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8:16: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手术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手术信息手术探讨论文
摘要手术信息将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于一体,为手术室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及时为家属传递手术信息、配合健康指导,以完善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促进病员早日康复。有关手术信息的资料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自一九九六年七月开展手术信息以后的详细情况,包括的方法、内容及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手术信息手术室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手术信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也随之进入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行列,它是以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全新的护理概念,成为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信息以心理护理为核心,以手术进程为重点,以健康指导为实体。目的是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手术过程有关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同时为医院管理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一.装置与方法
信息总台设在手术室电脑房,内备有一台计算机、一台录像机、一台监视器、一名计算机操作员。每间手术室设置一架电话机与总台相联。自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一切情况将如实向总台回报,操作员将信息迅速输入电脑,及时播出。家属可在休息大厅得到情况反馈,掌握手术进程。同时操作员也可在监视器上观察到播放效果。播出时间为7:30am~3:00pm,在此期间每隔30分钟滚动播放三次,特别情况随时播出。在信息的间隙,根据不同手术选择性地播放科普录像,以充实信息内容。如图所示:
二、的内容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论文
摘要手术信息将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于一体,为手术室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及时为家属传递手术信息、配合健康指导,以完善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促进病员早日康复。有关手术信息的资料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自一九九六年七月开展手术信息以后的详细情况,包括的方法、内容及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手术信息手术室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手术信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也随之进入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行列,它是以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全新的护理概念,成为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信息以心理护理为核心,以手术进程为重点,以健康指导为实体。目的是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手术过程有关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同时为医院管理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一.装置与方法
信息总台设在手术室电脑房,内备有一台计算机、一台录像机、一台监视器、一名计算机操作员。每间手术室设置一架电话机与总台相联。自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一切情况将如实向总台回报,操作员将信息迅速输入电脑,及时播出。家属可在休息大厅得到情况反馈,掌握手术进程。同时操作员也可在监视器上观察到播放效果。播出时间为7:30am~3:00pm,在此期间每隔30分钟滚动播放三次,特别情况随时播出。在信息的间隙,根据不同手术选择性地播放科普录像,以充实信息内容。如图所示:
二、的内容
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各个医院手术量的增加,手术室在医院的管理要求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并且由于手术室需要与各个科室,包括住院、耗材、检验和血库等进行关联和协调,手术室的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如今,手术室再单一的使用人工进行管理已无法实现临床护理的要求,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管理的能力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应用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医院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质量是人们用于衡量自身是否从健康照顾者上得到及时、有效和合适照顾的标尺。手术室在医院内部属于核心科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在确保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信誉和声誉。由于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科室,需要与多个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手术室内护理的难度,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更加难以进行管理。在手术室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主要需要重点关注要素、环节和终末三个方面的护理质量管理。为更好的实现手术室内护理质量管理,减少在手术室进行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错,采用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通过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能全面收集和分析手术室内的相关管理和临床数据,更好的实现手术过程和临床当中需要的信息反馈,更方便快捷的实现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交流,更有效实现手术室内的质量安全管理。通过对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手术室的应用,探讨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带来的效果。
1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我国自2009年开始进行新医改以来,我国了一系列新医改对医院管理的要求管理规范,其中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针对于此,院方需要在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围术期数据平台,在统一的规范体系下,实现手术室、监护病房信息化,达到数据共享和多业务系统数据交换的目标。为此,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覆盖了医院手术室术前、术中和术后围手术室全过程的手术护理管理。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监护仪、麻醉机、输液泵等设备输出数据的自动采集,采集的数据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并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根据采集结果,综合其他患者数据,自动生成手术麻醉相关医疗文书,以达到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书写医疗文书的压力。系统功能包括手术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管理两个方面。在手术麻醉管理中,包括麻醉安排、术前访视、术前交代、术中麻醉记录、麻醉总结和术后随访等手术麻醉相关管理功能。而围术期管理包括手术申请和安排、护理相关、人员排班、主任管理和PACU麻醉复苏等,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管理过程。
