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9 02:12: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四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四化创新建设思考
2008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恢复工商建制30周年。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总局再次重申了“四个统一”,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四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以实现“四化”为手段,加大创新力度,在严格依法行政中体现又好又快。
一、创新监管举措,推进制度化建设。监管是工商部门的首要职能,也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监管举措,需要从制度入手,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对系统内要打破区域限制,建立完善区域联动执法办案的长效机制。如武汉城市圈九市工商部门,围绕监管职能,制定并实施了《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总体目标》、《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若干意见》、《市场行为监管工作一体化总体目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体化总体工作目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一体化总体工作目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体化总体目标》、《信息网络与电子政务一体化总体目标》等一系列协作制度,有力提升了监管效能。“太子奶”、“汇源”、“娃哈哈”、“伊利”是黄冈市近几年招商引资的国内知名奶品企业。2007年6月份,我局在检查中发现有假冒这些品牌的产品流向市场,当即向圈内九市工商局发出协查通报。9月28日,圈内公平交易机构与21家知名企业联手开展了打假护名牌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047人次,一举捣毁窝点16个。对系统外,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形成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合力。如发挥消委会作用与有关行业组织建立的情况通报制度;发挥公平交易机构市场监管拳头优势和相关部门建立办案的协作制度等,从而形成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合力。去年,我局通过与纪委联合一举查获各类商业贿赂案件69件,案值66万元。
二、创新服务方式,推进规范化建设。多年的执法实践让我体会到:要想把一个监管执法部门的服务做全做亮,就必须注重服务质量,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围绕“在服务中实施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的目标,可以偿试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创新准入服务方式,规范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登记行为。可以针对《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公司登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规范的监管模式,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针对目前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出台指导性意见,对自由裁量权行使、区域联动执法办案等作出原则性规定,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如湖北省工商局把依法行政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生命线,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以下简称“三制”)作为依法行政的“主轴心”来抓的工作思路,为破解法治工商建设课题指明了方向。三是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提高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化水平。制定实施相关规定,加强对商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商品质量抽检等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
三、创新行政理念,推进程序化建设。要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必须在思想上强化程序化意识。一是创新市场准入理念,严格登记管理程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登记注册等事项,防止随意增减程序。二是创新依法行政理念,严格执法程序。认真执行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三创新监督管理理念,严格市场监管程序。建立健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案件回查工作程序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网上登记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网上名称核准、网上年检、网上登记预审;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着力提高监管执法科技水平,推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登记、商标注册、广告监测、消费维权、公平交易执法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全力推进程序化建设。
四、创新监督方法,推进法治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监督必不可少,要通过法治化构建一系列监督体系,更好服务我们的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一是建立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加强工商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法制工商进程,去年国家总局就提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因此要围绕“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和谐行政”,建立完善案件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机制,推动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加强对市场准入行为的规范管理。积极推进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行政岗位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整体的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宣教等活动,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经营的观念和意识,营造建设法治工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要加强对大要案件督办。建立省、市州局督办案件机制,并相应配套建立责任追究、定期通报等制度,形成全局上下工作一盘棋,行政执法一体化。
校园古诗音乐课程四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聆听音乐,在“听”中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音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如:在教学古诗歌曲《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诗,李普权曲)时,课堂上教师只提示乐曲名称,不作其他任何暗示,让学生反复倾听,鼓励学生说出对他所听到的音乐说些什么或描写什么,学生们能根据音乐情绪,结合自己掌握的部分知识描绘出了不同的古诗画面,有的说:“在雄伟的皇宫里,聚集着满朝文武官员,和曹坯商议如何处置曹植。”有的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曹植面对哥哥曹坯对他的处理,正在慢步思考,编出一首诗来,让他哥哥满意,不杀他(曹植)。”也有的说:“曹植不满他哥哥曹坯的领导,写出诗来反抗他。”有的说:“曹植眼看被曹坯杀,在屋子里渡来渡去,准备写出一首诗来,结果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世间绝妙的诗篇,曹坯不得不免死曹植。”还有的说出了他听到或想到的各种场面,还用动作来进行了表现。各种各样的意境,可见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在他们心灵深处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提出问题,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造之源。教师的提问目的,不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寻隐者不遇》(〔唐〕贾岛诗,李普权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师:“童子”是谁?你能伴伴“童子”吗?
