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8 20:23: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输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剖析门诊输液安全规范
摘要:众所周知,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性,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为此,笔者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1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概况
1.1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护理人员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及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及安全对策,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早期恢复健康。我院每日门诊量平均为500人次,门诊输液量平均为200~300人次。
1.2输液程序患者持医生处方到药房取药后,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核对药品剂量无误后配药,静脉穿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等后进行静脉穿刺,调整滴速并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并告知注意事项。
2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分析
老年患者输液中安全预防以及决策
静脉输液及给药,在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老年患者静脉给药也有一系列问题,如穿刺难度大,老年人配合困难等问题,都会给老年患者带来不利,甚至是致命的危害。为了确保老年患者输液安全,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老年患者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隐患下降,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对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药物剂量与老年人实际生理情况不符老年人机体各系统退行性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多器官疾病,即使一种病也往往应用多种药物,一个患者用药达数10种者已不鲜见。由于老年人肝体积和血流量减少,代谢能力降低,首过效应减弱,生物利用度增加;肾体积缩小,血流量减少从而延缓药物排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易造成蓄积中毒。而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多变,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医生对新药的规格、老人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
1.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我科患者病种复杂,病人多,护士少,工作量大;老年人皮肤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身体暴露部位色素沉着,老年斑随年龄增多;再加上老年人反复用药、反复穿刺造成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与患者或家属的交流沟通或解释过程中因语速过快显得急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导致矛盾激化。
1.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为汉字的特殊性,患者同名同姓或者名字音同字不同较多,再加上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出现老年性耳聋,护士叫患者名字时出现错误应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在治疗中忙于应付而忽略查对。
1.4巡视不及时、不认真老年人膀胱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而容量减少,常伴尿频、尿急而反复上厕所致针头被拉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或输液器与输液瓶分离;老年患者对压力、疼痛及温度的感受力也降低,视力减退,护士在巡视时只顾更换输液瓶而不查看输液部位是否肿胀、墨菲氏滴管内液面是否过高或过低等。
医院输液室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输液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情况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投诉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输液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可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输液室具有患者多,病情复杂,输液时间集中,可控性小,药物种类繁多等特点,易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加强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输液室护理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本文旨在探讨医院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输液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70岁,平均46.7±17.4岁,发病时间0.5~2.5天,平均0.3±1.1天。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1岁,平均48.1±18.3岁,发病时间0.5~3天,平均(0.3±1.2天。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2.1加强输液管理:仔细评估输液患者全身情况,对每位患者或患者家属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嘱患者配合输液,不随意更换作为,不自行调节输液速度。1.2.2检查输液单,做好标识[2]:认真检查输液单上的每一项药物,出现字迹模糊或者不确定时,要及时询问医生,在相应的药物上做好明确的标记,对于渗出后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注意在瓶身上贴上黄色高危药物标识,提高防范意识。需限制输液速度时,注意在注射单上做好“慢”字标识。1.2.3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加药时同一患者的药品和治疗单应放在一起,两人核对,放置错配、漏配、混配。输液前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药物名称。1.2.4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事,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听取主诉,仔细填写静脉输液工作日报表。做好每班交接工作。1.2.5输液后的安全管理:拔针前,认真核对治疗单,注意按压穿刺部位3~5min。1.2.6环境安全:对注射室进行严格消毒,每天用消毒剂将室内的各个台面和地面进行清洗消毒,尽量减少内容人流量的流动,每隔2天要对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月进行检查。文章编号:1006-0979(2017)01-0066-01输液室具有患者多,病情复杂,输液时间集中,可控性小,药物种类繁多等特点,易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加强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输液室护理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本文旨在探讨医院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输液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70岁,平均46.7±17.4岁,发病时间0.5~2.5天,平均0.3±1.1天。