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06:5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水产养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水产养殖病害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水产养殖生产影响研究
【摘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的国家,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要求很高。我国的水产养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政府的管理,法律的约束,养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消费者的监督等。本文主要提出了水产养殖主体的生产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它的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体制;法律制度
我国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养殖大国的形象,与此同时我国的水产养殖一定要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占得先机,这就必须要加强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管理,所以我们既要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要求,同时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我国水产养殖业概况
据相关统计,一直到2010年我国的水产养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764.5万公顷,其中的海水养殖达到了208.1万公顷,淡水养殖达到了556.4万公顷。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以及养殖的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养殖的水域中投放的人工饵料融入水中和养殖的生物排泄出的废物:在鱼虾养殖的过程所使用的石灰等。所排放的污染物可能会增加水体中的化学和生化的需氧量,同时水产物的代谢物中的不能溶解的成分会沉积到水底,增加了有机碳含量以及底质氧化的还原能力,释放出硫化氢和甲烷,引起生物种类分布的不同。
2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管理现状
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水产养殖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控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本文主要对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水平,促进水产养殖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深处内陆,但有些区域利用自身水域优势,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为西北地区水产养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宁夏贺兰县利用黄河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目前渔业生产面积已达到7000hm2,其中精养面积高达5600hm2、粗养面积600hm2、水系面积800hm2。水产品总产量高达4.14万吨、其中鱼产品总产量为4.11万吨、虾产品总量为240吨,河蟹总产量为55吨。渔业总产值高达4.5亿元。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也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从而给水产养殖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加大了病害防控的任务。因此本文对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水平。
1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特点分析
(1)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受西北地区区域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特别是8、9月份,病害情况更为复杂。8月西北地区是全年高温期,气温、水温较高,此时鱼类生长速度最快,但同时也极易发生各种病害。如8月鲤鱼容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疱疹病毒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疖疮病等,草鱼则容易感染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出血病等。而到了9月,西北地区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再加上此时鱼类养殖量还在增长,因此这一时期也容易暴发各类病害。如鲤鱼容易出现细菌性烂鳃病、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等,草鱼容易出现肝胆综合症、出血病等,鲢鳙鱼容易感染菌性败血症、打印病等。由此可知,在西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目前已经确定的病害共有7种,其中有3种细菌性疾病、2种寄生虫疾病和2种真菌性疾病。不同种类的病害,大大增加了病害防控难度。另外以往病害发生时间较为集中,季度性较为明显。但随着鱼苗互换,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时间延长,几乎全年都会出现病害。(2)病害原因复杂,综合发病成普遍现象。不同水产养殖区域,由于气候和水体等不同,不仅增加了水产养殖病害情况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病害原因的复杂性,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等都能带来病害,使得病害原因复杂,增加了防控难度。同时复杂的病害原因也造成病害朝着综合发病方向发展。各类水产一旦发病,则会出现多种病情,而一旦发病,则往往不可收拾。
2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1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趋势
根据初步的统计发现,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水产养殖中病害的种类有递增趋势,跨地区病害不断出现,对长寿区水产养殖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病害的识别和防范难度增加,与陆地养殖不同,水产养殖由于环境的特殊性,许多病害往往不能通过病征提前发现,预防工作比较困难;病害流行范围增加,前些年由于水产养殖规模较小,病害分布范围也相对集中。十八大以来水产养殖户数量增加,各类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范围也呈现出扩大化趋势;病菌的耐药性增强,由于部分养殖户盲目滥用药剂防治病害,导致多种病菌出现耐药性,普通药物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2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原因
2.1水质问题引发病害。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无公害水产养殖质量和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却容易被养殖户所忽视。例如:没有做好养殖池的保护工作,或是养殖基底内的卫生工作不彻底,一些垃圾被风刮到养殖池内,导致池水受到污染。还有的养殖户不重视定期更换池水,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鱼的粪便、腐烂的鱼食都会沉到池底,导致池内微生物增加,水质降低。如果养殖户不能定期进行池水更换和池底清理,也会导致池水发腥、发臭,容易引发各种病害。2.2日常预防措施不足。日常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病害多发的重要因素。例如许多水产养殖户平常不重视池水消毒工作,也没有按照长寿区水产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检疫工作,病害预防工作不到位。而一旦出现病害,又盲目用药,向养殖池内投放各种药物,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使池塘内生态系统更加紊乱。
3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
