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22:29: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双边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力双边交易市场模式的经验借鉴
澳大利亚、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模式
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主体包括发电商、售电商、经纪商、终端用户以及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等。电力双边交易过程中,独立市场管理机构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报价情况最终确定双边交易的价格。双边交易市场主体可利用金融合同市场降低交易风险。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存在平衡机制以调整双边合同仓位(contractpositions)的实时波动,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及其市场运行机制见图2。(1)交易主体澳大利亚电力双边市场中,交易主体可分为交易性主体、非交易性主体。交易性主体包括发电商,售电商,经纪商,以及终端用户。其中,经纪商只是为买方和买方牵线搭桥,并从中收取佣金。在双边交易过程中,经纪商的作用是撮合交易,并对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操作,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数据及其他专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交易平台就是双边交易信息披露的平台,供需信息在这里。在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银行可作为中间商承担发电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业务或价格担保,按规定,充任中间商需要具有1000万澳元资产,并持有执照[3]。非交易性主体包括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NationalElectricityMarketManagementCompany,NEMMCO)、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Austral-iaCompetitionandConsumerCommission,简称AC-CC)、独立市场运行管理机构(IndependentMarketOperatorandMarketAdminister)。其中,NEMMCO为中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负责全国互联电网的调度和电力市场的交易管理。为市场成员提供诸如负荷预测、再调度数据(价格敏感性分析)、调度数据、供给场景分析或者系统充裕度的中期(7天)、长期(2年)预测等市场信息;ACCC主要负责实行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独立市场运行管理机构负责长期发电充裕度的计划,支持备用容量机制。(2)交易类型按照交易标的划分,可将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划分为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按照交易时间跨度划分,可将澳大利亚双边交易划分为远期双边交易、短期双边交易。1)期货交易。在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一部分电力商品将作为期货进行交易。期货合同到期时,合同一方需要支付补仓费用。期货交易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交易是完全匿名的,二是交易过程中补仓(margincall)的利用基本上消除了信用风险。D-cyphaTrade(为注册于新西兰的一个产业网络,包括能源公司、金融贸易专家,金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等,作用于设计、支持、构建交易能源市场。)在澳大利亚SFE市场中引入电力交易平台,该市场从2002年开始进行电力期货交易。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该市场的期货交易量约等于NEM物理能量交易总量的22%,并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期权交易。期权交易是由双方直接协商的电力双边OTC交易的一种形式。期权交易合同条款及合同结构由合同双方谈判确定。期权交易所涉及的商品是标准的、由经纪商提供的。经纪商提供的电力衍生品有掉期合同、标准期权合同。这些商品的价格通过电子平台完成,交易商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达成协定。交易商可通过电子平台获得另一方交易者的信息,并通过双边协议完成合同。3)远期双边交易。在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主要是发电商与零售商(或电力用户)之间的远期交易。但发电商之间或者其他中间商之间也可能存在双边交易。远期交易市场因远期合约是物理还是纯粹金融而不同。在物理合约中,发电商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电量。如果发电商在合约到期时,所供应电量不足以满足合同要求,则需要从现货市场中购买额外的电量。在该交易制度下,现货市场仅占实际电量交易的一部分。在金融合约下,交易方除了支付电量价格外,还要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该费用与现货价格相关。在该合约的作用下,所有电量通过现货市场交易完成。大多数的双边合同为中期,期限不超过5年。多数为零售商与发电商之间的对冲合同。通常的做法是,零售商将不同的商业用户结合起来,制定一个能够涵盖所有需求量的合同,而不是签订多个独立的合同。4)短期双边交易。短期双边交易又称交易所内的双边交易(或场外交易)。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签订标准的时段合同(standardizedblocksofelectricity),在未来一天的一段时间内交易一定数量的电量(MW•h)。短期双边市场为购售电双方提供了灵活购售电的机会,发电商、供电商以及电力用户可以根据接近运行时段的即时信息,如天气条件及发电机故障事件等调整交易,从而降低交易风险。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存在经纪商之间的OTC交易。这些均为短期合同交易,期限小于3年。经纪商之间的OTC交易量超过交易总量的40%。经纪商之间的OTC交易市场,对澳大利亚电力市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该市场中,市场参与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调整合同交易量。(3)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过程中,独立市场管理机构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报价情况最终确定双边交易的价格。发电商在每个交易日之前,须向独立市场管理机构提交所有发电机组的供电量信息,而购电商须提交电能需求信息。独立市场运行机构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场供给曲线以及市场需求曲线。最后,根据市场供给曲线以及市场需求曲线,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双边合同仓位确定合同交易价格。其中,市场供给曲线所表示的供给量代表每个价格水平下市场所有参与者所愿意提供的发电量总和。若市场供给量中,XMW的供电量是来自非液体燃料(如天然气或者煤)发电,YMW是来自液体燃料(馏分油)发电,则针对前XMW的供给量,必须存在低于短期电能市场最高价格的价格(最初为150美元/(MW•h),并定期调整),最后YMW供给量中,必须存在低于第二种短期电能市场最高价格的价格(最初为385美元/(MW•h),并依据石油价格变化情况每月调整)。所有的价格必须高于短期电能市场的最低价格。市场需求曲线表示每个价格水平下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所能购买的电量总和。所有的需求价格均需高于短期电能市场的最低价格且低于第二种短期电能市场的最高价格,且随着价格的增加需求量不断下降。2)风险机制①价格风险防范机制。双边交易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降低双边交易价格的波动问题。针对此类问题,2001年,新南威尔士州(NewSouthWales,简称NSW)政府成立电价均衡基金(ETEF),为非竞争性负荷提供一种掉期合同,但是执行价格受NSW财政部监管。在这种协议下,不管现货价格是否低于为专营用户制定的价格,零售商均须向该基金缴纳资金。当实际情况与合同正好相反时,零售商可以从先前所缴纳的基金中获得一定的支付。当基金余额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时,NSW的发电商需要按照其发电量占电量供给总量的比例,填补基金。零售业的竞争已经取消销售商的专营权,这使得ETEF的需求数量逐渐降低。昆士兰(Queensland)实行长期的能源采购协议,目的与ETEF相似,但是该协议没有涉及到发电商,因此起作用的方式不同。零售商必须执行政府规定的统一零售电价,并可因此从昆士兰财政部得到补偿。但当收入超过费用时,零售商需要向财政部缴纳一定的资金。②交易风险防范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金融合同市场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市场,用于降低交易风险。金融合约不是实际的电力供应合同,受证券市场监管。发电商与零售商签订金融合同,主要用于交换资金流动。合约的类型主要有权益保护合约、双边套期保值合约、区域间的套期保值合约和期货合约等。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同时进行“对冲合同”和“交易合同”。对冲合同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抵消风险,交易合同为风险管理保留一定的空间,交易者可以试图通过该合同交易活动获得一定的收益。通常,交易合同比对冲合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且交易合同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偏好情况。3)平衡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存在平衡机制以调整双边合同仓位(contractposi-tions)的实时波动。在该机制下,系统管理机构通过调整电力市场中拥有最大发电容量的发电公司的出力以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在必要情况下,系统管理机构将发出通知令市场其他参与者调整其经济行为,使供给满足实时需求。市场参与者所需支付的平衡价格随着其合同仓位的变化而变化,但最终将趋近于短期双边交易市场的电价。此外,系统管理机构通过运营短期电能市场,使市场参与者在每个交易日之前,能够通过该市场调整合同仓位。系统管理机构还将调整合同仓位的实时偏差。
