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8 16:42: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属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析会计计量属性

整个会计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诚如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鉴于会计计量的重要地位本文展开了对他的思考。

一.会计计量概述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计量定义为: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而确定金额的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每种会计计量属性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历史成本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或者资产发生贬值的时候其价值就会出现偏差;重置成本将价格变动和发生贬值的情况考虑进去,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他们的影响,但是重置成本的估计较为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可以有人为调节的空间,其可靠性较差;可变现净值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其使用范围有限,一般适用于存货的期末计量;现值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相关性较强,但是真正对未来现金流预测较少,他是针对分期付款条件下,将未来要付的现金折算成现值,或者是对资产减值时的估计,更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成本的调整。公允价值的争议就更加多,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现实价值与决策的相关性较强,但是其波动性也比较大,而且适用范围也有一定局限。

二.从总体上看会计计量存在的缺陷

每种计量属性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系统,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整一个会计计量的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从反映的时间角度考虑,5大会计计量属性大多都反映的是历史信息和现在的信息,对未来的信息反映很少,其中现值这一计量属性虽然考虑了未来现金流,但也是为了弥补历史成本的不足。同时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对未来的处理和预测也是较为粗略和简单。会计计量的属性决定了最终报表上能反映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反映的仅仅是企业过去的和现在的情况,但实际上,企业就是为了获得未来利益流入而存在的。未来的信息对企业对投资者来说更为重要。从持有资产来说,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增值,而且还要补偿由于投资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损失,如相应的机会成本、交易成本、风险成本等。我国至今尚未公布与会计计量属性相关的会计指南,尤其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估价技术。

查看全文

资产属性与计量模式思索

1资产的定义及属性

资产的概念是会计学最重要的概念,现行的准则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资产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

1.1未消逝成本观

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introductiontocorporate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1.2借方余额观

查看全文

反语幽默属性功能研究

[Abstract]Verbalirony,asawidelyusedfigureofspeech,hasreceivedconsiderableattentionfromcognitivepsychologistsandlinguists.Thetraditionalstudyofverbalironyfromrhetoricalandaestheticalapproacheshasbeenshiftedtocurrentcognitiveandpragmaticinvestigation.Inthispaper,focuswillbelaiduponthehumorfeatureofverbalironyfrom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s.First,throughthecomparisonofdifferentkindsofdefinitionsofirony,ageneralideaaboutwhatisironyisestablished.Then,thispaperexaminestheCooperativePrinciple(CPforshort)ofAmericanlinguistGricewhichputforwardsthatironyactsasaviolationofCP.Lastbutnottheleast,withthehelpofthecomparisonofthepragmaticfunctionsofEnglishironyandChineseirony,thehumorfeatureofverbalironycanbewelldisplayed.InEnglish,ironycouldbeusedtostateone’snegativeattitudetosomething.Itcouldbeusedasameanstosatirize,anapproachtopoliteness,anapproachtohumor.Chineseironycanbeclassifiedintofivetypesfrom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functionsasfollows:ironyforcommendationandderogation,ironyforsatire,ironyforfun,ironyforaffectionandironyforemphasis.Thepragmaticfunctionsofironyinbothlanguagesaresimilar.

[KeyWords]verbalirony;pragmaticfunction;humor;EnglishandChineseironies

【摘要】反语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格,引起了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反语研究的角度从传统的修辞学和美学转向了认知心理学和语用学的探究。本文首先从定义和分类上,对反语进行认知层面上的归纳总结。其次,基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反语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联系。反语违反合作原则主要体现在对质量准则的违反上。反语作为一种间接言语,成为礼貌的一种手段。反语原则独立于礼貌原则之外,是对礼貌原则的一大补充。此外,反语是言语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英汉反语的语用功能大致相似,但也存在不少差异。文中对此异同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知,反语的幽默属性是其基本属性,在其语用功能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反语;语用功能;幽默;英汉反语

1.Introduction

Ironyisacommonlinguisticphenomenoninverbalcommunication.Recentyearshaveseenamushroomgrowthofdistinctlyangledtheorizationsinthisorientation,whichneverthelessexhibitstrongcomplementarity.Traditionally,ironyistreatedasafigureofspeechwhoseintendedmeaningistheoppositeofthatexpressedbythewordsuttered.Thestudyofironyinthiswaybelongstothatofrhetoric.AmericanlinguistGricetakesironyasoneofthosefiguresofspeechthatfloutstheCooperativePrinciple(CPforshort),especiallytheMaximofQuality.Ironyinterpretedunderthispragmaticmodelconveysthecontradictionofwhatisliterallysaid.LinguistsSperberandWilsontreatironyasanechoicmentionwhilelinguistCuddonstatesthat“Atitssimplest,verbalironyinvolvessayingwhatonedoesn’tmean.”[1]

