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差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8 13:33: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顺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贸易顺差现状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19.9%,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同时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08年上升势头回落。

2我国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2.1国际间产业转移是我国高额贸顺差产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这种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外资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进行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50%以上,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其次,这种产业转移的另个结果是,使得企业大规模进口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导致我国对周边经济体形成巨额的贸易逆差。而这些产品在大陆组装后输往这些企业原有的传统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导致我国对欧美市场出现较大贸易顺差。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国际产业,促进了我国贸加工产业的升级。相应地,出口产品仍然以加工类型产品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动我国部分产品层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2.2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扩入了贸易顺差。

查看全文

我国贸易顺差

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查看全文

产品内对贸易顺差影响之议

[摘要]近些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拉大,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产品内贸易。在全球专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中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影响。文章详细分析欧美、日韩、东盟等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影响机制,对中国贸易顺差从全球分工角度做出了全面的解释。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经验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产品内贸易与顺差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该紧跟全球分工趋势,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加大进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良性循环,根据当前产品内贸易对顺差的重要影响针对性地实施平衡贸易顺差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贸易顺差;产品内贸易;国际分工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世界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中国抓住全球化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外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1995年至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年度贸易顺差皆在12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之间,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2621.97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增势放缓,但年度顺差仍达到29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净增328.3亿美元。巨额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象征,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有助于保持全球债务的偿债能力,降低金融高风险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以及动乱。但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代表了贸易伙伴国不断加大的贸易逆差,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因此向中国施加压力,引发了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日益加重的汇率调整压力。除此之外,高额的外汇储备还会成为少数反华势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借口,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鉴于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目前的贸易失衡状况,探求引起中国贸易顺差的本质原因和解决贸易顺差的政策方法是当务之急。

二、文献综述

查看全文

贸易顺差现状分析论文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19.9%,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同时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08年上升势头回落。

2我国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2.1国际间产业转移是我国高额贸顺差产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这种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外资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进行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50%以上,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其次,这种产业转移的另个结果是,使得企业大规模进口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导致我国对周边经济体形成巨额的贸易逆差。而这些产品在大陆组装后输往这些企业原有的传统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导致我国对欧美市场出现较大贸易顺差。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国际产业,促进了我国贸加工产业的升级。相应地,出口产品仍然以加工类型产品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动我国部分产品层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2.2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扩入了贸易顺差。

查看全文

我国贸易顺差走势

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查看全文

外贸顺差的现状及战略

入世5年来,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增加,在2005年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后,2006年,我国顺差又达177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长期巨额的贸易顺差,引发了我国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诸多贸易摩擦,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也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探讨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就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直接原因

1.我国出口加工贸易持续大幅顺差

表12002年~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

表1表明,从2002年~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增长了2.27倍,与之相伴随,同期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长了4.83倍;而且,2002年以来,每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顺差在当年贸易顺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见,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幅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查看全文

我国贸易顺差现象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查看全文

外贸顺差疏导分析论文

一、外贸顺差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2006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经常项目顺差240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仅为100亿美元,可见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货物贸易账户顺差)已远远超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主要来源。持续顺差显著干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1.持续顺差制约了央行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自由度,成为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在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持续顺差所形成的外汇占款导致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近年来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使购买外汇已经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以2006年为例,外贸顺差1775亿美元,按年均汇率央行投放基础货币14149.9亿人民币,以货币乘数为5计算,派生货币总量70749.5亿元,约占2006年货币供应量(M2)的五分之一左右,可见现阶段的流动性问题与顺差形成的外汇占款对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制约直接相关。

2.持续顺差使“对冲”操作产生副作用,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对于外汇占款形成的高额人民币被动投放,央行常用发行央行票据方式进行对冲干预,初衷是减少流动性货币。但是,大量、长期的顺差会导致大规模的对冲,从而产生诸多难题:一是发行央行票据要支付利息,每年数万亿的票据发行使央行为对冲操作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二是央行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面对顺差导致的巨额基础货币投放,央行的对冲操作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和短期市场利率上升的副作用,四是持续顺差难免会给国际投资者形成很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外汇大量涌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

查看全文

贸易顺差分析论文

一、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国际产业的分工理论说明产业在某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期后,都会引起产业外流。从二十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国家,造就了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转向我国,与我国丰富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这是我国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却没有随着国民收入提高而大量增加。

1.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进口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2005年我国对欧盟、美国的进口增长率仅为5%和9.1%,远远低于2004年的28.8%和31.9%。而2006年由于我国所进口的飞机、集成电路等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金额增长较快(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71.5%和30.4%),因此我国和欧盟、美国之间的进口增长率2006年呈现回升趋势,但仍低于2004年水平。而同期我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我国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另一方面,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一些高能耗行业,如造纸、电解铝等在过去两年中所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

2.国家政策偏向出口

查看全文

贸易顺差现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介绍,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