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项目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16:0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水利水电项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利水电项目合同索赔思索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是涉及诸多方面、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而其中工程施工索赔的管理则是项目经营管理中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是施工合同管理知识的集中表现,它涉及工程技术、施工经验、经济合同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以及个人沟通协作能力等,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工程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施工项目中常见的一种合同管理的内容。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整个索赔处理的过程就是依照合同条件执行合同的过程。因此,全面、正确、合理地分析和运用施工合同条件中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根据合同索赔条款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积极开展索赔工作,对维护和力争施工单位的合理利益及正常施工利润就显得尤为重要,亦是衡量施工单位合同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主要指标。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现行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是水利部、原国家电力公司、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0年联合颁发的GF-2000-0208《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合同条件》),自颁发以来为绝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在业主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所采用和参照采用。
1工程索赔的类型
《合同条件》的通用合同条款,共22章60条。
其中,有关违约、风险、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指令、暂停施工、工期变化、合同缺陷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约40余款。笔者受FIDIC合同条件专家系统的启发,以《合同条件》为基础,尝试建立了工程索赔与理赔签别矩阵,通过承包人与业主的关系,按费用(直接与间接)、利润、工期等构成矩阵列,按违约、变更、指令、风险、障碍、缺陷等构成矩阵行,利用矩阵列与矩阵行“正交相关”作为鉴别“存在的索赔(Existentclaim)”与“可能存在的索赔(PossibleExistentclaim)”(见表1)。
表1中,C为矩阵列的分类排列:R为矩阵行的分类排列;E为存在的索赔项目;P为可能存在的索赔项目;空格表示索赔项目存在的可能性没有或者极小。下面分别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在《合同条件》中,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索赔发生的原因分类,从承包人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业主违约、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指令、暂停施工、业主风险、客观障碍、合同缺陷、工期变化、其他。
水利水电枢纽项目进度管控分析
摘要:以水利水电枢纽项目为背景,分析大型复杂项目进度管控中易出现的问题,并以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多级计划为例进行进度管控、分析、纠偏,提出多级计划管理体系的优势及意义,同时指出进度监控需结合费用、资源、风险等多种因素进行集成管理。
关键词:水利水电枢纽项目;多级计划;进度管控;P3软件
水利水电枢纽项目通常囊括了多个项目阶段,进一步又可细分为众多子项目,这样一个复杂的项目体系无论施工建设还是执行管理,往往都具有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复杂性、信息综合性、管理目标多样性等特点。一是水利水电枢纽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多,不仅受到坝址处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制约,还受到政府政策、经济环境、行业规范等多方面影响;二是水利水电枢纽涉及的领域不断增加,项目跨越多个组织、多个空间,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导致项目组织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三是水利水电枢纽建设周期长,参建方多,项目管理过程中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各标段、各专业间可能存在数据信息交叉、工作任务相互干扰等问题。以上诸多因素都给项目进度的管控带来了难题。
1水利水电枢纽进度管控存在的问题
1.1进度管理参与单位多,组织协调难度大。由于水利水电枢纽子项目繁多、系统结构复杂,往往有多个参建单位并形成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因而进度管理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协调管理水平。想要有效实现项目整体的进度管理与控制,单靠某个参建单位是无法完成的,而各单位各标段之间又存在着既联系又制约的关系,这使得业主在控制进度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各单位的利益,组织协调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从单个子项目来看,可能参建单位即承包商能够独立管控项目进度,但水利水电枢纽的一级子项目往往也是一个巨大的多级体系,承包商内部通常也具有复杂的组织关系。例如在水利水电枢纽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单位的施工部负责进度计划的制定、控制及考核等工作,但进度控制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又是由技术部负责编制,不同进度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合理、或协调工作不到位使得进度计划与控制实施效果差。因此,工程进度的计划和控制可能会出现工作衔接脱节的现象,组织协调工作有一定难度。1.2资源调配对进度管理影响大。在水利水电枢纽的施工阶段,修建水工建筑物需要大量混凝土、钢材等建筑材料,材料供应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而由于水工建筑物庞大的规模,施工过程必须辅助大型机械设备来完成,高效合理的设备配置方案势必会加快施工进度前进的步伐,反之将会成为抑制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混凝土大坝施工由于浇筑量大通常现场生产,从混凝土骨料的开采、破碎、筛分,到混凝土的配制、拌合都需要辅助机械设备完成,此外,混凝土入仓设备的效率直接影响大坝浇筑进度的进展。然而,大坝混凝土随时间的浇筑量并不均匀,那么合理调配资源保证浇筑高峰期高效的生产效率及浇筑能力,低谷期闲置的机械设备能进行检修和维护,对施工进度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机械化施工向专业化高效化发展,技术人员的配置也应随之调整,但现阶段仍有部分水利水电枢纽施工管理者延用传统进度管理方法,进度管控片面性强,集成控制手段不足,造成人力资源、经费成本等的严重浪费。1.3进度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水利水电枢纽进度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内部结构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等特点,使得无论进度计划还是控制都面临巨大的工作负担。例如项目进度数据分析量大,水利水电枢纽往往有成千上万道工序,若完全采用手动分析和计算,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疏漏。进度管理与其余两大管理目标关系密切,集成化、高效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是管理者一直追寻的目标,与此同时信息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计划技术是目前广泛推广的进度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应用的P3系列软件不仅能对进度实施管理,而且对于资源配置的加载、成本费用情况的掌控也能实现集成化操作,在一些大型水利水电枢纽中已经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尽管如此,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当前水利水电枢纽进度管理中仍显不足,未来还要逐步建立起项目内部各组织间的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多目标集成监控体系、进度风险预警机制等,构建起更高效的进度信息化管理平台。
