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11:39: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私募股权基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私募股权基金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原因,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融资体系的狭窄。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本文从私募基金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可行性入手,通过分析资金供给趋势、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分布的变化,以及私募股权资本在国内的投资倾向等进一步论证了中小企业与私募基金合作的可能性,并对国内即将合法化生存的私募基金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寄予厚望。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股权投资中小企业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六成和四成左右;在流通领域里,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近年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社会的75%,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在此就业。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创立之初,中小企业一般是靠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开始运转的,但是当企业经营到一定的阶段,比如需要技术提升、扩大生产规模、产品转型时,就面临着相当大的资金压力。有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因为害怕这样的资金压力,遂采取了逃避的态度,小富即安了。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的很多产品在低水平上重复生产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虽然它们小富,但是它们可能错失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那么,有些中小企业为什么不积极应对变革呢?从主观方面看,这与经营者的知识水平、眼界和事业发展的雄心很有关系;而从客观原因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是其最主要的原因,纵然经营者踌躇满志,没有资金,终究是画饼充饥。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面临着严格的审批和财务审核,除了部分非常优质的中小企业能够过关外,大多数被关在的“门”外。从国际经验看,争取风险投资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从事风险投资的私募基金在我国一直处于“非法”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特别是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少之又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私募股权投资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表面上看,美国法律开始允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才得到迅猛增长。但实际上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由直接投资转向通过专业化投资中介进行投资,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数据显示大约80%的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的。伴随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类新型金融中介组织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有的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文献大多从实务操作的层面展开,鲜有文献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研究,更缺乏对其存在性以及治理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对于这一新型的金融投资中介,需要从理论上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种金融中介存在的经济学原因。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私募股权投资的本质特征,推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性的经济学分析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
要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存在性问题,首先要研究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是针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投资者等所持有的企业股权实现价值增值后再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投资的高风险性和专业性。具体表现为:
私募股权基金所得税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所得税现状问题政策建议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作为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方式,也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税收政策并不完备,相关的所得税征收和监管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所得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以下简称PE)是指定向募集、投资于未公开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基金。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采用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形式。在新《合伙企业法》实施前,我国PE基金主要采用公司形式,公司制PE基金(如大部分创投企业)的税收制度虽然相对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2007年6月,新的《合伙企业法》实施后。我国有限合伙制PE基金也逐渐发展起来,究其原因,除了有限合伙制具有灵活的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等外,税收优势也是重要的原因。
一、公司型PE基金的所得税问题
1、基金公司层面缴纳的税收。公司型基金从被投资公司获得的收入性质不同。税率也存在差异,如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根据2007年《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属于免税收入,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转让股权的收益,应并入基金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2、基金投资人层面缴纳的税收。我国公司型FE基金的股东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自然人或公司)。个人投资者从公司型基金获得的收益,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视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所得税率。机构投资者的所得税率如低于或等于公司型基金的税率,则从基金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再缴纳所得税;如果高于公司型基金的税率,机构投资者分得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自然人做基金管理人。税收待遇视同个人投资者;公司做基金管理人,税收待遇视同机构投资者。
