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8:20: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手术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手术学

骨科手术论文:药学在骨科手术的作用

本文作者:张晓鹿黄明霞工作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干预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简称38号文)、《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一步修订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指导原则》,临床药师组织骨科认真学习文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预防用药指征:调查显示我院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为100%,干预后为66.77%,虽然仍高于卫生部要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不超过30%,但较干预前已有明显下降[1]。本次调查显示,无明确预防用药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由干预前的47.84%下降为干预后的5.61%,即一般的骨科手术如患者无高危因素,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而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如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是有适应证的。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及联合用药:调查显示干预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以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特殊品种)作为首选的频率较高,其次夫西地酸(特殊品种)的用药频度排列第三,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作为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应用频次过高,药物选择起点过高,超出相关管理规定。同时,使得预防用药费用过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诱导多重耐药菌的风险增加[2]。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药多数以一代头孢硫脒为选择,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约占14.69%,如选择头孢美唑做预防用药欠合理。本次调查发现干预前存在无指征联合用药,联合率为0.84%,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头孢美唑,干预后不存在联合用药情况。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持续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47.07%病例在术前2h前,甚至入院即用药,或术后回到病房后才开始给药,4.18%手术时间超过3h,理应在手术中追加剂量,但未发现术中追加给药,说明临床医生对术前规范给药时间概念不清。在干预后,大多数能在麻醉诱导期首次静脉滴入抗菌药物,即在术前0.5~2h内在手术室静脉滴入,但不合理使用仍占14.50%。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平均应用抗菌药物为5.95d,即干预前术后用药大多持续到出院日,最长17d,不合理使用率占96.2%;干预后大多数缩短至术后1次或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最长不超过4d,但不合理使用仍占12.5%,且平均应用抗菌药物为1.32d。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27.6%的病例使用头孢类及夫西地酸为每日1次给药,用法错误。25.1%的病例单次用药剂量不正确,未注意调整老人、儿童的单次用量。药品费用降低: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1586.29元;抗菌药物占药费总额约42.94%、抗菌药物占住院总额约10.59%、药物总额占住院总额约24.89%;干预后,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为282.53,较干预前下降1303.76元,抗菌药物占药费总额约8.4%,抗菌药物占住院总额约1.34%、药物总额占住院总额约15.44%,各项抗菌药物费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查看全文

外科手术学全英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学生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外科手术是一门桥梁学科,可指导医学生从基础课程到临床实践。它是培养合格外科医生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医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手术技巧和动手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能有效激发医学留学生对于外科手术学的兴趣,建立无菌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生是医科大学应该重要思考的问题。全英文教学是解决部分汉语水平较低甚至零基础的留学生语言交流障碍的方法,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外科手术学实习课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指导,对语言交流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全英文实习课教学常成为外科手术学教学的难点。

1留学生外科手术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1留学生医学基础及语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全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我校招收的医学留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印度、泰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亚洲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受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与我国医学本科生差别较大,而且留学生之间医学基础水平也差别较大,学习兴趣也不尽相同。虽然经过基本的中文学习,能进行简单的中文交流,但读写能力不强,实际上仅限于字面的认识,对于实际意义仍不能理解,真正能吸收的知识有限。使用全英语授课的临床教师则面临较大的困难。由于中国式英语的学习方式,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在英语口语交流上仍存在一些障碍,出现了教师听不懂学生的提问,或学生们听不懂教师的讲解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1]。1.2手术学英文教学缺乏统一教材。手术学教学面临缺乏统一的全英文留学生专用教材的困境,也没有相应的英文教学视频[2-4]。尽管教研室收集了大量的英文教学素材,其中不乏国外正规院校的英文课本,但这些材料的内容及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给教学内容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3留学生课堂学习自律性差,学习效率低。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及年龄的差异,在学习态度及学习纪律性方面明显不如国内本科学生。留学生缺乏遵守上课时间及学习纪律的主观意识及态度,迟到、早退及旷课现象较为普遍,随意性较大。但外科手术学因为可以动手操作,比起单纯的理论大课来说,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相对要高很多;但课堂自律性相对较差,在实际操作练习过程中存在自我题外发挥或者组间玩闹现象,学习效率偏低。