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1岁,平均48.1±18.3岁,发病时间0.5~3天,平均(0.3±1.2天。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密闭输液接头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30例患儿,输液时间≥5d、平均3d,其中<1岁34例、1~3岁73例、>3岁23例,最大者12岁;男80例、女50例。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输液的部位、输液过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材料385100Q—Syte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套管针为BD公司生产的二代单腔直管型留置针,固定敷料均选用3M透明帖6cm×7cm。
1.3穿刺部位年长儿自控能力较好,易观察,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婴幼儿选择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前静脉等头皮静脉,因为此类静脉较直、粗,易穿刺和固定,患儿手不易抓脱且不影响睡眠姿势。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5d内有无静脉炎、感染及堵管的发生。以回抽针芯时取无回血、有阻力为堵管;以穿刺点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或触及硬结判断为静脉炎[1]。
2结果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分析
门诊输液室具有比较大的工作量,相关人员的流通度比较强,护士的护理内容较为繁多,极易引发护理风险,对患者的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及威胁。品管圈活动是新型管理方法,可以获得比较优秀的护理管理效果,并保证护士积极参与护理管理中,将护士的技能及素质明显提升[1]。该文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各选取30例患者及10名护士看成研究资料,评估将品管圈活动用在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文将该院门诊输液室收入的30例输液治疗患者及该院就职的10名门诊输液室护士纳入参照组研究资料,在此时间段内还没有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行品管圈活动,患者:男女之比是12:18,年龄最低21岁,最高54岁,年龄平均值是(36.19±3.48)岁;护士:都是女性,年龄最低20岁,最高35岁,年龄平均值是(25.68±2.14)岁。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门诊输液室收入的30例输液治疗患者及该院就职的10名门诊输液室护士纳入实验组研究资料,在此时间段内已经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行品管圈活动,患者:男女之比是11:19,年龄最低22岁,最高55岁,年龄平均值是(36.15±3.44)岁;护士:都是女性,年龄最低21岁,最高36岁,年龄平均值是(25.63±2.15)岁。比较和研究参照组以及实验组收入的患者及护士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构建品管圈。由该院门诊输液室共10名护士将品管圈构建,圈长是护士长,并含有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和6名护士。(2)明确品管圈活动主题,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后制定目标。召开品管圈活动相关会议,凭借头脑风暴法对存在或是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比如,门诊输液室的环境比较杂乱,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没有进行主动的及时巡查等。按照相关问题将护理计划明确和提出,明确该次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改进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3)实行相关改进护理方法。①改进门诊输液室环境:将门诊输液室内保证通风以及光线良好,尽量降低相关仪器的音量,放置报纸、老花镜、杂志、饮水机等,为患者提供方便。②改进护士服务态度:对护士谈吐及衣着等进行改善,当患者进入门诊输液室后,护士需予以热情接待,和患者进行交谈的时候保证态度比较和蔼,构建良好的护患之间关系。③增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实行输液之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主要是药物作用机理、治疗效果、有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症状和处理方式,保证患者存在一定的了解度。在输液的过程中告知患者尽量不可自行将座位变换,对滴速不要进行调节,不能将输液自行中断等。④增强对患者的及时巡查:对相关输液故障进行有效排除,对患者的输液位置、输液通畅度、滴速状况、输液反应情况等进行严密关注,护士需主动更换患者的输液吊瓶,并及时拔针,当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对患者的手背浅静脉进行适当热敷等。1.3指标观察。(1)参比及对照参照组和实验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CHINAHEALTHINDUSTRY分数值,采取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相关考核表予以评定,共100分,包含个人素质评分数值、业务能力评分数值、输液质量评分数值、岗位职责评分数值等项目。(2)参比及对照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合计率,采取患者满意程度统计表予以评定,共100分,包含输液环境、健康教育、护士服务、心理疏导、护士护理责任心等项目,不满意:60分以下,基本满意:60~75分,比较满意:76~90分,十分满意:90分以上。1.4统计方法。对归入研究的60例患者及20名护士数据输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护士的个人素质评分数值、业务能力评分数值、输液质量评分数值、岗位职责评分数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例数(n)或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参比及分析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数值实验组护士的个人素质评分数值、业务能力评分数值、输液质量评分数值、岗位职责评分数值相比对于参照组护士有关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参比及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于参照组患者有关数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护理投诉的常见原因,建立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的发生。方法:对输液引发的各类投诉进行分类汇总,以正确认识和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究其引发投诉的原因主要有服务态度问题,其次是自身素质、护理质量、医疗收费等问题。结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护患纠纷和投诉,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护理投诉分析防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对医务人员期望值也不断攀升,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最前线,是医疗投诉的易发地,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因此,正确分析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制定对策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医疗投诉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从我院1998~2006年间全部护理投诉中择出涉及门诊输液室投诉共计43起,通过对医患双方提供的陈述材料、相应依据及医学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投诉的原因。
