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10:40: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识字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从汉语拼音第3课开始,就出现了汉字,且配有一副温馨的画面。在指导学生观察完画面后,我让他们自己去拼读音节、认识汉字。学生十分认真地拼出音节读出汉字后,他们那高兴的神情、得意的语言,把自己认识汉字后的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我让学生看着画面说一到两句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一名学生说道“爸爸身上挂着照相机,他们要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留做纪念。”说得多好!又如,汉语拼音第9课出现了句子,学生第一次读出句子别提有多开心!在接下来的看图说话中,有名学生说“这三个小朋友植树多高兴呀!我们也要种好多好多的树,绿化我们的校园,绿化我们的家乡!”像这样把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加以整合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获得功感,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中我的方法是: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查看全文

我的识字教学观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长期的努力,逐步接近这一目标。

我一直认为,教学领域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研讨,可以提高我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实践,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

为了论述的方便,先谈一下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概念。

随课文分散识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现在有的老师对什么是集中识字,什么是分散识字,认识上有些模糊。把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提出来先教就以为是集中识字,而提到分散识字,就以为要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随课文教学。这是一种误解。分散识字之前,同样要教汉语拼音,要教看图拼音识字,要学若干短语、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识字任务是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中,通过教学课文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就像现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材,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没有单独的识字教材。至于一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是集中先教,还是部分先教,还是边学课文边教……那是分散识字中的具体技巧处理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字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原载《江苏教育》1960年第4期,《斯霞教育文集》第20页)归纳了4种字词的出现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词先出现;结合讲读提出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提出生字。这就是说,随课文分散识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并且教学生字时要分析笔画、笔顺、字形、结构,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训练等等。随课文分散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可以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下面谈几个观点。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查看全文

剖析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的。

一、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字里只有一横。而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时,可与“他”“地”相联系进行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二、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课的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字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表演动作识字

查看全文

还识字教学于精彩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由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编写的“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一、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唤起学生识字兴趣

新大纲要求学生识字量为4000字左右,掌握2500个字。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基。因此,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1.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的人。这个人()。(2)他跑得()。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

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思考

摘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为后续阅读与写作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工作当中,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本文将对当前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

识字与写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使用汉字与他人、社会进行沟通互动,是小学生成长中的必经之路。汉字中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意识到识字写字教学的新特点与新要求,使学生在识字写字当中领略汉字文化魅力,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是,由于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缺乏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会导致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当前需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识字写字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领读、示范书写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与写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失,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常见,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其次,存在同音字与形近字的混淆。教师缺乏对同音字与形近字的归类比较,导致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出现混淆现象,教学工作开展遇到较大困难。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查看全文

识字教学的现状与教学对策

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又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吕先生的话与识字教学关系很密切:一是“本国语文”不过关,首先是指识字教学不过关;二是好学生“得益于课外看书”,但不识字就无法去“课外看书”。吕先生的批评过去了近二十年,今日情况似乎比当初更糟,初中生语言贫乏,写不出象样的记叙文、说明文,且错别字累累,严重影响了表情达意。某市96级中师生升学语文成绩居然三分之二不及格,有的班最高只有六十五分。能考上中师的好学生语文水平如此,其他学生则更差。笔者觉得如此现状源于语文教学界对识字教学重视不够,认识不清,对汉字特点体会把握较差,导致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不当,如不及时扭转,语文教学,尤其是识字教学的前景则很不美妙。为此,笔者就识字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切望专家同行指教。

识字教学的原则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等原则。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比,教学内容迥异。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而达音形义的统一。汉字本身的特点与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心理特点相结合,必然会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特殊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就等于把握了识字教学的关键,就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

一、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据汉字本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一特点而提出来的。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汉语大字典》收字55000个,国家颁定常用汉字7000个,而音节只有410个,音同音近的字很多。汉字字形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与独体字的笔画,基本笔画五种,常见笔画28种;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常用偏旁140个,《新华字典》偏旁部首189个,独体字数百个;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顺序。汉字字形复杂但可分为三个层次,有规律可寻,掌握了规律便不难书写理解记忆。汉字字义有一字(词)多义和一义多词,有近义词、反义词之分。汉字可独立成词(单音词),又可作语素而与其它语素构成双音词、多音词等合成词,(有的字独立无语义,如徘徊,要二者合起来才组成一个语素,因数量极少,此处不多说)。汉字字(词)义复杂,构成新词的能力强,是汉语成熟的表现。汉字构成新词后,其义或与本义同,或与本义近,有的还与本义大异,但大多有迹可寻,可据本义及前后文进行理解。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识字时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据此就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即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见形而知音义,兼及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准字音,写出字形。

查看全文

字源识字在小学低段教学的策略

【摘要】汉字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学生掌握了汉字,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汉字的字、形、意,让学生去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很多学生不能快速地将汉字知识掌握,汉字教学的效率也不高。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字源识字这一策略运用起来。本文从联想式教学、解释字理、多媒体技术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字源识字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低段教学;字源识字;教学策略

