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05:23: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书画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书画艺术品价格
一、书画艺术品的价格特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当商品的价值在流通中用货币来表现时,便是商品的价格。没有固定不变的价值。价值是随着人对它的需要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变了,商品的价格也应发生变化。任何一件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都反映了它的价值变动,从而形成了价格运动变化的规律。反映出作为相对价值的商品本身价值量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价值量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两者之间发展变化的内在关系。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统一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当下现实的真实反映。没有价格,商品的价值就无法体现。既然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市场的流通价格是商品价值的真实反映,那么书画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其艺术价值的真实反映。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在质的规定性上,也应以价值为基础。但是,商品的价格有时不一定能反映商品的价值,两者时常处于某种程度的分离、违拗状态。所以书画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是较难准确地反映其艺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与其艺术价值往往不一致,有时甚至十分矛盾。或者说;书画商品的价格又不是以艺术价值为基础的,它显示出自己固有的特性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难以确定性
艺术品的产生原本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它和一般的商品相比,并非可以用一定的劳动量或加上科技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制定出一个价格标准。加上人们对每件艺术品的价格,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而公认的标准,由此而引出的价格就难以衡量,具有相当大的可变性。
2.潜在升值性
一般来说,优秀的艺术品不可重复再生,尤其是已经过世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其精品更是不可多得。就艺术家一生的创作而言,数量也是有限的。加上艺术家一旦去世,其再生产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作为一种不能重复的精神产品,就具有潜在的升值空间,有的书画家创作的作品更是有着无限增值的可能性。
书画艺术意义和功效
一、书画艺术具备的功能和作用
1.书画艺术在育化以及人际交流方面的作用。育化功能在很多的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在书画艺术上也不例外,在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书画艺术在育化以及促进人际交流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要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儒雅人士,书画方面具备一定的造诣是一项必备的要求。书画的学习过程,能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了学习,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当然这也包含书画方面的基本素质,一位商人具备书画才能,会使客户增添几分对他的信任,一位官员具备书画才能,会使群众增添几分对他的尊敬和亲近。此外,书画艺术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人们的交流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互交流合作,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以文会友的传统,因此,通过书画作品的交流,进一步扩展到人际方面的交流,在很多时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书画艺术的感悟和体会,是发自个人内心深处的,对于人与人之间真实想法与情感的体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书画艺术在休闲娱乐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休闲娱乐时间不断增加,在这些时间里,人们除了一些常见的休闲方式外,开展书画方面的练习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书画艺术集高雅、艺术、休闲、放松于一身,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接受,它不会带来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巨大的经济投入,而且对于自身良好心态,优秀个人修养方面有着很好的锻炼培养作用。另外,书画艺术还能够对人们自身的艺术才华进行发掘,是提升自我价值的机遇。