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包括批发市场及地方发电公司、地方供电商、FTC和大终端用户,以及系统运行机构等。双边交易价格由非赢利交易系统管理机构(ATS)进行管理。在双边交易过程中,通过改变发电商的出力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俄罗斯双边交易及其市场运行机制如图3所示。图3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模式(1)市场主体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交易性主体包括发电商、售电商、经纪商、终端用户以及应诺供应商(GuaranteeSupplier)。其中,经纪商只是为买方和卖方牵线搭桥,并从中收取佣金。应诺供应商,主要职责是与任何有意愿的消费者签订合同(只要消费者在其工作区域内),同时作为非批发市场主体但满足一定规则的发电商的唯一购电商。非交易性主体包括:1)联邦输电公司(FederalTransmissionCom-pany,简称FTC),负责所有220kV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建设。2)系统调度机构(SystemOperator,简称SO)公司。SO合并莫斯科的中央调度局和7个区域调度中心。国家将拥有SO的75%以上的股份。SO负责UES的安全供电和无歧视的接入系统。3)非赢利的交易系统管理机构(Administra-torofTradingSystem,简称ATS),组织电力批发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市场平衡结算、对管制交易以及自由双边合同交易进行管理,并充当监管机构。负责批发市场的设计和运营,记录双边交易的电量,确定现货市场上不同母线的电价,并监视批发市场上按协议应支付的电费。(2)交易类型按照交易时间长短划分,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可分为远期、期货双边交易,短期双边交易。远期、期货双边交易中,供求双方通过签订双边合同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易,双边合同中涉及价格与供电量。市场中达成的双边交易大部分是远期双边交易,购售电双方可以签订提前几天、几月、一年甚至若干年的电力合同。远期双边交易直至实际交割时点的前1h(又称关闸时间,GateClosure)才会关闭。短期双边交易又称交易所内的双边交易(或场外交易)。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签订标准的时段合同(standardizedblocksofelectricity),在未来一天的一段时间内交易一定数量的电量(MW•h)。短期双边市场为购售电双方提供了灵活购售电的机会,发电商、供电商以及电力用户可以根据接近运行时段的即时信息,如天气条件及发电机故障事件等调整交易,从而降低交易风险。(3)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4,5]。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非赢利交易系统管理机构(ATS)作为双边交易的中间商,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电力双边交易合同必须在ATS处登记,ATS将根据区域价格确定双边交易合同价格。在俄罗斯电力市场交易中,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可以一年一订,电价的制定可根据燃料成本和通货膨胀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俄罗斯逐步放开价格管制,适当提高居民电价,减少交叉补贴,由电力买卖双方自由定价、签署长期合同。以区域间的双边交易为例,说明双边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如下。交易双方将选定一个交割区域作为参考区域,以该区域的价格作为合同的交割价格。若所选参考区域为交易一方所在区域,则对该交易方而言,其所面临的合同交割价格是锁定的,即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小,节点价格的波动将传导至交易另一方。在双边交易中,将双边合同与Hub锁定以增加双边交易价格的透明度,此时价格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而言公开、透明。Hub是依据一定的节点价格相关度而结合的一系列节点的集合。这意味着,Hub所包含的节点在日前市场所形成的节点价格可以偏离Hub指数,但不能超过一个确定值(至多不超过20%)。而区域价格则是依据发电成本加上不高于10%的收益率核定,并可根据燃料成本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进行调整。2)平衡机制。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通过改变发电商的出力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当实际需求量与实时用电需求计划出现偏差时,系统运营机构将促使发电商及用户通过平衡市场进行电量平衡交易,以调整偏差量。若实际电量需求量超过日前市场的计划需求电量,则需要通过平衡体系弥补偏差电量。此时,可通过增加发电出力或者减少消费需求以实现电量平衡。参与平衡调节的用户可称之为可调整负荷用户(以下简称“CCL”)。发电商与CCL通过平衡市场进行平衡电量竞价。其中,发电商的水电及抽水蓄能发电量电价为给定价格,其余电能均按照日前市场报价。CCL根据(X-1)交易日5p.m.之后至X交易日之间的价格报价。此时,系统运营机构根据双方报价确定所需的平衡电量。在交割前一个小时,系统运营机构将确定包括实时调度电量(如平衡下一个小时的消费量所需的电量)在内的节点电量,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系统运营机构通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计算模型,确定每个节点的调度电量以及相关的价格指标。系统运营机构通过对节点调度电量的调整发出增加或减少出力(或消费量)的信号,以实现电量的实时平衡。
经验借鉴
(1)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是保障电力双边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价格制定过程中,独立市场管理机构根据双边交易双方的供需情况,制定市场供给及需求曲线。电力市场供给曲线的制定,需要区分天然气、煤以及馏分油发电,确定相应的供给价格。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参与者的双边合同仓位,最终确定双边交易合同的价格。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中电价机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存在如电网建设还本付息和资产经营效益缺乏合理的机制保障等问题。引入新的交易模式,对电网企业而言又是一轮新的考验,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真实成本,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电价机制,保证电力双边交易价格的公平合理性,确保各相关主体的合理收益。(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市场中,具有一套相对较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成立电价均衡基金、实行长期的能源采购协议,降低电力库中电价波动。此外,建立金融合同市场以降低交易风险,其中金融合同市场由证券市场监管,并不是实际的电力供应合同。发电商与零售商签订金融合同,主要用于交换资金流动。我国在开展双边交易市场过程中,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建立并逐步健全金融合同市场,降低双边交易风险。(3)制定合理的平衡机制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澳大利亚电力双边交易中,存在平衡机制以调整双边合同仓位(contractpositions)的实时波动。在该机制下,系统管理机构通过调整电力市场中拥有最大发电容量的发电公司的出力以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在必要情况下,系统管理机构将发出通知令市场其他参与者调整其经济行为,使供给满足实时需求。电力双边交易的开展,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复杂性,增大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建立双边交易市场过程中,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制定合理的平衡机制,确保电力交易的稳定进行。(1)合理的价格机制是建立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的保障在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电价的制定过程中,可借鉴之处在于: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可一年一订,虽然有政府的价格管制,但允许根据燃料成本和通货膨胀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步放开价格管制,适当提高居民电价,减少交叉补贴,由电力买卖双方自由定价、签署长期合同,通过现货市场进行实时交易与平衡;以参考区域电价为基准,锁定价格风险。制定hub(即一系列节点的集合,选定节点的价格波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hub的价格为依据,确定双边交易合同电价。(2)完善的平衡机制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中,系统运营机构通过改变发电商的出力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在实际需求量与用电需求计划出现偏差时,系统运营机构组织发电商及用户进行电量平衡交易,以调整偏差量。俄罗斯电力市场通过平衡机制,促使发电商增加发电出力或者减少用户的消费需求,以弥补实际电量需求量与日前市场的计划需求电量之间的偏差,实现电量平衡。制定完善的平衡机制,有助于双边交易的稳定运行。因此,在我国双边交易的开展过程中,可参考俄罗斯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边交易平衡机制,确保双边交易的平稳进行。
