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07:58: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司法行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司法行政宣传方法
营造良好的媒体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工作环境,根据区委、区政府、市司法局以及区委宣传部的要求。主动加强对群众关注的司法行政热点问题的公开透明引导,完善全系统舆情信息收集处置机制。对于媒体记者了解采访某项纠纷或突发事件,应当及时上报信息,根据区局主要领导的要求予以妥善接待。
对于司法行政宣传工作是充溢希望和挑战的一年。作为区宣传工作、政法宣传工作、司法行政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司法行政努力服务“守业、宜居、和谐”建设、全力做好安保工作的关键之年。依照政法综治宣传年的工作要求,依照全区“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司法行政宣传战线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提高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舆论的主动性,提高司法行政的社会知晓率和知名度;要加强舆论引导,着力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服务工作者“解放思想、聚焦发展”为建设“守业、宜居、和谐”目标积极营造“团结、鼓劲、奋起、发展”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为市举办一届胜利精彩难忘的盛会作出贡献,为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宣传保证,并在全市各区县司法行政宣传工作中保持前列水平。
坚定不移地高举旗帜一、突出安保宣传。
一)大力加强安保宣传
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发挥职能、服务,安保工作是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要深入挖掘和宣传全局系统各个层面在安保工作中。涌现出的新人物、新典型、新做法、新经验;宣传工作向基层倾斜,充分反映来自司法行政工作一线的矫正安帮等安保工作的风采;进一步注重全局安保工作宣传时效性。
司法行政改革论文
一、紧密结合广州司法行政工作进入破解难题阶段的实际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要着眼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高度,加快推进全系统创新体系的建立
在多次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点在于一个“真”字。就是对于广州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要实事求是地应对,不能回避,时间拖得越长,就会越积越多,风险也会越高,解决问题的成本就会越大。当前,广州律师工作、劳教工作、公证工作、法律宣传等工作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广州司法行政工作进入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时刻。破解这些难题,当然不能用过去的老观念、土办法,关键要尽快在全系统内部培育一种创新文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体系。为此,在年初谋划工作发展时,我就提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主旋律是,“创新、管理、规范、发展”,提出了要在全系统内建立一套包括“战略创新、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创新体系。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两个错误的倾向,一个是急于求成,不要指望这个体系在一年半载就能够建立,我们的计划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一个是教条主义,要坚决克服“照抄照搬”的现象,注重搞好结合,体现广州的实际,突出广州的特色。比如,广州律师业的发展方向,就不能照搬照抄北京、上海的模式,一味追求规模化。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外贸中心,在地缘优势上广州没法和他们比。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要做出自己品牌。
首先要在工作定位上实现战略创新。要推动全系统都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广州司法行政工作不能简单看作是一个副省级城市的职能工作,而是要努力打造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带动全省、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品牌。比如在对基层司法所定位思考上,我提出要以提高基层履行职能的能力作为体制创新的突破口,着眼于构建完整的基层司法行政体制,通过激发活力,催生活力,使各级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主动融入到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借市委大力加强基层“两所一庭”政权建设的东风,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全面落实了司法所“三年规划”建设的资金,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全市164个司法所建设达标任务。
重点要在执法执业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比如劳教工作,我们就要求要突破就场所安全讲安全的历史工作思路,逐步在全劳教系统队伍中树立包括队伍安全、执法安全、经济安全在内的“大安全”理念。
又比如律师工作。这些年来,一些律师也包括一些从事律师管理工作的同志,在执业理念和管理观念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同志片面认为律师法律服务是一种单纯的法律业务活动,忽视其固有的政治属性,在律师执业活动要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问题上不明确、不坚定;有的同志盲目地以为律师法律服务是一种经济活动,忽视其法律职业性和社会性、公益性,在律师工作的功能定位、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上存在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有的同志错误提出律师是自由职业者,忽视其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本质属性,在队伍建设、法律服务监管等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有的同志简单照搬别国做法,忽视国情,在吸收借鉴外来经验,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问题上,存在简单拿来的思想和心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州律师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事实上,我国律师制度是社会主义律师制度,它所形成的理念应该反映人类社会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理论成果,也就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律师工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先进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律师工作,就必须确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广州律师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二、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发挥职能作用,要从着眼于长远规划的高度有新的思路
