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3:03: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素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素描教学透析
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及信息传递加速,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素描本身就是终点,是“纯正的艺术”并非造型艺术的“基础”。在我国传统的素描教学中,过分强调了它的服务功能、基础功能,形成束缚学生艺术思维的死结。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及信息传递的加速,一些教师开始转变素描教学观念,进行符合艺术规律的素描教学探索。
素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及信息传递加速,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素描教学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发挥素描教学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成为素描教学首先要探索的问题。
中国的素描教学体系是建立在20世纪初,旅法旅日学子学成回国,把学到的一整套素描教学在几个国立艺专推广。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就以苏式教程为主体的全因素素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沿用至今。这种教学以长期作业为主,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体积空间、形体结构、人物特征、情绪气氛等各种客观现实。它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但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机械化。这种素描教学虽易于接受,易于检查,但却局限了学生主体性的介入,缺少了对真实的追问,其画面形象虽然比例准确、结构严谨、色调层次变化也不无精妙之处,但却有死气沉沉,缺乏生气之嫌。
素描本身就是终点,是“纯正的艺术”并非造型艺术的“基础”。在我国传统的素描教学中,过分强调了它的服务功能、基础功能,形成束缚学生艺术思维的死结。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及信息传递的加速,一些教师开始转变素描教学观念,进行符合艺术规律的素描教学探索。笔者多年处于教学一线,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素描教学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素描单体因素与组合因素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素描是与色彩相对而言的,是借助点、线、面、空间、纹理等这些形式因素来塑造形象,每一种都单独形成画面,也可以几种同时使用。只有获得对素描各个因素的深入理解才能产生对素描的真正把握,从而实现其服务性和独立价值。目前,素描教学中,侧重于“真实的再现”,对素描的学习要求局限于写生对象,对客体的模拟,其手段强调用全因素素描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道理的,但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局限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倡创造性思维,拓展素描的宽泛性。要把造型的普遍规律纳入艺术规律的个性表现中,使艺术个性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以昭示绘画者个人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我想,倘若做到了这些,就将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设计素描形态表象研究
摘要:设计素描形态表象研究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对象以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具备的能力基础,认知能力、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修心与观察的课题研究目标,并设定表现主题和求真表现的要求。通过引导和氛围营造进行课题实践。通过形态表象研究课题实践,达到了修心与观察力培养,以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表现了物象和人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设计素描;观察;实践
在设计学类专业中,《设计素描》课程开设已有十数载,一线教学对于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关系,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模式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反复改革与探索,既有强调基本功的培养,亦有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更有极端做法认为,设计素描教学已脱轨现代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推翻重新构建基础课程体系。设计专业一线教学十几年,上述阶段均有经历,每次课程教学亦有反复思考教学内容与方式,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大量探讨,毕业学生的学与用,用人单位的实践与发展等,从宏观角度认识到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在基本能力、设计理论、审美能力三大方面的内容极为重要;从微观角度感知到具体课题目标的清晰与执行落地才能构建较为良性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短期应用能力和长期发展文化底蕴。以下是设计素描具体课题形态表象研究的教学实践小结。
一、教学对象分析
形态表象研究课题是设计素描的第一个课题,也是设计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的第一个专业基础课题。面对刚刚通过艺考踏入大学的学生们,对于其以往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具备的能力基础,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进行一个分析。(一)大学前的教与学更趋于一种被动式、标准式的方式,受限于艺考规则和时间的关系,学生素描学习在于物象整体明暗关系和视觉效果的体现,形成了很多概念和技法,在较短的时间(一般是3小时)表现物象最好的视觉冲击力。缺乏对物象真实且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表现。短时间的习作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了较为浮躁的心态,坐不住,静不下心来观察研究成为普遍现象。(二)对物象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规则和惯性,物象的真实略有丢失,缺乏对物象潜心观察,让表现从属于规则与效果。自然世界万象,在不同时空关系下的细微变幻及其背后的故事,与人的关系,描绘者和物象产生的情感共鸣,这些更深层次的观察和表现受到了限制。
二、课题目标的提出:修心与观察
浅谈表现性素描个性
摘要:表现性素描侧重艺术思维,是作者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表现性素描重点是个体的本质认识与表达。无论通过何种素描表现形式的展现都把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训练作为手段,注重内在的个体情感体验与表达作为真正的目的。表现性素描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是培养艺术审美判断能力和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素描写生认识和体验艺术思维素描的再现与表现个性表现