本文针对澳大利亚与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模式进行了研究。电力双边交易的开展,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复杂性,增大了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建立双边交易市场过程中,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制定合理的平衡机制,确保电力交易的稳定进行。同时,俄罗斯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电价的制定过程中,有3点值得借鉴:一是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可以一年一订;二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步放开价格管制,适当提高居民电价,减少交叉补贴,由电力买卖双方自由定价、签署长期合同,通过现货市场进行实时交易与平衡;三是以参考区域电价为基准,锁定价格风险。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当结合自身当前的电力双边交易市场现状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力双边交易及其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理论交易竞争论文
摘要:双边市场是目前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银行卡、电信业、互联网站、购物中心、媒体广告等方面,很少有相关研究涉足金融市场领域。本文将双边市场理论运用于期货市场,分别从期货交易所的定价策略以及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两方面进行论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希望为双边市场在金融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双边市场;期货交易所;定价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
双边市场(Two-sidedMarket)是目前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双边市场的研究,都还处于探索和理论界定方面,而且研究的应用领域也有所局限,主要集中在银行卡、电信业、互联网站、购物中心、媒体广告等方面,很少有相关研究涉足金融市场领域。本文希望将双边市场理论运用于期货市场,以期对如何提高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期货交易所的竞争策略等方面问题,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探讨和实践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双边市场在金融市场领域的研究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概念界定
在对双边市场进行概念界定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双边市场的产生原因。从概念上来说,双边市场理论是和网络外部性多产品定价理论密切相关的。根据Katz和Shapiro的定义,网络外部性主要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其中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与该产品相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间接网络外部性则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随着与该产品相兼容的互补性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网络外部性理论指出最终用户间有些外部性是不能内部化的;而多产品定价理论则主要是集中探讨价格结构的问题,同时多产品定价理论认为价格结构更容易被价格水平而不是市场力量所扭曲。然而,随着网络外部性理论和多产品定价理论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自身不能解决的缺陷,比如,网络外部性主要是解决同一类型用户的规模经济等问题,而现实中,运用某一网络产品或某一平台的双方经常是不同类型的用户;同时,多产品定价理论则由于没有考虑不同产品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在现实应用中也遇到了困境。因此,正是基于这点,双边市场理论应运而生,而且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重视。首先,与多产品定价理论不考虑外部性,而是将外部性内部化对比,双边市场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某一最终用户不能将使用该平台的其他最终用户的福利内部化;其次,为了弥补网络外部性的弊端,双边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特性,即,双边市场理论认为网络外部性不仅取决于交易平台的同类型用户数量,而且更取决于交易平台的另一类型的用户数量。
目前,双边市场理论无论是对国外,还是国内学者而言,都是崭新的领域,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其概念也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是:(1)Armstrong(2004)认为,两组参与者(最终用户)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的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2)Rochet&Tirole(2004)粗略地将双边(或多边)市场定义为,通过一个或几个平台使最终用户相互交易,且通过适当的向每一边收费试图将两边(或多边)维持在该平台上;同时,Rochet&Tirole还针对双边(two-sidedness)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假定一个平台向买方和卖方索要的单位交易费用分别为αB和αs。如果通过该平台所实现的交易量V仅仅依靠总的价格水平α,(其中α=aβαs),也就是说,该平台对总的价格水平。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重新分配不敏感,此时的市场就是单边。如果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通过平台实现的交易量V随着αB的变化而变化,则该市场是双边的。(3)wright(2004)认为,双边市场是涉及到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用户,每一类用户通过共有平台与另一类用户相互作用而获得价值。(4)Roson(2004)认为,双边市场能够定义为销售特殊服务,允许双方(或多方)在第三个独立实体管理的平台上发生交互作用的市场。(5)Reisinger(2004)认为,双边市场是指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类用户通过公共平台而相互作用的市场。
论双边市场中交易机制与效率
相关文献评述
有关双边市场的研究自本世纪初兴起以来,主要围绕中间商定价行为及其与买卖双方之间的三方博弈来进行,此外也有文献对有关双边市场的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中间商定价行为的文献可梳理为如下两大脉络:一是关于垄断市场中中间平台定价行为的研究。Armstrong[6]建立了有关双边市场的基准模型,分析了相应的价格结构,认为均衡定价由群体交叉外部效应大小、进场费用具体形式、人中间平台选择这三重因素决定。Weyl[7]区分了双边市场中异质人条件下的边际和超边际效应,并通过引入公共政策变量解决了均衡多重性问题。二是关于竞争性市场中中间平台定价问题的研究。Caillaud和Jullien[8]建立了提供中间协调服务的两平台价格竞争模型,认为即使中间商与买卖双方之间订立不同结构的契约,在均衡时所有潜在人仍将被吸引至同一平台。与此文假设人具有同质性不同,Gabszewicz和Wauthy[9]建立了一个包含异质人的中间平台双寡头竞争模型并发现:当人选择单一平台时,存在一个次优均衡且买卖双方的外部效应强度具有不对称性,两个中间平台均可获得利润。与上述研究假设双中间平台不同,Guthrie和Wright[10]建立多中间平台价格竞争模型,以信用卡行业为例着重分析了平台之间的竞争对中间费用结构的影响,发现平台间竞争有可能造成中间费用的上涨,而从政策层面弱化平台间竞争又有可能降低其动态效率。Armstrong和Wright[11]拓展了Armstrong[6]的研究框架,将产品异质性、中间平台对卖家是同质而对买家为异质三重因素纳入理论模型,发现在均衡时买家将进入所有中间平台,后者通过制定补贴政策和排他性契约以实现吸引买家进入的目的。Galeitti和MoragaGonzalez[12]的独到之处是采用博弈方法研究双边市场中的策略行为,他们假设卖家所出售的产品具有异质性,发现在子博弈完美均衡中中间平台将市场中的网络外部性完全内部化,且当买卖双方无法进行场外交易时,中间平台获得市场中的所有经济租。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则多数侧重于将双边市场作为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用于分析特殊行业或市场中的中间平台和企业定价行为,如曲创等[13]对垄断竞争环境下大型零售商策略行为、曲振涛等[14]对网络效应影响下电子商务平台定价和竞争机制、巫强和刘志彪[15]就双边交易平台对构建国家产业价值链提升的作用所进行的分析等,而对双边市场本身所作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相对较少。基于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评述,本文认为尚有以下三点缺陷:一是多数采用简约式研究方法(reducedformapproach),对双边市场中垄断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三方行为缺少策略分析,对中间平台微观运行机制揭示不足。二是经验研究较为缺乏。由于双边市场中的主要变量涉及较为特殊的微观数据,收集此类数据难度较大,现有文献多侧重于理论模型分析,少数则借助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数据进行的分析极少。三是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买卖两方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外部正效应,而对其中的外部负效应未作分析。鉴于此,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已有研究加以推进:一是运用对策论分析方法,就双边市场中垄断商、买方、卖方三者之间的策略互动行为进行分析,以阐明双边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二是基于对全球最大、最典型的专业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1万余份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数量分析方法对相关理论命题进行经验分析,以测度关键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三是在关注传统双边市场研究中交易双方所具有的正外部性的同时,重点揭示人数量的变化对本方群体所产生的负外部性。