民营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论文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和成立时间较短的中小型企业,除了利用内源融资方式外,很难得到银行等提供的外源性资金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方面解决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问题,企业的融资环境大为改善。但到目前为止,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我国企业贷款、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中,银行贷款比例仍高达八成。然而长期以来,银行贷款都受“重大轻小”、“重国轻民”经营观念支配,银行贷款主要供给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民营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在现行体系下,民营企业难以从银行等中介机构中筹措到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世行研究表明,中国私人公司的发展资金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银行贷款仅占1/5左右。有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企业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据全国工商联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400家私营企业中,有约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规模仍然普遍较小,经营也有待规范,因此,在规模以及规范经营方面,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的最低要求。目前在沪深两市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融资难”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和严重现实障碍。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也有金融制度和政策限制的因素。
首先,部分民营企业信誉、形象欠佳,使银行对民营企业态度冷淡。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很多是政策催生,他们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执行的是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惟亲的人事制度和家长式的治理制度,企业形象先天不足。从财务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料不全、数据失真、信息失实的问题;从抵押来看,明显薄弱;从经营手段审视,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甚至一些民营企业为急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不择手段,从而失去诚信,败坏了民企整体信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了一个数据,60%以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是3B或者3B以下的等级,银行难免对其谨小慎微,贷款自然举步维艰。
其次,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低,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我国现行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直接融资问题,入市门槛较高。2005年10月通过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时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发行债券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一般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不能进入现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仍然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引导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私募股权基金的出现,无疑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工具。
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PrivateEquity),是指按照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直接对非上市实业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也被称为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将产业投资基金定义为“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职称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投资期限较长,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所以说它是民营企业融资的最佳途径之一。
浅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是基金运作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其机制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IPO
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含义及特点
1.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是一种通过投资上市公司的非公开股或者是非上市股权,在其上市并购后退出,赚取高额利润的价值投资,因为投资的基本上是一级市场里的非上市公司,被投资的公司信息隐秘,信息的不透明带来高风险,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一种适合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模式。投资者一般要选择处于成长期且发展迅猛的企业,或者是未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以低价购入,待公司成熟了,通过协议转让,兼并等手段,出售原始股票,获得利润后,基金运作的流程结束,可以开始下一个基金的生命周期。1.2特点。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缺乏流动性,绝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都需要锁定资金5年、7年、甚至更长时间。同时,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对于所有权转让等事宜,规定比较严格,灵活性上不如二级市场上交易股票或者公募基金。相比于其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是其最关键的一环,因为私募股权投资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掌握目标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或者长期经营权,而是在恰当的时机退出目标投资企业来获取高额收益,私募股权投资做得好,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是在其投资的企业价值到达预期后,将持有的股权通过高效的手段在市场内转化为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目的鲜明,把股权转化为资本,实现收益的增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不是传统的投资,而是以企业发展上市后的股息和分红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把股权卖出套取资金,进行下一轮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时机灵活多变,不局限于某个特定时间段,和企业的发展并驾齐驱,企业有发展期和成熟期,资本也有多种阶段的考量,在企业成长期提供资本助力其发展,在企业成熟期通过股权传递实现退出。另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企业有着评判的功能,初期进行企业投资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全方位地考量企业的综合平台资质,比如公司发展的目标,理念,股东和人力素质,如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售企业股权时能赚取高额利润,侧面说明了企业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是具有新技术和新观念并对市场拥有吸引力的优秀企业。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分析
2.1首次公开发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是最对投资者最有利的退出方式。通常情况下,企业符合IPO的标准,由投资银行帮助其发行股票,发行完成后,企业的股票就可以在证交所或者报价系统挂牌,主要是境内主板和境外市场。公开上市在为企业募集大量资金的同时,更是提供了公开的股票市场,披露了大量被投资企业的商业信息,至此,有了一个价格参照体系,私募股权投资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段自由退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能在IPO之后退出不但可以获取高额的回报,更是能够提升机构在行业里的认可度,成功的退出代表了投资机构独到的眼光,而恰当的时间完成基金的生命周期,更是让资本有再次开始进行投资的机会。对于被投资的企业来说,这种退出方式更是大受欢迎,投资基金的撤出,让企业的管理层掌握实权,保证了公司的独立性,同时在市场上也是对公司业绩的认可,日后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也多了。IPO在给私募股权投资者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限制,例如由于禁售期的存在,提高了IPO的门槛,也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流动性降低,所耗费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较高。此外IPO的退出需要企业通过自身良好的运营与发展趋势来吸引其他投资者,让其他投资者相信投资企业的自身价值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才能成功的退出。