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从开始学美术备考艺术院校准备踏上绘画之路时就是为了画素描而素描,传统素描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占绝对统治。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虽然有些艺术院系对素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倡导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但由于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没有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各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因而在素描教学中特别是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几大系科所推广现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师讲授新的艺术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现代艺术形式的表现等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学生所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创新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素描写生的表现性”在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视与否,而是该如何加强的问题。
一、素描是美术基础,而表现性素描更注重内在的艺术思维、个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中外美术史上不乏有许多美术大师的经典素描成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门采儿、俄罗斯列宾;中国的徐悲鸿、王式廓等人都有传世之作。
众所周知,在素描写生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二个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和表现性素描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实际上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是眼——准确地观察和分析;脑——根据美学原理理解进行艺术思维;手——运用素描技法来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也是艺术院校每个低年级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而枯燥的基本训练阶段。
谈素描绘画艺术之美
素描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基础的艺术种类之一,绘画艺术的创作都要以素描为基础。良好的素描水平能够表现出事物的多角度之美,还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美术意识的整体提升。素描的形成还要得益于西方的艺术造型思想,这种创作形式起初被应用于建筑和雕塑,起到创作的辅助作用。素描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之美。素描的发展有助于绘画的空间艺术完善,更提升了人们的视觉审美能力,增强了绘画的丰富性和艺术性。文章就素描的绘画艺术之美展开探讨,先是概述,之后结合空间艺术和视觉审美进行深度探讨,明晰了素描绘画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充分展示素描的艺术价值。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时间的沉淀和时代的变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和发展需求。就素描这种艺术创作形式而言,更是如此。起初素描较为朴素,线条、色彩和创作思想等都较为简单,历经时展而逐渐深化,更加强调事物的形态和环境关系,借助结构传达更多的思想情感。
素描概述
素描的发展经历过多次较大的艺术创新阶段,作品创作初期结合了人文思想和现实主义,打破传统的宗教束缚,这种创作形式逐渐被正式推进美术领域当中。其中以萨托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素描作品线条丰富流畅、线面结合充分,开创了素描的发展先河。后来在众多思想创新元素的引导下,科学与艺术也进行了结合和创新。解剖学、透视学等都被应用到素描的创作过程中,他们给素描赋予了更独特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之美。此时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更是创作出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促进了素描绘画的飞速发展。空间透视与人体解剖的完美结合,更将形体绘画价值发挥到极致,和谐统一的线条和生动的形态充分展示出作品的思想,更使得素描成为了造型艺术的创作基础。进而,素描绘画正式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杰出的创作者层出不穷,此时创作的艺术作品为后世的绘画发展都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再发展,素描逐渐由一种艺术创作手段变成了实践研究对象。该过程的开始阶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再应用理想化的模型完成创作,而是将绘画重心转移到色彩、光暗等较为写实的方面,更加注重对自然的观察,这也使得素描在构图上更加不具备规则性,强调光线的强烈和运动的形态,使得创作表现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轮廓线条表现方式当中,丰富了艺术创作形式,更促进了素描的写实性、长久性的发展。素描绘画方式受到色彩和光感的影响较大,印象派创作更加强调的是色光感觉,以此演变出新的素描形式,将素描绘画方式推向新的方向。以乔治·修拉的作品为例,其作品大量运用明暗对比,由明到暗的表现并不依靠轮廓线,而是借助色光感觉,通过不同深度的灰色直到黑色完成明暗对比,更加注重的是作品的视觉观感体验与层次表现。而另一位艺术家塞尚的绘画风格偏向于概念化,在其作品当中他可以运用规整的图形表示任何事物,如圆形、圆柱形等等,这种绘画风格更为立体,对素描绘画的定义也更为宽泛,实现了素描绘画与现代社会的过渡和融合。
素描绘画的空间艺术
空间艺术主要是指素描绘画的整体结构,以及对平面图画展开的深度联想。素描绘画的空间艺术早已形成,无论是焦点透视法所展示出来的三维空间,还是平面创作所展示的二维空间,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价值;结合不同的绘画主体、选择不同的绘画形式,都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素描绘画的空间艺术完美地展示出来。在构画绘画空间时,素描注重的是物体的大小、结构和表现手法,结合焦点透视法规划出精准的绘画范畴和结构画面才能更好地表现形态和布局,将数学公式应用其中,准确计算物体的大小和先后顺序,使得素描创作更加具备科学性,为人们带来最佳的视觉体验。同时,处于不同层次的物体,绘画者需要运用不同的黑线将其形状勾勒出来,结合绘画的实际需求采取具有一定厚度的平面堆砌在物体后面,使得画面具备空间艺术感,更好地表现出各个物体之间的具体层次,再根据画面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拉长、拉高、拉宽等形式清晰展示出物体的前后左右顺序,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后现代的素描绘画作品中,这种空间构图的方式得到了创新和转变,在立体主义的引导之下,素描更加注重的是借助绘画展示意境,而非借助绘画展示空间结构,也就是说,更加追求的是采用相应的素描方式实现对事物空间的构想和想像,将描绘的事物划分为不同观察角度的解构重组,只着重刻画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借此组合成全新的画面,给予观众更多的联想空间。