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23:26: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双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双轨教学论文

我国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开始废科举,兴学校,逐步推行班级授课制,以取代旧式私塾。1903年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走出语文单独设课的第一步。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九十五年了,这期间可分两个历史阶段:解放前的46年(1903-1949)和解放后的49年(1949-1998)。回顾这九十五年的历史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漫长道路。在这九十五年中,语文教学改革有四个活跃期:第一个活跃期在1922年前后,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教学论传入我国,有些有识之士采取“中西结合”的办法,形成语文教授新法,当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先生和黎锦熙先生。第二个活跃期在1950年至1957年,中央成立语文教育委员会,着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中学文学、汉语分科教学,这一重大改革因受那时政治形势的影响,以文学、汉语重新合并为语文而告终。第三个活跃期在1959年至196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道关系”大讨论,对建国十年来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这次大讨论的主要成果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不要上成政治课。1963年颁布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工具”。正当中小学语文教学步入正轨时,于1966年爆发了,之后语文课就是学语录,学“老三篇”,写大字报,教学质量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第四个活跃期是从1978年开始的,粉碎“”后,语文教学得以拨乱反正,重申中小学语文的两个基本特性——基础性和工具性。在此后的二十年间,语文教学改革千态万状,流派纷呈,但多半集中在城市;而占学生总数80%以上的农村小学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教学质量低下。目前的主要流派有五家:(1)以集中识字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2)以提前读写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3)以读写结合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4)以情景教学法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5)以单元达标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

九十五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几起几落,进展十分缓慢,前景令人担忧。去年12月,《文摘报》用一个整版推出《语文教育忧思》专栏,用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忧虑、思考和祈愿。今年2月26日,《中国教育报》开始刊发记者李建平“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系列报导,连发五篇文章,令人深思,催人猛醒。记者举例写道,1997年高考,北京西城区56所中学语文平均分及格的只有两所学校,其余全在及格线以下。去年高考结束时,上海有一位教授抽查了四包基础知识试卷,及格率分别为48%、26%、12%和44%。前不久,北京市教研中心按照大纲的要求,从应该掌握的3500个字中挑出200个最常用的字,要求两所重点学校高二学生准确认读,全对的学生仅占47%。另一道题要求学生将一篇400字的短文抄下来,几百份问卷竟找不到一份全部抄对的。语文教育正在全方位地引起相关学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思考。

改革之难重重,改革之路遥遥。当人们即将叩响新世纪的大门,回顾与反思九十五年中小学语文教改的历史之时,出现在面前的竟然是一片责难和惊呼:语文教育忧思!语文教育危机!全社会都来关注语文教育!

质量:难解的世纪之谜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什么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为什么不能大面积丰收?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思考了九十五年,研究了九十五年,实验了九十五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位语文界权威人士曾以问卷的形式,就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向10位全国知名专家(包括教材审查委员、高师和中师语文教学法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和教研人员)征询意见。收回问卷7份,反映了他们的看法,语文学科性质任务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素质低,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而学科性质任务不明,是第一位的原因。这些看法对吗?当然,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与上述九条原因不无关系。但上述九条中没有一条是主要原因,都是次要原因。而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太少,这是决定教学质量不高的决定性因素,约占70%,其它因素的影响也不过30%而已。

查看全文

语文双轨教学论文

我国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开始废科举,兴学校,逐步推行班级授课制,以取代旧式私塾。1903年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走出语文单独设课的第一步。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九十五年了,这期间可分两个历史阶段:解放前的46年(1903-1949)和解放后的49年(1949-1998)。回顾这九十五年的历史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漫长道路。在这九十五年中,语文教学改革有四个活跃期:第一个活跃期在1922年前后,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教学论传入我国,有些有识之士采取“中西结合”的办法,形成语文教授新法,当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先生和黎锦熙先生。第二个活跃期在1950年至1957年,中央成立语文教育委员会,着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中学文学、汉语分科教学,这一重大改革因受那时政治形势的影响,以文学、汉语重新合并为语文而告终。第三个活跃期在1959年至196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道关系”大讨论,对建国十年来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这次大讨论的主要成果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不要上成政治课。1963年颁布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工具”。正当中小学语文教学步入正轨时,于1966年爆发了,之后语文课就是学语录,学“老三篇”,写大字报,教学质量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第四个活跃期是从1978年开始的,粉碎“”后,语文教学得以拨乱反正,重申中小学语文的两个基本特性——基础性和工具性。在此后的二十年间,语文教学改革千态万状,流派纷呈,但多半集中在城市;而占学生总数80%以上的农村小学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教学质量低下。目前的主要流派有五家:(1)以集中识字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2)以提前读写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3)以读写结合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4)以情景教学法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5)以单元达标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模式。