2.2股权转让。选择股权转让的退出方式,多发生在企业无法上市的时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把自己持有的股份出售给其他人,企业的管理层和其他控股股东也可以选择回购股权。这时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的资本状况,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如果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短期无法上市,在管理层资本充足的情况回购股份,可以实现调整股权构成,掌控企业。如果是消极态度,多半是企业发展经营状态差,此时PE需要根据合同,要求管理层回购股份。股权转让除了回购,还兼并与收购,包括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两种实现方法。兼并是两家企业由于共同的经济利益采取互补的联合方式,而收购则是通过股权置换购买企业,掌握被购买企业的控制权。兼并和并购退出发生在被投资企业获得比其体量规模更大的企业认可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股权利用兼并与收购,间接转让自己的股权,实现了投资利润。但需要注意的是,收购的程序简单,流程短,效率高,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并购企业的债务,增加风险;而资产收购虽然不需要承担债务,高昂的税收负担也是需要考量的一个关键点。兼并与收购在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越发频繁,收购企业的数量和收购资金的规模也逐步上涨,这也成了PE退出的主流方式。2.3破产清算。破产清算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迫不得已的止损方法,这代表着这次投资的失败,越是早期的创业企业投资,失败的比例越高。私募股权投资大部分是不成功的,私募股权因为其不透明和资本流动性低,让投资高利润与高风险相伴,如果投资者认定被投资的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或者发展速度慢,就需要及时退出止损。破产清算可能无法获得回报乃至收不回投资成本,但在现实中仍是一种占有一定比例的退出方式。2006以前私募股权投资很难实现以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但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现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破产清算退出的流程更加清晰明了,随着破产制度的规范和合理化,将更加适合私募股权投资及时撤走资金阻止损失。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决策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创造性的投资活动,私募股权投资在投前、投中和投后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巨大的风险蕴藏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本文从投资生命周期中研究投资风险决策的形成机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进行投资风险决策的设计和研究,构建投资风险决策的运作流程和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投资风险决策的形成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始终,要有针对性地探讨私募股权投资风险,必须首先深入研究股权投资的生命周期。私募股权投资周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包括投资项目选择、投资项目决策、干预管理和退出跟踪。投资项目选择投资项目选择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投资团队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项目的开始主要是筛选项目和初步审查,从项目的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选择有价值的项目进入尽职调查阶段。但是投资团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在企业尽职调查阶段,如果投资团队从企业获取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对拟被投项目未来成长性的判断、对未来资本升值的预期,最终可能会导致投资失败,这是存在道德层面的风险。如果在投资合同中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极易导致投资中出现法律纠纷,最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这是存在法律层面的风险。投资项目决策投资中期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是由于被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类经营失误导致企业发展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经营风险伴随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经营风险可能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被投企业产品、质量、服务、销售渠道及方式等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造成的。管理风险主要是是被投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存在的失误。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构成,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成果。计划是立足目前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运用准确科学的手段进行预测,做出未来一定时间内企业的工作目标和预期。组织结构是企业得以运作的基本结构,每一个结构环节相互作用,才能使企业高效有序运行。领导主要在协调和激励两个方面对企业运营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控制是通过监督企业运行的各项活动,确保企业按计划进行生产和经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干预管理和退出跟踪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包括上市退出、企业兼并、回购退出、破产清算等方式,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需要五到七年甚至更久。上市退出,虽然这种方式收益较高,但是由于市场条件比较苛刻,对被投企业自身条件要求较高,所以通过上市回收资本并不容易。并购、回购退出,如果被投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很可能触发投资合同中的回购条款,私募基金要求被投企业实际控制人按约定条款回购股权或者由其他企业兼并收购完成私募基金的退出投资,通常采用兼并回购方式退出并不能保证私募基金投资全额回款。破产或清算退出,某些被投企业发展并不好,被迫采用破产清算的方式完成退出。
投资风险决策流程设计
通过对投资决策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发现,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不仅包括投资初期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也包括投资过程中对获取被投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的信息不对称。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通过对投资方案进行讨论、磋商讨论进行投资决策、投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等环节来改善,为此需要通过合理规范的内部投资管理流程来保障。基于此,本文构建以下私募股权投资决策流程(见图1):行业分析及项目发现。私募基金投资团队主要运用多种渠道寻找优质项目。通过研究行业发展趋势、项目发展前景、技术水平发展程度、管理层管理水平等各项因素,投资团队通过定期召开各方面的分析论,召开会议磋商等方式完成项目的初步筛选,确定是否列入目标投资企业清单。风险评估及尽职调查。在项目正式立项之后,投资团队通过分析被投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尽职调查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力图了解被投企业的各方面真实情况。投资团队可以通过调查被投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被投企业的管理层及各类员工的交流等方式更好了解被投企业,系统了解被投企业的技术、产品、市场、财务、法律等状况,对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系统评价。谈判协商。在尽职调查及充分分析被投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之后,分析和了解拟被投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发展规划,通过协商讨论与企业一起制定有利于各方利益的投资方案。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委员会最终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投资团队需要定期向投资决策委员会汇报项目调查情况,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投资团队的调查报告分析等材料做出投资决定。投资团队需要提供项目尽职调查报告及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相关文件资料供投资决策委员会商讨研究,便于最终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做出投资决策。投资后管理及退出。在完成投资交割后,私募基金还需要对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和服务被投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价值,为更有利的退出打基础。投资团队定期获取企业的发展状况信息,并通过对企业发展的信息评估,在适当时机选择和制定企业退出方案。退出决策也要获得大多数人的同意,在表决通过之后实施退出方案。
