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0:05: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松毛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谈论林业松毛虫灾害
全世界松毛虫属Dendrolimu:(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共有30余种,我国分布有27种,是松毛虫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川。松毛虫是危害地球森林系统的重大害虫,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尤其以欧洲东部和亚洲中部、东部等地区分布较集中(表1)。在中国[‘,21、俄罗斯、日本、德国[3]、波兰等针叶林都有过大面积暴发的报道。而由于气候环境条件与暴发区相似性较高,松毛虫对北美森林存在一定的潜在人侵危害性,尤其是落叶松毛虫与欧洲松毛虫。松毛虫重点危害松、柏、杉类等重要森林树种,如松(P艺nu:spp.)、落叶松(Larixspp.)、云杉(Piceaspp.)、冷杉(Abiesspp.)、刺柏(Jun艺perusspp.)等(表1)。松毛虫大面积暴发成灾时,松林如遭“无烟火灾”一样,针叶全部被啃光,只留“被烧”的树干,阻碍林木生长,甚或致其成片死亡,严重威胁森林生.态景观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间接影响到以松林为主的林产化工、制浆造纸、人造板、松香等林产工业的发展仁‘,幻。另外,大发生时的松毛虫毒毛易使人致病(如:松毛虫病、关节肿大等)、致残、致盲等〔]。因此,松毛虫在我国一直是森林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等的重点防治对象。至今,有关松毛虫的暴发危害及其灾变机理的综述性文章很少、不全面,故此,本文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暴发机理、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为其综合治理服务。
1松毛虫灾害的发生现状
松毛虫遍布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被松毛虫危害的松林每年200万h耐以上,使林木生产量损失180万~360万m“,薪林收人损失数亿元〔’•2〕。松毛虫重要暴发成灾种有8种,我国分布有6种(表1),分别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赤松毛虫(D.spectabilis)、云南松毛虫(D.houi)、落叶松毛虫(D.suPerans)和思茅松毛虫(D.kikueh-ii)[,2,5一7〕。其中,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主要在我国南方危害成灾,其余3种则主要在北方危害成灾。松毛虫成灾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和周期性暴发两个方面。以上6种松毛虫暴发种中,马尾松毛虫因危害面积大,暴发周期短,成灾最严重,其次为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川。马尾松毛虫一般3~5年暴发一次,油松毛虫、赤松毛虫6一10年暴发一次,落叶松毛虫10~20年暴发一次[l,2,,7〕。福建省近50年来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表明,平均3.69年出现一次发生高峰,且年均发生面积逐年上升,近20年来马尾松毛虫平均每年发生面积近8万hmZ,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以上。近些年来,在福建省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松毛虫综合防治的大力开展下,暴发面积稳中有降,但总体上松毛虫发生面积仍占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的50%以上,仍是当地的头号林业害虫[l0〕。
2松毛虫的灾变机制研究
近些年来,松毛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种群暴发、崩溃机制、性信息素鉴定合成与应用,“松树一松毛虫一寄生蜂”化学通讯系统、监测与预测预报技术、生态控制等领域。
2.1影响松毛虫种群暴发与崩溃的关键因子分析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生物防治
论文摘要: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沈阳地区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可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达20%以上。目前,我国对玉米螟大面积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生产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颗粒剂为主,在配制和使用中极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此,应用安全无毒功效高的新技术防治玉米螟,应是当前植保工作的大课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希望。为满足农民要求,1991年起,我们就正式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十几年来,经全体同志努力拼搏,刻苦攻关,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同步进行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效益。
1试验材料
1.1赤眼蜂种类
松毛虫赤眼蜂。
马尾松毛虫监测管理论文
摘要:利用马尾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组建马尾松毛虫监测预警体系,为预防控灾提供决策。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预警;监测技术;体系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下称松毛虫)是松林危害最大的食叶害虫,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历史性的松树害虫。近年来,随着经济与人口的迅猛增长,天然林面积锐减,人工林面积增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国内外专家已对松毛虫的监测预报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对于松毛虫预警技术的研究未见报道[1-3]。松毛虫预警测报技术是指对松毛虫危害导致的灾情状况的测度,预报灾情状况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结合江西省赣州市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等相关历史数据,从中筛选了一些调查简便的相关因子组成警情、警源和警兆,经预警分析,组建了松毛虫预警体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的要素
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的要素包括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
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2018年春季,落叶松毛虫在我暴发成灾,危害及为严重。灾情发生以后,林业局在森防总站、森防站的指导下,采取了地面喷药、人工摘除虫茧、赤眼蜂卵期生物防治、1-2齡幼虫期利用杀虫烟剂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了防治,防治效果明显,但虫口基数仍然较高,明年还有大面积暴发成灾的趋势。为准确预测明年落叶松虫发生情况,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及拟定防治措施,按照林业厅检[2018]588号《林业厅关于做好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在全范围内针对落叶松毛虫寄主林分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落叶松毛虫调查及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叶松毛虫调查领导保障措施
我政府及林业局对此次落叶松毛虫调查工作极为重视,政府责成林业局按照厅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好此项工作。
局及时转发了《林业厅关于做好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政府下发了《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林业局下发了《林业局关于加强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确保落叶松毛虫调查工作及时、有序、准确的开展。
林业林业局成立以孙国臣局长为组长的“落叶松毛虫调查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森防站,贾中鹏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召开了全各林场、林业站领导和森保员参加的落叶松毛虫调查落实工作会议。