3.书画艺术与延年益寿。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书画艺术本身有着较高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书画作品创造过程中动静结合的特点对于作品的创作以及创作者的身心健康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书画创作过程讲究心平气和、动静结合,创作前,人要摆脱外界环境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才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充分体现在作品中,达到书法内心情怀,解出胸中烦闷的作用。此外,书画艺术的创作过程,并不是一个剧烈的运动,但也结合着一定的节奏变化,因此对于创作者体内静脉内气的运转有着很大的帮助,随着书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作者还会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减少了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机率。长久坚持书画艺术创作,能够为人的健康长寿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开展书画艺术工作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书画艺术家的教化作用。要想实现书画艺术的普及和推广,相关的书画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从原先的清高独步的境界中走向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去,用自身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指引普通群众,从而培养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书画创作中来,从而实现书画艺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从书画中体会快乐和艺术,使更多的人在艺术品味及人格上得到升华。同时,应该鼓励不同书画形式的艺术家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从而使我国的书画艺术得到发扬和广大。
古代徽商与书画艺术综述
摘要: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染指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和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以及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明清;徽商;书画;原因;影响;互动
一、徽商与书画艺术间联系的表现
明清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染指翰墨
徽商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徽商虽然忙于商业经营,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挥毫泼墨,因此,许多徽商都善于书法、绘画。如明代休宁汪志德15岁弃儒行商,“虽寄迹于商,尤潜心学问无虚日。琴棋书画不离左右”。〔1〕绩溪章策12岁时随父至浙江兰溪经商,拜名儒赵虹桥为师,读书应举。18岁时章父病逝,章策不得不“弃儒承父业学贾”。此后一直往来于兰溪、徽州之间经商。但“君(章策)平居多艺能,善草书,精音律”。〔2〕休宁西门人汪梦龙不仅儒学功底深厚,而且精于真草隶篆及各家书法。每摹一家书法,从不致杂入一笔,大则方丈,小则径寸千言。铁笔之妙,包罗百家,前无古人。据说汪氏“少时至楚中贩米,逆旅暇日,偶至一寺,见衣冠者十余辈,在佛殿,以沙聚地成字径丈,曰‘岳阳楼’。山来(汪梦龙字)笑谓曰:‘是可以墨书也,何限于八法乃尔耶!’众惊愕,因白之郡守,延入署,煮墨一缸,山来以碎布醮墨,书于匾上,顷刻成。守叹赏久之,因嘱山来落款于后曰‘海阳汪涛书’。至今楼虽屡修,而此不能易也”。〔3〕倪穆原来基本为文盲,但后来在经商之余发奋读书,最后竟然“学草书栩栩有神”。〔4〕方辅“书法学苏、米”。〔5〕吴麐“山水学黄子久”。〔6〕汪已山“工书,能作方丈字,得率更笔意”。〔7〕黟县胡际瑶世代在江西经商,每至山水名胜之地,“或吟诗,或作画”。〔8〕精通书画的徽商俯拾即是,在此不一一举例。
书画艺术创作论文
1“童心创作观”是天真而纯洁,远离浮华
这种儿童心态说的不是幼稚,而是突出艺术创作时的心无旁骛,忘怀放达。无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乃至写作等,大凡艺术创作领域甚至其他学科专业都应有这种“童心”,这是一种单纯,一种无瑕,一种情随事迁、入景入情的创作心态。在我看来这种“童心”时而虚静,时而炽情。在进行不同类型的创作时,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状态。书圣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提出:“天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家。”王羲之此言,正是表达一种虚静的创作心态。在书画艺术中,在创作山水工笔、小楷隶篆时多为虚静之态。如在书法创作中静品字意,绝虑凝神,心无旁骛,若有一颗童心般干净。剔去杂念,通过贴与碑的结合识得相互启迪的灵犀和联袂的彩翼,这就达到了虚静若孩童,交心达心开的意境。所以要入“jing”,这个“jing”,首先是“干净之净”,以一颗童心去杂念。其次,是“宁静之静”,凝神而绝躁;之后是“悟境之境”,此性灵而达心。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专在神应,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志精神。”当今的时代,不同于古人之所在,物质世界的丰富,让人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各种各样的虚假,各种各样的浮华。名利的诱惑使得很多人对艺术创作失去了耐心,而是急功近利。但是从事艺术工作,是要坐得住冷板凳的。比如书法,要不是用数十年的功力去研习古人经典碑帖,怎能日后信笔铺毫。所以搞艺术的,正是需要一颗天真而纯洁的心,远离世间的浮华,功利。但也不可闭门造车,用一颗简单干净的眼和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潜心踏实地钻研练习,用此上文所言之三个“jing”,去探求一个干净、安静、充满意境的艺术世界。
2“童心创作观”是自由无羁绊,放达而多感
