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3:46: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损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可得利益损失论文

[内容提要]

计算和认定可得利益损失,在司法实践中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如何统一或者规范这种裁判标准成为民商事审判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法发〔2009〕40号司法文件的最新实务解读,介绍了可得利益损失的四项计算规则,提出了相关计算公式,分配了举证责任,并得出司法认定的计算步骤,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可得利益损失的司法认定标准。

[关键词]可得利益;损失;计算;认定

可得利益损失,是在司法实践中比较难的问题,而且也是经常出现争议的问题。多年来由于相关认定规则比较模糊并难以把握,因此不少法院在判决中支持的并不多,且关于其计算方法和标准也是多种多样,裁判结果也有较大悬殊。鉴于司法实践中赋予了法官太多的自由裁量权,如何统一或者规范这种裁判标准便成为民商事审判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1],如何掌握和处理好可得利益损失(或类似)纠纷也成为司法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

一、可得利益损失概说

(一)可得利益损失的法律属性

查看全文

纯经济损失

一、纯经济损失的概念和特征

纯经济损失,又称之为金钱损失,在英文中一般表述为pureeconomicloss。在我国学说上,也称之为纯粹经济损失、纯经济上损失等。对于纯经济损失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立法和学说都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本文比较认同这样一种定义:纯经济损失是受害人直接遭受的、非因受害人的人身或有形财产遭受损害而间接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利益或金钱上的损失[1]。该定义揭示了纯经济损失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在任何方面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都没有关联的经济损失”(注:①1972年《瑞典赔偿法》第2条。)。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任何一种利益都以几乎无限多样的方式互相连接着。一种损失不与身体或者财产损害相联系,不可能是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只能是概念上的截取。因此,纯经济损失的独立性是指其与受害人(主张损害赔偿之人)的身体或者财产损害没有关联,而不是说与任何人身和财产损害没有关联。

2.无形性。纯经济损失是受害人因为他人的加害行为(不仅仅是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不是由于受害人有形的人身伤害和有形的财产损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3.直接性。纯经济损失是加害行为在受害人处直接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受害人的人身或有形财产遭受损害后间接引起的损失。这种直接性需要根据加害行为与受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是否还有一个受到损害的“中介”来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加害人的加害行为与受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还有一个受到损害的“中介”性质的利益。这种“中介”性质的利益既可能是受害人的利益又可能是他人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中介”性质的利益是受害人所有,那么由该“中介”性质的利益又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就不是纯经济损失,而是一种间接的损失,例如由于人身遭受伤害而导致的工资利益的丧失、医疗费用的支出、受害人的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抚养、赡养利益的丧失就不是一种纯经济损失。相反,在“挖断电缆”的案件中,由于施工者挖断的电缆属于输电公司所有而非钢铁公司所有,施工者对输电公司实施了侵权行为,但是并没有对钢铁公司实施侵权行为(至少根据传统民法是这样的),但挖断电缆又是造成钢铁公司损失的直接原因,挖断电缆的行为与钢铁公司的损失之间没有涉及到钢铁公司其他“中介”性质的利益丧失,所以钢铁公司受到的损失是一种纯经济损失。第二种情况是不存在“中介”性质的利益损失的情况。在该种场合下,只需要因果关系的存在以及受害人遭受无形的、直接的经济上的不利益即可。当然,在有些案件中纯经济损失与有形利益的损失是并存的,此时需要根据上述规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纯经济损失是加诸于受害人整体财产上的一种不利益,而非基于受害人某项具体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发生的。这种损失体现为受害人整体财产的变动,可以根据受害人在加害原因发生前后的财产差额来计算[2]。这种整体财产的变动与具体的财产或人身损害无关,但这并不否认受害人所遭受的纯经济损失和其所遭受的有形财产损失可以并存[3],如挖断电缆案型。

查看全文

论企业破产损失分摊

一、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破产所有者损失承担的不对称性

在市场经济中,部分企业的破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企业破产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市场机制要求谁投资谁承担,但事实上,一般投资者只承担了一部分,即净资本部分,其余部分由信用机构和其他施信企业所承担。由于我国的信用机构绝大部分都是国家所有,国有企业又必占据相当的比例,结果企业破产的损失,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家承担的。

