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8 21:34: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期刊数字化模式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移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多元叠加,信息渠道和传播平台日新月异,传统纸质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亟须寻找新的出路,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期刊转型的首选方式。期刊转型不是小打小闹,其变革是极具颠覆性的,除了发行渠道和传播终端的改变,面向用户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付费方式等也会发生转变。文章从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和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国内期刊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一、国内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
传统期刊在摸索和试错中前行,有那么几家脱颖而出,找到颇富个性、属于自己的转型模式。下面笔者将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传统期刊转型模式,以期为业界同人提供些许参考。1.传统期刊的“互联网+期刊平台”转型“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期刊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渠道向数字化目标进军。但部分传统期刊仅仅是将文章原封不动地搬到各个平台上,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较省力便捷,但却缺乏创新性,因此对提高传统期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帮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鉴的“互联网+期刊平台”的转型模式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读者》的转型之路可称为典范。(1)“互联网+期刊平台”的形式《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化综合类杂志。多年以来,《读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大众喜爱。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读者》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全媒体布局,打造“内容平台+智能终端”的新型数字出版生态圈。2009年,读者出版集团初尝转型滋味,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梳理,同时,将旗下的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等网站整合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该网站除了具备门户网站的功能,如日常内容的更新,还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收入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期刊和图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线阅读、下载。这个集团门户网站实质上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的一个窗口。2010年,《读者》进军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业号粉丝数量已达143万多人;2012年,《读者》进军微信平台,其微信公众号分为“微刊”“书房”“读者+”3个板块,包括各类精选文摘、趣味杂谈等内容。《读者》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除了吸纳读者、提升影响力,还能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其推出了“优选商城”。总体来说,《读者》将长期积累的人气分流至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扩大期刊影响力,线上线下业务相辅相成,才实现了顺利转型。除了《读者》,很多传统期刊也采取这种转型模式,但为什么《读者》发展得更快?笔者认为,其内容上的转型可圈可点。(2)精简内容,重视互动传统期刊如果不注重内容的创新,只是转变形式,是无法顺利实现转型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针对这种现状,《读者》在栏目及内容设置上不断精简。从2014年第16期开始,《读者》的栏目从20多个调整为8个,而后针对读者意见反馈,在2015年增加了《互动》栏目,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谓以读者为中心。同时,《读者》还大量采用手绘图,增加记叙文和小说的比重,以吸引读者眼球。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的《读者》,审时度势,做出符合时展潮流和读者需求的改变,因此在期刊界畅销不衰,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传统期刊借鉴。2.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期刊模式开放存取(OpenAccess,简称OA)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大规模兴起,后来被引入国内,2004年得到我国政府的公开支持。虽然开放存取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却使我国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单来说,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时间、空间影响,也不用考虑版权和经费等问题。