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职能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08:20: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司法行政职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司法行政职能

浅谈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归属与规范

从革命根据地时期起算,我国法院体制基本上是沿着军事化、准军事化、行政化的历史轨迹运行。虽然我国宪法确立了司法独立的原则,相关法律也规定了法官有不受干涉依法审判的权利,但是,文化的、制度性的、非制度性的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我国法院和法官的独立性。就法院内部而言,行政化的内部机构设置,不适应审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损害了法官独立审判的积极性;行政化的审判工作运行模式,审理与判决相分离,严重影响法官作用的充分发挥。

针对司法行政化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年,《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把“探索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司法政务管理的集中化和专门化”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此引发了司法行政管理职能或者说是司法行政权力的归属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从历史因素和现实司法环境等角度,论证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的不可分性,并就如何规范二者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司法行政权干预司法审判进行了一点肤浅的思考。

一、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界定

法院的职责是行使国家赋予的司法审判职权,同时必然具有行政性事务,必然产生司法行政管理职能,这一点已是常识。司法行政管理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总体中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普通的公务活动。从事务构成来说,与普通的行政管理是相匹配的,集中在人、财、物、事务等方面,而且应用于这些管理的原则也是相同的,其与普通行政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的对象、管理的方式等方面。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法官主持进行的审判活动外,其他的几乎都可称之为管理职能,尽管其中也有一些很不容易划分,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案件审理层次。与法院办理案件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是司法行政管理最主要的内容,通常称之为“审判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两大类:一是审判流程管理。这部分内容与案件审理活动的进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审判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案件管理、审限管理等;二是审判质量管理。这是法院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对法院、审判庭、合议庭乃至法官个人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第二,系统运转层次——外部管理。人民法院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整体上履行审判职能,需要一系列保障条件,这就形成了法院的外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物质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除此之外,法院与其他公共机关的关系管理也属于外部管理的范围。第三,机关运转层次——事务管理。主要包括机关后勤服务、文秘、设施维护、车辆管理、档案管理等。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司法独立原则被社会各界的普遍接受和落实,司法行政权力的归属逐步成为影响审判权能否正当行使甚至司法独立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法院面临的司法行政管理事务多且复杂。在法院系统内部也设置了两套分别用来处理两类不同问题的制度予以应对,即审判制度和从规范上看应是为保证和支持法院审判职能之实现所不可缺少的行政管理制度。应当说,这两套制度的设置都具有其自身合理性。司法裁判权与司法行政权的基本关系应当是:司法裁判为基本职权,司法行政为附属职能,司法行政工作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司法行政权的归属、组织设置、工作程序都应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裁判权。但是,这两套制度既然附着于同一机构中,在一个相互交叉的制度空间中运作,那么其逻辑就有可能混淆。【1】事实上,在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实际运作中,这两套体制经常被混同(如审判委员会成员基本上是由院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法律文书由庭长、分管院长签发等),甚至其主次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颠倒过来了。法院组织法所规定的审判制度溶入了法院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变成法院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法院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法院履行其审判职能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中有积极的但更多的也许是消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则往往取决于观察者和读者的视角和立场。

查看全文

司法行政职能服务调研报告

*县司法局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加强服务三农的工作要求,结合实践科学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率先苏北脱贫达小康”工作大局,找准司法行政工作与“三农”工作的结合点,把服务三农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之一,重点突出五大职能:

