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6:11: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收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区经济收敛的实证透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陕西省各地市的面板数据,采取固定效应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对陕西1989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于省内的收敛性问题却较少有人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陕西各地区是否发生收敛现象,剖析影响其收敛性的决定因素,对准确把握陕西省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缩小区域差异的具体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Barro等(1991)提出一个关键的经济问题,贫穷国家或地区是否比富裕国家或地区增长得更快,是否存在必然的力量导致人均产出水平的收敛。许多学者对我国省际之间的收敛性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林毅夫(2003)、董先安(2004)、赵伟(2005)、汪锋(2006)、沈坤荣(2006)和张晓旭(2008)等通过不同的模型和估计方法考察了我国的省际收敛问题,得出了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或俱乐部收敛的结论。
陕西省地区经济收敛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小议陕西经济收敛的实证阐述
关键词:经济增长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陕西省各地市的面板数据,采取固定效应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对陕西1989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于省内的收敛性问题却较少有人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陕西各地区是否发生收敛现象,剖析影响其收敛性的决定因素,对准确把握陕西省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缩小区域差异的具体建议具有重要意义。Barro等(1991)提出一个关键的经济问题,贫穷国家或地区是否比富裕国家或地区增长得更快,是否存在必然的力量导致人均产出水平的收敛。许多学者对我国省际之间的收敛性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林毅夫(2003)、董先安(2004)、赵伟(2005)、汪锋(2006)、沈坤荣(2006)和张晓旭(2008)等通过不同的模型和估计方法考察了我国的省际收敛问题,得出了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或俱乐部收敛的结论。
陕西省地区经济收敛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根据Solow(1956)、BarroandSala-I-Martin(1991)、Mankiw(1992)、沈坤荣(2002)和林毅夫(2003)等人的实证研究和本文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影响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解释变量有:投资率,劳动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工业化水平。
深究区域经济差异及条件收敛
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
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是2004年之前研究文献的主要工作之一,尽管使用的指标和分解方法有差异,但对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是分歧最少的,大部分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呈现短暂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持续扩大的“U”字型的变化过程。所争论的只是确切的“U”字型的谷底年份和不平等指数的大小,大部分研究认为是在1984年左右,也有20世纪80年代末,依测度方法和数据使用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张吉鹏、吴桂英,2004)。
2004年之后的研究文献大多认为1990年是拐点(石磊、高帆,2006;许召元、李善同,2006;刘夏明等,2004;管卫华等,2006)。仍然以基尼系数为指标,石磊、高帆(2006)实证讨论了我国31个省份1978-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他们认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许召元、李善同(2006)认为,1990是1978-2004年期间地区经济差距由缩小到逐渐扩大的拐点,但自2000年起,扩大的速度有所减慢,2004年出现差距缩小的现象,地区间条件收敛的速度为17.6%。黄涛等(2006)主要的经验研究结论有两个:一是东中西部的人均GDP分布差异占到了全部省市分布差异的70%以上,在1996年以后更稳定在80%左右;二是利用人均GDP指数和基尼系数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均衡领先型”、“不均衡领先型”、“均衡落后型”、“不均衡落后型”。这种区域的划分对于一个省市考虑发展道路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2004年之前的研究,还是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
收敛假说检验的新进展
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基于三种思路:新古典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与新增长相结合的理论。国内文献对于我国地区间增长收敛的研究大多基于新古典收敛理论,在Barro方程法或MRW框架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是否条件收敛或俱乐部收敛,或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进行考察。
探究区域经济差异及条件收敛论文
关键词:地区经济差距;条件收敛;文献述评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4年以来的研究文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述评,分析了现有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收敛假说检验等几个方面。
刘夏明等(2004),张吉鹏、吴桂英(2004),谭小芬、李(2004)等对之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而在此之后的大量研究尚未进行过认真的梳理。基于此,本文对2004年之后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我国经济改革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被许多人称之为“中国奇迹”,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我国并不是一个同质体,其内部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同其所取得的增长绩效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继而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
