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07:59: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时政材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历史与社会教学时政材料应用
一、时政材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
1.贯彻新课程标准生活化的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大量调查显示一个共同的结果:普遍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不感兴趣,觉得其枯燥、无趣,学了没有用。导致这一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忽视了时政材料这一载体。运用时政材料填充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实际意义,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将知识运用于现实中,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适应中考考核目标中考不回避热点。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常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习题训练中,重视时政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能力,为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弥补教材的滞后性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时政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又因为教材的相对稳定性,时政信息也是相对滞后的。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时政信息,有助于保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时政材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重视时政材料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拥有丰富的时政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运用时政材料,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的。因此,我在查阅各类网站、书籍、报刊获取时政信息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到:(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中国历史》《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等;(2)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中午和下午尽量收看、收听新闻和广播;(3)建议学生课间到阅报栏阅读报纸。
初中历史与时政材料的运用
一、时政材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
1.贯彻新课程标准生活化的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大量调查显示一个共同的结果:普遍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不感兴趣,觉得其枯燥、无趣,学了没有用。导致这一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忽视了时政材料这一载体。运用时政材料填充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实际意义,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将知识运用于现实中,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适应中考考核目标中考不回避热点。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常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习题训练中,重视时政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能力,为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弥补教材的滞后性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时政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又因为教材的相对稳定性,时政信息也是相对滞后的。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时政信息,有助于保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时政材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重视时政材料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拥有丰富的时政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运用时政材料,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的。因此,我在查阅各类网站、书籍、报刊获取时政信息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到:(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中国历史》《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等;(2)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中午和下午尽量收看、收听新闻和广播;(3)建议学生课间到阅报栏阅读报纸。
高中政治时政教学思考
一、重视时政教学的缘由
(1)这是高中政治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学以致用,从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求树立的质量目标来看,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授课中必须把书本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如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的生活周边以及自身的思想实际。否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讲解,学生就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原则要求。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在各个方面充分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江苏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当前社会生活和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时政材料所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实际状况和变化,时政教育的推进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的推进,从而打破45分钟课堂时限,使高中政治课程由枯燥乏味的空洞理论说教转变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师生共同参与。
(3)这是高中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接触社会的能力渐趋加强,社会交往的范围和频率逐步加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比初中阶段领域更多、程度更深,他们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更强。新闻媒体上的时政资料由于时效性强、内容新,克服了高中政治教材中所提供材料信息的滞后,拉近了高中学生与一向比较严肃呆板的政治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获取的兴趣。目前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对政治书本知识学习感到乏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政治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学了也没有用。如果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能有针对性地从时政资料中发掘补充新鲜材料并充实到教学中,则可使学生以这些现实材料为基础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以实现知识的良性迁移。
二、加强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课改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树立新课改理念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前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关注时政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时政教学理应成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每天都发生着丰富生动的国内外时事,而这些时政资料大多跟高中政治课程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且学生对这些时政资料兴趣较大,政治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确立开放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提升思路
