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14:48: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想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想创新

论的创新思想

【关键词】/创新思想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0-8691(2001)04-018-06

是现代中国的一面旗帜。他的一生,他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宏富的,它将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发生作用和影响。在思想的百花园中,创新思想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体现于关心、思索、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思想体系的主线。归纳、整理、分析和研究的创新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在中共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在1930年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了一些人固守书本和某项决议,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的错误,指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注:《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页。)1938年,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在中,总结中国革命20多年实践经验,清算了党风中的主要危险教条主义,进一步坚持了这个原则。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批评一些同志将马列主义书本上的某些词句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反复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20页。)1960年,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写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革命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三:

查看全文

和邓小平创新思想

的创新思想是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背景下,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刘少奇在阐释思想时着重强调思想在创新视角上的价值内涵。他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情况,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1)刘少奇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思想的精神实质,肯定了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伟大贡献。

思想的创新价值在于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坚信,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勇于创新的党。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不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故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的创新思想在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20世纪30年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一度盛行,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性。他严肃指出,教条主义的前途必定是革命事业的葬送,“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在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谈到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多次强调“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造力”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有着鲜明的体现。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正确阐述了中共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也有生动地体现。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国体和政体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即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此后,多次论及这个问题。在1948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上,创造性地提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理论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1957年2月写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概念,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想的创新性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邓小平曾精辟地阐释思想的创新价值。他说:“他创造性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4)

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结束后,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的创新思想,并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查看全文

和邓小平创新思想

的创新思想是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背景下,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刘少奇在阐释思想时着重强调思想在创新视角上的价值内涵。他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情况,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1)刘少奇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思想的精神实质,肯定了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伟大贡献。

思想的创新价值在于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坚信,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勇于创新的党。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不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故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的创新思想在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20世纪30年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一度盛行,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性。他严肃指出,教条主义的前途必定是革命事业的葬送,“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在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谈到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多次强调“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造力”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有着鲜明的体现。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正确阐述了中共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也有生动地体现。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国体和政体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即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此后,多次论及这个问题。在1948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上,创造性地提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理论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1957年2月写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概念,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想的创新性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邓小平曾精辟地阐释思想的创新价值。他说:“他创造性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4)

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结束后,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的创新思想,并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查看全文

宣传思想创新计划

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和明确了今后五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指明了方向。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要重点建立完善以下“六个体系”。

一、建立完善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北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建立完善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认真分析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岗位要求、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一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要坚持以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坚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不断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强化党员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领导干部讲党课、理论学习报告会、集中学习培训和党日学习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

三是面向基层、凝聚群众,组织开展普及化、通俗化的理论宣传。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人民的思想,以“**”规划目标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市属媒体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理论文章,制作播出一批理论文献片,全面准确系统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市委讲师团、基层党校、市民学校、农民学校的作用,深入基层宣讲,解答不同群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拍摄系列专题宣传片;开展好社科普及活动。

查看全文

新时期思想创新心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大胆创新,否则就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从思想上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思想意识形态中的多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创新。

一、弘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

第一、解放思想实现思想观念创新。要创新就要有所突破,首先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绘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上带来的一些条条框框和一成不变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现代经济之中,把传统的道德教育转变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因此,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善于调动创造思维进行改革与创新。其次,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组织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核心之中。同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目标明确、责权分明、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好地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人员思想教育,实现思想工作创新。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首先要树立“现代意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关键着眼于人的现代化教育。突破“信念、道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教育,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科学知识开启心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往往和一个人的学识深浅联系在一起。知识就是力量,把各种对现代化建设有用的,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用的知识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恰当的引导,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大有起色。

第三、应用社会科学知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创新。现代科学社会一系列理论,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依据,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一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群众的具体需要,结合业务知识和文化知识未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于教育、在方法上要坚持多样化和多渠道。人们的思想问题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方法上要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渠道载体。二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置教育活动中。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活动必须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是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唱响滨海”歌手大赛和下岗职工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容易激发受教育者的心弦,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感染力。对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态度、情感和兴趣起到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查看全文

与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浅思

摘要: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创新及实践,出色完成了理论上的两次飞跃,为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创新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创新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邓小平,创新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要不断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进行思想创新。可见,思想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和反映。思想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论文百事通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科学原理,积极主动地进行着思想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永恒的魅力。这些创新思想在争取中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作用。

的创新思想是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背景下,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刘少奇在阐释思想时着重强调思想在创新视角上的价值内涵。他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情况,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1)刘少奇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思想的精神实质,肯定了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伟大贡献。

思想的创新价值在于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坚信,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勇于创新的党。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不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故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的创新思想在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20世纪30年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一度盛行,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性。他严肃指出,教条主义的前途必定是革命事业的葬送,“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在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谈到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多次强调“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造力”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有着鲜明的体现。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正确阐述了中共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也有生动地体现。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国体和政体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即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此后,多次论及这个问题。在1948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上,创造性地提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理论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1957年2月写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概念,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想的创新性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邓小平曾精辟地阐释思想的创新价值。他说:“他创造性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4)