(一)空壳企业的破产损失分摊

设企业资产的构成中,自有资本的平均比重为e,信用机构的债权所占的平均比重为r,企业间的相互信用所占平均比重为S;国有企业资产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w。则若一国有空壳企业(指无产可破或扣除所欠工资和税款外没有剩余财产的企业)破产,国家作为破产企业所有者承担的资产损失比例L。由下述公式表示:

Lg=e+r+w×s=1-s+w×s…(1)

根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432-435负与624页,1998年全国工业的自有资本平均比重为e=36.26%,国有企业(以下均指工业企业)的e=35.93%,r=34.4%(其中工业长期贷款按短期贷款的比例计算),全国企业间信用占资产的平均比重为s=1-e-r=29·34%,s=67.84%(比值W为所有者权益之比)。假定信用机构均为国家所有(实际上国家占99%),国家承担的空壳国企破产的平均损失为Lg=35.93%+34.4%+67.84%x×29.34%=90.23%;而非国有空壳企业破产其所有者的平均损失仅为其自有资本部分ef(根据上述数据可算出为36.59%),显然,eg+r+w×s>ef,即一个国有空壳企业破产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所承担的损失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上看都大大多于非国有空壳企业所有者所承担的损失。

查看全文

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病案比较

医院感染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病床周转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给患者、医院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英国每年发生10万例医院感染,引起5000病例死亡,并造成16亿欧元的经济损失lll;美国每年超过20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8万人死亡,并造成40亿美元的额外经济损失叭我国每年估计有50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100亿一巧O亿元人民币J3J。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择以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269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未感染的患者,按1:1比例配对。

1.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卫生部卫医发尽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标准。

1.3酉己对条件病例组与对照组按照年龄相差不到5岁、人院日期相近、性别相同、住院科室相同、出院诊断相同、疾病严重程度相近和付费方式相同的标准进行匹配。

1.4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病案记录,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逐一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床位费、西药费、成药费、检验费、放射费、特检费、治疗费、输血费、手术费、护理费和其他费用等。

查看全文

实现公共利益减少拆迁损失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城市拆迁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的理解;我国服务性政府建设在城市拆迁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建设诚信服务型政府要解决四大问题、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职能、对城市的扩张和旧城区的改造都会涉及到房屋的拆迁问题、城市房屋拆迁的概念、城市房屋拆迁的分类、立法缺陷、关于房屋和土地的问题、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角色定位缺憾、政府在私益性拆迁中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应当放开手臂、执法人员缺乏严格、公正执法、产生了“政府-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层层委代关系等,具体请详见。

一、城市拆迁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一)建设诚信服务型政府要解决四大问题

1、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2、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3、加大诚信建设力度4、加大责任制建设力度。1这些要求都体现了建设诚信服务行政府的正确路径,为建设诚信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

(二)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职能

是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确保为社会各阶层,包括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实现有效的治理。进而从社会长远利益出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最终确保社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房屋作为公民的一个私有财产,在西方法学中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在我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中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这一规定,结束了长期忽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现象,是我国法制的一大进步。

查看全文

房产金融财政损失探析

[摘要]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鼎立支持,也使得该行业与金融的利益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开发商向银行大量贷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盛行,再加上政府以储备土地为抵押向银行大量借款,使得金融介入房地产行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三类贷款究竟给金融系统带来怎样的风险?政府抵押贷款会对财政产生什么样的风险?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贷款金融风险财政风险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自有资本有限,从而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个人住房也大量采取向银行按揭贷款;再加上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和为一些企业做担保,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高风险已紧紧地与银行、政府、广大的购房者牢牢绑在了一起,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一方面,贷款过分集中于房地产行业,不仅会降低对其他行业的支持,更会造成资金的盲目追捧,引起房地产虚假繁荣和生产过剩,加剧风险的聚集。另一方面,金融体系自身的不健全反过来使得房地产融资运作的抗风险能力很弱,很容易使房地产风险扩散化。以土地和房地产为载体的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土地储备(抵押)贷款。分析这三类贷款的风险性也就紧紧抓住了土地财政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的核心。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

房地产开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仅靠开发商自有资金是无法完成大规模的投资的,需要大量的融资。从国际上看,融资手段主要有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及银行贷款。我国目前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三万多家,但整体素质不高,中小规模的企业占了大多数,市场结构松散,资源利用率低,企业资信条件不高,责任能力不足,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单一,尤其缺少直接融资手段,上市公司只有70多家,另外目前对开发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也有很多限制,因此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过多的依赖银行贷款等于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绑在了银行一辆战车上,对于整个金融系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也许从表-1中我们看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于国内贷款的比例并不高,但后文我们将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表-11999-200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比重表(单位:%)