查看全文

档案本质属性研究论文

众所周知,档案的属性有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之分。我国档案界的传统认识是将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近年来,档案界又有人提出了几种全新的观点。笔者拟综合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述评。

一、原始记录性

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明确指出,“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在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过程中所显示的独有的特性,就是原始记录性”①。

应该说,这一认识是正确的。然而查启森同志却对这一传统认识提出了质疑:其一,如果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原始记录就是原件,具体地说就是原稿。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档案就是原稿,一切非原稿以外的记录,因为不是原始记录,就不能算是档案了。而事实上在为数众多的档案中,不一定都是原稿,还包括根据原稿而形成的打印件”。其二,“原始记录,当包括文物和图书手稿,即文物和图书手稿,它们也具有原始记录性”,因而“原始记录性是三者的共性,而不是档案所特有的本质属性。”②

笔者认为,上述质疑是值得探讨的。其一,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原始记录性。对形成文件的机关来说,文件的原稿的确是原始记录,但文件的打印件也是原始记录。原稿是印制打印件的依据,打印件是机关处理事务的依据,两者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打印件也属于原始记录则是无疑的。其二,不可否认,图书手稿是档案,有的文物也是档案,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虽然图书手稿也是印刷图书的依据,但图书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为了供众多的人去阅读。而档案则不然,“档案是人们处理事务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副产品,它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或者说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纯粹人为的结果。”③当然,有的原始记录既是文物也是档案,“凡具有原始记录作用且含义明确的实物即可作为实物档案看待。”④《档案法》第十二条规定,“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可见,同样是原始记录,并不影响我们对档案与图书、文物进行区分与管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岂不完全相同?的确,由于“文件与档案记录的内容相同”、“文件与档案的物质形态相同”,因而“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相同。原始性和记录性的有机统一。是文件和档案的共同本质属性。”⑤所以,文件与档案从本质上来说则属于同一事物。但是,有人据此认为,既然文件与档案本质属性相同,那么“文件与档案属于同一概念”⑥。其实,这是对文件与档案关系所作的错误理解。文件与档案之所以属于同一事物,是由于两者的载体与内容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本质属性相同。但同一事物在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次要性质可以发生变而恰恰是这种变化使得同一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所以说,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但并不是同一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两个名称,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查看全文

诉讼真实属性分析论文

诉讼真实究竟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对于中国的诉讼法学界而言,这是数年来最让人困扰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有关这一问题的回答仍处然于激烈的争论之中,而且不见丝毫平息之势。值得提出的是,不仅诉讼法学研究者对这一问题抱有浓厚兴趣,许多其他学科,诸如哲学、法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不断加入对此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使我国的诉讼法学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思辨色彩。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也为我们打破旧有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契机。

笔者认为,以往有关诉讼真实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的争论之所以没有将此问题阐述清楚,是因为在逻辑上混淆了有关诉讼真实的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关于真实的定义或者属性问题(即什么是真实的问题);二是关于真实的标准问题(即怎样判断真实的问题);三是关于真实的认可问题(即真实如何得到共识的问题)。笔者之所以将真实问题做此划分,是受到了哲学认识论研究的启发。

有关认识的真理性问题是近现代哲学认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不同的学派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真理观,比如符合论、融贯论、效用论、共识论等等。这些真理观之间是否彼此对立,互相冲突、互不相容?对此问题,我国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在《知识论》中提出了真的定义和真的标准的区分,他认为符合论是对真的定义,融洽说、有效说等是真的标准。{1}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共识论”不包括在真的定义和真的标准之中,它回答的是真的认可问题,即:真理由谁认可、通过什么程序认可,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接受一个人关于他的认识为真的说法。{2}哲学上对真或真理的探讨对法学研究颇具指导意义。诉讼中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也存在真假问题,目前我们关于诉讼真实的讨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发生的,因此也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值得提出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有学者认识到诉讼真实中存在真实属性和真实评价(标准)两个层面,{3}也已经有学者意识到诉讼真实的共识(或称主体间性)问题,{4}但这些学者还未能将真实的三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没有真正揭示出这种分析方法对诉讼法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以下,笔者将结合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对这三个层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诉讼真实的定义(或属性)

真实的定义或属性解决什么是真的问题。符合论观点认为:“真与假在于认识、信念、命题、判断、语句等等是否与实在、事实、事物、对象相符合;符合为真,不符合则为假。”{5}简单来说,就是主观符合客观即为真。符合论关于真的概念与我国学者所主张的客观真实不谋而合,客观真实的基本观点就是要求司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所谓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就是公安司法人员主观认识符合案件客观事实”。{6}

