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06:59: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水产养殖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水产养殖业如何“走出去”并与世界有关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完善水产养殖业的对外区域布局以及建立与合作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需要系统思考。从区域布局、产业内容、科技和参与主体方面阐述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从产业、资源、市场、信息沟通与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走出去;对外合作;思考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总产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以养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构建了涵盖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并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路线图,预示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展开阶段。水产养殖业是新时期中国渔业“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2],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优势,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已成为渔业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在中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实践,例如,福建省《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分两期绘制了海外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其中到2017年,“发展海外养殖基地7~10个,面积1.2×104hm2,产量10×104t,产值14×108元。”到2020年,“建设海外养殖基地10~15个,面积2×104hm2,产量15×104t,产值21×108元。”[3]为提高对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指导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强与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水产养殖基地。”《“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国家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鼓励开展捕捞、养殖、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相结合的综合渔业合作,提高合作水平。”上述实践与规划措施,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提供了经验与制度保障。但从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实施效果来看,这项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与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有效务实的合作、交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分享发展经验、合作利用产能、全面提高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需要系统思考与协调。通过简要分析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1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现状与成效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在空间布局、产业内容、参与主体、科技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升级“走出去”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1.1区域布局逐步向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拓展。东南亚和非洲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渔业合作国[4],是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和优先选择。从中国国内水产品需求与日俱增的趋势来看,与热带国家开展水产养殖业合作,具有养殖品种资源共享度高、产业资源互补性强等优点,有助于开拓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同时,拥有完整的渔业产业链也是中国开展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与条件[5]。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中国已有部分水产养殖企业,例如,恒兴集团、国联水产、海大集团等,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传统水产养殖国家开展了有效的海外基地建设和产业链拓展;2009年,通威集团在越南投资1980×104美元兴建成立了“越南通威有限责任公司”,并在2011年继续投资1000×104美元在越南海阳省开展饲料项目等[6],从初步探索尝试到逐步立足,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中国国内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也在缅甸、文莱、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开展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从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病害防控等主要环节进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为今后继续开展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对其它适于养殖的地区也进行了积极拓展,例如恒兴集团在埃及GhalyounLake近海开展池塘养殖、网箱养殖项目,为沙特政府筹建大型海水养殖工业园项目[7]。2017年,广东联鲲集团在印度、泰国等国家进行了海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与布局[8]。在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努力下,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已形成了立足东南亚,逐步拓展非洲、美洲的格局。1.2产业内容基本涵盖水产养殖业主要环节和相关产品。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起始于饲料企业的海外业务发展,逐步拓展到水产养殖业的其它环节和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内容已基本涵盖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体内容不仅涉及饲料核心预混料等优质产品供给,还包括种苗繁育、质量控制、技术配方、生产制造、人员培训、市场推广、病害防治、养殖技术、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全力支持当地合作方开展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相关活动。部分开展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的科研单位则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提供培训指导。总体而言,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的内容已涵盖主要产业链环节。1.3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合作为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提供有利科技支撑。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环境优越,但渔业发展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不足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全面系统地国际渔业科技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与中国开展渔业科技合作的“一带一路”国家超过34个,主要包括:项目合作、专家互访、建立联合研究实体、人员交流与培训、技术援助等形式。自2012年以来,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共获批近40项渔业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水产养殖是主要项目的实施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合作,初步形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养殖模式优化、病害防治等方面显著提升了支撑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能力。1.4政府引导,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共同参与的格局正在形成。“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农业农村部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水产养殖业在中国渔业“走出去”中的主体地位,部分省份还先后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例如,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完成了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衔接,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开展对外国际合作提供了具体指导。部分水产养殖重点企业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相结合,从企业自身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出发,适时地加大了海外业务布局和投资强度,与水产养殖主要国家和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国家开展了系统合作。同时,中国国内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共同发起了成立“国家渔业科技国际合作联盟”倡议,共同开展包括水产养殖在内渔业“走出去”战略研究。目前,多方参与、国内外联合协作的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良好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并稳步推进。综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已在国际区域空间布局、产业链主要环节、科技合作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国水产养殖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存在的有关问题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各产业的飞速发展阶段,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渔业的转型即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总结了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团风县现有的资源,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及策略。