查看全文

和邓小平创新思想论文

摘要: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创新及实践,出色完成了理论上的两次飞跃,为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创新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创新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邓小平,创新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要不断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进行思想创新。可见,思想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和反映。思想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科学原理,积极主动地进行着思想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永恒的魅力。这些创新思想在争取中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作用。

的创新思想是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背景下,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刘少奇在阐释思想时着重强调思想在创新视角上的价值内涵。他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情况,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1)刘少奇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思想的精神实质,肯定了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伟大贡献。

思想的创新价值在于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坚信,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勇于创新的党。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不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故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的创新思想在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20世纪30年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一度盛行,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性。他严肃指出,教条主义的前途必定是革命事业的葬送,“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在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谈到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多次强调“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造力”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有着鲜明的体现。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正确阐述了中共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也有生动地体现。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国体和政体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即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此后,多次论及这个问题。在1948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上,创造性地提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理论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1957年2月写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概念,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全文

和邓小平创新思想论文

摘要: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创新及实践,出色完成了理论上的两次飞跃,为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创新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创新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邓小平,创新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要不断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进行思想创新。可见,思想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和反映。思想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科学原理,积极主动地进行着思想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永恒的魅力。这些创新思想在争取中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作用。

的创新思想是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背景下,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刘少奇在阐释思想时着重强调思想在创新视角上的价值内涵。他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情况,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1)刘少奇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思想的精神实质,肯定了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伟大贡献。

思想的创新价值在于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坚信,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勇于创新的党。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不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故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的创新思想在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20世纪30年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一度盛行,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性。他严肃指出,教条主义的前途必定是革命事业的葬送,“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在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谈到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多次强调“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造力”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有着鲜明的体现。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正确阐述了中共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也有生动地体现。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国体和政体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即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此后,多次论及这个问题。在1948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上,创造性地提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理论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1957年2月写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概念,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全文

的创新思想论文

【内容提要】的创新思想是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体现于关心、思考、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思想体系的主线。本文介绍了在各个时期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概述了创新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创新思想具有的特色;阐述了创新思想的哲学底蕴,指出了宣传和发扬创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创新思想

【正文】

是现代中国的一面旗帜。他的一生,他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宏富的,它将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发生作用和影响。在思想的百花园中,创新思想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体现于关心、思索、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思想体系的主线。归纳、整理、分析和研究的创新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在中共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在1930年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了一些人固守书本和某项决议,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的错误,指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注:《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页。)1938年,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在中,总结中国革命20多年实践经验,清算了党风中的主要危险教条主义,进一步坚持了这个原则。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批评一些同志将马列主义书本上的某些词句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反复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20页。)1960年,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写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革命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三:

查看全文

论思想与创新精神

【正文】

创新精神是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6月5日,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载2000年6月6日《人民日报》。)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研究思想与创新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继承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创新问题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社会冲突激烈、矛盾变动急剧的时代背景下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孕育起来的。曾描述说:“这个变化是如此巨大,以至使老一辈的人们完全不能设想的变革,都轰轰烈烈地出现了。”(注:《选集》,2版,第4卷,13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急剧变动的时代必然就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树立了鲜明的创新精神。

从历史实践来看,促使创新精神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早年受到的洗礼。当时新思想的汹涌澎湃使青年培育起创新的思想意识。如他所描述的那样:“近年欧潮东渐,学说日新。全国学界人士,靡不振臂奋起,顺应潮流,从事改革。”(注:《早期文稿》,495页,湖南出版社,1990。)他带头在湖南传播新思潮,认为“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注:《早期文稿》,499页,湖南出版社,1990。)。全竭力主张要在黑暗沉闷的旧中国,闯出一条新路,1920年11月,他写给正在法国留学的向警予信中,对湖南现状流露出强烈的不满,说:“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涂,可谓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避道路,另造环境一法”(注:《早期文稿》,548页,湖南出版社,1990。),表现出五四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充满激情的创新精神。第二,大革命失败后被迫退到偏僻落后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促使不得不面对原先没有想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他意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样的事情就只是发生在中国,“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注:《选集》,2版,第1卷,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因此,就没有现成的可供参照的东西作指导,只能靠自己摸索。第三,一段时期里党内教条主义的盛行以及指导中国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促使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树立创新精神。教条主义就是创新的对立面,曾批评许多中国留学生,“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注:《选集》,2版,第3卷,7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正是从创新的角度看待教条主义的。还曾把教条主义者称为“思想上的懒汉”,就是指他们只会用现成的思想理论,用别人得出的观点结论,来代替自己的思考。总之,的创新精神既是大变动时代孕育的结果,也是革命实践催化的结果。

对创新问题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