一、注意收集较新的材料
首先,初中生尚处于对于很多事情都好奇的年纪,容易对一些当下较为时髦的信息发生兴趣,如果老师收集的信息较新,学生很容易就提起兴趣,例如在讲起政府职能的时候,老师可以举例在最近我国引起较大影响的/天兔0台风中,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分别在这个台风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生们在平时的新闻当中经常会听到关于天兔的信息,所以在课上听到老师用一种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的时候,肯定会非常有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时政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与之前相反的影响,例如我国的城管,在几年前城管所具有的权利和现今城管所具有的权利是不同的,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形象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师用之前的形象放在现在教学中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应。
二、注意收集材料的来源
政治老师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教学的严谨性,所以对于时政信息的来源一定要确保真实有效,选择正规的渠道、正规媒体来进行手机,例如,每日的5新闻联播6、5今日说法6、5焦点访谈6等权威节目,这些节目的材料不但与时下的焦点一致,且其立场和观点对于政治老师也有很大的启发"例如每天的5焦点访谈6中所播出的内容,不但涉及当前的社会局势,也会涉及到法律、民生等细节内容,这些内容正是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迫切需要的素材"当讲到哲学中事物的两面性的时候,老师可以举例当前的房地产业,一方面这些房地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整个国家的GDP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对很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注意材料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尚不成熟,环境对其有着很强的影响,很多时候一些细节问题就有可能对其产生一生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要注意材料本身带来的影响,避免一些暴力、黄色、政治因素过强的材料,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材料"例如在讲授法律部分的时候,选择的案例尽量模糊犯罪细节环节,着重讲授后期的法律解释,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
怎样让时政新闻传播做到春风化雨
摘要:时政新闻的报道大都比较枯燥无味,并且在报纸上占据很大的篇幅。如何让时政新闻做到春风化雨,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便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是每个报业新闻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时政新闻;春风化雨
时政新闻是一种重要的新闻形式,时政新闻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强大的影响力等特点。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做好春风化雨,能够给受众以良好的新闻体验,能够让受众从趣味性、故事性的内容中获得启发。当前时政新闻的报道,说教性比较强,从内容、语言到形式,都呆板老套、模式化,可读性和感染力差。为让时政新闻春风化雨,在阅读和浏览的过程中,自觉让受众获得启发和教育,自觉让受众获得信息和体验,应该在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来下功夫。
一、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提炼新闻性,精确性地运用细节描写
在当前时政新闻的报道中,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因自身的新闻专业素养比较低,或者因工作责任心不强等,使得他们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往往存在“走过场”的行为,一切以通稿为主,按照通稿来照抄会议内容。这种不负责任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不仅无法精确提炼新闻点,也会造成时政新闻内容的干瘪,难以春风化雨地启迪受众。还有不少新闻记者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特别是在一些会议新闻的报道中,他们安全参照会议流程,将新闻报道等同于会议流程表,简单阐述各位领导的出席情况及发言情况。这种类型的时政新闻报道也是有失偏颇的。为使得时政新闻的报道春风化雨,应该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精确地提炼新闻点,并注重细节描写。一方面,新闻点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记者不是内容的搬运工,而是新闻素材的挖掘者和呈现者,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新闻记者应该充当内容的整理者,善于挖掘新闻点,善于站在受众的角度来呈现时政内容。很多时政新闻语言晦涩、政策条例规范,受众理解起来比较难。新闻记者应该基于新闻点,来强化时政理论与民生热点之间的关联,以受众身边的事例来融入时政新闻,这样的时政新闻一定会春风化雨的。另一方面,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饱受人们诟病的原因就在于时政新闻缺乏细节描写,通篇都是流程式的内容,这无疑拉远了受众与时政新闻之间的距离。为了使得时政新闻春风化雨,在其报道中,还应该积极融入细节描写。如《国家主席与艾滋病患人握手》的新闻报道中,“握手”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
二、突出时政新闻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构建平等的传受关系
高中政治课堂时政教学研究
摘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这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时展给教育事业赋予的时代责任。高中政治是高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同时,让学生得以加深对国家时事、社会动态的认知水平,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认知观。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时政教学工作的重视,提高对时政内容的利用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时政内容,继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水平。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时政内容;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高中政治教学活动通过时政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借助于对时政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同时结合于社会实际情况来提高政治教学课堂的开展质量,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共同发展。
一、时政热点的开发水平与利用现状
目前,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时政热点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高,实效性不断加强,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教学价值。根据数据调查显示,高考政治题中有关于时政的题目,其比例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通过对时政热点的运用与教学渗透,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显得十分必要。
二、加强时政热点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表现
杭州市政治课改革经验得到专家肯定
针对近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学生“听无味、学无用”等问题,杭州市全面推广以“小课堂、大社会”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做法得到了参加,97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讨会的专家与代表的高度评价。北师大教授、全国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贺允清等专家认为这一改革解决了中学政治课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途径和操作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子,提供了好经验。
自1992年11月开始,杭州市进行了政治课教学改革,以课堂时政演讲、材料进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和撰写小论文、改革原评价机制为“结构评分制”促“知、情、意、行”统一等为配套措施进行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至今,课堂内5分钟时政演讲已有时政要闻、时政追踪、时政专题评析、时政知识或背景材料演讲等序列化的4种类型。杭州市教委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进活材料,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材料包括三类,即有关党和国家最近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材料及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规定每个教师每学年必须做100张卡片,并选送5张给市教研室。每张卡片均有原理观点、材料内容、使用说明三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市教委教研室汇编了初中、高中《教学素材集萃》各一册。