2外科手术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2.1提高教师全英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选拔具有良好英语口语能力及英语功底的优秀教师负责理论课授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参加培训学习或全英教学遴选。鼓励带教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英语交流,以使教师与学生间增进感情,适应双方的口语语音等。在授课之初,召集所有全英带教教师进行了集中备课。各位教师充分参考教学素材,结合自身既往教学经验,经积极讨论交流后,确定了每次实习课的授课内容,统一编写了专用教案和讲稿,最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和本校英语专业的外籍教师进行审定及修改,确保教案和讲稿的质量。在传统的手术学中文教学视频加入英文字幕或者播放时配合现场英语解说,使留学生能够理解视频中所表现动作的意义而不是单纯依靠学生自己体会。2.2遵循西方教学模式,结合调整教学习惯。传统的东方教学模式,即所有的知识由教师自上而下地“传授”给学生。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西方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提出问题,通过与教师的讨论来学习知识。因此,结合外科手术学实习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取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或者点对点式交流教学方式,使留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对于留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即使回答不充分也应及时做出回应,对于部分喜欢深究追问的留学生,为避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可以记录下问题并允诺课后给予深入解答。这种做法既是对留学生的尊重,也满足了留学生心理上的应答需求。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出勤率都有很大的帮助。2.3发挥留学生优势,合理丰富教学方式。外科手术学主要内容都是由教师示范传授,教师动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外国留学生沟通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临床培训中心的多媒体教室、模型、自制缝合盘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外国学生更擅长沟通,积极思考,更喜欢独立思考。当在课堂上不理解时,更愿意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也希望并愿意在课堂上或课后与老师交流意见。鉴于留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改革教学方法或选择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方法和“基于团队学习(TBL)”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5]。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实践课或讨论课上。微课将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6],为学生提供“自助餐”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有些难以理解又必要掌握的技能,微课程为改革外科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突出的主题和简洁的特点[7-9]。在留学学生的外科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设计涵盖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记录基本外科技能的小视频,并将其用于自我巩固学习和课后复习,并结合微观特征,模拟临床手术情景。让学生模拟练习;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自学,反复巩固培训。2.4完善考核制度,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由于各国教学理念的差异,导致留学生学习氛围比较自由,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最终成绩挂钩,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情况,而不是单一以最后的操作和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10]。在我院,模拟多站式考试是采用标准多站考试和床旁评估的结合。它与标准多站考试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标准化患者,从而节省了成本。多站评估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在评估标准(如时间和难度)与周围环境和评估条件方面的差异,也可以提高技能评估标准的客观性[11-12]。

通过实践分析,在教学中根据东西方教学模式差异调整改变教学习惯,加强语言适应,采用合理的教考模式,提高学生对技能操作的重视,鼓励学生学习主观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的手术,掌握严格的标准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的是通过建立客观公正的技能评估方法,完善教学考试制度,提高外国留学生外科教学质量。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药学服务对骨科手术干预效果研究

为探究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本院以8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对象,经由药学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24例男性和16例女性,18岁至63岁为患者年龄区间,(31.6±10.89)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实验组,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21岁至60岁为患者年龄区间,(32.9±9.83)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通过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药学服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以临床药学技术规范和疾病药学常规为依据,结合患者药学服务级别,以医师制定的诊疗方案为指导,开展药学服务工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分析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与医师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巡视,重视对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情况的观察,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了解用药反应,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开展药学服务活动,指导患者安全用药。(2)床前用药指导:第一,针对发药药师,以医嘱为依据,全面把握患者用药情况,药袋核对无误后,将药物下发至病房,核对口服摆药单和药袋的病区、姓名和床号等,将药物送至患者处,并简述用药方式。第二,详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具体情况,适当开展用药安全教育活动,其中,药名、用药、剂量、最佳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均属于用药安全教育内容。第三,树立较强的整体药学服务意识,以患者健康状况为出发点,加大对患者服药情况的监督力度,避免出现错服、漏服等现象,增强与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介绍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获取患者信任,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感染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效果:(1)优:术后无感染,恢复速度快;(2)良:术后伴随有轻微感染,术后恢复相对较慢;(3)差:术后感染现象严重,恢复效果差。1.4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术后感染。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2.2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教学学习策略研究

