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转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19:2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想转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转变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艺术教育首先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然后才是艺术技能与技巧的教育和训练,逐步形成大学生全面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逐步实现众多艺术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尽而提高国民素质。
关键词集体教育思想引路个体教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思想的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经常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科教兴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与社会、与时代和谐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能够及时充分就业的人才,减少智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充分显示科教兴国的发展潜力,应该是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我认为大学教育是面对发展着的社会,发展着的时代培养合格人才,人才应该是能够走向社会主动积极发挥作用、是行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才算人才。学校开展转变教育思想的讨论,借此机会,我对探索艺术人才思想教育的研究谈点体会,谨供教育教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行参考。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人才教育的发展,从全国来讲参差不齐,老校老专业教学条件比较好,基础宽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高;新校新专业包括非专业院校的艺术类教育的教学条件比较薄弱,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比较低;从生源来讲艺术类生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上扩招工作不断走向饱和,教学设施投入较少,使艺术人才教育的教学条件不足而不断增加教学的难度。同时,随着全国各高校的不同程度不断的地发展,落后地区高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业的衡量条件却相同,特别是来至边穷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特别是艺术类人才教育费用较高,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绪如学费、学习材料费用,设计类的专业还必须有电脑等学习条件,才能适应学习需求,这些都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开支高得多,为了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贷款、勤工助学的事务很多,无型中牵动着教育管理者的很多精力,在落后地区高校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增加太多,导致落后地区的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无法与发达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相比。此外,长期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养成了比较散漫的习气,在落后地区高校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如果再没有紧迫感,再不尽快使他们成才,面对竞争就更难以就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高校更多的是重视利用特长生开展课外活动,轻视课程建设,轻视全体普通学生主要是通过艺术素质课程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能力,这样将会影响国家发展长期战略。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普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才效率,通过努力弥补不足。就业竞争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竞争,而素质教育既是人类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也是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愿望。素质教育模式是人类教育史上最先进、最科学、最理想的教育体系。学校的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由于素质教育模式的确立与通过艺术教育全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加强特别是艺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理清思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领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落后变先进。
二、从落后走向先进
大转变观与青年的思想转变
【正文】
〔中图分类号〕K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26(1999)06—0035—05
一、问题的提出与大转变观 国内外理论界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思想转变的研究基本限于同一分析框架,即世界观转变的研究,通常着重考察他们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一分析框架源于梅林、普列汉诺夫,特别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研究。列宁在1914年写的《卡尔·马克思》一文所附的参考书目中就指出:从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P59)。目前,虽然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完成思想转变的具体时间界标还存在分歧,但对于这一分析框架思路都普遍接受,并将其模式化,推广开来,作为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各国无产阶级领袖思想转变的一般框架模式。
固然,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时,这一分析框架是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但将其推广开来,用于分析马、恩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思想转变就不完全合适。原因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与其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思想转变是两种不同质型的思想转变,前者属于原发内生型,后者属于继发外生型。所谓原发内生型思想转变,是指由于对一种新世界观的首创性发现所带来的个人思想的根本转变。它的突出特点:一是独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探索;二是新世界观的首创性发现;三是以这种世界观作为自己人生理想和追求,并用它来唤醒更多的人。在这里,是否首创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世界观是关键性因素。以此衡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属于这种类型的思想转变只有马克思、恩格斯二人。所谓继发外生型思想转变,是指在直接继承接受他人发现的新世界观的基础上实现个人思想的根本转变。它的突出特点:一是经历了多元的理论(世界观)选择过程;二是全面彻底接受前人发现的新世界观作为个人的终生信仰、理想和追求;三是以这种新世界观为指导,来开拓自己国家或民族的伟大事业。在这里,选择、继承、实践、发展四部曲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此衡量马、恩之后的各国无产阶级领袖的思想转变,都属于这种类型。
显然,这是两种不同质型的思想转变过程。前者是独到的理论发现和创造过程,后者是多元理论的选择过程;前者是新世界观的首创性发现过程,后者是已知世界观的认同和继承过程;前者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世界观的划时代创造性,后者的根本意义在于其所选择的世界观在各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具体运用以及在与该民族、国家革命实践结合过程中的丰富和发展。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将后者理解为个人伟大理想的确立及其在自己民族、国家范围内化为现实的过程。对此,国内已有学者从其它角度道出其中的机理,指出:“理想把现实活动与未来结果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个体迈出的每一步都向着这个既定的目标接近……。”[2](P71—75)由此可见,如果说原发内生型思想转变是否完成的标志是看其首创的世界观的彻底程度,那么,继发外生型思想转变是否完成的标志则不这么单一,它不仅要看对既定世界观接受和继承的全面程度,认识和理解的深刻程度,而且要看对这种世界观具体运用、完善和发展的科学程度及成功程度。这就出现了双重标准,且二者的重要性是同等的,缺一不可的。而这后一个标志已超出了迄今为止国内外理论界研究思想转变问题的分析框架,即超出了单纯的世界观转变研究。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建立大转变观作为研究继发外生型思想转变的新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的主要特点是将对领袖人物思想转变的考察视野放得更宽,不仅考察其继承接受新世界观的复杂选择过程和最终全面程度,而且考察其对新世界观认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将新世界观与本国、本民族革命和建设事业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程度。基于这种认识,大转变观借鉴了现代系统科学的分析理路,即“输入→输出→反馈→输入”分析,将继发外生型思想转变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选择、继承、实践和发展等前后相继、谐调互动的诸要素组成。因此,对继发外生型思想转变的分析,也就随之转化为对“选择
