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4:50: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缩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缩小行政成本的多维视线

摘要:行政成本是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它由机构成本、运行成本和专门成本三部分组成。行政成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经济型政府”,可以减轻民众的负担,重塑党和政府在民众中威望。可以从多种途径降低行政成本。

关键词:行政成本;主要途径;重要意义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历史性文件中使用了行政成本的概念。控制行政成本,建立廉价政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应该看到,我国行政机构的总体管理成本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因此,当前加强对行政成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在行政成本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成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通常我们只讲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很少讲行政成本。一般的成本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问题。产出必须大于投入,这样才有效益,产出越大效益越高。根据经济学上的边际成本学说,最起码产出的边际效益要等于边际成本,否则就是无利可图,不可投入。行政成本也就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投入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比。行政管理活动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通常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换算为货币价值形态的。而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如何量化成货币价值形态,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则不易量化。但不论产出是否可以量化,都可与行政成本作比较,从而检验出一项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经济、有效。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事往往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对生产领域的成本核算比较认真,而对行政成本的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行政成本偏高、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1)在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人浮于事。由于机构设置过多,部门分工过细,造成职能交叉、互相扯皮、政出多门、关卡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有的地方几个机关同时抓一项工作或主管同一个部门,彼此互不通气,各自为战。一些单位站在本位主义的立场上,既不主动理事,又想越权、揽权,权力向下扩张、延伸。仍有一些单位因人设事,设法成立“临时机构”,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人员膨胀的结果又导致行政管理成本增大,财政不堪重负。(2)在管理方面,由于我国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低,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意性和惰性,导致政令执行不畅、作风飘浮守旧。有的部门和单位只顾本部门和小团体利益,对上级制定的政策措施,合意的就执,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者在执行中出现偏差。一些公务员对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充耳不闻,对己有利的事抢着干,无利的事往外推;有的行政领导热衷于文山会海,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由于机构重叠,部门林立,造成目标分散,互相制约。谁都有权,谁都无权,尤其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更小。(3)从执行方面看,不少行政人员的素质欠佳,离国家公务员的法定标准仍有不小差距。一是干部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干部太少。二是思想素质有待提高。“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淡化;玩忽职守,循私舞弊,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的事时有发生。三是效率观念淡薄,把时间花在开会办文上,短会长开,小会大开;有的领导不算经济帐,认为经费越多越好,花钱大手大脚,大慷国家之慨。此外,现代化管理手段未获有效利用,至今仍有不少机关仍停留在“一张嘴、一支笔”的陈旧办公状态,大量行政人员陷入文牍事务之中,数字不清,传递不及时,信息利用率低。

查看全文

财税职能差距缩小工作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促进共同富裕是市“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为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个差距的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原则。从财税收和支两方面促进缩小三个差距,在优化财政体制、调整支出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各阶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减轻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引导创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公平效率原则。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公平税负,维护税收秩序,保障经济良性运行;在总体税负公平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和民生产业发展,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三)应收尽收、应免尽免原则。研究制定强化税收征管的措施和办法,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同时,进一步挖掘税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税收政策文件已经授权,地方没有用活用足用好的政策,将政策资源转化为缩小三个差距的现实力量。

查看全文

完善税制缩小收入差距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情况;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分析;我国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完善税收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收入差距问题也演变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表现几个方面、税收不仅作为国家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个人所得税不完善、遗产税和赠与税并未开征、完善个人所得税、对于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建议、我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基础、对遗产税的税制模式的选择等,具体请详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问题也演变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容量内,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环境。而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贫富两极分化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增长,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情况