2结果
小议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摘要:众所周知,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性,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为此,笔者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一、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概况
1、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护理人员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及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及安全对策,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早期恢复健康。我院每日门诊量平均为500人次,门诊输液量平均为200~300人次。
2、输液程序患者持医生处方到药房取药后,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核对药品剂量无误后配药,静脉穿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等后进行静脉穿刺,调整滴速并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并告知注意事项。
二、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分析
小儿输液速度控制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82%滴速正常,18%滴速不符,其中10%滴速过快,8%滴速过慢。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小儿;输液速度;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小儿缺乏理想的合作性,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保证其输液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
1.2方法以医嘱上写的输液滴速为标准,检查实际输液滴速,大于标准10滴/min为过快,小于标准10滴/min为过慢。
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责任制论文
[摘要]目的对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08年1月一2009年3月门诊输液的患者54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73例和责任制护理组275例。常规护理组行门诊输液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r检验。结果责任制护理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责任制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效果也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门诊;输液;效果评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责任制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革,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责任制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输液是医疗工作中最平凡而重要的治疗手段,实施责任制护理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措施的效果,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一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输液的患者548例,按门诊输液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73例和责任制护理组27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以下措施。(1)加强穿刺技术。我们每年都会制订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对于新人科的护士,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如小儿头皮静脉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或带教,力求一针见血。手背静脉穿刺时宜选择皮肤神经分布相对较少的第2、3掌背静脉,该处神经痛阈高且血管粗大、同定,易于穿刺和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每位患者穿刺前均用消毒液喷手,按要求做好各项消毒措施。(2)加强巡视制度。主管护士应随时巡视输液室。主动询问有无不适,观察输液局部有无疼痛、肿胀、液体不滴、针头移位或脱落,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如果发现患者有输液反应,要迅速处理并向主管医生汇报。对于患儿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精神状态,从哭声中判断其有无不适。在巡视过程中,随时与患者沟通,协助生活护理。(3)健康宣教。主管护士向每位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效果、注意事项,让其了解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管理,做到现配现用,掌握输液速度,根据病情、药物的药理作用调节滴速,告知患者不能擅自增加或减慢输液速度。主管护士需要告诉患者按压针头的方法、时间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输液结束后应休息15min再离开输液室。
手背静脉输液技术论文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常用的部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我们对手背静脉输液的穿刺方向、进针及固定方法做了改进,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
一、方法
1.1穿剌方向。操作者背向病人,扎止血带,让病人手指自然放置,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待干。操作者用左手横握病人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肤绷紧,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即向指尖方向进针)。穿剌时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见回血后固定。
1.2进针方法。在进行手背静脉输液时,操作者确定穿刺方向,选好血管,左手固定输液手背,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缘快速刺入皮下。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陈翠华[1]的研究显示与皮肤成60°角时进针速度快、痛苦小。若静脉较细,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透静脉。
1.3固定方法。采用二条胶带固定法。此方向适用成人手背输液。第一条胶带盖住针柄起固定作用,第二条胶带(带止血棉)遮盖针眼及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向上弯曲)。若是行指背静脉逆行穿剌,第二条胶带则连同相邻侧的手指一同环绕固定,勿360°环绕,以免阻碍指端循环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