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22:0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衰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两次衰退复苏论文
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所受影响与特点
1997~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1.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下同)在70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90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1995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2.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8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衰退前景预测论文
摘要:美国经济在经过短暂的衰退之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仍然是众说纷纭。试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详尽地分析现阶段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1、引言
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自1991年3月以来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步入了低速增长时期。2001年的经济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1.3%的负增长。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紧急拨款400亿美元用于反恐和经济重建计划,并向航空、保险业提供150亿美元的援助;四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联储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等各种方案用以挽救美国经济。经过多方干预,美国经济重现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经济增长率达到1.4%,各项经济指标也似乎表明美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然而美国经济是否确实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以此*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分析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美国此*经济衰退是经济发展周期性调整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行的一次结构性修复。自1991年走出衰退后,美国经济开始高速扩张并持续了10年之久。但是,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客观上要求美国经济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产业调整之时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波动也就显得十分必然了。
2.1“新经济”不但无*消除周期波动,而且自身也需要结构性调整
外国经济衰退的贸易原因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其有信服力的解释有这样几种:1.金融体制的缺陷与泡沫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日本的融资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大量中小企业与房地产业的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了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不良债权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经济的增长;2.企业尤其是国内经济部门的企业效益低下的影响,日本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创新能力不足,开发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缺乏微观基础;3.日本陷阱的出现与宏观政策调控不当的影响。以上解释归根结底都是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大需求总量不足以拉动经济的进一步解释,本文从总需求的第四大总量—净出口出发,论述日本贸易竞争力的减弱与经济衰退,作为以上三种解释的补充。
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被忽略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其大小由对外贸易乘数所决定,相对于政府支出而言,由于不存在挤出效应,因而其实际效果要大;二是资源配置效应,产业间贸易总是出口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考察,出口的产业或产品构成都是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率的产品,因而出口的增长可以改善一国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的增长;三是规模经济效应,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是累积产量的减幂函数,企业可以通过出口做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取更大份额谋取垄断利润,从而提高一国国民的净福利,如果该产业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度上高于其它产业,则还可以取得正的社会效应。日本的发展离不开钢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床等产品的出口,从人口、国土面积、资源、技术等方面来综合考察,日本绝不能算一个大国,能在世界上持续保持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国外市场的支撑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推行的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战略是值得商榷的。既然出口对日本经济具有显性作用,为什么在分析总需求各因素对经济衰退的作用时,会忽视贸易因素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净出口在日本GDP中所占比重太小,其影响可以忽略,(王洛林2001),以1995年为例,日本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9.4%,而净出口只占1%,也就是说,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GDP增长近0.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需增长60个百分点才能达到同样的作用;第二是“日本神话”的影响,认为日本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部门高效率依然如旧,竞争力一如既往(袁跃东2001),日本经济虽然衰退了,但贸易竞争力并未削弱。
在总需求各构成因素中,消费一般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在经济衰退时,刺激消费往往成为首选之策。但消费主要受收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预期的作用相对很小,从长期趋势来看,平均消费倾向一般都很稳定。在个人的一生中,今日的多消费将以明日的少消费为代价,以一国的平均水平来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在总需求的各构成因素中消费是稳定经济而非扭转经济趋势的因素,只有变动不居者才是解释经济转折的关键,政策作用的对象,这也正是凯恩斯看重投资因素的重要原因。在日本经济中,投资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1986年11月至1991年5月长达54个月的“平成景气”期间,旺盛的民间设备投资就是支撑此次经济高涨的物质基础。同样,对于曾以“贸易立国”为经济发展之策的日本来说,进出口因素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尽管净出口只占日本GDP的1%,但进口毕竟是漏出因素,将其从出口中扣除必然低估偏估出口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正如税收与政府支出对经济的作用相异一样,我们不能将税收从政府支出中扣除,只算政府的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日本2000年上半年第2季度为例,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为0,但如果分开算,则出口的贡献度为+0.6,进口的贡献度为-0.6(注:转引自《2000-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3页。)。
三、日本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直接市场原因
外国经济衰退影响分析论文
一、领先指标显示美国衰退基本已成定局
领先指标(LeadingIndicators)指的是那些总是领先于经济周期转折点(波峰和低谷)变化的衡量经济活动的一些统计指标。通过观察领先指标的变动情况,可以预测经济是否将进入衰退。据美国大企业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领先指标综合指数从2007年10月开始已经连续下降5个月。从1959年到2006年期间,美国共出现过7次综合指数连续5个月下降。除了1966年之外,领先指标综合指数连续5个月下降之后,美国要么是即将陷入衰退,要么是已经处于衰退之中。
领先指标包括10个单项指标。其中,制造业平均每周工作小时数在2007年8月见顶,之后逐步下降。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在7月见底,之后不断攀升,说明劳动力市场在逐渐恶化。反映制造业情况的原材料和消费品定单、资本品定单、供货商推迟交货比例等早在2005年下半年就已经达到峰值。反映建筑业状况的私人住宅动工许可也是在2005年9月达到顶点,目前的数量不及那时的一半,说明美国房地产投资严重萎缩。反映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的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于2007年10月和7月见顶。此外,10年期国债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利差在2008年1月前已经连续19个月为负。在过去48年中,长短期利差为负连续超过8个月以上的有6次,其中5次出现之后发生了经济衰退。不过,由于美联储最近一段时间大幅减息和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实际货币供应量仍然处于高位。此外,扩散指数(DiffusionIndex)也连续5个月低于50,说明多数单项指标处于下降态势,可以进一步佐证经济已陷入衰退。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基本已成定局。
根据历史经验,领先指标综合指数的峰值平均比衰退开始时间早9个月。这次综合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07年7月,以此推算美国经济将于2008年4月前后进入衰退。也有人认为美国已进入衰退,但从同步指标(CoincidentalIndicators)的走势还看不出来。同步指标指的是那些高峰和低谷与总体经济活动的高峰和低谷时间大致相同的经济指标。截止到2008年2月底,同步指标综合指数一直保持平稳。四个同步单项指标中,非农就业人数和工业生产指数处于下降趋势,而个人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和制造业和商业销售额仍然在上升。因此二季度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更大。
二、美国衰退的性质:资产负债表式衰退