在经济学上,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仑兹曲线计算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统计指标。经济学家根据经验,对该系数的取值作如下判断:基尼系数在0到0.2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到0.3为相对平均;0.3到0.4为大致合理;0.4到0.5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0.5到1为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我国1988、1990、1995、1999,2002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0.34,0.39、0.40、0.44,特别是2002年已经超过了联合国公认的0.4这一警戒线。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之间,城乡居民内部,行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表现状况的多层次性也反映了其原因的多样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个人获得收入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在对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方面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由此也产生了分配不公的结果。市场经济所进行的初次分配是具有效率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还有再分配阶段,公平是再分配所追求的目标。要改善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有三种思路;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或两者同时调节。发达国家调节高收入者收入常采用以下手段:企业设立薪酬委员制约高管人员过高薪酬;利用年薪制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差距。在反贫困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利用福利手段,强调普遍保障,当然也看到社会救助的两面性。在我国,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及城镇中的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等,要增加其收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收入差距的控制主要从调节高收入者入手。

二、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分析

查看全文

让幽默缩小师生间的零距离

摘要: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每一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必须奠定的教学理念,成为我们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使为师者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实现真正的零距离效应。而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则是创造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与促使孩子们“亲其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拟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幽默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其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幽默师生关系零距离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研究表明在教书育人的领域中,如能让正处于性格形成和口才发展的关键时刻的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有机会受到富有幽默感的教师的熏陶,对其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和口才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凡教师都有必要研究幽默艺术,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丰富幽默感的,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几乎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显示,学生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而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则可有效贴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深受学生欢迎。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干巴巴的讲授会使学生“因噎废食”。但如果融入了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建构,往往是很必要、很有效的教学策略。

怎样让幽默走进音乐课堂,是我这几年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我以为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促成师生间的零距离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孩子们一旦喜欢上你也即会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与你配合,极大地表现出对你的课堂教学的热忱。这样你在课堂上将会如鱼得水,驾轻车而行之。记得有一次教学《摇篮曲》一课,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时,事先我没有告诉学生该用怎样的情绪、力度和速度。只告诉学生什么是“摇篮曲”的概念。即:哄宝宝入睡的歌曲。于是便让学生放声歌唱,唱完后我借用该曲的旋律接着串词唱道:“爸爸,妈妈,我的瞌睡没了”唱罢还模仿婴儿委屈地哭了几声,同学们笑得前伏后抑,他们马上意识到该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了。第二遍演唱时学生的声音轻了下来,但速度欠慢,而且没有注意用连音唱法,不连贯,我又夸张地边唱边做起日本鬼子进村的动作。唱完第一句后,我说:这回,宝宝准从摇篮里蹦出来说:“妈妈,日本鬼子进村来啦!快跑呀!”。这下又把学生给逗乐了,此时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演唱“摇篮曲”之类的歌曲,要唱得轻柔、连贯,速度应用慢速,要唱出宁静,柔和的感觉。学生心悦诚服,记忆深刻,再次演唱,心中自明。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教学矛盾,但教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小小的姿势动作,都可成为传递教学幽默信息的渠道与媒介,都可以幽默地折射出教师内心情绪的表露过程。教师若能用喜剧化的方式来制造幽默,缓和教学矛盾实乃上策。如:一天,有位学生唱歌时声音总是放不开,于是我做出了倾身侧耳细听的样子,并将手贴在耳背。同学们被我幽默的姿态逗笑了,那位同学也笑着放声歌唱了。

查看全文

缩小城乡差异加快经济协调发展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8亿农民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偏低的问题,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又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抓好。

关键词:城乡差距;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8亿农民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偏低的问题,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又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抓好。对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充分认识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大意义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意义非常重大。

(一)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

查看全文

统筹城乡就业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就业收入。由于就业是民生之本,因而失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或者称“弱势群体”。这些人本来收入就不高,一旦失业有的就基本失去了收入来源而成为新的“赤贫”。据权威部门的专家分析,近年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加。调查表明,80%左右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是因其家庭主要成员长时间下岗或失业造成的。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低下,成了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无疑与我国广大农民长期“就业不充分”密切相关。可见,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应该是积极扩大就业,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趋势