3.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重庆市长寿区水产养殖过程中多发的细菌性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及细菌性出血病等。针对此类细菌性病害,应当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为主。要做好池塘消毒工作,一般选择在秋末收获后,利用浓度较高的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另外考虑到重庆地区土壤偏酸性,因此可以通过撒播生石灰的方式,起到中和与消毒的双重效果。消毒后进行池塘暴晒,并晾晒约30d时间,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有很好效果;做好鱼苗鱼种的消毒工作,新引进的鱼苗在消毒后方可投入池塘,从根本上杜绝细菌性病害的出现。3.2真菌性病害的防治。长寿区区真菌性病害主要以水霉病、鳃霉病为主,发生在冬春两季。针对此类病害,通过减少鱼体的机械损伤和鱼体消毒以及向池水中泼洒水霉净,硫醚沙星等药物,可基本防治。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连续泼洒3~4次,可以提高病害的预防成效。3.3病毒性病害的防治。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是养殖水产感染病毒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类水产病主要有病毒性败血症等。虽然病毒性病害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低,但是这种类型病害的致死率较高,需要重点进行防控。在进行防治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病毒病预防措施。清洁鱼池,并用精碘进行消毒。在发病季节之前,进行精碘二次消毒。在已发病池塘内投入内服药物采取中西药结合进行防治。3.4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清整鱼池,注意消毒和杀菌处理;苗种消毒。在发病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且用内服药喂食水产品。发病时进行杀虫处理。如果确定为寄生虫病害,还应当通过捕捞水产,检验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进而根据寄生虫类型对症施药,采取内外结合方式,可以提高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效果。
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探讨
1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概述及其内涵
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分为外界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根据水产养殖业发生病害的特点,以及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环境、宿主,发明了检查和消毒水产苗种技术和免疫预防技术,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成活率;第二,环境调控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抑制了病原滋生和繁殖的能力和机会;第三,如果水产动物发生病害,一定要及时、科学地使用正确的水产药物,尽快的控制水产动物的病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内涵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来做深入的分析。首先,生态指的是三个生态位,一是气水界面,即水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界面,这个界面上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居住的地方,气体交换也在这一界面上进行;一是泥水界面,即最底层的水与表层淤泥接触的界面,这个节目上主要是分解者居住的地方物质的转换也在这一界面进行;一是水产动物的肠道,这个是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最后生态防控的“控”,控的意思是指通过使用针对性药物或疫苗控制生态系统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的病原,也可以说是控制病原性疾病,与“防”补充。
2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养殖水产生物,就要先把水养好,要想养好水,就要先养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理不干净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也要注意堵住漏洞,这样才能改善底层的质量。
2.2对苗种的消毒要彻底
水产养殖督查通知
各县畜牧(水产)局、区农委: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统一部署和省农委“关于开展**年度水产养殖业专业执法行动的通知”(皖农明电【**】42号)要求,我市定于9月初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渔业副主任为组长,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站、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成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姜晓天。副组长:陶洪明、薛兰升。成员:孙强、迟海虎、曲春娟、龙熙陵、汤二红。
各县成立相应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
二、督查方式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摘要:经研究发现,益生菌(英文名probiotic)是一种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应用在水产养殖中,能产生确切的健康功效从而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并且没有抗药性与药物残留,相比抗生素,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更为有益。
关键词:益生菌;水产养殖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抗生素在医学领域作为抗菌药物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备受人们青睐,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在水产养殖中,它会破坏水生动物肠胃里面的菌群,还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让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抗药性,降低抵抗力,还会由于药物的残留而引起中毒反应,中毒反应会给人类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威胁。在漫长的探索与实践中,益生菌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曙光。
1益生菌的概念
益生菌(英文名probiotic)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活微生物,当适量使用时,对宿主的健康有益”。益生菌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改善水质的调节剂、控制病菌感染的控制剂以及促进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益生菌能净化并改善水质,减少养殖水里面的总菌群数量或者孤菌数量,减少细菌感染,进入水生动物体内不仅不会破坏原有的有益菌群,还会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补充体内缺少的一部分微生物,使水产动物及水环境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并且不会让水产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还会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
2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
摘要: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冷水性鱼类病害发生、流行情况,在2017年1~12月期间,对全省冷水鱼养殖重点地区的1市、8县,28个养殖场,33.7hm2养殖水面的虹鳟、白鲑进行病害监测,并分析了冷水性鱼类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病害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冷水鱼;病害;原因;建议
