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7:55: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手术切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诊治与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与预防措施。方法将本院妇产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妇产科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000例选为研究资料,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了切口脂肪液化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诊治,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在全部的患者中第一类患者经过换药治疗之后均痊愈出院。第二类患者经切口换药之后,在局麻下为患者实施清创缝合术,并配合支持治疗,7-9天之后患者痊愈出院。全部患者没有形成窦道和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结论对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要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并积极预防,疗效较好。
关键词: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预防
在临床妇产科中有些疾病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其中下腹部手术是应用比较频繁的手术方式。比如:剖宫产等都是下腹部手术。当前我国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在临床中抗生素普遍应用,使得下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显著降低[1]。但是,因为妇女肥胖等问题的影响,切口脂肪液化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本文探讨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与预防措施。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
将本院妇产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妇产科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000例选为研究资料,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了切口脂肪液化的情况,其中,妇科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为10例,剖宫产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14岁-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在30例患者中,妇科手术患者有10例,其中主要包括的情况为: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术,有部分患者为肥胖患者,还有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中度或重度贫血等。剖宫产术患者为20例,其中,有5例患者为二次剖宫产切口,15例为横切口;有些患者为肥胖患者,另外为妊娠水肿、贫血、滞产等等。全部患者手术持续时间都较同类手术延长20-30min,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平均是151.3mL。
手术切口感染护理综述
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明显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影响了病人的预后,还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我们通过从手术室管理的角度分析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1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患者方面
因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患有基础疾病的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可造成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过度肥胖的患者因体壁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均易造成切口感染;患者术前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耐药菌株在患者体内定植就越多,也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危险性。
1.2手术方面
1.2.1备皮方式及时间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将68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切口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与未感染组(643例)。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类型、手术地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组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非层流手术室、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为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切口愈合延缓、住院时间延长、加重家庭负担,甚至造成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因此,探讨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措施,对获得良好疗效及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10—2015-10间我院手术治疗的680例患者。男344例、女336例;年龄18~69岁,平均43.5岁。急诊手术205例,择期手术475例。骨科手术198例,妇产科手术124例,胃肠手术122例,泌尿系统手术119例,肝胆手术117例。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将近期收治的100例Ⅰ类手术患者,根据先入院的50例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后入院的50例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设置为试验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切口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与切口感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价。结果:在术后的24h、2d、5d、7d时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00%),而试验组切口乙级愈合率(0.00%)、丙级愈合率(0.00%)及切口感染率(2.00%)均低于对照组(8.00%、8.00%、14.00%),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试验组纠纷率(0.00%)低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类手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的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提升甲级愈合率,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减少术后纠纷,提升满意率,效果理想。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