九十五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几起几落,进展十分缓慢,前景令人担忧。去年12月,《文摘报》用一个整版推出《语文教育忧思》专栏,用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忧虑、思考和祈愿。今年2月26日,《中国教育报》开始刊发记者李建平“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系列报导,连发五篇文章,令人深思,催人猛醒。记者举例写道,1997年高考,北京西城区56所中学语文平均分及格的只有两所学校,其余全在及格线以下。去年高考结束时,上海有一位教授抽查了四包基础知识试卷,及格率分别为48%、26%、12%和44%。前不久,北京市教研中心按照大纲的要求,从应该掌握的3500个字中挑出200个最常用的字,要求两所重点学校高二学生准确认读,全对的学生仅占47%。另一道题要求学生将一篇400字的短文抄下来,几百份问卷竟找不到一份全部抄对的。语文教育正在全方位地引起相关学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思考。

改革之难重重,改革之路遥遥。当人们即将叩响新世纪的大门,回顾与反思九十五年中小学语文教改的历史之时,出现在面前的竟然是一片责难和惊呼:语文教育忧思!语文教育危机!全社会都来关注语文教育!

质量:难解的世纪之谜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什么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为什么不能大面积丰收?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思考了九十五年,研究了九十五年,实验了九十五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位语文界权威人士曾以问卷的形式,就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向10位全国知名专家(包括教材审查委员、高师和中师语文教学法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和教研人员)征询意见。收回问卷7份,反映了他们的看法,语文学科性质任务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素质低,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而学科性质任务不明,是第一位的原因。这些看法对吗?当然,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与上述九条原因不无关系。但上述九条中没有一条是主要原因,都是次要原因。而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太少,这是决定教学质量不高的决定性因素,约占70%,其它因素的影响也不过30%而已。

查看全文

素质双轨制教育论文

小学毕业后,李林子就进入了一所很一般的中学,上了一年,他就转学了。初二结束后,李林子又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在开学的压力下,林子的学习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每天不停地看书做题考试,林子觉得自己的精力并没有得到优化配置。考入北大附中后,他先是在高一把班刊办得有声有色,高二又组织了自己的乐队。搞摇滚,在周围附近的学校搞巡演,他的乐队不仅有自己的乐迷,出磁带,还被音像公司看中,因为这些学习之外的活动,林子还和一位政协委员相识并成了忘年交。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学生,林子还是觉得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负担太重了,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由此李林子开始思考现行的教育改革。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他觉得如果不从考试的方式、内容入手进行改革,那么一切的改革也只能算是应试教育范畴内的改革。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酝酿,林子写出了这篇5000字的《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的文章,并很快寄到了“征文组”。在他的这篇文章里,他提出实行素质教育也应来一个双轨制: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体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和其他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同的是,李林子在呼吁实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实行素质教育的建议。在他的双轨制建议中,对应试教育不予彻底否认,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同时实行并行的素质教育体系,并让市场来选择,看最终市场选择谁,淘汰谁。李林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就像铁路线,每个站只埋头管自己的一段,而没有看到与它相连接的站。他希望教育改革能把各个段很好地连接起来,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

一个普通中学生,如此强烈地说出在应试教育下他们的感受,对教育改革提出意见,让人欣喜的背后,更多的是让人去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

高考疯狂作弊,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高考最能体现这种教育制度的特点。应试教育所要应付的考试主要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高考就是指挥棒,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应试教育。

查看全文

管理学“双轨制”教学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传统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上述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管理学》书本中的一些枯燥、晦涩的知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到企业参加管理实习实践活动,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校外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知识精华,达到培养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双轨制”教学法;管理学;应用研究

双轨制教育最早产生在德国,“双轨制”教学法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环节逐步引入这一模式有利于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真正培养出适合就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

一、德国的双轨制教育

“双轨制”是指在企业和学校这两个教学地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共同完成教学和实训任务的新型教育方式。“双轨制”职业教育产生于德国,德国的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和学生工作岗位的技能培训。这种将普通学校的高等教育和企业的岗位培训、职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当今社会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德国双轨制教育模式对《管理学》课程的授课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因此,《管理学》课程亟需建立一套具有合理可行的、富有开创性的全新的授课方式,来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效果。作为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一名授课教师,我认为,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学习德国的“双轨制”教育模式,通过“双轨制”两条渠道的并行工程来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单轨制教育的弊端,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素质与能力有机结合,扩大企业参与,大力加强企业在《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使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育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

