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22:05: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收信息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收信息化思考
走科技加管理之路,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税收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各地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部署,在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的软硬件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人们对税收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目标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深刻把握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税收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并据此选择适当的税收信息化实施策略,是当前需要从战略上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对税收信息化内涵的认识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发展过程的信息化,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提高管理、监控、服务的效能;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影响和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
根据信息化本身内涵和近几年税收信息化发展实践,我们认为税收信息化应定义为: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塑,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这一定义至少应包含以下内涵:税收信息化是税务管理改革与信息技术运用相互结合和互相促进的过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税务管理中广泛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税收信息化是个技术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引发管理变革,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文观念、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税收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才能通过信息资源开发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效能;税收信息化是以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它既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又是管理现代化有机的组成部分,因而税收信息化不仅包括税收征管业务的信息化,还应包括税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当时主要局限于应用计算机模拟并替代手工操作(如用于计会部门产生报表、用于计算机开具税票等),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税收信息化的认识偏重于工具层面。随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特别是1995年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征管改革的目标模式后,各地以征管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在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对税收信息化内涵和规律也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是仍有不少人对税收信息化的认识偏重于技术层面。由于对税收信息化的深刻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把握,因而导致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不少误区,制约了税收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误区一:重技术,轻管理。实践中许多地方对技术比较注重,似乎更热衷于投资购买硬件设备和大量的软件开发,而对系统需求的整体分析研究不够,对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问题重视不够,不注意信息化建设所需干部素质、观念、技能的培养和信息化环境的营造。有的地方只是用现代化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或不敢触动原有的管理方式、组织结构、价值观念,最终阻碍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税收信息化调研报告
税收信息化顾名思义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在更高层面上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税务管理、税源监控及服务水平,由此推动基层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在信息化支撑下的税收专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改革,已成为我们税务机关不容回避的课题。本文试以无锡国税的工作实践为例,对正确树立现代化税收观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规范和加强基层税务管理作一分析思考。
一、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是贯彻落实总局“科技加管理”指导思想的需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形态正由物质型经济向数字信息型经济转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管理信息化在各行各业显示了其主导地位,进一步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就成了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务管理效率的客观要求。税收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加管理”重要指导思想在税务管理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对于推进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加强税务系统内部监督和外部监控,夯实基础、强化征管、提高质量和效率,提升税收管理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是努力实现“金税三期”发展目标的需要。“金税三期”可以概括为“一个原则”(一体化),“两级处理”(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数据),“三个覆盖”(覆盖国税和地税、主要税种、主要环节),“四个系统”(即税收业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与外部应用系统)。“金税三期”目标的实现,将对税收工作起巨大推动作用,使税收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达到税收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严密、高效,对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更加透明,更有效率,税收队伍拥有更加廉洁的公众形象的目标。“金税三期”的建设将加速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税收管理的一场革命。无锡WGIS系统的开发旨在探索建立涵盖税收征管、行政管理、预警分析、监控制约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在基层税务部门实践“金税三期”的目标思路。