关键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策略;团风县

团风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境内水域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全县总水域面积为1.3万hm2,其中可以进行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达到6866.67hm2。201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5万t,水产业总产值5.2亿元。在团风县经济发展体系内,水产养殖占有重要的比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品质及品种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养殖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市场。林群等[1]结合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现状,指出工厂化养殖因具有不受气候影响、节地、环保且高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水产渔业的发展方向。林菲[2]分析了当今养鱼界的发展,发现当今养鱼界正向“农业化、牧业化、工业化”三维立体结构发展,显现出三足鼎立之势,但目前发展中国家仍以发展农业化养鱼为主。除养殖模式外,程同海等[3]认为应着力打造生产作业环境,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渔业二、三产业。在管理方面,蒋翠红[4]指出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性管理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整个水产品产业链的追踪,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王新利等[5]认为水产综合物流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现存物流模式的缺点,较为适合中国现阶段水产业发展。目前,根据生态渔业、绿色渔业发展要求和团风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湖库实行禁、限养,部分精养鱼池被占压,这些都制约着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根据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分析在水产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为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团风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团风县境内水域资源丰富,有长江、巴河、举水三大水系,全县水域面积1.3万hm2(含长江和其他河沟),其中可养水面6866.67hm2,目前已养水面4800hm2。养殖品种约35个,主要有四大家鱼、中科3号鲫鱼、黄颡鱼、鲈鱼、鳜鱼、黄鳝、小龙虾、翘嘴鲌等,其中鲢、鳙、草鱼、团头鲂、鳜鱼等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水产苗种孵化场所2个,年生产鱼苗约25亿尾。水产养殖覆盖10个乡镇,团风、淋山河、方高坪、回龙山、马曹庙、上巴河、总路咀、但店、贾庙、杜皮等乡镇水产养殖面积分别为1333.33、578、530.27、946.53、241.73、465.27、322.47、328.47、134.07、196.73hm2。其中团风、淋山河、方高坪、回龙山等几个沿江乡镇水产养殖面积较大、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好、名特优水产品较集中。《团风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科学划定了水产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禁养区类型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所在的水库、湖泊、长江、河流;限养区类型为集中式二级饮用水源地、湖泊、水库、列入湖北省重点保护湖泊的保护区外围500m以内的池塘、当家塘;养殖区类型为塘堰、精养鱼池、稻田综合种养区、苗种繁育区。据历年水产生产统计年报数据,2016—2018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分别是6666.67、5266.67、5000.00hm2。截至2020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4800hm2(其中精养鱼池3666.67hm2,普通池塘1133.33hm2,湖库面积未做统计),渔业人口4439户、12703人。水产品总产量3133.33hm2,渔业总产值5.88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5.30亿元,水产苗种产值0.44亿元,增殖渔业产值0.14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35万元。渔业在大农业中,依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团风县水产养殖发展成效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1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1.1水产养殖模式多元化。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产量已超过5000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渔业国家。我国的水产养殖不仅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和粮食安全问题,还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水产养殖模式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1)水产养殖水体类型多样,涉及河沟、池塘、湖泊、水库、稻田等;2)养殖方式形式多样,包括封闭式水体、网箱、网栏等;3)养殖模式有粗养、半精养、精养等。特别是近年来湖泊网栏、网围的快速发展,精养、轮养、套养、混养、间养等新型模式的应用,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态势。1.2水产养殖结构得以优化。我国的水产养殖虽然产量很大,但超过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和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据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我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即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另外各地注重调整养殖品种,优化渔业经济结构,使水产区域化的布局更加合理,养殖业产业化更加集中,名优水产品的比例更高。部分地区的水养殖业与休闲业融合,诞生了休闲渔业,使水产养殖实现了垂钓、餐饮、度假和生态观光一体化。1.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农药生产量和消耗量位居全球首位,农业生产中农药的用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6倍。农药残留引发的水产养殖业受损面积超过了6000万公顷,而水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也较高。水资源问题是水产养殖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更加明显。水污染问题导致了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近年来水污染已从局部扩大到流域,原有的单一污染发展到复合型污染,这些污染问题的发生与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过量使用息息相关[1]。当前,国内的养殖业不仅产量高,而且实现了集中化养殖。特别是许多大型养殖厂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高度集中,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养殖规模的扩大化,会产生大量禽畜粪便,如果缺少配套的处理措施,将导致环境污染。这些没有有效处理的粪便会在堆放过程中,在降水的作用下,进入河流、湖泊,产生水污染问题,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2水产养殖安全问题分析