司法行政改革研究
从广义上讲,司法行政改革无疑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狭义上讲,司法行政改革无疑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司法行政改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司法行政改革的成功,就没有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功。由于自身改革的相对滞后,在新的历史时代,伴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其综合配套改革的强化,司法行政改革再启程就更具有新的意义。司法行政改革最首要的是自我改革,强化自身。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构成元素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司法机构中各个元素的改革。司法行政机构无疑是广义司法体制的重要单元。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就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行政体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既有与整个司法体制及其各个方面的相关性,也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我国现有的司法行政体制是历史发展渐变的结果,既有与时俱进的一方面,也有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与司法体制及其相关元素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强化自身改革,实行自我改革。司法部在2018年初了经中央政法委批准的《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涉及27个方面85项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主要着眼点都是强化司法行政自身的。司法行政体制必须通过改革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状态、优化自己的组织结构、强化自己的运行效能。当前,整个改革包括司法体制改革对司法行政机关的体制结构、运行机制、工作效能、队伍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首先从自身改革入手,强化自身建设,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司法行政改革最急迫的是奋起直追,快速跟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启动,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司法改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司法行政改革在总体上则相对滞后。司法体制涉及司法的各个方面。不同方面的改革,启动有先有后,但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必须协调推进。后续启动或者推进较慢的方面必须迅速跟进,以与先行推进的有关改革相协调,与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相协调。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司法行政改革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
司法行政改革最根本的是服务群众,服务人民。司法行政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民,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为了人民群众更多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建设中,人民群众有着大量的法律需求。司法行政机关满足人民需要的重要方式,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法律服务。整个司法行政部门都要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纲,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司法行政工作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大有可为,也一定可以大有作为。比如“12348中国法网”建设,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层次最高、覆盖最广、离老百姓最近的重要平台。再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实效,创新人民调解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等,都是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的重要方式。司法行政改革的再启程,也就是司法行政改革为人民服务的新行动。
作者:卓泽渊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
司法行政服务论文
一、科学立法:律师参与须强化制度机制
其一,律师参与立法有利于代表民众表达诉求。律师一般都经过专门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训练,尤是在现代法治社会,国家与社会即公权与私权的二元构造中,律师、代言、代议等行为始终站在公民一边,而且律师在为不同社会阶层提供法律服务的办案过程中,最为了解和发现法律实施的不足。从这个角度上讲,律师群体应是民众参与立法的天然者,能够代表公民就立法发出有力声音。其二,律师参与立法有助于防止立法的部门主义。立法的部门主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施行法治首先要有良法,这就必然要排除部门主义及可能蕴藏的“多数人暴政”,在法律框架内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新社会组织,律师服务对象频繁变动和工作的流动性决定了他们的利益独立性,除受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监督外,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预。因而这种内在逻辑决定律师不会成为某一部门或地方固定利益的代表,能够较为公正地从立法原理和技术的角度进行法律的规则设计,使立法博弈向着民意化、合理化发展,促进立法科学。从另一个角度看,律师参与立法还能够防止专家立法的学术化、理论化、抽象化,淡化立法的学究色彩和理想主义。其三,律师的工作属性要求参与立法。“律师作为受过专门训练的法律工作者,又极贴近于生活,法学嗅觉灵敏,有审慎对待现行立法的能力,可以成为演进立法的力量。①”良法是律师职业的坚实基础和依靠,最好最优最精良的法律制度有助于律师实现职业使命及利益、价值追求。因而立法有必要听取法律运用者的意见,哪怕是反对的意见。因为“律师对不同利益的准确把握,对论辩技巧的熟练运用,必将使其成为立法机关审议法律法规以及对行政、司法进行监督的最活跃的力量。②”从历史沿革看,律师参与立法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刑法、刑诉法、合同法、物权法、民诉法等一大批立法项目都有律师参与,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一些地方立法中律师还直接参与起草,立法贡献有目共睹,不可代替。较为遗憾的是,律师参与立法至今还没有形成长效的制度机制,呈现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碎片化现象明显,这不利于律师积极参与立法。从律师参与立法的特殊重要性考虑,建议随着律师队伍的进一步扩大,条件成熟时,司法部和全国律协要积极争取在人大和政协中单独设立律师界别。这样,律师就能以一个结构性的界别直接参与立法、提出立法建议。修改《立法法》、《律师法》,明确赋予律师参与立法的权利,为律师参与立法建议稿起草、决策、评价的全过程提供制度保障。借鉴、总结各地律师参与立法的经验和模式③,进一步完善律师接受委托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或提出修改意见的制度。当前,要积极鼓励律师提出立法建议④,同时,探索律师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常委、领导等担任法律顾问制度⑤,直接以律师的法律智慧为立法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立法技术支持。
