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转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8 21:31: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输转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长在劳务输转安排会讲话

同志们:

区上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特别是对近期劳务输转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志就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区劳务经济发展局、镇围绕劳务输出工作做了大会发言,请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就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劳务输转作为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一项工程性措施来抓,劳务工作稳步发展,基本实现了“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的过渡。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由于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很多出口型企业限产甚至停产,我区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劳务输出及就业压力增大。再从全区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由于区域经济还不够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我区作为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全区上下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劳务输转,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一,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城乡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区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24万多人,近三年全区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达6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6.14亿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劳务经济已成为城乡群众尤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符合我区当前农业欠发达和人口资源状况的客观实际,我们必须要注重劳务经济对促进群众增收的突出贡献。

第二,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节水增收的战略举措。我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因素诸多,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效益还不够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大量减少农业人口。加快输转富余劳动力,对于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减轻人口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劳动力输转整改情况报告

4月8日,县人社局对我乡上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输转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查,我乡抽查核实59人,实际输转32人,输转准确率54.24%,这表明了我乡劳务输转工作不实不细,存在很大问题。4月9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对我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告诫整改。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分析了问题根源,查找了工作不足,精心制定了整改方案,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责任,狠抓整改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今年受肺炎疫情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难、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但各帮扶责任人、各包村工作组,对劳务输转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劳动力到时间自然会出去,没必要去做工作或者宣传就业扶贫相关政策,统计上报劳务输转相关表册存在瞒报、虚报情况。

二是政治站位不高。分管领导、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对省市县劳务输转及就业扶贫相关会议精神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尤其对劳务收入占家庭收入达70%以上这一关键点把握不准。

三是执行抓落实力度不强。3月16日,乡党委政府在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做好劳动力输转工作,要求明确,措施具体,但分管领导和包村领导在指导督促落实方面责任心不强,导致各村上报的数据质量差,逻辑混乱,根本经受不住检查。

查看全文

转油站低含水原油外输工艺设计探讨

摘要:油田开发必须把效益理念贯穿到其生产的全过程中,有效确保油田开发项目在生产形势稳定良好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需对降本增效流程进行研究,优化转油站低含水原油外输工艺,进一步获得节约能耗和降低投资效果。

关键词:转油站;低含水原油;外输工艺

1转油站原油集中运输的设备与流程问题

大庆油田处于外围的油田区域,距离老区较远,油品产量低、性质差。新建油田区域和原来的油田区块相距较远,所以目前大部分转油站都需要通过密闭流程进行运输。油田转油站是实现油汽水分离的场所,站内的设备和设施非常重要,基本采用环状掺水流程,在液体进入转油站后,再通过放水实现回掺,通过大罐沉降放水流程,将分离出的油的含水量达到外输指标。同时,由于外围油田具有油气较低的特点,所以大罐沉降放水流程是推广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合理的流程,能够有效降低原油的含水量,直至达标。然而,这种操作由于存在难以实现封闭的弊端,必然会带来油气的损耗。据有关人士调查,通过大罐沉降放水流程进行原油集输,油气损耗在1/3以内,而采取其他储罐方式,则损耗仅占总损耗量的五分之三。因为运用三项分离器将油气水进行分离时,整个操作流程会处于封闭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油气损失的情况。然而,通过三项分离器分离的原油含水量较高,而油田生产初期的油液含水量较低,所以其中含有的一部分水会被外输液量引流。如果通过封闭式流程输送原油,必须构建大型的补水管道及专用的供水设备,但对于新建邮局来说,距离原油区距离较远,且有油区的产量较低,油气量也相对较差,如果运用大型供水设备,又会极大提高运行成本,使设备投资成本远远高于大罐沉降流程所带来的油气损失成本。由此看来,密闭式流程并不实用,不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2转油站低含水原油外输工艺设计