2系统价值
急诊手术护理信息化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护理中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的实践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评分,如护士急救知识掌握度、护士急救实践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用物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手术护理中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可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升急诊手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急诊;护理管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持续攀升趋势[1]。目前,手术是急诊科主要治疗有效手段之一[2]。但由于部分疾病手术较为复杂,易发生术后出血等病情凶险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施救,很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急诊手术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新形势下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以提高医疗质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形成常态化管理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此外,通过常态化管理来强化医护人员危机意识,增强其危机感,促使其不断学习以提升其综合素质,避免护理差错发生,不断提升护理质量[4]。近年来新常态化医疗体制改革下完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在我国,急诊手术护理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模式尚缺乏探索。医院急诊手术积极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一方面可持续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可保障患者安全,对此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20年1~3月医院急诊手术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为27~62岁。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为26~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医院急诊手术相关流程展开护理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1)组建信息化管理队伍。由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主任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组成,且护士长任小组长。(2)精心准备,明确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工作流程,细致查找潜在危险因素。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对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借鉴既往护理工作经验等来确定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如急救物品管理不当或急救技能欠缺等。(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和急诊科医生共同讨论急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对找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编号,并深入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危害。(4)制定措施并落实到位。小组成员根据风险因素来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并全程做到信息化管理。重新完善和修订急诊科手术交接工作流程,同时细化交接内容,如手术方式和手术类型等。手术完成后必须由患者责任护士与麻醉医生等当面进行交接,避免出现交接信息失真等,规范术后交接方式,如口头和书面等。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交接管理,交接过程中需确认患者基本情况。修订后的相关流程,由小组成员组织全体急诊科护士进修培训,同时做好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护理人员急救水平。小组成员通过投票方式来选出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授课老师,负责为护理人员授课,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制定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并邀请相关急诊科专家来授课,也可采用视频等方式授课。加强急诊科仪器的管理,在小组成员的组织下,医院急诊科要不断创新急救物品管理方式,结合急诊科工作实际可采用急救物品管理盒,如多层物品箱等。护士长要加强对急救物品的清点和管理,确保急救物品处于完好、有效状态。加强考核,应急团队小组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激励,以此激发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急救知识掌握度、护士急救实践能力的评分,满分为100分。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用物准备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选择IBM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研究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属于行业信息系统的一种,其在医院范围内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复杂程度高、业务范围广和信息共享程度高等优点,同时可为系统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应用已知数据的便利[1]。随着HIS在临床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体现。鉴于外科新技术、新业务的迅速开展,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室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单纯的经验性手术管理已不能满足部分患者需求,因而手术室管理模式向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必然[2-3]。企业数据助理(enterprisedigitalassistant,EDA)又称为手持移动终端,其作为医院内各类信息的载体,所包含的患者信息准确性以及涵盖信息应用的灵活度均较高,在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就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其具体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