查看全文

贷款损失与会计准则协调探析

一、贷款损失准备和动态准备金概念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的定义,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依据以往的经验统计的贷款准备的金额,公式如下:贷款损失准备(LLr)=s×L贷款损失的逆周期工具与会计准则的协调探析汪淳(银联国际有限公司)当中“L”是贷款总额,“s”是准备金系数。动态准备金则使用了统计模型。每年动态准备金StP=LLr-SP(SP为特别储备金)。如果SP<LLr,则意味着坏账较少,需要增加动态准备金;如果SP<LLr,则意味着坏账更多,应该减少动态准备金。因此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是一般准备金,特别准备金和动态准备金的总和。用于补足坏账的特别准备金使用的是一种事后确认的形式。动态准备金则相反,是有预见性地在事前预测坏账的准备,他的目的是补足潜在的风险和现有特别准备金之间的差异。本期贷款损失会计准则可能产生顺周期性的影响。但动态准备金的主要思想是要求银行使用准备金来平衡经济周期,银行需要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风险意识和未来偿付能力,而在经济衰退期间,可以减少准备金来保持资本水平和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动态准备金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平滑了其盈利水平,银行因此可以借助这一手段掩盖其实际的利润水平,这增加了投资者的判断难度。因此,动态准备金与当时的会计准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然而,动态准备金的执行有很多先决条件,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会计准则也需要向预期损失的方向推进。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拟议定新的会计准则,其所更新的第825-15-25-1条规定写到,每个报告日期,实体应确认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限额。预期信贷损失是对于预期无法收回的所有合约现金流的现有估计。这反映出原来的会计准则从实际已经发生损失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并在信贷周期早期承认亏损的可能性。我们发现,动态准备金的内涵与当时会计准则的本质已经产生了矛盾甚至违背了准则的核心。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希望能够讨论会计准则如何与动态准备金的概念相协调,以及执行新标准的挑战和对策。

二、从实际损失到预期损失:会计准则和动

态准备金的协调动态准备金平缓了银行的周期性行为。但是,动态准备金是对贷款损失的预测,其克服了现有监管框架体系中的顺周期因素,加强了逆周期的监管,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实际损失(IncurredLoss)原则相悖,因此动态准备金体系与当时国际会计准则相冲突。萨乌瑞纳(Saurina)在2009年指出,西班牙的动态准备金是在其同类贷款已经出现损失的情况下提取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IAS)标准。在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供了一些列关于替代国际会计准则39号的(IAS)的准则,以协助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相关准则向预期损失的方向改进。这些原则反映了从金融危机中学到的会计经验,并提出新会计准则应该:反映了早期确认贷款损失的必要性,以确保提取充足的准备金;认识到当市场失控或流动不足时,公允价值不是有效的;当罕见情况发生明显导致业务模式发生变化后,应在极少数情况下予以允许将公允价值重新分类为摊销成本;推动跨辖区的公平竞争。2016年6月16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准则更新(ASU),要求及时记录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持有的贷款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信用损失。新的指引促使会计与贷款经济性相一致,要求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立即记录其贷款组合中预期的全部信贷损失,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及时的损失信息。金融资产的所有预期信贷损失均以历史经验、现状、合理的和可支持的预测为依据。金融机构现在将使用前瞻性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信贷损失估计。

