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21:42: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政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政建设

思政课的道德建设探索

本文作者:刘旭芳王明安工作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问题一般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且由区域向全球扩散。环境问题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它将使21世纪的地球更加不堪负重,按照目前这种难以逆转的恶化速度,我们将根本没有人类、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的出现,责任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是人类的行为出现了问题。人是有文化和创造能力,能自觉意识到环境恶化将有损于人类利益和价值的实现,能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借助道德、法律等手段来调节人的行为,改变这种状况。虽然法制越来越完善但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我们应该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强制性的法律手段,而在于通过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指导和纠正个人的行为,也指导和纠正集体的行为,即通过道德调节。正如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所说:“生态保护已经不是某个政府的决策问题,而是所有地球人需要共同面对的,这已经是每个人的道德问题。”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发言时也指出:“环境保护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3]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担当着培养大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的重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环境道德意识一旦形成,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下深刻烙印,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件关乎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二)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目标,它们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升华,又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政府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人与自然和谐、“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不能超出其稳定的限度,即不能导致较大范围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严重退化;另一方面,要考虑人类社会自身有序发展问题[4]。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既需要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我们明天建设者去继承、去开拓,而大学生正承担着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使命。同时大学生是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一代。因此,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当今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素质的培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高校对这项教育还是空白。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挖掘现有高校思政教材内容,寓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培育的主要作用。一般高校除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环境与资源法学、伦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并没有专门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为此应重视和发挥高校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培育中的作用。充分挖掘现有思政教材中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寓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第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强调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章节,转变道德教育理念。从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向同样重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转变。第二,提高大学生生态理论修养。没有理论根底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是不牢固的,所以必须夯实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学生确立生态道德信念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生态道德素质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必须深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使大学生从理论上明白生态道德素质提高的必要性。第三,育人的直接目的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了解《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对我国国情、发展现状(尤其是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分析,来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紧迫性的认识。(二)捕捉时政热点,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把握时政热点,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形势与政策教育中,这也是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各类媒体上常有生态环保的报道,这些报道既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又具有震撼力、教育性,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结合地震、冰灾、沙尘暴、水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生态难民等具体的国际国内生态灾难时政新闻,国际国内有关生态灾难纠纷、环境保护会议,新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采取的诸如环保风暴等行动进行教育。师生共同探讨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树立环境忧患和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培养生态道德素质的认同感。(三)净化校园,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培育,应该身体力行,注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气氛,体现着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以获得群体肯定。”[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态道德建设,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1.进行多种保护环境的理论宣传。如为唤起学生的节水意识,可在学校的每个水池、卫生间、食堂等地方醒目地张贴一些温馨提示:“水是生命之源”。为唤起学生勿踩草坪,保护植被的意识,可在学校的草坪上竖起“走路让让道,小草微微笑”等提示语。为倡导学生拒绝白色污染,开展自制购物袋、禁止带一次性饭盒进校园等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站等各种媒介,开辟环境专栏、环境专刊、环境专题网站,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2.举办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社团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摄影展览、演讲比赛活动;如“‘创爱文明,从我做起’———学校标志征集活动”、“公寓文化节”、“‘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周活动”等。3.举办生态道德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围绕生态道德教育选择若干个专题,聘请校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如湖南文理学院就曾聘请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祖煜,作了题为“汶川大地震的震害调查与思考”的学术报告。另外,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开设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选修课程,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的著作。(四)联系实际,寓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于社会教育之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寓生态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大社会教育中,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其感性认识、提高环境保护认同感。通过思政课程中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或环保社团、开展第二课堂等形式,利用“暑期三下乡”、节假日开展环境现状与保护调查、环境观测、野外考察、郊游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场、有代表性的工矿企业、气象站、水文站、自来水厂等,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湖南文理学院团委就组织学生参加了“保护母亲河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参观了设在市环卫处的垃圾处理科普展。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会处理日常生活垃圾,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也可组织学生游览名山秀水,让学生亲近自然,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生态道德情操。还利用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无车日、水日、植树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念节日,开展环境道德素质教育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该校环保志愿者协会走上街头,通过发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劝告市民戒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倡导学生积极响应,步行或骑自行车,使他们懂得面对现代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诱惑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和短缺,能够依照生态伦理及生态道德的理念自律,自愿崇尚和体验简单化的生活,形成生态化的简朴、健康的生活观。通过这样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更直接地了解生态环境,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使课堂渗透的生态道德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