英语翻译思想转变论文
一、奈达思想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2、把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论文。”(周仪、罗平,1999:32-33)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国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
奈达本人对其理论进行了不断修改与,从描写语言学阶段到交际理论阶段,进而发展到社会符号学阶段。对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改与深入,这是理论研究的一条必然的道路。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即可看出,奈达最根本的变化还是在对待翻译学的态度上。1964年奈达在其著作“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中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翻译的旗号;在1974年,《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认为“翻译远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而且真正理想的翻译说到底是一门”;1991年“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道,“我们不应把翻译变成一门科学……大多数成就显著、富于创造精神的翻译家很少用得着、或者根本用不着翻译理论……”。在“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见张经浩,《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谈》中,奈达正式宣布“我的观点已发生根本变化”(“Myideashavechangedsubstantially”)。从最初首先提出翻译科学到完全放弃翻译科学,可谓是一个根本上的变化。鉴于奈达在中国译界乃至世界翻译界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的思想转变对译学理论者至少会在心理上造成一次巨大的震撼,同时给我们正在积极兴建的翻译学科构成一次不小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对奈达的思想转变作以详细的分析,找出造成奈达本人放弃理论及翻译科学的原因迫在眉睫,否则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就等于后院着火,自己乱了阵脚。本来这样一项工作应由译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做,不过笔者迫不及待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期望能澄清当前的一些模糊认识,还恳请译界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二、奈达思想转变的原因
1.对翻译作用的认识偏差
转变思想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它将统领国税工作全局,指导国税工作实践,推动国税事业全面发展.江都市国税第五税务分局紧紧围绕落实十七大精神,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国税职能放在首位,将文明创建和促进税源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理念,有效的提高了服务水平,构建了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征纳关系。
一、转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理念
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基层国税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一线”部门,能否实行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基层部门是关键;而转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理念又是改革工作中的重心.
1.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分局从领导班子抓起,带头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分局长接待日,接受纳税人的咨询和投诉;开展支部讨论学习,心得体验交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统一了思想认识。
2.为国聚财,强化服务大局意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在国税部门就是要继续做大“蛋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分局组织学习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等重点内容,开展以“践行‘三个代表’,服务经济建设”和“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活动,激发了干部服务发展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思想转变促进作风转变工作汇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镇党委站在提升农村面貌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带领镇、村干部对全镇辖区卫生环境开展了集中整治,通过近二十多天的努力,全镇各村面貌特别是邢临公路两侧卫生环境有了历史性改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在关键事上,抓好关键人
镇党委、政府首先召开了全镇“村支”两委会议,使镇、村两级干部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抓环境卫生治理是重要载体,它对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焕发村民精神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其次,镇党委、政府还于3月18日组织镇机关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到县城至下堡寺精品路段参观,到纪念馆参观,到乡样板路段参观,使大家现场受教育、看样板,鼓舞了干部势气,坚定了大干促大变的决心和信心。
二明确任务,卡死责任,重点突破
首先,镇党委、政府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规划,并且把邢临路段两侧作为治理重点,特别是公路沿村地段,农户宅院残墙断壁、厕所裸露、柴草乱放、烂砖遍地、垃圾堵村、群众苦不堪言。镇主要领导面对这种现状以大气魄、下大决心从根本上治理,要求凡临路宅院一律修建标准院墙,凡影响环境的违章建筑一律拆除,所有垃圾一律清理不留死角。
其次,班子成员挂帅,机关干部包村,同时包重点户和重点地段,具体任务列表公布,实行菜单式管理,向责任人要账,把环境治理落实到人,限期完成。
关于转变办学思想调查研究报告
近年来,xx市xx中学这所老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通过应试教育完成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学校积聚了丰厚的财力、师资、社会声誉而成为了大校或名校。他们又凭借这种优势又在素质教育的比赛中扮演领跑者。尤其是在生源大战中,我们学校作为保底学校经常处于尴尬境地。我们招收的一般是基础差、学习差,且家庭关系贫困复杂的学生,这好像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紧紧地勒住了学校发展的动脉。生源的困境造成了学校教师巨大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由此带来优秀师资无情流失的困境。流失的背后,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和重大损失,更可怕的是它还带来了人气的丧失和人心的涣散。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到教学方法,都要迈开较大的改革步伐,为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与效应不断探索、实践。
1、确定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
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仍将在相当的时间内继续保持这种不均衡也是客观现实,学校的困难将在很长时间内延续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丈量原本就不一样长的学生,关键还是一个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问题。用一句通俗化来讲,就是“换一个眼光,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情来看世界,世界也许就不同了。”基础教育:高中毕业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国家级的重点大学。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的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也应该是成功的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民族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特长,也应该是成功的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只需要用多元化的视野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看待学生,也许每个学生都不再是难题,而是一份意外的精彩!于是,我们从学校现实出发,提出了“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
