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06:04: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司法考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的司法考试体会
首先是复习时间。因为我到检察院之前很少接触到法律知识,没有法学基础,所以复习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我的学习时间平时每天大约是三、四个小时,节假日每天复习七、八个小时,在春节和非典期间有过两三个月的中断,累计复习时间大约在一年左右,在临考前脱产学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准备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志,我建议要尽量减少社会活动,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在临考前尽量保证一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时间。司法考试的复习量非常大,教材、法条、习题、历年考试题都要看,而且在复习过程中也会有很多事影响复习,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做保证,司法考试是很难通过的。所以,不论您的法学基础怎样,及早开始复习是明智的选择,在复习过程中始终要有抢时间的概念,这可以为司考以外的其他重要事情留有余地,为通过司法考试赢得主动。
我使用的司法考试的复习资料有三种,一个是《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也就是司法部推荐的司法考试教材;一个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配套测试题解》,也就是常说的司法考试“白皮书”;另外一个就是《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汇编》,就是通常说的法条。我认为司考教材是必备的,每本书的编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教授,甚至有的人就是司法考试的出题者,所以他们所编著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法条也是必须要有的,因为大多数司考试题的答案直接来源于法条。对于复习题,我选择的是“白皮书”。它的优点是同考试教材衔接配套,以各学科的章节为序,在看完教材的一个章节后,马上做练习,既可以巩固所看的书本知识,可以比较直观的测验某一章节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很强。白皮书的缺点就是题量很大,六本书加起来的厚度跟一本教材差不多。对于复习题的选择,我认为可以不局限于“白皮书”,对于市场上一些信誉较好、质量较高、比较权威的复习题也是可以买的,不过买书的原则是你必须要充分了解这本书,不要看到上面挂了许多权威人士的名字或者写的什么司法考试中心组之类的字样就买下来,因为劣质的复习题不仅浪费你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它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不能对你有所帮助,反而成了通过司法考试的障碍。
司法考试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复习的重点也不同,有的内容要以教材为主,有的则以法条为主,下面谈一下各科目的复习方法。
法理学是没有法条的,在学习是应牢牢抓住教材。重点是各个概念的理解记忆,而且一定要以教材的内容为准。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要把教材看透。要注意对法律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有时还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法制史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记忆。考试的题目全是选择题,注意适合出选择的知识点,多做习题。法律职业道德的复习主要以法条为主,包括检察官法、法官法、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要理解记忆。
宪法学中包括宪法、选举法、人大、国务院、检察院、法院的组织法和立法法。这方面的复习主要以法条为主,在熟读法条的基础上再看一两遍教材来加深对法条的理解。在看法条的时候一定要细,并且要善于总结。
司法考试应试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司法考试考场秩序,确保国家司法考试公平公正,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应试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应试人员应当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进入指定的考场。无准考证主、副证和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
应试人员进入考场后,应当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身份证件放在桌面左上角。
第四条应试人员除携带必需文具外,不得随身携带任何书籍、笔记、报纸、稿纸、电子用品、通讯工具等物品进入考场。
第五条应试人员在考试前二十分钟内可以进入考场。
司法考试应试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司法考试考场秩序,确保国家司法考试公平公正,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应试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应试人员应当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进入指定的考场。无准考证主、副证和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
应试人员进入考场后,应当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身份证件放在桌面左上角。
第四条应试人员除携带必需文具外,不得随身携带任何书籍、笔记、报纸、稿纸、电子用品、通讯工具等物品进入考场。
第五条应试人员在考试前二十分钟内可以进入考场。
法律教育及司法考试关系建立
自2002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实施以来,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就备受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法学教育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养成的一个实践问题。在法学教育中,法学本科教育是法学教育的主体,是法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司法考试的起点,是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连接点。鉴于法学本科教育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此仅讨论法学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司法考试的实施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选拔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推动了法学本科教育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更新。在肯定它积极一面的同时,不能忽视统一司法考试给法学本科教育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自2008年司法部公告允许在校大三学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以来愈发地突出,法学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的关系也就愈发地紧张。因此,如何缓解两者的冲突、构建两者良性互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紧张关系
(一)司法考试影响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