根据以往的密闭流程实践经验进行判断,由于大庆油田外围油田实际地理位置的缺陷,很难实现密闭式流程,其主要原因是三项分离器的出油含水指标较高。如果实现较为理想的密闭油水分离系统,使油田外输过程中含水量小于初期油液含水量,就能够有效降低密封油水分离技术中原油的含水量。由此,大庆油田外围油气在处理过程中,同样能够实现密闭状态,它不需要投资过大的设备成本,也无须构建补水管道以及供水设施,就可以进一步实现外围油田油气密闭输送流程。笔者经过研究有关资料得出,河南某油田在前几年通过一种较为先进的三项分离器进行原油分离,该设备能够将原油含少量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之内。近年来,许多大的油田都采用这种三项分离器设备,并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之中。经实地调查得出,这项三项分离器,在油田操作现场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目前依据油田外围实际状况,原油进站温度以及压力:0.15一0.2MaP;设备温、出油含水量:≤8%;出水含油:≤1000mg/L。所以运用该项三项分离器设备,已经成为较为理想的一种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原油的含水量,极大地弥补了没有大站补水密闭流程的弊端,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大庆油田外围转油站通过引进先进的三效分离设备和技术,将集输原油含水量有效降低,同时也能够使油气在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全封闭状态。与此同时,该设备能够为转油站节约了较大的设备成本,无须组建大型设备的同时又能够将原油封闭流程得到有效改善,为工程投资节约了大批的成本,将地面操作流程落到实处。改进使外输工艺流程的含水量可以帮助在油田开发初始阶段实现五大战补水蜜蜂流程操作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在大庆油田发展史上属于罕见现象,为大庆油田外围油田偏远区域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模板,同时实现了油气处理工艺的进一步提升,极大地加速了外围油田的开发与利用,并找到了外围油田在输送过程中油气封闭集输的最佳途径。

查看全文

农民工组织输转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了有效提高我县劳务工有组织输转水平,县上决定向各乡镇推荐部分务工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优秀企业,各乡镇要积极动员组织本乡镇农民工到推荐企业务工就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县上将这次下达的阶段性组织输转劳务工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底劳务工作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负责,把这次县上推荐的企业当做重点进行宣传,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精心开展组织动员工作,抓好落实。

二、明确目标,狠抓任务落实

这次阶段性有组织输转工作,是根据县上相关部门赴省常熟市、省扬州市、省县相关企业考察后安排的,这些企业与我县已有3年以上劳务合作关系,有我县务工人员1千多名,务工人员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企业工作环境优越,工资待遇丰厚,是我县农民工出门务工的理想之地。这次任务是结合相关企业用工情况和各乡镇实际情况分解下达的(具体任务见附表),任务具体,要求明确,各乡镇要按照相关企业招工简章(见附件),实事求是做好宣传,按照任务要求落实人员,做到宣传到位,组织落实到位。这次阶段性有组织输出,县上决定在3月中旬组织输送,因此各乡镇必须在3月10日前将落实人员情况报劳务办,以便组织输送。

查看全文

春季阶段性劳务工组织输转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了有效提高我县劳务工有组织输转水平,经汇报县委、政府同意,决定向各乡镇推荐部分务工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优秀企业,积极动员组织本乡镇农民工到推荐企业务工就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负责,把这次县委、县政府推荐的企业当做重点进行宣传,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精心开展组织动员工作,抓好落实。县上将这次下达的阶段性组织输转劳务工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底劳务工作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年终严格按照责任书规定予以处罚。

二、明确目标,狠抓任务落实。

这次阶段性有组织输转任务,是结合相关企业用工情况和各乡镇实际情况分解下达的(具体任务见附表),任务具体,要求明确,各乡镇要按照相关企业招工简章(见附件),实事求是做好宣传,按照任务要求落实人员,争取宣传到位、组织落实到位,这次阶段性有组织输出,县上决定在3月15日组织输送,因此各乡镇必须在3月12日前将落实人员情况报劳务办,以便组织输送。