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是2004年之前研究文献的主要工作之一,尽管使用的指标和分解方法有差异,但对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是分歧最少的,大部分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呈现短暂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持续扩大的“U”字型的变化过程。所争论的只是确切的“U”字型的谷底年份和不平等指数的大小,大部分研究认为是在1984年左右,也有20世纪80年代末,依测度方法和数据使用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张吉鹏、吴桂英,2004)。
2004年之后的研究文献大多认为1990年是拐点(石磊、高帆,2006;许召元、李善同,2006;刘夏明等,2004;管卫华等,2006)。仍然以基尼系数为指标,石磊、高帆(2006)实证讨论了我国31个省份1978-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他们认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许召元、李善同(2006)认为,1990是1978-2004年期间地区经济差距由缩小到逐渐扩大的拐点,但自2000年起,扩大的速度有所减慢,2004年出现差距缩小的现象,地区间条件收敛的速度为17.6%。黄涛等(2006)主要的经验研究结论有两个:一是东中西部的人均GDP分布差异占到了全部省市分布差异的70%以上,在1996年以后更稳定在80%左右;二是利用人均GDP指数和基尼系数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均衡领先型”、“不均衡领先型”、“均衡落后型”、“不均衡落后型”。这种区域的划分对于一个省市考虑发展道路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地区经济差距及条件的探索
关键词:地区经济差距条件收敛文献述评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4年以来的研究文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述评,分析了现有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收敛假说检验等几个方面。
刘夏明等(2004),张吉鹏、吴桂英(2004),谭小芬、李(2004)等对之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而在此之后的大量研究尚未进行过认真的梳理。基于此,本文对2004年之后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我国经济改革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被许多人称之为“中国奇迹”,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我国并不是一个同质体,其内部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同其所取得的增长绩效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继而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
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是2004年之前研究文献的主要工作之一,尽管使用的指标和分解方法有差异,但对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描述和分解是分歧最少的,大部分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呈现短暂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持续扩大的“U”字型的变化过程。所争论的只是确切的“U”字型的谷底年份和不平等指数的大小,大部分研究认为是在1984年左右,也有20世纪80年代末,依测度方法和数据使用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张吉鹏、吴桂英,2004)。
2004年之后的研究文献大多认为1990年是拐点(石磊、高帆,2006;许召元、李善同,2006;刘夏明等,2004;管卫华等,2006)。仍然以基尼系数为指标,石磊、高帆(2006)实证讨论了我国31个省份1978-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他们认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许召元、李善同(2006)认为,1990是1978-2004年期间地区经济差距由缩小到逐渐扩大的拐点,但自2000年起,扩大的速度有所减慢,2004年出现差距缩小的现象,地区间条件收敛的速度为17.6%。黄涛等(2006)主要的经验研究结论有两个:一是东中西部的人均GDP分布差异占到了全部省市分布差异的70%以上,在1996年以后更稳定在80%左右;二是利用人均GDP指数和基尼系数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均衡领先型”、“不均衡领先型”、“均衡落后型”、“不均衡落后型”。这种区域的划分对于一个省市考虑发展道路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语文创造性思维管理论文
[内容]
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有机结合。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那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游国经《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其特征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而是能够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何炳骅《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要教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扩展思维,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第一,教学生要首先理解发散点本身。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失街亭》,或从批评诸葛亮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马谡的角度来评,或通过比较综合来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读懂《失街亭》都是其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学生根本没读,或者根本没读懂《失街亭》,那么,他的多角度思考就没有其生长点。
第二,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学生读《滥竽充数》后写读后感,要求必须从通常批评南郭先生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替南郭先生辩解。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语文教学创造思维论文
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有机结合。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那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游国经《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其特征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而是能够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何炳骅《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要教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扩展思维,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第一,教学生要首先理解发散点本身。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失街亭》,或从批评诸葛亮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马谡的角度来评,或通过比较综合来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读懂《失街亭》都是其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学生根本没读,或者根本没读懂《失街亭》,那么,他的多角度思考就没有其生长点。