(一)是城市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一方面,高收入者的收入大幅度增长。在一些地区,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相当突出。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最富裕的20%的人口掌握的财富是最贫穷的20%人口的11倍,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6~7倍。另一方面,相对贫困化人口在不断增加。据民政部调查,全国城镇应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达1938万人,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5.8%,在个别老工业基地占20%。而城市贫困人口中95%是下岗职工。尽管大多数城市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多种原因得不到实施。一些下岗职工是再就业无去处、生活无着落、医疗无保障、甚至孩子上不起学。因此,笔者认为,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不在于“劫富”,而在于济贫,让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再就业。

(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是其中之一。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占总收入差距的75%,个别省份甚至可以达到85%以上。2000-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80.0元、6860.0元,7779.2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253.4元、2366.4元、2476.9元。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79倍、2.90倍、3.10倍。表面上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3.1:1,而实际上可能更高。由于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种福利性补贴无法统计,如教育、住房、医疗,以及公共用品上的消费,比如用电,公共交通等,实际收入被低估;而农民收入可能被高估,如果扣除农民收入中不可交易的实物性收入,以及农民收入中要用于下一年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其收入更低。据估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是5:1甚至是6:1(赵欣欣等,2003;吴忠民,2003),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按照“十五”计划安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5%的年均增长速度,这样,“十五”期末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将由2000年的4026.6元进一步扩大到2005年的5193元。“十五”前两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都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2倍以上。2003年前三季度,城乡收入差距仍保持在2倍水平。以此计算,则“十五”期末城乡收入差距将至少继续扩大到3.5:1左右。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查看全文

改革财政体制缩小城乡差距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财政新问题的重要性;现行财政体制及其弊端;县乡财政困难抑制了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不合理的现行财政体制制约着城乡统筹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城乡统筹发展是指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思维方式、我国面临着巩固政权、发展工业的紧迫任务、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治”治国方略一旦起步,农村落后于城市便成为必然、现行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一种体制性障碍、城乡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税减免对乡镇财政收入冲击是很大的、我国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心税和地方税结构不合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新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但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本文说明了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财政新问题的重要意义,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及其弊端,最后提出了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财政体制公共物品

1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财政新问题的重要性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思维方式,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全面考虑,树立工农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统筹的思路,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新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统筹”的第一位,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巩固政权、发展工业的紧迫任务,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在这一非凡历史背景下,其结果只能导致计划经济体制,以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制度,强化政权的经济能力,实现经济跳跃。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以人为方式推进工业化进程,其实质是工业剥削农业”(何帆,1998),据测算,仅仅国家通过工业产业价格“剪刀差”政策剥夺农民的权益每年就有200亿元左右。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的结果,国家的经济能力仅仅能够布置少数人(市民)在城市先进部门就业,仅仅能够建立少数人(市民)的福利保障体系。这便是我国“城乡分治”治国方略起源的财政根源。

查看全文

协调空间布局缩小差别论文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旨在加强统筹城乡管理,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规划;问题;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得到很快的发展,尤其是在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一带,城市和乡村之间不断融合,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统筹”。而当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实现其他几个统筹的前提和途径。

城乡一体化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城乡规划一体化就是对城乡发展目标、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重点建筑和主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展示城乡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依据和方向。

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探索

查看全文

存贷利差缩小促使银企经营转型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金管理的内涵及特征;我行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重大意义;美国银行现金管理经验分享;我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应对措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金管理的涵义及特征、现金管理业务包括以账户和供应链融资为核心的收付款交易管理、现金管理与支付结算的区别、现金管理服务指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将资金结算产品和投融资产品进行组合、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企业要求银行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需要、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需要、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密切银企关系、带动银行业务综合发展的需要、成立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负责向客户提供综合化、一体化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以销售收入为标准划分客户,拓宽业务发展视野、对现金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缺乏现金管理专业人才,客户经理的现金管理营销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明确现金管理服务的牵头管理部门,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存贷利差的日渐缩小促使银行界尽快实现经营转型、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而现金管理业务因应需要被提上银企双方议事日程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让企业界深深体味到“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现金管理经验分享应对措施