查看全文

转油站节能降耗论文

采油厂天然气消耗分为集输耗气、放空及非生产耗气三个方面。根据数据统计,集输耗气占整个耗气量的79.8%~88.4%,放空为5%左右,非生产耗气占6%~15%。集输耗气从构成上可分为转油站集输耗气和联合站集输耗气,其中转油站集输耗气占总集输耗气80%左右,联合站占近20%,因此,转油站集输耗气占总耗气近70%。随着水驱扩边开发的不断深入,耗气呈上升趋势,节气形势较为严峻。从整个耗气系统看,转油站集输耗气所占比例最高,是节气挖潜的主要对象。近些年,通过持续执行低温集输、常温集输等运行方式,高产液、高含水油井均实施了季节停掺水、全年停掺水,同时计量间取消采暖管线,节气效果显著。而目前新开发的扩边产能中新建的油井,由于集输半径长,产液量低,无法随转油站系统一起实施低温集输运行,为保证其正常生产,需要提升整个转油站掺水系统运行温度,导致转油站耗气上升。转油站的耗气主要包括油井掺水(热洗)、采暖及工艺伴热等用气,其中油井掺水(热洗)是转油站的主要耗气部分,因此,如何优化掺水系统运行是节能挖潜的关键。针对转油站掺水(热洗)系统节气形式紧张的问题,利用转油站内掺水、热洗分开运行的工艺,实行“一站两制”集输方式。“一站”即1座具备掺水、热洗分开流程的转油站,“两制”是指高温掺水热洗、低温掺水两种运行制度。主要是利用热洗系统对产能扩边井涉及的计量间进行高温掺水,一般为65~70℃,原掺水系统对低温集输油井所在的计量间进行掺水,一般不超过50℃[1],实施后系统平稳,回油温度保持稳定,耗气量下降,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1“一站两制”集输方式的应用

1.1转油站基本情况

某转油站辖有计量间14座,各类油井200余口,加热炉3台,其中1#、3#加热炉功率为2.0MW,2#加热炉为1.74MW;掺水泵4台,1#、2#掺水泵排量为60m3/h,3#、4#掺水泵排量为80m3/h。平时运行3台加热炉(全部运行),2台掺水泵(1#、3#),日平均掺水量2932m3,日平均消耗天然气5321m3。近期有50余口扩边油井投产,均采用环状流程搭接至已建的4座计量间。由于产液量低,集输半径长,生产运行表明:当低温或低掺水量运行时,油井出现了回压升高问题,最高回压可达1.8MPa,需停井冲洗管道,影响正常生产。只有将转油站系统掺水温度整体升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导致日均耗气升至6831m3。

1.2“一站两制”实施方案

1.2.1根据计量间井况匹配掺水泵

查看全文

乡镇就业扶贫攻坚行动方案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精准到户、精准施策为核心,以巩固脱贫成果、攻坚剩余贫困人口为重点,坚持固强补弱与提质增效并重,强化措施、查漏补缺、落实责任、凝聚合力,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努力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确保全面高质量打赢就业扶贫攻坚战。根据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区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部署要求,2020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应输尽输。

二、工作措施

(一)稳步推进劳务输转组织化就业。一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认真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扶贫日专项活动”等就业帮扶活动,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政策咨询、集中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有效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残疾人劳动力实现有组织输转就业。二是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我镇将积极与区内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对接用工专项工作,不断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规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应输尽输。

(二)着力增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效。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与就业局对接,协同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广泛征求精准扶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尊其意愿采取适时就近开班、集中脱产办班、发放“培训券”、以师带徒、菜单式和“嵌入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培训。

查看全文

区劳务输转工作情况汇报

**区现有农村人口46337人,人均耕地面积3.48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有农村劳动力28767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1315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3%。农村劳动力按性别划分,男1498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女1378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8%。按年龄结构划分,16-30岁786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31-50岁1721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51岁以上368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3%。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2308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0%;高中(中专)532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8%;大专及以上35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按产业分布情况划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1889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5.7%;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253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8%;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733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5.5%。

2005年,全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004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79万元。按转移去向划分,就地输转7454人(次),其中:向**公司输转4045人(次),异地输转2593人(次);按输转形式划分,组织输出3763人(次),其中:向**公司输转1868人(次),自谋输出6284人(次)。今年1-6月,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民888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650万元。

近年来,我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训和输转相结合、就地输转和异地输转相结合,走城乡统筹、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路子,推动了全区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加强培训促转移。劳动者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输入地就业的需要,是制约我区劳务输出的直接原因。据统计,我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3%左右,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更重要的是没有接受过各种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训练。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劳动技能培训、技术型劳务转移作为增加劳务输出的先导,以“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龙头,制定出台了《**区2004-2007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筛选确定了**市职业技术学校、**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公司万方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作为我区开展技能培训的基地,分层次对镇村干部、存量农民和增量农民进行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机制。2005年3月,我区与**公司矿产实业公司协商,由用人单位招考、定点培训并聘用60名农村劳动力,安置到该公司工作,月工资700元。去年4月份以来,**万方公司职业培训学校以订单培训的方式为我区培训农村劳动力223人,其中纺织工33人,拉丝工42人,缝纫工148人,有180多人实现了就业。通过培训,特别是借助**集团公司的培训资源,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强化了职业技能。2005年,全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604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880人,职业技能培训709人,创业培训15人。今年1-6月,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12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650人,职业技能培训1256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人员素质,增强了就业能力。目前,经培训的农村劳动力,85%的顺利实现了就业。