美国此次衰退的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了金融机构相关资产以及居民财富的大量减值。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资产大幅缩水,而负债没有变化,甚至可能因利率上升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会实行全面的信贷紧缩,而居民户由于负的财富效应会降低消费,再加上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本身的收缩,最终导致经济衰退。
国家经济两次衰退论文
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所受影响与特点
1997~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1.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下同)在70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90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1995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2.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8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国家经济衰退研究管理论文
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所受影响与特点
1997~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1.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下同)在70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90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1995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2.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8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衰退带给房产经济影响
转移支付对房地产的影响研究,目前国内外都处于起步和不成熟阶段。在经济衰退期,人们面临着失业和收入下降,买房压力更加加剧,为维护社会稳定,体现社会公平,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帮助和保护弱势群体。
一、经济衰退期转移支付对房地产的影响
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一)我国房地产转移支付政策例举
1、住房补贴政策住房补贴是国家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给予的补贴资助,住房补贴发放的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格、平均工资,以及职工应享有的住房面积等因素具体确定。2、对购房人的优惠政策经济衰退期,人们的收入和购买力下降,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各地政府可在房地产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购房人优惠政策。3、对开发企业的优惠政策企业上交的各项税费和其他规费,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反应在房价上,由购房人承担。经济衰退期,政府可对税费和规费适当减免,从而降低开发成本,以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
(二)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
经济衰退原因前景预测论文
摘要:美国经济在经过短暂的衰退之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仍然是众说纷纭。试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详尽地分析现阶段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1、引言
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自1991年3月以来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步入了低速增长时期。2001年的经济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1.3%的负增长。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紧急拨款400亿美元用于反恐和经济重建计划,并向航空、保险业提供150亿美元的援助;四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联储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等各种方案用以挽救美国经济。经过多方干预,美国经济重现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经济增长率达到1.4%,各项经济指标也似乎表明美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然而美国经济是否确实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以此*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分析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美国此*经济衰退是经济发展周期性调整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行的一次结构性修复。自1991年走出衰退后,美国经济开始高速扩张并持续了10年之久。但是,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客观上要求美国经济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产业调整之时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波动也就显得十分必然了。
2.1“新经济”不但无*消除周期波动,而且自身也需要结构性调整
报业衰退原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报业:放缓:新技术:新媒体:竞争
[论文内容提要]纵观2006年报业增幅的减缓,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合理性。而国家相关行政部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理性、合理的报业竞争秩序的回归,与新技术的融合,与新媒体的合作,都将使人看到报业的又一个“春天”。
慧聪国际咨询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刊业经营总额为760亿元,其中,报纸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9亿元,同比增长5.97%,而2005年的增幅为9.97%。面对增幅的下降,曾一度出现“报业冰河期论”、“抛物线论”、“消亡论”等悲观论调。实务界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我们没有理由唱衰纸媒,相反,纸媒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新兴媒体共存共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现任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梅宁华如是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以纸媒体的八大“既存优势”阐述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纸媒体依然具有着改革与发展的广阔的、未可限量的空间”的观点。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梅宁华从报业总量在不断增长的事实,以及传媒功能说、报业的历史地位说等方面,驳斥“唱衰纸媒”的言论。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社长程颖刚从纸媒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将新媒体新技术为我所用”的理念批驳了“纸媒消亡论”。
报业经营总额增幅放缓的原因
2006年报业增幅较2005年相比呈现放缓趋势,但其总量在增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报业2006年增幅放缓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合理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应该以相对的观点来看待报业增长“放缓”问题。应该说它是我国传媒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梅宁华认为,“随着市场竞争逐步规范化,秩序化,报刊市场已经度过了早期较为混乱的跑马圈地式的高速增长期,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稳发展期。”报业经营总额增长速度的“放缓”,源自于报业多年的增长过快和总量的积淀。1998年全国报纸广告收入近1101亿元,比1978年0.75亿元的报纸广告总额增长了140多倍;报纸发行种类由1978年的186种猛增至目前的2000多种;报纸印量也由1978年的40亿对开张增长到现在的540亿对开张,增长了10多倍。一些大型的报业集团还成立了自己的发行公司,拥有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人的发行队伍和密布所在城市甚至遍布全国的发行营销网络,而如此高速的增长往往会令人忽视隐藏在背后的潜在问题。而网络广告的激增,则是由于其刚刚起步以及基础的“菲薄”,容易以一种强势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经济衰退原因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美国经济在经过短暂的衰退之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仍然是众说纷纭。试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详尽地分析现阶段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1、引言
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自1991年3月以来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步入了低速增长时期。2001年的经济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1.3%的负增长。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紧急拨款400亿美元用于反恐和经济重建计划,并向航空、保险业提供150亿美元的援助;四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联储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等各种方案用以挽救美国经济。经过多方干预,美国经济重现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经济增长率达到1.4%,各项经济指标也似乎表明美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然而美国经济是否确实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以此*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分析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美国此*经济衰退是经济发展周期性调整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行的一次结构性修复。自1991年走出衰退后,美国经济开始高速扩张并持续了10年之久。但是,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客观上要求美国经济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产业调整之时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波动也就显得十分必然了。
2.1“新经济”不但无*消除周期波动,而且自身也需要结构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