计量分析
双边市场包含三类人,即中间平台商、买家和卖家,其中中间平台环节既有可能被单一企业垄断,也有可能出现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不同环境下的人策略行为、定价结构和外部性特征也不尽相同;买家既有可能是产品的直接消费者,也有可能是批发商;卖家既有可能是产品的生产商,也有可能是某一级商。多数研究[16,17]以付款卡、企业黄页等个体市场为例对双边市场进行理论和经验分析,这些市场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双边平台性质。专业市场作为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兴起、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产品销售平台的中间载体,也同样具有显著的双边市场特征。尽管各专业市场在所经营的产品类别、规模大小、区域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一般由一个实体交易场所、借助市场销售产品的厂商、在市场上购买产品的批发商组成。交易场所多数由独立经济主体运营,且在大型专业市场中也呈现实体市场与网上虚拟市场融合发展的趋势,即依托实体市场衍生出专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此突破实体市场的空间局限性,延伸市场的空间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买卖主体进入专业市场。中小企业由于难以承担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的高昂成本,并鉴于专业市场所具有的空间辐射效应,因而更愿意依托专业市场的中间平台出售产品;同时,批发商也会借助专业市场平台能有效降低产品搜寻成本而直接进入市场采购产品。与已有文献侧重研究双边市场定价机制不同,本文着重关注三个问题:专业市场中交易配比成功率与市场中双边人(企业、批发商)数量的关系;均衡交易价格与市场中双边人数量的关系;双边人中的交叉外部性和群内外部性。基于2011年8月笔者所在的项目组对“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相关主体进行的共计11万余份问卷调查结果,本部分将对专业市场规模、摊位费水平、买卖双方空间分布和市场进入决策等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检验有关双边市场中中间平台定价行为、正负外部效应等理论阐述。之所以选择“中国小商品城”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专业市场本身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可以作为研究双边市场交易配比这一重要问题的有益对象;二是“中国小商品城”为目前全球最大专业市场,其市场发展成熟度、市场影响力较大,双边市场中的诸问题体现得较为充分;三是该市场所在地———义乌,为本课题组十多年以来的研究基地,在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有利于借助翔实数据深化有关双边市场交易配比问题的定量分析。(一)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65份,涉及与“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相关的多类利益主体,包括国内外客商、市场经营户、市场管理者,此三类群体可分别对应双边市场中的买家、卖家和中间平台垄断商;同时,还对与当地产业有关的行业协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场经营户样本中,个体户占94%,公司法人占6%;经营类型属于生产厂家直销的占598%,属中间商的占402%。国内客商将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采购基地平均已有389年,每次的采购金额平均为1015万元;在国外客商中,英语系客商141人,占701%;阿拉伯语系客商60人,占299%,外商将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采购基地平均已有535年,每次的采购金额平均为295万美元。市场管理者包括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商城集团及所属各分公司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187名行业协会被调查者分别是围巾、家纺、床上用品、工艺品、酒店用品、帽业、汽摩配、体育健身用品、皮带、毛绒玩具、五金、制伞、日用品、皮革、拉链、花边、袜业、线带等行业协会的会长或骨干会员,基本覆盖了在市场中经营的主要行业。本次问卷调查有四个特点:一是利益主体多元化。问卷调查对象涉及了与专业市场相关的所有利益主体,包含了本文理论论述部分中的全部人,因此,避免了借助其他数据对相关变量进行间接分析。二是行业分布广。问卷涉及“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中经营的18个行业,便于分析行业特征对买卖双方进入双边市场激励的影响。三是样本总数大,这有助于规避小样本数据情形下容易出现的计量问题,从而得出更具稳健性的结果。四是可信程度高。问卷内容是针对市场经营户、企业等实际情况所设计的,问题基本不涉及企业生产技术、商业机密、个人收入等敏感性项目;同时,问卷发放、填写、回收均在相关部门人员监督下完成。根据理论分析的两个发现,本部分将对双边人数量与交易配比效率、交叉外部性、群内外部性、进场费四个变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作研究;同时,将对其他重要的衍生性问题加以分析。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中的问题设置情况,拟定因变量4个、自变量16个、控制变量3个。相关变量定义及指标见表1、表2。关于变量定义,需要说明的是:(1)基于对客商和经营户(即双边市场的买卖两方)所作的两套问卷,本文选择与研究主题有关的四个问题,据此设计了衡量专业市场外部性程度的四个因变量,其中采购商问卷中的两个因变量(市场影响力评价、采购频率)为主观变量,经营户问卷中的两个(年均销售额、销售倍增数量)为客观变量。市场规模对客商进入市场采购的影响程度越高,采购行为发生越频繁,则表示专业市场作为双边市场的外部正效应越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经营户的销售倍增程度越高,则专业市场之于经营户的外部性程度也越明显。(2)针对客商和经营户所设计的两套问卷也包含若干个相同问题,本文选择其中关于专业市场变化的问题作为自变量。我们通过客商和经营户的实际访谈得知,市场内产品质量的提升、经营环境的改善、物流服务的完善对促进买卖双方借助市场平台进行交易具有显著作用。据此将相关问题作为因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同时,客商数量也作为重要的自变量被纳入。由理论分析可知,采购商数量的增加对买卖双方具有不同的效应,对此将结合计量结果进行研究。(3)三个控制变量被纳入回归分析,以控制地域和行业效应。由于与专业市场的空间距离不同,人进入市场并借此购买或销售产品的激励有所不同,市场的外部性程度也具有差异性,故此在客商问卷和经营户问卷中均设置了地域(空间)虚拟变量。同时,有关经营户的行业变量也纳入回归方程,以控制行业效应。表3列示了采购商和经营户问卷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可知,多数变量统计值的均值标准误差较小,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平均差异程度较小,样本数据较好地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基本特征。(二)检验结果与分析1.相关系数与解读由于上述主要变量多为二项或多项等级计数数据,因此可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得出主要变量的初步数量关系。表4、5分别列示了生产商和批发商主要变量的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由表4可知,采购商数据中的两个重要因变量(市场影响、采购频率)与其他六个自变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市场对采购行为的影响与配套物流服务、采购商前期投入显著正相关(P<0.01);采购商进入市场采购商品的频率与商品质量、物流服务、前期投入三个变量也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市场影响和采购频率两个因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由表5可知,经营户的年均销售额和销售倍增数两个因变量与其他八个重要自变量亦呈现正相关关系:年均销售额与市场品牌关系度、产品技术水平、客户认可度、产品质量、电子商务、客商数量这七个变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经营户的销售倍增数与所有八个自变量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两个因变量之间也正相关。然而,初步结果也显示经营环境变量与采购商采购频率、经营户年均销售额两个因变量呈现负相关关系,需要对此作进一步研究。据此,本文将利用有关专业市场外部性的多个指标来进行深入分析。2.回归结果与讨论针对客商样本数据的特征,即两个因变量均为有序分类变量的情况,可选择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量研究。当客商关于专业市场影响程度和采购频率两项具有不同且有序的评价时,此方法较为适用,并可得出不同水平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获得有关哪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的信息。