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8:27: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手术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手术中

骨科手术院内感染中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手术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手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为手术治疗骨科疾病带来了极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有效干预与控制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院内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效果

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手术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手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不仅给医学界带来了机遇,也为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相关理论的发展及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探讨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作为医院实施抢救与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和部门之一;尤其是在围术期的整个护理管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骨科作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手术数量占到了医院手术总数的很大部分,而且,骨科手术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为了清晰地暴露手术部位,往往切口较大,这使得骨科手术更易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1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控制感染的意义

骨科手术种类繁多,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脊柱手术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为重建与修复手术[1]。这些类型的骨科手术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手术期间都需要使用植入材料,而且,都要采用侵袭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切口的感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与预后。所以,严格落实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与干预骨科手术院内感染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2]。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手术室内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指导患者配合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有相关的学者分析报道[3],通过加强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其管理模式和管理工作,对术后患者进行全程的、全面的护理管理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

查看全文

手术过程中护士配合探讨论文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护士在各种手术中的配合分为直接配合和间接配合两种。

1.器械护士的配合直接配合是指直接参与手术,配合医师共同完成手术的全过程。直接配合的护士,其工作范围只限于无菌区内,如传递器械、敷料及各种用物等。因此,直接配合的护士被称为器械护士。因在无菌区内进行工作,必须要刷洗手和手臂、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故又称洗手护士、灭菌护士或手术护士。

(1)器械护士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器械护士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手术器械,按手术程序向术者、助手直接传递器械,密切配合术者、助手共同完成手术。器械护士要做到:①具有高度责任心,对无菌技术有正确的概念。如发现违犯无菌操作要求,应及时纠正;②掌握病人的诊断、术式,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密切与术者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③术前要了解术者的喜好及病情需要,准备特殊器械和用品;④熟悉手术器械的用法、目的及用途,以便准确无误地配合手术。

(2)器械护士的手术配合

1)手术开始前15~20分钟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做好器械桌的整理准备工作,检查各种器械、敷料及其他用物是否完备。根据手术步骤、使用先后把各种器械、敷料等物品分类顺序排列。

2)术前、术中缝合伤口时,与巡回护士准确细致地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核实后登记。术毕再自行清点一次,确保无误,以防遗留在体腔或组织内。

查看全文

风险管理中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3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与非正常疾病的情况。观察组男85例,女105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36±2.6)岁;实验组男94例,女96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35±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方式、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护理路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①手术前,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手术名称及科室、姓名、住院号、年龄等信息以及术中所用药物及仪器等,并对患者的皮肤与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有无过敏药物及病史,并了解其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肢体功能等。所有查对内容都应反问式查对,对于无法回答或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可由家属或病区护理人员协助查对。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中细节重要性探讨论文

100-1=0

100-1这个数学公式对于普通人的答案应该是99,而对于我们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来说其答案却是0,尤其是在手术室这样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在这里病人将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都交给了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如果说手术室医生是病人的健康守护神,那么手术室的护士就是守护神的忠实哨兵!只有护士们认真细心的配合才能确保医生们能够成功地完成每一台手术!因此注重细节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尤为重要。举个例子,有个病人的家属在医院工作,于是到其医院做子宫切除手术,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可是在手术结束时大家发现病人的腹部有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碘酒灼伤,原来手术时医生顺手将消毒子宫残端的碘酒纱球放在了病人的腹部敷料上,而器械护士忙于手术的其他事情,并未在意小小的碘酒纱球,手术快要结束清点数目时才将其拿开。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导致病人的皮肤灼伤,术后医生无法解释,给原本很完美的手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因为患者是医院的职工家属,所以没给医院造成什么损失。可是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考吗?谁能说100-1不等于0呢?

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注重细节、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手术步骤是很重要的!曾经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有一个妇科手术病人因为腹部肿物作剖腹探查手术。当我们切开病人的腹部探查后发现,原来所谓的肿物是病人一年以前在其他医院做剖腹产手术时遗落的一块纱布,这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护士都感到震惊!准确的清点器械纱布是每一台手术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数的过程,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却关系着手术的成败与否,对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都是至关重要的!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是致命的!因为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你无法弥补因为不认真带给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更无法弥补因此而给医院的声誉带来的影响!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

在工作中手术室的护士需要特别小心缜密,遵守原则!因为注重细节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已经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理念,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做剖腹产手术时一定要小心收好手术刀,放好毛巾钳,以免娩出的胎儿被划伤;做外科手术时,电刀一定要放到干燥的地方,以免不小心灼伤医生和病人;做脑科手术时,床单一定要铺平整,以免手术时间长病人的皮肤受损伤;做骨科手术时,医生的手套坏了要提醒医生及时更换,在确保手术野不被污染的同时,既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医生;在病人进入手术间躺在手术床上后,要及时为病人盖好被子……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疾病治疗手段,而手术室护理作为手术室配套的医疗服务,可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影响[1]。优质护理服务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该种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而言,不仅仅重视病理,更加重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意义重大[2]。本文选取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手术的20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8~70岁,平均(50.5±2.5)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49.5±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3项内容。术前准备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身体清洁、健康教育等内容。术中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调节等。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病情变化观察、康复护理等。