1.1系统构架。采用NET平台作为系统开发平台,在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支持下,通过EDA进行数据的采集、展示与查询。临床应用时将EDA与HIS及麻醉信息管理系统(anesthesia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AIMS)进行连接,开机后输入护理人员代码即可进入移动终端主界面功能模块[5]。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HIS为基础数据平台,运用EDA在无线网络上传输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化和移动化,达到护理站工作向病房拓展和延伸,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目标。系统可以通过EDA的手持终端实现床旁患者条码扫描确认、生命体征录入、护理病历书写、各项检查报告查询及医嘱核对等,其连接网络包括外部网路、医院局域网、无线热点、各类有限终端及其他无线终端,见图1。1.2系统主要功能。系统主要由7个功能模块组成,包括手术患者交接、手术三方核查、手术医嘱、手术物品清点、灭菌物品管理、专科护理与查询统计[6]。上述功能模块需根据手术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及工作内容进行设计,从而保证术中医嘱的规范执行、患者自身基本情况的初步认知、手术治疗安全性的审查、手术治疗相关物品与器械的清点、灭菌手术包动态状况及预报警提示等功能,EDA接入HIS接口,最终实现流程互通与数据共享,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登录界面及主要功能分布见图2。注:图中A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登录界面;B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分布图2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界面及主要功能分布AB1.3系统操作流程采用二维条形码腕带、EDA技术及MORNIMS软件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室护理信息管理。①患者入院时,统一打印条码并安置于腕带上,详细记录患者入院信息;②患者转送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进行EDA扫描,再次核实患者信息;③采集患者体征状态信息,核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情况;④读取其个人信息,再次核对其一般资料,完成二次身份核对;⑤开展用药核对,待信息匹配后方可给药;⑥即时查询患者检查结果,便于在抢救手术过程中,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取宝贵时间;⑦查询患者病区床位状态,通过扫描腕带方式,远程核对病床信息,见图3。
2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
2.1研究资料与方法。(1)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前的2017年1-12月手术数据与应用后2018年1-12月相关数据为研究资料。(2)采用SPSS18.0软件对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系统应用前后单位时间手术量、手术时间占比及非手术占比3项指标的差异性。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系统应用结果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后单位时间手术量显著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4,P<0.05),见表1。手术时间占比明显升高,而非手术时间占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7,x2=6.254;P<0.05),见表2。2.3系统应用效果。2.3.1患者身份识别与核对。患者因病住院治疗时,住院办理处可统一打印患者的条码腕带,腕带包括信息系统中收集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时间及供扫描识别的二维条码等基本信息。当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相关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腕带进行扫描,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核对,从而实现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的完美交接核对,EDA扫描腕带时间可作为患者的准确入室时间。而后在对需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体位调整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借鉴患者基本信息及手术知情同意书对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医师以及麻醉医师等项目进行进一步核对。通过上述程序减少手术患者错误、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错误情况发生。2.3.2术中医嘱执行与签名。术中手术医师提出医嘱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可再次使用EDA对患者腕带进行扫描,明确患者身份与基本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与临时医嘱进行匹配,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者代码、药品明细、给药时间及执行有效期等信息,生成统计报表,同时进行术中医嘱单书写与打印。此外,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还能对超过15min未执行的医嘱进行自动干预。2.3.3手术室用药核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使用EDA对患者腕带条形码进行扫描,同时对抗生素药物标签进行匹配。若信息匹配成功,系统将自动完成相关的核对程序,在给药后,护理人员需在EDA上输入合理的滴注速度后执行给药程序;若信息匹配不成功,护理人员将难以执行给药医嘱。导致信息匹配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患者对临床用药存在过敏反应但却未进行皮试;②使用药物名称不符;③药物浓度及剂量未经合理调控;④给药时间未经严格调控;⑤给药对象出现偏差。若术中参考患者自身情况需采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医师可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开具电子医嘱申请单,护理人员打印药物条形码后可采用同样方法执行医嘱。2.3.4检查结果查询。EDA可详细记录每例患者身体的各项检查结果,护理人员可选择即日、近3d、近1周、近1个月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查询。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具有检验、检查及医嘱查询功能,护理人员可选择对应的功能健即可简便、快捷地获得患者疾病发生及进展信息,在对手术患者的治疗、抢救等项目上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2.3.5无菌物品动态管理。无菌物品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器械信息的管理,该行为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密切关联。为降低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及手术治疗后感染情况的发生率,减少因手术器械等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发放及使用等环节存在问题却不能确定相关责任人的现象发生,需重点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下述5个环节进行关注,并在每个特定环节进行相关信息录入,通过EDA对无菌物品包条形码进行扫描。