另一种童心创作心态则表现为炽情心态。因孩童易动,而此动则不拘约束,往往都是动达自然,自由无羁。喜怒、窘迫、忧伤、愉快、思索、无聊、不平,甚至哭闹、嬉笑……诸无常而于一身。往往,书画家的炽情心态却极类于此,即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意犹未尽的心态。在书画领域中,尤其体现在行书、草书、魏碑、泼墨和大写意时常常而狂发。唐人怀素在《自亲又贴》中就有:“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就是如此,不吐不快,所以要一吐为快,更是要一挥而就。当代书法家李孝椿曾常说:“每每草书创作时,仿佛口饮陈酿,心醉沉迷,几乎忘怀之尔我。在笔线问游走,在点画之中寄插跳荡,酣畅淋漓,快而绝世!”这一时刻,书家画家好似一个不谙世事的稚子孩童,忘怀身边之任何,只注于挥洒自己的意气。笔者常常静静观察多位书家、画家创作时的状态,每于草书、泼墨、大写意时果然非于常态,神采远离,眉眼之光剔透非常,若迷醉、若脱于俗世,只于书画相融,仿佛酒醉而迷神,又似太白舞剑而豪情放溢。我常希望能有此感,然技艺不精,勿谈炽情了。上文中,笔者谈到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童心之观意义所在。但儿童的情绪是多变的,而艺术家作为人,当然也有七情六欲,各种情绪。艺术家的作品,正是来源于这些情绪的表达,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再如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忧郁,书《书赞》则意境瑰奇,《黄庭经》则怡释虚无,《太师箴》又纵横广阔。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趋,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兴,言哀已叹。创作内容对书写情绪有着一点影响作用,真要完成一幅真正的书画作品,“情感事迁”很是重要。
3“童心创作观”是多彩而富有创造力
中国文化流传至今,中国艺术繁衍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断地创新,不断在继承中发展是不可缺少。中国艺术史上很多留名千载的古人大家,不论是经历几何,往往内心深处就是单纯的“孩子”。竹林七贤也好,扬州八怪也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狂傲不羁仗剑行天下的李太白,都有着一颗干净单纯的心。离我们最近的齐白石先生,他一生作画不计其数,而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来源于他的所思所想。这位被称为老顽童的大画家,在1930年左右,也就是老人早过了花甲之年的时候画过一张人物画。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者盘腿而坐,右手二指指向右侧,而眼睛却看向左方,神情好似有些不屑,却还略带一些笑意和顽皮。更觉得是老人的提款:“人骂我,我也骂人”。一见这几字,再配上如此画面,直叹妙绝。这一提款和画面在质朴的同事,不失文化的和经典的意义,可谓是返璞归真,复得返自然之意。而画出如此作品,离不开老人自己童年的故事,也正是有了这通天达地的童稚、无拘无束的童心,让他有着多彩的想象力,无限的创造力,这些都出现在他的一笔一画之间。北京奥运会奥运福娃的设计者,被称为东方毕加索的画家韩美林,他画小动物的灵感来源于他对动物的爱。他家养的小猫、小狗虽然品种名贵,却被冠以“秀英”“富贵”“二锅头”等等这些最土不过的名字。在他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一份份童趣,这颗童趣也让韩美林有了一颗温暖的童心,这可童心往往就表现在了作品中。不论是白石老人,还是韩美林,很多艺术家都有着这颗童心,这就好比儿童的心理,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不可捉摸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与众不同、天马行空的,每个人的眼里都有着自己的一幅画面。所以就如同艺术创作,艺术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鹦鹉学舌,有自己的特点,有着无穷的想象力,正也是童心创作观众的一个方面。
书画艺术在室内软装饰设计的应用
摘要:文章研究了中国书画艺术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把传统书画作品变成软装饰品来提升文化观感,提出了应用思路和前景。
关键词:中国传统;软装饰设计;书画艺术;应用
我国有五千年历史,拥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很多。其中中国书画艺术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这些书画传统元素体现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所表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现如今随着人们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对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要求,其中国书画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中国书画在室内软装饰的应用进行阐述。
1传统软装饰室内陈设现状
1.1传统书画文化设计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众多且范围很广泛,如手工品、古典家具、传统书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同时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蕴含着我们民族所表达的各种人文情怀和深刻的哲学、世界观等。如雕刻家雕刻的荷花和文人笔下所画的荷花都蕴含着“和”的意义,梅花则饱含着美和清洁高雅的情操;画家笔下的竹子代表高风亮节,兰花代表高洁淡泊与贤德,菊花代表着清寒傲霜的品格,松树代表着坚强不屈,松枝则象征着傲骨峥嵘的品格等。随着人们对家居软装饰要求品味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书画作品作为直接表达的符号,如何更好的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发挥作用是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优势,这也是当下室内软装饰发展所面临的应用要求,只要把中国传统书画元素有效融入到室内软装饰的中,就能设计出更具有品位的室内设计空间作品。1.2现代简约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和发展趋势。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软装饰能够利用有限的室内空间,最大可能的发挥室内空间的装饰效果。