(一)彰显法制宣传职能,积极为“三农”营造健康向上的法制氛围。*县司法局积极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局机关干部,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制宣传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活动,深入农村田间地头积极宣传《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种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三农”有关的法律法规,向农民宣传如何在经济活动中防范风险等知识,今年以来,共发放此类宣传材料5万余份,解答农民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积极集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宣传,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使农民真正懂得学法用法既要维护权益,也要承担责任。免费发放本局编印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材料,使农民熟知外出务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三农”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二)彰显法律服务职能,积极为“三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引导和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各镇领导当好法律顾问,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法律咨询。对镇村干部、农业经济带头人有针对性、系统地进行法律培训,使其在生产管理、对外交流中能有力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农民认真学习各类法律条文,审查劳动合同,力争在源头上堵塞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并积极主动地利用非诉讼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围绕与基层农民息息相关的公证事项,以及与“三农”有关的问题积极开展公证法律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借助公证手段调节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彰显人民调解职能,积极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服务。坚持每月组织人员围绕农村中的土地征用、土地承包、村务管理、环境污染、邻里关系、宅基地等易发纠纷开展四次深入排查清理,做到矛盾纠纷情况清,调解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和农户院落。制定预防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对排查出来的易激化矛盾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和重点问题等,采取定人、定时的办法及时依法调处。加强督促检查,对农业生产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热、难点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加以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开导群众“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互谅互让”,创造和谐宽容文明的社会环境。今年以来,全县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出有关“三农”的矛盾纠纷459件,受理459件,调解成功455件,有力化解了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

(四)彰显安置帮教职能,积极为促进农村基层安定服务。一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形成监管、矫正、帮扶的工作网络,使刑释解教的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监督考察等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有效防止重新犯罪。二是加强安置帮教对象管理。入户走访安置帮教人员,了解掌握情况,消除不安定因素,确保全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重点做好刑释解教后“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生活来源)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坚持严格监控、平等善待、真情帮困、分类施教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确保农村“三无”人员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得到过渡性安置。

(五)彰显法律援助职能,积极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服务。*县司法局不断探索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的新途径:一是成立*县农民工法律咨询工作站,开通农民工法律咨询热线,方便农民工维权。二是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县司法局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予以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情况紧急,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即将超过仲裁或诉讼时效的、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可暂不履行手续,及时受理指派法律服务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事后补办有关审批手续,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三是健全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协调劳动行政部门、建工局、县妇联、工会、残联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即时援助、就近援助。在全县14个镇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县360个行政村均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使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前廷至全县各镇村,更加方便群众,使农民工就近申请办理法律援助事项,从而形成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的县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使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进一步健全,促进了法律援助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四是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对确需协作的事项通过发函或以通讯联络的方式加强合作和协作。

查看全文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为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紧贴新农村建设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

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的职能作用,努力服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农业的生产供销、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需求,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跟进服务,并鼓励城市广大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到基层去,到农村中去,到农民中去,激励他们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乡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立足于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通过担任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帮助农村建章立制、实施依法治理等,为提高农村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服务,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把好法律关。要拓展基层法律服务功能,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提供公证咨询、开展法制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农村各种经济实体和农牧民提供法律服务,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要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专线的作用,加大对农牧民的法律援助力度,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人群的关怀。对农村发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征地、拆迁中侵害农民权益,五保户和低保户等社会保障以及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纠纷,赡养、抚养类家庭纠纷,交通、医疗事故等人身伤害案件,关系到农牧民群众利益的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案件等,千方百计依法予以必要的法律援助。要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困难农牧民得到法律援助。同时也要把农民工纳入法律援助的对象,集中力量保证对农民工案件的法律援助。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协调及调解活动。

二、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积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而人民调解工作又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好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调解组织既要及时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传统民间纠纷,也要参与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等引发的群体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要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特别要加强乡镇、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网络作用,不断健全和落实纠纷信息反馈机制,为基层党委、政府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发挥积极作用。要强化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要探索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纠纷调处办法,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民事诉讼的衔接和协调。广大人民调解员要走村入户,对农村各种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了解纠纷动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处置,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村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同时,要积极探索规律,逐步实现我市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努力建设法治新农村,为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服务。普法依法治理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普法依法治理必须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必须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以提高农牧民的法律意识为重点,紧密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牧区和农牧民的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法律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按照我市“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多样、适合农牧民特点和需求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和“送法入户”活动。要主动送法下乡,走村串户,将法律普及相关教材送到农牧民手中,并面对面传授法律知识,面对面解答法律问题,面对面解决法律纠纷。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搞好普法资料、法制信息、法制文艺等进乡村活动,切实提高农牧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法律学习培训规划,抓好农村党员干部、“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进城务工人员、广大农牧民的法律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和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要帮助农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规范化建设,使广大农牧民依法正当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引导、教育、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方法、途径、程序表达利益诉求,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在继续利用板报、墙报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紧密结合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律需求,选择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

