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7 02:28: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双语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谈外贸谈判英语双语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融合,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全球开放观念的确立。高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正在积极引入双语教学来实施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既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外向型国际商务人才。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贸易;高职教育
近几年双语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有些高职院校在一些专业已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尤其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学科中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既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外向型的国际商务人才。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由来已久,但人们对于双语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教学?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双语教学呢?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
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ug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有关“双语教学”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强化英语教学;也有的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也就是说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但传授的是该学科的知识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以及语言的目的。那么,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贸英语谈判”双语教学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外语上课,主要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运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对非语言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谈判原则、技巧和策略等谈判原理,培养学生涉外进行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技能,提高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小议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论文摘要]该文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双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常遇到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在双语教学的方式下更好得达到让学生既能有效得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又能有效提高其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在高校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的模式
在本世纪初全国高校开始普遍开始尝试双语教学之时,就纷纷开始尝试运用双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期间有成功、有失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自身的知识水平,探索出来几种针对该课程讲授方式的几种模式。
(一)半外语型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学生外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初中物理双语教学感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英语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基本指标,各行各业对掌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
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学生英语及计算机水平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其中,“双语教学”是吸引眼球最多的焦点。为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下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有条件的学校均已开展了适量的双语教学活动。物理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现象本质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英语。而且,物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恰当地引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两种不同语言的刺激,对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物理课堂就成为一块改革的试验田。笔者应学校要求,在一年前把英语应用到了物理教学中,下面是本人一年来在实践摸索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试验改革背景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好,而物理双语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面对这些,势必会觉得好像面对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畏难情绪,甚至会有抵触。所以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实验摸索,学校把原本要在初二才开设的物理提前到了初一,虽然初一学生的英语底子最薄,但却从时间上为双语教学更长远的发展赢得了宽松的环境,笔者把初一物理的教学内容调整为基本现象的了解,如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物态变化等简单知识,不对深层次的东西做过多的挖掘,只注重兴趣的培养,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具体操作
双语教学不是把简单的物理知识翻译成英语,而是要让学生在物理和英语两个精彩的世界里自如地穿梭。努力找到两者最佳的切入点是我最重视的环节,如在讲光的颜色时,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应要求学生在掌握白光的色散知识之后能用英语描述不同的颜色,单纯地背诵单词,学生的兴趣肯定不高,拿出不同颜色的实物让学生挨个描述也过于老套,于是我让学生阅读如下的英语短文:DearWhite,there’ssomethingyougottoknow.WhenIwasborn,Iwasblack.WhenIgrowup,Iamblack.WhenIamunderthesun,Iamblack.WhenIamcold,Iamblack.WhenIamafraid,Iamblack.WhenIdie,Iamstillblack.Whataboutyou,whitepeople?Whenyouwereborn,youwerepink.Whenyougrowup,youbecomewhite.Youareredunderthesun.Youarebluewhenyouarecold.Youareyellowwhenyouareafraid.Youaregraywhenyoudie.Andyou,callme“color”?文章所涉及的英语知识并不深奥,初一学生基本不需要字典就能进行阅读,结合短文,学生很有兴趣地掌握了一些常规颜色的英语单词,并且还读懂了深层次的幽默,然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效果上佳。在课堂上,不妨多引用一些简单的英语,既让学生能听懂,又能活跃气氛。讲完一个问题后,来一句:Doyouunderstand?学生的反应就好很多;Verygood!Comeon!Iamsureofyou!Ithinkyoucan!等,既鼓励了学生,又丰富了课堂,让学生对物理课出现英语不反感,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描述,要求不要定得太高,甚至可以是中文、英文嵌入式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英语的工具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遇到不会的英语单词不要紧,可以查,摆脱掉了无味的语法束缚,我想,只要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不胆怯,不排斥,双语教学的作用不就达到了吗?