符合论对真的属性界定是在主客体二元的知识框架下发生的。根据符合论的真实观,真实是一个关系范畴,表征着主体认识与客观实在之间的一致关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我们认为符合论关于真实属性的界定是正确的。而且正如金岳霖所指出的,符合论最接近人的常识,“我们在无形中常常是以符合与否为真假的;有时即令我们主张别的学说,骨子里我们依然忘不了符合。其所以如此的理由之一,就是常识虽可以为我们所批评,然而它不能为我们所完全推翻。”{1}(907)

查看全文

体育的属性特征研讨

体育的自然属性特征

人体运动的生物学规律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并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同时,对于克服人体生物惰性,促进新陈代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体育能促进全身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统一协调的锻炼,促进着低级功能对高级功能的纵向服从和横向协调,使人体各级机能得到全面提高[2]。一方面,体育锻炼改善人的生物状况和机能,奠定适应社会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上述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能够有效弥补和纠正由于生物功能对社会功能的适应性而形成或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就人的两重性而言,体育运动加强人的社会适应性与生物进化性在健康上的协调。正是因为体育运动的生物属性,才使竞技运动在众多的人类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体现出了体育运动特有的内在价值。体育运动自诞生伊始,就寄托了人类主体对自身生物性开发的追求过程。体育运动为增强体质提供了载体,通过生物属性的改造,提高参与个体的健康素质,然后是运动能力的逐层培养。“体育运动从人体这一自然客体出发,通过有目的的培育、训练,使人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竞技能力有本质性地改善和提高,为最大限度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运动素质的提高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体育运动的运动属性主要考察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其实质是通过体育之手段使参与主体有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发展,具有完备的从事专项体育运动能力的过程。在任何一项运动的训练过程中,起初的培养乃至在开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强调顽强的意志力的培养。它要求练习者努力记忆结构动作的方式、速度、幅度、节奏,还要求练习者在实际练习时通过重现动作之间的联系,及完整技术动作的先后次序和外在形象,以联想和再生的方式在头脑中组成一整套正确技术动作的运动表象,准确无误地按照练习所要求的要领去训练[3]。体育运动的特点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实践性和复杂多变性。人们通过体育运动保持和发展了人类的素质,提高了自由意志发挥的极限水平。体育运动实现了自由意志的发掘、发挥与展示,主体间通过这种比较,分辨身体运动能力的优劣强弱。这类活动以不断超越自身的能力限度,以自己运动能力的充分发挥去征服自然客体对人的限制。在通往自然客体包括人自身能力的挑战和超越的道路上,拓展人体运动空间,从而将主体的运动能力提到新的水平。这个过程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开发。此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对人最原始自我本性的终极锤炼,是其他任何形式活动所不能及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与拓展,说明了体育运动在保障人类进化、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体育运动创造出无愧于自身主体本性的物质财富(身体健康)和精神财富(心理健康)。通过体育运动发展人体的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促进人体的运动能力;通过有意识地体育运动,促进人观念的改变与生理、心理素质的提高。此过程可以说是对人最原始自我本性的终极锤炼。运动者要经历身体的不适,动作的笨拙,体会运动能力提高的种种艰难。同时在体育运动的对抗与拼争中,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坚持就是胜利”一度也成为体育参与者的精神食粮并受益于每一位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爱好者。体育运动能使参与者体验快乐,欣赏者享受释放。体育运动为人们情感的伸展和不良思绪的排解搭建了一个尤为宽广的展示舞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释放“人性”的空间,使人们某些攻击性的“内驱力”和“欲望”,通过运动手段得到安全而自然地释放。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K•洛伦兹所说:“体育运动的最大功能就是替那些最不可或缺但又最危险的攻击类型———战斗热情,加上一个健康而且安全的阀门”[4]。尤其在生活快节奏时期,只有像体育运动这类返璞归真,处处彰显人性的活动,才能有助于人的身心得到快乐和发展。