查看全文

思政教育高校学风建设构建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学风建设软环境的建构具备特殊的意义,当今一些高校太过重视学风建设硬环境的建构,而不重视学风建设软环境的建构,这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学风建设软环境存在的国内国际环境改变和面临的缺陷、建构原则,以及高校学风建设软环境构建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风建设;软环境;建构培养

高校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素养,不但需要依赖教育者的灌输与实践活动,而且需要具备优良的学风软环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风软环境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良好思想意识的培养,务必高度关注。基于国内外形势的改变,高校学风软环境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这对高校学风软环境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应仔细探究和系统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学风建设软环境的建构问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软环境面临的困境

1.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目前,学生的管理工作除却辅导员外,基本都由学生会综合管理。但是学生会的管理基本难以对学生思想、学习、职业规划等做出影响,这就使得大学很多课余时间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做什么,就出现玩游戏、谈恋爱、做兼职等情况,如果这些情况不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反而容易耽误学业。

2.高校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高校新生以及在校生的部分学生对于自身专业并不喜欢,甚至有的觉得是没有前途的专业。很多的学生大学专业选择是被动的,通常是继承父母、亲人的意志。对专业情况了解大部分是通过网络、书籍等,部分信息是的学生更加消极。而且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本专业岗位进行就业。所以目前对于学生的稳定专业教育是很欠缺的。

查看全文

思政建设座谈会发言

县级领导班子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历史重任。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提高县级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6.37亿元,比年增长37.2%,财政收入达到1.85亿元,比年增长69.1%,综合经济实力跃升全市第二位。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打牢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也是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基础。县级班子领导一方、发展一方,没有过硬的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水平,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工作方向和科学的发展思路。坚持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抓好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县级班子成员认真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采取县委中心组每周一晚集体学习、聘请教授学者讲课、个人自学等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做到“三个结合”: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相结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自觉做到为后任负责,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多给下任留财富,不给下任留包袱;自觉做到为后人负责,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为代价,不搞病态发展、“泡沫发展”。第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通过学习,对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认识更加深刻,找准了影响发展的思想问题,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一是破“满”,消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跳出景县看景县,对照先进思不足,增强班子成员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二是破“难”,破除畏难情绪,鼓起县级班子迎战困难、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三是破“旧”,创新思维,改变按部就班的老套路,树立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观念。四是破“假”,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倡导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风气。第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理清发展思路相结合。坚持在学习中分析形势,在学习中把握县情,在学习中理清思路。近年来,联系景县实际,围绕“三步走、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发展、稳定、实干、奋进”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合力抓环境”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县、林畜大县、文化名县的奋斗目标。围绕以上任务目标,从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出发,在全县大力实施了“五转一进”战略,即在思想观念上,由传统的思想理念向现代的思想理念转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陈转新”;在工作重点上,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以工促农,以工强县,推进“农转工”;在工业发展上,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膨胀规模,提质增效,实现“弱转强”;在发展模式上,由封闭保守向大开放、大招商、大提高转变,全方位引进,借外力发展,实施“内转外”;在领导方式上,由行政命令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强化服务,创优环境,促进“旧转优”;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上,由固守土地的小农经济方式向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城乡一体,多业并举,加快“民进城”。践行“三个代表”、推动“五转一进”,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注重能力建设,提高抓发展的本领

县委班子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核心,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县整体发展的快慢甚至成败。坚持把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熟悉经济工作,能力上由“单一”变“多能”。提出不懂经济的干部不是与时俱进的干部,不会抓经济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采取外出学习、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班子成员经济知识的学习。每年都邀请京、津、石等地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四大班子成员、各乡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县委党校定期开办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培训班,集中进行学习。每年都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到先进地区,特别是基础条件相近的地区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三十五岁左右的年轻领导干部,到清华、北大、复旦等院校参加经济管理培训,使各级班子成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指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本领显著增强。县级班子43名成员中,经济硕士2名,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22名。二是参与经济实践,角色上由“跑龙套”变“唱主角”。把每个班子成员推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具体的经济生活中接受实践锻炼,培养领导才干,当好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县委所有常委,县四大班子全体成员,不论分管哪项工作,都毫不例外地参与经济工作。每个成员都分包乡镇、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所包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对所指导项目锁定目标,全程服务,一包到底,真正在经济工作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本领。三是服务经济发展,定位上由“发令员”变“服务员”。注重从过去行政命令、过多干预微观经济的领导方式,向以服务为主、营造环境的领导方式转变,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的好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在全县开展了“尽职责、搞服务、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制定了优化发展环境的十六条规定,实施了“部门提速”、“阳光作业”、“绿色通道”三大工程,42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公开向社会、向企业做出服务承诺,围绕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问题,全力搞好服务,形成了“走进景县无三乱、一切围绕发展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良好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到景县投资。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四个十”工程,全县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3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23个,亿元项目3个。河北百工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化气钢瓶生产企业,景化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小氮肥生产企业,三信公司承担了国家嫦娥工程重点项目,投资4.9亿元的海伟公司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双向拉膜生产企业。