互助学习是指同伴积极主动支援和帮助其他同伴以获取实践技能或知识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改善护理质量。同伴互评是一种新型学习机制,其指合作学习,常与互助学习联合使用[1-2]。本研究以40例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结合同伴互评的互助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4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2例、女18例,年龄18~25(20.35±0.98)岁;试验组男1例、女19例,年龄17~26(19.64±0.89)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术区消毒铺巾、外科手消毒及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首先组织护生观看操作视频,然后由培训老师进行集体教学,并将三项操作作为一个整体由两名老师相互配合完成,护生在旁观摩学习,之后由培训老师讲解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随后由护生自行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以45min为一个学时,共安排4个学时。试验组则接受互助学习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选取5名助教,其是手术室护理技能操作熟练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告知助教教学的目的、步骤、评价方式和阶段性任务,并对助教进行培训,主要包括组织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技能和知识的熟练程度。课程实施步骤为:①观看教学视频,由教师组织护生集中观看。②助教讲解视频,将三项操作作为一个整体由两名助教配合进行示范并讲解。③护生组内练习和互评。护生自愿组为小组,20例护生共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人发放一张互评表,该表由本院自制,主要内容包括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100)、理论知识(100)、职业风险防护(10)、无菌观念(10);每次练习时由2人共同配合完成,另外2名护生通过互评表对其操作进行评价,之后互换角色;在进行练习时,每个小组分配一名助教,指导组内成员的操作。④组内讨论和点评。练习结束后,组内成员在助教的指导下查看互评表,针对本组内成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分析研讨,找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后续练习中改正;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每个小组的情况并进行指导。以45min为一个学时,共安排4个学时。1.3观察指标。1.3.1护理技能考核。以本院自制的互评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由授课教师外的两名教师进行点评,优秀为95~100分,良好为80~95分,合格为60~80分。1.3.2教学效果。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和无菌观念等4项指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好到非常不好,评分为5、4、3、2和1分;课程结束后发放40份问卷,回收4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和平均秩次(Rˉ)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试验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和无菌观念等教学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技能考核。试验组考核优良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医学临床妇产科子宫肌瘤手术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子宫肌瘤的医学临床手术。方法本次分析和研究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的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这一年之间确诊并收治的45例子宫肌瘤的患者基本情况和基本资料,对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接受手术的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的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了手术之后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并且也没有再复发的现象。结论本次通过对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过程中,手术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健康情况、年龄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来合理的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子宫肌瘤;医学临床;手术子宫肌瘤

在女性肿瘤疾病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其属于良性的肿瘤。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或者是子宫纤维瘤,该类型的肿瘤只能够在进行超声检查当中才能够被发现。本文就分析了妇产科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效果。

1妇产科子宫肌瘤概述

子宫肌瘤这类妇产科疾病长发生于年龄在35~50这个年龄段之间。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当中,子宫肌瘤是其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根据相关的资料和调查统计,35岁以上的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为20%,在临床报告上面的发生率是4%~11%之间,并且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通常因为没有症状以及肌瘤较小等原因而不能够被及时的发现。1.1病理。子宫肌瘤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可为单个球形实性肿块或多个散在性分布。小者仅为数毫米直径,最常见如鸡卵或鹅卵大小,一般不超过儿头大小。1.2临床表现。妇女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时候部分的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以及继发性的贫血,但是大部分的子宫肌瘤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目前出现以下症状的可能会患有子宫肌瘤:(1)月经增多。在黏膜下或者是肌壁之间出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多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者是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时候,子宫的内膜面积突然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的现象。从而妨碍到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内膜充血;(2)下腹有包块。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当浆膜下或者是壁间肌瘤增大,甚至已经超过了盆腔的时候,下腹部就会出现包块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及时的就诊;(3)压迫症状。若肌瘤位于在宫体下部和宫颈的肌瘤处,那么就会对盆腔组织和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从而引发腰腹酸痛和下腹坠痛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肌瘤向前或是向后生长的话,那么膀胱和尿道与直肠会受到一定的压迫,出现排泄困难的现象。疼痛。其实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当中,疼痛的现象是较为少见的。通常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时候,盆腔神经可能会因为受到肌瘤的压迫而出现疼痛的现象,还有就是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引起宫缩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还有就是会出现痛经的现象。在妊娠期间肌瘤红色变性和感染以及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出现蒂扭转的现象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感较强的腹痛;(4)肌瘤对分娩和妊娠的影响。若是出现子宫角的壁间出肌瘤压迫输卵管质部和黏膜下肌瘤的情况,子宫内膜就会受到感染,这种情况会引起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导致不孕,若是浆膜下肌瘤就不会出现不孕的现象。