二、严格执法:建立“大法治部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几个着力点
一是最基础的,加大公务员普法力度,提升各级公务员的法治意识特别是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行政管理活动应遵守和服从独立于行政之外的非人格化法律,法律在公职人员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尊重和无上的权威,凡事自觉依法律而行。这就需要应有的法治意识。二是最关键的,各部门应明晰执法权力清单,遵循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办事,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特别是应当加强执法的制度精细化建设,突出执法问责和执法评价制度建设,确保“法无律、无行政”,以此打通法律与执行法律之间的制度通道。三是最核心的,各级政府及部门领导依法决策,加强决策的合法性审查,确保决策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能较好地使用法理法据,帮助政府领导增强对法律的“内信与外迫”,达致依法用权。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看,非常明显的是,中央各项改革举措凸显法治思维,改革不可能离开法治。“在某种意义上,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已关乎改革的成败⑥”,法治政府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改革的质量,这也就使得法治政府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法治政府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然长期以来,政府系统的法治化建设“分条而治、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和系统的推进,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大,纵向横向没有形成一体化。显然,这样的法治政府建设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和系统论的角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首当其冲是需建立一个统筹政府法治建设的机构,一揽子实施政府立法、行政执法、执法监督、法制宣传、依法治理等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方位对接各领域深化改革的需要。目前,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组织者是政府法制部门,却没有明确的法定职能依据⑦。这导致政府法制部门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监督指导手段不够有力,且其机构设置只到县一级,不少县级法制机构只有1至2人,人力、财力保障不太健全。法制办一般为政府的办事机构,在体制讲究较为严格的政府系统,其统筹政府法治建设实际上存在较大难度。如果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有省委法治办作为依托,具有较为成熟的地方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指导、督促考核机制;二是司法行政属政府序列部门,省市县乡四级体系较为完善,人员力量、财政保障等相对较强;三是省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均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或组员,法、检及省直政府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较为理想的工作载体。由此,建议其一是在新一轮省级及以下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以“大法治部门”理念为指引,参照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和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一体设置的模式,进一步明确省委法治办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职责,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保障。其二是抓紧形成并运用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重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据此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和追责等制度,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执行力。其三是按照提出的“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大胆赋予省委法治办具有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进行法治能力考察、鉴定的权力,进一步推动和强化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从而既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增强合力。其四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要求,司法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法律顾问工作部门,加强对法律顾问的工作指导。这已有基础,如法律顾问湖南模式、吉林模式。因为从作用看,政府法律顾问能以其相对独立的法律职业身份,对政府的行政决策、工作举措等合法性进行客观分析和发表意见,并可直接代表政府参与行政立法,这直接有利于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乱用,以至有观点称,“只有通过建立政府律师制度,才能有助于各级政府机关克服权力行使中的弊端,促进依法行政,树立各级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⑧”
三、公正司法:积极完善司法行政权
