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8 17:46: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学教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改革论文

一、问题提出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能使人领悟到数学的真谛,学会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对人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数学,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如何在中学数学教材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启动,此次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已经有不少文章探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对高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探讨较少。事实上,高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也已经开始酝酿,目前高中普遍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人教社2000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数学》(下称普通教材),也有部分高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了原国家教委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必修•数学)》(下称实验教材)。可以说在素质教育推动下,与旧数学教材相比这两套新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都有了很大变化,都体现了新的数学教育观念,而在原国家教委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尤其突出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体现了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统一。本文就着重探讨高中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实验教材与普通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方面进行比较。

二、高中数学应该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1、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目前尚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通常认为,数学思想就是“人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就中学数学知识体系而言,中学数学思想往往是数学思想中最常见、最基本、比较浅显的内容,例如: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思想的高层次的理解,还应包括关于数学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形态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任何一个数学分支理论的建立,都是数学思想的应用与体现。

查看全文

数学教材研究论文

一般地,中学生在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将面临数学课程对他们的四次大的挑战,任何一次的不适应,都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教学的学习兴趣,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在两极分化中成为被淘汰者。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四大难关,现列举如下:(1)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初一)(2)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3)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初三、高一)(4)有限到无限的过渡(高二)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应该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数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查看全文

数学教材探究论文

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服务于教学的静止的文本。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静止文本的服务功能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加工、细处理,努力盘活数学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丰富的内涵,通过精心预设,把静止虚拟的文本情境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

一、读“通”教材,适当整合,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呈现得十分具体,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教材读“通”,认真解读教材的意图,知道教材编排了哪些知识点,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理解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努力使教材与教学形成长效“互动”的关系。预设教学方案时,着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想方设法把静态的知识传授成为动态的智慧发展。注意从孩子“学”的角度出发,适当整合教材中的资源,沟通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与价值性。

二、读“透”例题,适当留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今课改教材皆贯穿着“导学不包办,引探不封闭,重结论更重过程”的原则,为教与学留下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将教材中的每个例题读“透”,注意在知识形成的关键处预设留白,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难答,结论让学生归纳,尽量为学生的学习预留出想像、验证、探究、讨论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品质。如果只是按教材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则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

[案例一]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

查看全文

高中数学教材函数研究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工具之一,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大作用。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并随着《课标》的修订不断修改完善。各版教材以《课标》为基础,基于当地学情编写,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函数作为《课标》的四大主题之一,并且作为高中阶段的一个重难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多版本教材内容,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例题习题与拓展延伸位于知识点之后,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合理设置例题习题,并渗透拓展延伸的内容,那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对苏教版、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函数部分的例题习题和拓展延伸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其研究目的在于:梳理三个版本教材函数部分内容,整体把握高中阶段函数内容;概括教材在例题习题选取、拓展延伸这两个方面的异同,研究其教育价值,提出对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的建议,探索函数在教材中更好的呈现方式。

1例题习题的比较

蔡上鹤认为,“教科书由正文、例题和习题三部分有机组成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规范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习题有助于学生继续巩固所学新知识,配备合适的习题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例题习题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例题习题设置,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合理设计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三个版本教材的例题习题虽有所不同,但是却可以从中找出规律和共性。1.1数量。笔者统计了三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的数量。在统计例题习题数量时,本研究采用以下原则:教材中标有“例1、例2、例3……”的题目为例题,教材中“练习”“习题”“复习题”的题目作为习题。通过统计可得,苏教版教材共有例题习题554题,人教A版教材445题,北师大版教材483题,苏教版教材总数最多,人教A版总数最少。可见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例题习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但是这些例题习题有多少需要通过课堂讲授给学生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人教A版教材的主要使用对象为文科学生,数学课时相对于理科生较少,故两者平均每课时的题量相差不大。而实际上这些题量过大,课堂教学基本上只能完成例题的讲解,对于习题只能交由学生课后完成,而通过计算可得习题有些过量,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选择习题而不是每一道习题都要求学生完成。1.2类型。笔者将例题与习题划分为纯数学型和应用型,统计了三个版本教材中不同类型习题的数量以及所占比例。计算可得,三个版本教材的函数部分的纯数学型例题与习题占比较高,均超过了60%。其中苏教版和人教A版中,纯数学型例题习题的占比差不多,明显低于北师大版。由此可见苏教版和人教A版教材比较重视例题习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的运用,因此教材也更具有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北师大版教材的情境性例题习题比较缺乏。此外,习题中纯数学型题的占比明显高于例题中纯数学型题的占比,由此可见,三版教材都比较重视用纯数学型题来巩固所学新知。《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归结于课堂教学过度讲解纯数学型问题而忽视应用型问题。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必须通过纯数学题来加以巩固概念,但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概念之后,需要将知识学以致用,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故笔者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应用型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3小结。综上所述,三个版本教材函数部分例题习题数目均偏多,与实际联系有待加强。苏教版教材函数部分题目数量最多,与实际联系相对紧密;人教A版教材题目数量最少,与实际联系一般;北师大版教材题目数量一般,与实际联系较少。