三、发挥群体优势,形成抓发展的合力

查看全文

地税干部思政建设思考

地税事业担负着我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地税干部的思想作风正不正,工作得力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税的发展和建设。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是服务于后者的。的确,地税的中心工作是“收税”,我们也把完成税收任务作为首要工作,而要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要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税务系统有句老话叫做“带好队,收好税”,“带好队”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收好税”则是税收的中心工作,二者是基础与中心的关系,是前提与目的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好似吃橄榄,越嚼越有味,有了长久的魅力,税收中心工作自然就出色。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尤其是对人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道德是人的精神基石,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法律的底线。正因为如此,道德教育即德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法治是具有强制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德治则是舆论的力量,是通过道德教化而唤起人们内心的道德遵从。道德建设要着眼于眼前,从点滴入手,最忌假、大、空。税务职业道德纪律建设更要从岗位做起,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地位,规范税务职业道德纪律,从而使得地税的整个形象得到社会最大的认可。因此,视岗位为责任,强化“五种意识”,则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活动要求的具体体现。

岗位是人们扮演各种角色的舞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地税干部来说,岗位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在各个方面比一般干部要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素质。干部的层次越高,地位就越重要,责任就越大。联系地税系统的实际,目前绝大多数干部对自己的岗位比较珍惜,并能独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也有极少数干部随着在税务系统工作时间的增长,逐步放松了学习和要求。主要表现为:有的不求有“成绩”,但求无“问题”;有的干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带有主观随意性;有的提职晋职慢一些,不是想自己差在哪、差什么,而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怨天尤人。这说明我们当中有的干部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缺乏正确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视岗位为责任,在强化“五种意识”上下功夫。

一要强化“标杆”意识。即用人格的魅力感召人,用道德的力量凝聚人。人格是人的思想、性格、才能、作风、气质的综合体现,日常生活中,若是某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政绩平平,别人会说“此人一般”。对于个别干部表现出的“言行不一,表里有别”,受到局领导的批评,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每一个干部本身就是一座人生的“标杆”,其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烙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良好形象和人格力量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五正”:一要“心正”,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二要“言正”,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不当“两面人”;三要“身正”,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践行科学发展观、“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不停步;四要“行正”,在其位、谋其政、倾其心、尽其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价钱;五要“风正”,树正气,扬正风,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始终把先进性塑在自身行动上。

二要强化“不懈奋斗”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做到奋发有为,就要处理好提升职务与提高水平的关系,确实做到“水涨船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增加成绩。想问题、抓工作、办事情,要少琢磨上面挂不挂号,多考虑纳税人需不需要;少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多考虑对纳税人有没有益处。不能干点工作总考虑领导看没看见,更不能干了一两件事就向组织讲价钱。要坚信,只要是真抓实干,能拿出真东西,组织上是能看到的,是不会被埋没的。要处理好加压与加速的关系,面对新形势找差距,知不足,奋发努力,保持一种“事业无止境,奋斗无穷期”的进取精神,保持一种“秉烛夜读书,品茗独炼句”的精神境界。

三要强化自觉“充电”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学无止境,勇于求索的精神。自觉“充电”,在于通过对知识的获取来体现对本职岗位工作的胜任。不管干何种工作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所处的层次越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就越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税收设备的更新,知识、技能在不断“增容”。过去掌握的,现在可能落后了;过去熟悉的,现在可能陌生了。因此,在提高素质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往往与学识深浅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要求、一种责任,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修养、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上只有“毕生”,没有“毕业”。学习,一要精,二要悟,三要联。学得越精,悟得越深。

查看全文

公立医院领导思政建设实践

1突出理论武装提升素质、转变观念

近年来,人民医院党委以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为目标,全面实施“领头雁工程”,从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入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1.1把坚持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市廉政规定以及有关政策方针;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听学等制度;班子成员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实际能力。4年多来有近40篇论文和调研课题分别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及省级学会上获奖。

1.2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不竭动力

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这一主题,从医院发展实际出发,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相继开展了“树标杆、找差距———人民医院缺什么?”、“三查三比、如何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四找四比四学”等专题研讨,引导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撇弃因循守旧、自我满足的保守观念,牢固树立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思想和攀高比强、永争一流的意识。院党委与省内标杆医院———省人民医院党委结对共建,11位中级职称党员人才与省人医高级职称党员人才签订了“红色梯次”结对培养协议,通过3年带教促进党员人才成长;班子成员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深入自我检查、带头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撰写分析报告、带头查找突出问题、带头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切实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医院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查看全文