国际贸易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
双语以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但就“双语”的具体内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界定。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过,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西格恩和麦基(SiguanandMackey)则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对于双语教学的含义,我国学者之间认识也不尽一致。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传授学科知识。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达到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如英语)或使用第二语言教材(如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其他科目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以及语言的目的。
同时,根据笔者的理解,以下情形不属于双语教学:(1)全部教学仅仅只使用一种语言,而该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2)在教学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进行的教学,如标准语和方言。(3)一切学科教学用语为学生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只是作为一门课程。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健康评估课程双语教学思索
近年来,医学教育出现全球化发展趋势,护理人员在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日益广泛。由于复合型护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护理专业之所需,加上国际上护士短缺等因素,要求护生必须掌握英语,不仅是日常英语,还应掌握专业英语。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今天,积极开展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顺应形势的一项教学改革。我校2007年与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开展护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对《健康评估》这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护理专业2009级学生100名,其中男3名,女生97名。
1.2方法
1.2.1课程准备进行《健康评估》课程试讲,经专家组评审确定双语教学的教师人选。4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3人,均有相当程度的外语应用能力。由于现阶段国内缺乏成熟的《健康评估》双语教材,因此我们参考国外相关英文教材,结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自编中英文双语讲义,印发给学生作为教学材料。
1.2.2双语教学《健康评估》共80学时,其中56学时理论课,使用双语对照PPT,采取“半浸身式”授课方式,即课堂中专业词汇的解释可用汉语,学科知识中重点、难点用英汉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实践环节24学时,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以英文病例导人,由教师示教演示常用操作及沟通用语,学生分小组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并以英语沟通交流。
浅析双语教学课程设计
摘要:文章从《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课程设计的角度,提出该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及几个需要处理的关系,试图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本身的跨国境性质,教学资料大多数为英文。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对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如何利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无疑是严峻挑战。
一、课程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第二种语言,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第二种语言,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
双语教学探讨论文
一、双语教学先行研究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在许多高校中进行着尝试性实践,并力图使其成为新时期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关于“双语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教学的王旭东教授在《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给关于双语教学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
“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这一名词源自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中国,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外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外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
但双语教学究竟在怎样的信念与条件支撑下,才能实现其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就涉及到双语教学有效性问题。事实上,教学行为要有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个字,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建筑、设施中的众多条件,适合教学方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适合学生能力、需要、学习风格的极大差异,还要适合教师自身个性,态度和技能,否则就失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
双语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作为手段,通过双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加深学生对国外的专业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的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学。
二、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语言与文化下双语教学探析