这种非客观事实的艺术创作形式引领了素描艺术发展的新高度,使得素描绘画的空间艺术表现,不再局限于焦点透视法这一种方式,而是同时展现不同方向的不同视角,重组为全新的切面,凸显了空间艺术的多种形式。近现代时期的素描艺术创新,更多的是在发掘近现代时期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作为素描绘画创作的起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绘画形式都能为近现代时期的创作提供新的方向指引,更加促进了绘画空间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对比两个时期的素描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之间在空间艺术表现上的相似之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受此影响,作品之间的空间画面感和空间深度等等都有视觉上的不同,但是每个创造2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者对素描的理解和艺术追求都存在共性,素描绘画当中对于空间的表达方式自由生动,远远摆脱了现实空间的局限,全面展示出艺术的空间之美。
素描的视觉审美
素描造型设计论文
一、素描的背景与现状
(一)素描的背景
在早期,素描是一种基础表现法,依附于其他的美术形态之上。最早的素描表现形式——线条、图案、符号,是原始人在动物的骨片石板陶器等物体上留下的。
(二)素描的发展现状
素描现在已作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开设的一门绘画基础课程,素描深度研究也被放在造型基础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达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教学转变的目的。
二、素描造型设计的研究方法
艺术设计设计素描应用
1概述
作者主要从设计素描的内涵、特点及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设计素描进行简要的概述:
1.1设计素描的基本内涵
设计素描是一种新学科,它是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与现代艺术学科特点相结合所形成的一门新的艺术造型艺术学科。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二者的优点。设计素描不同与传统造型基础素描,它更加侧重在研究客观对象内在构成关系和外观的整合感的基础上实现主动认识与创造。因此,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1.2设计素描的特点
设计素描主要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有机能性、科学性和审美性四大特点。具体如下:其一,实用性和目的性。主要表现在其能够客观地传达对象的视觉信息;其二,有机能性,主要表现在设计素描能够对客观事物的机能特点,对材质、肌理、结构等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把握并适度表现;其三,科学性。设计思考方法符合科学原理、描绘方法遵循科学规律;其四,审美性,艺术美与科学技术美的结合。
素描侧重艺术思维的表现思索
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从开始学美术备考艺术院校准备踏上绘画之路时就是为了画素描而素描,传统素描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占绝对统治。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虽然有些艺术院系对素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倡导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但由于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没有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各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因而在素描教学中特别是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几大系科所推广现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师讲授新的艺术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现代艺术形式的表现等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学生所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创新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素描写生的表现性”在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视与否,而是该如何加强的问题。
一、素描是美术基础,而表现性素描更注重内在的艺术思维、个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中外美术史上不乏有许多美术大师的经典素描成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门采儿、俄罗斯列宾;中国的徐悲鸿、王式廓等人都有传世之作。
众所周知,在素描写生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二个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和表现性素描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实际上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是眼——准确地观察和分析;脑——根据美学原理理解进行艺术思维;手——运用素描技法来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也是艺术院校每个低年级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而枯燥的基本训练阶段。
表现性素描阶段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对象,忽视了传统性对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脑(艺术思维)的作用,主张注重作者与被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图一)
其实,再现性素描和表现性素描有其共同的特点——艺术思维,则不过各自追求目的或重点不同而已。或者说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思维层次有所不同,相对而言表现性素描更侧重内在的表现性艺术思维和作者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具有个性的艺术思维形成和扩展是一个相当长且艰苦的过程,并不是拿一点别人的东西来充门面或拍拍脑袋想当然的事,而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时间来探索,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增强艺术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的过程。
