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15:03: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想道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想道德

文化思想道德思考

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袭的前沿防线。要牢固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必须依靠先进文化,即用先进文化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先进文化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并将这种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

先进文化以科学理论为灵魂,给予人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理想信念上发生动摇,其根源在于理论上不坚定,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基,这正是构筑思想道德防线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弘扬先进文化,首先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特别是武装好广大党员干部。

先进文化以价值整合为基本功能,促使人们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些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崩溃,从价值观层面看,就是由于在腐朽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价值取向紊乱所致。这就迫切需要弘扬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进行价值整合。先进文化的价值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是用制度进行规范,通过制定各种法规、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选择自己的行为。二是用进步的精神文化,如民族精神、党的优良传统等来培育、熏陶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强化人们的理性意识和自制能力。

先进文化以知识系统为重要内容,引领人们从学习中提高精神境界。先进文化作为一种知识系统,不仅在于其智力支持,还在于它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愈多,腐朽文化在其精神空间的领地就愈小,对腐朽文化的排拒力也就愈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学习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的精神世界纳入到先进文化内在的良性循环中,使先进文化的力量熔铸于自身,从而筑牢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查看全文

小议思想道德中道德观的培养

生态道德观(生态伦理或生态和谐理论)是一门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关系的新兴伦理学科。

通几十年来,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既有理论上的突破,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人们的生态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我国目前在生态道德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还没能形成体系,在德育教学中重视不够,在实践运用方面也落后于西方。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必须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大德育的范围之内,使其成为新德育的一部分。故此,本文就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生态道德观的由来。

生态道德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对于自身征服自然能力的认可与满足,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身行为反思的结晶。反观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不难看出,一方面,人们习惯于把自然环境看作是人类活动的空间或满足人类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完全可以不顾一切,不断地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待自然、改变自然。另一方面,人类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限制,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农业对于自然环境的依存度唤醒了全体民众、乃至统治者,不得不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把自然当做高高在上的神灵顶礼膜拜。在没有现代工业支撑下的小农经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有了绿色和清洁的环境。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总和。但是,它在为人类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人类的自身生存提出了挑战。一些西方的先哲们开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态道德(或称作“生态伦理”)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国思想家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为生态伦理学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何为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观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人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查看全文

农村思想道德论文

一、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留守人员思想道德状况堪忧。现在农村家庭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小孩子也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本来老人的思想观念就落后根本就没有文化,对小孩也是放任不管不顾。少数孩子即使在父母身边,但父母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很有限。而且农村家长教育孩子欠缺方式方法,一打二骂,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于沟通,除了给钱,他们之间额感情处于荒漠化。久而久之导致现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扭曲,妨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取而代之的是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游戏、盲目攀比、打架斗殴、拉帮结伙。而且现在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情况,因为升学的压力,学校都不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连一周仅有的一节思想课也被主科老师给换走了。这样思想道德教育难以前行。

(二)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权力道德腐败问题。权力道德主体在农村主要是农村干部。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关键要靠以党为主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去落实。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任免不科学,有的地方每当换届选举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贿选,买选票,请客吃饭的不在少数,几乎变成了谁给钱就选谁,这样选出来的基层干部根本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他们身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只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二、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新农村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一要坚持不懈在农民群众中间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诚信教育,在农民群众心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二要对农民群众进行和谐文化意识教育,用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坚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三要赋予符合时代和潮流的新内容,在农村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四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农民群众明确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鼓励和帮助农民群众树立荣辱观念。五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帮助农民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一要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的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室,以其为主要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活动。村委会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开展读报会、故事会、演讲活动以及观看教育片等,以此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要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引进农村,提供农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1]。三要使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形成读书氛围,发挥其凝聚效应。农家书屋的管理应在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进行,要建立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其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中。四要农村的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休闲、娱乐需要上,云南省是一个民族文化十分丰富的地方,应该鼓励农民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创新,鼓励有兴趣者组建民乐、地方戏曲、花灯、民族歌舞社创作出现代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产品,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实现自我价值[2]。

查看全文

孔子思想与思想道德论文

一、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绝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高考的后进者,心理上普遍的特点是自卑心重,自信心不强。同时面临着来自社会的不良诱惑、人际关系的冲突,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心理不平稳,容易叛逆形成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等各类心理问题。离开初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远离父母的管教,加之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没有了纪律约束,对于出现在周遭的不良诱惑难以抵抗,学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例如抽烟、酗酒、沉迷网络、打架、盗窃、婚前性行为等。不难看出,职业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在其是非观念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若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指引和有力的监督,极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孔子思想在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要以正确而新颖的方式将孔子思想融合到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道德观,纳入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以孔子的“仁”“孝”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宽宏感恩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掌握住了"仁”,就是掌握了孔子思想中关于怎样做人的关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做到仁,首先要爱人,爱人就包括既爱别人,也爱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别人?其实这也是自立自强自爱的思想。孝悌是中国文化精神。以孔子之孝悌思想教育职校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生你养你,是慈爱,你回过来爱他们是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尽孝道,要无违,当然尽孝不适说完全不违背父母的意思,这里的“无违”以不违背礼仪法制为前提,其次不违背父母之命。同时,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当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多么的揪心担忧,要像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他们,这就是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对长辈的态度要好,不能摆脸色,辞色要温婉和顺。这就是“不敬,何以别乎?”以及“色难”。同时,以“仁孝”之思想践行于实践,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并将自己的行为影响扩散到周围。