(二)内部挖潜促转移。**区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社区服务业等新领域对富余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就地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我们在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做好本地市场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通过加强地企合作,本着“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通过及时了解掌握驻区大企业用工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组织的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区两镇农民工到**公司建安公司从事钢筋工、泥瓦工等工种务工人员达2000多人(次),到选冶化矿区从事厂区绿化、管道检修等工种的务工人员达1000多人(次),到万方实业公司从事缝纫、编制等工种的务工人员达200多人(次),全年共创劳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3月,我区**镇石**、赵**、聂**带领三支由229辆农用车组成的运输队,有规模、有组织地到**公司厂区清运垃圾,人均月收入达1300元以上。二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扶优扶强我区冶金、建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使兰州黄河(**)麦芽有限公司、华德林冶金有限公司、田升草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积极引导齐林纸业、源达食品等中小企业优化升级,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同时,积极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离土不离乡的转移。目前,在全区农产品加工厂、砖厂、沙石厂等乡镇企业中劳务用工数量已达600多人。依托驻区**集团公司、金泥集团等大型企业发展起来的50多家地表矿采剥企业和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60多人。三是依托城郊优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的城郊经济,近几年城郊相继出现了200多家家庭羊肉馆,吸纳农村劳动力800多人。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发展个体运输业、服务业,长年参与城市物流配送和农产品营销,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四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北京路延伸段、高岸子村商贸一条街等经济带的综合开发,启动了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吸纳了大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渠道。

(三)能人带动促转移。经过多年的创业和市场的熏陶,我区农村也涌现出了一批素质较高、头脑灵活、有开拓精神的农村务工致富“能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农民群众纷纷走出家门,走南闯北,逐渐形成了“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局面。据统计,每年通过致富能人的带动,输转农村劳动力在2000人(次)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镇旧沟村的王**、宁远堡镇夹沟村的马**利用自己外出务工时掌握的用工信息,从2000年开始,带领农民工常年在新疆哈密、石河子等地务工,目前,已带出1000多人,每年创劳务收入300多万元。去年9月,王**被甘、新两省区劳动保障厅联合评为优秀在疆务工创业人员。宁远堡镇中牌村的赵**,常年带领500多人在市区及**公司从事建筑安装、厂区建设等工作,年创劳务收入200多万元。去年11月,赵**同志的建筑队被**集团公司建安公司授予优秀劳务公司称号。今年5月,又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第三届返乡创业带头人、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分别受到了省上和国家的表彰。

查看全文

劳务输转工作情况汇报

**区现有农村人口46337人,人均耕地面积3.48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有农村劳动力28767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1315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3%。农村劳动力按性别划分,男1498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女1378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8%。按年龄结构划分,16-30岁786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31-50岁1721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51岁以上368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3%。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2308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0%;高中(中专)532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8%;大专及以上35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按产业分布情况划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1889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5.7%;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253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8%;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733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5.5%。

2005年,全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004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79万元。按转移去向划分,就地输转7454人(次),其中:向**公司输转4045人(次),异地输转2593人(次);按输转形式划分,组织输出3763人(次),其中:向**公司输转1868人(次),自谋输出6284人(次)。今年1-6月,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民888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650万元。

近年来,我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训和输转相结合、就地输转和异地输转相结合,走城乡统筹、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路子,推动了全区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加强培训促转移。劳动者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输入地就业的需要,是制约我区劳务输出的直接原因。据统计,我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3%左右,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更重要的是没有接受过各种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训练。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劳动技能培训、技术型劳务转移作为增加劳务输出的先导,以“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龙头,制定出台了《**区2004-2007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筛选确定了**市职业技术学校、**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公司万方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作为我区开展技能培训的基地,分层次对镇村干部、存量农民和增量农民进行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机制。2005年3月,我区与**公司矿产实业公司协商,由用人单位招考、定点培训并聘用60名农村劳动力,安置到该公司工作,月工资700元。去年4月份以来,**万方公司职业培训学校以订单培训的方式为我区培训农村劳动力223人,其中纺织工33人,拉丝工42人,缝纫工148人,有180多人实现了就业。通过培训,特别是借助**集团公司的培训资源,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强化了职业技能。2005年,全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604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880人,职业技能培训709人,创业培训15人。今年1-6月,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12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650人,职业技能培训1256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人员素质,增强了就业能力。目前,经培训的农村劳动力,85%的顺利实现了就业。