2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运城同德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T0、T1、T2时血氧饱和度(SpO2)及T0时心率(H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1、T2时HR[(97.24±9.31)次/min、(95.38±6.27)次/min]高于对照组[(90.74±8.25)次/min、(90.34±12.10)次/min],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1.26±0.39)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2.67±0.81)分、19.51%;苏醒时间(3.24±0.86)min,短于对照组的(6.92±1.10)min,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躁动发生率,患儿术后苏醒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脑电双频谱指数

丙泊酚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躁动静脉全麻为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常用方法,丙泊酚作为短效麻醉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但由于无法实时监测血药浓度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若仅仅依据麻醉医师的判定给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1]。BIS靶控装置有利于对麻醉深度进行有效控制,提供个体化的麻醉深度,以改善由于麻醉过浅或过深所致的疼痛恐惧及嗜睡等现象,提升麻醉效果[2,3]。本研究探讨了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的影响,以优化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运城同德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1例,研究获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34±1.05)岁;手术类型:疝修补15例、阑尾切除26例;体重11~39kg,平均(22.08±1.13)kg。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29±0.98)岁;手术类型:疝修补17例、阑尾切除24例;体重11~37kg,平均(22.15±1.10)kg。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意识清晰,精神状态良好;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①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②存在过敏史;③严重肝肾功能损伤。1.3方法2组术前常规禁食禁水,入室后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全麻,以0.25%罗哌卡因0.5mL/kg行骶管阻滞,随后将6~10mg/kg丙泊酚经静脉通道持续静脉滴注,术毕丙泊酚停止用药,采用1μg/kg芬太尼镇痛。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以2mg/kg丙泊酚、2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BIS反馈的信息对丙泊酚靶向输注速度及剂量进行控制,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控制BIS值在40~60,依据患儿实际情况添加0.05mg/kg维库溴铵。1.4评价指标①血流动力学:记录2组麻醉前(T0)、插管即刻(T1)、术毕(T2)时SpO2、HR水平。②躁动:苏醒即刻采用苏醒期躁动(PAED)量表[4]评估,主要包括患儿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行动带有目的性、眼睛注视护理人员、无法被安抚、不安宁等方面,总分为20分,躁动程度与评分间呈正相关。③统计2组苏醒时间。④不良反应:嗜睡、呛咳。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谈大型医院手术室学员培训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进行规范化培训学员138人,其中男12人,女126人;年龄18~24岁,平均22.5岁;本科4人,大专134人。1.2方法1.2.1培训内容①手术室基础理论篇:手术室组织结构,洁净手术部设计,消毒与灭菌,无菌技术原则和各种无菌技术操作等。②手术室护理实践篇:电外科安全,腔镜仪器的使用保养,手术室动力设备的使用,血液制品的安全操作,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等,培训教材采用《手术室护理学》[10]。③手术室教学篇:幻灯片的制作,文献检索技巧,论文写作技巧,讲课技巧。④专题讲座篇: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口罩在医疗机构中的正确选择与应用,手术室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手术室护士工作礼仪,Happylife等。⑤案例与前沿理论篇:手术室案例分析、读书报告,以及评判性思维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1.2.2培训方式①岗前理论培训。由1名带教老师统一岗前理论培训:手术室护士工作流程;手术室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职责;手术室护士工作重点(手术患者安全核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清点手术物品、正确留送标本等);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②基础理论培训。由护士长及其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经试讲等程序严格筛选后方可承担授课任务。理论授课每月2次在手术室的学习室进行,共计培训6个月。③案例病案培训。每周二晨读,由每楼层的教学组长根据本楼层手术专业特色交流特别案例、意外事件、读书报告、楼层精品课程等。培训形式: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病案讨论、角色扮演等。1.2.3培训引导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在规范化培训护士每个月的反思日记建议中进行引导,每月1次。第1个月: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坚持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2个月:引导阅读相关专业手术配合的书籍,记录工作笔记;重点做好洗手护士的工作外,协助巡回护士摆放各种手术体位,以及输液、导尿等操作,逐步掌握手术室各项操作技能。第3个月:引导总结相关专业手术的配合特点,了解腔镜器械的处理流程,了解手术准备间的工作流程。第4个月:引导阅读手术室工作中自我防护的研究进展,加强手术室工作中的自我防护的依从性。第5个月:引导学习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医护沟通等。第6个月:引导学习文献检索技巧等,为撰写论文做准备。1.3考评方法为实现毕业后无执照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目标,保证培训质量,我院参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2007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11,12]文件精神制定了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评价考核机制[3]。日常考核:①季度工作绩效评价,每季度进行1次自评及他评(由楼层负责人评价)。②日记考评。护生每月写反思日记1篇(不小于800字),由指导老师评价后签字,护理部定期抽查。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按优、良、中、差考评。考评采取征求临床带教老师及医生意见的形式,包括责任心、工作技能、人际沟通、操作考核及反思日记。轮转出科理论考核:专科理论占70%,基础理论占30%。