超写实素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超写实绘画;超写实素描;质地表现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超写实绘画内涵、主要代表人物、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超写实素描的概念、价值,训练与创作超写实绘画的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对超写实素描创作的要点、环节的刻画、质感和肌理的表现、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超写实绘画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波普艺术,是该艺术流派中最为极端的一个派别,它的全称为“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艺术要大众化、通俗化。超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安德烈、汉森等人,其绘画或雕塑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种风行一时的潮流不可避免地给美国的陶艺界带来了活力,并出现了像莱文、理查·萧、道·杰克、斯坦切克和日本的三岛喜美代这样超写实风格的高手。
莱文与查理·萧都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这种风格的作品,除了上述的超写实绘画和雕塑对他们的影响之外,波普艺术和安纳森的怪怖艺术作品对他们的创作也产生过影响。莱文一直是以逼真的手法创作了一批“旧皮货”作品。后期作品中甚至采用实物作为“皮货”的配件。理查·萧直接利用物品翻制出软模然后注浆成型,烧造后再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釉上彩技法复原物品的色泽。他们俩人的共同点都是作品几可乱真,并具有浓郁的怀旧情感。道·杰克和斯坦切克作为后起之秀,在人体雕塑的乱真方面具有令人称道的独特之处,他们并不仅仅以达到乱真的效果本身为目的,而是在作品寓意的深刻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岛喜美代是日本超写实主义的代表,她娴熟的制陶技术和丝网印刷的能力,使她在处理其作品时显得得心应手。只有当这些作品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在一个场域里向公众展示时,我们才能发现超写实主义风格所具有的真正魅力……
超写实主义风格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陶艺界虽有所涉及,但未流行。
素描造型写实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艺术诚实”的阐释,进一步明确了自然中的“真实”与素描造型中的“写实”“夸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对素描造型的“写实”与“夸张”作了深入的探讨。文章强调素描造型的“写实”与“夸张”都是艺术家“艺术诚实”的体现,并对一些错误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关键词:素描造型表现艺术诚实写实夸张
“素描——这是高度的艺术诚实。”这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对素描非常经典的概括。通常人们会从他的高度写实绘画风格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那就自然会将人们导向认同“把对象画得越真实,素描造型的水平就越高”这种观点。尽管在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绘画艺术已经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在各种不同的绘画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绘画理念,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流派。但持上述观点的依然大有人在。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和肤浅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混淆了“艺术诚实”与“真实”的本质区别。这里所谓的“真实”是指事物的客观自然状态。而“艺术诚实”是指画者在获得了对事物的感受之后进行的艺术表现,它是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不同的人描绘同一个客观事物,而得到的画面决不会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本文所提的素描造型的“写实”与“夸张”问题的讨论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我们将要对这一命题展开探讨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下“艺术诚实”与“真实”的本质区别。
“写实”造型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必须强调“写实”的表现能力。
素描的“写实”造型是“艺术诚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不是“真实”的复制和再现。这种“写实”的造型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描绘事物形体和画面的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的准确把握。通过严格的素描训练,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造型艺术诸因素,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只有获得了扎实的写实造型的素描技能,才能真正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以及其他一切与绘画造型相联系的造型艺术服务。古今中外的绘画和设计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在具备了扎实的写实造型的素描基础之后才做出令世人称道的艺术成就的。在中国,与西方素描造型体系相对应的是一直延续了上千年的线描造型艺术,南朝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传移模写”就包含着对“写实”造型的追求。晋代的顾恺之、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等都是杰出的代表;近现代有张大千、齐白石以及熔中西绘画于一炉的蒋兆和、徐悲鸿、刘海粟等一批著名画家。在西方,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以及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是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大师。还有18世纪法国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和安格尔。他们的素描作品一直被后世奉为写实造型的经典范例。
浅析素描教学研究论文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素描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于素描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含义的片面理解依然十分普遍。这表现在:其一,认为素描教学是把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这里提及的造型能力是指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所必备的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作为素描教学的全部内容之所在。其二,对素描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认识停留在技术教学的层面,未上升到思维教学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完整地理解素描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含义。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在其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还应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的素描教学沿袭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形态的素描教学体系,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通过技巧的传授来获得保障,从而对造型能力的认识比较容易偏向于技术的层面。