查看全文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述评

一、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爬坡说”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虽然承认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许多不足,但坚持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较好。有学者认为较多的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楚地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一方面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此外,还有学者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四大特征:“对知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追逐时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归。”[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滑坡说”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两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2]。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世界青少年道德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追求成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响较大,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青少年身上不仅表现为“不思进取、沉迷虚幻、自私狂妄”,还表现在丧失自强不息精神和诚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中间说”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论文

一、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再加之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剖析,结合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针对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这个实施者就是辅导员。只有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交心朋友”,“沟通大师”,“良师益友”。通过对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发现,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快速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指明方向,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一个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好好的教导学生,更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最后出现“学生不好管,学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势必放在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课,制定了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评分制度,这些方式只能从初级层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对于自身约束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思想道德教育都不能起较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本质上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如何能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单一,采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评比思想道德优秀学生等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单一,而且所能受用的学生范围也较小,对于自身约束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此,应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改变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提供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增设诸如开创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周,设计一系列宣传思想道德的FLASH动画,听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意见后制定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地深入学生的心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结语

查看全文

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独立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时代下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变化进行探析,力求寻找适合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更好方式。

关键词: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时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其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缺陷,为了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我们对新时代下独立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变化特点进行研究。

1新时代下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按照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最低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独立院校发展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没有国家政府大力支持,资金有限。许多独立院校都存在教师队伍配备不完善的情况。例如: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配比不到位,一个辅导员带班人数众多,还存在跨年级带班等等情况,教师工作量大,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1.2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水平有待加强。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一味灌输式教学,不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启发。学生被动接受,丧失辨别道德的能力。同时独立院校思想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对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肤浅的表层,没有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1.3教育效果缺乏。虽然独立院校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但是就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仍然缺乏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缺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评价的内容存在主观性,评估的范围存在片面性,评价结果缺乏导向性,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功能大打折扣。

2新时代下独立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探讨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信息十分发达,人们的思想信息来源多样化,传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且实效性低迷,局限性凸显。第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与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发展脱节。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比较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而不太重视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对于处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群体来说,能够关注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从宏观整体角度透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毕竟占少数,这就使得思想道德教育不太贴合实际、贴合青少年,脱离了青少年群体最迫切的思想道德需求。第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间接的、非正式因素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一般只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共青团等这些正式组织直接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一些间接的非正式的因素被忽略了,比如同龄群体的影响。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思想道德教育,但他们的活动间接地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事实上,青少年并不仅仅生活在一个正式的、有组织的和条理化非常充分的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十分丰富灵活的朋辈教育方式,对这些因素的忽视将严重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从总体来说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机构实施的,其主要内容是围绕社会价值观念而展开,要求青少年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缺乏对青少年必要的人文关怀,使青少年始终处于被塑造的地位,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中心任务长抓不懈,从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两个方面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一方面,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年来,从“最美”现象喷涌、道德模范受推崇,到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公民个体到国家、社会层面,对道德提升的需求和呼唤。另一方面,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相伴而来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对人们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加大,有部分人开始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冷漠和抵触情绪“,德育无用论”、“德育次要论”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使得现阶段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十八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一个心灵层面的“美丽中国”,建设一个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其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青少年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层次性越来越明显,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不顾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差异,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青少年。面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知行合一。但是我们的社会道德领域却存在着一些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方面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时常纵容自己。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标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从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来看,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查看全文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一、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捋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然而细细分析,首先我们会发现,这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国家形象,即要求我们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二是社会氛围,即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三是公民素养,即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在这三个维度中,“国家形象”“社会氛围”是需要政策制度、强制手段去维护的,而“公民素养”却多以教育来实现。其次我们还会发现“公民素养”的八个字,代表着四种诉求“:爱国”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国家凝聚力的一个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行为;“敬业”是一种职业操守,一种尽心尽职的体现;“诚信”是公民与人相处的根本,是公民品行的外显,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友善”则是倡导朋友之间要亲近和睦。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我们就可提炼出当下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基本内容中“,诚信、友善”则成为核心。

二、在价值观与教育网的整合中,搭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框架

当下,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主要存在于学校,而针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则多以“说教”的方式。此时,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整体框架,需要一个长效路径。

首先,从渠道角度来说,我们要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我们要利用或设置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的课程体系,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变成常态化与常规化。二我们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宝贵的思想营养。三强化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日常养成。日常生活实践是留守儿童思想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自觉转化成人生指南。

其次,从教育方式来说,我们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过程。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以“说教”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收效是微不足道的,要知道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蹶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经历“理解、认同、践行、反思、纳入”五个过程,在这五个过程中,既需要我们的解读引领,又需要留守儿童的践行反思,更需要留守儿童的纳入自己思想体系,为此我们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路径。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成长,既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又是一个教育的突破,更是一个价值的认同,我们只有秉承科学发展观,基于国家社会的需求,基于留守儿童成长的规律,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实现思想道德的成长。

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讲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贯彻****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若干意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来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事关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关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市户籍人口中有未成年人3.5万人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19.44%(市统计局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提供的准确数据),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进步、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已成为****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也应看到,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更加有利条件的同时,腐朽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使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腐蚀;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而言,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失管和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亟待研究和改进;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风气尚未形成。这些问题都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坚持“三贴近”,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