2.1水产养殖环境存在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等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进而影响到水产养殖。污染严重时,不但会导致水产品大面积死亡,还会在水产品体内积累,人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会引发健康问题。工业生产也会对水产养殖水体造成污染,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不加处理后排放会导致水体发生污染,破坏水产品的水生态系统。此外居民生活也会造成水产养殖水体发生污染,如生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清洁剂、油脂等,会引发水质下降。2.2水产养殖模式不合理。水产养殖模式不合理包括3个方面。1)城镇化发展中,许多地方的农业用地变得紧张,导致租金不断上涨,水产养殖为了保证利润,采用了高密度养殖,加大了水体的负荷,导致病害时有发生,引发质量安全问题[2]。2)部分区域的养殖品种搭配不合理,如果“吃食鱼”的比例过高,精饲料的投放量会增加,多余饲料会发生沉积,并在分解中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水质变肥变差,进一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3)部分地区存在长期单一品种养殖的不利局面,导致水体中的菌类、藻类发生失衡,细菌、病毒逐渐适应水体。农村水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但是由于缺少污染治理,且在工艺、装备水平、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等多方面落后,破坏了农村资源,使水产养殖的环境受到了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2.3渔药残留问题。部分水产养殖户缺少专业培训,对于水产疾病缺少了解,为了保证水产品的产量,过量使用杀虫剂或抗生素,诱发了水体细菌的耐药性,使得药物疗效下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了影响。渔用药物多为化学药物,会在水产品体内发生残留,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部分养殖户对于休药期缺少认识,为了获得短期利益,滥用药物,导致水产品体内药物残留量过高。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许多年轻人会选择离开农村外出务工,从事农村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中老年人[3]。但是当前的水产养殖,由于现代养殖技术的引入,越来越依赖技术,而农村现有的中老年人很难掌握这些技术,更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和环保主动性,导致鱼药残留问题更加突出。2.4监管体系不完善。虽然设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但是水产养殖业的管理链条长,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当前多头监管模式缺乏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监管的效果难以保证。具体表现为:1)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渔药种类繁多,传统的技术难以保证检测效果;2)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内容比较滞后,许多标准已沿用了多年,脱离了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3)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污染物质,某些有害物质没有列入检测范围;4)许多地方的水产品检测技术落后,缺少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5)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6)水产养殖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持,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不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或难以掌握新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

3水产养殖安全问题的对策

3.1强化市场监管。当前国内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采用了多头管理的模式,具有“齐抓共管”的特点。农业部门管养殖环节,质检部门管生产加工环节,工商部门管流通环节[4]。为了强化市场监管,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保证职能部门科学分工,明确职责与权限,实现不同部门的齐抓共管。另外可以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使水产品生产环境信息透明化,接受消费者的监督。3.2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管控。水质达标是保证水产养殖质量的基础。一些区域的自然水体受到污染,水产养殖户无法验证水源的受污染程度,只能被动利用现有的水源。因此要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管控,采取措施保护自然水体,构建水产养殖污染防控机制,保证养殖水体的质量。政府要定期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信息,对于潜在的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证养殖用水安全。水产养殖区域要科学规划,远离工业区。另外还要推广原生态养殖方法,降低饲料的投入,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3.3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养殖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养殖户的技能水平,帮助养殖户掌握水产品疫病防治新技术、正确使用药物的基本常识和水质监控技术。当前发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与水质污染、水产病害和滥用渔药有关,因此养殖技术的应用还要包括生态修复技术、无公害水产品的开发和低毒高效渔药的推广应用等[5]。3.4提升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将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治理落实到基层,就要强化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养殖户是从事养殖业的主要力量,是质量安全措施的落实者,在养殖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安全意识会直接影响质量安全措施的治理效果。所以,针对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要从提升养殖户的主动意识入手,保证养殖户参与质量安全控制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安排,我组对*区临港工业与水产养殖业关系以及我区水产养殖业如何走高质、精养、集约、规模发展之路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区海洋与渔业局和养殖大户,召开了部分养殖户和乡镇、村社干部座谈会。通过调研,我们对我区水产养殖情况有了粗浅认识,现就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区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区水产养殖业发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二十年一直在粗放形态下徘徊。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引进虾类围塘养殖后,全区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但总体上还是粗放式经营。进入新世纪后,我区加大了渔业结构调整力度,水产养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20*年的几年间,全区水产养殖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年更是达到高峰。20*年以来,受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等影响和制约,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趋缓并呈逐年回落态势。从发展历史看,水产养殖业在我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渔业结构。近年来,*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科技创新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20*年底止,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为5.21万亩,养殖产量为1.55万吨,占全区渔业总产量(10.5万吨)的14.76%,养殖总产值为2.25亿元,占全区渔业总产值(7.03亿元)的32.*%。在渔场面积缩小、渔业资源衰退、捕捞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优化了渔业结构,为我区渔业的发展、渔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渔农民致富的新门路。据调查,20*年以来我区有大批渔(农)民转产水产养殖业,如长白乡有25名捕捞劳力转产水产养殖业,小沙镇毛峙村30多名捕捞渔民上岸承包了近1000亩养殖塘进行水产养殖。目前,全区从事水产养殖业的劳动力已达2000多人。其中,还涌现出一些如陈文龙、黄秀癸等的养殖能人和养殖大户(旭旺养殖场的对虾亩纯利润11万元、绿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虾单茬亩产1150公斤双双荣获浙江省首届农业吉尼斯记录)。20*年水产养殖劳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为全区农渔村居民人均收入(9741元、比上年增17%)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渔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产养殖业为水产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同时养殖产品加工后提高了附加值,也促进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水产养殖业带动了饲料、药物、运输、服务、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渔农民和社会富余人员增加了就业机会。水产养殖业促进了渔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我区部分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的乡村,充分利用一些滩涂、荒田、低产田发展水产养殖,稳定了集体经济。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业趋势调研报告