3、是着力提高税收信息资源整合、增值利用的需要。纵观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脑到电脑、从单机到网络化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税收管理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但在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仍存在着:有限的税收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各地区、各部门的应用系统、软件相互独立,数据标准各不相同,难以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共享。税收业务流程重组和机构改革相对滞后,阻碍了信息流动。现行征管模式与在现代信息手段和机制指导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有机结合的管理基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层税务部门计算机网络化功能不强,网络覆盖面不广,信息采集与共享受到一定的制约。CTAIS征管软件不能满足各环节的业务需求,只能采用外挂的形式。如:反避税软件、出口退税审核软件、纳税评估软件等等。这些情况必须在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加以解决。
国税税收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青海省国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各级领导重视,目标任务明确
青海省国税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出发点,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在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推动信息化作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支撑,在青海省各州、地、市、县国税局建立起符合税收信息化建设和征管工作要求的计算机广域网和信息数据集中处理系统。完成了综合征管软件1.1版的升级工作,实现了全省运行一个软件,数据一级处理。
2.数据观念不断强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数据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青海省基层各级国税机关不断强化数据观念,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管理集中,将软控制转换为硬监控。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税收征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和对纳税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渗透了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在税收征管方面,按照“在全省搭建一个平台,运行一个软件,数据集中在省局,统一分析,统一利用,信息共享”的目标,青海省税务局制定了综合征管软件推广应用“三步走”的策略。在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2005年建成了青海国税门户网站,人事、教育、监察、财务管理等软件也相继投入使用,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在全省各州地市和海西州局的全部县级国税局都开通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这标志着我省信息化建设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
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对比分析税收信息化内涵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提出;税收信息化的几种定义;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税收信息化作为一种信息化发展过程,给税收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税收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应用、税务机构是信息化各领域中信息技术的最大应用者之一、信息化是一场税收征管革命、税收信息化不单单是简单的把手工操作移植到计算机上、税收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税收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新形势下的现代化税收管理体系和税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管理过程、税收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发展过程,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税收信息化是信息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对学者关于税收信息化定义和内涵的观点进行对比归纳,以助于对税收信息化定义和内涵的理解。税收信息化给税收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是目前税收管理方面的研究重点。但迄今为止,对于税收信息化,国内外尚未有统一公认的定义。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定义内涵
一、问题提出
税收信息化作为一种信息化发展过程,给税收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近年税收信息化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税收信息化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尽管税收信息化是目前税收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多,但众多专著和论文中缺乏专门针对税收信息化定义和内涵的讨论,大多仅仅简单提到税收信息化一词,重点多放在研究税收信息化的目标、不足、改进措施方面。作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很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并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学者对税收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的观点进行对比归纳,以助于对税收信息化定义和内涵的理解。
二、税收信息化的几种定义
税收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运转方面。一是各税收管理软件功能亟待优化。无论是综合征管软件CTAIS,还是金税工程采集系统,虽然经过数次升级完善,但在功能设计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数据加工、应用的深度、广度远远未能达到数据处理、信息应用的要求;软件升级与税收政策的执行不同步。二是缺乏税收信息化整体性和系统性。专业管理软件往往由具体负责的业务的部门推行,部门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各应用软件开发存在业务重复,开发平台和使用的数据库不一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模式,相互之间不能兼容,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致使基层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三是信息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地税、工商、海关、金融、财政等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的应用软件,都有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料和数据,由于缺乏大环境的共享制度,形成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数据独占,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制约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二)配套措施方面。一是基层计算机人才相对缺乏,应用水平还处于浅层次阶段。