一、现金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1、现金管理的涵义及特征。现金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针对企业资金管理需求而提供的一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专业金融服务,是帮助企业实现对现金流入、流出和留存等现金周转期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的总和。从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定义和范围来看,在内容上,现金管理业务包括以账户和供应链融资为核心的收付款交易管理,以现金资源共享和集中化控制为核心的流动性管理,以创造现金流价值为核心的投融资管理以及以保障企业营运资金安全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金风险管理等各类产品,涵盖了传统柜台和网上银行等所有银行渠道。现金管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其一,现金管理是一种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金融服务,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支持,只有在通畅和稳定的现代化账务核算系统、资金清算系统和电子银行系统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其二,现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非标准化银行产品,也不是金融产品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并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后为客户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三,现金管理是一种个性化金融服务,需要银行针对企业现金流入、留存和流出等现金周转期各环节管理的具体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2、现金管理与支付结算的区别。现金管理服务起源于支付结算,又有别于支付结算。如果将现金管理视为支付结算的“旧貌换新颜”,势必影响现金管理服务的定位与发展。支付结算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单位客户提供的以货币给付、资金管理、信息报告为核心的工具、产品和服务;现金管理服务指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将资金结算产品和投融资产品进行组合,以整体解决方案形式向客户提供的打包金融服务,其目的是帮助客户在全球或区域性范围内控制资金的流动和风险,对资金和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管理和监控,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增加回报。首先,双方的着眼点不同,现金管理着眼于客户业务经营的全过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而支付结算主要着眼于客户的账户和收付款管理,为客户提供单个产品或支付结算类组合产品的营销。其次内涵不同,现金管理所涵盖的银行产品既包括支付结算类产品,也包括投融资产品和风险管理产品。

查看全文

适度国债投入缩小中西差别论文

[关键词]国债西部大开发现实选择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仅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对于扩大国内需求,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都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就目前而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和生态破坏严重是西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也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资金是关键。但现实的情况是,西部地区资金不仅异常短缺,而且大量外溢。一是西部地区财政窘迫。许多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如1998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国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17%,而且财政均为赤字,支大于收近1倍。由于财政资金供需紧张,其财政投资严重不足,其中1998年,基本建设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仅为9.9%.二是西部企业自身积累和证券融资严重不足。截止1999年底,西部地区11省市上市公司家数仅占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8.9%,由于总股本只有365.4亿元,加之业绩普遍不理想,再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三是投向西部的信用资金十分有限。比如1998年,西部地区的银行贷款余额12263亿元,仅占全国的14.2%,人均贷款额4110元,只及全国平均6933元的59%.四是外资引入明显不足。1998年西部各省实际利用外资共计25.36亿美元,仅占全国同期的4.3%,不及东部的一个省份,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只有11.5亿元,仅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3.6%.五是资本大量外溢。据推算,仅信贷资金,西部通过上存资金、资金净拆出、向东部企业贷款等渠道流失的资金量,就占到了西部信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R·NURKSE)1953年在其《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循环。他认为,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相互影响,使经济情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这就是著名的“贫困恶性循环论”。该理论虽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原因的解释,但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来说,也是比较贴切的。

对于如何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资金矛盾,缓解资金的瓶颈制约,理论上可以有很多选择。如中央财政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放水养鱼”、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行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扩大贷款规模、给予西部企业特殊政策提高证券融资比重等等。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财政状况和现实条件来看,这些选择存在一些实施上的困难。如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国家可调动的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援助能力;税收下调的空间狭窄且效果有限;外资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投向西部;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笔者认为,积极运用国债政策促进西部大开发倒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既是由国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最为现实的选择。

首先,举债开发西部,可以突破当前财力和一定时期积累率的限制,将零星分散的闲散资金有效地集中起来,形成巨大的“职能资本”,赢得建设时间。

其次,它是充分动员和利用国民经济储蓄剩余,实现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有力手段。至2002年7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8万亿元,因此,完全可以发挥国债“金边债券”的优势,通过发行国债吸收居民储蓄,增加投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