××市是河北省水产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均居首位,占据了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我市水产养殖业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巨大的。但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档案管理与水产养殖业关系思考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1.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整合不同类型信息价值,增强科研效率功能。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库容大,信息资源类型多,层次丰富多元,不仅有着记录养殖过程,而且资源有着研究创新的价值,有利于及时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养殖业的多样化,有利于前瞻性养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拓展水产养殖品的深加工商品种扩大产品类,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的优势,扩大目前产品的创新性市场效应。把档案管理打造成为创新性的水产养殖业产业谋划、培养、管理、交流市场一体化的服务保障平台,可以使水产养殖档案信息化科学管理平台,成为水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创新性服务保障机制。2.信息化管理,拓展了信息查询的广阔渠道,可以通过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专题查询等多种方式,保证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效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可以使档案专职管理人员直接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的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具备了极为宽泛的养殖产业知识、技术、资源,保证了策划管理的人员、思想理念、技术的修养锻炼,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3.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储存保护。计算机管理手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纸类收集、储存、保护等弊端,而通过机体硬件、软盘、光盘等,可以保证及时扩大信息的存量及对有效应用技术操作手段效能的维护,不仅降低了保护成本,而且也有利监管和保密,保证信息资源的长久利用效应。

二、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科

学化,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迫切性工程水产养殖档案,不仅仅是养殖产业记录、统计性的参考性资料反映,更是在客观反映产业现实状况前提下,通过资源、人才、知识、技术手段、管理方式方法,便于水产养殖业的前瞻性发展趋势的研究、开发到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市场的综合性功能资源。可以说它是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性、支持性工程。而目前的传统型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这一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从目前郑州市的养殖产业档案管理现状看,尽管这些年来,运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大幅提升,但是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的模式之中,转型为信息化管理实现障碍不少。一是信息资源的收集量少、类型少,况且检索滞后、狭窄、信息资源缺乏。二是技术手段不够宽泛,尚未面向全国性水产业的养殖发展资源的积累,由此造成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适应新的社会饮食生活的水产品需求不够宽泛,不够丰富。三是技术档案管理的知识、技术、检索、咨询资源,与河南省水产养殖业的针对性不够,尤其是人才队伍培养推力较弱。四是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弱,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尚还达不到信息化管理水平,且缺乏相应性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渠道。五是信息管理的保密性不够,不仅意识较差,而且监管技术措施滞后,影响了信息化科学管理的进程,且造成商业机密泄露现象。这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时代性发展,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成倍翻番,而水产养殖业与猪、牛、羊、鸡、鸭养殖业的发展相比较,差距巨较大。水产品多是靠外地采购,这不仅给河南带来很大的消费成本,而且影响到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其主要原因是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单一落后,客观上说,河南省的水利、气候条件对于水产养殖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这些年来我们的主观创新观念措施也不得力。而水产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滞后也不能不是原因之一。所以,档案管理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科学管理,直接影响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三、实现水产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路径