加拿大采用沉浸式(immersionprogram)双语教育,是指以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将学生浸泡在目的语环境中,教师不仅教授目的语,也用目的语教授其他课程,即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该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是“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美国采用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双语教育。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通过系统地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转变为只用英语进行教学。其特点是母语和英语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语言,但更注重的是英语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双语教学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与体系,对于双语课程尚无统一的评审指标。从教材使用看,有英语原版教材,有英文教材加上汉语配套教材,有汉语教材配合英语课件。从教学模式看,英语使用比例各不相同,有90%的,有50%的,还有10%的。复旦大学的外语授课课时指标定为50%以上,武汉大学无明确指标,浙江大学的指标为30%~70%[4]。在考核方式上,有的是汉语试卷,有的是英文试卷,也有的是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美国双语教育的目的语是英语,加拿大双语教育的目的语是法语,学习者就生活在目的语环境中,教学之外学习者必须运用目的语从事各项活动。我国是单语国家,目的语运用的环境支持差,教学之外学习者完全使用母语从事各项活动,没有机会使用目的语。这一区别带来一系列教学问题。美国和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属于同一语系内部的双语实践。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均属印欧语系,在语音规则、词汇构成、句子结构、篇章结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开展双语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英语在语法规则、语言结构、思维与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上述对比可知,我国双语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教学目标是语言能力与学科知识的同步增长;(2)尚未形成成熟、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3)目的语运用的环境支持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优劣不一;(4)目的语与母语间存在较大差异,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国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由于国情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照搬照抄他国的成功经验并不可取,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与规律。
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上述比较,我国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等制约因素。首先是语言障碍。知识是人类具有的经验和理解能力,语言是体现知识的工具,语言对知识进行分离、表现和解释,知识借助于语言才得以主观和客观的存在形式[5]。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规则、语言结构、思维与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加之我国英语运用的环境支持较差,所以,我国双语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一方面,教师理解英文原版教材往往并不十分困难,但是用规范的英语讲解、组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在思想表达的准确度和游刃度上均受到限制,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面临着阅读大篇幅英文原版教材、理解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在双语教学中,既不能为了用外语上课而忽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也不能为了专业学习而把外语看做教学负担[6]。因此,要正确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清除语言障碍,探究专业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外语水平提高的契合点。其次是文化障碍。语言与文化紧密交织,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国语言学家盛炎指出,社会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在社会文化中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和习得的母语文化知识以潜意识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前提[7]。我国的双语教学由于英语运用环境的缺失,英汉民族间文化的差异往往被忽视,师生往往无意识地以汉文化为基准理解、套用英语。这种文化迁移无疑给双语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理解偏差和语用失误。师生很难摆脱母语的思维定势,习惯性地按照母语思维方式去组织英语语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负向迁移。在动词使用上,按照汉语习惯使用行为动词而不是英语中表示状态的动词。在写作上先用汉语构思,再翻译成英文,按照汉语习惯采用层层论述螺旋式(Circular)的方式组织文章,与英语直截了当(Linear)地表达思想,再分层次对主题论述的表现手法相去甚远。在书面用语上往往不能把握英语客观性强的特征,明显多用立场表达,主观立场过多,文章主观性强,表现出一些口头语的特征。也就是将汉语的主体性、形象性特征迁移到了英语的表达中,使得英语本身的客体性、逻辑性特征消失。
双语教学的策略
针对以上制约我国双语教学的障碍,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提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其核心是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输入假说提出,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而言,不可理解的输入等同于噪音,因此语言习得的关键是提供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8]。可理解性的输入指为学习者输入的信息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1”的输入方式,“i”表示学习者现有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当输入信息和学习者现有水平之间出现了一个差距,并被学习者自身意识到,语言习得才能发生。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输入有着过滤和制约的作用,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动力、情绪、自信心等因素。当情感过滤弱而语言输入可理解时,语料可以顺畅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于是就产生语言习得[9]。因此,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必须适度,学习者在焦虑程度低、自信的情况下容易习得语言。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实践这些理论呢?Krashen指出:“给外语学习者好的语言输入应当把学习者的社会需要考虑进去,内容上应有所选择,形式上和呈现方式上应有所变更。结构上倾向于简单,重复多。”[10]也就是说,双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输入材料和输入对象的控制,给学生提供大量可被理解的信息,使学习者处于焦虑程度低的情境之下,从而实现外语与学科知识的同步获取。否则,学习者就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获取上,而只能关注语言的形式。美国语言学家WongFillmore研究发现,与语言学习者进行沟通时,成功的教师调试他们的语言,倾向于使用各种各样的经过加工的语言[11]。因此,教师要将原版教材中严谨冗长的书面语言调试为简洁易懂的课堂语言,即teacher-talk或languageforeducationalpurpose,减轻学生焦虑,增加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的语料输入。原版教材用语多见繁复的介词搭配,这需要在课堂中调试为简洁的词汇。例如,forthepurposeof调试为for,withreferenceto/withregardto调试为about,inthecaseof调试为if,aswellas调试为and,intermsof调试为in,take…intoaccount调试为consider,refertto…as调试为call,inaccordanceof调试为accordingto,onaccountof调试为because。原版教材中多见正式词、古体词,这需要在课堂中调试为口语化的词汇。