司法工作必然要求一定的行政性保障,虽然司法工作及体系强调独立性,但“其仍是国家体系的一部分,国家不可能为它单独建立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保障体系,国家必须利用现有的行政体系为司法系统提供各种行政保障⑨”。因而在政府系统里为司法工作提供行政服务的工作即司法行政工作应然而生,与此相伴随的是司法行政权。司法行政本就是司法同行政相分离、纠正司法权“行政化”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特征。从建国初最广义的“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到后来的“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再到今日“行使部分司法行政权的国家司法行政机关”,我国司法行政机关定位不断变化,但司法行政权的不合理、不完善仍然客观存在。党的十八大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既是对我国审判独立、司法公正原则的重申,也是对当前司法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的明确。之前,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至此,可认为各界呼吁多年的法、检“去地方化”、“去行政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构建审判、检察与司法行政相分离的体制,首先须统一思想。一是在检察、法院内部实行司法与行政相分离。二是司法行政部门是否有能力管理。1982年司法行政事务收归法院管理的重要原因是司法行政机关不熟悉业务,缺乏能力管理等。恢复重建30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不仅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快速发展,而且职能明显增强、地位显著提高。因此,将法院司法行政事务收归司法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分离的时机已到。建国初,检察机关自己负责司法行政事务,很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其一般监督职能和垂直领导体制。但这两项制度已先后被废除,司法行政与检察合一体制的基础已经动摇或不复存在10。这种历史条件改变或迟或早都会必然引起现行检察体制的变化,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司法行政事务与检察业务的分离加速。四是司法行政部门是否会干涉独立审判。“事实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司法行政部门只是个‘收发室’,其只是把司法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其提供保障,以保障司法部门能正常工作,然后再把这些部门的所有服务打包提供给司法部门。11”其中,司法行政部门是较为纯粹的服务行为,而这样的制度设计能把司法部门和有关政府权力部门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后者干涉司法部门独立办案。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法、检机关司法行政事务的合适管理者,成为其“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和后勤部”。第一,厘清司法业务与司法行政事务的各自范畴,实现审判、检察业务与司法行政事务完全分离。审判、检察业务由法院、检察机关负责,其司法行政事务由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司法行政事务与司法业务自成体制鸿沟,从而保障法官、检察官全部精力用于办案,减少各方面的行政干预。法、检机关的一般司法行政事务由司法行政机关主管,法、检机关内部可设立联系部门,负责与司法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并予以协助。第二,进一步完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尽早形成法律职业人才的一体化选拔、培养、交流机制,为国家选拔高素质法官、检察官,实现公正司法提供人才保证。依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审判员、检察员须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但其选拔、考试、培训和工作考核等应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使用权属于法院、检察院。健全法官、检察官遴选机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司法行政部门应成为遴选机制的主导。如果法官、检察官遴选仍由法、检机关负责,势必会强化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同法、检独立办案的要求相违背。为实现“随着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司法职权配置将进一步优化,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将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之间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司法行政职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更能反映司法行政内在的逻辑和自身的规律性12”,在解决司法与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的基础上,还要避免政法机关之间职权过多交叉、某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以促进司法行政权进一步完善。第一,推进看守所划归司法行政管理。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是侦查。公安机关在自己管理的看守所提审、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时行使着侦查、监管等职权,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刑讯逼供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侦查与监管主体分立,将看守所改由不承担侦查、起诉、审判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能从体制上强化监督制约,有利于实现司法机关分工负责和互相配合、制约,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第二,裁判执行统归司法行政。在刑事裁判执行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的基础上,将民事、行政判决和裁定的强制执行权划归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这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法院裁判、执行一体,一旦有司法腐败、消极不作为等违法现象,执行可能为错误的裁判遮脸护面,不利于监督制约。再者,民事、行政裁判执行改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当事人对执行机关无故不履行职责就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从源头上增加执行的压力和动力,使现行法院执行的“不可诉”变为“可诉”,一定程度上缓解执行难问题。第三,强化对法律服务的管理和指导。公正司法是司法制度和司法工作的生命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直接为司法活动提供技术性保障13,在促进公正司法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能否依法公正执业、诚信执业是法律服务行业服务公正司法的突出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应躬身自省,强化对法律服务行业的教育、监管。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引导法律服务人员端正执业理念、提升执业素养。将执业也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接案、收费、业务开展、质量监督等精细化管理标准,严把办案质量。运用市场办法,探索建立法律服务行业诚信等级制度,实现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基本信息公开和诚信状况披露。同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让有理无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同样享受社会主义法治阳光。
司法行政分析论文
2007年4月9日,子虚律师收到最高司法行政机关转来的虚拟省司法厅的《行政复议答辩书》。针对司法厅的答辩书,子虚律师提出了如下反驳意见:
虚拟省司法厅答辩理由之一为:“尊重并采信审判机关的生效判决,因为司法行政机关没有权力和法律依据去审查或否定审判机关的生效判决。”
子虚律师的反驳意见:①、“生效的判决”只是对该案被告人的判决,该判决不是对证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判决。该判决认定的事实仅对该案被告生效,而对无抗辩权、上诉权、申诉权的证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无效。因为从我国诉讼法的立法原理上讲,不可能让一个公民对法院认定的事实无抗辩权、上诉权和申诉权。
②、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案外人,当然没有权力和法律依据去否定审判机关的生效判决,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其中“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的过程,就是对相关证据进行审查的过程。在本案中,法院的判决书仅仅是诸多证据中的一份证据,而不是全部证据。申请人提供的六份证据有照片、有书证、有证人证言,足以推翻判决书对律师与法官关系的认定,司法厅不应视而不见。
③、该判决书所涉案件在审理程序上存在明显错误,即未通知作为证人的律师到庭质证,甚至在律师书面申请到庭质证的情况下,仍不让律师到庭质证,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之规定。
④、司法行政机关应该尊重的是共和国的法律,比如前面提到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而不是存在明显错误的基层法院的判决书,如果司法行政机关对国家的大法视而不见,而将后者当作《圣经》去读,那就不是执法水平问题了,而是心态问题。没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当然会误读法律。
市司法行政活动要点
2013年是司法行政跨越发展“光辉”工程承上启下的一年,各项工作将全面转入达标阶段。2013年司法行政的主要任务是:立足实际、适度超前,集聚政策智慧和全体司法行政干部的创新智慧,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行动计划”,巩固和深化“五大建设”,突破瓶颈、理顺体制,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研究构建全民法律消费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人民调解零积案、法律援助零投诉、法制宣传零盲区、重新犯罪零记录的“五零目标”,知难而进、奋力担当,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强大法律支持。
一、完善多元化的社会协调机制,健全具有特色的创稳维稳体系
1.积极转变稳定观念。实施“百家阳光屋”计划,依托村(社区)人民调解室,统筹资源,打造100个集矛盾化解、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特殊人群管理、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服务百姓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法治“阳光屋”。围绕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轨迹,强化信息获取能力,适时调整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方向和服务形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排查,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分级预警报告、分级处置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快报、直报、零报告制度。
2.发挥人民调解基础作用。积极推动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司法专项编制实名制管理,解决好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员老化、队伍不稳的问题。向司法所派出基层人民调解协调员,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业务建设。深化省级优秀司法所创建活动,创建1家省级优秀司法所。推行基层司法所公共服务规范,健全基层司法所长效管理机制,明确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监督评估的具体标准。拓展调解组织覆盖面,制定调解组织进“两新组织”实施意见。开展调解业务菜单式培训,放大“娄城老娘舅”、“闵阿姨”调解品牌。探索建立疑难案件流动调委会和巡回调解室,完善第三方介入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提升调解结果的公平性和认可度。
3.推进矫正社会化。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巩固年”活动。建立健全融社区矫正、心理矫治、阳光就业、公共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特殊人群服务平台。加强对矫正社团与社会帮教的指导扶持力度,提升司法行政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完善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制度,定向定量定时定期开展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全面落实《关于对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安置政策,健全完善配套制度,提升社会安置积极性。
二、树立享受法律新理念,培育全民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体系
司法行政增强规范小结
应当看到市司法行政工作还存着些和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主要是服务大局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班子队伍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年。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基层,完善机制,推进改革,优化服务,班子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建设“平安”加快省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更加明显。全省率先出台并启动了高标准、高起点的五五”普法规划,一、以启动“五五”规划为标志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召开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与的全市第十三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列席会议并作出重要部署,全市新一轮普法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丰富普法形式和载体,启动了法律六进”活动,组建了五五”普法讲师团,县(市、区)新建了5条标准较高的法制宣传一条街,完善了泉城普法网站,免费发放20万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实行了农民工学法合格证制度,涌现出了平阴县戏曲普法、槐荫区多媒体宣传、历城区“点法下乡”等一批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好的普法方式,普法效果明显增强。举办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讲座100余期,培训了134名普法骨干,组织20余万名科级以上干部和农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普法考试,53批10341名党员干部在监狱接受了深刻的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两委”成员等重点对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四五”依法治市纲要全面启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更加深入,全市30%行政村、10%社区分别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规范。