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17:25: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想品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想品德培训通知
各县(市、区)教县局教研室、市局直属各中学:
为了进一步研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教学,提高复习课效率,引领教师认真研究学业考试的内容、形式和动向,发挥好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县举行**市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复习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3月14日(星期五)会期一天。上午9:00前报到。
二、会议地点:**县灵溪镇第一中学(灵溪镇江滨路,电话:
三、主要内容:
1.上午(9:10—11:35)课堂教学展示: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小学生对什么都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必需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教学关系着学生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已经达不到现在的要求。而在新课改中就提出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将这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根据这一新课改的教育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思想教育的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思想品德的有效性,而且还阻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根据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因为思想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在教室里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的建设达不到要求,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生活氛围不明显。还有就是这种室内教学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二)教学方法不新颖,教学方式单一。虽然现在我国在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也有课程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上课的氛围比较枯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以学生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演变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灌输,这是不符合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要求的。(三)教学评价缺乏综合性、全面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过于重视对学生目标的评价,不仅没有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反而还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样离不开生活,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小学思想教育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带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提高对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和实践,通过生动的场景体会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主动与学生交流以学习合作者和教学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体验教学。通过这种真实环境的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并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三年级有一节课讲的是《我的角色与责任》,在讲解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关系图谱的方式。把学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图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看,再分别向学生介绍各自所承担的任务。根据新课改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以往的理论教学,教育学生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据,促进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二)把生活化运用到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方式都离不开教材,对于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说,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教师教学的前提。但是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肯定是不够的,这不利于小学思想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以课本为教学基础,不能把教材作为全部。教师要做出适当的变通并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创造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书本上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教育是有限的。这部分只能作为基础,重点则在于课外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三)扩展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平台。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大多来自课本,如果要丰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对课本做足够的了解,还要把课堂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做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拓展的同时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四)促进思想道德课与生活结合,改进教学评价。从以前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以成绩为依据,过于重视学生的考验成绩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这样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也不利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应该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我国教育方面在不断地改善,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小学的重点课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小学思想教育应该重视人们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创建高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课本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把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最终达到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作者:郑虹 单位:江苏省徐州星源小学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基础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造成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缺乏创新。虽然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但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仍然觉得教师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仍然沿用以教师为重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并没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比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只是通过说教来灌输的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互动的兴趣。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讲解考试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在学生们的学习与思想中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渗透进来,致使学生不能理解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特殊之处。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二)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虽然有的学校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因为目前处于改革初期,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减少了很多课堂讲解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自由思考,尽可能自己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致使课堂教学效率很低。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氛围,在课堂上增加了很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尽管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点。(三)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使用不合理。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结合实际,而是盲目地对教材中的内容照抄照搬,所以导致学生们对思想品德内容的学习同实际脱轨得很严重。(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们的考量与观察。对学生们的人格培养和性格成熟的关键阶段就是初中阶段,这一阶段他们乐于探索,同时思想也极为活跃,但是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很难做到把握学生们的这一认知特点来设计,这就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沉闷,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低下。(五)教师在教学过程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只是在口头上的教导,也存在于实践过程中,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对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仅存在于形式上,难以真正达到规范学生们行为的目的。
三、针对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想,也会让课堂变得异常沉闷,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一定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有关珍爱生命的课程时,将这堂课比较重要的知识点通过生动、形象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命的价值,能够更加的珍爱生命,致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授课前应该精心准备,并及时地和学生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达成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案例分析,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明白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使学生会更加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致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师应该改变单一、呆板的思想品德教学观点,并且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并且还要尽可能地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思想品德理论,让学生加强对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地运用。除此之外,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经验,并且他们对陌生事物欠缺一定的判断,因此,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观点,鼓励学生步入社会,并且让学生对社会进行初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思想品德教学中了解到做人的道理,进而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教师在讲到“维护消费权”这一课时,鼓励并组织学生对社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充分了解到社会人士是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并且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调查表统计、分析、整理出来,在课堂上让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知道怎样维护自身的权益。