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7:2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手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手术

手术信息手术探讨论文

摘要手术信息将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于一体,为手术室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及时为家属传递手术信息、配合健康指导,以完善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促进病员早日康复。有关手术信息的资料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自一九九六年七月开展手术信息以后的详细情况,包括的方法、内容及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手术信息手术室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手术信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也随之进入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行列,它是以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全新的护理概念,成为手术室整体化护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信息以心理护理为核心,以手术进程为重点,以健康指导为实体。目的是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手术过程有关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同时为医院管理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一.装置与方法

信息总台设在手术室电脑房,内备有一台计算机、一台录像机、一台监视器、一名计算机操作员。每间手术室设置一架电话机与总台相联。自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一切情况将如实向总台回报,操作员将信息迅速输入电脑,及时播出。家属可在休息大厅得到情况反馈,掌握手术进程。同时操作员也可在监视器上观察到播放效果。播出时间为7:30am~3:00pm,在此期间每隔30分钟滚动播放三次,特别情况随时播出。在信息的间隙,根据不同手术选择性地播放科普录像,以充实信息内容。如图所示:

二、的内容

查看全文

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者,有正常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者,患者或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住院<3d者;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5+7.8)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0.7+8.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比较差异(P>0.05)。1.2临床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1.2.1术前。一是尽量安抚患者家属,告知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并认真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避免家属情绪激动。二是要尽快安抚患者,促使患者理智的接受手术。同时对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流程有大致的了解。1.2.2术中。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优质护理措施如下:①做好手术的安全护理,做好三方安全核查,正确使用各种手术治疗仪器设备,熟练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麻醉和手术。②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协助医生快速摆好患者的手术体位,体位摆放需遵循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患者功能位置的原则。③做好患者的保温护理,将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状态,冲洗液与输注液做加温处理,避免术中低体温。④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术中要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身体部位暴露。对于特异性感染疾病的患者,术中不能谈论、泄露患者病情。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对于术中清醒者给予持续的心理、情感支持。一旦遇到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沉着冷静的处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切忌大声、焦躁说话,避免给患者带来紧张[2-3]。1.2.3术后。①术束后,护理人员与麻醉师对患者各种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做好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及清洁、保暖护理。患者醒来后,简单告知手术已顺利完成,回病房后,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做好与临床护士的交接。②术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仔细询问,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了解患者术后的主诉感受,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证及并发症,及时向患者解释出现原因以及防范对策,并与临床医生积极沟通后制定有效方案处理。1.3临床观察指标。(1)采用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估;(2)对比两组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其中以(x±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计数资料的分析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其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2.2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4.0%(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来说,由于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会导致患者在面对手术治疗时产生较大的恐惧和不安,会对急诊手术的顺利完成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缓解急诊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重点。本院通过实践认为,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较传统护理模式而言,前者对患者生理、心理方面能起到更加积极地影响,从而为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打好基础。在术前优质护理干预中,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和心理护理,一方面能够使护理人员快速的掌握患者的病情资料,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落实手术室护理措施;另一方面安抚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手术治疗。

查看全文

手术制度

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术前计论。凡较大或复杂手术,科主任均须召集术者、麻醉师和护理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计论。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由分管院长组织计论。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手术适应症、指征及禁忌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二、手术及麻醉医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

三、施行手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急症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和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或分管院长批准执行。

四、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休克、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征象,均应及时准确处理纠正。

五、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择期手术),由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包括备皮等)。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用紫药水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可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器械。

查看全文

手术室物资监管

外科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我院手术室为解除或减轻病人围术期焦虑情绪,于1997年8月开始对2200例病人实施了术前心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需要率100%,满意率100%.为进一步评价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证实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我们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增加了有关项目,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测试其结果指导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腹部子宫切除术9例,疝修补术1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5例,肠癌切除术9例,胃癌切除术11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比较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8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10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进院,术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把28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3.结果

查看全文

心脏手术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对心脏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其术前麻醉配合护理、术中麻醉配合护理及术后麻醉配合护理,总结患者手术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且术中患者也未见血压升高不可控、窒息、疼痛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术后均安全进入监护室。患者术后心理、睡眠、饮食及精神评分分别为(3.94±0.51)、(4.01±0.56)、(4.28±0.52)、(4.09±0.36)分,均高于护理前的(1.93±0.49)、(1.96±0.24)、(1.78±0.16)、(1.95±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对心脏手术的顺利实施十分有利,其可降低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手术安全性,实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脏手术;手术室护理;麻醉工作