市再次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乡村称号,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二、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为重点的基层工作全面加强。全市81%司法所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规范,以司法所为依托的乡镇调解中心建设更加完善,企事业单位恢复重建和新建人民调解组织198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达到4933个,人民调解员15745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更加紧密,调解领域不时扩展,作用更加突出。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矛盾纠纷信息系统,实现了矛盾纠纷采集上报、分析处结、汇总归档、督查督办网络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围绕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集中开展了6次全市性、大规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40起,其中,胜利调处了历下大明湖扩建拆迁、天桥北园路改造拆迁等群体性事件112起,防止商河白桥乡土地承包纠纷集体上访等上访案件134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05起,调解胜利率达到96%把大量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和初始阶段,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保证性作用更加有力。深入开展了平安监狱”平安劳教所”创建活动,三、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的监狱劳教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推进规范化监区和大队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平安制度和措施,胜利破获了数起预谋脱逃案件,有效防止了凶杀、暴狱等重大监管平安事故和生产平安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监狱劳教场所继续平安稳定。建立了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评估、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教育改造挽救质量明显提高,监所内改好率保持在96%以上。监狱大力开展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活动,新的规范化示范监区全面建成,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监狱企业实现年度销售收入1.3亿元;市劳教所积极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全面实施三种管理模式,突出特色,规范运行,其经验得到司法部劳教局的充分肯定,并获得全国劳教系统推进三种管理模式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的很高评价。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县(市)区的53个乡镇(街道)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40%历下区试点经验进一步丰富完善,济阳、章丘等县(市)探索出农村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48人,服管服教率达到95%以上,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对监狱新收押罪犯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帮教率和安排率分别达到98%86%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服务性作用更加有效。坚持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律师机构和律师队伍不时发展壮大,全市律师事务所达到101家,执业律师达到138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1%众成仁和律师集团正式组建成立,标志着我市律师机构规模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省会经济发展,律师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1812家,参与了近20家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香港)经贸洽谈会、文博会等10余项大型经贸活动提供法律服务,涉及标的额达600多亿元。围绕省会乡村建设,为政务中心、奥体中心等重大工程提供法律咨询论证和招投标公证法律服务。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法律服务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和农村大型律师义务法律咨询活动,认真做好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工作,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切实把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落到实处,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引导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部门处置涉法信访案件1260余件次,组织18人律师团参与处理了南洋学校事件”,四、以促进省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旨的法律服务工作全面深化。依法调节理顺了诸多利益纷争。深入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建设年活动,司法鉴定工作顺序、工作质量、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发展到16家,司法鉴定人达到233名,料理司法鉴定案件4198件,比上年增长1倍,司法鉴定演讲采信率为100%组织4200名考生报名参与了国家司法考试,为国家选拔了524名法律专门人才。据统计,年,全市料理律师法律服务事务22661件、公证事项50802件、基层法律服务事务15048件;料理法律援助案件1861件,超额完成了年度创城任务;12348法律服务专线解答法律咨询电话78193件次,服务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愈益明显。
司法行政增强规范总结
