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21:26: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收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收理论发展及政策启示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最优税收理论的两大主体部分——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的主要理论进展及其政策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所得税的功能及其税率设计、税收政策目标、假设条件、政策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中国税制
一、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对“什么是最优税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历史上诸多经济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倍受关注的当数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而对当代经济学家来说,由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业已成为经济学探讨中的两大主题,因此,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2)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尽管公平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效应标准,即税收效率标准。
困难在于,对一个特定的税种或某个税收政策建议来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的某一标准而无法满足其他标准。比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易于满足税收公平标准,却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增值税总体上对劳动供给不会产生负激励,但却很难符合税收公平标准。
最优税收理论文献对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借助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
税收理论发展及政策启示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最优税收理论的两大主体部分——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的主要理论进展及其政策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所得税的功能及其税率设计、税收政策目标、假设条件、政策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中国税制
一、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对“什么是最优税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历史上诸多经济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倍受关注的当数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而对当代经济学家来说,由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业已成为经济学探讨中的两大主题,因此,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2)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尽管公平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效应标准,即税收效率标准。
困难在于,对一个特定的税种或某个税收政策建议来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的某一标准而无法满足其他标准。比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易于满足税收公平标准,却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增值税总体上对劳动供给不会产生负激励,但却很难符合税收公平标准。
最优税收理论文献对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借助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
环境税收理论论文
摘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终于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利用税收手段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
关键词:环境税;税收理论;认识
西方环境税的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近年来又发展形成了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这些理论主要针对环境及资源的认识及税收的参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我国,更多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扩大了对外部性的研究,认为生产中的外部性不是外部性产生的唯一来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外部性还包括消费中产生的外部性、当代人对后代人产生的隔代外部性及同代人之间的跨国外部性等,对这些不同的外部性应用不同的环境税收来解决。在环境税的研究上,多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税制,但对环境税建立的时机和体系有不同的看法。
一、环境税的理论渊源
环境税,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绿色税,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目前环境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环境税收理论管理论文
摘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终于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利用税收手段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
关键词:环境税;税收理论;认识
西方环境税的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近年来又发展形成了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这些理论主要针对环境及资源的认识及税收的参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我国,更多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扩大了对外部性的研究,认为生产中的外部性不是外部性产生的唯一来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外部性还包括消费中产生的外部性、当代人对后代人产生的隔代外部性及同代人之间的跨国外部性等,对这些不同的外部性应用不同的环境税收来解决。在环境税的研究上,多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税制,但对环境税建立的时机和体系有不同的看法。
一、环境税的理论渊源
环境税,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绿色税,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目前环境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论文
税收筹划属于企业理财的范畴,是企业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和政策导向,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taxsavings)利益或税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企业财务筹划活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更多地是从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特征以及于国家、企业和社会的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论证其必要性。税收筹划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单纯从税收筹划的特点和现实意义来认识是很不够的,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税收筹划存在的客观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从税收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税收效应理论和税收调控理论为分析框架,论证税收筹划的客观理论基础,并对影响税收筹划的税收因素进行分析,使税收筹划在我国的运用更具理性。
一、税收效应理论及其对纳税主体的效应分析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货币收入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上升与实际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被迫购买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等于减少实际收入,从而减少几乎所有商品的购买量。从税收角度而言,所谓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课税或增税使纳税主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改变总体收入水平,使纳税主体境况变坏的效应。税收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主体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的税金之比例,即平均税率所决定的。平均税率高,税收负担重,则对纳税主体的收入效应大;反之,则产生的收入效应小。一般来说,税收的收入效应不会对纳税主体“工作努力”产生妨碍,因为税收增加会使纳税主体收入减少,所以纳税主体为了取得更多的收入而不得不减少闲暇等其他方面的享受,能激励人们更加发奋工作。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替代效应是用来说明相对价格变化及其所造成的与私人支出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其他商品来替代价格上升了的商品。从税收角度来看,所谓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实行差别税收待遇,使某种商品或劳务与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改变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选择,用一种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商品或劳务来代替征税的或税负重的商品或劳务。替代效应是由税收的边际税率或边际税负所决定的,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反之则越小。一般地,替代效应不利于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而会导致人们增加闲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税收对纳税主体产生的两大基本效应。收入效应反映了征纳双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也反映出税收对经济的激励作用。替代效应则表明,当课税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们通过逃避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揭示了税收负担程度的经济效应和财政效应,同时也是对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最好证明,即,一定程度的税收负担既能保证税收收入,又对纳税主体产生收入效应,激励“工作努力”;税负超过一定限度,不仅不能取得最佳税收收入,反而产生较大的替代效应,激励逃避税收。政府课税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负担能力或负担心理,既保证税收收入的极大实现,又维护纳税主体相应的合法权益,促进纳税人“工作努力”,力图淡化税收替代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税收调控理论及其对纳税主体的激励与制约
