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17:24: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睡眠质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睡眠质量

内科住院病患睡眠质量监护干涉

良好的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约80%以上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常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精神压力、经济负担等因素,而出现睡眠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现象[1-2]。随机抽取60例伴睡眠障碍的该类患者予以差别护理,以观察睡眠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伴睡眠障碍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9岁,平均(66.5±7.1)岁;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脑血管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消化性溃疡4例,其他14例。入选标准:①住院时间≥1周,②无言语表达障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睡时缩短、觉醒过早、不能熟睡等睡眠障碍。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患、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根据具体基础疾患及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睡眠护理干预:①加强住院指导,帮助患者及早熟悉住院环境、认识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并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其心理状、睡眠障碍诱因,然后对症分析,帮助其恢复一个安然入睡的平和的心态;②构建和谐睡眠条件及环境,注意住院条件的改善,如床被的更换、清晰,保持住院环境的干净、舒适,如保持空气新鲜畅通、避免夜间强光、合理分配陪护;③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良好睡眠对预后的作用,加强睡眠卫生知识、心理指导及用药原则等知识的宣讲,及时了解患者睡眠状况并针对性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④合理的安排睡眠时间,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以促使患者适应劳逸结合、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如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量、缩短午睡时间、晚上按时入睡等;⑤适当满足患者睡前习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满足患者睡前需求,如听音乐、散步等,但要避免不良的刺激及剧烈运动以保证患者在睡前心态趋于平和;⑥药物辅助,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可适当予以镇定剂、催眠药物以促其睡眠,但应严格管理药量、服用方法,切记盲目用药。

查看全文

学生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为采取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4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价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结果PSQI平均得分为4.423.89分,32.18%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好,56.61%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1.21%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男生女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与个人情绪、学习压力、所学专业、人际交往、每周锻炼身体频次、恋爱状态、家庭经济状况、考试因素、入睡时间、睡前使用手机、睡眠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且影响因素多样。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质量,匹兹堡

睡眠质量指数,影响因素睡眠是一项与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它不但可以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葡萄糖水平和心血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身心健康发展[1]。长期低质量的睡眠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会引起免疫力降低、抑郁,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质量的睡眠已成为影响世界人口健康的主要问题。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睡眠日”活动,“睡眠质量”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3]。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4-5]。为深入了解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探讨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课题组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8年3-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蚌埠医学院护理、临床、物联网和食品工程与质量专业的部分班级学生发放问卷367份,收回361份,剔除缺项、漏项13份,最终有效问卷348份(96.39%)。以此有效问卷的348人为研究对象,其平均年龄为(20.23±1.47)岁;其中男生152人(43.68%),女生196人(56.32%);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为132人(37.93%)、103人(29.60%),113人(32.47%)。1.2研究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蚌埠医学院一、二、三年级的本科生34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先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再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调查。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员说明研究意义及填写时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回收问卷。对调研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熟悉调查内容,并统一调查方法;进行正式调查前,于2017年12月抽取了一个班57人进行了预调查;未选择刚开学的时间和正处在实习期间的学生进行调查以排除大学刚入学不适应和实习面临的环境变化和就业压力所导致的睡眠障碍;避开考试月调查以排除学生因考试压力而造成的睡眠问题。1.3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与影响因素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每周锻炼身体频次、学习压力、恋爱状态、睡眠环境、睡前使用手机时长等资料。(2)睡眠质量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将18个条目归纳到不同的7个睡眠评分因子,分别计算“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运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得分因子。每个因子得分为0-3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因子情况越差;再累计各因子得分构成PSQI总得分,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将PSQI总因子得分划分为3个等级,PSQI≤4分为睡眠良好,PSQI5-7分为睡眠一般,PSQI≥8分为睡眠差,即睡眠障碍。

2结果

查看全文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睡眠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对13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好者20名(15.4%),一般91名(70%),差者19名(14.6%);睡眠质量差者以年龄偏大者居多。睡眠质量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则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心身健康,也有可能影响对患者正常的治疗过程。提示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科学安排工作班次。

【关键词】护士;睡眠质量;心身健康;睡眠质量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有报道显示[1],成人中15~30%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及早醒问题。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其职业特点,睡眠质量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且被人们所忽视。为此作者对我院130名护士进行了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均为我院精神科护士。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85.5%。入组的130名护士中,年龄18~55a,平均35.23±9.81a;已婚92名,未婚38名;工龄1~35a,平均14.12±7.23a;职称:初级97名,中级29名,高级4名。

1.2方法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2]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者进行调查分析。睡眠质量调查表根据李氏编制修改,共11个项目,以5分制表示5个等级,最好5分,最差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最高得分55分,最低11分。