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不同层次的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主要是通识教育。它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目前的司法考试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它采取笔试一次通过形式,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选择题占总分75%,内容上虽然知识覆盖面广,但理论浅,重识记,轻分析。它无法检测出考生法律素养、法律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司法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司法考试是法科生日后从事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2008年司法部通告允许在校大三学生参加司法考试后,在校的法科生为了日后能顺利就业,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司法考试上,学生成了“记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没有意识也没有心思阅读人文书籍。就法学院而言,2008年以前,社会评价法学院的教学质量主要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考研通过率,2008年允许在校大三学生参加司法考试后,司法考试通过率成为社会评价法学院教学质量高低的又一指标。
法学院为了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不得不改变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应对司法考试,不这样做的话,面对市场竞争,社会对高等院校法学院系评价会降低以致影响生源。这样一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司法考试为导向,法学本科教育将远离其既定目标。
(二)司法考试影响法学本科教育教学内容
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的影响与应对
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的意义
(一)评估法学教学效果
就一般经验而言,教学与考试是相联系的,考试的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考试,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全面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才可能暴露,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试的基本功能即是全面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司法考试之于法学教学也存在这样一种意义,即法学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司法考试来反映。具体而言,法学教学的核心课程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这些内容亦是司法考试重点考察的内容,法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相关知识讲解的详细程度将对学生司法考试的成绩产生关键影响,教学的效果,将全面反映到司法考试的成绩中。实质上,就很多法学院校而言,其在宣传本校法学教学效果时,学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也是其重点宣传的内容之一。如有法学本科院校即在其招生广告中宣称,该校大四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为30%,学生毕业后三年内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高达75%,并据此宣称该校本科法学教育质量过硬。从这个事例中即可以反映,司法考试之于法学教学的意义首先在于全面评价法学教学的效果。
(二)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司法考试的作用不仅在于全面评估法学教学的成果,其还发挥着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桥梁的作用。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司法考试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法律人的入门考试,一旦通过这个考试,即获得了法律殿堂的通行证,成为法律共同体的组成人员。也就是说,法律职业作用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而评判从申请从业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的依据即是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的,才认为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从这个角度而言,从事法律行业的前提并未接受法学教育,而是通过司法考试。因而,司法考试即成为了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桥梁——接受法学教育意味着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通过司法考试才意味着其法律知识达到了从事法律行业所要求的水平,因而也才给予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的获得是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必经途径。不仅如此,实践中,很多企业招聘法务人员或者司法行政机关招收公务员的,也要求应聘者或报考者通过司法考试。从这个角度而言,司法考试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接受法学教育的,只有通过司法考试才能从事法律职业。
(三)指导法学教学的发展
司法考试碰撞下法学教学分析
1司法考试碰撞下法学教学模式选择调查具体情况
司法考试碰撞下法学教学模式选择调查共涉及个问题,其调查具体情况汇总如下:(1)当问到在司法考试背景下,你是否同意在本校推行司法考试辅导时,有136人选择同意,占83.95%,26人选择不同意,占16.05%;(2)当问到在司法考试背景下,你是否同意本校将“司法考试”辅导列入日常教学计划时,有137人选择同意,占84.57%,25人选择不同意,占15.43%;(3)当问到在司法考试背景下,你是否同意本校法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组织模拟司法考试时,有137人选择同意,占84.57%,25人选择不同意,占15.43%;(4)当问到你是否同意本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结合司法考试进行课堂训练时,有144人选择同意,占88.89%,18人选择不同意,占11.11%;(5)当问到你是否同意本校法学教学以司法考试为主要的导向时,有108人选择同意,占66.67%,54人选择不同意,占33.33%;(6)当问到你是否同意将司法考试融入日常的法学教学时,有135人选择同意,占83.33%,27人选择不同意,占16.67%;(7)当问到你是否同意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惟司法考试论时,有64人选择同意,占39.51%,98人选择不同意,占60.49%;(8)当问到在司法考试背景下,你是否会参加司法考试辅导班时,有124人选择会参加,占76.54%,38人选择不会参加,占23.46%。
2司法考试碰撞下法学教学模式选择分析