应当看到市司法行政工作还存着些和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主要是服务大局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班子队伍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年。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基层,完善机制,推进改革,优化服务,班子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建设“平安”加快省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更加明显。全省率先出台并启动了高标准、高起点的五五”普法规划,一、以启动“五五”规划为标志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召开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与的全市第十三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列席会议并作出重要部署,全市新一轮普法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丰富普法形式和载体,启动了法律六进”活动,组建了五五”普法讲师团,县(市、区)新建了5条标准较高的法制宣传一条街,完善了泉城普法网站,免费发放20万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实行了农民工学法合格证制度,涌现出了平阴县戏曲普法、槐荫区多媒体宣传、历城区“点法下乡”等一批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好的普法方式,普法效果明显增强。举办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讲座100余期,培训了134名普法骨干,组织20余万名科级以上干部和农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普法考试,53批10341名党员干部在监狱接受了深刻的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两委”成员等重点对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四五”依法治市纲要全面启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更加深入,全市30%行政村、10%社区分别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规范。市再次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乡村称号,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二、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为重点的基层工作全面加强。全市81%司法所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规范,以司法所为依托的乡镇调解中心建设更加完善,企事业单位恢复重建和新建人民调解组织198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达到4933个,人民调解员15745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更加紧密,调解领域不时扩展,作用更加突出。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矛盾纠纷信息系统,实现了矛盾纠纷采集上报、分析处结、汇总归档、督查督办网络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围绕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集中开展了6次全市性、大规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40起,其中,胜利调处了历下大明湖扩建拆迁、天桥北园路改造拆迁等群体性事件112起,防止商河白桥乡土地承包纠纷集体上访等上访案件134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05起,调解胜利率达到96%把大量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和初始阶段,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保证性作用更加有力。深入开展了平安监狱”平安劳教所”创建活动,三、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的监狱劳教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推进规范化监区和大队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平安制度和措施,胜利破获了数起预谋脱逃案件,有效防止了凶杀、暴狱等重大监管平安事故和生产平安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监狱劳教场所继续平安稳定。建立了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评估、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教育改造挽救质量明显提高,监所内改好率保持在96%以上。监狱大力开展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活动,新的规范化示范监区全面建成,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监狱企业实现年度销售收入1.3亿元;市劳教所积极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全面实施三种管理模式,突出特色,规范运行,其经验得到司法部劳教局的充分肯定,并获得全国劳教系统推进三种管理模式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的很高评价。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县(市)区的53个乡镇(街道)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40%历下区试点经验进一步丰富完善,济阳、章丘等县(市)探索出农村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48人,服管服教率达到95%以上,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对监狱新收押罪犯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帮教率和安排率分别达到98%86%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服务性作用更加有效。坚持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律师机构和律师队伍不时发展壮大,全市律师事务所达到101家,执业律师达到138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1%众成仁和律师集团正式组建成立,标志着我市律师机构规模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省会经济发展,律师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1812家,参与了近20家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香港)经贸洽谈会、文博会等10余项大型经贸活动提供法律服务,涉及标的额达600多亿元。围绕省会乡村建设,为政务中心、奥体中心等重大工程提供法律咨询论证和招投标公证法律服务。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法律服务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和农村大型律师义务法律咨询活动,认真做好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工作,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切实把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落到实处,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引导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部门处置涉法信访案件1260余件次,组织18人律师团参与处理了南洋学校事件”,四、以促进省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旨的法律服务工作全面深化。依法调节理顺了诸多利益纷争。深入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建设年活动,司法鉴定工作顺序、工作质量、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发展到16家,司法鉴定人达到233名,料理司法鉴定案件4198件,比上年增长1倍,司法鉴定演讲采信率为100%组织4200名考生报名参与了国家司法考试,为国家选拔了524名法律专门人才。据统计,年,全市料理律师法律服务事务22661件、公证事项50802件、基层法律服务事务15048件;料理法律援助案件1861件,超额完成了年度创城任务;12348法律服务专线解答法律咨询电话78193件次,服务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愈益明显。