校旅游教育四个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从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层次从高职高专到研究生,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852所高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达49.84万人。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旅游业形式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地位日渐突出。但发展中也潜伏着制约和影响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不利因素,诸如高校办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结构和学生就业等。这些因素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知识不精、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等危机,从而形成了三大突出性矛盾:一是旅游本科生知识面广与专业知识不精、动手和操作等实践能力低的矛盾;二是旅游业对旅游人才需求“饥渴”与旅游本科生对口就业率低的矛盾;三是旅游本科生职业要求过高与学生不愿吃苦、缺乏职业精神和理念的矛盾。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那时,中国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一方面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旅游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旅游业人才缺口日渐扩大,当前社会转型期这种旅游企业、院校规模和旅游教育质量的矛盾还有扩大的趋势,作为旅游教育主体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必需承担起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责任,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旅游本科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层面加以分析,并创新高校旅游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
二、危机分析
(一)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及对旅游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随着高校扩招和旅游院校“专升本”政策调整,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已不再具备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经济办学专业优势。有数据显示,目前旅游本科教育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35%的份额。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招生因旅游行业的服务性和特殊性,应区别于其他专业,在对旅游业的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和自身旅游从业角色适应上,对生源应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中学与大学教育在课程教学上的割裂性,很多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知道旅游管理专业学些什么,且认为旅游业是个风风光光、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轻松行业。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具有依赖性强、怕吃苦、不愿进基层从事专业实践活动等特点,学生入校后不知道如何学习,缺乏课堂外的自学和节假日的社会实践,也不考虑自身兴趣爱好和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因此,从进校前的专业基础到入校后的专业学习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生源质量都有所下降。
(二)旅游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上存在较大缺陷。从近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来看,地方旅游高校年年增加,这说明旅游优势产业下旅游教育的市场前景是看好的。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旅游高校“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办学“质”量的提升,高校旅游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大多定位较为广泛,且大同小异,通常表述为:培养外语熟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掌握旅游行业基本管理技能及业务管理常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较强业务本领的旅游行业工作者及各旅游行业的初、中级管理人才。这种目标定位培养的几乎是“万金油”般的旅游专业人才,但是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受欢迎:讲理论功底,常常似懂非懂;谈专业技能,往往一知半解;做一线业务员,又心存不甘,认为大材小用;做管理人员,又难以胜任。
创新四项举措,确保培训成效
浦口区近来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需在、干部需求,突出针对性、实战性、实效性,以开放的视野,谋划、推进干部培训工作,创新四项举措,努力深化拓展干部培训工作新途径。
一是建立名师信息库,促进干部培训师资向区外延伸。我们本着“不求拥有、但为我用”的原则,将一批在干部培训中深受学员欢迎的专家、学者的姓名、职务、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收集起来,建立了我区干部培训名师信息库,“借脑育才”。为了不断扩大信息库容量,我们在积极培养、挖掘区内名师资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办学、提供实践基地等形式,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纳入信息库;二是借助计经、城建等部门建立的专家咨询顾问信息库;三是通过省市委组织部和参加省调训干部的推荐,将省市干部培训中的优秀师资纳入视野,主动联系,输入信息库。近年来,先后选聘了12名省市高级专家、学者担任我区客座教授,并与30多名专家教授建立了教学联系。
二是实行调研备课,促进干部培训内容向实战性延伸。在培训之前结合授课主题,事先向外聘授课老师提出授课的具体地求,并提供我区相应的区情资料、听课对象情况,必要时还邀请授课老师来我区针对性调研,让授课老师对浦口区情、听课学员的层次有所了解,有针对性进行备课、上课,也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加符合我区的实际、更贴进学员的工作,从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开设周末课堂,促进干部培训形式向多样化延伸。为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我们将培训时间由原来集中安排在工作时间逐步转向工作时间与周末休息时间相结合,适当地把过去集中脱产培训调整为以自学为主,周末课堂授课为辅的培训模式,从去年区级机关副职进修班的运作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切实做到了工作与培训两不误、两促进。
四是建立培训调查分析机制,促进干部工作向科学化延伸。我们制定了《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培训工作跟踪调查分析机制,构建起“培训前需求调查、培训中问题研讨、培训后反馈改进”的动态培训管理机制。培训前扎实开展需求调查,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大纲,精培训课程,并进行跟踪调研,组织座谈交流,及时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培训后,向学员广泛进行培训反馈调查,总结成功做法,查摆存在不足,为逐步改进培训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对参加省市调训的干部,随调训通知每人发放一份《浦口区参加区外培训情况调查表》,请他们在参加培训时,除了收集优秀师资信息之外,还要关注省市培训机构的办学方向、先进经验、特色做法,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区委组织部,以便我们有目的的进行“移植”和“嫁接”,从而提高区内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第四方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创新