从上述司法考试碰撞下法学教学模式选择调查具体情况和本校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法学教育是否应当与司法考试全面接轨来看,不妨从以下方面做一简要分析:第一,在司法考试背景下不论是问到是否同意在本校推行司法考试辅导,还是是否同意本校将“司法考试”辅导列入日常教学计划;不论是是否同意本校法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组织模拟司法考试,还是是否同意本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结合司法考试进行课堂训练;不论是是否同意将司法考试融入日常的法学教学,还是是否会参加司法考试辅导班,都有绝大多数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这也足见同学们对司法考试的重视程度,也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司法考试,多融入司法考试相关信息。第二,2/3的同学认为本校法学教学以司法考试为主要的导向,但只有不到40%的学生同意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惟司法考试论。这说明同学们比较看重司法考试,一方面赞同本校法学教学以司法考试为主要的导向;另一方面不支持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惟司法考试论,因为尽管司法考试的通过对他们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惟司法考试论,大家就有可能变成考试机器,这样也不利于法学课程体系的学习。第三,就司法考试背景下本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来说,民族同学认为法学专业实践性强,要安排长一点时间进行去模拟法庭或法院等地实践,不要盲目学习理论;在教学方面更多注重理论基础,实践性很少,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践,多安排些实践活动;资料相对缺乏与落后,民族的资料欠缺,尤其是维语版的资料不够,图书馆资料应增加少数民族的司法考试资料;课本都是汉语的,但考司法考试的时候用母语来考,希望好好考虑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会的话民族班邀请维族老师讲课;应多讲司法考试模拟题,开设司法考试培训班,安排对民族学生有意义的司法考试培训班,邀请一些民族教授授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司法知识,上课的时候根据课堂主要内容应更多增添司法考试相关的内容,要应用各种讲课方法,也注意课堂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对司法考试的培养,和必修课结合起来讲有关司法考试的内容,进行司法考试测试,为学生参加司法考试打下更好的基础。汉族同学认为应多开培训班,在大一、大二期间,课程可以安排紧凑些,大三应当给更多复习司考时间,而不是每天去上许多课,大四同学又面临公务员、银行、研究生等考试,所以课应当少点甚至可以不安排;教学内容上,部分老师上课读课本,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当灵活教学,多组织专题讨论,给同学们讲述老师自己本人的看法,想法,不能什么都不敢说,不然会影响大学生思维;从大一开始,至少每年暑假都应当让法学学生去实践,接触的东西多了,有利于法学思维的培养;培养目标不切合实际,与实际教学严重脱节,培养方式死板,课程安排极其不合理,教学内容过于冗杂,不利于培养所谓的全面型人才,要合理安排课程,正确引导,尤其是司考对法学专业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训练实践能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应当切合实际并认真落实,教学内容应以法学基础知识为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价值观,教学计划应注重大一新生的教学与培养,积极引导大一新生参与学院组织的法律实践活动,培养法学兴趣,教学方法应注重团体实践活动,具体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增强学科的实践性;少一些应试考试,多一些实际运用与实践,加强实践,增加三大主体法与三大实体法课程学时,上课不能只用PPT讲理论知识,还应该把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授课;应尽量摆脱应试教育,不能只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应加入师生互动等方式,活跃课堂,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应当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且知晓边缘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要强化课外的社会实践,提高司法实践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具体的司法操作相结合;专业课应紧密联系司法考试模拟,教学过程中有些专业课并没有贴切司法考试,有些只学习教材同时希望不要再以成绩作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第四,从本校法学教育是否应当与司法考试全面接轨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当全面接轨,认为在上课期间,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涉及司法考试内容,或是在课后开展模拟法庭、司法实践或课堂中灌输一些司法考试中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司法考试真题及题型分析,让学生了解司法考试的考点及考向;或认为司法凭证关乎就业发展情况,最终能否找到好工作,都以司法考试通过与否有关,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特别重要;再加上学校的知名度并不高,法学学生考研困难相当大,与其那样,不如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让其树立司考的想法,学校也应当重视司考,这样在多方面重视的角度下,司考通过率就会提高。另一种认为不应当全面接轨,认为学法的目的不是只有通过司法考试,若只是为了应付司法考试,那去参加专门的司法考试辅导班好了,社会上很多非专业法学人参加司考辅导也能通过司考,人家四个月就能把大学四年的东西学完,所以说,来大学学习并不只是为司法考试,司法考试虽然是一条捷径但它不是唯一的出路,在大学应该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司法考试有其弊端,要尽量避免,但它同样也有优点,其题目内容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还是较为深刻广泛透彻的这个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值得借鉴。学校法学教育应当注重法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并加强法律实践的应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法学发展道路,而不是单纯的以司考为教学目标。应该因材施教,在关注司法考试的同时,增加对考公务员、考研或找工作等多种方式的关注度。
本文作者:罗云方马召伟黄德霞薛全忠徐勇工作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司法考试法学教学评析
1司法考试碰撞下本校法学教学评价的调查对象
为了更好的了解司法考试碰撞下本校法学教学评价,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笔者于2012年下半年对本校法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对象如下:本校大二、大三、大四共计371人,共发放调查问卷162份,收回调查问卷162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占总人数的43.67%,其中民族学生180人,发放调查问卷66份,占人数的36.67%,汉族学生191人,发放调查问卷96份,占人数的50.26%,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所调查获取的数据是能反映或者说明问题的。
2司法考试碰撞下本校法学教学评价调查的具体问题及情况