再比如:教师在讲到“诚信是金”这一课时,应先告诉学生诚信是中国人应具备的品质,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应为学生预留出讨论学习的时间,致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让学生不再一味地依靠教师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灾难发生后,国家立刻做出全力抢救遇难群众的决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了首位。老师可以在看完这个视频后借此机会提问:“当灾难来临之际为什么国家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排在首位?”引入思考,同时提出如“为什么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做到珍爱生命?”等问题,带着以上问题学生先看教材内容再交流自己心中的答案,先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全班进行讨论,合作学习。还就例如,教师在讲到“生命与健康的权利”这一课时,首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再让学生针对存在的生命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整理,最后让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到学习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最后应针对学生总结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并进行点评,以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上的误区,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思维。(四)重视教材修订,不断充实新内容。在信息时代,不断传播的大量知识使学生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着,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利用教材讲课时,教师应该做到在书中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实时关注时政问题,然后用此案例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五)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认知的重要来源就是实践活动,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前提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应该组织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教学“与诚信同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由分组,并进行合作互助学习,通过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查找出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市场诚信的理解程度。
小议当前体育的思想品德
本文作者:成宏亮工作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体育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可以开展关于强壮体魄、建设祖国等领域的品德教育。进而促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教育之中,树立起伟大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为学生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精神和精力基础。关于集体主义教育体育教育是互动式的集体教育,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关于集体主义教育最为突出。学生在体育教育中,遵循教师的课堂纪律,进行体育活动的竞技或协同合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间相互竞技和协同运动,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合作意义、集体荣誉观念更加强,学生良好品性得到有效的培养。关于艰苦奋斗、诚实守信教育体育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需要进行体育活动,来完成教师的教学要求。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因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竞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规则,不能损害同学利益,诸如在跑步中,不能恶意影响别人。这样,学生在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培养了诚实守信、踏实做事的良好品性。
体育教育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体育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效定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各教育元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全面和系统化的教育。基于教学内容,把握好各德育元素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多元化特点,教学内容涉及多方面。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可以很好的把握德育的各元素。教师基于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渗透思想品德元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培养。诸如篮球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关于上篮技术的练习中,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失败积极乐观,敢于迎接困难。这样,基于简单的体育技术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教育,尤其是积极心态的培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平时的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元素得到有效的锻炼,健康的人格得到有效的塑造。基于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其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基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因而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完成课程内容和实现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多样化,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在教育活动中,基于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简化教学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中,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且,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学生的良好品性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例如:教师设置好教学项目,布置于各学习小组,让各学习小组成员相互督导和练习,以达到自我学习的效果。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尤其是关于理解合作内涵的领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品性。基于体育比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于体育比赛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最为突出。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对学生的相关运动项目,进行比赛模式下的考核和活动。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关于比赛精神和纪律的把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规范的道德准则。同时,体育比赛是对体育教育推广和开展的基础,基于有效的体育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乐于参加、敢于参加的心理,对于有效的德育品德教育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全面培养,尤其是关于德育思想全面贯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校运会是体育教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校运会的形式,学生在参与中,在集体精神、努力拼搏等精神上,得到有效的培养。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多方面,其涉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品德、心理教育等方面。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关于教育内容的准确定位非常关键。在思想品德教育,关于学生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人格。
小议思想品德教学的培训
本文作者:王春玲工作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王务中学
有了好的态度和方法还怕学生们学不好吗?所以现在学校的教育政策需要改变,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多开展一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学习能力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提高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有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课后生活,又能对学生们思想品德课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们在品德课上学习的内容得到深化。首先,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思想品德课的竞赛,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发送奖品;其次,学校在重视学生品德科目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的锻炼;再次,要引导学生把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精神,在生活中体现出来。比如,学校一定要举办春、冬季运动会,运动会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的东西,它能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不放弃,也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班级凝聚力,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运动会还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通过运动会得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道理,对学生们学习品德课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学校活动获得人生的哲理,同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品德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有很多的帮助,在实践中能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品德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好教案备好课,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讲课时应该以课本为依据,但是不应该按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念一遍。因为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学生们既要认真学好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又要善于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课本上的理论,看其是否正确,这样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课上老师要多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留给他们宽松的发言空间,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下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是书面上的作业,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比如帮父母做一顿饭。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对培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老师的上课方式应该有所改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对此,品德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这时就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做好笔记。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找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是教育性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放一段视频,让他们通过这个事例来明白某个道理。