①供应室工作人员利用EDA对手术包上的二维条形码标签进行读取,对手术器械数量和种类进行核对,信息系统对清点日期及接收人员自身信息进行详细记录;②供应室工作人员对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分类包装,打印二维条码标签,方便后续信息系统对包装手术器械及包装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明确;③供应室工作人员使用EDA对灭菌物品条形码进行读取,并开展后续灭菌工作,此时信息系统需录入灭菌人员相关信息;④供应室工作人员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无菌物品进行条形码标记后向手术室发放,并采用EDA进行电子核对,保证后续接收工作的顺利开展;⑤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无菌器械包时,护理人员对器械包上的条形码进行EDA扫描,同时将相关器械、敷料及缝针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完成无菌器械包与患者的对接[7-8]。2.3.6护理质量控制。建立专科护理的评估量表、质量评价量表及临床护理信息速查等子目录,采用打勾方式进行填写。①护理评估量表主要包括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的评估、全身麻醉恢复期评估和出室标准等,为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发生及进展的相关评价提供数据支持;②质量评价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工作程序、质量标准及跟班检查等,系统提供了程序化工作指引及质量控制、相关执行行为的改进流程;③临床护理信息的快捷查询可为护理人员提供患者手术病情的观察指引,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浓度及相关剂量及输液治疗、药物浓度配制的相关计算、换算公式,作为电子工具书供护理人员随时查询与阅读[9-10]。
3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优势
医院手术业务财务绩效管理分析
摘要:我国医疗服务的落实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公立医院,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人民看病难的问题。为充分调动手术科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体现多劳多得、量化管理原则,本文从纯手术费用的提取以及国内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出发,探究补助参加手术及相关人员的方法,以提高手术业务财务绩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手术;现状;方法
在新形势下,一些公立医院无法适应国内的医院经营环境,逐渐削弱甚至失去了其公益性,为了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改善医患关系,公立医院应该加快自身体制的改革,寻找有效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的方法。这便要求医院不仅要在优化绩效管理时注重公益性,同时也要避免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不合理治疗的问题。因此,公立医院改善绩效管理刻不容缓,各大医院应该科学分析自身的内外情况,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尽早完善机制,平衡好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双赢。
一、公立医院手术业务财务绩效管理的现状
1.管理不系统,绩效考核为主要实行形式
公立医院应该拥有完整的手术业务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应该包括四个过程:确定绩效目标、实行绩效辅导、落实绩效评估和应用绩效成果。同时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然而,很多公立医院都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施行形式,缺少其他关键环节,导致手术业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完整、不合理,使很多工作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度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削弱了工作的有效性和员工的积极性;忽视对于员工的绩效辅导,使得员工不能获得培训和提升,不利于员工绩效的改善;缺少相关的反馈机制,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促进作用。
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效果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计算机追溯系统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手术室应用的4000件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019年2月~12月行常规管理,涉及2300件医疗器械;2020年1月~10月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涉及1700件医疗器械;比较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效果。结果:追溯系统实施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高于实施前,损失率低于实施前,P<0.05。追溯系统实施后的术后感染率1.00%低于实施前8.75%;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追溯系统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器械;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效果
手术室医疗器械是手术操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其器械性可决定手术成败,故手术室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现,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器械管理模式顺应发展以适应手术新技术。2008年开启了网络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逐渐投入器械管理中,并获得显著管理效果[2]。计算机追溯系统是当前管理医疗器械比较完整、灵活的器械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无线网络化办公,并促进了医院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规范化[3]。本研究于2020年1月对手术室医疗器械实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旨在进一步探讨计算机追溯系统的实际管理效果,以供参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手术室应用的4000件医疗器械进行管理,2019年2月~12月行常规管理,涉及2300件医疗器械,选取手术患者400例;2020年1月~10月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涉及1700件医疗器械,选取手术患者400例。手术室内共有120名护士,40间手术室,每天手术量120台左右,每天接收手术器械约110件手术器械。现器械室内有1名主管护师,专门负责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管理;3名助理护士,专门负责手术室器械的发放与回收;4名器械清洗员,专门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及配包;3名灭菌员,专门负责器械消毒工作。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前后管理人员、医疗器械等一般资料均无变动,可进行对比分析。1.2方法2019年2月~12月涉及的2300件医疗器械行常规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器械储备、器械申领、清洗与消毒、包装与检查、监测与灭菌以及器械领取。2020年1月~10月行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具体如下:(1)实施方案的确定;安装追溯软件的工程师对消毒供应中心对接,确然追溯软件实行的可行性后,确认安装;(2)基础资料维护和固定篮筐牌的制作: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整理所有手术室手术器械的基础资料,包括器械名称、型号、种类、数量等,手术器械分种类整理并制作器械图谱及清单。