2结果

2.1完成培训情况顺利完成手术室培训任务的学员共114人(82.61%)。在此期间,因工作需要中途转入其他科室培训20人(14.49%),离职3人(2.17%),1人(0.72%)因不适应手术室工作转入病房。2.2培训效果通过培训,所有学员均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了专业护士的业务水平,能够胜任手术室专业护士岗位的护理工作。114人中有18人由护理大专升为护理本科,5人由护理中专升为护理大专。18人留本院手术室,能很好胜任工作,其余到本院病房工作,均受到科室好评。2.2.1综合能力考核结果学员综合能力考核优秀者102人,优良者12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和带教老师认为: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经过半年培训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2.2.2轮转出科理论考核结果本组学员出科理论考核分数≥95分的优秀者9人(7.9%),85~94分优良者88人(77.2%),76~84合格者17人(14.9%),无不及格者。2.2.3季度工作绩效自评他评结果季度工作绩效考评主要从学员工作质量、合作性、操作技能、责任性和出勤状况等方面着手,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本轮学员培训绩效考评每个项目分数≥95分为优秀,90~94分为良好,85~89分为合格,≤84分为不合格。在工作质量、工作知识和技能、主动性、责任性、勤勉勤出4个方面,自评与他评结果相近,在合作性、创新方面,他评结果优于自评结果。见表1。

3讨论

在多元化方式的培训过程中,我们让基础理论、前沿理论融合到日常的护理实践,注意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自律性和实用性,使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注重个体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学习“手术室护士工作礼仪”,达到个人的形体、心理、行为在医疗护理服务活动中符合华西护士执业服务礼仪及行为规范;学习“评判性思维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以培养学员的主动学习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进一步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在临床工作中要打破一贯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主动收集资料,寻求有效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护理决策。学习“happylife”,学会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境与挫折。因为“抱怨不会改变什么”,要感恩生活,在工作中形成“自觉自愿”。3.2重视职业暴露的预防手术科室是职业暴露的重点场所[13],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是医务人员中技能、知识都相对薄弱的特殊群体,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性较大,加之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临床技术缺乏,工作经验和应急能力差,面对多专业的手术、复杂的工作环境等,其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也很不足。因此,岗前培训时,带教教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各个操作环节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案例警示,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技能,另一方面也体现其人文关怀。3.3开展晨读有助于学员严谨及慎独精神的培养晨读是很好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老师们把工作中不良事件的案例拿出来一起剖析改进,好的工作经验与护理新知共同分享,使学员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手术室资讯,对提高知识储备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晨读中大量的意外案例分析对提高他们的工作严谨及慎独精神、强化工作重点(如患者安全核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清点手术物品、正确留送标本等)有非常大的帮助。3.4反思日记引导作用较为重要手术室规范化培训学员被分散于9个专业,每一带教老师不可能完全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通过反思日记了解学员的所学所获、需求及写作能力,并结合其思想变化及专业手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培训方式。比如从反思日记看到学员普遍存在夜班工作压力太大(涉及9个专业的手术),我们立即组织座谈,讲明重点掌握一个专科才能保证专科手术的配合质量,由于培训时间太短,无法掌握9个专业的手术配合,夜班工作时,学员要主动告知夜班组长自己的规培专业,组长在安排上则优先考虑做规培轮转专业内的手术;其次安排有专业经验的老师指导他们做其他专业的手术,及时解决学员的困惑。比如有1名规范化培训学员由于完全无法适应手术室工作节奏,在反思日记里表露出希望转入病房工作的意愿,教学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报护理部予以了调整。综上,通过手术室的规范培训与考核,学员掌握了手术室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大为提高,能够胜任手术室护士岗位工作。可见多元化、多模式培训方式有助于手术室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培养与成长,大型医院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一定要在普通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专科特色理论培训。