如果课本上的内容有很多的对话,可以让学生课下自愿分组并排练,等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自愿表演。这样不仅增添了课上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是讨论性的章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做最后的总结工作。如果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作业,让他们去实践。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说一下或者展示一下自己的实践成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让一些原来不喜欢品德课的学生喜欢上品德课,当然也会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品德课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气氛活跃。这里讲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它不仅适用于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工作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1.前言
思想品德教育中,把生本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堂教学的质量较差,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难以高效的开展。因此,要加快初中思想品读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学中以生本教育为核心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教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相比,生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求以生命为教育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的差异性,教学内容要能够学以致用。生本教育把学生放到了教育的核心位置,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交流以及合作能力的目的。
3.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3.1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教学认知和教学结构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统筹分析和系统化处理。(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受重视。受到传统教育结构的影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是硬性教育的方式,甚至会出现填鸭式教学的弊病。教师仅仅依托教材进行宣传,却忽略了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后没有改变,这也影响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教育效果。(二)教材理解有待提高。在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往往依托教材本身,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就使得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脱轨严重,学生不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逐渐会失去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和整体教学水平失衡。(三)实践活动有待增多。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教师往往更加偏重主科教学,忽略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往往就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讲解,却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教师教学不能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效果,导致刻板教学的出现。(四)道德情感激发手段单一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不同学校采取的教材版本不一致,相应的内容就会出现差异,但是,其根本的宗旨都是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品质,辅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只是依托单一化的教材,学生和教师不能建立情感共鸣,就无法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动力[1]。
二、小学实现品德教育的对策
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教师要从思想认知层面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给予重视,确保能将德育工作和常规化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坚实基础。(一)深度挖掘教材。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为例,课本本身就是按照学生成长状态为课程设置的,这对于教师而言具有非常良好的辅助价值,教师能在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德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现阶段的综合水平以及能力,维护教学结构和教学实效性的平衡。教师要掌握心理学,将教材作为根本载体,领会教材中的含义和实际教学需求,并且集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开展后,要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利用典型教学实例提高教学效果的完整程度,并且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从本质上建构心理需求和思想需求的平衡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教材联系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实践能形成良好的联系,从而维护教学框架体系的完整程度,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时代性价值,并且整合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要提取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例如,苏教版小学思想品德一年级下第一单元《我爱我家》中,第一部分就是“我的一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照片、图画、作文、视频等形式介绍自己的一家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最想对这位家人说的话,以及家人为其做过的事情。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并且引出第二节课“我是家中小成员”。教师在实际教学体系中,只有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细节贴合实际,才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教师要充分建构生活实践课堂。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思想品德四年级上《真正的友谊》中,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和朋友之间的趣事,教师可以组织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其中,辩论赛的主题可以定为“朋友犯错要指正还是顺从”要求学生对其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利用评比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建立良性的竞争关系,确保学生进一步内化相关知识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实践课程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自发录制相应的小视频,共同见证真正的友情。教师借助讲解视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体验效果。最后,教师要将课程做成主题型教学模型。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思想品德四年级上第四单元《我们的合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其中包括生活小组、学习小组、纪律小组等,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本月的学习计划,学生要对整个月份设立天计划、周计划以及月计划,从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2]。(三)尊重学生需求。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性格特征出发,保证教学结构和教学框架体系的完整性,小学生的可塑性强,且情绪化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效仿和借鉴的对象。据心理学家分析,每20天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是要借助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后,在向其传递德育工作中的正能量。并且,学生对于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课堂教学刻板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健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诉求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素材,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能集中在课程上。(四)落实知行实践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基本结构,提高教学框架的完整程度,利用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维护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就课本中的某一个主题开展班会、演讲比赛、兴趣活动小组等。其一,利用班会集中传递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所要传递的精神,利用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和案例畅所欲言,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起来。其二,利用主题演讲比赛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整合学生的观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维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其三,利用兴趣活动小组,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汇报、评比,不仅仅能减少课题的难度,也能全面提高学生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点的内化水平,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说,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落实生活化教学框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保证趣味性、生动性活动得以全面开展,从而真正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功效[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教材作为基本载体,将实践活动作为根本性平台,落实实践化教学工作模型,强化教学活动的探究水平,一定程度上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简析德育魅力之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的课程;是一门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的这些课程性质决定着它肩负着道德教育的使命,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情感和道德的缺失,如:不尊重老师,考试作弊,理想信念模糊,是非,美丑,善恶不分,缺少对集体,社会的责任感,不能与同学团结协作,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加强对学生品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彰显本学科的德育功能,体现本学科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本学科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挖掘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因此,其学科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的灵魂。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要强调系统,完整和理论性的知识目标,更要实现对学生人格,情感,道德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于知识的教学之中。如:“敬人者人恒敬之”,“受人玫瑰,手留余香”,“让人三尺又何妨”等内容蕴含着待人尊重、宽容和友善等传统美德。“众人划浆开大船”,“民族情,民族魂”,“融入民族文化”等内容则蕴含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民族精神。“有肩就得挑担子”,“放飞理想,立志成才”等内容则蕴含着理想信念及社会责任感等道德元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学科内容中的道德元素,并作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做到“寓德于教”,才能使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丰富的德育教学情景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教师机械地对学生灌输道德规范,道德信念等,容易引起学生对教育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德育教学情景,“寓德于趣”,德育情景可以是歌曲,文学故事,影视作品,名言,格言,警句等等。这些情景要富于哲理,蕴涵智慧,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在责任中长大”内容时,我先是展示了一组勇于承担责任的先进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文字素材及相关视频,如勇挑家庭重担的洪战辉,勇敢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们,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较好地引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后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以“14岁的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德育情景能够让学生入境,入情,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三、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中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研究