开放存取模式的推广不仅使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许多传统期刊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其中,可作为典范的当属开放存取模式运作得比较成熟的学术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针对科研人员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精简传统出版物的发表程序,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及时、便捷的交流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史上具有领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同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公益OA平台,科研人员在该平台上在线发表、评审论文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而其他独立经营的OA平台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则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的运营模式。目前来看,无偿支持作者和期刊进行网络,并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势之一,这也是众多传统科技期刊愿意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2)资源丰富,功能强大浏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以发现,目前网站上主要包括首发论文、优秀学者、科技期刊、专题论文、高校认可等栏目。截至笔者统计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刊载首发论文共92730篇、优秀学者论文共92595篇、自荐学者论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论文共1277866篇,可谓规模庞大、学术资源丰富。网站为用户提供对所收录文章统一检索的服务,是科技期刊、高校学报以及优秀论文便捷展示内容的集成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以科技期刊栏目为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按类别将收录的期刊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人文社科五大类,囊括了各大院校学报以及地理、大气、医学等各学科的专业期刊,分类详细,检索便捷,为用户检索所需科技内容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开放存取模式处于快速发展期,面对学术成果愈加丰富多样、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势,我国传统期刊采取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实际,发展前景也日趋明朗。3.传统期刊的二维码模式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打开我们的手机中具有相关功能的软件,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实现其指向的功能。谈及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二维码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机》杂志。《玩手机》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月刊。在期刊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下,《玩手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转型,其具体方式是将二维码印制于平面杂志上,几乎每页杂志都有3—10个二维码供读者扫描,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服装、化妆品、箱包皮具、手机配件等网上商城。对《玩手机》杂志来说,二维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纸质期刊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而且延伸了纸质媒介和广告内容的影响范围,帮助杂志实现内容的传播并获取经济效益。就目前情况而言,《玩手机》杂志的二维码数字化转型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平均每本杂志被每个读者扫描二维码的次数为10次。但笔者认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仅靠在平面杂志上印制二维码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失去新鲜感,传统期刊应将二维码作为一种转型的辅助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转型探索。
三、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
数字时代营销趋向
如果说在10年前还有许多人对于互联网数字营销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今天的互联网广告已经以不容置疑的态势跻身于主流广告的生态圈。今天,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统计学和地域上的分布已经日趋平衡。
在2004年前笔者刚刚踏足中国互联网市场研究行业时发现;当时中国网民的分布存在两大偏差:
1.地域分布偏差;中国网民的主体分布于沿海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部分发达的省会城市。
2.年龄分布偏差:当时网民主体的年龄多处在16-30岁。而8年后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互联网知识的不断普及,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数字营销大势所趋根据NCG市场研究部门的研究结果分析,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所拥有的网民数量在中国网民总量中所占比重已降至30%左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二、三线城市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另外中国网民的年龄分布已经扩展至16-45岁(全球互联网行业对于“网民”概念所确定的年龄范围是年龄高于16周岁的互联网用户)。而针对于大多数的品牌和产品而言,上述年龄段的网民和他们所居住的区域正是他们的主流目标消费群和区域市场。这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得互联网将毫无悬念地、越来越多地获得目前由传统媒体控制的广告营销市场份额。