目前,基层计算机技术人才不足的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缺乏计算机知识和税收知识“双精”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大部分税收管理员都能够通过培训,适应本岗位各应用软件的操作,但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仍然处于一个浅层次阶段。特别是在目前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记账的情况下,许多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的记账软件看不懂、不敢碰。二是硬件配备不平衡。一方面,受资金的制约,在硬件设备的添置、计算机网络的改造还存在一定困难,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硬件设备购置方面,存在一味地追求高档次、新潮流现象,加大了税收成本。三是税收管理与税收信息化程度不相适应。一方面税收管理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前,信息化支持下的许多征管业务应用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手工模式制度的约束,尚处在模拟手工阶段,机构职能、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等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税收信息化又跟不上税收管理的要求,对信息只重视采集录入,忽视了分析整理和综合利用。集中处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能力不够强。
(三)外部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国税部门技术管理手段不相适应。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其内部管理、账目设置大多欠规范,纳税申报常出现不及时、数据不规范的问题,使信息系统的高效果性和先进性打了折扣。另外,现有数据主要来源于征管系统和“金税工程”系统,数据采集来源为多口录入,既有税务人员录入的数据,也有纳税人通过网上申报导入的数据,还有通过其它系统采集的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二、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要按照一体化建设思路,牢固树立服务、效率观念、应用三个观念,既要注重技术开放性和技术先进性,又要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对税收征管以及行政管理的作用和要求,打破项目壁垒,兼顾税收信息化的现状,推进税收业务以及行政管理业务的重组和工作规程的优化,使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一)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利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应用,统一维护”的原则,在技术上,要坚持主要税收征管软件中数据库的结构的统一、征管代码体系的统一和征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及其使用的统一;在软件的开发应用上,要严格统一规则,树立超前意识,着眼全局,立足长远,推广运用适应数据大集中处理需要的软件。另外,还要把握好灵活性,搞好外挂在统一征管软件上的功能模块的开发应用,对部分综合征管软件后续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局部的、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正确处理好统一与灵活的关系,保障整个系统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整个系统的信息资源。
解析税收信息化构建
一、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运转方面。一是各税收管理软件功能亟待优化。无论是综合征管软件CTAIS,还是金税工程采集系统,虽然经过数次升级完善,但在功能设计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数据加工、应用的深度、广度远远未能达到数据处理、信息应用的要求;软件升级与税收政策的执行不同步。二是缺乏税收信息化整体性和系统性。专业管理软件往往由具体负责的业务的部门推行,部门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各应用软件开发存在业务重复,开发平台和使用的数据库不一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模式,相互之间不能兼容,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致使基层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三是信息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地税、工商、海关、金融、财政等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的应用软件,都有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料和数据,由于缺乏大环境的共享制度,形成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数据独占,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制约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二)配套措施方面。一是基层计算机人才相对缺乏,应用水平还处于浅层次阶段。目前,基层计算机技术人才不足的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缺乏计算机知识和税收知识“双精”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大部分税收管理员都能够通过培训,适应本岗位各应用软件的操作,但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仍然处于一个浅层次阶段。特别是在目前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记账的情况下,许多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的记账软件看不懂、不敢碰。二是硬件配备不平衡。一方面,受资金的制约,在硬件设备的添置、计算机网络的改造还存在一定困难,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硬件设备购置方面,存在一味地追求高档次、新潮流现象,加大了税收成本。三是税收管理与税收信息化程度不相适应。一方面税收管理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前,信息化支持下的许多征管业务应用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手工模式制度的约束,尚处在模拟手工阶段,机构职能、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等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税收信息化又跟不上税收管理的要求,对信息只重视采集录入,忽视了分析整理和综合利用。集中处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能力不够强。
(三)外部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国税部门技术管理手段不相适应。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其内部管理、账目设置大多欠规范,纳税申报常出现不及时、数据不规范的问题,使信息系统的高效果性和先进性打了折扣。另外,现有数据主要来源于征管系统和“金税工程”系统,数据采集来源为多口录入,既有税务人员录入的数据,也有纳税人通过网上申报导入的数据,还有通过其它系统采集的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要按照一体化建设思路,牢固树立服务、效率观念、应用三个观念,既要注重技术开放性和技术先进性,又要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对税收征管以及行政管理的作用和要求,打破项目壁垒,兼顾税收信息化的现状,推进税收业务以及行政管理业务的重组和工作规程的优化,使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论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税收领域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税收领域,大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效率。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务机关都设立了税收信息中心,形成了一套覆盖其全国的税务信息系统,这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税收征管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税收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税收管理现代化地一个标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对国外几个国家的税收信息化管理进行简要介绍,以寻求可供我国在这方面进行借鉴的地方。