手术室(OR)是医院重要技术部门,切口感染为最主要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比较常见,诱发原因较多[1]。疾病类型多,手术种类较多,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不同,也是影响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手术疗效。基于此,选择我院收治Ⅰ类手术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2]:Ⅰ类手术;年龄≥18岁;机体可耐受麻醉及手术;围术期可接受护理干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术前严重感染;重大脏器损伤及重大出血;认知、沟通障碍者。将在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时期收治100例Ⅰ类手术患者,根据先入院的50例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设置为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9~73岁,平均(42.8±5.4)岁。后入院的50例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设置为试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9~75岁,平均(43.5±4.6)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宣教、禁食水、备皮等,术中各人员的配合工作,术后手术室护理做好交接等。试验组:①术前: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嘱禁烟酒、禁辛辣刺激;完善手术室相关器械准备与消毒,强化空气净化管理,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动态检测室内空气净化情况。②术中做好保暖工作,伤口冲洗液和输入库存血都可以适当加温;外来植入器械统一消毒处理,术前严格检查。③合理应用抗生素,于术前0.5~1.0h应用,若术中患者失血量>1500ml或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需提醒医生适当追加抗生素。④术后护理:与病房护士交接,确保其了解患者情况,方便密切观察。1.3评价标准对照: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切口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与切口感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价。疼痛状况RNS评分从0无痛~10最疼痛;愈合情况[3]分为甲级愈合(愈合良好)、乙级愈合(切口有红肿、硬结)、丙级愈合(切口裂开或化脓),并统计感染率。采用院内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包括护理内容、态度、技术等,满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除外为不满意[4],并统计纠纷率。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以软件SPSS20.0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开展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中选出9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和愈合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切口Ⅰ级愈合率为63.05%(29/46)、Ⅱ级愈合率为34.78%(16/46)、Ⅲ级愈合率为2.17%(1/46);对比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率为36.96%(17/46)、Ⅱ级愈合率为36.96%(17/46)、Ⅲ级愈合率为26.08%(12/46)。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为6.52%(3/46),明显低于对比组28.26%(13/46)。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并提高切口愈合效果,降低患者病痛。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临床效果
在外科手术当中不论开放式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其均会在人体相应部位做切口,而术后切口感染也就成为了主要并发症状,导致患者局部组织疼痛、红肿等,如不有效处理或预防则可能引发其它脏器损伤[1]。本文即是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选出的9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从23岁至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7.21±12.03)岁。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从25岁至6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71±1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回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配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效果
骨科手术种类繁多,且性质特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延后患者的恢复,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1]。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切口感染,保证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50例患者,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68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配合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40.8±3.4)岁,四肢骨折固定术17例、髋关节置换术8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平均(40.7±3.6)岁,四肢骨折固定术16例、髋关节置换术9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术前健康教育、常规术中配合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1)术前评估,手术前了解患者病情,若患者伴有糖尿病则要先控制其血糖水平,再行手术。手术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戒烟戒酒,术前注意防止感冒,将手术的步骤、手术体位、麻醉方式、手术的安全性等,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恐惧情绪,耐心细致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2)检查患者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手术当天备皮,对手术部分清洁,若患者皮肤有损伤要及时通知医生。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外科手监测菌落数要求≤5CfU/CM2,手卫生对控制伤口感染起重要因素,能减低手术感染30~40%(3)准备物品:无菌物品不合格都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如果是超过3小时的复杂手术,最好安排为当天第一台,并安排在千级层流手术间,髋关节置换手术戴双层手套,降低接台数。与感染手术严格分开,手术前对手术间行湿式清理,手术期间也要保证整洁干净。对外带物品严格控制,如患者必须着病员服、按照外来器械管理标准执行,降低手术室污染概率。(4)缩短手术时长:控制人员流动和数量,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能进手术室参观。尽量在术前准备好所有需要的物品,避免在手术期间进出手术室,如手术间内有观摩人员,要与手术医生保证至少30厘米的距离。手术持续的时间越长,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也会越高,所以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的时长,强化配合。(5)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如果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超过了抗菌药物半衰期、患者出血量超过1.5L,应当根据情况为患者追加抗菌药物。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暖维持患者体温,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分为满意和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表达为(n,%),接受x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剖析手术切口感染防控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骨科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检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结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正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果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部切口感染;防控体会
手术是救治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手术的成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危及患者生命和产生医患纠纷。我院骨科2010年4月20日-2010年4月30日先后发生2例手术后阴沟肠杆菌深部切口感染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现将防控体会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一;患者男41岁主因外伤致右胫腓骨中段骨折、右转子间转子下骨折。于2010年4月9日入院,4月10日、15日分别行两骨折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症治疗,于2010年4月21日发现引流液每日达50-100毫升,血性,并有脓性分泌物。遂上报院感科进行病例讨论。