摘要: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市场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物流金融模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物流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助于其解决中小型合作企业融资问题,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向第四方物流的转型。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优化,然后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监管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在线融资,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管控,降低运营风险。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创新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可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资源配置,真正转型成为一个集成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商。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金融监管;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而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代表,在供给侧改革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全国货运总量的份额逐年增多,同时,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企业下一个业务增长点的突破口,是物流企业实现向第四方物流转型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产品物流企业应抓住供给侧改革这一政策契机,积极开发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并以此为手段,打通农产品全产业链,不再仅局限于物流运输业务,而是成为一个供应链解决方案集成商,实现向第四方物流的转型。
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在物流4.0时代,农产品物流企业是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主要发起者和承担者,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物流运输,还渗透到了采购、销售等更广的业务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农产品物流企业进入到其他环节的重要手段。如图1所示,在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中,物流企业疏通了从农民到农产品半加工企业和零售商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并根据农产品业务的需求,增加了仓单质押、资金垫付与结算、贸易、分销执行等物流金融增值活动。在采购环节,农产品半加工企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不能及时支付给农民采购金,这时物流企业为半加工企业垫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给农民,并承包下农产品成熟后采购运输的业务。在加工环节,物流企业购买半加工企业的半成品,储存在自己的冷库中,或通过对半加工企业开展动产质押金融活动,售半加工企业的产品,或者将购买的半成品销售给零售商,以获取利润。(二)农产品物流金融存在的问题。在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中,物流企业采取直接垫付资金的方式,缺乏管理中介,对农民控制力弱。其次,加工环节合作方只有中小型农产品半加工企业,链条简单,模式运营周期长,对物流企业来说,仓库利用率、库存周转率低,资金占用成本高,盈利水平偏低。同时,缺乏物流金融融资监管平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运作方面只有垫付货款和简单的动产质押手段,并且资金来源单一,存在资金断链的风险。最后,金融风险防范和规避对策有待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竞争者数量多,如果其他竞争者提供更低价格的农产品半成品,将造成物流企业库存积压和亏损,农产品自身又存在保质期短、容易腐败等特点,并且销售环节客户零散,产品短时间内不易全部出售,传统仓单质押风险难以控制。
供给侧改革下农产品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模式创新
“四轴联动”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一、要明确符合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保障机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而目标的制定要在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之上,既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也要符合学校、学院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经管类高校人才培养大多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品德修养、素质能力、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基本目标(见图1)。同时,在实践中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指导其完成创业实践,则为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理论学习、实训平台、教育软环境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指导的必要保障机制。(见图2)。
二、“四轴联动”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构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师生融合发展为特色的专业教育文化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为宗旨,以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成为全程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真正落实和实施,则需要处理和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四个基本内容,即“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科转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四轴联动”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新路径,将“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科转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基本轴”,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见图3)。图3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路径(1)创新训练实现“全程教育化,贯穿课内课外”,培育创新创业理念。(2)创业训练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为有效规避创业实践中的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业训练的可持续开展起到示范作用。(3)创业实践为科转寻找需求、发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4)科转实践丰富创业实践项目内容,提高了创业实践项目的技术性和先进性。