加强思政和能力建设

近年来,北碚区通过树机关干部形象活动和行政效能建设,特别是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广大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明显增强。但是,这一切距离市委和区委的要求,特别是距离“始终保持超一流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锲而不舍的韧劲、攻坚克难的拼劲、大胆探索的闯劲”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为此,如何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解决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就已经成为当前北碚组织工作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一、狠抓学习“育好干部”

学习培训是培育干部的重要途径。一是抓组工干部学习。按照“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和拒腐防变”五种能力的要求,坚持“夜学夜议”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三晚上邀请区领导、有关专家学者、教师、区级有关部门领导讲解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组工业务、管理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等有关知识。通过开办组工论坛和知识讲座,轮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开展讨论、演讲、辩论,丰富和完善组工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组工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继续采取挂职锻炼、脱产进修、外派学习、考察实践等多种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组工队伍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干部大规模培训。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法,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村(居)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有针对性地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社区基层干部培训班、党务工作人员培训班,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着力抓好主体培训、短期培训、市(境)外专题培训和处级干部“自主选学”培训。三是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干部大培训、思想大解放、事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培训,培育广大干部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以更强的改革精神,更浓的开放意识,更实的发展举措,更大的工作干劲,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公道正派“用好干部”

严格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认真落实“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目标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在全区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撤”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促进了发展。为此,要继续严格按照“十用十不用”要求使用干部:一是用那些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政令畅通,并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人;不用那些执行上级指示不力,甚至阳奉阴违,有利于自己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部门利益至上,我行我素,不顾大局的人。二是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门心思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不用那些“官本位”意识浓厚,玩弄权术,甚至跑官要官,不择手段谋取官位的人。三是用那些实事求是,心地坦荡,表里如一,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深入基层抓落实的人;不用那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会说不会做,作风漂浮,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的人。四是用那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干不好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人;不用那些敷衍塞责,遇事推诿,办事拖拉,得过且过,马虎凑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五是用那些勇于开拓进取,敢试敢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人;不用那些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自己不干,也不让别人干,无所作为的人。六是用那些坚持原则,敢于批评,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勇于担责任的人;不用那些一团和气,好人主义,遇到矛盾绕道走,出了问题往别人推的人。七是用那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工作有新思路,发展有新举措,解决问题有新办法的人;不用那些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不动脑思考问题,工作上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的人。八是用那些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平等待人,搞“五湖四海”,善于团结人共同做工作的人;不用那些不讲原则,拉拉扯扯,媚上压下,作风庸俗,热衷于“入围”、“上网”、“勾兑”,结小团伙,搞小山头,把上下级当成人身依附关系的人。九是用那些遵守纪律,令行禁止,组织原则强的人;不用那些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热衷于传小道消息,喜欢在公开场合发表损人利己言行,拨弄是非,没有正义感和是非观念的人。十是用那些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勇于牺牲自身利益的人;不用那些经不起金钱、地位、利益考验,利欲熏心,以权谋私的人。

三、严格要求“管好干部”

查看全文

思政建设正能量传播途径研究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基层黄河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治理、管理黄河的骨干力量,既是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现者,也是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在引领先进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主要领导的工作机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根据单位实际,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项治黄业务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的路径方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传递正能量

一是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要做好各项治黄业务工作的同时,都必须宣传贯彻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必须把各项业务工作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进行宣传说明,以便于统一思想和行动,齐心协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工作开展,保证治黄工作康健有序和谐发展。

二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政工干部队伍,既包括专兼职的政工干部,也包括其他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队伍结构已发生了变化,职工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员年轻化,工作激情有了,但工作经验不足;思想比较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了,但自我约束力较差;知识层次高了,但理想信念、集体荣誉感不强等。为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强化质量、安全教育,要进行为单位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教育。主动性就是要善于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能动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正确的位置上,紧紧围绕单位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冶工作,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现象,掌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三是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以科学高效为核心的勤政制度,在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具体方式规范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

查看全文

思政建设反腐与防腐强化思路

一、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理论水平,为反腐蚀、防腐败奠定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于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思想上政治上成为坚定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把握政治大局,有效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来抓,始终要求全党同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至今日,由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有了较之以往更好的条件,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全党8260多万党员来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能够熟练地加以实际运用的同志在党内还是少数。