在传统广告和互联网主流媒体世界里,各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于广告主及其营销活动具有极大的控制权并造成了以下的问题;
1.广告的渠道决策严重依赖于媒体提供的数据。
数字文化及设计综述
本文作者:吴绍兰工作单位:福州大学
数字之尊卑观念的设计内化古代中国遵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夫妻、长幼尊卑有序,并在设计物上以数字体现这种主次差异。九为阳数之极,故作为礼制最高等级,五居阳数之中,九五结合有中尊之意。周代就有天子宫殿高出地面九尺的规定,他人不许模仿,否则就是僭越。据史记:秦始皇造咸阳朝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3]。再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是九丈九尺高,前三殿工字型大台基的宽度和长度比为5∶9。天安门的城楼有9个开间,故宫4个角楼的结构为九梁十八柱,城门下有5座门洞(五厥),皇宫门上的铜钉为九九八十一颗。中国明史详细记载了百官宅第的等级规定,一二品官员厅堂五间九架,三至五品官员厅堂五间七架,六至九品官员厅堂三间七架[4]。青铜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清代皇帝的朝服绣有9条龙,见图1,正面与背面的正中间各有3条龙,双肩上有2条龙,里襟有1条龙,共有9条龙,从正面和背面都可以看到5条龙,九五之尊在龙袍上设计得如此巧妙。中国明代还以冠上的梁数区分官爵等第,梁数越多官职越大,一品官戴七梁冠,二品官戴六梁冠,三品官戴五梁冠,四品官戴四梁冠,五品官戴三梁冠,六七品官戴二梁冠[5]。
根植于古人宇宙观所建构起来的数字文化必然带有浓厚的阴阳色彩,其内在涵义虽然指向宇宙秩序,却也包含着主宰和崇拜交织的观念倾向。中国古代道家习于用数构造宇宙的生成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阴阳观念,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单数1,3,5,7,9为阳数,对应天,双数2,4,6,8为阴数,对应地,天覆地载,阴阳和谐。中国古代塔的设计正是遵循着这样的阴阳宇宙观,层数一般为单数,7层,9层,11层,13层等,代表向上的高度,而塔在平面上的造型一般为偶数等边形,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再如我国古代藏书建筑则多取双数开间,取义以阴之“水”克阳之“火”,如宁波的天一阁就是六开间,其名称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而以单数5构成的五行说,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从,认为木、火、金、水、土是构成自然万物的5种基本物质。木、火、金、水、土相生相克,阴阳交午,并将“五行”与五方、五色、季节相比附,春季绿树葱葱,属“木”,为青色,于东方;夏季烈日炎炎,属“火”,为赤色,于南方;秋季金色灿灿,属“金”,为白色,于西方;冬季枯枝残雪,属“水”,为黑色,配北方;季夏属“土”,为黄色,于中央。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明清社稷坛就是按东南西北中分别配以青、赤、白、黑、黄五色土,见图2[6]。古人还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结构关系视为宇宙运生基本模式,崇尚天地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以“三”构图的模式比比皆是,如年画上的福、禄、寿三星图案,紫砂壶、漆器等器物上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数字之民族审美观的设计内化形式美法则包含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尺度与比例、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就视知觉规律而言,人们倾向于排列有序又富于变化的形态,排斥过于单调和杂乱无序的形态。以双数排列的设计物,能满足均衡的对称美。以单数组合的设计物,若取中间单元为对称轴,同样可以取得均衡之美,并突出对称轴上的元素;若按不对称排列,具有变化的动态效果。从视觉效果分析,单数比双数具有更丰富的组合形态,如紫禁城的金水桥,由五桥组成;我国古代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为1孔桥,卢沟桥有11孔。就民族特点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尚“和”的民族,行事中庸,不偏不倚,讲究对称美,喜爱偶合成双,潜意识里倾向对偶数的偏爱。如传统“和合二圣”雕花图案象征婚姻的幸福美满包装工程PACKAGINGENGINEERINGVol.33No.222012-11的生鱼片装盘码放也按奇数,他们尤其喜爱“三”,见图4,喜庆用品习以三的组合设计。日本人认为,偶数可以被二除尽,有拆分之意,吉事之物避免双数。日本人的这种奇数情结关联禅宗信仰,九松真一将禅宗美术概括为7种风格:不均齐(非对称)、简素、孤高、自然、幽静、脱俗、静寂[8],审美观中倾向禅宗“闲寂”的非均衡孤高之美。在欧洲许多国家,人们的独立意识强,之于数字,体现出偏爱奇数的数字观,视奇数为吉数,偶数往往被认为是冥数。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数字审美观,了解数字背后的文化赋意,趋吉避邪,有利于开展跨地域的设计实践。2.4数字之谐音寓意的设计内化中国人对六、八、九3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情怀和渴望,因“六”与“溜”谐音,表示“顺畅”,正所谓六六大顺,如夏、商、周时期天子所御驾六,见图5。“八”与“发”谐音,取意“发达”与“发财”,商店开业送八骏图,寓意马到功成,财源不断。“九”与“久”谐音,蕴含“长长久久”,古代将雕有九桃纹、九鱼图的器物作为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馈赠佳品,许多商标也冠“九”命名,如九阳、九牧、九羚等。中国人对数字四心存忌讳,缘于四与“死”谐音。日本人的忌讳数字是四和九,日语中“四”的发音也与“死”谐音,“九”的发音与“苦”谐音,商品包装避免四或九的组合单元。
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鲜明地体现了民族的意识形态、习俗和喜忌心理,成了褒贬吉凶的象征符号。设计物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将数字文化内化到设计中,准确传达设计语意,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中受众的心理需求。
浅谈数字广播接地技术