表6给出了采购商和经营户的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χ2值的显著性水平较高,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拟合优度较好(p<001);似然比检验表明,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由回归结果可知,采购商对市场影响的评价和购买频率两个变量与多数自变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物流服务和前期投入两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较高;经营户年均销售额和销售额倍增数两个变量与除产品技术之外的其他自变量均正相关;市场影响评价变量与产品质量、采购频率与电子商务、年均销售额与经营环境、销售倍增数与产品技术四对变量呈负相关关系。据此,下文将结合理论阐述并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就重要变量关系进行深入分析。(1)市场影响评价与主要自变量的关系。在采购商样本数据中,本文采用了两个测度专业市场外部性程度的指标,即市场影响评价和采购频率,前者表示市场品牌和规模对采购商进入市场采购商品所产生影响及其程度,后者系对采购商进入市场采购商品频繁程度的估测。由表6可见,当以市场影响评价为因变量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认为进入市场的决策受市场本身影响的采购商概率最大。回归结果还显示,物流服务的提升和前期投入对采购商进入市场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说明多数将物流服务及其配套体系是否完善已成为影响采购商是否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且前期投入对其进入市场可能形成一种锁定效应。基于对专业市场发展历史的跟踪研究可以发现,无法为交易双方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易平台是多数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物流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一项[18]。前期投入对采购决策的影响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短期内采购商即使发现可替代的交易平台,但是由于前期投入的存在,可能继续进入现有市场采购;二是市场搜寻和交易转换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2)采购频率与主要自变量的关系。相比市场影响评价,采购频率更直接地测度了专业市场的品牌、规模、服务等综合因素对采购商行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回归结果显示当以采购频率为因变量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购频率趋高与市场特征有关。回归结果还表明,采购频率显著地与产品质量、物流服务和前期投入正相关,而与电子商务负相关。这里需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作重点分析。传统的专业市场以为企业提供产品集中展示和销售的实体平台为主,而新型专业市场更注重搭建基于实体市场的电子商务销售网络,以此拓展市场的销售时空范围。然而,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在本质上是具有相互竞争性的产品销售业态,二者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是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命题。Hendershott和Zhang[19]曾从搜寻理论的角度对网上直接销售和借助中间商销售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出了上游企业同时采用两种方式的均衡解;而本文的研究则表明,即使存在网上和实体两种销售方式并存的情形,电子商务等网上平台的运行仍有可能较为显著地弱化客商进入实体市场采购商品的激励。同样重要的是,客商数量与采购频繁程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印证了本文理论分析部分有关双边市场上买方群体中可能存在群内负外部性效应的阐述,即对于单个采购商而言,其采购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议价能力、压缩了可议价空间,并通过降低采购频率达到弱化市场竞争程度的目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客商单位时间的采购数量呈上升趋势。在多平台竞争框架中,采购商可通过同时进入多个双边市场,以求达到优化产品组合、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3)年均销售额与主要自变量的关系。与上述两组变量关系相类似,回归方程3中的常数项亦呈递增趋势,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多数经营户认为其年均销售规模与表征市场变化的诸变量有关。由回归结果可见,专业市场品牌关联和采购商品牌认可度显著地与经营户年均销售额变量正相关。这一发现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由于双边市场中某一方进入市场的激励取决于另一方的数量是否增加,因此超市、卖场等大多以制定不同水平的进场费的方式来影响买卖双方的数量,以优化和提高市场交易配比效率;然而,经验结果表明:专业市场本身的品牌塑造和经营户自身的品牌建设可能成为吸引人进入中间平台的更为重要的因素;电子商务与年均销售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表明,网上销售方式的应用在减少进入实体市场客商数量的同时,并没有缩减反而增加了经营户的销售业绩,这为上游企业并行多种销售渠道提供了外生激励。客商数量与销售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印证了关于双边市场的传统观点,即卖家进入市场的激励和达成交易的概率取决于市场中买方数量的多少。(4)销售倍增数与主要自变量的关系。由于年均销售额会依经营户规模大小、时间长短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故本文采用了销售倍增数(2011年销售额预计数与进入市场之初时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所有经营户均认为在调查期内其销售额不变或者增加,并无减少的情形。根据倍增数的分布情况,同时为了避免误差极值对回归产生干扰,我们对倍增数进行了合理分档,据此进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且与以年均销售额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相类似的是:品牌关联、客商认可、电子商务、客商数量等因素对经营户销售额倍增同样具有正效应;而物流服务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更高。3.稳健性检验我们还在上述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地域和行业虚拟变量以进行稳健性检验。(1)在采购商分析样本中加入地区虚拟变量以控制在客商层面上未观测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客商空间分布的不同会使其在进入双边市场的成本上呈现差异性,是影响其是否进入实体市场采购商品的重要因素。基于对客商的问卷调查,我们构建了表征其空间分布情况的地区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6中方程2、方程4)显示,加入地区虚拟变量后主要自变量系数仅比未加入时略低,且R2值有所变大,分别解释了353%的市场影响效应和385%的采购行为发生频率。这些稳定结果印证了列表中主要自变量的稳健性,即产品质量、经营环境、电子商务、客商数量、产品技术、物流服务和前期投入对采购商购买行为受专业市场的影响不会因其他因素的加入而发生明显变化。(2)在经营户分析样本中加入地区和行业两个虚拟变量以控制在经营户个体层面上无法观测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经营户对专业市场的依赖性可能会因其在销售目标区域和所属行业上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特别地,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出口市场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差异,且出口行为本身也将引致一定成本,单一企业可能无法承担相应的风险,因而会借助于双边平台来实现中间协调型交易[2021]。对此,我们构建了表征经营户目标销售区域的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一起纳入回归分析。结果(方程6、方程8)表明,虚拟变量加入后主要自变量回归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仅比加入前略低,且多数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显示出相当的稳健性;同时,R2也有所提高,回归方程解释力增强。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与信用卡、企业黄页等行业相类似,专业市场也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双边市场类型。大型专业市场集聚了数量众多的产品销售商和采购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中间交易平台,进入市场的销售企业越多则被吸引而来的客商越多,反之反是。然而,专业市场有别于双边市场研究文献中诸典型行业的是,它具有更强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本文首先建立了双边市场视角下的专业市场垄断商、采购商和经营户三方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有关市场中交易配比、交叉外部性、群内外部性与双边人数量关系的理论命题。基于对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经营户、采购商及相关主体所作的1万余份调查问卷,本文对上述命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购商数量的增加会促使其提高采购规模和降低采购频率,以增强议价能力;采购商数量的增加与经营户的年均销售额、销售倍增数显著正相关;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减少了进入实体市场采购商品的客商的比重,但提高了市场整体和单个经营户的销售量。