越宽,挖掘越来越深,要想追踪每一个作者的专业课题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可能成为万能博士。期刊发展对编辑人员所要求的,是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力。只有以科学的编辑方法为指导,面对众多来稿,才能进得去出得来,发现不同文稿的闪光点或缺漏之处,进而担起把关责任。有专家提出“从形式到内容的认识途径”、“从外行到内行的辩证转换”、“由一般对个别的统帅作用”,将这三条原理应用于编辑实践,很有启发意义。还有专家提出审稿要做到“七有”、“三看”,即有材料、有见解、有论证、有创新、有探索、有办法、有分寸;从同类作品相互对比看,从文稿的整体要求看,将立足点放在高处看。这些都是来源于编辑实践的极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那种撇开传统另辟蹊径、把历史归零的做法得不偿失。文章选题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专业成果的继承或扬弃之上,既要立足于专业,又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看论题有无新意,是否有形而上的统领和讨论价值。期刊编辑应关注学术历史回顾,不能满足于日常来稿编发,要努力使刊物成为搭建成果、鉴定、评价的共享平台,具备引领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对学术趋势的洞察,把握学科生长点和特定问题研究的突破口,提出符合刊物定位和特色,也能推动专业发展的话题。曾有专家讨论“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问题,这对编辑人员提高素养、增进本领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比较相邻学科文章的高下。所谓“专家”,通常是这样一种人:“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的东西知道很少。”某些领域学科越分越细,研究范围越变越窄。要求编辑人员无所不能,那是强人所难。但从事编辑工作,除了有好学之心,还要有杂学之功,视野要比一般专家更宽,从而在相邻、相近学科上得以旁通,扩大工作界面,与不同学科的作者、不同门类的文稿打交道,与作者同频共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必须调动各学科资源,通过纵横立体的综合,使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更紧密地融合,提高文稿含智量,取得卓越的思想成果。具备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一般来讲,编辑和作者有三大区别:作者长于专深,编辑长于广博;作者精于学识,编辑长于通识;作者精于学科学理,编辑精于顺畅表达。虽然作者也是向受众阐述思想、表达观点、推演逻辑、传递信息,但作者更多的是使用专业思维和专业话语,较少考虑受众的接收方式或阅读习惯。在这方面,编辑人员在话语体系转换上更有优长,这便是记者和编辑作为一种独特职业而存在的现实理由。其实编辑也要讲天赋,要有对文字感受和表达的敏锐性、对新知识新思想传播的急迫性。这样的编辑人员才能扶助作者、提升作者,成为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力量。
具备高于一般作者的品格气度。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众里的知名度,有必要营造宽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和办刊环境,培养期刊编辑兼容并蓄的品格和精神。期刊采编人员要心胸豁达,眼界高远,不要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要取辩证的思维、多元的视角,摈弃固执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审稿时,力争做到“三无”:无派别倾向,无圈子山头,无自以为是。其实,一个优秀的作者不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作者之优秀在于创个性特色,编者之卓越在于采众家之长。作者可以有派别观点、学派烙印和经验色彩,可以做独胆英雄,单挑独鸣,以独特的话语结构、独特的观点,呈现出对学科、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彩贡献。但作为编者,应跳出或高于作者视野,转换思路,调整站位,博采众长。如格局不高,固守门派之见,则容易使期刊走入歧途。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兼容并蓄,是做一桌丰盛的大餐,而不是一两个精致小炒。编者眼界的高低、胸襟的大小、积累的厚薄,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层次和期刊发展前景。编辑的职业素养是编者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人生格局的综合呈现,是期刊在竞争激烈的传媒界立于不败之地的能量保障。
管弦钢琴音乐素养研究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属于钢琴演奏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钢琴艺术指导不但需要和独奏者一样具备较高的技巧,还需具备和其他人员相互协作的能力,使音乐效果以及表演效果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探讨管弦钢琴艺术指导的音乐素养,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管弦钢琴;艺术指导;音乐素养
虽然钢琴艺术指导不等同于钢琴演奏,但它是从演奏当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钢琴艺术指导重点在于演唱者、舞蹈者,以及演奏者三者之间实现相互配合,提升演奏效果。钢琴艺术指导也不等同于钢琴伴奏,钢琴伴奏是附庸于钢琴演奏的,但是,钢琴艺术指导不是附属品,钢琴艺术指导与之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主要是对于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要求以及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促进钢琴艺术指导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弦钢琴艺术指导学习需要正确选择作品
管弦钢琴艺术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对作品应当进行合理以及科学选择。钢琴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优秀经典音乐作品,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够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管弦钢琴艺术教学过程当中,音乐教师常常根据自身兴趣以及爱好选择作品,忽视对学生兴趣以及个性的充分调查,教师不知道学生究竟对哪种类型钢琴艺术作品感兴趣。教学中选择的作品要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为了促使作品表现更为突出、完善,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将奏鸣曲作为曲目开展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钢琴艺术指导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应当熟练掌握钢琴音乐技巧,另一方面,应当体会音乐内涵。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而言,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器乐小品进行学习,之后再慢慢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以及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管弦钢琴艺术指导学习需要正确划分乐器种类
浅谈文化素养琵琶演奏影响