病例二;患者男42岁主因外伤致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2010年4月22日行骨折固定术。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于5月1日发现切口处有长约3cm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遂切开引流持续冲洗,上报院感科进行病例讨论。
手术室护理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
摘要:国内外医疗手术中,针对骨科术后切口受到感染的调研发现,造成这类情况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手术环境、手术器械的使用以及手术的操作方式与患者切口感染息息相关。所以在手术中,积极采取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非常关键。该文对通过手术环境、人员和器械设备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来预防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医疗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随之增长,因此,骨科矫形、脊柱固定以及关节置换等重建、修复的治疗也有了较大的进展,患者在手术完成以后,能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自身身体机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是由于骨科手术的特殊性(如常需放置植入物),稍不注意,可能会发生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且后果常较严重[2]。因此采取科学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极为重要,现综述如下。
1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手术环境管理
1.1降低手术室细菌指数,优化空气质量
手术中空气污染的外源性细菌是所有细菌的主体部分。对于手术中的空气细菌含量而言,它与手术时间长短、手术间内人员多少密不可分。相关数据调查表明,在手术中没有参观人员的时候,它的手术感染率是相对较低的[3]。依据有关报道,手术室内如果出现细菌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显著变化的情况,那么在手术初期阶段细菌降落数量最大[4]。在手术结束以后,细菌指数会出现另一个高峰期。由此可见,人员流动是影响手术室内细菌指数增减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应切实规划好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模式,在每次进行手术之前,应提前对手术设备进行消毒处理,而手术器械的清理,应尽量放在手术完成以后[5]。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接台场次越多,空气中细菌数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长[6]。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手术台数的多少合理地安排手术室的使用情况,避免同一手术间短期进行多台手术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分析
胃肠道手术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段,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多数胃肠道疾病患者普遍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对手术应激不耐受,配合度不高[1],加上机体营养状况欠佳,在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为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重视做好手术室相关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中,本院在部分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全面护理干预,现将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胃肠道手术的8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由临床系统检查确诊为胃肠道疾病,有手术指征。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在20~79岁范围,平均年龄(55.11±3.55)岁;以随机抽签的模式进行研究分组,常规护理组与全面护理组各40例,采取统计软件处理常规护理组、全面护理组间基线资料,P均>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1.2方法。常规护理组按手术室常规标准进行护理,包括定期清洁与消毒,术前指导胃肠道疾病病人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术中积极配合等。全面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手术室全面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1d,安排护理人员到病房访视胃肠道疾病病人,综合评估胃肠道疾病病人的病情与身心特点,为胃肠道疾病病人及家属普及胃肠道疾病、腹腔镜结胃肠道疾病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病理知识、手术安全性、麻醉注意事项等,使胃肠道疾病病人全面了解自身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向胃肠道疾病病人列举成功病例,使胃肠道疾病病人增进治愈信心,调整身心状态。另外,需要重点强调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危害性,促使患者更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术前遵医嘱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对于营养状况差的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②术中护理:术中严密监测胃肠道疾病病人的心率、脉搏等基础体征,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等。另外,为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尽可能提高操作的熟练度,以缩短手术的时间。术中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实施。③术后护理:术毕继续密切观察胃肠道疾病病人的生命体征,在胃肠道疾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且恢复清醒后,将胃肠道疾病病人送返病房。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加强换药护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尽早恢复饮食,给予丰富蛋白质食物,增强抵抗力。1.3评估项目。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以百分制记录,同时观察两组下述指标: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率。1.4统计学方法此次课题研究选择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作处理,具体经卡方检验与t检验,P值<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示,全面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显示,全面护理组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护理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率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29%,较对照组18.57%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是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发生后易引起切口开裂与渗液,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如不及时处理甚至可使感染恶化,导致全身性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1]。临床研究显示[2],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我们对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分别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2±7.3)岁。其中阑尾炎29例,急性腹膜炎14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8例,腹外疝4例,肠梗阻3例。对照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8±7.6)岁。其中阑尾炎32例,急性腹膜炎12例,胃癌13例,结直肠癌9例,腹外疝2例,肠梗阻2例。排除其他脏器功能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