二、传统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弊端

查看全文

高校附属医院双轨制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高校附属医院的档案种类繁杂且信息量巨大。在日常管理中,应借助信息化工具与先进理念,优化现有机制。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高校附属医院,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将针对其中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同业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附属医院;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是指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行的管理模式。明确二者的使用路径,可使档案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高校附属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类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成本均将受到影响。有鉴于此,档案部门应借助信息化工具与先进理念,构建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成本提升。在高校附属医院中,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通常会提升管理成本。首先,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需要增加管理人员,人员开支必然提升。单轨制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仅需负责纸质档案的保管与查阅,其极少设计录入工作。但在双轨制体系中,管理人员需要在电子档案中录入信息,工作人员必然增加。其次,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需要增加场地与设备成本。相较于单轨制档案管理体系,双轨制需要增加电子设备,并提供相应场地,因此其管理成本更高。(二)录入内容存在差异。在高校附属医院中,纸质档案的权威性更强,上级检察或医疗决策均需以纸质档案为依据。受此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录入同类病例信息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会采用复制粘贴等形式,降低自身工作量。使用类似的录入方式,必然会对病例信息的完整度造成影响,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将无法得到提升。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电子档案逐步取代纸质档案。而保持档案内容的一致性,是推动这一趋势的前提条件。(三)电子档案易被篡改。病例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谋取私利,部分患者会利用管理漏洞篡改病例。在单轨制管理体系中,患者难以对纸质档案作出篡改。而在双轨制档案管理体系中,患者通常会在电子档案端口打印纸质病例,并以此为依据申请相关福利。在这一机制中,存储于网络终端的病例信息极易遭受修改,而多数医院也不会详细核对原始档案。这一问题,将对高校附属医院的信息安全带来影响。同时电子档案的管理漏洞,也极易导致患者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的泄漏,各方利益与隐私权均将受到侵犯。

查看全文

双轨式教学方法在医学见习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双轨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级216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按学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8名。对照组以传统核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试验组以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双轨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两组学生对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两组学生的见习课随堂测验和理论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放射诊疗法律知识、核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辐射防护应急演练认知合格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见习课随堂测验与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双轨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核医学认知和考核成绩,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双轨式教学方法;核医学

核医学是医用放射性核素集中使用的学科,核射线是核医学临床工作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即核医学的每一项诊疗工作都离不开核射线,掌握核射线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是对从事核医学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1-3]。放射防护知识枯燥抽象、公式计算复杂,内容繁多、不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等问题[4-5]。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简单记忆背诵层面,较少主动思考,且容易忽略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系统性,主体性发挥明显不足;该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科学研究探索素养的培养,已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6-7]。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法即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基础,由精选问题、界定问题、解析问题、展示成果、总结与反思5个环节组成,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为中心即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运用精心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以案例指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或者团队协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的双轨式教学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性地运用知识、主动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8-9]。本研究主要探讨PBL结合以案例为中心双轨式教学方法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级216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学号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试验组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51±1.43)岁;男生49名,女生59名。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86±2.21)岁;男生47名,女生61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材:两组均使用张永学、高再荣主编的《核医学》第3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见习教学内容包括核医学检查和治疗项目、患者沟通及宣教、放射性药物配制及注射、辐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核医学科显像包括钼-锝发生器、放射性标记药物、SPECT/CT、PET/CT;放射性核素治疗包括89Sr和云克治疗骨转移瘤、碘131(131I)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等。

查看全文

双轨制模式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的思考

一、强制医疗双轨制模式的文本分析

(一)刑事诉讼强制医疗模式

《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程序、解除、监督、救济方式做出规定。根据规定,经法定程序鉴定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暴力行为且其社会危害性已达到了犯罪的程度,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考虑其他犯罪构成要件,单从客观方面来看该行为已经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如果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则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对象是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安全且达到严重的程度,这就使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扰乱生活、破坏公私财物以及轻微伤害公民健康等行为区分开来;同时要求行为具有持续性,即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才需要采取强制医疗的方式进行控制,否则不需要通过强制方式进行社会管控。强制医疗的适用程序明确了决定主体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采取合议庭审理的方式决定是否进行强制医疗;对没有委托诉讼人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强制医疗的解除方面明确了两种解除方式:强制医疗机构定期评估解除和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申请解除,这两种解除方式都要求对被强制医疗的人的精神状况及人身危险性进行重新评估,且都由人民法院最终批准。人民检察院作为监督机关,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实施全程监督。救济的方式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复议,救济的主体包括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