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及作用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其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税收自动稳定机制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从而“熨平”经济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例如政府对所得课税,在经济衰退时期,纳税主体收入下降,即使不改变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国家课征的所得税税额也会自动下降,并且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税收减少的幅度大于纳税主体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相反,在经济高涨时,纳税主体的收入上升,国家征收的所得税相应自动增加,并且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税收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个人和企业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减缓经济活动的过度扩张。其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的交替采用减税和增税的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根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状况,以及总供给与总需求内部结构的分配状况,通过增税或减税措施,以及税负差别待遇,调整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和消费水平,进而刺激或抑制消费和投资欲望,包括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和紧缩性的税收政策。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减税措施,通过相对增加市场主体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刺激经济复苏,从而促进国民收入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增税措施,相应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扼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
税收理论问题论文
一、几个重大税收政策问题: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税收政策。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必须既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也要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现有不够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涉及到一系列的税收政策问题,例如,与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以及其他商品、原材料等货物有关的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问题,同破产企业与被兼并企业有关的欠税问题和亏损结转的问题,兼并方或受让方按照国家引导的方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应给予的企业所得税鼓励问题,以及联营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破产清算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税收在原则上应该给予支持,但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防止“假破产,真逃债”,即一方面把债务包袱卸给国家,另一方面破产企业的原班人马和机器设备,却依旧交由别的企业整体接收的非法行为。
2、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中,对国有企业所得税,仍然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将其收入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对铁路、银行、保险部门的各种收入,也仍然沿用旧办法,全部按部门汇总缴纳给中央。这些办法,助长了在长期条块分割管理下所形成的“别人”的资产可以流入,“自己”的资产不得流出的错误思想,阻碍了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
3、税收只有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大力促进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才有不断增长的税源。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是在于后者会比前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投资和再投资的税收鼓励政策。
税收理论问题论文
一、几个重大税收政策问题: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税收政策。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必须既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也要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现有不够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涉及到一系列的税收政策问题,例如,与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以及其他商品、原材料等货物有关的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问题,同破产企业与被兼并企业有关的欠税问题和亏损结转的问题,兼并方或受让方按照国家引导的方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应给予的企业所得税鼓励问题,以及联营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破产清算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税收在原则上应该给予支持,但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防止“假破产,真逃债”,即一方面把债务包袱卸给国家,另一方面破产企业的原班人马和机器设备,却依旧交由别的企业整体接收的非法行为。
2、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中,对国有企业所得税,仍然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将其收入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对铁路、银行、保险部门的各种收入,也仍然沿用旧办法,全部按部门汇总缴纳给中央。这些办法,助长了在长期条块分割管理下所形成的“别人”的资产可以流入,“自己”的资产不得流出的错误思想,阻碍了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
3、税收只有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大力促进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才有不断增长的税源。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是在于后者会比前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投资和再投资的税收鼓励政策。
税收理论问题论文
一、几个重大税收政策问题: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税收政策。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必须既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也要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现有不够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涉及到一系列的税收政策问题,例如,与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以及其他商品、原材料等货物有关的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问题,同破产企业与被兼并企业有关的欠税问题和亏损结转的问题,兼并方或受让方按照国家引导的方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应给予的企业所得税鼓励问题,以及联营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破产清算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税收在原则上应该给予支持,但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防止“假破产,真逃债”,即一方面把债务包袱卸给国家,另一方面破产企业的原班人马和机器设备,却依旧交由别的企业整体接收的非法行为。
2、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中,对国有企业所得税,仍然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将其收入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对铁路、银行、保险部门的各种收入,也仍然沿用旧办法,全部按部门汇总缴纳给中央。这些办法,助长了在长期条块分割管理下所形成的“别人”的资产可以流入,“自己”的资产不得流出的错误思想,阻碍了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
3、税收只有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大力促进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才有不断增长的税源。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是在于后者会比前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投资和再投资的税收鼓励政策。