投资决策风险评价指标
民营企业融资与私募股权基金关系论文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和成立时间较短的中小型企业,除了利用内源融资方式外,很难得到银行等提供的外源性资金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方面解决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问题,企业的融资环境大为改善。但到目前为止,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我国企业贷款、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中,银行贷款比例仍高达八成。然而长期以来,银行贷款都受“重大轻小”、“重国轻民”经营观念支配,银行贷款主要供给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民营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在现行体系下,民营企业难以从银行等中介机构中筹措到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世行研究表明,中国私人公司的发展资金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银行贷款仅占1/5左右。有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企业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据全国工商联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400家私营企业中,有约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规模仍然普遍较小,经营也有待规范,因此,在规模以及规范经营方面,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的最低要求。目前在沪深两市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融资难”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和严重现实障碍。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也有金融制度和政策限制的因素。
首先,部分民营企业信誉、形象欠佳,使银行对民营企业态度冷淡。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很多是政策催生,他们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执行的是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惟亲的人事制度和家长式的治理制度,企业形象先天不足。从财务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料不全、数据失真、信息失实的问题;从抵押来看,明显薄弱;从经营手段审视,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甚至一些民营企业为急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不择手段,从而失去诚信,败坏了民企整体信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了一个数据,60%以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是3B或者3B以下的等级,银行难免对其谨小慎微,贷款自然举步维艰。
其次,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低,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我国现行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直接融资问题,入市门槛较高。2005年10月通过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时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发行债券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一般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不能进入现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仍然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引导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私募股权基金的出现,无疑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工具。
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PrivateEquity),是指按照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直接对非上市实业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也被称为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将产业投资基金定义为“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投资期限较长,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所以说它是民营企业融资的最佳途径之一。公务员之家
私募股权投资现状与发展探讨
摘要:投资上市公司中未公开交易的股权或非上市股权的投资方式便称之为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创新金融产品的结果,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现阶段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现状,分析探讨当前该投资方式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今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现状;发展探讨
1.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全球市场中,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私募股权在国际市场上呈现的重要地位。2005年以前,私募股权在我国尚未出现,只有个别创业或私募基金等概念。到2005年以后,私募股权在海外市场的出现及大力发展,才带动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出现,并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接下来我们结合当前私募股权投资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1.1快速发展的市场带动私募股权投资规模不断扩张
私募股权在我国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是在2006-2008年间,这一期间用量获得逐年攀升。直至2009年经历了短暂的市场调整,到2010年,私募股权在我国又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发展期。到时近百支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市场完成募集,总规模达到近300亿美元,交易投资共400起,总额100余亿美元。也正是这一时期,私募的基金及交易数量都创下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新高。
私募证券股权投资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金融中介,从其自身的特点和金融中介理论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特殊性进行经济学分析,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降低交易成本、分散投资风险、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效率。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更为复杂的委托—问题。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融中介