首先,党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水平。据中组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60.2万名。从职业看,工人党员有704.7万名,农牧渔民党员有2483.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党员有699.9万名,学生党员有277.8万名,离退休人员党员有1518.2万名,其他职业人员党员有651.3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党员有319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6%。由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还不太理想,党对农村党员思想理论教育不足,工人、农牧渔民党员处在生产第一线,很多同志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尤其是广大农村党员很少参加组织生活,对党的理论更是缺乏基本了解。此外,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全党党员的比例还较低,党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入党程序和组织生活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水平。现实中,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党员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组织发展原则,导致了有些人是在对党的基础理论很不了解的情况下加入了党组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入党前对党的基本知识就一知半解,甚至是毫不了解。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申请人的理论考核不重视,入党申请人在自我介绍时普遍把理论学习不够作为唯一缺点,而这样的缺点在很多基层组织看来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容忍的。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理论学习时常常采取走过场的形式,缺乏钻研理论的自觉意识和自主精神,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十分普遍地存在。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一些人在入党后,理论学习兴趣不浓,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缺失,党性修养和锻炼的自觉性也都不足。

最后,理论学习的主观自觉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还普遍比较缺乏,甚至在许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生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比较了解的同志也不多。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也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理论功底不扎实,运用理论分析形势和任务的能力缺乏。因此,客观地讲,在全党同志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真正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做到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志,还很有限。早在1938年,就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2]当前这个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地摆在全党面前,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警醒。面对新形势,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应当按照《党章》规定,根据党员思想理论状况,在全党范围内大力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开展“学习竞赛”,着力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素养,使全党同志全面掌握党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切实增强全党同志的忠诚意识、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同时,要注意层次性原则,对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提出不同要求,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各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在理论学习和武装上带好头,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理论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加以强化。对于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坚决不能任用。

二、强化党性修养和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保持崇高精神追求,为反腐蚀、防腐败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策略

[摘要]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着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仍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师德教育单一等诸多挑战,文章重点从组织协调机制、学习教育机制、考评激励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了高效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旨在规范思政教师师德师风行为,全面助推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师德师风指向的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方式调整个体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行为规范。在当前这个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转型期,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党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及教育部党组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贯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但应注意的是,由于多数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仍未成体系,缺乏长效机制,这导致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仍阻碍重重。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一、构建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建立高效可行的长效机制,方可稳健推进这项工程,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环节。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教师要承担立德树人重任,除了要传授思政专业知识,还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思政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师德师风直接关系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而长效机制的构建为师德师风建设规划了一个基本框架,对于保障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新目标、新要求、新使命,迫切要求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的学风学气,引领思政教师静心研究、全心育人、专心治学。为了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关爱思政教师的成长发展,必须探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之路,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师德师风建设逐步由抽象走向具体、由表层走向深层、由务虚走向务实,使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落地,真正持续高效地贯彻落实。[1]

二、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困境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思政案例库建设和实践

【摘要】:为了将“医学+X”的内涵赋予传统医科思政教育,需要建设新医科思政案例库。文章回顾了案例库的建设思想、建设原则和组织结构,设计了有机融入“医学+X”知识点的思政案例。在新医科背景下,通过将思政案例教学应用于多门新医科课程,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医学生的思政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案例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包括深化医教协同、双一流建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战略。新医科是在以“医”为本质核心的基础上,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传统医科进行全面反思和守正创新,重点是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模式,向“医学+X”的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模式转变。新医科和理、工、文学科深入融合,推动传统医科的培养模式创新、知识更新和学科升级,以培养“医学+X”的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1]。医科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医科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挖掘医科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意识形态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科教育的全过程[3]。传统医科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将救死扶伤和医德医风作为核心内容,没有融入“医学+”的思政元素,已不能适应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专业思政素材以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4]。挖掘新医科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一系列“医学+X”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库是快速提高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5]。思政案例应具有互动性、启发性[6],建设的思政案例库具有共享共用的特点,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案例和素材资源[7-8]。文章以该院医学类专业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为例,讨论对传统医科思政案例的扩增过程。为了适应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入挖掘“医学+X”的思政教育元素,梳理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和案例纳入原则,展示典型的思政案例,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新医科教育,典型实用,共建共用”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同,顶层设计,师生共建,以评促建”的策略,广泛发动医学、工科和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家,根据新医科的本质内涵,提取专业教学中和医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好案例库的顶层设计。从顶层抽取思政元素,编制目录。依据思政元素目录,收集素材编写案例,统一审核后,分类入库。考虑到思政案例的共享性特点,案例库不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即先建设新医科教育思政元素的通用案例库,然后由课程选择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