三、“四轴联动”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实践探索
“四轴联动”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的构建,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做到“课内课外、训练与实践、产学研”三结合,并贯穿全程在有专业特色和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参与科研立项、参加竞赛,通过多种学术成果展示专业活动,巩固学习效果,起到示范作用。在开展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指导中,通过技术发展研究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和变化,通过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需求、发现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产学研合作,尤其是要鼓励学生深入到地方各类创业园、孵化园,了解创新创业现状,了解社会需求。所有的创新创业活动,源起于专业课堂教学,萌芽于实践,在竞赛平台中成熟,回归到教学实践,延伸到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成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保持连贯和传承。2、组建创新发展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项目团队,鼓励和激励更多学生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发挥各学科资源优势,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合作机制,指导教师融入到协同创新科研团队,加大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共同推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加大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要与政府、企业、行业联盟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建立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创新创业教师争取进入《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等,加大教师影响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和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指导,积累经验;鼓励教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在技术研发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中普及经营管理知识,鼓励师生共同创业。
透析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
摘要:基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相关联,并生成彼此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形态。它们在实践的联系中形成一条无形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STEI)“四元知识链”。从“四元知识链”来看,工程创新是凝结于工程“人工物”中的工程知识被并入到生产函数中以获得首次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理解工程创新,对知识经济时代现实中的工程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STEI知识链;工程创新;知识经济
Abstract:Viewedfromthestandpointofpracticalepistemology,the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industrycorrelatewitheachotherinactualproductionandlifeandareinassociationwiththeformationandapplicationofknowledge,thusmakingtheknowledgeindifferentbutinterrelatedforms.Itimpliesthatthereisanintangibleknowledgechain,namelytheSTEIknowledgechaincomposedof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industry.WithrespecttotheSTEIchain,theengineeringinnovationplaysakeyroleintheprocessofofferingthe“artificialimplements”resultingfromengineeringknowledgewhichisincorporatedintotheproductivefunctionsinordertoacquirethefirstapplicationofcommercialization.Theengineeringinnovationintheknowledgeeconomytimesis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importanceintheperspectiveofSTEIknowledgechain.
Keywords:STEIknowledgechain;engineeringinnovation;knowledgeeconomy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工程活动架起了连通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现实指标。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工程创新已成为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工程创新应该成为创新研究的新重点”[1]。目前,对工程创新的研究已受到许多学者关注,并有了诸如工程创新的意义、特点、规律[2],工程创新与工程人才,工程创新的一般属性[3],工程范式的创新[4],工程教育创新[5]等研究成果。作为创新研究的新领域,工程创新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殷瑞钰院士提出的“四元知识链”概念[6],为从知识链的角度探讨工程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立足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知识链”进行分析,并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对工程创新进行新的解读。
一、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知识链
四个创新工作建设意见
按照市委和县委的部署,我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试点工作在城郊乡西水村、**镇**村进行。从9月下旬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坚持“四个创新”,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责任机制,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创新责任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和量化评分制度、督办卡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主要领导谈话制度等“四项”制度。试点乡镇、村党组织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明确了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和其他领导的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加大督导力度,从县委机关系统党委抽调了6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了2个督导组,并对各个试点村党支部的书记、副书记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学习全覆盖。在活动中,针对农村党员多数外出务工的情况,为确保农村党员学习的高覆盖率。我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党员力度。通过采取电话联系,信件交流、亲属帮找、工友带话、邻居传知、拜访党员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与党员取得联系,动员其参加学习,采取资料“邮学”、电话“约学”等方式,落实了学习任务,经过努力,目前,两个试点村120于名党员已全部联系上,确保了试点村党员的全覆盖。