查看全文

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研究

摘要:睡眠质量问题是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成年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近期研究表明,医学实习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一些研究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发现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作息时间的改变和就业压力等是影响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近年来关于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的研究发现,本文对当前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睡眠质量问题是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成年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1],一项针对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10国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患者的失眠患病率为32.6%[2]。医学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面临长期高强度的临床知识学习、临床实践压力(如夜班、多变而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生活抉择等,会产生显著的心理压力,引起睡眠不良[3-5]。国内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约有20%~32%的医学实习生存在睡眠问题[6-8],同时医学实习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医学非实习生[9-10]。大量证据表明,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神经认知和神经运动具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11]。任何未被发现的睡眠问题都可能产生心理压力,对医学生的个人健康以及整个医疗系统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12]。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改善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现状

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是目前国内外评价睡眠质量最常用的测评工具[13]。张莉等[7]在广州对146名实习护生(专科60人,本科86人)的调查发现,护士实习生PSQI总分为6.27±2.99,以PSQI≥7作为睡眠质量差的标准,31.5%的实习护生睡眠质量较差。其他研究多以PSQI≥8作为睡眠质量差的标准,如曾祥英[14]对广州本科实习护生的调查发现,58%的本科实习护生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总分6.57±3.02)。可能受到研究样本及评价方法的影响,导致两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四川的1项研究发现,19.26%的实习护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显著高于非实习生(7.11%,t=2.731,P<0.05),实习生PSQI总分为7.18±2.02[9]。而杨丽君等[6]对拉萨地区的临床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SQI总分为6.02±2.75,25%的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较差。国内的研究普遍认为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受到学业及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作息时间改变包括上夜班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印度1项调查发现,医学实习生的PSQI得分为4.76±2.36,明显低于国内研究结果,该研究同时发现与医学生相比,实习生和临床研究生失眠和嗜睡问题更严重[11]。与进入临床前相比,临床实习后,医学生白天更易嗜睡,那些报告有睡眠不良和心理压力的学生也更易白天嗜睡[15]。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可能因为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而有差异,也可能受到样本基线资料如地区、年龄、性别、专业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影响[1]。但是,本次研究发现,医学实习生存在睡眠问题比较普遍,而且存在白天嗜睡或者失眠等问题,关于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现况还需要进行大样本、多地区的综合研究予以评价,为改善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睡眠质量评价与疾病诊断研究

近年来,中国成人及青少年的失眠率持续上涨,失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睡眠不仅是人基本的生理需求,更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普遍生理现象。睡眠时间占据了人的一生的三分之一,健康又规律的睡眠可以为机体正常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证。但是,WHO在2002年的一项全球睡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在中国更是达到了43%[1]。一般来说,如果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则属于失眠的范畴[2]。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长期失眠会让人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严重的失眠甚至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体内系统失衡,抵抗力降低,易患其他严重疾病。由于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压力大,失眠现象不仅中老年人易得,年轻人也越来越多,都需要有效调整睡眠计划,以确保身体健康。影响失眠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环境变化,睡前茶或咖啡等;主观因素一般是生活压力,情绪失落,精神兴奋等精神因素。本文以2017年APMCM数学建模竞赛赛题所给的样本数据作为分析对象,筛选出所有影响睡眠质量的指标,并分析指标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依据实际医生对失眠患者的诊断结果建立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提出了可行有效的睡眠计划方案,以及改善睡眠计划的相应措施。

1指标体系的建立

1.1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所给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人的可靠性、精神状态、紧张情绪、性格七个指标。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确立了影响睡眠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人的可靠性、精神状态、紧张情绪和性格。其中,人的可靠性是指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表现力,它会受到年龄、心理状态、身体健康、态度、情绪、某些常见错误、错误和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3]。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年龄段的女性的睡眠时间都略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容易失眠。而且,睡眠和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综合以上原因分析,将年龄和性别纳入到分析变量中。由于所收集到的数据中涉及的病症繁多且数量不一,为了更加直观的分析睡眠和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得到一般化的结论,本文将相应症状的诊断数据数字化并筛选出频率高于1%的病症。这些症状的数据更有利于后续建模的需要。睡眠质量和人类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较大的人更容易入睡且更早醒来;青少年则有更长的睡眠时间;不健康的老年人会有更多的问题,他们常患有令人更早衰老的疾病;所有年龄段的女性睡眠会多一点,而另一方面她们也更容易失眠[4]。上述各种情况,在对所给数据的针对年龄和性别的分类分析中都能看到。注意到这一些后,分析睡眠和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大的帮助。1.2指标的筛选。为了剔除无关指标,特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性可以用来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赖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Pearson相关系数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越接近正负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利用此系数来筛选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将睡眠质量作为因变量,其中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别用于计算各指标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我们采用SPSS20软件做相关分析,对所有指标和睡眠质量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性格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为-0.031,表明性格与睡眠质量之间相关性极弱,应考虑排除,即不考虑性格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2建立睡眠质量等次分类模型