四、局机关要带头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用实际行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司法局作为市司法行政机关,在为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同时,要以实际行动带头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积极响应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局领导、机关带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机关干部也积极捐款,大力支持皇宫镇海子湾村的经济发展。同时还结合该村实际,积极出谋划策,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发展经济,力争早日脱贫。

总之,司法行政机关要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司法行政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之中。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研究制定司法行政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开阔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新路子、新办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查看全文

拓展司法行政职能 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上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然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互相促进的过程,值得广大司法行政战线和其他有关同志进行研究、探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查、研究。去认识、实践。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形势、指导思想、职能。二是着力于工作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找准工作切入点、突破口和自身位置。三是以制为本,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科学规范管理,落实工作措施、把握大局。四是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团结协作,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其核心工作是提高普法的效果,才能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具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宣传教育职能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确定的普法主管机关、依法治理的指导机关,主要是法律宣传教育职能、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所以自身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能目的。既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深入下去,使社会各项事务走上法治轨道,公民和法人的法治观念提高,并转化为法治实践,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向全社会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大力宣传法律条文内容、精神、实例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拓宽宣传阵地。强化法制舆论,使报刊、电台、电视、讲台、街头都有法制信息。让公民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提高。其次,司法行政机关则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普法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指导督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大力倡导、强调确立依法治理领导各项工作的观点,依法行政决策。在公民中宣传学法、守法、用法。以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为指导思想和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忠于法律、维护法律为己任,动员、号召全社会参与这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再次,工作方法上要继续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地方依法治理为依托、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条块结合实施进行等各种有效方法。

二、巩固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处理各种事物和矛盾,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自身权益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所以必须要深入持久开展普法教育,明确其主要的内容和分阶段目标:一是要学习宣传民主与法制的理论、依法治国的理论。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二是要学习宣传宪法知识和与公民权益相关的法律,提高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守法意识。三是要学习宣传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调节各种经济关系的本领。学法的方法可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等。重点主要学习宣传常用的法律,如《宪法》、《劳动法》、《合同法》、《诉讼法》《刑法》等,通过学习和宣传才能基本熟悉法律的本质、原则、程序、以及违法应当负的责任。有了知识、认识、意识,经过锻炼逐步就会有了素质。这都需要不断去学习、去实践。学习、教育的形式可采取如依托培训、载体、和专项治理等活动。具体如编写法制诗词作品、法制文艺、小册子、宣传单等进行宣传,也可办宣传栏、办讲座、建普法网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以及各种形式,提高学习宣传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学法要勇于实践,学法的目的在于守法、用法、“信法”。普法要使公民“以法为镜”,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解决矛盾、平息纠纷,从而逐步养成遇到问题想到法,思考问题合乎法制精神,判断问题合乎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合乎法定程序。在经济、治安、婚姻、家庭、计划生育、工作、生活等方面依法维权、依法办事,不可“胡来蛮干”违法乱纪。有些人不“信法”,藐视法律,或有以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所以受到了惩罚,这就是法律素质问题,因此普法教育关键是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觉悟,养成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提高法律素质。

查看全文

履行司法行政职能 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依法治区规划的总体求,着眼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把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摆上议事日程,为我区的“富民强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区域投资环境。在新形势下,对作为政法系统一部分的司法行政工作如何紧贴区委、区政府经济建设工作中心,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结合区情,对自己的职能工作做认真调查研究,努力寻求司法行政工作新思路,开拓新局面,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一、法治环境影响投资存在的问题

经调研,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行政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从法治环境来讲,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一)市民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表现在遇到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尚未在市民生活中普遍确立;“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社会共识;少数公务人员对法治的内涵知之不多,且法律知识匮乏,如签订合同不依法,导致在纠纷引发诉讼时败诉。