摘要: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从原来的落后一跃千里,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与突破,大力推展接地技术意在保护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再一次发展,接地技术有效地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作,优化信息传播的质量,减少人力的使用的优点,大力发展接地技术已成定案。本文对现阶段的数字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进行相关分析,让更多人了解接地技术。
关键词:数字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提高质量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巨大,信息的好坏间接地决定了生活的质量。这就需要数字广播电视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传播能力。接地技术的横空出世是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福音,接地技术的稳定性是数字广播电视所必需的,大力发展接地技术能很好解决当今难题。
1数字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的原理种类与应用
1.1数字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接地技术顾名思义是一种让电流回路的低阻通道技术。建立起整个系统中的点位与整体的联系,使得电流流回回路时损耗最小。接地技术的优势就在于此,其中连接“地”的接地点的电线就以地线命名,在被连接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再次分为信号地与安全地两部分。信号地就是那些不直接与“地”相连的电子设备,它们只是通过导线或者转化器等间接与“地”相连。还有所谓的与“地”相连并不是绝对的,为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信号地也会与“地”相连达到预期效果。接地技术是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对于接地的元器件有效的降低了其电流强度,大大降低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系数提升。接地技术的原理中,对于大地来说看为一个巨大的电流导体如果其中的电流直接传送到大地,瞬时的电流强度可能远远超过安全值,容易产生危险,使用接地技术后增加了系统的电阻,减小了电流强度。从另外一个方向来讲,接地技术的使用,降低了通信被电磁的干扰的问题,稳定了通信系统的画质音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了自身的影响力。安装接地技术还能防范雷雨天气的侵害,保障了恶劣天气情况下的电视信号稳定性,这是由于雷电天气天空中的电荷聚集在一起,极不稳定,容易产生电流,电流在一定作用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电磁波,对电视信号进行一定的干扰,导致信号的不正常传递。1.2数字广播电视系统接地技术的几种常见形式。现在的接地技术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几种,接地种类的分类是由其接地方式决定的,一般有工程接地,保护接地,过压保护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地五种。其中最简单的接地为信号地和屏蔽接地,信号地的用处在于标记处各电子电路中的点位点,保证全电路的基准点一致,从而达到减少信号的误差损失效果。屏蔽电位的是人们为了减少电磁对设备的影响采用的保护性手段,物理原理就是电磁屏蔽,将设备外壳金属与导线相接,导线接地。这样就产生了一处屏蔽网,在其中的设备由于屏蔽网的保护减少了电磁的干扰,稳定了信号的传播。接地形式较为重要的就是下面三种,我们先介绍过压保护接地的情况,过压保护接地可以理解为避雷针的效果,当雷电击中高层的信号塔时,使用了过压保护接地能减少雷电对于设备的损耗,减少设备对雷流的阻碍,使电流快速的流到大地这个天然电容器,过压保护接地的手段还与设备的使用型号相关,一般采用稳定的固态发射器,稳定的为设备提供保护。下一种为保护接地,主要目的是防止绝缘产生设备的损害,一般情况下采取接地与接零两种常见手段。对于下面讲得三相电源来说,一般采取接零方式,不能直接将设备的金属外壳进行直接接地,数字广播电视的开关一般采用接零的保护机制。最后一种接地手段是工作接地,这是开展接地的基本手段,为电路提供一个基准点,工作接地的意义在于为全电路提供一个参考点,当设备的外壳点位不稳定时,外界的变化容易对电路造成影响。工作接地的重要点就在此,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工作接地提供的基准点进行调整,达到设备的稳定状态,减少设备的损伤。1.3接地技术的实际应用。接地技术的应用意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护接地设备的安全,二是保全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设备安全主要在处理设备因为静电作用产生过高电位,电位差会对设备产生危险,因为摩擦生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电磁干扰,电子设备最怕电磁干扰,接地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这也是为什么接地技术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还是能保护人身安全,假如设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漏电,没有接地设备当人偶然接触到设备时就会感电,轻者伤残,重者直接致死,接地技术的采取减少人身遭受电击的可能,减小了电路故障时对人身的威胁。
2接地技术在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事项与注意点
数字看三农
1.中国农村有6000万人口徘徊在温饱线上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工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人民币(1.37元/天)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1459万人;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2.74元/天)以下的贫困人口有9033万人;人均年收入在1000至2000元(约2.74-5.48元/天)的人口3亿1079万人。也就是说,全国有近3000万人没解决温饱问题,6000万人徘徊在温饱线上。
2.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中国农村每年流失资金高达2400亿。
一是目前农业税费累计为2100亿,政府支农的各项财政性资金累计大约为800亿,结果农村每年向政府净输出1300亿。