查看全文

手术教学方法论文

1教学过程

1.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动物手术视频;强化术前准备、手术基本操作训练;将手术步骤写到黑板上或打印好提前发放给学生。

1.2分组

将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分成9组,每组5人,分工协作,每组配发一只家兔。

1.3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

儿童心理学手术室设计研究

摘要:[目的]合理地布置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空间。[方法]通过儿童心理学的概念解析,以儿童病人作为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和生理需求进行考虑,对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通过结合福州市第一医院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设计实例进行解析。[结果]儿童病人等候区空间设计必须契合儿童的心理需求,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设计要遵守儿童心理特殊性原则、空间功能与性质原则、重视舒适性和治愈效果原则、协调统一各元素原则;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设计要重视空间色彩设计、材料设计和人文关怀的注入。[结论]通过对医院手术室患儿等候区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能让患儿尽早康复。

关键词:儿童;等候区;心理学;手术室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0~14岁儿童占全国人口的16.60%,约为2.23亿人[1]。作为社会上特殊的群体,他们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新的希望,具有变化快、可塑性大的特点。但儿童无论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相较成人有明显差距[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关注儿童的生理方面,其心理层面也越发得到关注。医院作为保障儿童健康发展重要载体,在儿童成长的经历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相较其他医院部门手术室带给家属或患儿的压力较大,容易引发儿童脆弱的心灵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进而有紧张、害怕等心理,甚至出现哭啼、抗拒等反应[3],导致手术的进行遇到一定的阻碍,甚至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的设计势在必行。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WilliamThierry.Preyer出版《儿童心理》[4],为儿童心理学出现奠定了基础。21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儿童教育方面[5-6]到身心健康[7]、保健[8]等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心理方面的依据。现阶段,对于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设置的研究较为少见,虽然许多医院手术室开设了儿童病人等候区,但缺乏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儿童心理学就是研究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9]。本研究基于儿童心理学概念对手术室如何设置儿童病人等候区进行解析,并总结出设置儿童病人等候区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其他医院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的设置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

1儿童心理学与等候区设计研究

1.1儿童心理学对等候区设计的影响。儿童病人等候区的功能不仅仅是满足使用,还具有影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所处的空间直接刺激到儿童的感知,因此在手术室儿童等候区的空间设计这一独特的空间时要关注其心理及生理的发展。要根据患儿的生理、心理对其所在空间的需求对等候区进行调整[10]。对于儿童来说,对手术室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之后的一系列情绪和表现,如果儿童病人等候区设计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就有利于手术室在儿童心中塑造出积极的形象。1.2儿童病人等候区的特殊性。1.2.1儿童的特殊认知性。儿童时期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却没有安全常识。此外,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应对心理压力解决能力低下,在医院容易引发悲观消极的情绪[11]。因此,在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的设置中要根据儿童的特殊认知性进行空间设计,激发儿童积极情绪。1.2.2儿童的强烈依赖性由于儿童处于神经系统发展育不完善的时期,身体机能仍未达到可以保护自己的水平,他们自己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出于保护自己的天性,会对于周围环境和身边的人产生依赖感,特别是熟悉的人或物有强烈的依赖性。儿童作为生活环境变化的反应者,在应对环境的变化和缓解或消除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相较于成年人低很多。儿童没有能力去预防和消除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儿童只能被动地对这一变化做出反应[12]。所以,大多数患儿在手术时由于人或物的陌生而产生不良的反应,导致出现悲观情绪。1.2.3儿童的年龄特征。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经历不同的事物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大脑内神经中枢系统间联系,儿童以此不断学到新的知识。对于儿童来说,外界的所有事物尤其新奇,也使得其成长速度极快[13]。随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儿童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儿童病人等候区的设计中应根据儿童生理的和心理的特征,充分考虑儿童的空间尺度需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设置等候区空间。1.3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空间设计原则。1.3.1符合儿童心理特殊性原则。在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的内部空间设计时尤其需要关注儿童的感受。紧张、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不仅会影响病情的好转,还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患儿病情。所以,这也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期间要格外关注患儿的情绪,并对患儿消极反应进行疏导和缓解。在进行手术室等候区空间设计时要努力为患儿营造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空间,使患儿在欢乐的感受下进行治疗[14]。1.3.2符合空间功能与性质原则。在进行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空间设计时要求平面布局、色彩设计及材料运用上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所以,等候区空间设计要符合空间的功能需求和性质。使得等候区在达到空间使用需求时也充分迎合了儿童病人对等候区空间的生理和心理需求[15]。1.3.3重视舒适性和治愈效果原则。有调査显示:医院手术室要注重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为儿童病人服务的硬件设施,此外也需要关注等候区在缓解、慰藉患儿心理软件设施。手术室压抑的空间会使儿童出现不良反应,而等候区空间有缓解患儿紧张不安情绪的作用。因此,通过对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内空间合理设计,营造一个让患儿满意的治愈空间,对患儿产生良好的康复效果。1.3.4协调统一各元素原则。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都是相互联系的,需确保所有元素协调统一,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内部空间设计,不可忽视每个元素的作用。色彩设计、材料设计同时也对平面布局有较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感受。协调统一设计等候区中所有元素是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内部空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方面,也是展现空间特质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2手术室儿童病人等候区设计———以福州市第一医院为例