以上发现说明,专业市场中买卖双方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交叉外部性和群内负外部性。检验结果还显示,专业市场本身品牌的塑造和经营户自属品牌的建设对增强买卖双方进入这一中间交易平台的激励也具有较强作用,这一点可由表征市场特征的产品质量、经营环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等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的正相关关系来印证。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两点政策启示:一是应增强专业市场等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中间交易平台的接入便捷度。前期投入对于采购商作出市场进入决策的正效应表明,市场接入门槛高致使客商无法在多个平台之间实现自由转换,成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的阻碍。可行的措施包括强化物流配套体系的建设,降低采购商物流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通过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合理分流进入实体市场的买家,在保持市场合理竞争程度的同时,提高专业市场整体销售规模;消除其他市场进入的隐性成本。二是应强化中间交易平台的自身品牌建设和内部管理。传统研究文献将中间平台的决策集合简单地定义为制定不同水平的进场费,以保持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合理数量,从而达到将双边外部性最大程度内部化的目的。然而,专业市场亦可通过加强自身的品牌塑造,达到吸引更多采购商和企业进入的目的,可行的措施包括加强市场上产品质量的管理、优化交易环境、做好对外宣传等。三是结合区域产业特征,合理规划专业市场等交易平台的初期定位。从交易配比角度看,中间交易平台只要在买家数量(或者卖家数量)上具有优势,便可吸引到足够的卖家(或者买家)。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如空间需求规模、地区产业规模、物流便利程度等,专业市场等中间平台需要在发展初期进行合理规划,选择侧重吸引买家或者卖家。当前,作为双边交易平台的专业市场,其行业结构因两重因素而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其他同类市场不断兴起提高了行业内竞争程度。鉴于专业市场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地兴办大型专业市场之势方兴未艾,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显现。对此可通过构建更为合理的多平台垄断竞争模型来加以研究。二是其他商品流通业态不断涌现,形成行业间竞争压力。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业态的蓬勃发展,以其低廉的成本、丰富的信息等优势,对传统专业市场原有运营模式构成了较大挑战。以上两点需要从空间竞争、业态竞合等角度提供具有预见性的理论解释,也将为拓展双边市场垄断竞争理论提供现实参照。
市场期货交易竞争研究论文
摘要:双边市场是目前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银行卡、电信业、互联网站、购物中心、媒体广告等方面,很少有相关研究涉足金融市场领域。本文将双边市场理论运用于期货市场,分别从期货交易所的定价策略以及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两方面进行论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希望为双边市场在金融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双边市场;期货交易所;定价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
双边市场(Two-sidedMarket)是目前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双边市场的研究,都还处于探索和理论界定方面,而且研究的应用领域也有所局限,主要集中在银行卡、电信业、互联网站、购物中心、媒体广告等方面,很少有相关研究涉足金融市场领域。本文希望将双边市场理论运用于期货市场,以期对如何提高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期货交易所的竞争策略等方面问题,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探讨和实践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双边市场在金融市场领域的研究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概念界定
在对双边市场进行概念界定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双边市场的产生原因。从概念上来说,双边市场理论是和网络外部性多产品定价理论密切相关的。根据Katz和Shapiro的定义,网络外部性主要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其中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与该产品相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间接网络外部性则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随着与该产品相兼容的互补性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网络外部性理论指出最终用户间有些外部性是不能内部化的;而多产品定价理论则主要是集中探讨价格结构的问题,同时多产品定价理论认为价格结构更容易被价格水平而不是市场力量所扭曲。然而,随着网络外部性理论和多产品定价理论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自身不能解决的缺陷,比如,网络外部性主要是解决同一类型用户的规模经济等问题,而现实中,运用某一网络产品或某一平台的双方经常是不同类型的用户;同时,多产品定价理论则由于没有考虑不同产品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在现实应用中也遇到了困境。因此,正是基于这点,双边市场理论应运而生,而且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重视。首先,与多产品定价理论不考虑外部性,而是将外部性内部化对比,双边市场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某一最终用户不能将使用该平台的其他最终用户的福利内部化;其次,为了弥补网络外部性的弊端,双边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特性,即,双边市场理论认为网络外部性不仅取决于交易平台的同类型用户数量,而且更取决于交易平台的另一类型的用户数量。
目前,双边市场理论无论是对国外,还是国内学者而言,都是崭新的领域,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其概念也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是:(1)Armstrong(2004)认为,两组参与者(最终用户)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的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2)Rochet&Tirole(2004)粗略地将双边(或多边)市场定义为,通过一个或几个平台使最终用户相互交易,且通过适当的向每一边收费试图将两边(或多边)维持在该平台上;同时,Rochet&Tirole还针对双边(two-sidedness)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假定一个平台向买方和卖方索要的单位交易费用分别为αB和αs。如果通过该平台所实现的交易量V仅仅依靠总的价格水平α,(其中α=aβαs),也就是说,该平台对总的价格水平。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重新分配不敏感,此时的市场就是单边。如果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通过平台实现的交易量V随着αB的变化而变化,则该市场是双边的。(3)wright(2004)认为,双边市场是涉及到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用户,每一类用户通过共有平台与另一类用户相互作用而获得价值。(4)Roson(2004)认为,双边市场能够定义为销售特殊服务,允许双方(或多方)在第三个独立实体管理的平台上发生交互作用的市场。(5)Reisinger(2004)认为,双边市场是指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类用户通过公共平台而相互作用的市场。
电力市场化及对经济运行的启示
电力市场基本模式
当前世界各国的市场交易模式大致分为:联营体模式、双边交易模式和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电力联营体模式电力联营体模式也称为总量市场化模型。在这种模式下,一切电力交易必须在联营体内运行。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电网看作电能交易的中心,所有发电商以及所有用户与电网运营中心发生经济关系。所以发电商必须向联营体卖电,而用户必须从联营体买电。电力交易中心的操作员每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从发电商接受各发电机的发电报价与可用容量。按照报价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直到此时间段内系统负荷均被满足为止。独立操作系统操作员控制全系统发电机组的调度运行,维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联营体模式的优点在于采用中心控制的手段使得市场成员都能享用同等机会参与市场竞争。美国PJM电力市场、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的Victoria电力市场都属于这一类市场模式。其中美国最大的东部PJM&127电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纵向整合电力改革模式,获得了成功。具体做法是:1)将各电力公司发电、输电、配电、供电进行功能性分离,财务分开核算。