二是农村金融空洞化,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县以下金融机构的加速撤并,以及对农村地下金融的打击,和邮政储蓄的涌现,使得中国农村平均每年有800亿左右的资金从农村向城市虹吸。
三是过去5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中国谷物生产规模大约是4亿吨,假定粮价下跌了2毛/斤,那么农民就损失了1600亿,每年平均损失300亿左右。
数字经济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
摘要: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推动零售企业进行数字转型发展。新零售是数字技术深入发展的新结果,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重构零售活动的各个环节。本文分析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环境和零售企业发展现状,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下的长三角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打造零售智慧门店、开设线上零售网店、融合线上线下零售业态等发展策略,以期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数字经济;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数字经济在中国迅猛发展,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推动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的企业创新转型。长三角地区具备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这种外部环境会倒逼零售企业去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而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
1长三角数字经济环境现状分析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世界银行分析,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我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6.2%。2018年我国江苏、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均突破2万亿元,在规模、占比、增速方面均引领全国发展。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提出将建设世界领先的人货场一体化新零售网络,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数字技术在零售业运用的趋势。数字经济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这其中,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处于领先位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与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等多家联合的《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出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GDP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具备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字人才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发展和增长速度领先全国。美国商务部编写的研究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最早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出现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严峻挑战,反映出信息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数字经济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而我国长三角地区在数字经济增长速度和数字经济规模上居全国最高水平,属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引领区域的长三角地区,需要重视跨区域人才战略的整体规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其他实体行业深度融合,推进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一体化发展。我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一定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2长三角零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调制技术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摘要:数字调制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地面电视广播技术的数字化也是促进数字调制技术的重要行业背景,两者相辅相成。通过阐述数字调制技术的重要性,对其相关技术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大致包含单载波调制与多载波调制、半导体的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方式和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等。在技术发展的支持下,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行业得到巨大的发展机会,结合政策环境促使技术发展和行业不断发展,为我国地面广播电视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调制技术