2拓展延伸的比较

拓展延伸一般位于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或者某一章学习之后,它可以对于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补充延伸,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2.1类型。笔者统计了三个版本教材函数部分中拓展延伸的类型,发现苏教版教材的拓展延伸主要有Excel、阅读、链接、探究案例、选题指导、问题与建模六类,人教A版教材主要有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实习作业、探究与发现四类,北师大版主要有信息技术应用、阅读材料、课题学习、小资料、探究活动五类。从种类上讲,苏教版最多,北师大版其次,人教版最少。其中苏教版的“Excel“对应于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的“信息技术应用”,三者都是用信息技术绘制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等方面的内容;苏教版的“阅读”、人教版的“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发现”、北师大版的“阅读材料”三者相对应,大多是数学史的介绍或函数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苏教版的“探究案例”和“选题指导”、人教A版的“实习作业”、北师大版的“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三者相对应,均是要求学生发现生活实际问题并加以研究。苏教版教材独有“问题与建模”,通过函数方法研究了车队问题,并给出具体解答;北师大版教材独有“小资料”,解决了以及的问题。故从类型上看,三者差别不大,主要分为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知识阅读类问题、探究活动类问题,可见其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2.2数量。笔者统计了三个版本教材的拓展延伸数量,苏教版教材拓展延伸共19个,人教A版共17个,北师大版共18个,苏教版数量最多,北师大版其次,人教A版最少,但总体来说相差不大,可见三个版本教材对拓展延伸的重视程度差不多。从各类拓展延伸的数目上来看,北师大版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类拓展延伸较多,人教A版其次,苏教版最少;阅读类拓展延伸人教A版最多,北师大版其次,苏教版最少;课题学习类拓展延伸三者差别不大。2.3与生活的贴近程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数学需要学会应用而不是单纯地解题,故教材需要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用函数思想看待问题,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比较发现,三个版本教材在拓展延伸部分均设有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苏教版“问题与建模”“选题指导”,人教A的版“实习作业”,北师大版的“探究活动”均为利用函数探究生活实际问题。通过比较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数量可知,人教A版教材与生活的贴近程度更高,苏教版位于其次,而北师大版教材拓展延伸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较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往往会忽略应用类问题的教学,故笔者认为在拓展延伸中更多地设置生活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4小结。通过比较可得,苏教版教材拓展延伸的数量最多,种类最多,更注重学生对于数学史以及课外知识的阅读;人教A版教材拓展延伸数量最少,种类最少,所涉及知识点相对较少,这也与人教A版的使用群体有关(主要使用对象是文科学生);北师大版教材拓展延伸数量一般,种类一般,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学情选择性地进行拓展延伸的教学,并且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3结论与建议

查看全文

漫谈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更改研究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论文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已经不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推动高师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以便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四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改革探索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变。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变动,而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革教法的要求。这些变革相应地对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高师数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培养数学教师基本数学教学技能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课程必须适应《标准》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教法》课程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却反映迟钝,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的教法陈旧,不能及时体现《标准》的新要求,结果是学生学习前对该《教法》课程期望值高,以为能寻求到把握最新数学教育的金钥匙,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内容与教法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在实习、求职试讲中与中学的要求脱节,最终失去课程设置本来的目的。如何改变现状,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要面对残酷就业竞争的要求,笔者认为,《教法》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开展《标准》专题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为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首先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师院校教师在头脑中要时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形式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的三个转变,只有进行观念的充分准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教育环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理念、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开设《标准》专题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分析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结合《标准》改革《教法》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数学教材教学思路思考论文