一、问题的提出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私募股权投资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表面上看,美国法律开始允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才得到迅猛增长。但实际上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由直接投资转向通过专业化投资中介进行投资,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数据显示大约80%的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的。伴随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类新型金融中介组织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有的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文献大多从实务操作的层面展开,鲜有文献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研究,更缺乏对其存在性以及治理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对于这一新型的金融投资中介,需要从理论上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种金融中介存在的经济学原因。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私募股权投资的本质特征,推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性的经济学分析
合伙制股权的法律体系诠释
本文作者:李小乐工作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进,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从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有限合伙制是其最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是私募股权基金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2006年的《合伙企业法》中加入了有限合伙制度,为发展我国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奠定了基础。有限合伙制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如何利用好有限合伙制为私募股权基金服务,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便成为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各国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于我国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由普通合伙人(GeneralPartner)和有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所共同组成。普通合伙人一般负责基金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其全部的财产对基金的债务承担法律责任。而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基金的经营管理,并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基金的债务承担有限法律责任。有限合伙人是基金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其投资额一般可占到资本总额的99%。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于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而言,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是一种基金所有者与基金实际经营者的关系。在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过程中,有限合伙人并不直接参与管理经营,但是私募股权基金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因此,为了保护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各国法律一般赋予了有限合伙人一定的权利。如表决权、查询账簿的权利、参与分配利润的权利等。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普通合伙人由于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因此各国法律赋予其广泛的权利。
二、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制度的优缺点分析
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经历了公司制、契约制、有限合伙制的变迁。无数的事实以及历史的选择表明对于高风险、高回报为特点的私募股权投资来说,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具有不可取代的制度优势。首先,有限合伙制可以充分满足投资者的利益回报需求。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运营过程中有限合伙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法律责任,普通合伙人则承担无限责任。对于主要投资者的有限合伙人来说,实现资本高速增值的同时承担相对较少的风险符合其利益需求也使有限合伙制较其他组织形式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次,有限合伙制具有灵活高效的特质。一般来讲,各国的合伙企业法都规定了普通合伙人享有执行合伙事务的权利,有限合伙的管理形式较其他管理形式简单易操作。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不需要像公司制那样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繁琐的机构,普通合伙人可以相对自由地处理基金运作事务,从而使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处于高效率。再次,有限合伙制能有效地降低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成本。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基金的管理费用和税金。其中税金在私募股权基金运营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对于税金而言,世界各国普遍对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因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合伙人只需要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即可。这样对私募股权基金来讲选择有限合伙制就节省了大量的税金支出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管理费用的支出。然而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有限合伙制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讲虽然是众多组织形式中最为合理及有效的,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有限合伙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缺乏稳定性在法学理论上,尤其是在现代商法理论上有限合伙被视为一种人的聚合即所谓“人合”。全体合伙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的稳定性不足造成了有限合伙的组织稳定性不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是通过事先签订有限合伙协议来调整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由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具有高度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之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过程中有诸多有限合伙协议没有规定的因素相互作用,因此要维持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稳定较为困难。2.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缺乏道德约束机制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伙人之间通常是一种私人信赖关系,即通过以私人之间的信赖为基础所建立的约束机制。但是目前的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中有限合伙人人数众多,通常超出了所谓私人信赖关系,这时便需要声誉机制等道德机制来约束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制在道德机制上的缺乏造成了无法防止欺诈等行为的发生,因此有限合伙制在道德机制上的缺乏是一个硬伤。3.有限合伙协议的签约成本过高由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过程中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很高,因此私募股权投资需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这决定了单个的投资者不可能评估整个基金的走向及潜在的风险。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不具有法人治理机制,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有限合伙协议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投资者很难决定是否接受合伙协议。这样就造成了投资者的时间成本过高并且直接导致了有限合伙协议的签约成本过高。
- 上一篇:私募股权范文
- 下一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文
精品范文
10私募基金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