2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多级计划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效益,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省水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行政区域内兴建的水库、堤防、涵闸、泵站、水电站、渠道、塘坝、水厂、集中供水工程等各类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和设施。
第三条县水利电力局是全县水利水电工程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县范围内的水利水电和水保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工作,并依法监督管理;制定防汛抗旱及水情调度方案,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县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环保、林业、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各乡镇(场、区)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及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工作。
水利水电项目管理机制创建思考
1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探索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超过2亿kW,根据上述目标,加上1.2亿kW的水电计划,到“十二五”末期我国水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2亿kW。即,今后5年每年的水电装机将达2000万kW以上。据悉,2010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同意的16个水电站项目中,多数为大型水利水电项目。提升以水电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优化电源结构,是满足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能源供应的有效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开发存在多种体制和管理模式,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近十多年来,水利水电建设是多龙治水,其项目的功能和建设体制及管理模式五彩纷呈。这些模式之中从项目开发功能上主要分为水电项目、水利水电项目。水电项目又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同时还能兼顾如航运、防洪等社会功能。这种水电开发基本上均由企业承担,其投资回收和效益均是从合理电价中取得。而水利水电项目的主导功能是引水、灌溉、防洪,发电是其次要功能。此种项目通常由政府投资,主要起公益作用;但由于国家财政安排问题,有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长期难以开发,大大影响项目功能的尽早发挥和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而引进企业参与此类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管理,可促进项目尽早建成进而造福社会。为此,探索与总结此类项目的建设管理机制就极具现实和深远意义。
2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管理必须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2.1从政府高度整合资源,选优比优,科学规划,提前储备,以利筛选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交叉学科,大型水利水电项目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优势,利用水利水电行业科技资源和市场要素,精心调研、细化研究,从顶层把控水资源的能源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和生活效益,立足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水和谐”,把体现防洪、灌溉、发电、拦沙、航运、旅游、生态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和重点工程计划,集成过去“水利水电建设指挥部”的成熟经验,主导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资源配置方式(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积极支持,解决市场形势下企业开发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外部性问题;同时,防止以“公益性”为噱头,争夺相对稀缺的水利水电资源,而不能实现其开发的初衷。如火电行业前几年发展迅猛,其理由大多是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结果是减排不等于不排,火电碳排放总量还是在递增;体现综合效益的水利水电建设,最终只停留在发电单一功能上,其他功能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发挥遥遥无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亭子口工程”)是嘉陵江干流梯级开发中以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控制性工程。其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1089km2,占嘉陵江流域面积的39%;总库容为40.67亿m3,调节库容17.32亿m3,具有年调节能力;电站装机1100MW,保证出力187~162.7MW(灌溉前~灌溉后),多年平均发电量31.75亿~29.51亿kW•h(灌溉前~灌溉后);通航建筑物采用500t级钢丝绳卷扬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航道标准为Ⅳ级;电站投产后能改善四川电网水电站的调节性能,减少丰水期四川水电的弃水电量,提高四川电网的稳定水平;汛期与下游城市堤防工程联合运用,可使下游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沿江乡镇集中居民区及农田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通过自流引水方式向灌区提供充足水源,基本解决约19.5万hm2农田灌溉用水,并为灌区内仪陇、营山、岳池等县城工业和生活用水及农村蓄饮水安全提供水源保障;除其自身巨大的发电效益外,通过亭子口水库的调节,下游15座梯级电站保证出力增加188MW、年电量增加约4.5亿kW•h,梯级补偿效益显著;可渠化嘉陵江广元至苍溪河道内干流、支流约200km的航道,还可平均增加下游枯季流量111m3/s,将进一步改善下游通航条件;建成后,将拦截部分水库来沙,可延缓下游嘉陵江干流已建和待建的15级低水头径流式梯级电站和长江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速度。开工之时,就被列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国家完善长江防洪体系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骨干工程,国家、四川省及广元市承诺27亿元水利补助资金。工程建设在遭受“5•12”汶川地震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仍保持有序推进。
2.2建立水利水电协调发展机制,把政策的可操作性放在第一位
浅谈水利水电的项目风险管理
1水利水电施工风险的特点
不同的建筑企业,其面对的风险控制内容是不同的。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决定了其风险具有发展性和积累性的特点。发展性的特点主要是指如果在施工的某个环节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后续的施工工序中,就会因为施工进程的发展,加上一定的诱发因素,而让风险扩大,最终导致施工中不可控制的事故,为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而积累性同发展性一样,表现在每个环节的风险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随着施工进程的发展,就会有所积累,就有带来严重损失后果的隐患。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两个特点。自然属性是大自然带来的,需要我们通过长期的观测来发现的自然风险,诸如施工的地址环境,周边的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这种自然属性的风险能否得到施工人员很好的控制,决定于施工人员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但是,由于自然因素自身也存在着不可控性,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认识水平来降低这种风险。而社会属性的风险,就是除了自然属性风险外的风险,小到每个施工人员的个人社会意识,大到企业的管理水平,甚至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这些社会属性的风险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企业与上层建筑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比如一个小的水利工程,材料质量的好坏就能够决定工程风险程度的大小,但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购买并不是施工人员能够控制的。
2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传统的风险分类