(二)行政执法方面的问题。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的现象仍然存在,在管理活动中重行政手段,轻法制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办事;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往往注重处罚,忽视处罚过程的取证,由此出现违反法定程序而带来的行政诉讼的败诉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多头执法”现象较为突出,执法行为受部门利益的影响,形成越权或消极行政;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用法律手段处理工作中出现矛盾的能力;少数单位缺乏用法律保护本部门的权益,待矛盾闹大后才找法律;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量不足,造成执法推诿、无人管理等,利益倾向影响执法的公正性;普法、依法治理宣传力度不够,普法经费严重不足。

(三)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方面的问题。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征地拆迁力度加大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增加,“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不足问题也影响社会稳定。

查看全文

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的一些思考

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性质、目的意义及其内容、形式方法都凸现战略性,无论普法依法治理、基层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监改监教,还是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职能发挥的结果、过程及其方式方法都具有战略性。因此,我们在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角度来思考,着眼长远,统揽全局,创新思维,创新作为,卓有成效地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从而推动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化进程,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创新思想理念。

司法行政系统内外存在着两种思想倾向,一是系统内:许多同志认为司法行政工作管理职能弱,职权太小,工作推动难,事倍功半;领导不重视,吃苦不讨好,有苦劳没功劳;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但实际要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任重道远,依法行政仍脱离不了“依权”行政的束缚等。二是系统外:大多数群众不知道司法行政工作是什么,政府部门包括政法系统其它部门及社会组织许多都不知道司法行政部门具体做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司法行政系统没有什么具体职能、任务,这种系统可有可无,有的甚至提出撤、并、转等。这两种思想倾向严重阻碍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制约司法行政职能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两种思想倾向,只有坚持“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民主与法治,实行依法治国的理论为指导,创新思想理念。

(一)充分认识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司法行政职能主要涵括普法依法治理、基层人民调解、监改监教、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主要职能。普及法律宣传,旨在普遍提高法人和自然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法人和自然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推动社会法制化进程,推进民主与法治。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是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战略举措。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规定了人民调解的性质、组织形式、组织网络、调解人员的性质、调解程序、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履行等,它在形式上是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其实质人民调解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自选、自主、自治的民主与法治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政权的本质特征。监改监教从形式上表现为国家强制力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强制改造教育,实质仍是法制精神的反映。法律服务不仅是直接的具体的完善的法制教育形式,而且是依法治理重要的载体,推动普法依法治理的贯彻落实。法律援助为社会弱势群体及法定的受援人提供社会性法律帮助,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精神和民主精神。只有充分理解认识到司法行政系统职能的作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确立司法行政工作是促进民主与法治,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样一种新的思想理念。

(二)充分认识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主体地位。

查看全文

检察职能与司法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法律监督职责。检察机关在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时,也总要履行与法律监督有关的司法行政管理职能。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检察活动管理方式行政化弊端的存在,使司法行政管理职能侵入、侵蚀了检察职能,造成了检察制度的变形,影响了检察机关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将检察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离,才能还原和实现检察活动的司法性。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本文拟就“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分离”的内在动因、核心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主要途径等若干问题试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并期有裨于检察改革和司法实践。

一、检察活动管理方式行政化

-----检察职能同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的肇因

(一)检察权性质的准确定位是实现检察职能同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的认识基点

检察权性质的准确定位是检察理论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决定着检察改革的方向,也构成检察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实行检察职能同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也必须以此为认识为基点,只有正确理解检察权的性质并予以准确定位,才能深刻认识检察职能同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的内在动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分离措施。

对于检察权性质,目前学术界存在“行政权说”、“司法权说”、“双重属性说”和“法律监督权说”之分歧。“行政权说”从检察权具有的主动性、国家代表性、命令性和执行性特征上,认为检察权是行政权的一部分,检察官是行政官;“司法权说”认为检察权与审判权具有“接近度”,检察官与法官具有“近似性”,检察官虽非法官,但“如同法官般”执行司法领域内的重要功能,在有些国家,检察官被称为“站着的法官”;“双重属性说”认为检察权具有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双重属性,但在体制上应将检察权定位为司法权,检察官定位为司法官;“法律监督权说”将检察权作为独立于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第三种国家权力,是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对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实行监督的法律监督权。