三、披露和收入平滑度问题

动态储备金可能造成不可靠的信息披露: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实际损失还是预期损失,银行会将其合并在一起披露一个总数。这种做法造成了透明度的缺失。这个问题的应对方法就是在利润表中分别展示哪一部分是已经发生损失的储备金,哪一部分是动态储备金。西班牙的动态储备实例是解决信息透明度问题的一个好方式。萨乌瑞纳(Saurina)在2009年指出,商业银行需要发放一般储备金,使公众可以按照储备金估值的规定分别了解到各商业银行的特别储备金和动态储备金。这种分离表明,公众可以清楚地了解银行的净利润和风险的大小。其他一个潜在的隐患是银行很有可能利用动态准备金这一方法操纵其利润,如此披露在报表上的就不是能反映银行真实的利润水平。正如在会计文献中的广泛讨论,全权借款损失准备金并不是万能的。参照1988年的GreenwaldandSinkey,1999年的Ahmedetal.和2001年的LoboandYang的文章,银行经理提供的任何类型的前瞻性全权贷款损失准备金都可能是资本管理或收入平滑的一种信号。从会计角度来看,全权贷款损失准备金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本和盈余管理导致了财务报表的失真,降低了提供给市场和投资者的信息的质量。的确,动态准备金的公式具有对费用的计量起到平滑的作用,从而使得利润波动变小,银行的亲周期性就会得到降低。然而,Hsieh,Shen和Lee在2008年发现在缺少动态准备金的情况下,银行也会在入账处理中行使一些会计自由裁量权来致使收入的平滑。我们可以得出,问题的根本并非是动态准备金才给予了银行操纵利润的动机和条件。其他有实证研究表明,动态准备金这一体系让银行利润操纵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佩雷斯等人在2010年指出,在西班牙,动态准备金体系促使银行不再需要行使一些自由裁决权。布什曼和威廉姆斯在2011年指出,从亲周期的角度来看,预期的准备金体系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从而成为减少亲周期性管理的有力方式。Akins,Brian,Dou,Yiwei和NgJeffrey在2017年直接指出,贷款损失确认的及时性是限制贷款腐败的重要机制。

查看全文

货物运输保障损失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海上货物运输的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于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如何保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以及海洋货物运输中的损失,并通过对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案例的分析,来说明怎样维护自身的利益.

关键词: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保险险别部分损失(单独海损共同海损)

国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货物在途中极有可能受到损失,货主为了保障货物在一旦遭到损失后能从经济上得到补偿,一般都要投保货物运输险。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是以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货物作为保险标的,被保险人(买方和卖方)向保险人(保险公司)按一定金额投保一定的险别,并交纳保险费,保险人承保以后,如果保险标的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约定范围内的损失,应按规定给予被保险人经济上补偿的一种财产保险。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起源最早、历史最久,本文主要论述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险别和海洋货物运输中的损失

一.洋运输货物保险,按照国家保险习惯,可将各种险别分为:

(一)主要险别

查看全文

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研究论文

资本充足状况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因此,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的指标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管理和信息披露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其中在第一章第五条中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圳发展银行(下称深发展)、浦东发展银行(下称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2000—2003年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揭示四家上市银行在资产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分析

2000—2003年,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贷款业务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资本充足率却令人担忧:以2000年至2003年资本充足率年末数为例,深发展一路下跌,从2000年的17.56%降至2003年的6.96%,已突破8%的标准警戒线;浦发银行从2000年的13.5%降至2003年的8.64%;招商银行从2000年至2003年资本充足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虽然在2002年时止跌回升,年末数升至12.57%,但2003年又降至10.26%。

从表1和图1分析可知,四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呈下跌趋势,已逐步临近8%的底线,资本充足状况并不乐观。即便如此,各行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是否完全真实可信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各项资产损失准备的计提情况分析资本充足率的真实程度。由于信贷资产、应收款项在银行资产中占比较大,因此本文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坏账损失准备计提分析”和“其他资产损失准备计提分析”三个部分分别论述。

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

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可起到有效防范坏账损失的作用,同时也是客观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但是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比例也意味着披露较高的不良资产比率、较差的贷款质量、较差的经营成果和较差的财务结构。从表面上看,影响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主要因素是计提比例,实际上这是一种容易导致公众错误理解的认识。事实上,只有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式和计提范围都一致的情况下,计提比例才有实质意义,否则各银行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比例只能被视为表现准备比例,而不是实际计提比例。综合分析,影响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的要素应为三个:计提范围、计提方式和计提比例。

查看全文

储粮损失调查工作通知

各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

为进一步掌握全国农户粮食产后损失现状,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国家粮食局将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底组织开展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工作(以下简称调查工作)依托“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9-4),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对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培训、调查等工作。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要高度重视,确定相关处室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组织好本地区调查工作,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要做好业务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二、培训工作

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调查培训(以下简称培训)是搞好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使调查人员了解此项工作的规范和要求,掌握农户储粮损失调查科学方法,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入户调查和对比试验的技能和技术要求,从而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