(二)精神卫生法强制医疗模式

《精神卫生法》没有使用“精神病人”而是采用“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语,并对其进行了限定:“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在此基础上设定的强制医疗包括两个部分:强制诊断和强制入院治疗。强制诊断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强制入院治疗的范围就缩小了,其适用条件限定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且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情形,患者或其监护人不同意住院治疗,则需要进行强制住院治疗。精神卫生法将强制住院治疗的主导权赋予了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处于协助的地位。患者及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对再次诊断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但再次诊断和鉴定不影响医疗机构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解除的方式采取收治医疗机构告知解除,即医疗机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查看全文

财务总监制双轨制运行论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国有企业监管模式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全面引入独立董事制(国有控股公司已按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本文主要针对非上市国有企业)以健全董事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已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独立董事制与财务总监委派制这两种外部监督机制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和财务总监制双轨制运行,还是二者选其一?笔者认为,在国有企业实行独立董事制和财务总监制双轨制运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独立在事制与财务总监制双轨制运行的必要性

首先,财务总监制与独立董事制有着密切联系:(1)他们都起源于西方;(2)都产生于因两权分离所导致财务监督机制松懈、会计信息失真、“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控股的背景下;(3)都来自企业外部,独立于经营者,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监督,属所有者监督范畴;(4)二者往往都是董事会成员或共同参加董事会会议;(5)都是一种低成本的监督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独立董事制和财务总监制存在如下差别:(1)财务总监更多的是考虑大股东利益,独立董事更多考虑中小股东利益;(2)财务总监对委派机关或董事会负责,独立董事对全体股东负责;(3)财务总监独立于经营者,独立董事独立于大股东、经营者和相关利益者,独立性更高;(4)财务总监作为委派人员行使参与权、监控权、审核权、制止权、报告权、建议权等,独立董事作为特殊的董事会成员具有决策权、控制权、监督权、审核权、否决权、提名权、信息披露权等;(5)独立董事陈拥有董事一般职权外,对重大关联交易、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提请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还有特别职权,在公司董事提名、任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重大资金往来等事务还需发表独立意见,财务总监的职权行使主要是监督国有资产营运、重大投资决策和审查会计报表,对重大财务收支与经营活动实行与总经理联签制等;(6)独立董事在公司的发展战略、绩效管理、资源调配、关键性任命等重大问题的影响力较财务总监大;(7)财务总监在公司权力层次中往往处于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监督对象主要是经营者,独立董事在公司权力层次中介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承担着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8)财务总监是全职人员,独立董事是兼职人员,主要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参加董事会会议、提议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发表独立意见等方式工作,投入的精力和工作时间远远少于财务总监。

由此可见,独立董事制与财务总监制并不相互排斥,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果财务总监积极支持配合独立董事,可充分发挥他们在监督职能上的合力,增强监管的威慑力,有效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独立董事制与财务总监制双轨制运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各自的缺陷,有效发挥其职能。独立董事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独立董事多是兼职人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可能影响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独立董事薪酬不高且多事先约定,这会使他们缺少参与公司经营与决策的源动力,而如果将其报酬与公司业绩挂钩,又难以保证其监督的独立性。财务总监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财务总监只有1人,经营者勾结财务总监共同作弊的成本不高;财务总监的职责较多,而人力有限,且没有独立董事所拥有的特别职权等。因此,独立董事需要财务总监的信息,财务总监需要独立董事的支持,双轨制运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各自的缺陷,更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查看全文