三、创新学习形式,确保学习高质量。针对各村农业生产正处于秋收、党员学习不便于集中的实际,乡镇、村积极创新学习形式,确保了学习质量。在学习时间上,不搞“齐步走”,结合农时合理安排,采取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或晚上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累计集中学习时间努力做到不少于40个小时。在学习内容上,不搞“齐口切”,结合实际编印了一些《先进性教育百题问答》、《农村适用技术》等农民党员容易接受的学习材料。在学习方式上,不搞“齐声唱”,采取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与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一帮一”、党支部书记“领学”、乡镇机关干部“讲学”、站所党员干部“带学”等方式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创新活动载体,力求活动实效。各试点村党组织还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根据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镇**村开展了“科技进农家、致富奔小康”主题活动,为群众发放优质谷免耕抛秧、防治猪链球菌、打击“六合彩”等资料2000多份。城郊乡西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本村经济能人多的优势开展“教育党员做榜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带领群众做好生态养殖立体生产示范,全村85%建了沼气池,存栏母猪850余头,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发展的良好势头。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了“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即:学一门技术、联一户“科盲”、帮一户致富、办一个项目,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四个创新”
省法院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切入点,以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方法,不断把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创新涉诉信访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司法、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把每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二是创新涉诉信访工作思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充分运用关注民生的办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解决问题和息诉罢访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新途径,尝试设立涉诉信访专项救助基金,切实解决涉诉信访人的实际问题。三是创新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结合办案、权力运行和涉诉信访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狠抓工作机制创新。创建内部纠错机制,实行裁判文书入干警司法档案制度,强化一、二审案件质量,大力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错案和瑕疵案件的产生。加强“三位一体”大调解,大力推进涉诉进京上访的化解工作。四是创新涉诉信访工作方法。深入研究司法工作的发展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按规律治访。针对随着民诉法修订和物权法实施将接收更多案件的情况,把一般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整体下移,集中精力解决涉诉信访案件。
坚持“四个创新” 服务“两个率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作为新组建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就必须把药品监管的各项工作融入到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要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来统领药监工作的开展,坚持创新求发展,服务"两个率先"显作为。
创新监管思路药监部门是新机构,各项工作无师可承,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监管思路和手段,应在结合浦口区药品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围绕一个主题,确立二个目标,突出三个转变,立足四个创新"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就是把药品监管工作放在"两个率先"的大局中进行谋划安排,紧贴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主题,通过有效监管,扶正祛邪,使监管出生产力,推动全区医药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确立两个目标就是一要把浦口区建成南京市药品市场秩序最好的区县,二要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突出三个转变就是把监管重点由城镇向农村转变,深入研究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的有效办法,从源头上切实消除基层用药安全隐患;监管模式由重"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转变,强化涉药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作用;监管方式由药监部门"单打独斗"向健全社会监管网络转变,与有关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不留监管盲点。坚持四个创新就是创新监管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执法理念,创新机关形象。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推动工作规范开展,促进工作全面落实,形成优良工作作风的前提和保障。一是创新工作机制。针对浦口区划调整后出现的监管面扩大、对象增多、任务加重而内部人手少的新情况,应整合人力资源,把药监局和药检所人员进行整合,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形成"局所一体、科室联动、岗位互补、分工协作"的药品监管运行机制,以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效率。二是创新制度体系。制度是规范工作运行的基本保证,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各项药监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对于刚刚组建的药监部门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应在行风监督、内部管理、政务公开、社会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做到工作有章法,行为有约束,奖惩有依据,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新机构需要新的管理模式来实现新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区药品监管的特点和人员结构情况,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稽查员,人人都是服务员",制定"分组到人,划片负责"的药品稽查辖区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绩效挂钩,增强工作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体人员以群众用药安全为目的,以规范市场秩序为要求,以药品稽查工作为重点,做到人人有担子、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充分调动各职能科室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确任务,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保证全面高效地完成任务。