司法考试碰撞下本校法学教学评价调查问卷总涉及10个问题,其调查的具体问题及情况汇总如下:(1)当问及对法学专业课教学的质量是否满意时,有26人选择满意,占16.05%,95人选择比较满意,占58.64%,41人选择不太满意,占25.31%;(2)当问及对法学专业课的考试方式是否满意时,有32人选择满意,占19.75%,83人选择比较满意,占51.23%,47人选择不太满意,占29.02%;(3)当问及法学专业课的考试方式应该是什么时(多选),有83人选择闭卷考试,占51.23%,65人选择开卷考试,占40.12%,59人选择提交一篇小论文,占36.42%,108人选择案例分析,占66.67%,55人选择口试,占33.95%,64人选择平时成绩结合考勤情况,占39.51%,77人选择综合考核,占47.53%;(4)当问及在司法考试背景下,关于平时法学实际运用能力考查,是否同意通过课堂辩论、课堂实景角色模拟,参加模拟法庭及社会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活动作为平时成绩时,有141人选择同意,占87.04%,21人选择不同意,占12.96%;(5)当问及关于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比例,最佳选择是什么时,74人选择30%,占45.68%,55人选择40%,占33.95%,33人选择50%,占20.37%;(6)当问及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是否同意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作为本学科的考核方式时,有135人选择同意,占83.33%,27人选择不同意,占16.67%;(7)当问及在司法考试背景下,关于考试内容,要体现全面性,是否同意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学应用能力、社会道德意识测试内容,使考试内容能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时,有131人选择同意,占80.86%,31人选择不同意,占19.14%;(8)当问及在司法考试背景下,关于考试题型,是否同意笔试以案例分析题为主,重点考查学生的法学应用能力,用口试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用模拟法庭考查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各门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临场发挥能力时,有144人选择同意,占88.89%,18人选择不同意,占11.11%;(9)当问及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是否同意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笔试成绩、口试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实践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评价时,有137人选择同意,占84.57%,25人选择不同意,占15.43%;(10)当问及关于期末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否同意考试模式和内容可以参照司法考试,不能只限于教材,应该加大与司法考试的仿真度时,有132人选择同意,占81.48%,30人选择不同意,占18.52%。
3司法考试碰撞下学校法学教学评价调查的对策分析
从上述司法考试碰撞下学校法学教学评价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来做简要分析:第一,整体来说同学们大部分对法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考试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近30%对此不太满意,尤其是汉族毕业班,觉得教学质量没有预期的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二,针对考试方式,大部分的同学都同意案例分析的方式,同意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意将同学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笔试成绩、口试成绩、实践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改变过去基本上由笔试成绩来决定学习成绩,决定一个学生的好坏,以简单的分数论英雄,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比例,增加课堂辩论、课堂实景角色模拟,参加模拟法庭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平时成绩,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当前考试的内容大都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上课的内容,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司法考试的题目由于难度较大,作为课程结课考试出题情形不是很多。为了更好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应该在考试题型上以案例分析题为主,配合口试考查,模拟法庭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法学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变能力,各门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临场发挥能力;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学应用能力,社会道德意识测试等内容,使考试内容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同时参照司法考试,不只限于教材,加大与司法考试的仿真度等,以便更好的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学校当前在法学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此应尽力完善,全面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努力使学校的法学教学评价与司法考试相适应。
探析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
摘要:当前,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学教育间的关系不但是我国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理论界争议较大的一个焦点。以现阶段法学教育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司法考试推广特点,明确新时展对教育体系提出的要求,分析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并整合以往发展经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关系;新时代
通过了解实践发展情况可知,处理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两者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预防法学教育因为司法考试的实施而陷入困境,或如何避免出现“双学校现象”。从理论入手,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最大争议是,司法考试是否要成为法学教育的指挥棒。为了保障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有效落实,下面对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进行深层探索。
1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区别分析
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法学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才,而司法考试的功能是筛选人才;其二,法学教育目标是多样化,它不只能培育法律职业人才,还会培育治国人才,更可以优化全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而司法考试是选拔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其三,法学教育的内容非常多,而司法考试的范围存在限制,不能展现法学教育的所有内容。
2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联分析
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现状论文
摘要:21世纪初我国开始实行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标志着我国法律职业开始走规范化和职业化道路,并为今后法律人才精英化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几年中通过司考也走出了大量法律职业化及半职业化人才,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积蓄了丰厚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推行,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并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因此本文拟对现行司考制度进行一些浅析,并希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司法考试司法改革意见阶段累进公务员考试