每件器械都制作器械篮筐名称、条形码,并录入追溯系统内,打印器械篮筐码并粘贴至篮筐牌上,后将篮筐牌固定于对应器械篮筐上,确认器械、对应器械包名及篮筐码无误;(3)硬件安装和软件调试: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电脑(兼容机)、扫描枪(无线扫描枪)及打印机(标签打印机),所有手术室器械的信息均录入系统中,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权限设定,进入系统前需输入姓名与密码;(4)系统模块设定:设定回收模块、清洗消毒模块、配包模块、灭菌模块及发放模块。回收模块主动记录回收时间、回收包、回收人员等相关回收信息。1.3观察指标比较计算机追溯系统管理前后的手术器械管理清洗合格率、损失率、功能完好率、术后感染率、满意率。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均以%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系统在手术室精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在三级医院综合手术平台上建立以二维码为基础的手术耗材追踪管理系统,实现耗材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加强对耗材的管理,在手术计费中提升耗材计费的精准性。方法:在手术室设立二级库房,对所有耗材进行编码,手术耗材的入库、出库、配送、使用、计费、退库、盘存等全流程实施无缝隙扫码追踪,实现手术耗材精准追踪管理。结果:使用手术耗材追踪管理系统后手术耗材的漏费率、计费错误率、遗失率明显低于使用系统前;耗材清点核对时间较前降低;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结论:应用耗材追踪管理系统后可有效提升耗材管理效率,提高手术耗材计费的精准率,缩短手术耗材清点时间,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耗材追踪管理;精准管理;护理管理
随着现代外科的高速发展,手术量逐年增加,耗材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长[1],高值耗材技术性要求高、涉及的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高[2],给医院的耗材供应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机遇[3-4]。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集中开展的场所和医院的核心科室[5],成本核算是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之一[6],其对手术耗材负有验收、保管、提供、效验、证据保存、收费及质量追溯等诸多责任,在医院的物资和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现阶段手术室耗材管理大部分仍旧依赖人工管理及手写登记出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8],准确性及及时性无法保证,库存的管理和清点难度大[9],还容易出现耗材使用后漏费的情况。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及中医药局发布的《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中指出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设备配套使用医疗耗材的管理,且随着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付费模式[10]的推进,医院对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核算要求越来越高,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11],建立手术耗材追踪管理系统,可以保障病人手术安全,避免高值耗材浪费、耗材漏费现象[12],极大地提高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能力[13]。手术耗材追踪管理系统是对手术耗材进行编码,从入库、出库、配送、使用、计费、退库、盘存等全流程对耗材进行扫码记录,实现耗材的闭环追踪。我院于2016年就开始在综合手术平台上着手建立高值耗材精准管理系统,近年来日趋完善,耗材管理系统可与手术病人信息、医院信息系统、手术计费系统、医保报销类型等模块相关联,实现了手术耗材的出入库、使用、计费的精准化管理。本研究总结耗材追踪管理系统在手术室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作为1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现开放8个手术区域,手术间110间,日均手术量450余台。手术量大,平均每台手术领取高值耗材2件或3件,每日计费工作繁重。耗材追踪管理系统未上线前,手术高值耗材的管理单纯依赖于人工的清点及记录,无法做到闭环追踪,耗材遗失率较高,同时每月需人工统计本月末结存,再与实际库存进行核对,费时费力[14];手术耗材的出入库采用人为手工登记的形式,临床护士由于工作繁琐,容易出现登记不及时、漏登的情况,导致管理混乱[15];手术计费随意,巡回护士抄写病人信息书写账单,账单上简单登记所使用耗材的厂家及型号,专职计费人员在计费系统里搜索相关耗材信息进行计费,容易出现计费错误及漏账的情况。
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外科护理研究
外科手术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病种多样化,护理工作相比于内科而言更加繁琐。脑胶质瘤作为一种原发性的颅脑肿瘤,一旦手术或护理操作方面出现疏忽,则容易伤及脑组织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预后[1-2]。通过简化手术室的系统管理帮助简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可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3]。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的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对于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管理质量的影响,以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护理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前后进行分组,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平台使用前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台使用后收治的48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23±2.77)岁;病程1~10月,平均病程(5.23±1.52)月。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9~55岁,平均年龄为(40.31±2.49)岁;病程2~11月,平均病程(6.19±1.63)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审核标准。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关于脑胶质瘤手术的诊断标准者;②术前无心脑血管疾病、无高血压病史且心功能较好者;③术前与麻醉后的意识较为清楚者;④术前未发生明显的感染者;④既往无手术治疗史者;⑤不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⑥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⑦可进行有效的沟通者;⑧自愿签署了关于本次研究的知情权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术中或术后病理性诊断结果与术前不相符者;②术后发生较为严重的认知功能或视听功能、语言功能障碍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1.3研究方法。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中共涉及手术室护理人员33名,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5.24±2.66)岁;工作年限3~18年,平均工作年限(12.36±2.74)年;其中大专学历14名,本科学历19名,护士24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3名。(1)成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小组: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手术室主管护师1名,手术室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2名以及医院信息处人员2名。