“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内涵中,“能”强调了学校在实施公平和谐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它要求学校要树立崭新的人才观和全新的育才观,积极主动的为培养人才做物质、精神、理念上的准备;“人人”则强调了我们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和广泛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珍惜的教育对象;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和谐教育观和全面成才观的受益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自身即将进入社会做好智力和心理的准备。当学校真正树立了“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后,会有“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自身具有多元特征。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学校发展应与时代特征相一致。多元化的教育观,多元化的发展观,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的成才理念,受益的是学生,支撑起的是xx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
2、建立全面的贫困生的资助体系
转变作风也需要解放思想
近日,我区一位领导同志说,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实践早已证明,只有思想解放,才能促进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各项事业充满生机活力。然而,解放思想也是进一步改进和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端正党风和学风的有力武器。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的毛病先解除了,才能改进工作作风;而只有工作作风扎实,才能做到求真务实,也才能进一步净化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解放。所以,笔者以为,要想转变作风,首先就得从解放思想上入手,做一些必要的改变。
解放思想,必须破除“陈旧观念”。“陈旧观念”当头,必然导致思想落后、作风浮躁、工作平庸、无所作为。因此,解放思想,必须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政治革命”。通过这场革命,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用敏锐的战略眼光去审视世界,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改革与探索中,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从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不脱离实际、不违背民意、不胡作非为,我们的事业才会顺畅,不会陷入被动和歧途。
解放思想,还必须“真抓实干”。真抓实干与“假大空”和“空对空”是根本对立、截然不同的。我们的事业靠的是“干”,不抓不干,就是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是对人民的犯罪,是对历史前进的叛逆。只有坚定不移抓落实,脚踏实地靠实干,才能进一步释放精神动力潜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解放思想,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变作风”。怎么个转变法呢?就是要坚持用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社会,体察民情民意,了解社会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能坐在大楼里“空喊口号、纸上谈兵”。这是因为,执政为民首先就要情系群众,关注民生,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需要和困难。如果没有扎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作支撑,是根本行不通的。当然,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还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知识和观念,不断进行思想“充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群众、带动群众,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新的伟大的事业。
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三十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三十周年。这是解放思想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三十年。回顾三十年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是动力,致力发展是根本。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度。思想没有大解放,观念没有大更新,就难有大突破,更难有大发展。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求新的跨越,实现科学发展。而作为德宏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边疆民族自治州,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要有所作为,赶上时代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必须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解放思想,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德宏的迫切需要。
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好,没有资金可以引入资金,没有人才可以汇聚人才,没有优势可以创造优势;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不好,有资金、有人才也会流失,有优势也会丧失,有机遇也会错失。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德宏要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需要我们创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汇聚更多的人才。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团结干事”教育、“云岭先锋工程”、“三力建设”等活动,对干部作风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多次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但也应当看到,我州在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干部作风方面,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不解放、因循守旧、全局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发展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差等等。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变相收费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吃、拿、卡、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干部仍然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影响了发展环境的优化,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下决心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开拓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在全州上下形成良好的作风导向,以良好的作风促进环境的优化,以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解放思想,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抓住转变思想观念这个根本,坚决破除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思想结症。
我们必须破除本位主义,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本位主义就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大局意识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解放思想,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牢固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自觉做到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正确处理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对不利于招商引资的审批和收费项目必须坚决取消,真正让外来投资者感受到我们招商的诚意和管理服务的善意。
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当代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国土资源管理要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当前,我们必须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注到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实践中,开拓进取,主动作为。