(一)坚持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大数据的信息库,是信息化管理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化管理的基础。坚持按照信息库设计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综合性与分类性相统一,专业性和管理性相统一,知识性和技术性相统一,软件和硬件相统一的观念,进行多结构的科学性设计,从而保证大数据支撑检索、咨询、研究、交流的观念定位和技术操作方便的实现。(二)坚持研究、开发、运用、转化的统一性建设思路。四者之间既是时间阶段性的,又是内在联系一致性的关系。研究是开发的基础,开发是运用的保证,转化是前三者的效果验证,四者缺一不可。因此应统一构思策划,统一协调建设,共性与个性相兼,且注意建设过程中的及时调整矫正。(三)坚持决策与执行相统一的建设原则。领导决策者和策划者是关键,设计执行者是中枢,操作者是保证。领导者的决策是策划执行的基本依据,策划者的执行力效果是操作者的实现条件,三者尽管职责不同,执行责任各有区别,但目标是共同的要求。所以,软件设计系统的策划,要求三者同心协力,互为作用,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始终顺利运行,不至于断档短路。(四)坚持制度管理和岗位职。责相统一的制度内容与实施的一致性要建立分职责、分级别、分类别的信息化管理的不同专业性管理及其考核制度,与此相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达到制度规范正确,监管层次明确,执行标准具体,奖惩标准有据等不同制度,达以相互支持保证作用的管理效能实现。

查看全文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的研究进展

摘要: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与应用是研究热点。但是,大部分益生菌不是来自水生动物体内或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优良的宿主相关益生菌可以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中的黏附和定植,改善血液学参数和免疫反应。文章综述宿主相关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关键词:宿主相关;益生菌;水产养殖;肠道菌群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引发水产动物疾病大规模暴发、水产养殖生产力低下[1]。化学药物及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水生病原体产生抗药性,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水产养殖业抗生素管理规定[2-3]。科研人员提出疫苗、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植物提取物等替代抗生素策略。与水生宿主紧密相关的微生物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及产生抗菌物质,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4-6]。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取决于微生物在胃肠道内相互作用的能力,通过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使宿主受益[7]。水产领域应用的大部分益生菌菌株为陆地来源,而不是来自水生动物或水体环境。近年来的研究聚焦于宿主相关益生菌。优良的宿主相关益生菌可以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病原微生物,改善免疫反应。文章综述宿主相关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特别关注其对水生动物的免疫调节和促生长的作用,为可持续的水产养殖提供参考。

1益生菌与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关系

益生菌可以改善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在水产动物日粮中补充益生菌能够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生理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在压力条件下优化细胞增殖、促进免疫细胞刺激、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提高抗病能力[7]。稳定的微生物群能够影响动物的抗病能力,因此深入探讨益生菌黏附与定植于恒温动物和水生动物胃肠道的相关机理至关重要。益生菌的作用方式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群、免疫、生理反应以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得到广泛研究。水产养殖中宿主相关益生菌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8-9]。宿主相关益生菌可以理解为“最初从饲养水体或宿主胃肠道中分离出来并,且可以促进宿主的生长和健康的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尚不能完全明确宿主相关益生菌是否比其他来源的益生菌更有效。但是,部分研究报道表明,宿主相关益生菌与从其他来源分离的益生菌相比,具有更好的益生作用。宿主相关益生菌表现出优良效果的原因可能是其在原生环境中表现更好[8]。水产养殖业严重依赖抗生素和化学疗法控制和预防疾病。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对宿主及其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需要开发替代产品[10-11],如开发新型疫苗、免疫刺激剂、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12]。疫苗可有效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13-14]。但是,已知个别疫苗仅对1种病原体有效。因此,免疫刺激剂被认为是克服疫苗缺点的替代选择。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可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并保护宿主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15]。益生菌对宿主及其水体环境表现出许多有益特性,作为生长促进剂、免疫刺激剂和疾病预防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益生菌可对水产养殖产生多种影响,包括免疫调节、营养和环境调节等,进而在预防疾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8]。虽然无具体证据表明益生菌比免疫刺激剂或疫苗的效果更好,但其对宿主及其环境的有益影响明确,益生菌仍是用于控制疾病及环境调节的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目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链霉菌、肉杆菌和酵母,且研究的重点是宿主相关益生菌作为生长促进剂和免疫刺激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16]。

2宿主同源益生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