1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1家庭结构类型。在新的“全面二孩”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出台之前,核心家庭是最主要的家庭模式。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中,独生子女备受宠爱。家长包办代劳一切,使家长们对孩子过分呵护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正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图享受、意志薄弱等不良的品质,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现象的出现更加令人感到忧心。在农村中,许多父母要外出打工,因为自己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就把孩子留在亲戚家,或由祖辈监护,这样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儿童。中学阶段正是孩子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孩子的中学阶段如果缺失了家庭教育成为“留守”儿童,那么这样的孩子大多会性格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心理过度敏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更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1.2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家庭经济地位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当一个孩子一出生他的发展起点就被决定了,如果他想突破这个起点,他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所有的局限,这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情。但是也有很多的研究者认为,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学生的成长发展,更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它是通过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风格、家庭的危险因素以及家庭互动中的教育影响的学习环境为媒介,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社会性发展。1.3家长的自身素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子女思想品德的因素之一。首先,文化素养较高者,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第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他们在教育的孩子时候,大多采用民主的方式,运用心平气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但是相对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则采用专制和放任的教育方式,他们没有能力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只是表现出单纯的焦虑和急躁。最后,自身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不仅仅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给予孩子以表扬、鼓励,还培养了孩子自强自立和负责任的良好品质,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自觉地热爱和享受学习,这对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2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
2.1家庭教育观念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家长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包括重智轻德,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以及忽略子女成长中的心理变化等等。在当今这样一个看重分数、成绩、文凭、学历作为第一敲门砖的社会中,父母只注重孩子成绩的高低,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不管。他们认为只有分数才是衡量“好孩子”和“坏孩子”唯一的标准。在这种家庭德育误区中,最终将会导致中学生形成不健全的人格。2.2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大体总结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所谓民主型,是指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出建议,并让孩子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来做出决定,最终不管结果如何,家长都会给予赞扬。所谓专制型,是指孩子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父母不管孩子有任何想法,都必须去按照父母的看法去办。这种“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确实让孩子会吃不消,压制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特别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谓放任型,是指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他们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无为而治。这种教育方式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2.3言传身教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的影响。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对孩子心灵成长,品德培养以及习惯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教育不当的事例。例如:家长带孩子去排队购物,或者是做其他一些活动娱乐,由于排队的人过多或环境比较混乱,很容易造成你挤我我碰你的情况。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互不相让在言语声中极力地指责对方,甚至发生激烈争吵,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当着孩子的面动起手来,这会对孩子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还有的家长在家里会对孩子进行各种良好的品德教育,可是如果带孩子出门时自己就会违背自己所说的。所以,家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会对孩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3构建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措施
3.1强化父亲的角色作用。现如今,大多数的孩子都成长在一个缺失男性教育的社会环境中,在初高中的校园里,就存在着许多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反而女生要比男生的性格要坚强勇敢些。这是由于,在基础教育中,男性教师大大少于女性教师;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来的大多是母亲,父亲很少来给孩子开家长会,这说明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而这无疑是最大的原因。许多中学生仅仅停留在“母系氏族”的阶段,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扮演是不同,母亲在许多方面不能代替父亲的作用。初中孩子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阶段,叛逆心理严重,常常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违背大人意愿的事情来,在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很难管教的,而母亲的本性又是疼爱孩子的,对孩子的表现显得手足无措,或者为了孩子筋疲力尽失去耐心,由于女性的容易急躁的感性心理,对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因此,当孩子的青春期遇上母亲的更年期时,父亲更是责无旁贷,万不可“隔岸观火”。强化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作用,对于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2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氛围。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氛围对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哈佛大学的入学委员发表了一篇《让下一代喘息还是累垮》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给我的感触颇多,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对其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由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他们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负担加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面对的人际交往范围也扩大了,所以在此期间,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尽量为孩子去创造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当孩子在家的时候,不管是在假期,还是周末,父母都应该降低家庭里的紧张度,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采用温和的方法化解家庭矛盾。总之,父母们要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为孩子营造健康舒适的家庭氛围,这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3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其中占最大比重的当属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许多打工者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他们只能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这样的孩子就被人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这样的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健康的家庭教育,非常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都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议来改善这一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方式来解决此问题,首先,政府可以组织和培训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去农村关爱照顾留守儿童,政府可以规定一定的服务年限并给予这些大学生优惠政策和福利,当他们服务期届满之后对其选择再就业有一定优惠支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的问题,还解决了一大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政府要不断建立健全城市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对打工者的孩子的吸收接纳政策,使进城打工的父母可以带上孩子就近上学,使打工子弟的孩子可以接受城市的学校教育,并且不受地域歧视,不被区别对待。最后,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解决“三农”问题更加被国家提上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市关系,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壮大农村的新产业,推动展业的融合发展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项目建设在农村展开,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广大村民就近工作,再不用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这就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
试议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以往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及良好个性的培养者。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打破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既能够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学到知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惑释疑,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
3.创新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较多且非常抽象,如果教师仍然沿用简单陈旧的教学方式,这对知识面不太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刊及电视等传媒,查阅、收集资料,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8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