琵琶演奏效果是否成功与演奏者二度创作个性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文化素养对二度创作个性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文化知识融汇于琵琶演奏艺术之中,才能在二度创作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体现出自己的情操和气质,创作出气韵生动的音乐形象,塑造出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
一首琵琶曲子的演奏过程也是琵琶演奏者对这首曲子的二度创作过程。演奏成功与否不仅要靠娴熟的演奏技法丰富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还要看是否发挥了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演奏者技法掌握全面技巧运用得心应手,曲子演奏得干净利落但演奏结束,使人有音消意失、淡而无味的感觉。究其原因,问题就在二度创作个性的发挥上。二度创作的个性是由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思想品格、生活阅历、思维特征、性格趣味、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多种原因交叉组合而形成的在这里,我们只就文化素养对琵琶演奏者二度创作个性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怎样才是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和审美追求这些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决定其长久的审美价值,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同时,这些作品又是曲作者个人的人生感受、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的高度凝聚论文。因此,演奏者在二度创作时要通过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来理解一度创作者的意图和构思从历史的角度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在充分再现一度创作潜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同时演奏者还要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研究作品,发挥个人对作品的独创性理解用更高的要求发展作品,挖掘未被前人发现的美的因素给作品注入时代的气息在演奏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特有的认识及审美情趣,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音乐作品获得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
二、文化素养的积淀孕育了二度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素养对二度创作个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二是对想象思维的影响。而这两点恰恰对二度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技巧动作的趋势都是从意识中能动地反映出来的。在各种复杂的感情表现中不同的情感都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种情感反映的细微差异便形成技巧动作感应中最生动、最形象的外在表现因素。如喜情可根据不同的感情变化强度分为“欣喜”、“欢喜”、“惊喜‘’等不同的心理状态悲情也可根据不同的心境分为”悲痛‘’、“悲伤“、“悲愤’‘等情绪反应。这些不同情绪的心理反应潜存着不同的动作意识的雏形。在演奏过程中各种动作感觉通过不同情绪特征的反射联系使动作意识和情感心理不断地在新的、更高的感觉层次中交融、巩固和完善从而达到技术技巧和思想感情的完美结合。脱离了思想感情的技巧,演奏将毫无审美价值可言。
琵琶演奏是演奏者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整体而内心情感的丰富或匾乏和个人的文化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讲文化素养高的人内心世界广阔情感比较丰富对作品的内在韵味、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较深因此在二度创作时就会自然地把蕴涵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意识体现在技术技巧的动作意识之中。不同的文化素养,使演奏者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了演奏者不同的演奏风格、气质和个性。所以说情感体验是形成二度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同时,琵琶演奏也是一种特殊的想象思维活动。想象思维是在知觉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认知活动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琵琶演奏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思维活动就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假为真‘’的艺术创作过程。也就是说演奏者要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生活体验的积累在脑海中浮现出乐曲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形象。要把想象的思想空间转化为现实的具体形象,这就要求演奏者要用创造性的想象力对音乐作品作出处理诊释。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通过对右脑创造智能的开发激活与直觉、联想、想象、激情相关的创造心理要素从而在人脑潜意识和显意识的交互过程中获得创造灵感和想象力。知识和能力给这种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演奏者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就会从深层次去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会沿着作曲者的意图和构思去发挥无限的联想。文化素养高的人见多识广,想象空间开阔意境想象丰富容易达到‘’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地即‘’神游气化‘’的程度。可以说没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就不可能有独特、鲜明的二度创作个性。中国琵琶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每首琵琶曲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这就要求琵琶演奏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从深层次探究作品的内蕴美及其文化价值,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准确、完美地畅达乐思。如《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这两首曲子,虽然描述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但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却迥然不同。《十面埋伏》描写的是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表现的是激昂、高亢的情绪。《霸王卸甲》则着重渲染了项羽“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以及楚军的英勇悲壮表现的是慷慨、悲切的情绪。如果演奏者了解这段历史就会把握住这两首曲子的不同风格运用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把古战场上的鼓角声、剑弩声、呐喊声、马蹄声等形象地表现出来把楚霸王别姬时痛楚的情感抒发出来把这两首同一历史背景下的不同音乐作品准确地表达出来。