例如,terminate调试为end,commence调试为begin,specifications调试为standards,supplement调试为addto,certify调试为prove,inform调试为tell,purchase调试为buy,pro-cedures调试为steps,category调试为type或kind,therefore调试为so,expertise调试为skill。原版教材中同一语义在上下文中往往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这需要在课堂中将多样性的词汇调试为单一性的词汇,并重复使用以便理解。例如,将charter/grant/authorize/delegate/franchise(授权)调试为authorize,assets/properties/possessions(财产)调试为properties,promote/enhance/buildup/im-prove(促进)调试为promote,liability/obligation/re-sponsibility(责任)调试为responsibility。原版教材中长句、复合句的使用频率高,句式结构比较复杂,句中常常用插入语、从句等限定说明成分,多用倒装句、被动句等句型,形成冗长复杂的句式结构以增强逻辑的严谨。但这种句子结构在课堂语言中是不合适的,教师应弄清原句结构各层意思,分析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调试成短小的句子进行表达。例如,Behavioristssuggestthatthechildwhoisraisedinanenvironmentwheretherearemanystim-uliwhichdevelophisorhercapacityforappropriateresponseswillexperiencegreaterintellectualdevelop-ment.调试为:Behavioristssuggestthatthechildwillexperiencegreaterintellectualdevelopment.Ifthechildisinanenvironmentwithmanystimuliwhichdevelophisorhercapacityforappropriateresponses.(如果儿童的成长环境里有许多刺激因素,这些因素又有利于其适当反应能力的发展,那么,儿童的智力就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原版教材的英语篇幅大,内容发散、跳跃,知识点多而重点不突出,往往使学生感到茫然、难以适应。在此,教师应对原版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对原版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框架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和浓缩,编写出一个简要、系统的讲义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和内在逻辑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把握,帮助其树立学习原版教材的信心。
Swai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的假设理论指出:仅靠可理解性的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学习者既需要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单纯的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输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12]。在输出压力下,学习者不得不反复检验和调整,这样推动了学习者做出尝试以便准确适当地传递信息。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从关注语义理解过渡到关注语义表达、输出,继而,通过大量的输出实践实现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可理解性的输出具有三大功能:注意功能,指输出促使学习者注意到自己的语言输出与输入间的差异;检测功能,指输出促使学习者主动检测并修正自己的输出;元语言功能,指输出促使学习者反思和分析,获得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从而加强语言知识的内化。在双语教学中输出问题尤为明显,在单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下,学生难以获得“输出”的机会,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难以发展。教师囿于某些教学理论和常规,往往把语言操练形式化。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脑子里就只剩下一些词汇短语和基本概念,运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根本没有培养起来。因此,语言输出在双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理解性输出给学习者提供机会进行对比、检测、反思并发现问题,找出自己输出的信息和所表达内容间的差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做好相关内容的语言输入,再围绕着核心知识设定内容复述、口头陈述、回答问题、演讲、辩论等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及相应准备。再在双语课堂上,设置交际情境,促使学生将新输入的语言与课前阅读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输出表达。这一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预备工作,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在课前必须把专业知识浓缩为一些简要的问题或小组讨论题目,设计内容必须一环扣一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对于单个学生来说存在困难,甚至会无话可说。组织小组活动则能通过成员互动,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成员共享,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再由小组代表将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以实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小组活动比大班教学提供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而且促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加。不仅如此,教师设定任务后,学生通过阅读原版教材、有关资料再进行交流,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当学生不再躲藏在群体之中时,他们的参与会更积极,教师会更多了解他们在语言、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同临场发挥式的训练相比,小组活动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确保了输出的可理解性。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应与之平等交流,而不应扮演评判者的角色,即使学生在表达中有语言错误也无须立即指出。当学生遇到表达困难时,教师再巧妙地引入新词、新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Spokenlanguageisthelanguage,通过师生间双向互动,使学生构建系统的双语知识架构。
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解析
笔者是新疆一所承担小学教师培训学校的数学教师,曾承担过数学双语班教师的培训任务,同时作为乌鲁木齐地区双语课题子课题组的成员,一直都在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笔者在听数学双语班的课、对数学双语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学科的双语教学有了以下的认识。
一、数学学科的双语教学
1.什么是双语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languages,译成汉语即为: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当然,他的母语知识和能力通常强于第二语言。
2.什么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就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本民族语言及第二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习得的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维语和汉语作为媒介语进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