然而现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和艺术观念,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趋向丰富和多元化,许多领域是传统素描教学未能触及的。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其特点是,通过素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再现客观物象所应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技巧,而且通过素描教学能够使学生去掌握视觉艺术的规律、了解艺术的认知知识和增强艺术表现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之具备完整的艺术的感知、评价和表现的能力。虽然对于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素描教学中也部分地有所体现,但不够全面和突出,而且缺乏相应教学模式的支持。
第二,素描教学应以先进的素描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运用素描语言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纳入素描教学的范畴。由于受到高考模式和传统素描教学的影响,建立在传统意义之上的素描理念影响着众多学生对素描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素描缺乏完整的认知,并且影响到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和表达能力。因此,为了改变学生对素描固有的认识,有必要在素描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素描理念去引导学生。那么,何为先进的素描理念?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准确、全面地理解素描的含义。关于素描的含义钟耕略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素描是一种用铅笔、粉笔等媒介,以线条来描写物体或景象等的艺术。素描并非只局限于描绘的技法和功力,素描应该是指导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和演绎其内心的理念的有力工具;素描应当主导艺术作品构成的方式、表达的层次、轻重的掌握、虚实的变化和感染力的凝练,是形成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内容。”②笔者以为以上所言比较恰当地概括了素描的基本含义。其次,全面架构素描的内容。时至今日,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写实绘画形态的主导地位。素描的内容不仅涉及写实绘画形态的知识材料和表现形式,还涉及到其他绘画形态的内容。素描知识不仅包括系统的规律性知识,还包括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素描的知识及相应材料去完成具有个性化意义的艺术表现。再次,对多元化素描表现形式的包容。笔者认为对多元化素描表现形式的包容应该成为当前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素描教学应成为促进学生使用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来艺术地认识自我和艺术地探索世界的有效平台。
在目前的素描教学中,学生对素描语言的认知服从于以真实地再现客观为基础的造型的需要,并集中于技术的层面,学生缺乏应用素描的语言来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未能全面认识到素描语言的艺术价值。因此,素描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类型和基础教学的内容,应该由原来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载体转变为进行艺术思维的方式之一。现代素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应用素描语言的技巧,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应用素描的语言来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把对素描语言的应用纳入更高的艺术要求和更为广泛的表达领域,而且通过素描教学使素描真正成为学生艺术地表达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学会艺术地认识世界的一种基础。这既是对素描本质的认识的必然结果,也是改善当前素描教学的需要。第三,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有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容一直是国内素描教学的软肋。其消极影响表现为:阻碍了学生在艺术上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们目前在素描教学中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素描教学的内容是当前素描教学应当予以关注并加以改善的重点。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认为素描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第一,打破固有的传统素描思维模式,树立以现代的素描观念为基础的全新的素描思维模式。在目前的素描教学中,传统的素描思维模式可谓先入为主,主导着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由于传统的素描从观察方法到素描的表现方法都有着既定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于诸如素描的空间、虚实的认识,结构和透视等方面知识的认知,都存在着惯性的思维模式,学生只需照本宣科,并以模式化的素描样式为榜样不断地锤炼技巧。实践证明,学生因此具备较强的写实能力是不争的事实,但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弱,缺乏从事高级艺术活动应具备的素质。因此,有必要采用包含了现代素描观念(这里提及的现代素描观念是指吸取了现代素描艺术的优秀成果,符合现代艺术思维方式的素描理念)的素描思维模式来打破固有的传统素描思维模式,比如以现代素描观念所确立的全新的空间观、虚实观、结构观和透视观来充实或替代原有对空间、虚实、透视、结构等方面的认知思维模式,以此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素描思维方式。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规律的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建构学生以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素描思维模式,最终形成学生的艺术创新的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而设置新的教学课题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二,应用多元化的素描教学形式。以写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目前素描教学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其固有的知识传习模式和相对狭窄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应现代素描教学所涉及的广泛内容和对教学形式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倚重。针对目前的素描教学而言,需要采纳和应用多元化的素描教学形式来补充和调整原有的写生课堂教学,通过多元化的素描教学形式来拓展素描教学的内容和满足素描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