心脏手术危险系数较高,为确保其开展顺利,手术室护理及其与麻醉工作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1]。为此,本院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室护理人员予以其麻醉配合护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从中体会护理要点,以降低风险可能性,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7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8.7±6.2)岁。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手术室患者;均符合相应手术指征;均未合并脑血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及癫痫等疾病。1.2方法。1.2.1术前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访视。直接与患者面对面进行交流,记录其年龄、心态、身体、合并症、麻醉经验、感染等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脏手术需实施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或心脏漂浮导管,同时对其疑惑之处予以耐心且详细地解释,注重正向诱导,以降低其对麻醉的担心[2]。②手术室护理人员也不能忽视患者的某些特殊检查项目和化验结果,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于术前做好准备,如为血色素低者提前备好所需血制品,以便术中必要时快速予以患者血浆或全血。③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度。对麻醉风险度高的患者予以特别关注,并提供麻醉师相应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3]。1.2.2术中护理配合。①环境护理。环境是心脏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事先调试好室内温度,以防重症患者发生心室颤动(室颤)[4]。②体位护理。体位摆放应结合患者心脏实际情况,对于心功能不全或较差的重症患者,因其平卧舒适度较差,可将床调成高位,以方便其呼吸,但应注意不可影响到麻醉监测。③与全身麻醉插管相关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四肢固定、吸引器吸取分泌物、气管插管等。④为患者建立优质静脉通路,护理人员从旁提醒麻醉师患者还需静脉滴注其他药物,若麻醉师发现这些药物影响麻醉及手术,则应暂缓使用或直接停用[5]。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分担麻醉师部分工作,以减少麻醉师注意力分散,主要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动脉压、血压等,特别关注4个时间点,即体外循环转机或停机时、除颤器使用时、用药后,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6]。1.2.3术后护理配合。①胸腔引流管连接无误后,待麻醉师胀肺后方可对患者实施夹管移动,但动作应轻柔,以免过度震动导致患者心脏脉搏出现骤停。②辅助麻醉师确保监护设备均连接良好及管道井然有序,患者被移动前应再次确认输液引流通畅与否,待应确定项均稳妥后方可开始运送。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总结患者手术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自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指标包括心理、睡眠、饮食及精神4个方面的内容,各指标总分0~6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情况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骨科手术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含男234例,女228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49.7±5.4)岁;手术位置:265例为四肢,108例为脊柱,52例为盆骨,37例为颅骨;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231例)。其中观察组含男116例,女115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9.9±5.6)岁;手术位置:132例为四肢,55例为脊柱,25例为盆骨,19例为颅骨。对照组含男118例,女1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9.5±5.1)岁;手术位置:133例为四肢,53例为脊柱,27例为盆骨,18例为颅骨。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位置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查看全文

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开展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中选出9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和愈合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切口Ⅰ级愈合率为63.05%(29/46)、Ⅱ级愈合率为34.78%(16/46)、Ⅲ级愈合率为2.17%(1/46);对比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率为36.96%(17/46)、Ⅱ级愈合率为36.96%(17/46)、Ⅲ级愈合率为26.08%(12/46)。由此可知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为6.52%(3/46),明显低于对比组28.26%(13/46)。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并提高切口愈合效果,降低患者病痛。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临床效果

在外科手术当中不论开放式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其均会在人体相应部位做切口,而术后切口感染也就成为了主要并发症状,导致患者局部组织疼痛、红肿等,如不有效处理或预防则可能引发其它脏器损伤[1]。本文即是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选出的9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从23岁至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7.21±12.03)岁。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从25岁至6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71±1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查看全文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将手术室护理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分组研究,根据护理意愿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乙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甲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术后康复效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乙组相比,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0%,与乙组13.78%相比明显更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效果理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室护理;白内障

白内障为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白内障指患者从中老年期开始出现晶状体混浊的现象,且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发病率会不断提高。导致白内障的常见病因主要为老年人新陈代谢的功能逐渐减弱,遗传、免疫异常、辐射、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也会导致患者晶状体代谢紊乱,引发混浊现象。目前临床对白内障患者多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期间加强手术室护理是提升手术成功的关键,也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手术室护理干预用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中,旨在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意愿将其分为甲组与B组,各450例。其中,甲组男292例,女15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27±7.83)岁;乙组男287例,女16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32±7.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多由交通事故、挤压、头部重伤等引起,具有病情重、变化快、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应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室护理是颅脑损伤患者救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为此,本文特将手术室护理运用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将本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最大患者59岁,最小患者30岁,平均为(41.13±0.35)岁,男性患者25例,占52.08%,女性23例,占47.92%。观察组:年龄最大患者60岁,最小患者29岁,平均为(41.35±0.64)岁,男性患者26例,占54.17%,女性22例,占45.83%。两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有效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措施,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措施如下:①入室前准备:护理人员应与急诊及相关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从急诊科室取回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立即联系医师进行会诊,根据会诊结果立即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进行治疗;手术室护士应观察手术室外的情况,在患者到达手术室后将手术室门开启,做好交接。②术前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若患者的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时,应立即用舌钳对患者的舌头进行牵拉,并放置口咽通气管。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后立即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并用棉片遮盖患者的眼部,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③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最好手术的记录,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调整静脉滴注的速度,及时传递术者所需器械及用物,在吸引操作过程中,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引器,配合医师的操作,尽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④术后护理措施:对于术后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严格进行导尿操作,确保无菌操作,并定期进行尿培养的检查;术后,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或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定时更换患者的体位,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1.3观察指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前后的意识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GCS评分:主要包括语言反应、睁眼反应及肢体运动3个项目,15分表示完全清醒;12~15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9~12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低于9分表示处于昏迷。1.4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的GCS评分,用t检验,采用“%”表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均录入至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当两组患者的以上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查看全文

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