德国的税收信息化管理建设覆盖面广,数据准确性强,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德国已将管理纳税人的基本业务全部纳入了信息技术集成处理范围中。纳税人通过网络可方便、快捷地办理相关涉税事宜,税务部门也通过网络进行税源控制、税款征收等税收管理。德国税收信息化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为所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就业的个人建立纳税编码和税卡。任何单位申请登记开业时,必须向税务局提供包括雇佣人员、规模、银行帐号等有关纳税方面的资料,税务局把这些征税的基本资料输入电脑并给该单位编发纳税编码。公民个人在就业前也要向税务局填报税卡,税卡上的信息作为税务局对该公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档案。纳税人依据税务编码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雇主按税务编码代扣代缴雇员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税务局就可以按编码通过网络汇总纳税人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的收入,将该数据与纳税人的申报相核对,从而可以确认纳税人是否缴纳了应纳税款。而且,税务部门发给纳税人的税卡是公民合法就业的前提,德国法律规定任何雇主不得雇佣没有税卡的雇员。其次,通过会计(税务)师数据处理中心,会计(税务)师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会计(税务)师数据处理中心与税务部门的税务信息处理中心实现了联网,每月处理大约800万件个人收入所得税纳税申报。其信息传递程序如下:纳税人委托执业会计(税务)师审核或帮助填写纳税申报表,会计(税务)师把纳税人的申报资料通过电脑输入会计(税务)师数据处理中心,会计(税务)师数据处理中心再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传输到税务部门信息处理中心。税务局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编码,从信息处理中心调出纳税人的电子申报资料进行核对,无误后通过电脑开出纳税通知书通知纳税人缴税。这种集中办税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障了税收征纳的可信度。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进行审核和征收,对税源实施监控。德国在州一级设税务信息处理中心,州以下的市、县一级设税务服务信息站。州税务信息处理中心和地方服务信息站通过网络传递、汇总信息,实现了从纳税申报到入库的全过程控制。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税务部门可以方便地查询纳税人的收入及申报情况,对于欠缴税款还可以通过与银行联网查询存款账户,追缴税款。
美国国内收入署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由国内收入署的一名副局长专职主管信息化建设。国内收入署设有两个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部门,分别负责业务需求和技术开发管理。1998年,国内收入署进行了改革,把其分区域进行税收管理的框架组织结构改成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框架组织结构。这样它的信息技术系统也必须进行更新以适应这种改革。为此,国内收入署制定了一个信息化建设15年规划,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公平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纳税人服务。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十个核心信息管理子系统,分别是纳税人服务系统、小型企业征管系统、大中型企业征管系统、电子申报系统(近期目标)、综合电子服务系统(远期目标)、图像识别处理系统、税收统计信息系统、综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到目前,国内收入署共有四个主要广域网,1182个区域网。其声讯网每年处理电话近2亿次,图像识别处理系统已处理了约10亿份图像及表格。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国内收入署还加强了自己的网站建设。如在网站上提供了纳税人可直接下载使用的在线表格,纳税人的经常性问题及回答等。由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纳税服务,使电子申报率由1998年的20%提高到2002年35.8%,2007年底个人电子纳税将达到80%。
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普遍应用是澳大利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澳大利亚税务部门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对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税收服务进行管理。近几年使用的电子报税推广成效显著,现在大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使用电子报税。同时,澳大利亚税务局积极鼓励纳税人使用网上报税。在纳税评估、税收服务等方面,澳大利亚税务局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来完成。通过澳大利亚税务局的网站,纳税人可以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税务局的有关情况和最新政策法规,接受信息咨询服务。澳大利亚税务局通过网络为纳税人定期不定期地提供大量的免费宣传资料,提供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等形式提高税收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澳大利亚税务局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海关、银行等部门进行了联网,这样可以随时调阅所需资料。同时,利用庞大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司、个人等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和审计,以及进行案头分析和初步的税务稽查。澳大利亚税务部门也利用电脑网络对个人申报情况与从雇主和有关部门那里得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个人所得税税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财政税收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人们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从事信息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信息文化改变了税收管理体制、组织形态和结构,未来税收工作的主体将围绕网络建构。
关键词:信息文化税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一、信息文化的内涵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人们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从事信息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但随着信息概念向各门具体科学渗透,被纳入了哲学的视野。在研究信息的过程中日益倾向于探究信息的本质,逐渐赋予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同时也赋予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信息是在信号的刺激下产生的,就其形成的过程而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不能据此否定信息的主观性,无论是生成的信息,还是生产的信息,最终都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而且随着人们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没有大脑的出现,就根本不可能生成和生产信息,这个世界也永远是充满各种信号的呆板的世界。