2.1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管理风险是从工程整个垂直分类中概述的一类风险,主要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量的浩大,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施工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中,都可能对施工造成顾此失彼的状态。这种风险是无法做到全面控制的,只能通过前期的估算等,尽最大的可能来降低。
2.2材料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变更索赔策略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性质的特殊性(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自然、社会影响因素大)决定了变更索赔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结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详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难点,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变更索赔的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变更索赔成功率,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合同;变更;索赔
水利水电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大,我国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数量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建设质量也有了本质的发展。但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建设施工阶段都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合同变更问题。一旦出现合同变更,就自然牵涉到变更索赔。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前期调研设计阶段,没有做好相关工作,使得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在最后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设计变更,导致最终的变更索赔金额比较大。发生变更索赔必然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会导致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产生激烈的利益矛盾。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变更索赔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变更索赔策略,对于确保各方利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变更和索赔总体情况概述
变更指的是在已经签订合同后,因地形、地质、社会或市场等因素,合同的某一方需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合同双方从而签订新的责任和义务。合同变更不会对合同的大体内容作重大变化,只是针对其中的一部分环节进行变更,因此不会改变合同的基本属性。根据有关文件中的描述,合同变更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合同中规定的工程量进行修改,包括减小工作量和增大工作量;合同中规定的工程量属性进行修改,比如对验收标准进行改进;对工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参数进行修改,比如工程的尺寸大小、位置和标高等;对于工程的施工周期进行变更,比如延长施工周期或者缩短施工周期。索赔指的是合同其中一方针对合同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变更后,没有尽到履行合同的义务,导致另外一方出现损失,进而进行索赔的现象。在索赔中,按照索赔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索赔划分成为两种类型。第一,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要求来完成施工过程,比如施工质量存在缺陷、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等,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业主的利益受到损失,此时业主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索赔,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反索赔。第二,由于业主自身原因需要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变更,最终导致施工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失,此时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业主提出索赔。常说的索赔指的是第二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种情况开展分析和研究。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发生合同变更和索赔的根本原因在于实施过程中对合同规定的条款内容进行了修改,或者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施工单位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在实践过程中变更与索赔存在显著的差异,两者的差异可以描述如下:合同变更指的是某一方需要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更改时,合同双方进行友好的协商,由于合同变更对另外一方造成的损失,要求变更的一方主动支付另一方损失的一种情况;而索赔指的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其利益受到了损害,根据签订的合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提出索赔,主要是施工单位主动向业主进行索赔。
二、水利水电施工变更索赔难点分析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受我国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的影响,我国北旱南涝的情况多发。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国各个区域的政府领导都非常注重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利工程是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因此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而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一些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并影响着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管理
随着国家对水利水电项目重视程度的加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水利水电的项目施工也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南涝北旱的自然灾害问题,从而确保了人们生活的平稳和安定。
1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管理机制陈旧,缺乏创新。很多水利水电的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的水利水电建设单位,尽管设备设施齐全、技术先进、资质和信用等级都很不错,而且还吸纳了很多的优秀人才[1],但是由于资金的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着缺陷,经营管理机制老化,背负的退休人员的费用开支较大,目前所用的机制已无法跟上现代化的管理生产需求,导致水利水电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升,甚至还有倒退的情况出现。1.2工作量不足。近些年来,人们都看到了水利发电的资本增长点,致使很多企业或个人都想从水利建设方面分得一杯羹。水利水电的施工企业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水利水电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致使水利水电的企业的供需出现失衡,导致其工作量不足。1.3竞争力不足。对应施工企业的不断涌出,致使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然而很多施工企业都不具备对应的竞争力。其主要是由于在项目工程招标过程中由于招标不合理且不规范导致的,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的监管和控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建设单位自身没有形成一定的竞争能力。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资金不足缺少对信息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对于创新性、技术性、复合型的人才的引入少之又少,致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形成自身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而不断的市场竞争又无形中给建设单位造成更大的成本投入压力。因而,为了确保水利水电施工单位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积极开展创新、提升工程施工效益、确保工程施工不仅能够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且施工成本价优,进而更加适应市场的竞争需求。