(二)内部挖潜促转移。**区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社区服务业等新领域对富余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就地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我们在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做好本地市场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通过加强地企合作,本着“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通过及时了解掌握驻区大企业用工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组织的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区两镇农民工到**公司建安公司从事钢筋工、泥瓦工等工种务工人员达2000多人(次),到选冶化矿区从事厂区绿化、管道检修等工种的务工人员达1000多人(次),到万方实业公司从事缝纫、编制等工种的务工人员达200多人(次),全年共创劳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3月,我区**镇石**、赵**、聂**带领三支由229辆农用车组成的运输队,有规模、有组织地到**公司厂区清运垃圾,人均月收入达1300元以上。二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扶优扶强我区冶金、建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使兰州黄河(**)麦芽有限公司、华德林冶金有限公司、田升草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积极引导齐林纸业、源达食品等中小企业优化升级,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同时,积极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离土不离乡的转移。目前,在全区农产品加工厂、砖厂、沙石厂等乡镇企业中劳务用工数量已达600多人。依托驻区**集团公司、金泥集团等大型企业发展起来的50多家地表矿采剥企业和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60多人。三是依托城郊优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的城郊经济,近几年城郊相继出现了200多家家庭羊肉馆,吸纳农村劳动力800多人。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发展个体运输业、服务业,长年参与城市物流配送和农产品营销,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四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北京路延伸段、高岸子村商贸一条街等经济带的综合开发,启动了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吸纳了大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渠道。

(三)能人带动促转移。经过多年的创业和市场的熏陶,我区农村也涌现出了一批素质较高、头脑灵活、有开拓精神的农村务工致富“能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农民群众纷纷走出家门,走南闯北,逐渐形成了“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局面。据统计,每年通过致富能人的带动,输转农村劳动力在2000人(次)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镇旧沟村的王**、宁远堡镇夹沟村的马**利用自己外出务工时掌握的用工信息,从2000年开始,带领农民工常年在新疆哈密、石河子等地务工,目前,已带出1000多人,每年创劳务收入300多万元。去年9月,王**被甘、新两省区劳动保障厅联合评为优秀在疆务工创业人员。宁远堡镇中牌村的赵**,常年带领500多人在市区及**公司从事建筑安装、厂区建设等工作,年创劳务收入200多万元。去年11月,赵**同志的建筑队被**集团公司建安公司授予优秀劳务公司称号。今年5月,又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第三届返乡创业带头人、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分别受到了省上和国家的表彰。

查看全文

油田转油站机泵节能降耗研究

摘要:机泵是油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油田转油站中,其更为常见。这些机泵在工作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如果其工作效率不佳,则会造成大量电能的白白浪费。通过对油田转油站中机泵节能降耗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石油产生节能降耗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油田转油站;机泵;节能降耗

转油站是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油气的集输工作,主要分为采油、集输、注入三大系统,转油站的能耗可以占到油田开采总能耗的70%左右,因此对其开展有效的节能降耗工作十分必要,而且其运转过程中大部分的能耗又消耗在了各种机泵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机泵的能耗高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它们在工作中的能耗,这会为企业节省一大笔电费的开销[1]。

1机泵能耗高的原因分析

泵排量与工作要求不匹配。当油田处在开采的初期,其产液量较高,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其产量会不断降低,这时转油站的集输工艺会和实际使用情况不匹配,通常表现为泵的排量很大,但实际排量却很小,泵的工作功率和额定功率相比,显得较低,这就是通常说的小马拉大车现象,这会导致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机泵的效率,给一些机泵配给了变频调速设备,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设备和机泵不匹配的现象,这导致这些设备的运转效率普遍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电能的浪费。

2机泵节能降耗的有效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