又如琵琶独奏曲《天鹅》是刘德海先生在上世纪年代创作的“人生篇‘’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的风格新颖别致刘德海先生在一度创作时从挖掘个人内心世界、对生活进行哲理性的思考象征寓意性的构思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曲中通过描绘天鹅伤感多情的心绪隐喻作者艺术道路上的坎坷通过描绘天鹅从容、自由地浮游在湖面上的情景和它们在湖中嬉戏、游水、扑食、追逐等美丽多姿的形态隐喻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通过描绘天鹅高飞低翔的各种姿态歌颂正直者纯朴善良、不怕艰险、勇敢无畏的精神等等。这首极具寓意性和哲理性的乐曲为二度创作者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演奏者要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从深层次去领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窥见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信念这样才能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把作品表现得恰到好处。再如《诉》,是吴厚元先生因长诗《琵琶行》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诗中白居易运用汉字与汉语语法的意合性和人类思维的领悟性让读者感受潜藏在音乐形象中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以及音乐性的渲染诉说身世从而构成了文字与音乐的美感结构使人们在解读这首长诗时能够获得诗歌与音乐的双重艺术享受。但是这种享受只能在想象中满足因为音乐的直观意味被文字的抽象所替代了。而吴厚元先生创作的《诉》则用音符对长诗进行了解读。曲中,作者注重乐思与诗思的相互转换,使乐与诗的自然意境、意象、联想等因素相融合用音乐的旋律塑造了古代琵琶女的形象,用委婉的曲调将人们的情绪带入了悲凉的意境中。诗中用文字描摹音乐乐中用音符诊释文字,这种诗境与乐境的对应给琵琶演奏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理解《琵琶行》这首长诗就无法理解《诉》这首乐曲更谈不上奏出让人荡气回肠的音乐对此我深有感触。我最初学弹奏这首曲子时年龄还小对曲中所表现的内容知之甚少弹奏时找不到感觉家里人说,听我弹这首曲子如同喝白开水后来我索性就不练了。可是当我在语文课中学习了《琵琶行》这首诗以后引起了重练《诉》的兴趣,而且越练越来劲越练越觉得有味儿。在演奏时脑海中浮现出瑟瑟秋风中漂泊的小船、琵琶女怀抱琵琶缓步走向船头的身影仿佛看见她“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的神态听见她用弦声如泣如诉地讲述自己的半世人生感受到她悲怨、凄苦的心情。意境的联想和情感的体验启发了我对这首曲子的二度创作灵感直到现在,我对这首曲子仍情有独钟,因为它我深深体会到文化素养琵琶演奏者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职校信息素养培训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困境。在介绍信息素养概念和基本内涵之后。从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信息素养教育师资等方面分析了中职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进行了归因。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素养;归因分析
一、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及标准概述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该术语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当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也称信息素质、信息文化,是指在具有信息道德修养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利用、管理、评价的能力。
2.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环境;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赶上信息时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3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对学习信息技术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2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职业素养德育模式探究
新时期开展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有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吸取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例,教育并引导学生,培育出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与现代职业理念的综合型人才。
一、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职业内的规范与要求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职业规范与要求在学生个体身上产生的内化。职业素养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职业素养扩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职业技能,隐性职业素养则指的是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内在以及外在的环境形成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和意识。职业素养教育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属于养成性教育。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一)学校并未重视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其中企业最为重视的是职业态度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并未正确认识职业素养的全面性,认为通过培训与学习便能够轻松获取,所以高职院校极为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将大部分的课堂教育资源应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上,通过开展校内外实习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但是却忽略了隐性职业教育的培育。(二)学生自身缺失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将培育的学生输送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使学生长久发展,但是实际现状却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差强人意。由于招生规模逐渐扩张,生源质量逐渐下降,大部分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差,在校期间经常迟到旷课,不思进取。(三)职业素养教育趋于形式。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都是设置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育,但是却并未有相关课程与活动进行有效支撑,缺乏像职业技能那样具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只是将职业素养培育停留在计划之中。所以部分院校会选用就业指导课程代替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传授基础的企业招聘技巧,却并未有效解决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