2融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管理思考
1国际和国内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情况
1.1国际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状况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最早是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因此德国人较早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理论,并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有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活动的大型化,各行业正面对着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条件,面临着不同的风险,风险管理已日益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专业。20世纪60~70年代,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实践已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风险管理协会组织的建立、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1.2国内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
我国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风险”一词是1980年首次由周士富提出的,这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也是较早引进项目管理的一个行业,从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率先实行国际招标竞争的国家重点工程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到小浪底水电站再到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都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相对而言,我国目前在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只是依靠经验的积累,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必能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损失,将导致企业的管理失控。
2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变更索赔及建议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更问题。要能够在保障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方式和途径争取到变更或者索赔,实现既定项目目标。通过理解索赔的具体含义以及分析引起变更索赔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投标报价时必须深刻理解相关的招标文件;②变更索赔工作需要各部门协作;③变更索赔的支撑性材料要完整、及时;④负责变更索赔事项的人员知识结构要丰富和多元化。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变更;索赔
1概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市场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专业和技术领域,建设和施工的周期相对较长。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无法预见的因素,使实际施工情况与招投标预期内容有所差别,从而出现设计改变、工期改变等各种变更问题。在中国建筑施工专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施工单位经常在招投标中面临强劲的竞争。工程承包商经营时稍有疏忽或者失误,便可能会使公司面临亏损。如何能够在保障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方式和途径争取到有利于施工单位的变更或者索赔,实现既定项目目标,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项目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合同文件的深刻理解、对设计图纸的审查核对、对现场实际状态的分析,处理好每一个工程的变更素赔,达到预期目的。若要切实做好变更索赔工作,除了认真编写变更索赔资料和文件,严格按照索赔规定的程序外,必须熟练掌握变更索赔工作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2对变更索赔的认识
2.1必然性
水利水电项目移民补偿发展思索
1949年以来中国修建了86,000座水库,这些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但这些工程现在却面对前所未有的移民难题。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至今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水库移民补偿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考虑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从移民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确定的。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统筹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为调整完善后期扶持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1移民补偿政策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土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目前,依附于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对失地农民(即移民)的经济补偿政策都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当时的土地制度决定的,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又决定了给予移民的经济补偿水平。我国对失地移民的经济补偿,随着土地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通过划拨或调剂土地以置换方式进行经济补偿
1950~1958年,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根据工厂、矿山、交通、城市建设及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的需要,原政务院于1953年12月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征地的法规,对移民征地补偿的原则是:应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保证国家所必需的土地,又应照顾当地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对土地被征用者的生产和生活有妥善的安置,凡有荒地、空地可利用的,应尽量不征用或少征用农民的耕地良田。对土地被征用者一时无法安置的,则应待安置妥善后再建设或另行择地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是国家所有和个人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当时征用土地指的是国家征用农村和城市属私人所有的土地,按照“尽一切努力保证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依据淹没损失计算补偿投资”的原则,主要是补偿个人和集体的房屋、土地。征地的补偿标准为:一般以土地的最近三年至五年产量的总值为标准。1958年,国务院修订并重新公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规定:补偿的标准改为2年至4年的亩产量总值予以补偿。在合作化时期,农村土地由原来的农民私有变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时,虽然补偿的标准不高,但由于人地矛盾并不突出,一般不会给农村移民的安置造成困难。这个时期,修建了白沙、薄山、南湾、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狮子滩、黄坛口、上犹江、古田一级等20多座大中型水库或水电站,移民总数约30多万人。由于当时水库淹没的实物指标比较简单,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水库淹没补偿费只占整个工程投资比例很少一部分。人平经济补偿只有100~300元左右,多数移民是以土地置换土地的方式安置。
1.2特殊的历史时期依靠行政手段低补偿简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