将输电分离交给系统独立运行者管理,不要求强制出售发电厂,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供电,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2)PJM&127;负责输电系统经营,进行职能管理,提出输电计划对发电厂进行调度,不拥有输电资产,公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输电服务和电力交易市场。3)电力公司及供电商分别对用户供电负责,供电负荷要有发电容量保证并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不足将受处罚。4)发电容量来源由三部分组成:(1)本公司电厂;(2)双边交易合同;(3)现货市场和一天期货市场。电力市场交易容量约占15%左右。5)为反映电网内部能力限制和拥堵,电力市场实行分区边际定价机制。双边交易模型双边模式下,发电商与用户之间不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能交易,而是直接签订合同进行彼此电量及价格的交易。独立系统操作员收到合同所规定的电量信息后,确保全网存在足够的输电使该合同得以实施。如果发现合同中的电能交易不能满足网络安全,则独立系统操作员将信息反馈给合同双方,要求修改合同内容。如果满足网络安全约束条件,独立系统操作员进行调度运行。该交易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按照交易双方的意愿,满足交易双方对于价格以及电量稳定性的要求。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双边交易模式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与联营体模式共存,组成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这种模式被认为能有效地运用前述两种模式地优点,避免存在的问题,是各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趋势。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下,用户与发电商可自由选择是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能交易,或直接签订双边合同进行交易。实际市场的运行调度分两个步骤完成;首先,系统在不考虑双边合同影响,特别是双边合同对于阻塞和网损的影响下,得到全网的运行调度计划;而后考虑双边合同的影响,由独立系统操作员判断安全可靠性是否得到满足,若不被满足,独立系统管理员要求电力交易中心或合同双方对交易进行修改。参与双边合同的发电机组或用户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进行结算,而参与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的机组或用户则按照结算价格进行结算。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例子是英国实行的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是一个由双边合同形式主导的市场,合约双方包括发电、供电及交易商和用户;供电商和发电商可就将来任何时候买卖电力订立合同;允许电力合同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合同需要实物交割;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接受电力的买卖出价,以平衡1.5小时以内合同交割中出现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并解决输电网的堵塞问题;系统运营商调度电力直到满足需求,市场价格为系统平衡时最后一个发电单位电价;对合约电量和实际电量不符的市场参与方,将按系统平衡时接受的电力买卖的价格支付费用,并且支付系统运营商使系统平衡的成本。.供电公司购买发电商,实现发电和售电的自我平衡,目前英国五个最大的供电公司,发电和售电是基本平衡的。.供电公司之间将出现相互兼并,平均每个供电公司的用户规模将由300万户提高到500万户,实现规模效益。
电力市场化成功的条件
电力市场化必须将把电力规律和市场原则结合起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电力改革中必须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特征电力系统的主要物理规律是即时平衡和整体互动性。前者是指在庞大的互联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任何背离都将引起频率波动,导致设备破坏直至整个系统瓦解。后者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电厂、电网和用电器,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任何单一部件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产、供、销、用电同时完成,产品不能储藏。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在生产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同时间用电量变化很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供电,必须连续不断地保持发、输、配、供电之间的平衡。为了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在电力系统中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一般约8%左右),输电网要留有适当的裕度。电力系统运营调度部门要随时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保持电力系统在生产、发展中的整体一致性,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规律,也是电力工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必须考虑电网的电力潮流分配和传输容量的规律电网中各输电线之间的电力潮流(输电容量)分配是根据物理学的克希霍夫定律确定的,输电线的传输容量是根据物理学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电力市场交易必须服从这些规律,根据上述规律确定电网各个环节允许的输电容量进行交易。有的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发生电网拥堵现象,是由于设想的容量与电网允许通过的容量不一致。发生电网拥堵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电网拥堵发生范围很广,线路较长,为解决拥堵而需要建设的送变电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会影响电力交易的经济合理性。是解决电网拥堵,还是修改电力交易合同或改变电源布局更合理,这就需要作全面的经济分析论证。
本文作者:张宏源工作单位: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局
支付卡产业经济学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提前消费观念的不断认可,国内信用卡业务随之快速发展,各银行抢占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从双边市场经济学角度对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跑马圈地”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经验进行解释,得出圈地行为是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结论。同时也对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用卡;双边市场;跑马圈地
1我国信用卡跑马圈地的现状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由于其方便快捷,受到公众客户的青睐。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麦肯锡日前公布的信用卡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信用卡卡量进一步加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向大众市场客户的渗透。信用卡发卡数已从2003年中的300万张,2005年中的1200万张,增长到了2007年中的4300万张,规模每年翻一番。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目前中国的个人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已接近3000万。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因此,国内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信用卡市场的份额,纷纷推出刷卡面年费、积分送礼等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办卡。许多人认为商业银行这种“跑马圈地”的策略是粗放型的,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总行对下属分支行主要考核发卡数量,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由于沉重的发卡任务压力,而省略了许多必要的客户信息审核,一些银行甚至直接把发卡业务外包给其他的销售公司这使得信用卡发卡风险骤增。同时,由于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在功能上几乎完全相同,使得多数信用卡成为睡眠卡,据报道这一比例高达80%。
2从美国经验看“跑马圈地”
双边市场下反垄断法的界定实例分析论文
关键词:反垄断法/相关市场/双边市场/“百度案”
内容提要:双边市场理论对于传统反垄断法中的市场界定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挑战。在“百度案”的一审判决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从网络用户的角度将相关市场界定为搜索服务引擎市场。这一认定忽略了搜索引擎的双边市场特性,将相关市场界定过窄。双边市场所具有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等特性使得双边市场企业面临较单边市场企业更加复杂的竞争状况。同时,传统反垄断法中适用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如假定垄断者测试也需要改进才能在双边市场中适用。否则,相关市场的界定就是不准确的。