字源识字教学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对教学的各因素关系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因为字源识字教学策略将识字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了,可以让学生发现识字教学的乐趣所在,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

一、字源识字之联想式教学

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快速地进行识字。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十分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力、联想力得到有效的优化,可以将识字的效率提高[1]。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采取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要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带领学生对汉字的多元文化内涵进行探索,要帮助学生将汉字学习的有关知识构建起来,要让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设计出有效的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天空中,小鸟一边在歌唱,一边在飞翔,突然之间一张很大的网,从天而降,将小鸟罩住了,这个时候小鸟落(将落的读音进行强调,同luo)到了猎人的手中。随后,教师可以将字源图片进行呈现:借助其帮助学生快速地将罗字原本的意思掌握:以网捕鸟,从而让学生对词汇“门可罗雀”“网罗人才”等含义理解、掌握。在学生对其有了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识字小快车这种形式利用起来,将“萝”“箩”“逻”“锣”等形声字学习。

二、将解释字理的度把握好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探究

[摘要]美是教育的磁石,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学教育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无疑是对美育的最好渗透,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在学习识字与写字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美育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工具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相融合,传递给学生。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仅把汉字当作记录语言的符号,或是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基础。《课标》总目标指出“培育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学段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1](P76)。

二、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从目前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识字教学停留在“能认”“会写”层面,一是课标要求,二是应付考试之用;进一步是“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多数教师对汉字的认识还停留在“笔画部件的增减换”等层面上,导致识字教学枯燥单调。有的教师为提高识字的趣味性,采用编字谜、儿歌、顺口溜等方法,提高识字的趣味性,虽然容易记住字,但这样的顺口溜是否具有科学性、审美性,不言而喻[2](P241-255)。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美育意识,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修养,挖掘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欣赏能力。

查看全文

基于阅读教学识字教学探析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不应孤立地进行,只有置身于大的阅读环境之中,才能实现学生对字词的活学活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解剖构字特点、创造重组词串、找准内在联系等方面引领学生展开识字学习,以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构字特点;重组词串;立体建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并注重学生语感以及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具体的汉字特点规律的引领下使学生获得对汉字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一、随文随境识字,解剖构字特点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帮助学生明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生字的了解更加深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汉字的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识字教学。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为例,文中主要以形象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上姿态各异、趣味横生的奇石。在学习“景、区”这两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生活识字与文本语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就“景”字进行“生字开花”训练,如“景色、风景、美景”;对于“尤其”这个需要认读的词语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句话多读几遍,再想想“尤其”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从而使学生明白“尤其”是特别的意思;对于“闻名中外”一词中“闻”字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提问:“这个词语中哪个字有‘听说’的意思呢?”当学生找出“闻”以后,教师再就“闻”字的构字特点展开教学:“要想听说一些事情,需要用到什么呢?”从而使学生明白“耳进门为闻”。这样教学,学生对于生字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边阅读边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创造重组词串,快乐高效识字

查看全文

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整合分析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品析文本精彩句段中领悟汉字意义之深刻,让学生掌握字词,文章从设境导入,牵一字引全文;随文识字,品一字动真情两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方式。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设境导入

多年来的识字教学偏重读音与字形,基本忽略了形义关系,使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不自觉地分成两个关系不大的教学系统,导致语文教学整体效率不高。因此,发挥汉字的表意特点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有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境导入,牵一字引全文

早期古文字主要是根据客观物体的形态构形,许慎《说文解字》中讲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用象形、表意手段来构造文字,形象性比较强。因此要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可以从理解字词义开始。(一)引发阅读兴趣从学一字入手。笔者经常课一开始,便从分析课题中字的形义入手。例如,二年级上册《我的影子》一课教学时,笔者就抓住课题中的“影”字进行教学:“左边的‘景’表示读音,兼表示‘日光’的意思。右边的‘彡’是花纹的意思,也指阴影。在日光下,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影子?有光线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字就这么造成了。课文中是怎么写有趣的影子呢?赶紧读一读。”“影”字的溯源认识,瞬间让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做到课伊始,趣亦生。(二)抓住文章阅读主线从解一字开始。汉字一笔一画的配合,部件与整体的协调,不仅揭示了中国人造字的规律,蕴含人生的哲理,有时也是开启学生阅读教学的点睛之处。教学《活见鬼》一课时,笔者以“鬼”字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猜测甲骨文“”字,再讲述“鬼”字的下半部分是人把手放膝盖上的跪坐形状,上面是人戴着一个大面具,经过演变后,下半部出现了“厶”字,读“sī”,表示鬼的阴私重。本义是人死后的精灵,引申为阴险,不光明的,比如,心怀鬼胎、疑神疑鬼[1]。最后,笔者让学生就“鬼”字提问:“谁见到鬼了?结果怎样?是真的鬼吗?”笔者由猜“鬼”字导入新课,析“鬼”字明义,抓“鬼”字质疑引出全文,由此聚焦并开启了“见鬼”这一文本阅读主线。笔者凭借这个词眼,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二、随文识字,品一字动真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