体育的社会属性特征

体育比赛就其对抗性的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对局”、一种“博弈”。毋庸质疑,这种博弈活动必须在博弈理论的指导下方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充斥于运动竞赛过程中的胜与负、偶然与必然等范畴,为军事理论的博弈提供了契合点。诚然,从军事体育的发展里程看,原始的军事训练早已与体育的萌芽融为一体,古代各国在为战争取胜而进行的军事训练中,创造出若干流传至今的丰富的体育内容。以冷兵器或身体作为作战手段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卒体质的强弱和武艺的高低。即便是现代化的战争,强壮的体格、娴熟的攻防军事技能也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必备条件。由于身体训练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提高技能,因此体育活动成了增强士兵体力、强化意志品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士兵体能的训练导致军事与体育的结合,而这直接催生了军事体育项目的诞生。例如现代五项运动是根据古希腊战争中的传说演化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个事实再次证明,军事与体育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我们看到各种新的军事体育项目的产生与发展,对体育的内容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体育的阵营不断壮大,团结协作将泛化成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准则,以实现一个美好、和平的世界为终极目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体育与军事体育的契合点。这充分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人类借此和平交往,实现人性的升华。教育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运动以其内容丰富、角色多变,在心理健康、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培养自立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起到了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加速人社会化进程的积极作用[7]。体育运动表现出的教育属性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民族心理个性特征和弘扬优秀的民族行为方式,从而上升为民族的现代素质。这种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效地帮助了公众应对困难的能力,有利于优化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特征。体育运动诱发人勤奋进取,以不同的技战术取胜对方,有效合理地满足人的原始驱力———攻击性的宣泄,潜移默化地铸造人们公平竞争的品格,这种公平竞争思想有利于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西方体育界有一句谚语,即“运动场可以培养奉公守法的优秀政治家,塑造社会善良风气,充实国民生活品质,创造丰富的人生。”这正是竞技体育主要社会功能之一[8]。体育运动的规则是法制伦理的思想基础。体育运动给法治提供了观念基础和文化支持。体育运动用它的全部历程、它的魅力向整个社会、向所有的人阐释运动竞技场上的“游戏规则”。这种“文化财富”具体来讲,主张宣扬法制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规范化、法律化的预演,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劲的示范作用。体育运动、运动竞赛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方式,而是依靠其严格的规则性和独特的精神性建立起的特定的文化景观。这一特性除了具有极具观赏性的外在形式美、人体美、服装美之外,还有体育行为主体所表现出的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和生命价值。人们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在有意和无意间交流、传播着多种文化信息。体育运动美借助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美的客观性,即通过富有激情和智慧的比较和对抗、具有唯美意识的表演和表现、体现公平的规范和操作来表达。体育运动审美功能的完善使其成为人类独有的身体表演文化而存在,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内容。体育运动在发展历程中也体现了艺术文化的积淀,现在体育运动与艺术文化的影响愈益广泛和多样。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在结构上表现不一,功能上各具差异。成熟于各个区域的民族体育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属性,更具有一些独具一格的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以古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形成一种外向型的极力向外探求的民族心理,它严格的划分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人、自我与他人、物质与精神,灵与肉等界限。相比东方体育来说,更注重人个性的教育和教养功能。同时,体育竞技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思想,是人类谋求身心全面发展的极具张力的社会文化现象。现代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要和其它文化形态进行交融和渗透,并通过这种交融和渗透而具有了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属性。其一,体育活动可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体育这种非语言手段为主的交往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其二,体育运动的社会交流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交往。尤其是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更为彰显。作为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拥有人类无差别性、最少争议和歧见的国际性语言———肢体动作,吸引人类共同参与[5]。正是以这种人类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的肢体动作语言为基础,才取得了对世界所有文明最大的包容性,使人们在这块特殊活动的领地里相互沟通和理解,促进了团体和个人的相互联结或社会的相互联结。体育运动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的非常有效而重要的载体。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首先,体育运动倡导的和平思想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团结、和平共处,使体育运动竞赛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使激励拼搏的体育精神传播更快,使体育运动生态建设的实力更强;其次,体育运动能够深化人的心灵深处,约束人的行为,有助于规范社会秩序、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和避免社会冲突,帮助实现构筑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6]。体育运动本身就有极强的凝聚力量。一旦体育运动形成体育行为规则,那么具有共同的体育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体育运动,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粘合剂,对其成员在心理上和感情上产生凝聚力量,形成一种向心力。体育运动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激发人们对集体荣誉感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竞技体育国际赛事上,面对奥运会和众多的国际大赛,不管科技水平高低、经济实力强弱、军事力量强弱的国家都可平等参与竞争,是各民族精神升华、爱国热情得以张扬、民众之心联成一体、展现民族实力、维护民族自尊的大好机会。体育运动激发着热爱生命、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其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体育运动的象征性和仪式性使其与国家的形象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国民共享利益的一种方式。正因为体育运动同时有着全球性和国家性,国旗、国徽、国歌在国际赛事中的出现等都是国家符号的展演。就我国而言,对内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力地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得到升华、爱国激情得到张扬;对外有效地树立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在国际交往环境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的推进、为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从1970年代的乒乓外交到1980年代的女排精神,正是在凸现体育社会属性的条件下,体育的政治功能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放大,它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赢得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在继续发挥其生物、教育、政治、娱乐等功能的同时,体育的经济功能也日渐显著[10]。体育市场源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而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则直接与产业经济挂钩。随着竞技体育向职业化、商业化发展,体育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需求平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潜在价值不可估量。尤其是职业体育,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实物的产品经济,还有由无穷的体育精神衍生而来的产品经济。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职业体育不再单纯以追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唯一目的,而赋予通过职业化活动的运作来创造经济价值的功能。在越来越多职业化和商品化的竞技体育领域,职业运动员的体育行为也会更多地表现出经济行为的特征。在现代社会,体育是直接加速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的第三产业。体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竞技体育产业链逐步走向成熟,竞技体育大型赛事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热点;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促进了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举办大型运动竞赛不仅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奥运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现象,在国际的发展也凸显其重要性及前瞻性。同时,近20年的奥运历史也充分证明,奥林匹克可以与经济结合,形成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社会财富,创造区域经济利益。