对于反垄断法理论而言,双边市场理论的发展既带来了全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反垄断法中的市场通常不用“边”来进行描述,这一市场由相关的产品构成,覆盖一个地理区域,并包含特定层面(如制造、批发、零售)上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1]尽管在市场中企业从上游购进原料并向下游出售制成品,但这些市场并不都是双边市场。因此,“双边市场”这一术语的称呼便隐含了与传统反垄断法理论所描述的市场的差异以及对理论可能的冲击。“唐山人人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人人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百度公司)案”[2](以下简称“百度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正式实施之后的第一个经过事实审理并得出判决的案件。而在这一案件中,法院就面临着对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相关市场进行界定的考验。
一、“百度案”的判决理由及其存在的问题
2009年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百度案”一审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原告方所提出的诉讼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为由,驳回了唐山人人公司的诉讼请求。
“百度案”一审宣判之后,媒体最为关注的就是法院在该案中对相关市场的界定。[3]相关市场的界定在反垄断案件审理中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难处理。《反垄断法》第12条第2款虽然对相关市场有明文规定,但也只是概括性地表述了相关市场的概念,对于如何系统地对相关市场进行界定并没有明确指向。有鉴如此,2009年5月24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还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遗憾的是,《指南》所包含的11个条文仍然非常原则,对法院的直接指引作用有限。正因如此,对“百度案”的关注实际上也包含了大家对法院如何用抽象条文进行判案的好奇和期望。
支付卡产业市场经济学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提前消费观念的不断认可,国内信用卡业务随之快速发展,各银行抢占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从双边市场经济学角度对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跑马圈地”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经验进行解释,得出圈地行为是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结论。同时也对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用卡;双边市场;跑马圈地
1我国信用卡跑马圈地的现状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由于其方便快捷,受到公众客户的青睐。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麦肯锡日前公布的信用卡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信用卡卡量进一步加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向大众市场客户的渗透。信用卡发卡数已从2003年中的300万张,2005年中的1200万张,增长到了2007年中的4300万张,规模每年翻一番。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目前中国的个人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已接近3000万。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因此,国内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信用卡市场的份额,纷纷推出刷卡面年费、积分送礼等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办卡。许多人认为商业银行这种“跑马圈地”的策略是粗放型的,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总行对下属分支行主要考核发卡数量,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由于沉重的发卡任务压力,而省略了许多必要的客户信息审核,一些银行甚至直接把发卡业务外包给其他的销售公司这使得信用卡发卡风险骤增。同时,由于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在功能上几乎完全相同,使得多数信用卡成为睡眠卡,据报道这一比例高达80%。
2从美国经验看“跑马圈地”
中俄贸易关系发展论文
在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基总理明确指出:“大力开拓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富有潜力、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要把发展对俄罗斯的贸易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组织我国大中型企业和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提出多年,要下大功夫真正抓落实。至关重要的是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认真研究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并解决中俄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将中俄贸易关系推向战略的高度,尽早共同制定中俄贸易发展战略,开辟中俄贸易发展的新阶段。
一、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贸易潜在市场巨大。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平稳推进和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使双边贸易关系取得稳步的发展。两国贸易发展状况详见表1。
表1我国对俄双边贸易发展走势(单位:亿美元)
注:此表引自《今日俄罗斯市场》第233页,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2年至今,中俄两国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双边自由贸易政策解读诠释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竞争;贸易政策FTA;区域主义;东亚共同体
【论文摘要】这个矛盾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工具,而且是日本政府理想的FTA对象国模型。同时,政治体制的差异、一个国家市场体制的发育程度以及与WTO规则的接轨程度并不是日本选择FTA对象国的绝对障碍。本文还发现,日本的十三个FTA对象国绝大多数早就是美国的FTA对象国,而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没有制度化的贸易与投资优惠协议。基于这些发现,本文认为日本没有选择中国作为FTA对象国是因为日本国内的“动力”不足。具体来说,中国目前对外签订的FTA尚未对日本跨国公司与欧美跨国公司的海外竞争构成“歧视性”的区别,中国的FTA对日本的跨国公司没有产生“排挤”效应。因此,日本国内的经团联等跨国公司产业利益集团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抗衡农业部门的利益集团,并游说日本政府决定与中国签订FTA。本文的研究发现支持或者说验证了区域主义理论中的国内游说与寻租理论。
日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之谜说的是,日本对外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专门选择那些与日本双边贸易额极其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作为FAT对象国。中日之间的贸易条约情况则构成了“谜中谜”:日本不愿与其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一直以来,自民党执政的日本政府面对中国领导人的中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提议,采取回避的消极态度。从《日本FTA战略》(2002年)、《关于推进今后经济合作协定的基本方针》(2005年)到《经济全球化战略》(2006年),日本政府将中日自由贸易协定定位于中长期,认为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进口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并实施与WTO接轨的关于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规则和措施”——后面笔者会从越南的例子论证这些因素不是影响日本选择FTA对象国的因素。
为什么日本尚不愿意选择中国作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象?面对如此之大的中国市场,日本政府舍近求远,截至2009年11月底,日本先后与墨西哥、文莱等12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双边FTA,正在与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谈判。而且,相比其它国家,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可谓不紧密,2000年,中国已经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政府的FTA决策结果是不容易解释的现象。
中国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解释是,日本对中国的“敌意”以及中日两国的东亚主导权之争。学界流行的“敌意”理论只是描述一个表象,且缺少细节,特别是难以解释为什么日本对“中日投资协定”十分积极与支持,中日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早在1989年就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