小组成员负责完善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内容,并将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2)建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①平台首页设置一级菜单“手术室”,并标注不同的手术类型,点击相应页面可进入后台进行操作;②二级菜单设置“手术室患者交接板块”“手术室安全核查板块”“手术体位板块”“器械物品准备板块”“手术仪器操作准备板块”“手术仪器操作维护板块”以及“静脉穿刺部位选择板块”等内容;③信息技术人员对该平台进行核对及试应用,负责日常的硬件及网络的维修,保证在医院局域网的覆盖下均能够对该信息平台进行操作[5];④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对该平台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护理人员在输入工号及密码后方可进入[6]。(3)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板块及功能: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设置7个板块。①手术室患者交接板块,用于记录并查询手术患者的手术信息及个人信息;②手术室安全核查板块,用于核查不同类型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可将手术安全核查表打印以便记录后再次录入;③手术体位板块,用于指导不同手术类型下体位摆放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可将体位摆放的具体图例打印;④器械物品准备板块,用于指导器械护士查询不同手术类型所需器械的种类及操作方法、放置位置及保养方法等;⑤手术仪器操作准备板块,用于指导手术人员的站位情况,将实物图片及布局平面进行固化;⑥手术仪器操作维护板块,按照不同的手术所需仪器及操作规程绘制维护流程图,采用文字说明、照片及录像的方法进行固化,并将结果录入电脑;⑦静脉穿刺部位选择板块,用于指导手术护士对静脉穿刺部位进行合理的选择,可对所有手术静脉输液部位的优越性进行汇总,供参考选择。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操作见图1。(4)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操作: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使用前,需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指导护理人员按照相应需求完成数据的查询、记录及同步管理等操作;指导护理人员利用该系统完成对患者手术病情的观察、麻醉用药方案和常用换算公式以及疑难病例信息等内容的查询[7];若使用期间出现自动报警信号,需指派主管护师进行探查。1.4观察与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医疗风险率、医疗纠纷率、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指标。(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发放医院自制的“外科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该问卷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问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5个条目)、病房管理(5个条目)、病历书写(5个条目)、护理记录(4个条目)和意外风险处理(4个条目)5项内容共23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8]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2)医疗风险率、医疗纠纷率及患者满意度指标:①医疗风险率指统计每组医疗风险发生情况占比;②医疗纠纷率指统计每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占比;③患者满意度指护士指导患者按患者主观想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和不满意进行评价,满意度=满意人数÷全部人数×1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指术后包括了继发性癫痫、体温升高、肢体障碍、语言障碍、颅内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数占比。(4)术后生活质量指标量表评价: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onTreatmentofCancer,EORTC)编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cancer30,QLQ-C30)[9]量表进行评价,量表中的项目包括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对参与手术室护理的3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外科护理质量调查问卷”33份,回收3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为100%。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和总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5,t=10.366,t=11.337,t=10.451,t=7.277,t=13.899;P<0.05),见表1。2.2两组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及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7,x2=5.145,x2=16.793;P<0.05),见表2。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4,P<0.05),见表3。2.4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EORTC编制的QLQ-C30量表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7,t=2.563,t=4.066,t=4.475,t=6.329;P<0.05),见表4。
3讨论
病案首页信息对医疗统计的影响
[摘要]病案首页信息在医院数据资源中有重要价值,能够给医护人员提供患者重要资料,让医护人员快速响应诊断治疗,提高诊疗效率。基于此,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病案首页信息的影响,提出医疗统计工作完善病案首页信息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医疗统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医院服务效率。
[关键词]医疗统计;病案首页信息;医疗服务
病案首页在病历资料中有重要价值,涵盖了患者从入院、治疗、出院全程治疗信息,汇总了患者治疗方法和医疗信息等资料,对患者治疗和医院管理存在重要价值。病案首页信息也是医疗统计数据主要来源,首页信息质量也能够反馈医疗服务质量,常作为医疗纠纷、保险金额计算的依据。对此要不断提高病案首页信息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其价值,提高医疗统计工作效率。
1病案首页信息对医疗统计工作的影响
医疗统计工作中,病案首页信息是统计报表基础数据,数据信息质量决定着统计工作的准确性。病案记录了患者治疗全过程信息,信息繁琐,需要随时记录,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若由于医护人员记录不及时,存在漏记、误记的情况,经造成数据丢失,医疗统计工作无法开展,导致统计数据不完整,统计结果偏差的结局,失去了医疗统计的价值。如病案首页由医生填写的诊断信息,医生需要准确填写诊断书,详细记录疾病数据。若医生未按照要求填写,会造成数据丢失,一旦患者复发,无法了解患者出诊记录,影响后续治疗工作和手术方案的选择。若医生填写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患者病情好转建议出院,在病案中写自主出院,无法真实呈现治疗效果。如由于医护人员一时疏忽,错误将儿科疾病编码写成成人疾病编码,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疾病情况不能得到反馈。填写病案信息时,必须要做到准确填写,完成填写后要重复核对,保证编码准确。
2病案首页信息的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