一、国家司法考试的渊源及现状
本世纪初之前,我国法律职业化呈多元化发展,法检系统及律师行业各有独立的职业资格考试,且互不认同,若要从事跨行业法律职业必须“从头再来”,此种状况不利于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律职业共同体及统一司法理念的形成。2001年新的《法官法》、《检察官法》经人大常委会修订颁行,最重要一条修订即是初任法官、检察官必须从通过司法考试,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中选拔。2002年初《国家司法考试施行办法(试行)》正式生效,并于同年举行首届统一司法考试。从此标志我国司法系统人才准入制度的规范化和选拔标准的公平、公正化,更有利于我国法律职业思维和理念的形成和升华,对司法机关及律师行业的人员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平台。
(一)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法学教育及教师职业的影响
1、我国政法院校及综合性大学法学专业是从建国初废除国民政法《六法全书》,摒弃民国法统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法学教育几乎照搬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专政,形态色彩浓厚,缺乏法理性和法系比较性,法学毕业生毕业直接分派到法检系统从事实务工作,由此致使法律工作者大多成为政策的执行者而职业的法律人。期间,司法机关权威遭到践踏,使本来步履维艰的法制道路更是雪上加霜。后,部分法学院校开始恢复,但因为前期发展的迷茫和眼前的法制环境的严峻,导致法学教育及法律人才的培养出现浮躁的趋向,甚至出现很多速成型的培养模式,功利色彩浓厚,这在当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确实起到积极作用,但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在此后20多年,法学高等教育不断规范,法检系统准入制度也不断提高并逐渐注重较高的法学素养,逐渐形成了西政、中政几个大的法学阵营格局。但21世纪初实行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却使高等法学教育逐渐偏离主线,,因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若要在法律职业舞台上有所作为,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因此很多院校开始注重功利性和应试性,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法律人格的培养,使得大学法学教育成为应试工具,特别是2008年考试政策规定:在校本科生大三阶段即可参加司法考试,这无疑导致大学阶段就是为了司考教材而学习,至于司考背后是什么似乎已无意义。其因缺乏独立的法理思维,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似乎只为司法考试,从而造就很多会考试而不会学习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今后司法精英化的发展是一个桎枯,也和司法考试设立的初衷相违背。
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结合
怎样处理好法学本科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为法学教育界与法律实务界所关注。法学本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双重历史使命。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所应具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都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因此,几年来法学本科教育和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法学高等教育产生的巨大冲击也为众人所瞩目,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对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使法学本科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良性互动。
我国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现状
我国目前设有72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地方院校有586所之多。,全国除了30多所纯政法院校。外,其余全是作为各类大学中所设立的法律学院(系、专业)。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共设置251个考区、421个考点、14052个考场,报名人数41万余名,实际参考人数35.3万余人。报名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均为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八年来最多。。预计2010年的报考人数将超过这一数字,再创新高。从2009年报名人数看,意味着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全部的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且2008年司法部将报考国家司法考试人员的范围扩大到本科三年级的在校生,这一切都对法学本科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因为准备司法考试,就必然导致对本科法学教育的冲击。
(一)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法学教育,正如徐显明教授指出的,重点大学“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网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而从目前大多数法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不包括有博士点的重点院校),则多数培养的是职业型人才⑥。当然,这并不排除保留或者说由其自己形成以学术为主并以思想创新为追求的学术型法学院的存在,也不排除以培养司法实务人才为主导目标的职业型法学院。事实上,以学术为主的法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全部从事学术活动,更多的还是以从事法律实务为选择。。无论法学教育的任务(目标)作怎样的概括,为司法部门培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才始终是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从我国目前大多数法律院系的教育来看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法学教育实际上既不是法律职业教育,也不是法律普及型教育,也不是法学研究型教育。。课程设置上重点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没有被重点对待;社会实践由于受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司法考试、出国等方面的冲击,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导致法学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较差,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等等。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司法伦理训练和职业技巧培训,导致司法腐败和无法适应司法职业要求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应当对当前的法学教育进行反思,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并重,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对学生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技能的训练。
(二)统一司法考试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