第二,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学生读《滥竽充数》后写读后感,要求必须从通常批评南郭先生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替南郭先生辩解。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第三,设计发散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可以设计多向思维的一套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学会克服思维定势。比如,出一个作文题,要求学生思考与此题相反的观点,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再要学生就此观点写出5个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侧向思维训练。然后,就5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联想,根据联想的3条基本规律写出至少3个联想。通过大量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求异性,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寻求新的思维领域。
县域经济及对扶贫政策的影响
摘要:文章以湖北省县域经济数据为例,利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技术,通过湖北省县域经济间的空间关联性分析,揭示现行扶贫模式的弊端并给出建议。考察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通过分析发现,在2003—2015年期间,湖北省不存在绝对收入意义上收敛,但也并没有扩大。湖北省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关键词:条件β收敛;空间相关性;SLM模型;SEM模型;精准扶贫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源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中国全域来考虑经济差距问题往往不能够具体地展现扶贫政策的含义。基于此,本文以湖北省县域经济数据为依据,研究地区间空间相关性对扶贫政策的影响。由于在2003—2015年期间,湖北省行政区划进行过几次小范围的调整,对本文采取空间数据探索分析产生一定障碍,本文按照最新的行政规划进行了相应调整。数据来源于2003—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湖北统计年鉴》。同时,数据都进行了价格调整,以2003年价格为准,将名义数据转化为实际数据。
1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σ收敛趋势与空间自相关性
首先观察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因为篇幅有限,只列示出四年数据,如图1所示,分别为2003年、2007年、2010年以及2014年,可以看到收入高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湖北省中部地区,呈现经济上的集聚。但是,同时低收入地区也是集聚的,分别在湖北省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部地区,贫困地区呈现出连片的特征,基本上分布在四个片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这四个地区的典型特征是都处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另外可以看到高收入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地区和宜昌地区。正如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武汉和宜昌地区为中心地带,而其周围地区则是外围地区,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本文采用σ指数来量化湖北省经济差距。σ收敛与经济收敛的直观理解比较接近,它度量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差距,是地区人均GDP自然对数值的标准差。如果一个经济体存在σt+1<σt,表明这个经济体存在着σ收敛,也就是绝对差距是缩小的。其数学表达式是:σt=[åin(yit--yt)2]1/2其中,n为地区数,yit为i地区t时期的人均GDP的自然对数值,-yt为t时期经济体内所有地区的人均GDP对数值的平均值。2010年2014年2003年2007年图1湖北省人均GDP区域分布图注:颜色越深表明人均GDP越高。本文将2003—2015年的σ值列示在图上,如图2(见下页)所示,湖北省县域经济人均GDP自然对数标准差基本上保持在0.7至0.8之间。换言之,湖北省不存在收敛,经济差距没有明显变化,在2003—2015年期间是平稳的。这进一步表明湖北省扶贫任务艰巨。Lucas(1993)、Fujita(1999)等研究表明,地区之间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且这种效应不仅存在于经济体内部,还存在于经济体之间。而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与溢出效应密切相关。那么,2003—2015年湖北省县域经济之间呈现出什么特征的空间相关性呢?本文通过Moran’sI指数来说明,其数学表达式为:I=nåiåjWijåniånj(xi-xˉ)(xj-xˉ)åni(xi-xˉ)2其中,n为地区总数,xi为地区i的人均GDP;W=[Wij]为空间权重矩阵。关于空间权重矩阵,本文一律采取邻接原则。对于任一元素有:当地区且地区i与地区j有公共边界时,Wij=1,否则,Wij=0;当然任何地区与其自身都是不邻接的,即权重矩阵任一对角线元素Wij=0。采取行标准化的做法,使得权重矩阵W每一行行和为1。统计量Moran’sI指数是介于-1和1之间,Moran’sI指数大于0表示地区之间呈现正空间正相关,并且越大表明正相关性越强;Moran’sI指数小于0表示地区之间呈现出负空间相关性,并且越小表明负相关性越强。图3湖北省县域经济人均GDP不同时段Kernel密度函数拟合图如图3所示,在2003年、2007年、2010年以及2014年,通过对这些时段湖北省人均GDP自然对数值的Kernel密度函数分析发现,其没有呈现出明显偏离正态分布的趋势,而且拟合效果逐渐变好。因此,本文基于正态分布的Moran’sI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湖北省不同地区间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将基于邻接原则计算得到的Moran’sI指数,列示在图2中。可以看到,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较强正的空间相关性。2003—2015年间,Moran’sI指数基本上在0.4至0.5之间,远大于0。而且可以看到2003—2008年间,湖北省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呈现出轻微增强的趋势,但是2008年之后,空间相关性就转而呈现减弱。根据潘文卿的测算,全国范围1978—2006年,全国范围的Moran’sI指数,最高也只达到了0.127。他还测算了东部地区的Moran’sI指数平均值为-0.001,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0.225和0.038(潘文卿,2010)。因此,通过对比基本可以得出湖北省县域经济间呈现出较强正空间相关性的结论。一般而言,地区间空间相关性,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空间之间存在溢出效应,譬如技术、制度等要素在空间之间流动。如前所述,空间收敛的技术收敛机制就是这种情形,不同地区之间由于技术引进和制度模仿,导致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湖北省县域经济间存在着正空间相关性,如果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那么这种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另一种形式是地区间存在着收入集聚,地区间存在着人均GDP的依赖,相邻地区的收入对当地的收入增长存在影响,这主要是对相邻地区的需求。由于湖北省域内存在正空间相关性,如果空间集聚效应明显,那么相邻地区收入对当地收入增长存在着正效应。如果地区之间明显存在着空间相关性,那么忽视这种相关性的模型,就会产生有偏的结果。
