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路线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17:15: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想路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思想路线启示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1日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旅程。新中国的50年是辉煌的,但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50年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与新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认真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振兴中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
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依据其基本国情来制定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四是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各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年总要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跑一跑,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使我国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分析论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明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推动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也被称为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创新性的主要贡献有: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全面改革进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学总结,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提示可能考点: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维护了和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邓小平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思想的精髓,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关键词: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路线,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倡导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1]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对于我们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而坚定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更大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国格言。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言称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一原指治学态度的格言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倡导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多次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讲的实事求是。”[2]“我是实事求是派。”[3]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对他自己的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深刻总结。他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党的思想路线的 曲折发展及其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1日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旅程。新中国的50年是辉煌的,但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50年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与新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认真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振兴中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
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依据其基本国情来制定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四是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各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年总要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跑一跑,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使我国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浅谈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生存、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首要和核心的一条,是确立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三次创新与发展,推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新境界,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一、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
最早使用“实事求是”一词的是东汉的班固,他编著《汉书•河间献王传》,对河间献王刘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作总体评价时,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自班固以后,“实事求是”一词逐步演化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在以前,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尚未上升到哲学层面,把“实事求是”上升到哲学高度,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理解,并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是。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句中国古话进行了改造,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并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选集》第2版第3卷80页),上述引文第一、第二句话的含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句话的含义是理论联系实际。指出,从实际出发,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在运动中,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我们通常就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最简明的概括。不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其中经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反对各种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也经历了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等思想。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就要背叛革命的危机关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不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把领导权拱手让给国民党反动派,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等少数人又错误地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对中国革命采取了取消主义的立场。从思想路线上看,陈独秀等人的错误在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革命。此后,为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党又犯了几次“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危害时间最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最大,几乎陷中国革命于灭顶之灾。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思想路线来说也是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同志率先克服了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使人们从这种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形成。1937年,写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彻底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完整的概念,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1942年,为延安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建国后,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运用“实事求是”这一根本思想武器,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同盟军,以及革命的道路和斗争形式,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和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史证明,所创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确保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事业发展。邓小平高度评价了所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中国革命的胜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遗憾的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逐渐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十年“”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50年代后期起,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们党逐渐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暂时的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形势和国情的认识出现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错误,终于导致了“”的十年动乱。而在十年动乱中,、“”大搞思想禁区,制造个人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的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内,不准越雷池一步,致使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工作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创造力受到了极大地抑制。粉碎“”后,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不仅没有及时改变人们思想的僵化或半僵化状态,反而提出和推行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搞个人崇拜,用“左”的思想禁锢党和群众的头脑,我们党面临着在徘徊中前进的艰难局势。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怎样认识和对待晚年的失误,怎样纠正“”灾难性的错误,怎样审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怎样看待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怎样让全党的思想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全党同志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实事求是地作出回答和抉择。邓小平同志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率先批评了“两个凡是”,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创了先例。
党的思想路线的 曲折发展及其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1日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旅程。新中国的50年是辉煌的,但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50年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与新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认真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振兴中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
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依据其基本国情来制定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四是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各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年总要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跑一跑,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使我国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党的思想路线发展论文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
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依据其基本国情来制定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四是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各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年总要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跑一跑,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使我国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严重挫折。
正确认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精神的精辟概括,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加以贯彻,才会有效地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必然要有激烈、反复斗争.要经历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尤其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初始阶段,更需要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就告诫我们,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并未给我们描绘出具体的蓝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也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全面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实际情
况,深人了解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和愿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杜会主义改革的巨大成就雄辩证明: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就不会冲破落后、保守思想束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人民群众所迸发出来的改革热情和创造力,改革也不会取得巨大成就。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是实现党的宗旨的根本保证。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这就决定了党在履行她的义务和责任过程中,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一方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总是与社会发展进程、趋势相一致的。这样,党就要不断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集中反映人民群众要求,指导人民群众正确实践从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另一方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人们在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工作中的官僚主义是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相对立的,它直接阻碍党的宗旨的切实贯彻。尽管造成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有诸多的客观原因如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等,但是从主观上来分析,割裂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联系则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狭隘、片面地理解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群众路线,往往把个别事实、局部现象、主观经验等作为求是的依据,并把在这一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视为真理,盲目引导人民群众违背自身的利益去行事,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所以说,实现党的宗旨,从根本上要保证对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解决了这一问题,才会使我们党的干部把党和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才会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关心群众疾苦,把党的宗旨落实体现在各项具体活动中。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也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原则和正确方法。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由于制定和执行了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使我们的事业得到重大发展。同时我们也承认,在具体工作指导和某些政策措施上也出现过缺点和失误,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呢?“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确定任何重大政策的时候,必须以经得起精确的客观检验的事实作为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同时,“政策应当是从千百万人着眼,而不是从几千人着眼。只有从千百万人着眼才会有实事求是的政策。”这再明白不过地表述了科学的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必须符合最大多数群众利益,得到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决策的主体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到群众中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全面倾听群众意见,经过民主地研究、讨论加以比较、归纳和概括,初步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决策方案最后,从中筛选,作出最佳决策。可见从决策的依据、方法来看,做到决策科学化,丝毫离不开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指导和贯彻。在贯彻执行决策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指导。为了使正确的决策达到最佳效果,不仅要对决策内容有深刻、全面的理解,而且,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和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坚决加以贯彻。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工作,把决策的内容要求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对于决策实施效果的检验和反馈也是实施科学决策程序的重要环节。因为客观实际情况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平衡的。这样,就会使决策的预期目标和现实的实际结果总是存在着不一致之处,总要反映出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这就要求决策主体深人实际,深人群众,追踪调查,试点分析,认真总结,并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标准加以衡量检验,以便对决策的内容及实施过程进行修改、完善以及纠正偏差,避免在社会实践中造成重大的失误。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对解放思想的论述,对深刻理解和切实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把解放思想提升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对解放思想的新定位,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认识、新贡献。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应该发展地看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整理,从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质。这些都需要观念创新、思想解放。只有把解放思想与从实际出发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反对从书本出发,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这仍然离不开思想的解放、理论的创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尊重实践。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所以,坚持坚持理论联系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核心,我们有时也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是主观的随心所欲,而必须从实际出发。所以,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密不可分、互为条件的。邓小平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判断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必须有解放思想的精神和勇气。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了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生命力,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内容之一加以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些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思想深刻而又充满激情,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认真思考,深入理解。这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加奋发有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在现阶段,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在这四个“坚定不移”中,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思想基础,没有这个“坚定不移”就没有其他的“坚定不移”。正如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所说,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思想路线是否正确,对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领导我们党同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进行长期斗争,确立起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上胜利的途径,进而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各方面工作路线,才能提出和执行正确的战略与策略、方针与政策,才能形成和弘扬正确的领导作风与工作作风,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和成功。总之,如邓小平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内在包含解放思想的要求。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不破除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不从主观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上个世纪40年代在运动中,为了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鲜明地提出要解放思想,他说:“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因此,运动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运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际上也是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邓小平当时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就是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三)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因此,不能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对立起来,不能认为只要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就是解放思想。这是一种误解。思想是否解放,不是看你主观夸张的程度,而是看你的言行符合实际的程度。离开实事求是去讲解放思想,只能是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有深刻教训的。1958年中央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当时许多人对这个口号作了错误理解,认为解放思想就是无条件地敢想敢说敢干,于是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想有粮就有粮,思想钢就有钢”这些异想天开的东西就泛滥开来了。这样的所谓解放思想离开解放思想十万八千里,是不折不扣的主观主义。解放思想,只能科学地理解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能理解为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8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