查看全文

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经验交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司法考试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调解的积极作用等等,涉及司法行政工作方方面面,为新形势下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理论政策指南。贯彻落实《决定》,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民主法制环境

和谐社会是崇尚民主法治的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的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1、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及全国、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市召开了“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启动大会,出台了“五五”普法规划。在新一轮《规划》实施中,要以推动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市场、进家庭”为主线,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十户宣传员队伍”和普法阵地建设,深化法律“进村入户到人”工程。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和完善社区法律橱窗、法律阅览室、普法文艺宣传队、法律活动中心“四个一”工程。编辑《法律实用知识手册》,免费发放农户和社区居民家庭。结合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工作,开展“法律联接你我他”、“法律与农民工同行”、“法制游园”、“送法下乡”、“法律赶集”等主题教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好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2、着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地域、行业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农村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重点围绕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重点围绕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能力,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重点围绕法律启蒙和普及法律常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围绕诚信守法和依法经营开展教育,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3、加强法制文化建设。以现代传媒为重点,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在宣传手段、宣传途径和宣传载体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及板报、橱窗、广告灯箱等形式,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加强与市主流媒体合作,明年拟在承德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固定法制栏目,并与电视台合作,举办“法律知识电视大奖赛”,结合“平安承德”、“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与承德老年大学、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合作,利用文化广场、“彩色周末”舞台,组织以宣传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文艺演出,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播出大赛及演出实况,扩大宣传效果。

查看全文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践行科学发展思考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蒸蒸日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日益坚强;国防力量日渐强大;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也不断涌现,有些矛盾是非常尖锐,要使国家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确和实际的工作方法。在此时刻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非常及时的。

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需要。从总书记讲话的字里行间可见在我党的政治生活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非同寻常,对党的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无数次证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基金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一个重要的社会进步就是在法制建设,依法制国方面。良好的法制环境是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基本保证。孙绵琪局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把握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2)把握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3)把握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4)把握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阶段步骤。这些要求非常具体,切合实际。

当前围绕全市“保增长、促转型”,在应对当前经济困难挑战、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总体布局中实践科学发展观更有它现实意义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激增的同时也带来分配环节的矛盾,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别;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与自然资源匮乏的矛盾,出现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与自由化的泛滥,造成社会矛盾时有发生。等等都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解决这些矛盾应建立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司法行政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应该大力推进法制宣传、大调解、教育矫正、法律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减少、降低、弱化社会各种矛盾,使人民群众舒心、真心、用心、全心的投入到经济和社会建设实践中去。

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名共产党员更感觉责任重大,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认真、系统、全面的学习三代领导人论科学发展的重要著作,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关于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为指针,从本职工作出发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增强素质。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办事。遵守机关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行政行为准则,确保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纪守法,透过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探讨在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下,发挥干部在职继续教育的作用,提高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总体素质,为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实践教育的总体目标作贡献。

查看全文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总书记强调指出:"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社会稳定方面出什么问题,就会干扰大局。因此,维护稳定的工作,必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落实。"可以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法部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司法行政工作永恒的主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较为复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各阶层利益格局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这使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所以,我们要坚持把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并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法制宣传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全力推动我县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其懂法、守法、用法,法制宣传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法制宣传辐射面广,围绕维护稳定、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任务,又与其它业务工作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因此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对做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继续深化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法律素质、民主意识,推动依法治区的进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普法以来,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来抓,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区特点的普法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四五"普法取得了明显成绩。目前全县"五五"普法规划已经全面启动,下一步法制宣传工作的思路是: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实践创新为基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指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多种形式推进、定期监督检查、科学评估的新世纪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并完善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职能任务,全力推动我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