为及时掌握我省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提高疫病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发生重大疫情;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鱼病检测工作方针,及时掌握水生动物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控制疫病流行,减少养殖生产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选择我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重点地区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
1监测主要方法
1.1监测点设置和监测时间根据青海省水产养殖品种的区域性分布特点,选择海西州格尔木市、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化隆、循化县、黄南州尖扎县、海南州共和、贵德县和海北州门源县28个监测点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以一个养殖场为一个监测点。1.2监测品种和面积2017年根据青海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部署,选择主养品种作为测报品种。截止2017年12月份监测面积33.7hm2,其中网箱25.3hm2,池塘8.2hm2,淡水工厂化0.16hm2,网箱监测面积占全省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的75.18%。1.3监测方法依托1市8县水产站(渔政站)病害测报员,每月不定期到各个监测点进行调查、了解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养殖种类、发病时间、目测镜检结合,解剖并进行相关试验确定病害种类,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将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汇总至我站。1.4计算方法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死亡率=本月死亡数量÷月初存塘量(每月初监测面积的存活数量);经济损失=平均死亡率×产量×系数×价格,系数=实际每月监测月份数/12。
2监测结果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的形势探究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现状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我国水产养殖的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水产养殖的病害也在不断加多,这给水产养殖户和水产品的安全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比较集中的地方甚至危及到了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目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一些常见病在一些地区仍在流行和大规模发生,比如草鱼出血病、虾病毒性疾病等。草鱼出血病目前在我国东北、华中以及华南地区都有发生,这种病症的死亡率超过了50%;一些新的养殖对象的疾病不断出现,如黄鳝、鲟鱼、河蟹、大鲵等,这些水产动物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研究发现这些新的养殖对象很有可能被多种病原生物所感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就很容易发生病毒感染,从而造成大规模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水环境污染是导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一些地区的水系或者是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使得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上一些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滥用药物,使得养殖池塘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较为普遍,这严重地破坏了池塘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水产养殖灾害的不断发生。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现状十分严峻,预防和控制的效果不容乐观,需要政府部门不断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目前水产养殖防治的主要技术包含了免疫、药物和综合防控等技术。药物防治技术目前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同时我国在水产疫苗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阶段商品化的进程仍旧比较缓慢,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不断地推动水产疫苗的商品化进程。综合防控技术主要是将环境调节、免疫以及养殖技术等进行综合集成,然后应用到水产养殖的病害预防和控制之中。未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主要趋势应当是以免疫预防为主体,生态和综合预防措施相互结合的水产病害的预防与控制体系。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前景探讨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水产大国,水产养殖的品种繁多且分布于大江南北,水产品的产量也处在世界首位。但总的来讲,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各地参差不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新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水产养殖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也不断加剧,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已经成为了水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未来水产养殖的前景主要会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针对重要养殖对象开展疾病预防,进行疫苗的研制与技术研究现阶段我国针对少数重大水产养殖病害进行了疫苗的研究,如草鱼出血病、海水鱼弧菌病等,但和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实际需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未来我国水产养殖不仅仅要建立水产动物重要疫苗的研制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专业的疫苗生产设施,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广大水产养殖户,减少因为水产养殖病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建立水产药物的研究平台,创新新型水产药物我国水产药物一直是沿用兽医学和人类医学的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水产养殖对象的专用药物的研究平台和技术体系。所以建立水产专用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技术体系能够有力地突破药物筛选的模型,使得水产药物的研发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减少水产养殖病害,服务广大水产养殖农户增产增收。
针对水产养殖病害,养殖户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探讨
水环境是进行水产养殖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病害的发展和流行,所以养殖户做好水环境质量的控制对于养殖的成功十分重要。因此养殖户应当做好以下几点,首选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和放养比例,充分地发挥不同养殖品种对于保持水环境的积极作用;做好科学的培水和施肥工作,确保养殖水体能够具有丰富的水生浮游生物,从而更好地维护水环境的稳定;禁忌滥用药物,大量的超剂量的用药很有可能会致使水环境的微生物出现生态失衡。最后要多使用能够改良水质的微生物制剂,比如酵母菌和光合细菌等,促进水环境的不断改善,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