司法行政化
一、中国司法行政化倾向的现状
1、法院运行体制行政化。随着法制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的司法独立受到行政的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司法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首先,法官的产生方式行政化。在中国,法官是国家公务员,其产生与行政官员一样。以院长为例,在中国法院院长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受同级人大监督,对同级人大负责,任期与同级人大相同,如果在任期内有失职或其他严重,人大可予以罢免。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负面影响。一是司法缺乏稳定性,每开一届人大,必换一班人马,司法队伍不稳定。二是突出了院长在法官群体中的地位,院长往往从行政官员中选出,形成"院长出自法官之外"的局面,有人说,"十个院长,九个法盲"。对普通法官,《法官法》设立门槛太低,有大量的非专业人员进入,虽然也设立了一些保障措施,但并非是终身安全的,具有不稳定性。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行政官员兼任司法官员是很相似的。
其次,法官内部存在众多的级别,酷似行政机关。根据《法官法》的明确规定,法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如此众多的级别划分,形成一个法官的官僚层级系统。在这样的官僚体制下,法官的才能和品德是次要的,而资历则成为最重要的砝码。审判的正确与否不是决定于法官的学识和才能,而是取决于其级别、职位。在某种意义上讲,法官系统也存在着"首长负责制",即院长负责制。我国法院存在着长官把关的制度。司法的行政化色彩又显露出来了。
2、司法权定位行政化。我认为,在今日中国是没有独立的司法权。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首先,在中国的政治架构中,司法权没有独立的地位。其主要任务是为行政权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司法权的设立不是基于司法权本身,而是基于行政权的需要。根据中国的国家和法律理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意志,因此,社会主义司法的目的在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镇压敌对阶级和反动分子的反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具体的政治制度设计中,全国人大是全权机关并拥有宏观的立法权,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因此,行政权具有大量权力和部分立法权;司法权来源于立法权,当然也受控于它的执行机关了。因此,司法权不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并由公、检、法三家所分享,分工负责,共同为行政权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司法机关是"准行政机关"。
其次,司法权对人大负有政治责任,同于行政机关。中国是"议行合一,人大至上"的政治制度,一切机关都要向人大负责。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但是又规定司法机关向人大负责,人大可进行个案监督,也受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在实践中,还要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在中国,不提"司法独立",只提"独立行使审判权"。显然,政治的依附性与职能的独立性是一个逻辑矛盾。特别是在今日中国,我们的司法机关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维护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不难理解,我们的司法机关为什么要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所谓,"经济要上,法律要让","调查摸底,主动收案"、"案子有了结,服务无止境",尤其是在历次"严打"斗争活动中,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作办案,满足和迎合政治需要,简化程序,从重从快的判决案件。这都体现着司法机关追求着政治目的,而不仅是法律目的。
司法行政履职情况报告
今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带领司法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以开展“两学一做”、“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及“讲政治、提能力、铸忠魂”专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服务法治建设,构建生态和谐幸福小康为宗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职能,大力推进加强和创新依法治理常态化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地落实
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过程中,我坚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改进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结合“两学一做”、“讲政治、提能力、铸忠魂”等各类·学习教育,始终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一)强化全面领导责任
一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亲自主持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任务4次,听取分管领导工作汇报8次。强化“一岗双责”意识,把履行岗位工作职责与落实廉政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分解职责任务,召开反腐倡廉工作会议,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工作意见、责任分解、责任书“三位一体”的定责模式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是作为单位“一把手”,始终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带领全局干警积极投入学习。落实“一把手”上党课,7月份,我局党支部组织11名党员干部与卡娘乡党支部3名干部一起到杜瓦村、知日村开展党支部共建共创暨“一把手”上党课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政治与业务的学习,按单位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全局同志共同学习,把集中学习和自学结合起来,及时掌握政策、业务知识和工作动态,及时地按要求开展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