确定了5个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后,利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来建立分类模型,具体模型见公式(1)-(4)。从模型检查的显著性水平看,回归模型通过检验,有统计意义,应该能反映5个指标与睡眠质量等次分类的关系。将指标值代入模型,分别计算三个分类的概率,根据最大值判断睡眠质量等次应属分类。本文又根据已有数据进行模型正确率检验,从睡眠质量的正常、异常、差三类比对中发现,正确率为82.6%,我们认为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G0=0.864-0.037×AG+0.014×RE+0.008×PS-0.046×NE-0.594×S0(1)G1=2.080-0.025×AG-0.004×RE-0.008×PS-0.019×NE-0.019×S0(2)G2=1.938-0.018×AG-0.003×RE-0.009×PS-0.011×NE-0.141×S0(3)i,=0,1,2(4)其中:(4)式为分类模型,AG是研究人员的年龄,RE是研究者的可靠性,PS是研究者的精神状态,NE是研究者的紧张情绪,S0是研究者的性别变量(女性为0,男性为1)。对所建立的分类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在每种分类研究者的性别以及年龄对应的系数绝对值较大,即年龄和性别与睡眠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睡眠质量等级的划分。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我们调查了中小学生、上班族、敬老院的老年人有关信息,利用上述所建模型对人们睡眠质量进行等次分类,分类结果与被调查的睡眠情况描述基本一致。说明模型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应用到现实当中。

3建立睡眠相关的疾病诊断模型

查看全文

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论文

一、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

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78.7%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78.7%。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

查看全文

精神分裂症睡眠质量与代谢综合征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43)。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和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睡眠质量;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占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50%以上。近来研究发现[1],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可增加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风险。而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并增加死亡率。睡眠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72.4%,睡眠障碍不仅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困难[2]。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睡眠质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43)。2组一般资料见表1。1.2纳入标准1)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2)具有独立读写能力和临床资料完整者;3)符合DSM-IV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4)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1)伴有智力或语言沟通障碍者;2)因并发症所致身体活动受限者;3)伴睡眠呼吸阻塞综合征等其他睡眠障碍。1.4研究方法1.4.1入组患者信息采集患者入组后采集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和血压等基本信息。1.4.2代谢综合征判断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尿病已确诊;HDL:<1.29mmoL/L(女)或<1.03mmol/l(男);TG≥1.7mmoL/L;BMI≥24;BP≥130/85mmHg(1mmHg=0.133kPa);腹部肥胖(男腰围>85cm,女腰围>80cm)。满足上述3项及以上者即可判断为代谢综合征阳性。1.4.3睡眠质量判断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4]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调查探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医院的9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将儿科的46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其他科室的46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SQI得分为(8.12±1.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1.76)分(P<0.05)。观察组每月夜班天数为8~1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d(P<0.05);职称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观察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的PSQ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存在夜班天数多、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

儿科是医院中极其重要的部门,因患者多为自我表达能力较差的婴幼儿,且家属情绪焦虑,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抗压能力。因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加上三班倒,易导致睡眠质量发生问题[1]。充足的睡眠是保障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其出现烦躁不安、精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此本文就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12月~2018年4月随机抽取医院儿科护理人员46名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其他科室4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在职儿科护理人员,且已获得相关执业资格;在儿科工作1年以上。排除实习或进修的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护士20名,护师19名,主管护师7名;本科学历及以上15名,大专学历24名,中专学历7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护士21名,护师18名,主管护师7名;学历为本科及以上14名,大专学历24名,中专学历8名。两组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1.2方法。采用自制基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每月值夜班天数等。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中文版调查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使用情况七个方面,采用0~3分等级评分制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各领域得分之和为PSQI总得分。若总分7分以上说明护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2]。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平均PSQI得分、不同职称者的PSQI得分和护理人员每月夜班天数。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睡眠质量现状及分析

护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护理专业是一项专业性强且学业繁重的专业,护理专业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1~3],易于引发各种睡眠及健康相关问题,并导致多方面的情感和职业能力损害及行为问题的发生[4,5]。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睡眠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拟揭示心理压力对睡眠及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身健康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系在校大学生,各年级采用分层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564份,回收有效问卷554份,问卷有效率98.23%,均为女性。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查看全文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Sleepqualityandinfluencingfactorsin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andrelatedinfluencingfactorsofsleepdisorderin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METHODS:Atotalof516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wereinvestigatedby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Zungsselfratingdepressionandanxietyscales(SDSandSAS),andKuppermanindexforsurveyingtheinfluencingfactorsonthesleepquality.DatawereanalyzedbySPSS11.5software.RESULTS:ThemeantotalscoreofPSQIwas5.69±4.22,and22%of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howedpoorsleepquality.Thesleepqualityof40-44age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45-49and50-55agegroups(P<0.05).Thedifferenceofsleepquality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Factorsinfluencingthesleepqualitywerestress,anxiety,depressionandsevereperimenopausalsyndrome.Thephysicalexercisewasaprotectionfactorofsleepquality.CONCLUSION:Highincidenceofsleepdisorderexistsamong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omeefficientintervention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sleepqualityof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

【Keywords】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leepquality;influencingfactors

【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516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40~44岁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P<0.05).城乡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严重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