1数字调制技术的重要性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与数字调制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数字调制技术是数字电视广播运行的重要技术之一。数字调制技术能够为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等过程提供更加重要的保障工作,信号的产生以及发送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保障其发送的准确、适当,是运用调制技术的重要意义。在调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过去使用的并不是数字调制技术,而是模拟调制技术,在数字化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调制技术逐渐替代模拟调制技术,成为数字电视广播的主要运用技术,也为其提供更加严密的信号检测。不同的数字调制技术适应不同的信号传输要求,在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对相应技术情况进行了解,以达到更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2数字调制技术实现方式
当今社会发展中使用的数字调频技术有多个研究方向,不同的调制技术也各有利弊,合理运用数字调制技术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通讯发展水平,促进数字广播电视和广电工程的发展。2.1单载波调制与多载波调制数字调频技术中从载波方式上来说,可以分成单载波和多载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递。两种调制方法在实施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映射处理,以对输入的符号进行帧数据的构建。其中根据所用的调制方式可以将数据与载波进行合理的调制以对信号的使用和传播进行检测调制。无论是单载波调制还是多载波调制都能够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信号完善与调制工作,选用适合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传输效果。2.2半导体的脉冲编码调制PCM半导体的脉冲编码调制是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一种调制技术,在进行数字调制时可以对信号进行减噪处理,对近距离的噪声处理有很强的效果,是一种具有一定使用意义的调制方法。在进行噪声处理时,PCM使用的脉冲方式将数字通信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形成的8位二进制数据进行再利用,此时的编码后数码率达每秒64kb。对于可视电话会议的信号,要求频带50-7000赫兹,编码后的数码率应提高为每秒128kb。传输数字信号到对端后进行解码,恢复出原来的话音信号[1]。如何衡量噪声处理的结果呢?这里还有一个量化指标,即对传输的打分情况MOS,综合衡量数据清晰、可懂、平均值等对数据和信号进行综合考量。这种半导体的脉冲编码调制对数据的传输效果和传输方式起着重要的改善意义,是在数字电视广播发展中的重要调制技术。2.3增量调制方式数字调制技术中有很多技术方向,其中增量调制技术是其中一种编码方法,用码字表示模拟信号的取样值。增量调制方法与PCM方法的区别便是使用的二进制编码只有1位,而PCM方法为8位二进制码。在技术应用效果方面,增量调制的方法弊端较大,没有PCM方法使用效果强,需要更大的工序才能完成同样的数字调制问题,达到更好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效果。2.4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在数字调制技术中属于波形编码技术。在同样噪声频率的影响下,较之其他方法会具备更加完美效果的信号和通讯效果。这种调制方法的实现率更高,在同等条件下会实现更高质量的通讯能力,在差值计算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适应不同差值的存在达到更好的脉码调制效果。在合理的频率实现下,达到更好的数字调制效果,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信号运输。这种方法也与上文提到的单载波调制与多载波调制、半导体的脉冲编码调制等方法形成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数字调制技术的发展。
浅谈数字调制技术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摘要: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数字调制技术的支持。信号的接收与传输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正常的工作,需要保证其信号的产生及传输过程的科学合理性。数字广播信号的发送及相关频率的调制,都受到一些国际通用的标准协议约束。做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整体工作,就必须对其中涉及的数字调制技术的相关原理进行必要的掌握。
关键词:数字调制技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协议;信号
早期的电视广播一般采用的是模拟调制技术,这与信号本身的来源相关。随着通信技术研究范围的扩大,数字调制作为全新的通信技术手段,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调制技术与相关的解调技术是对应的。在实际的应用中,二者对于电视广播的作用也非常地明显。
1数字调制技术相关原理综述
数字调制技术的逐渐成熟,直接推动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而传输数据的主要方式包括单载波调制和多载波调制。这两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字广播系统的主要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串行的数据传输方式,或是并行,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数据帧作为特殊的符号,对于调制方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这些数据帧只有通过调制的方式加载到载波上,才能形成一定频率的数字传输信号。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着信道的概念。同时在载波的振幅与相位调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符号映射的相关原理。所有已经标注的点代表着载波的振幅与相位,二者的关系属于正交。不同的坐标代表着载波振幅和相位的不同,对于研究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载波的振幅与相位在实际的研究中基本将二者的关系近似为正交,平面坐标的分布上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因此,把这种载波相关参数的位置关系又称为星座的符号映射。在调制技术中,载波的振幅与相位随着波形的变化而变化,平面坐标的表示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成为映射关系。相位和和振幅都是衡量载波变化的主要技术参数,则将它们作为符号来模拟实际中波形的变化。因此,图1所有的标注都是具有特定的意义,称之为星座图的符号映射。单载波的调制方式主要的原理是指在载波波形变化的过程中,用符号帧代表一个完整的整体,所有不同的波形变化组成了一个符号帧。而这些符号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表示调制过程中载波的技术参数变化。这些技术参数主要包括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所有的符号依照串形的方式进行排列,最后形成了单载波。所谓的多载波主要是指所有符号组成的符号帧的过程中,每个子符号对应的载波不再是同一个载波。对应载波的不同,最后经过叠加方式的处理,形成了特殊的输出信号。