当下流行的也是设计师在设计中推崇的“轻装修,重装饰”占主流,软装饰在户型设计之初时就通过有限的室内空间发挥最大的视觉效果,将有限的空间转化为可能大的空间,设计理念上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贯穿始终,从大多数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追求中国传统书画软装饰设计的实用性、审美性以及人文性,当下简约中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时,根据相关室内空间环境来设计不同的风格;在硬装饰上可以根据建筑结构注意采光,以及在原始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适当修改形状,把有些拐角处适当的做一下人性化的处理;在软装饰方面,布艺软装饰来弥补空间结构之间衔接关系,设计风格上新中式风格是其中的一种,在这一风格中作为中国传统书画作为软装饰品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文化美感,在审美中不仅能够体现中式空间设计的效果,还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设计的延展。在书画艺术作品装裱的工艺上强调简约美,在审美的基础上体现出品位和情操。
2将书画艺术融合进软装饰设计来提升艺术修养
政协书画艺术协会工作报告与建议
政协书画艺术协会工作报告与建议
各位会员:我受××政协书画艺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委托,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并对下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在市政协的领导下,在市文联、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政协书画艺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围绕市政协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努力发挥社团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市政协工作的发展和我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较好地完成了本届任务。
(一)围绕市政协中心工作开展创作活动
五年来,我们始终依托于本会的特点和优势,围绕市政协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积极组织本会会员开展作品创作和书画笔会活动。
书画艺术基本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对“非遗”类书画艺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书法、绘画的关系,并从文化意蕴、历史内涵、民族特色、表现方式与审美理念等方面,对“非遗”类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勾勒。
关键词:“非遗”类书画艺术;文化意蕴;历史内涵;民族特色;审美理念
一、引言
所谓的“非遗”类书画艺术,是指渗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的书法与绘画艺术。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与传统的书法、绘画密切相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多或少含有书法与绘画的元素,甚至有的“非遗”本身就是独立的抑或半独立的书法、绘画作品。例如,寺庙里的楹联就是木制的书法作品,古建筑里的木质或石质雕刻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就是木制的或者石制的绘画艺术。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拥有“非遗”类书画艺术最丰富的国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以纸质为载体的书画艺术研究,而忽视了“非遗”类书画艺术的研究,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并试图勾勒出“非遗”类书画艺术的一些基本特征,以求教于方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中,产生了难以数计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那么,在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传承条件的局限性而导致其生存状态的“脆弱”性。正因为如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宝贵遗产永远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就是民族性,显现的是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民族精神、审美、习俗等的“活”体。因此,它必须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得以延续。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是最为重要的[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而在我国现存的大量的“非遗”样本中,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其传承主要是以物质的形态作为支撑的。比如:民间剪纸、刺绣、铁画、年画、木偶、皮影、木雕、石雕等等都是以物质的形态呈现与保存的。从其各自的形态和内涵来看,它们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姻缘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中潜藏着传统书画艺术的影子。尽管这些书画艺术有别于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画艺术,但是,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则是相同的,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是当代社会中依然“活”着的历史文化形式。具体地表现为手工技艺、知识与艺术、风俗和情感仪式等动态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明确地感受到历史的流传。“非遗”类书画艺术虽然是实物性的存在,但都必须是“活性”的流传。它不仅是技艺的流传,而且更是一种文化形态与精神特征的延续。