思想解放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任何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以思想解放推动方方面面的工作。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就没有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一系列当代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产生。实践证明,无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法制的健全、完善,资源保障能力的增强,还是基础工作的夯实,国土资源管理的每一次突破和进步,莫不得益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当前,我们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探索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就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经济社会变化日益显著。这些都为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全新考验。思想解放到今天,改革开放到今天,人民受益,社会受益,国家受益。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一定程度上更为错综复杂。总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任务繁重。尤其因为经济发展加速,土地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总体不足,更加大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难度。这些都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要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制。破解这些课题,用既有的思路和传统的办法是难以行得通的,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求管理者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只有管理者们具有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够找到改进、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寻到新的出路。应该看到,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亟待转变和提高。突出表现在不少管理者在思想和精神状态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于现状的思想、畏首畏尾的思想,视野狭窄。这些导致在管理实践中因循守旧、畏葸不前,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方法严重脱节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局面若不能改变,就很难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落伍,有负于时代的重负和期待。
要有一个崭新的精神状态,我们就要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不想动、不敢动、不能动的问题;要坚决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及时查找思想上的差距,与时俱进,增强对形势变化的敏感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坚决克服畏首畏尾的思想,增强攻坚克难的决心;要以积极的态度,直面矛盾和挑战,理清复杂的利益关系,克服求稳怕乱、无过便是功的思想,真正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要坚决拓展视野,增强服务全局的观念,真正弄清楚国土资源工作在国民经济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想全局,谋大事。
两会政府转变思想汇报
刚刚结束的“两会”是对新一届政府在20*年中工作的总结和对20*年工作的指导与全面部署,“两会”回眸一年来走过的艰难而更坚实的道路。在过去的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更“人”的权利和“民”的利益备受重视的一年。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最突出的施政特色的话,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这八个字是对本届中央政府最好的盛赞。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做的一桩桩亲民、爱民、为民的实事中,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体恤民生的重大举措中,从广大党员干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挺身而出维护百姓利益中,无不闪耀着“以人为本”的鲜明色彩,无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浓浓深情。这是一个渐进和扬弃的过程。从建国以来,国家也进行过无数次改革,但过去的改革主要是在精简政府机构规模和人员上,并没有在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方面发生大变革,原因是国家还没有搞清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职能和主业是什么,而新一届中央政府则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提出在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思路,明确提出转变政府基本职能,建立市场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方面政府是管理者,另一方面政府还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管理人和经济人的角色缠绕在一起,很难搞清,而且政府还大量参与和干预资源配置活动,占有许多能获得高额利润的垄断经济部门,比如,电力、电信、邮电、铁路、民航等,此外,政府审批权利过宽,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的情况十分普遍。这样的政府体制状况应该进行根本性变革,政府的主业不是大量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市场交易活动,而是搞市场服务和公共服务,要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市场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利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
国家在改革,政府在转变,一切都在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个中心来进行。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让市民们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富裕、和谐的环境中;农村发展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让农民朋友真正富起来;科教文化要“以人为本”,要以为国家培养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知识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调动人们的思想活跃到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尊重个性发挥,开创更大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财政征收与分配要“以人为本”,既要保障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又要兼顾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承受能力;政治改革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政治文明,强调民主形式,使人民能把自己国家主人翁的权利与地位真正落实到实处;等等。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就是要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永远把百姓冷暖挂心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体现在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体现在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新一届政府面对百姓切身利益包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重视力度前所未有,对农民、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也达到空前;“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体现在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中,使得各项改革更加顺民意、谋民利、合民心;“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还体现在新一届政府努力满足百姓需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上,各级政府在为百姓群众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法治建设。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正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更急切的企盼“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尤其是有关百姓民生、民权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为人民群众真正带来福音和利益。从“以人为本”我们看到了政府的转变,从政府的转变我们更看到“以人为本”的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8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