查看全文

硬膜外手术中护士配合探讨论文

[摘要]硬膜外麻醉是临床沿用多年的麻醉方法,效果好,起效迅速,深受医患欢迎,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护士;硬膜外麻醉;临床特点;配合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手术麻醉中仍占主导地位,主要应用于胸、腰部以下部位的手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麻醉及麻醉中涉及到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机体的干扰和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麻醉配合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引起护士的重视,使麻醉配合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防范意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临床麻醉特点

麻醉穿刺精确度高,操作难度大,患者体位要求严格,一旦失误或某些因素干扰,或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并发症。

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压及生理干扰较突出,尤其是体质差、老年患者、或术前准备不充分、体液不足、严重失血失液、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压下降。因为此类患者血容量不足,当硬膜外腔给药后,麻醉区域血管扩张,麻药很快扩散,回心血减少,影响有效循环,从而使血压下降。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与实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进行手术室舒适护理,比较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优良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56.6%,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应用;实践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为患者带来创伤,并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手术室护理是针对患者在进行手术时,以手术为中心进行的护理服务。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准备,手术方案选择、术中监护以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需要能与麻醉医生配合,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36.8±3.6)岁,手术类型:普外科9例、胸外科7例、脑外科4例、泌尿外科5例、骨科5例。麻醉方式:局部麻醉6例、椎管内麻醉9例、全身麻醉15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7.1±3.4)岁,手术类型:普外科10例、胸外科7例、脑外科4例、泌尿外科5例、骨科6例。麻醉方式:局部麻醉7例、椎管内麻醉9例、全身麻醉14例。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下午安排术前访视,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皮肤准备、肠道准备、血糖的控制等。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入手术室时间、麻醉和手术的体位摆放和配合。手术当日,将手术患者由病区接到手术室等候区,应共同核对《手术病人接送卡》。手术中监测患者体温,维持在36℃以上,调节室温在22~24℃。手术中输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液路是否通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防止输液管道及各类引流管脱落[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舒适护理,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与病房责任护理人员交流,了解患者的身心情况,有无特殊心理问题。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必要时可参加术前讨论。根据调查结果与其他护理人员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手术室环境准备: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为50%~60%,保持环境安静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保温护理:在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减少患者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可使用加热器、温箱等,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6~37℃。手术后转运护理:确保患者温暖、舒适,避免颠簸碰撞,注意保护头部,保持各种管道的正常位置,使患者安全达到病房。患者从平车到手术床的过程,应注意遮挡患者,保证隐私不受侵犯[3]。1.3判定标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表现及手术室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问卷需根据真实情况评分。具体内容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否及时接待患者入室、严格核对患者相关信息、积极摆放体位、手术配合工作、提供舒适护理以及护理态度等10项内容[4]。本次评分采用百分制,总分>90分:评分为优,表示患者或手术室医师非常满意;总分在70~89分:评分为良,表示患者或手术室医师满意;总分在60~79分:评分为中,表示患者或手术室医师一般;总分<60分:评分为差,表示患者或手术室医师不满意,优良率(%)=(优+良)/n%。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心率、血压明显变化的患者例数,血压升高≥30mmHg,心率上升>20%表示血压、心率明显变化。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2.0%)均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情况复杂,病种多样,受专业化特殊原因的影响,对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和转院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脑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五官科手术4例,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手术类型:脑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查看全文

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探讨论文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外界、皮肤、肠道等内脏器官或原有的感染病灶。感染往往首先在皮下组织和缝合线周围出现。要预防切口感染,作为手术室的护士,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除了自身严格遵守外,还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和参观人员,防止手术中出现污染情况。

2做好皮肤的保护工作

当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切口边缘上铺手术巾(用薄膜粘贴皮肤者可不用手术巾)。并将治疗巾边缘用布巾钳固定于浅筋膜上,或用丝线缝合于皮肤边缘上。目的是避免残留在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胸腔、腹腔或其他深部手术区前后,还要用纱布垫掩护伤口边缘,使皮下组织不直接暴露,以免受来自深部的沾染。

3做好组织的保护及术中清理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沟通法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有效沟通法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接受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沟通组(25例患者)和对比组(25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有效沟通法对沟通组患者进行护理。治护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结果:在接受治护后,沟通组患者焦虑指数的评分和抑郁指数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有效沟通法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有效沟通法;效果

手术室是临床上的一线科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临床调查发现,患者在接受手术期间,几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对患者的手术情况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可使其手术失败。因此,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改善不良情绪的护理对提高其手术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2]。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有效沟通法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了研究此护理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对本次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内容为2012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接受护理的情况。这5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不存在意识障碍,且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他们中有进行阑尾炎手术者21例,有进行胃切除手术者18例,有进行直肠或结肠切除手术者9例,有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者2例。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沟通组(25例患者)和对比组(25例患者)。沟通组中男患者有15例,女患者有10例,其年龄在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5±5.27岁。他们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者16例,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者9例。对比组中男患者有14例,女患者有11例,其年龄在24~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2±5.29岁。他们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者17例,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者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