建国以来,小学数学教材的沿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63年前后的小学数学教材是《算术》;第二阶段,1978年以前使用省编四年制或五年制《算术》教材;第三阶段,1979年秋至1993年春使用人教社五年制或六年制《数学》教材;1993年秋季从一年级开始,用九年义务教材逐年置换原通用教材。

下面从这四个阶段教材的编写意图出发,初步思考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思路和解题思路,求教同仁。

一、归类讲解模式解题

前两个阶段小学算术的分数应用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应用题,已知数是分数,但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与整数小数应用题相同,不需要作为新的知识来教。如分数加减应用题,没有列入分数应用题的范围;另一部分应用题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扩展而新出现的分数乘除应用题。《算术》教材把这部分应用题分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原数,用除法。”三种类型。旧教参还把第三种分数应用题又分为母子和与母子差两小类。《算术》教材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采用归类讲解,算术方法解题。算术解一般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把已知的数量集中在一个算式里,用已知的数量推算出未知的数量。因此,算术一般不易直接反映题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越复杂,分析的难度越高。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对中差生学习有困难,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七十年代《算术》教材比六十年代有了改进,虽然开始重视思维过程,但是还是属于模式解题范畴。“以谁为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即标准量),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是比较量,其关系式:比较量/标准量=分率。”

如,1977年12月第一次出版的省编第8册《算术》例3“光明灯泡厂计划今年第一季度生产60瓦的灯泡40000只,头两个月已经生产了35000只,完成了季度计划的几分之几?”

查看全文

数学教材思想教学论文

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究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认识上要产生质的飞跃。初一数学教材蕴含了通常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在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又不断地运用。因此,教学好初一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1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初一教材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的引言中,就蕴涵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先让学生在引言实例中计算一些具体的数值,启发学生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具有问题的一般性,也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此产生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

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矗

2分类思想

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根据问题的特点,把它分为若干种情形,有利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这就是数学分类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分类思想主要体现在:(1)有理数的分类;(2)绝对值的分类;(3)整式分类。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请分类的要求(不重、不漏),分类的方法(相对什么属性为类),使学生认识分类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一个字母,在没有指明取值范围时,可以表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三种情形。这是学生首次认识一个有理数的取值讨论的飞跃,不要出现认为一个字母就是正数、一个字母的相反数就是个负数的片面认识。这样,学生做一些有关分类讨论的题也就不易出错,使学生养成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习惯,培养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数学教材教学研究论文

一、知识产生背景的挖掘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学生不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一知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一知识,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这一知识。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认真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

例如,“面积单位”这一概念的引入,其背景是什么呢?教材中未讲清楚。其实,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图形的大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面积大小差异很大时,通过观察就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2.面积相近时,采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3.不能采用以上方法时,还可以把它们划分成由大小相同的方格组成的图形,看哪个包含的方格多,那个面积就大,等等。把一个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划分成几个方格时,有的把方格画得大一些,有的把方格画得小一些,不仅麻烦,而且很不容易比较。因此,要知道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而且要准确地知道大多少,小多少,就要有统一的标准去测量面积,这个统一的标准“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样,既很自然地引出了“面积单位”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又揭示了面积单位的作用,而且孕伏了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为以后用面积单位去度量长方形面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作了铺垫。

二、知识形成过程的挖掘

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因而,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无论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认真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就应紧扣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来精心设计:

查看全文

数学教材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等方面谈点肤浅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查看全文

高中数学教材教学探讨

摘要:文章从数学探究的基本含义出发,分析了高中数学“探究性内容”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原则,提出了开展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建议:了解探究式数学思维,掌握探究式方法;充分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挖掘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材;数学思维;探究性内容

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我国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虽设有探究学习的内容,但常常不被学校及任课教师所重视,在日常的学习中把高考考试大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认识,探寻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方法,为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数学探究的基本含义

数学探究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由数千年来人们对于数学的探究过程,可以将数学探究的本质进行概括,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让数学更富有现实意义。教育部在高中课程中,设置数学探究这一内容,有其深刻的含义和影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贴近生活的思考能力,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去记忆数学的概念和结论公式,能够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培养其严谨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中“探究性内容”的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