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及编辑策略
一、把握时代脉搏,聚力选题策划,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既大有可为,又责任重大。当前,随着新发展阶段我国税收现代化的高质量推进,各项税收改革创新举措集成推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都为推进税收理论创新和税收学术繁荣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笔者所在的《税务研究》是一本隶属国家税务总局,致力于我国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税收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中,《税务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政治导向,紧紧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深入研究和解决税收事业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和税收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己任,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税务研究》每期的重点选题策划都紧跟经济发展大势、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注重凸显理论性、现实性、时代性,刊发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有政策研究、有对策分析的文章,为税收改革实践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有效助力税收学术高质量发展。比如,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税制结构转型的关键期,而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的变化,要求我国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以人民为中心和面向现代国家治理的税收制度。在此大背景下,《税务研究》以“十四五时期的税制改革”为主题,分别策划了两期相关专题,约请财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撰稿,认真研究“十四五”时期税收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提出合理建议。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税务研究》及时策划了“税收征管改革”专题,聚焦税收征管在技术、业务、组织方面的第三次变革及对纳税人带来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再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如何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
二、坚持质量为本,聚力精品栏目,展示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
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加快提升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对学术期刊而言,要成为某一领域高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就必须持续在提高刊物质量上下大功夫,坚持质量为本、精品为要[1]。特别是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术期刊更应坚持站在学术前沿,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打造精品栏目,不断推出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思想性的精品力作,展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着力提升期刊的思想力、引领力和影响力。《税务研究》作为税收理论界的学术期刊,是开展税收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税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税务研究》在巩固优势、提升特色的基础上,始终把提升办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以打造精品特色栏目为抓手,展示高水平税收学术研究成果。《税务研究》以《新时代·新征程·税收现代化》栏目为主,以《税制改革》栏目为支撑,配合《本刊特稿》《环球税收》等重点栏目,打造了一系列观点鲜明、言而有据的精品佳作,其在加强学术研究经验交流、引领税收学术研究方向、推动税收理论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税务研究》努力使各栏目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通过《新时代·新征程·税收现代化》栏目,《税务研究》针对税收改革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凝聚产、政、学、研等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集中提供观点鲜明、言而有据的精品佳作,不断增强期刊的思想性、学术性。该栏目的每期选题策划都紧跟经济发展大势、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先后策划了“税法与《民法典》的协调和衔接”“数字服务税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税收政策”“优化收入分配与税收政策调整”等专题,更加注重凸显期刊的理论性、现实性、时代性,较好地引导了税收理论研究方向。通过《税制改革》栏目,《税务研究》挖掘税收改革发展的深刻内涵,探寻其实现路径,为我国税制改革提供理论储备和智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该栏目紧密结合相关要求,先后策划了“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税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探索”“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等专题,多维度、全方位地分析我国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的方向及路径。此外,通过《本刊特稿》栏目,《税务研究》跟踪、把握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发挥他们在税收理论研究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环球税收》栏目,《税务研究》对国外税收制度、政策、征管各方面的经验进行介绍,力图为我国的税制改革和征管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数字经济与税收治理》栏目,《税务研究》从税收角度解读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分析和研讨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治理新生态等。《税务研究》通过打造这些精品特色栏目,深入研究和解决税收事业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和税收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发展阶段的税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坚持守正创新,聚力繁荣学术研究,做优做强优质内容传播平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出新者进。例如,《税务研究》通过积极组织学术活动,举办主题突出、专家云集的财税论坛;开展学术征文,评选“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常态联系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的良性互动,有效地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总结年度税收学术研究重大议题、重点领域的研究进展,梳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税务研究》于2021—2022年创新推出“年度学术研究综述”专栏。该专栏以“述”“评”结合的方式,聚焦年度税收学术研究热点,系统回顾和总结税收领域备受关注的深层理论问题、现实焦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评述与展望,全方位地呈现相关议题的学术研究观点与脉络趋势。“年度学术研究综述”专栏均根据年度税收研究重点来设立不同专题,旨在更好地展现当年的税收研究脉络趋势。例如,“2020年度学术研究综述”专栏设立“税收理论”“税收政策”“税制改革”“税收法治”“征管服务”“国际税收”六个专题;而“2021年度学术研究综述”专栏则在2020年度的基础上,考虑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意见》印发后我国税收征管改革迎来第三次变革的关键之年,特别设置了“建党百年税收”专题和以贯彻征管改革意见落实的“税收征管”专题,总体从六个方面展示了2021年度税收学术研究成果,有利于读者整体把握当年税收学术动态,及时追踪税收理论。“年度学术研究综述”专栏连续两年的刊发,在读者中引发了积极反响,进一步提升了《税务研究》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未来,《税务研究》将遵循这个思路,继续推进创新发展,做优做强优质内容传播平台。
县税务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值我县税务学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税务学会的成立和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和关心我县经济建设的省市税务学会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县税务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税收征管,努力组织收入,积极开展税收理论研究、探索征管方式改革、扩大税收政策宣传和税收咨询服务,为新税制在我县的顺利实施、各年财政收入目标的较好完成,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今天,县税务学会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税收理论研究,拓展税收工作视野,对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成立税务学会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企业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这对对我们现有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管理方式、征管手段、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影响。通过成立税务学会,加强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增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的指导水平,使税务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其次,成立税务学会是提高工作水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