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β收敛与空间自相关性研究
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案例分析
摘要:基于LTE800M无线网络建设涉及的施工专业多、协调事务多、进度影响因素多、风险及不可控制因素多等特点,根据现场监理经验对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施工单位进度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建议,及时制定了科学的进度控制监理方案,在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和投资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监理项目按时交付,对其他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关键词:LTE800M;进度计划;控制方案;实施效果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上海联通多年来对城域网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的实践,以及诸多创新型优化方案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对上海迪士尼、上海自贸区等典型场景应用案例的剖析,现实反映了上海联通从城域网网络规划、网络架构调整、优化等多角度入手,所形成的业务收敛层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模式,从而达到引领和规范业务收敛接入方式,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和资源占用,大幅缩短业务接入建设工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网络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关键词:业务收敛;光纤网络建设;典型案例;剖析
1引言
上海作为全国信息化发展的高地之一,对高速率带宽业务需求旺盛,具有大量的国际、国内通信业务需求,这些传输业务需求的实现,都要通过已建成的光传输网络来完成。因此,光传输网是各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营的基础,其规划、建设的合理性是电信网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光传输网的建设中,传输设备与光缆线路是两个基本要素,其中光缆线路系统的规划、建设更加重要。如何规划好、建设好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的光传输网络,来满足各类通信用户的业务需求,实现数据、语音及视频等综合业务接入,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还要不断适应其技术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宽带网络,上海联通在按照集团要求规模推进网络建设和密切跟进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时,正在积极构建和优化面向综合业务收敛接入的光纤网络。
2研究背景
业务收敛接入的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的常态化工作,看似平凡、简单、普遍,但却是直接影响投资建设、业务收入、服务效果和网络组织安全、可靠运行的最基础单元,也是各运营商最为直接、普遍关注的层级和领域。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但要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满足当前业务快速开通的需要,更要兼顾网络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长远目标。该项工作做得好,用户业务接入就快,网络质量就好,投资就省。如果该项工作做得差,不但会直接影响今后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造成投资浪费,还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和网络运行安全。因此,必须避免先建设、后治理,先接入、后优化,先连接、后割接的事倍功半的低效率操作,而解决这一问题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大处着眼(网络规划架构),从小处入手(业务收敛接入),采取面向业务收敛接入的光纤网络建设方案,大力发展综合业务接入点(POP点)建设及其配套的调度环、配线环建设,推进业务收敛光交进一步贴近客户和业务,实现就近接入,并使之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建设和改造优化模式,使网络发展和业务接入步入良性运作轨道,从而达到网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安全可靠性。下面,结合联通上海市本地网的网络架构和业务承载情况,并具体结合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说明。
智能农村营销服务渠道优化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面向农村电网营销服务渠道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并验证其挖掘结果适应性。引入收敛因子的改进PSO算法并非单纯从粒子群数据迭代收敛效率上高于传统PSO算法,其实际的数据应用端表现也显著优于后者。其中表现在对优势用户和问题用户的数据特征提取方面,改进PSO算法表现出较强的数据挖掘结果可用性。
关键词:改进粒子群算法;农电营销;优势用户;窃电用户;故障特征数据
农电服务渠道主要包括线下营业厅、邮储银行、超市网点,以及线上的网上国网、支付宝、微信等渠道,农电用户包括农村地区的居民用电、家庭农场及规模种植户用电、养殖户用电、村办企业用电、灌溉用电等。因为农村地区的用电用户分布范围较广,单用户用电量较少,所以关键用户的用电量是农电系统的主要利润来源。农电服务过程中,优选出优势用户并对其用电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优化智能服务渠道,以提升用电市场的营销效率。
1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农电营销渠道优化中的应用
粒子群算法又称作PSO算法,是利用模型化的粒子在数学投影空间中的移动过程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的常用算法。农电用户的GIS地理坐标、电表户ID、历史用电量记录等数据,构成农电营销渠道数据的基础。GIS地理坐标指在地球地理信息数据库(GIS)上对用户的电表安装位置进行标记的数据,包括其经纬度坐标(一般采用GB2000坐标系)。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其粒子群的基函数如公式(1):Xi(t+1)=Xi(t)+Vi(t+1)(1)式(1)中:Xi(t)为第i个输入数据在第t个变化周期内的表现;Vi(t)为第i个输入数据在第t个变化周期内的修正系数,如公式(2):Vi(t+1)=wVi(t)+c1r1(pi-Xi)+c2r2(p0-X0)(2)式(2)中:w代表粒子移动速度,也控制着迭代效率,当w=0.4时,粒子迭代效率最高;此时设定迭代条件如公式(3):f(x)=100(x12-x02)+(1+x12-2x1)(3)当式(3)中条件满足时,认为数据迭代已经完成。不同w值时的PSO算法收敛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使用常规PSO算法的条件下,粒子群的收敛过程在不同w值的驱动下并不稳定,且因为对农电用户数字化模型的构建过程无法从逻辑上确认w值的营销学含义,所以需要对PSO算法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实现更高的数据收敛效率。本文方案是在其中加入收敛因子的方式对PSO算法进行强制收敛,加速其收敛过程,增加模型的统计学稳定性。图2中2~3次迭代后,数据基本实现收敛,较图1中10次左右迭代才发生完全收敛的效果进行比对,改进算法的计算效率显著提升。
2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