二、落叶松毛虫调查工作的布署及开展情况
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控制策略
摘要:通过对青海湟源县松毛虫灾害情况进行研究,制定了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主要的目的是将防治松毛虫灾害工作落到实处,降低重大害虫灾害发生率,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良好发展,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森林生长情况。
关键词:林业;害虫;松毛虫;灾害;控制策略
松毛虫属有30多种,我国分布的松毛虫约有25种,为松毛虫类型最多的国家。松毛虫灾害会直接危及森林植物生长环境,主要对柏类、杉类、松类森林树种构成危害。松毛虫灾害大面积发生时,针叶全部被啃光,这对于林木生长、生态安全、林业发展等,均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做好松毛虫的防治工作,以便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湟源县松毛虫灾害情况的研究
害虫暴发的原因,与环境、高产卵量基因、抗天敌基因、适应型和协同型增加,以及种群迁入、遗传波动等因素存在紧密的联系[1]。松毛虫种群暴发成灾的主要机制包括内在机制(遗传特性)和外在机制两种,前者主要指的是种群是否具有暴发的特点、种群及数量大小、种群适合度高低、种群生活史对策等;后者即为气候是否适宜、食料是否丰富、天敌多少或能否很好地控制等。松毛虫暴发寄主范围比较广泛,并且产量较高,这和种群暴发内在机制存在紧密联系。成灾率较高的马尾松毛虫寄主范围较小、产卵量低,暴发成灾和地域、高温、干燥等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尾松毛虫灾害有周期性、突发性特点,灾害的原因与遗传特性、马尾松纯林面积大、食料丰富、生物群落简单、天敌少、林地温湿度利于松毛虫生长和发育等有关。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松毛虫暴发于纯林,然后会向四周扩散,达到物质基础后,松毛虫灾害在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发生,构成混沌的动态启动因子。上升期会受到密度相关因素影响,下降期、潜伏期易于受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天敌等因素影响。
2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马尾松毛虫虫源地管理论文
病虫的生态控制或生态防治是指除去那些直接作用于寄主、森林病虫或寄主—有害生物相互关系的防治措施外,凡通过树木的生态环境,间接地影响寄主—有害生物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均包含于生态防治之中[1]。具体地说,林业工程区划与总体布局、造林设计、树种选择、造林密度、种植制度、栽培管理等均能影响到病虫发生。为此,生态控制的关键点是解决生态系统中某种制约因子功能失调(过强、不足或缺乏)或各因子之间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本文从虫源地的区划布局入手,充分利用营林技术全面治理了赣州市马尾松毛虫虫源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应用技术与方法
1.1营林技术的区划布局
1.1.1区划布局范围
重点对马尾松毛虫虫源地进行营林技术区划,并兼顾马尾松毛虫有可能波及到的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达到极端或非常等级以上的地区。
1.1.1.1马尾松毛虫虫源地
马尾松毛虫防治管理论文
摘要: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树种组成结构、林分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优势度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192),可按逐步回归方程预测其发生量。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马尾松毛虫;相关性;马尾松
马尾松林分物种多样性影响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存在负相关[1],本文从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与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应用材料与调查方法
在信丰县马尾松毛虫常发区、偶发区和自控区的马尾松林分中,各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择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等常年马尾松毛虫为害类型的林分为调查区域,每区域块面积不少于100hm2。设样地(20M×20M)重复三次,共12块样地。在每块样地内对乔木进行每木检尺,以统计种类和数量,同时目测林分郁闭度(P);在每块样地的相邻两边和对角线采用样线法测定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rd1)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rd2)。同时,查询统计上述各样地区域5年的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y)。
多样性松毛虫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马尾松林分中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分析物种多样性与马尾松毛虫发生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模型为y=4.824-1.808x(r=-0.868)。
关键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马尾松毛虫;相关关系
马尾松毛虫是赣南最主要的森林害虫。为探讨生物多样性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影响,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分析马尾松林分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马尾松毛虫年发生率的关系,研究两者的相关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林分基本情况
调查林分为信丰、南康、会昌、于都等4个县(市)的马尾松林,面积为16732hm2,均属马尾松毛虫常发区,平均林龄15年,郁闭度0.5~0.7,树高4.0~6.4m,胸径8.0~12.0cm。乔木层为马尾松“单优群落”,灌木层物种系指未达乔木层高度的植物,如补植的木荷、枫香等,以及封山育林形成的杂灌,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植物为主。灌木层物种确定按此层高度相差不超过平均高的20%的标准划定。
二、调查方法
马尾松毛虫危害管理论文
摘要:1994年—2003年,通过对信丰县的谷山山脉的试验研究表明:封山育林可促使人工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了马尾松毛虫的危害,并实现封育后不成灾,达到最大防治效益。
关键词:封山育林;控制;马尾松毛虫
信丰县林区由于历史原因,大量飞播造林,形成了集中成片的人工马尾松纯林,其林分结构简单,群落稳定性差,抗逆性弱,地力衰退严重。马尾松毛虫发生猖獗,生产力低下。
为寻求控制马尾松毛虫危害,提高信丰县松林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县于1995年对大阿镇、正平镇、嘉定镇所在地的谷山山脉的现有松林开展了封山育林的试验研究,通过实验促使人工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并实现封育后十年不成灾。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封育区概况
马尾松毛虫生防管理论文
摘要: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我市1990~1998年马尾松毛虫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生率与化防成正相关,与生防率、总防治率成负相关。
关键词:通径分析;马尾松毛虫;防治方法;相关关系
马尾松毛虫是我市最主要的历史性害虫,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烈。为分析化防、生防等防治方法的利弊,更好地指导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作者对我市1990~1998年马尾松毛虫发生与化防、生防比重、总防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材料来源
本次研究材料来源于我市1990~1998年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结果。统计每年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各占松林的比重(称之为“发生率”,下同);化防、生防占有虫面积的比重(化防率和生防率);总防治面积(包括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占有虫面积的比重(总防治率)。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