创新执法理念强化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打假治劣是为了发展;悉心帮促,扶优扶强,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紧扣"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突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主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寓监管于服务之中,认真处理好依法治药和发展医药经济的关系、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的关系,既要保证药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更要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执法为民,大力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衡量药监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在药监工作中得到维护。一个地区的医药事业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秩序,因此,我们从保证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基层药监局的定位,牢固树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专项斗争,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匡扶正气、正本清源。二是推进GMP、GSP认证进程,促进医药经济发展。我区现有药品生产企业4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68家药品零售企业。根据国家药监局要求,必须在2004年底全部通过GMP、GSP认证,以提高行业竞争水平,适应"WTO"要求。为帮助企业按期通过认证,我局将成立GMP、GSP认证工作小组,加大对认证工作的推进力度,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省市局有关处室和专家学者到企业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企业制定认证计划并加强日常指导。通过GMP、GSP认证之后,我区的医药经济将跃上新的发展平台,届时,企业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质量都有较大提升,我区医药经济产销规模将达20亿元。三是培育和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在发展零售药店过程中,一方面要本着"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购药"的原则,认真制定《零售药店设置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宏观掌握,合理配置网点;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南京市零售药店设置暂行办法》规定,向社会公示并明确申办条件,立项审查、现场验收程序及办事时限,实行公开办理。同时进一步更新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药品连锁企业进驻浦口,目前新主张药品超市已落户珠江镇,推进了药品流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进度,本着"亲商、帮商、促商"的原则,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区内各单体药店走联合、挂靠、整合之路,实行连锁经营、规模经营,以提升行业经营水平。四是因地制宜,建立农村药品供应网。结合创建"初保先进区"工作,大力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针对药品渠道混乱的主要问题,将积极探索由医药公司直接以镇为单位向卫生室配送药品的供应模式;主动和卫生部门沟通,要求把药品管理纳入到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之中,从源头保证农村药品的质量,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创新机关形象只有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树立一流的形象。新成立的药监部门要创新机关形象就必须以创建文明行业为总揽,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致力创造新机构新形象。根据省、市局提出三年内药监系统全面创建成文明行业的总体要求,我局将积极部署,认真规划,以"依法治药为人民,优质服务创一流"为主题,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狠抓行风建设、加强文明执法为重点,制定下发《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浦口分局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实施意见》,并将举办药监干部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在全局进行创建动员。二要充实和调整行风监督员队伍,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三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南京日报·浦口版》开辟药品监督专栏,局长走进直播室,报送政务信息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药品管理法》和工作开展情况。四要树立典型,形成人人争先的氛围。开展"远学郑培民,近学身边人"的活动,在全局上下深入学习在这次抗击非典战斗中涌现的抗非先进个人,营造争先进位的意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为进一步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达到政府放心、企业赞成、百姓满意的效果,我局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监管意识、服务意识,走好"三条路"。一要走理性化监管之路。树立人性化监管理念,认真贯彻执行"监帮促"的工作方针,把发展作为药品监管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做到:强化监督促进规范,强化帮促做好服务。强化药品监管的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执行有关药品监管规定,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努力推行对行政相对人按信用等级分类服务和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增强医药行业诚信意识,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二要走规范监管之路。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区药品监管的现状,遵循监管工作规律,研究探讨对各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效果实行一整套流程性、系统化管理的办法,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药品监管工作体系,提高药品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三要走科学监管之路。加快开展和运用电子政务,开发运用电脑监管系统,建立各项科技监管平台,以加强信息沟通传递,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不断"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加强药监队伍自身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全面提高药监人员整体素质,发扬优良作风,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