小议利率双轨制及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

(一)含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从1996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具体步骤上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的策略。目前,中国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以及货币市场交易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政府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已完全市场化,仅有人民币存贷款领域存在“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2013年7月19日,央行决定从次日起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这是利率市场化的革命性标志。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总体来说,利率管制(或利率双轨制)导致了我国利率总体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差别利率政策不完善、社会借贷资金供求关系不均衡等一系列弊端。1.利率管制扭曲了利率的价格调节功能,金融资源配置错位: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的自由波动可以调节资金在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有效配置,使有限的资金能运用到最需要的部门和企业。但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的自由浮动受限,通常利率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资金需求,对此只能采取信用配给制调节,导致金融黑市产生,从而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浮动程度被放大,金融风险增加。随着民间金融风险的加大,金融改革势在必行。2.由于民间金融不在监管体系之内,当民间金融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利率双轨制导致金融倒爷大量出现,此时央行如果继续实施信贷规模控制,仅能起到回收银行间流动性的作用,而大量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根本无法得到约束。因此央行长期以来以数量型工具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应改弦更张,转变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调控,而若以调控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是先决条件。3.今年以来,中国“流动性两难”局面日益突出。一方面,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间利率高企,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另一方面,除贷款以外融资规模高涨,大量闲置资金涌入非实体经济部门,推高了商品和资产价格。流动性不足与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存,实际上是利率双轨并存所致。它既凸显了现行货币政策的困境,也预示了宏观调控的改善方向———利率市场化,并为此奠定了条件。4.利率管制造成社会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利率对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效率具有筛选功能,从而保证资金在既定技术条件下被有效使用。但当利率受管制而处于较低水平时,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资金被低效率使用。同时,低利率还会诱使企业倾向于多使用资金,少使用劳动力,而劳动力要素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远比资金要素充裕,由此将带来整个经济体系效率的损失。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问题,并通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促进经济增长。

查看全文

试议高等教育双轨制的现状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报告《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并对其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定:“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OECD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半熟练工作大量减少,知识型工作大量增加。这种变化使得泰罗(FrederickW.Taylor)时期以机械性、被动性为主的技能型技术成为历史,而弹性的、主动的智慧型工人已然成为了现代产业的支撑力量;同时,工作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地域性不断削弱,工作流动性加快,一生固守一份职业已几无可能;技术的革新造成工作类型和工作内容的更新速度加快,许多工作合并,且工作的独立性大大降低,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工作的频率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境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占OECD政府开支的平均比重在12%,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并以知识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因此,以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力就成了决定性的市场因素。教育作为培养这一要素的手段,也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导致人才培养严重脱离社会的真正需求,使其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形成了两个独立的轨道。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化、全球化和可持续性,均要求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这就客观上要求成人教育需由学历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由知识教育逐步向创新教育转变。

二、教育全球化趋势下成人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

当今世界已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世界,教育的全球化也已然成为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优先领域和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究竟该如何调整和发展,事关我国成人教育的未来走向。同以合作为主的教育国际化不同,源于经济全球化的教育全球化体现为通过教育资源、教育活动等诸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实现对资源、信息等经济要素的追求,同时也给各国教育提供一个在世界舞台展示的机会。但是,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面对国际市场的条件并不成熟。一方面投入不足,品牌效益不突出;另一方面社会声誉不佳,优质资源缺乏。面对各类型教育和培训对成教市场的冲击,各地成人高考生源流失已频频见诸报端。究其原因,在于各高校只注重规模与效益的扩张,而轻视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忽视了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成人教育的优势正在于多样化的办学形式,而问题恰恰在于部分学校利用这些优势,放松管理,无限制扩招,从而出现“业余不业”(即利用业余生源办全日制脱产班)和“函授不函”(对占计划学时2/3的自学缺乏指导、检查与考核)等诸多问题。凡此种种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的是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模式等精华要素的汲取,对先进课程、教学管理及跨国办学等经验的借鉴。从这个角度而言,实现高等教育“双轨制”的合并是改善我国现阶段成人教育管理弊端,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应对措施。因此,完成高等教育双轨制的合并,实现同一所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在对二者的统筹管理下实现同层次、同标准、同证书是促进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效益转变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的首要前提。

三、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并轨”的条件支撑

传统的成人教育往往囿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加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致使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成人的实际情况,加之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致使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将由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结构向扁平化方向进行转变,中间层级的精简将大大提高组织结构效率和沟通效率。”即以单个的成人学习者为管理单位将取代传统的以班级为管理单位的教务管理方式。借助于网络,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网络教育的即时性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这也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有力保障;成人学习方式可以是学历型的,也可以是非学历型,课程内容可以是职业化的,也可以是模块化的,课程形式可以是学分制的,也可以是非学分制的,这不仅是在职成人学习者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成人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网络教育的评估是保证成人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成人高校可以横向联合,统一协调制定监督及评估体系标准,通过收集各高校远程教育的真实资料,进行量化分析,评定等级,向社会公布,通过优胜劣汰使整个网络教育系统更加规范。只有将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成人教育事业才能够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分析并制订符合我国网络教育实际的成人教育质量认证与评估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是探索网络时代下成人教育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上述特征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既提供了“并轨”的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条件方面,网络时代的发展为成人教育的开放性办学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不同类型的成人学员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在要求方面,网络时代下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求成人教育的课程更多地以问题或话题为中心展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课程持续的吸引力,而不是将理论与实践割裂,仅做系统的学科知识传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