二、“非遗”类书画艺术的文化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崇德重义,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充满伦理道德精神,以人为贵、以民为贵、以人为本,讲求仁义道德。它的整体内涵是以“道”和“易”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融汇诸子百家和外来文化思想的精髓。而书画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称谓,应是独立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而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它与中华民族以外的世界上的其它民族文化在本质上则有着很大的区别。文化因民族而异,艺术自然也就因之而不同。因此,我们对“非遗”类书画艺术的梳理,可以明确地感知到民族传统文化浓厚的气息[2]。由于大量的“非遗”类书画艺术是以物质性的方式存在,那么,这就给我们的探讨研究带来方便。首先,我们可以将其与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书画艺术做类比,去勾勒其基本的艺术特征。但凡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其文化的环境背景相关联的,故此,“非遗”类书画作品的产生自然也脱不开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尽管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民族文化的根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除了在形式结构方面与传统的书画艺术有明显的“遗传”与“转化”的视觉感受外,这些“非遗”类书画艺术还包含了更加深刻的文化环境、传承载体和精神内核三个相互关联的内涵。比如,在庙宇、祠堂以及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中所看到的木质楹联、石刻书法、石刻绘画等作品,都要以一定的文化环境作为“生存”的条件。为了更长久地保存这些“书画”作品,设计者们首先想到的是用纸质以外的,并可以经受风吹日晒的材料来取而代之。这种通过在公共文化场所以木质楹联等展示“书画作品”的方式,一方面保留了书画艺术的基本形式与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够与建筑体本身融为一体。这些作品除了具备纸质书画艺术的基本审美特质以外,其更多的则是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得以流传。与之相关作品的内容大都与环境要素相吻合,烘托并传递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如庙宇和祠堂所呈现的书法作品,在内容上虽有很大的区别,但都是以激励、崇高、对美好情境的抒发,以及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崇尚作为主要诉求;绘画也是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题材,体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把很多经典的诗词名对,还有励志故事、民间传说等以雕刻的形式加以呈现,体现了中华文化历来注重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望,以及追求助人伦、成教化为核心的本质功能。从其艺术形式的本身来看,它传承了传统书画艺术的基因。它们经过雕刻、火烙、铁艺焊接等手段在另一种材料上显现,不仅有一种特殊的视觉体验,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非遗”类书画作品是对另一种文化活动的视觉延伸,也是对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涵上的拓展。因此,从这个方面上看,只要是中国的书画作品,无论通过何种形式加以表现,其文化因素的显现与关联都跳脱不开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特征。从古建筑的碑刻书画的历史遗存到民间手工刺绣所表现的题材选择中,都可以清晰地感触到东方文化的情调和脉络。因此,“非遗”类书画艺术所涵盖的不仅仅是视觉审美意义上的物质表象,而且是饱含着深层次文化意蕴的精神故园[3]。
谈论许钧书画艺术
许钧(1878~1959年)字平石,号子猷、怡翁、遽庐散人、散一居士、凝一居士。祖籍开封县杏花营乡邢村,河南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许钧,18岁时拜河南著名学者李星若为师。李星若告诫许钧“非圣贤之书均不可读,以免误入歧途”,并对其寄予厚望,谓其“天资甚高,熟读深思异日必有所得”。许钧也常以“悬梁刺股”之精神勉励自己,故学业精进。19岁参加府试,中秀才,以“案首”进学,纳优“贡生”,名扬中州。后又任河南通志馆编纂、开封修志馆馆长兼河南大学教授。许钧一生博学多识,长于考据,精书法,擅绘画,是当时中原书法、绘画领域中较有影响的人物。尤其是他的书法艺术在当今河南书法界仍影响不衰。开封博物馆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绘画藏品的空白,同时又为研究许钧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一、碑帖兼容书风独特
许钧的生活大部分在清末、民国时期,建国后1959年去世。他一生不仅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这一时期书坛上的重大事件他也无不经历。自清中期以来,碑学的兴起全面抑制了帖学的发展,以至碑学的后期,帖学形成了断层,而碑学食古不化的弊端也全面显示出来。因此,后期的碑学家如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等相继放弃了纯碑学立场而走向碑帖兼容之路。许钧与康有为、李瑞清多有交往,在书学思想上受两位的影响较深,自然也就适应当时碑帖兼容的书学大潮。抗战前夕,许钧在河南省博物馆国学专修馆担任书法部主任并任书法专科主讲,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并将其书学思想灌输在教学中。他又根据自己的学书成功经验,主张书法虽碑帖并取,但还要以碑为主,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北碑为根基。他规定了学碑的四部曲:
1.先学方笔造像,以求骨劲,主张以《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孙秋生》入手;
2.学方圆并用之碑以求变化,主张学习《张孟龙》、《张黑女》、《崔敬邕》、《刁遵》、《吊比干碑》;
3.学圆笔以求内涵之丰富,主张学习《郑文公》、《云峰山刻石》;
范振绪书画艺术综述
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号东雪老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城关人,清工部主事范培之子,出生于北京,9岁丧父后随母返回故里,清光绪年进士。1906年,同沈钧儒等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9年回国,先后任县长、国会议员、甘肃省副议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政协甘肃省副主席等职。范振绪是一位生在清末、长在民国、活动于新中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书画大家。他攻山水、精书法,绘画取法王石谷、王元祁,书法承苏东坡。一生笔耕不辍,画作流传甚广,著作有《东雪草堂笔記》、《东雪草堂诗聊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燕子笔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范振绪不仅书画闻名于世,而且诗文造诣深厚。他的书法根基和诗文修养成就了他的绘画。他是典型的文人型画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宦海世家。祖父范呈芳是贡生,父亲范培以贡生任同治时兵部郎中。
范振绪自幼受家庭的良好教育,8岁时能赋诗,14岁涉丹青,青年时代习经史,1903年中进士,获取功名。后又远洋求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过着传统士大夫的文人生活,为先生、为小史、为幕僚、为画家、为领导,都未脱离作为传统文人的气节。首先,他是一个诗人,对诗的嗜好近于痴迷,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画全国能有者多矣,不算什么,我是画不如字,字不如文。”①这都是传统文人的特征,他耿直不随时流,耻于周旋官场,同情劳动人民,奖掖后进,关心民生疾苦,都体现了他的文人本色。他推崇的艺术家如黄公望、倪云林、苏轼等,都体现了作为文人的传统本色。
简远朴素的山水画谈及古意,世论误会甚大,以为古意即陈旧、过时、腐朽之意。其实,古意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文化气质。正如历史上所有大诗人写的怀古诗,并没有一个诗人是纯粹的怀古。诗人本有一颗寂寞不平的心,古地、古场会触动其心,使其心直通千载,借怀古以抒不平之意。诗人感慨的皆是自己的情怀,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一种审美反应,也是民族心理上的一种苍凉感。范振绪山水画有文化品位、哲学意蕴、历史积淀,不可与古旧划等号,他作为“人心古朴”风格的表现,可以勾起中国人精神上的联想与共鸣,不是轻易可至的境界。正如古雅美是人类创造的阴柔、阳刚之外的第三种人文精神。
②王微在《叙画》中说,绘画创作是在大自然面前感慨之后“亦以神明降之”,“情”与“致”的意境表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们提倡“萧散简远”的绘画美学之外的“诗化”言志,绘画不再是一种形象的简单记录,而是在人们心目中情感化的形象表达,是中国绘画内在的文化底蕴。范振绪的山水画就是在此基础上,继承传统文人的“娱情”志趣,取法董源、黄公望、倪云林、米芾,熔黄一峰的“痴”、倪云林的“迂”和米芾的“癫”为一炉,尤其对集古之大成者“四王”用功最勤,得益最多。并在实践中领会“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宗旨,③逐渐形成了古而新、朴而雅、苍而秀、巧而拙的艺术风格。正如他的题画诗云:“南宗衣钵骏丰裁,道学痴翁属麓台。曲折写成江畔路,最难风雨故人在。子陵滩畔一渔翁,罢钓归来酒不空,醉后便知天地阔,数丛沙草半江风。重嶂层峦逾万重,荆关笔势出南宗。”非深解中国文人者,难知其中趣。
书画艺术协会工作总结与工作建议
各位会员:我受××政协书画艺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委托,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并对下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在市政协的领导下,在市文联、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政协书画艺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围绕市政协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努力发挥社团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市政协工作的发展和我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较好地完成了本届任务。
(一)围绕市政协中心工作开展创作活动
五年来,我们始终依托于本会的特点和优势,围绕市政协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积极组织本会会员开展作品创作和书画笔会活动。
一是积极配合全市的重大活动和市政协的中心任务开展书画创作活动。五年中,先后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建党8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等,以及以"庆祝国庆欢度中秋"、"纪念第31届世界邮政日"等为主题,先后邀请陈大羽等书画名家和本会会员举办了6场大型专题书画笔会和书画作品展览。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提高和扩大了本会的社会知名度,也为市政协工作的整体形象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