信息的本质是主观虚拟存在,而事物的本质则是客观实际存在。首先,信息决定于事物,离开了事物,信息就失去了赖以产生的客观基础。其次.信息不同于事物,信息是虚拟的、主观的,而事物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的。第三,信息具有一定的超越事物之外的独立性。因为信息是虚拟的、主观的,所以信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自由地进行信息运算,并据此改造事物。第四,信息对事物的反映有时是扭曲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基本上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相符合,有时超越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生产出新的信息。
智能信息是“情报学”与“信息学”发展融合的产物。在知识环境下,智能信息学注重对知识传播、获取、管理和情报交流的研究,以及“探索信息激活的规律”。目前,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已从最初的单一需求转向了适用于各领域的决策信息需求,因此,智能信息已超越以往文献情报学及科技情报学的研究范围。传统的科技情报理论、文献情报理论正在与现代的竞争情报理论、工商情报理论、技术情报理论、安全情报理论等现代情报理论相结合,从而形成智能信息理论。
税收信息化中信息安全论文
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信息状态安全,即税务系统安全,要防止税务系统中心的数据被攻击者破坏。税务系统要通过Internet对纳税人提供纳税便利,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它的数据中心开放,这对税务系统本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其次是信息转移安全,即服务安全,如纳税人识别号、口令、纳税金额等在传输中不被冒用、泄露和篡改。再次是安全管理制度,即使用安全,保证税务人员正确、安全的使用。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前两个方面也就是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一、信息状态安全技术
信息状态安全主要包括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三个方面。
(一)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ServerSecurity)
服务器是存储数据、处理请求的核心,因此服务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服务器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到服务器硬件设备自身的安全性防护,对非法接触服务器配件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加锁或密码开关设置等;同时,服务器需要支持大数据量及多线程存储矩阵以满足大数据量访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大量的访问导致服务器崩溃;服务器要能够支持基于硬件的磁盘阵列功能,支持磁盘及磁带的系统、数据备份功能,使得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能够在灾难后得到备份恢复,保证服务器的不间断运行;服务器设备配件的高质量及运行可靠性也是服务器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直接关系到服务器不间断运行的时间和网络数据访问的效率。
(二)操作系统安全(OperatingSystemSecurity)
税收信息化职工个人总结
回顾20*年的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团结同志,圆满完成了一年来局党组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与同事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交流等形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撰写了《关于区县级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被20*中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收录在税务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里。同时,高度重视全局统一的机关作风整顿,认真组织学习,进行自查,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进行个人剖析,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有效地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了勤政廉洁、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带领全体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工作,开拓创新,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尽职尽责,全力抓好本职工作。20*年,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具体有:CTAIS2.0顺利上线,网上认证、申报推广工作的进展顺利,完成FTP数据传输与数据共享的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实现OA办公、CTAIS业务处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完成新网页的更新工作,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积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搞好信息化方面的各类培训工作,规范了计算机机房,完善内部设备档案管理,完成机动车软件的推广与应用,积极配合综合部门做好一机多票和DOS版开票系统的升级工作,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维修维护。注重业务和服务技能的提高,狠抓业务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一流服务队伍。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和所分管的工作人员,要求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廉政勤政,搞好团结,自觉做到严于律已、以诚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的信念。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帮助解决基层单位遇到的难题。同时,借全局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之机,加强了业务人员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的整顿,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干实事和为征管服好务上来。通过学习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觉悟,科室人员无迟到、早退和工作拖拉散漫现象,形成了工作积极、纪律严明、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使工作人员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总之,一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平时忙于工作,学习有些懈怠,思想不够解放,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有些瞻前顾后等。新的一年,我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励,为我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