查看全文

腔镜直肠手术解剖学特点探讨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直肠癌患者7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55.3±19.8)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实验组35例患者中乳头状腺癌患者9例,管状腺癌患者19例,黏液腺癌患者7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乳头状腺癌患者10例,管状腺癌患者17例,黏液腺癌患者8例所有患者中不包括不适宜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比如:心脏或者呼吸功能不全、严重的肝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等。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进行直肠手术,选用的腹腔镜系统为德国诺道夫和史托斯生产制造的,超声刀选择的是美国强生公司的GEN300,Ligasure组织闭合系统选自美国威力公司,手助器选择的是蓝蝶以及Hand-Port。主要手术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在术前12h对肠道进行清洁处理,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此外,所有仪器设备均经过消毒,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在腹壁合适的位置穿刺五个小孔,进行常规的腹腔探查,确认患者输尿管的位置及其走势。使用超声刀有力降结肠愈合乙状结肠,将输尿管暴露出来,然后接着将肠系膜和周围的一些血管、脂肪以及淋巴组织等。相应的组织游离之后,用现行切割器高位切段肠系膜下血管,并进一步沿着盆腔筋膜壁以及筋膜脏之间的疏松组织实施分离,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直肠系膜表面的完整性,避免对盆壁植物神经丛以及盆筋膜壁层造成损伤,沿骶前间隙到达尾骨尖下方,将直肠骶骨筋膜切开,在肛尾带附着处切断直肠系膜,分离后可见肛提肌。然后切除肿瘤下端以远2cm直肠和5cm的直肠系膜,将检查过程中的穿刺穿孔延长到5cm左右,并对切口位置放入无菌的塑胶袋实施保护,在直肠肿瘤切除中,肿瘤上缘的肠管不应小于8-12cm,使用吻合器订座对结肠近端进行缝合处理,缝合后重建气腹。在腹腔镜的观察下,将吻合器从肛门放入进行对合订座,保证了低位结直肠的吻合。

2结果

2.1腹腔镜直肠手术解剖特点:在检查中发现,输尿管可以分为三段,分别是腹段、盆端以及壁内段,在观察过程中腹段位于腹膜的后方,在延伸到腰大肌前方开始下降,最后到达小骨盆上口处。左侧的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末端进入盆腔,右侧的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前方进入盆腔。盆段一直向下延伸到腹膜的后方,在盆壁血管神经表面继续延伸,男性的输尿管在和输精管交叉后向前斜向穿过膀胱底部;女性的输尿管在进入盆腔之后从子宫颈两侧穿过到达膀胱底部;打开腹膜,男性表现为直肠膀胱隔,直肠上方主要是输精管壶腹、精囊腺、膀胱,在往下就是前列腺;而女性则表现为直肠阴道隔,组织比较疏松,容易分隔。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的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腔镜直肠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实验组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