2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相关技术标准综述
数字福建下信息管理数字化建设探索
摘要:数字福建是数字化政务发展的战略设想。十几年来,政务数据的共享体系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呈现出辨识性的福建数字高效运行机制。在政务数字化建设中,健康码、出行监测等数据化处理模式,发挥了数字福建的运行优势,也有效推进了政务工作的进展。经过实地调研和效果数据分析,在挖掘其积极面的同时也捕捉到了客观存在的消极面,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资源。
关键词:数字福建;信息保护;数字化建设;路径探索
1数字福建提出背景与发展过程
数字福建项目是数字化政务的战略设想,十几年来,福建构建政务云数据中心和开通闽政通APP,办理社会保险、出境入境,司法公证和纳税缴费等21类事项,只需在手机上下载APP就可以一键完成;建成并运行我国首个省级生态云平台,整合对接了环保部、省环保厅内部及相关厅局工40多个信息化系统,实现与22个升至相关单位数据共享;金融产品撮合平台“征金在线”汇集了全省政府内网数据,实施更新工商总局、环保、税务、人设等征信业务密切相关的数据,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监测能力......“数字福建”建设初始,以应用为重点推进信息化,抓好全社会信息资源系统开发、集成和利用。目前,“数字福建”的建设使福建人民的生活与数字化密切联系在一起,推进了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福建”已经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融合发展新阶段[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会让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信息流动更加及时直接,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和礼物。
2数字福建发展优势
数字福建创立发展至今,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八闽健康码的带动下,闽政通App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50万,亮码次数超过5.5亿次,成为国内用户活跃度、便民应用使用率均排前列的省级移动服务平台。在社会秩序恢复之后的复工复产过程中也起到了包括健康安全管理、线上招工培训、市场供需对接、远程协同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数字福建的发展已经达到新的阶段,能够切实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数字福建拥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2.1发展起步早。福建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思想的发源地和实践地。于2000年已经做出了建设战略决策,明确了概念内涵、战略目标和建设模式,经过20年的发展,数字福建在多个领域已经积累长足经验。在国家信网办《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中,福建省2018年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指数评价均列全国第六位[2]。2.2基础设施好。2019年底,福建宽带100M以上用户占比80%,4G用户占比已经超85%,光纤实现了城市到楼,农村到村,4G城乡全覆盖,支付宝移动支付占比超82%,福州正式成为全国互联网的核心节点和重要支点,并发展成为新的数据交换口岸。2.3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的先行适用。在2017年出台《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突破信息孤岛,力求在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共享、开放及其相关管理服务活动中,能够做到可管理、可追溯、可控制。2.4在政务处理中“数字福建”所起到的作用及其优势体现。(1)关于政务信息的公开八闽健康码的使用和有关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公布,能够减少因为数据收集到政府无法被普通群众了解而产生的网络舆情问题,也更有利于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环境安全性、所进行行程安全性的自我认知。(2)对政务处理数字化的积极作用“数字福建”项目可以起到积极的纽带作用,通过数字登记与云上信息传递等形式,实现基础物资质量与数量监督、医院发出疾病预警、政府采取有关手段措施等更直接快捷的渠道,而网络保密技术加强之后,这一渠道还可以建立于单个主体与政府之间的链接,使其更具有保密性的同时也不失快捷。除了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数字福建也作为一种巨大的数据集合系统而存在,其围绕信用卡、手机客户端、PC端等等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收集途径也是政务信息化的一大利器,可以通过互联网志愿者或者是有关信息小组实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健康安全信息,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力度。利用好互联网发展环境,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应对,是数字福建的突出特点,也是其区别于传统信息传报途径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