本文作者:金成平工作单位: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报告

党的**届**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决定》的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认识,为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次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符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具有不断促进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焕发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查看全文

会计计量属性评价分析论文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对象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即建立在选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但是,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会计信息,使会计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如何选择计量属性,形成能够达到会计目标的计量模式,是会计改革过程中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

迄今为止,人们提出了五种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这五种计量属性并不是同时提出的。传统会计的目的在于向投资人、债权人提供有助于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所以,只有历史成本是从15世纪使用复式簿记以来始终作为计价依据的一种计量属性。其余四种计量属性,都是在本世纪为适应经济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提出来的。就其具体原因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价变动的现实,向历史成本提出挑战。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持续上涨严重动摇了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表现为: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根据会计报表作出的经营或投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不能保持企业的实物资本和经营能力。因此,为确保会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它提出了三种计量模式供采用:①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结合使用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会计报表的数字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调整;③现时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2.会计职能的延伸,丰富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现代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从而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有助于经营决策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面向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需要使用现行成本或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

3.会计的国家化、国际化对会计计量提出国际化的要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比较和协调各国的会计制度。特别是在跨国集团内部,子公司只有在具有可比性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才可能编制总部的合并财务报告。比较和协调会计制度,必然涉及对会计计量属性国际化的要求。

查看全文

档案本质属性研究论文

众所周知,档案的属性有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之分。我国档案界的传统认识是将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近年来,档案界又有人提出了几种全新的观点。笔者拟综合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述评。

一、原始记录性

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明确指出,“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在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过程中所显示的独有的特性,就是原始记录性”①。

应该说,这一认识是正确的。然而查启森同志却对这一传统认识提出了质疑:其一,如果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原始记录就是原件,具体地说就是原稿。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档案就是原稿,一切非原稿以外的记录,因为不是原始记录,就不能算是档案了。而事实上在为数众多的档案中,不一定都是原稿,还包括根据原稿而形成的打印件”。其二,“原始记录,当包括文物和图书手稿,即文物和图书手稿,它们也具有原始记录性”,因而“原始记录性是三者的共性,而不是档案所特有的本质属性。”②

笔者认为,上述质疑是值得探讨的。其一,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原始记录性。对形成文件的机关来说,文件的原稿的确是原始记录,但文件的打印件也是原始记录。原稿是印制打印件的依据,打印件是机关处理事务的依据,两者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打印件也属于原始记录则是无疑的。其二,不可否认,图书手稿是档案,有的文物也是档案,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虽然图书手稿也是印刷图书的依据,但图书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为了供众多的人去阅读。而档案则不然,“档案是人们处理事务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副产品,它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或者说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纯粹人为的结果。”③当然,有的原始记录既是文物也是档案,“凡具有原始记录作用且含义明确的实物即可作为实物档案看待。”④《档案法》第十二条规定,“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可见,同样是原始记录,并不影响我们对档案与图书、文物进行区分与管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岂不完全相同?的确,由于“文件与档案记录的内容相同”、“文件与档案的物质形态相同”,因而“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相同。原始性和记录性的有机统一。是文件和档案的共同本质属性。”⑤所以,文件与档案从本质上来说则属于同一事物。但是,有人据此认为,既然文件与档案本质属性相同,那么“文件与档案属于同一概念”⑥。其实,这是对文件与档案关系所作的错误理解。文件与档案之所以属于同一事物,是由于两者的载体与内容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本质属性相同。但同一事物在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次要性质可以发生变而恰恰是这种变化使得同一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所以说,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但并不是同一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两个名称,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查看全文

现值计量属性探究论文

一、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