杭州市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教育与品德养成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两种类型,开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家15年的变化”、“从蔬菜价格的变化看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小论文,将课堂学习的理性知识与实践活动成果相联系,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写小论文——课堂宣讲”的教学活动系列。杭州市已建立了两年评选一次中学生优秀政治小论文的制度。近几年,获全国性中学生小论文一、二、三等奖5篇。同时,杭州市将学生学业成绩分成行为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三项,按一定比例赋值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其中行为成绩由班级学生组织行为考评小组认定。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和参加业余党校的表现纳入学习成绩的考核。
时事政策教育管理论文
时事政策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的国情教育,是政治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我校的时政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时政教育的形式生动活泼,多种多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的主要形式为:
1、一周要闻时政演讲。
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卡片,要求在内容相对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种方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2、专题评析时政演讲。
一周要闻时政演讲由于内容多,演讲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专题评析时政演讲就成为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时政教育的较好形式。如朝鲜核问题,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二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等。由于专题评析时政演讲有一定难度,也能体现学生的能力,适合让一些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高中学生担任评析员。
小议往届高考试题预测命题趋势
高考政治命题在关注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的同时,又十分注重对常识性、主干性、生活性知识的考查和应用。由于高考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每一年高考既是上一年高考的继续,又是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研究近年高考政治命题的基础上,可以初步明确高考政治试题特点,把握其命题方向,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就从命题趋势角度谈一些精浅的看法。
一、反映时政热点,体现国家意志
反映时政热点,体现国家意志,考查考生对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正确理解能力,这是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努力体现的原则。命题者善于运用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及时将热点信息与课本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注重时政热点的知识性、理解性和应用性。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时政内容的能力。
[例题](05,上海)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群众路线与时政新闻价值的重构
一.时政新闻要践行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报道时政新闻
其实,时政新闻的价值不仅仅是对领导人活动、会议情况等进行泛泛地报道,更不是领导个人讲话的长篇报告;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报道。时政报道应以民生、民本思想为主,需要提炼新的报道角度、不断挖掘涉及民生的新闻资讯。故我们要从会议的框框里跳出来,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表现新闻事实;通过挖掘会议上有价值的信息,从中寻找受众感兴趣的闪光点,不断提高报道的生动性、感染力和竞争力。以省政府召开的新农保会议为例。有记者拿到领导讲话,找出几段内容,便围绕领导如何强调、如何指出而进行泛泛地报道。在官样文章的报道模式下,大量的新闻信息被忽略了。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新农保出台什么新政策,对人们生活有何影响,哪些县市被列为试点,因为试点县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这才是公众关心的新闻点。在进行报道时,我们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分别报道了会议消息、相关政策解读、试点县市,在报道时政活动的同时,公众也了解到感兴趣的信息,以及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作为时政采访记者,一定要用精力去开动脑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优秀的记者应该把“会议”作为新闻信息的一个来源来对待,用心去选择更好的角度和比领导活动本身更重要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透过大堆的会议材料、通过比较和鉴别,以及相关背景的延伸,从中捕捉到最有价值的信息,选取百姓关注的话题做文章,这样做出来的新闻才能让人耳目一新。简单的镜头表达之后,不再挖掘深邃的思想内涵,就会造出一个浮光掠影、就事论事的报道来,宣传力度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二.时政新闻要践行群众路线,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新闻价值在于利用主流媒体的地位,积极传递客观声音,起到凝聚主流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倡导核心价值观,做好全媒体时代的过滤器和缓释器。具体来说,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时政新闻应采制一些鲜活新闻,少一些应景报道;多报道百姓关心话题,少些官样文章;多使用务实和朴实的话语表达,少些空泛之谈。只有这样,主流媒体才能在与新媒体竞争中,担当起弘扬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社会责任,逐步提升自身公信力。电视时政新闻应有明确的价值定,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正确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只有这样,新闻工作才能获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电视受众支持和力量源泉。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电视时政新闻应发挥自身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并与新媒体迅速灵活互动性强的传播特性结合,充分利用BBS论坛、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与新媒体有效互动,用媒介融合的视角,依靠崭新的角度吸引人要依靠生动的细节打动人。为此,时政新闻应解决程序化东西多、场景和人物相对固定、拍摄生动镜头难等问题,把静止的画面拍“活”。其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细节和亮点,通过时政新闻体现出亲民、爱民、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节反映了记者在现场的捕捉能力和对生活本身的敏感度。细节是展现过程的窗口,多为饱含内容的一次高潮。一个真实的细节,对于整篇报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领导人性格、情感、作风方面的细节最容易在考察和走访工作时生动地体现出来。新闻报道的‘兴奋点’也最容易在此时产生。”2010年7月,在济宁农村调研。当时刚刚下过大雨,踩着泥泞的湿土步入稻田,蹲在地上向插秧的农民询问育秧等情况。中央台的记者观察很细致,镜头怎么出的呢?镜头从沾满泥巴的皮鞋上拉出来,特写镜头对准了领导脸上正往下流淌的汗珠。这种细节既突出了真实的一面,又让观众感受到领导同志亲民作风,让人过目难忘。为此,记者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不能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细节。细节的积累,可以使过程的叙述更具情节化。好的细节就像一串串珍珠,闪闪发光,把这些珍珠串在一起,新闻才会亮点纷呈,更加生动鲜活。时政报道如果能够抓住有说服力的细节,这条新闻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在现今的报道体制中,时政新闻虽然仍以规范报道为主体,但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出彩,却应该成为时政记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三.时政新闻要践行群众路线,通过转变作风和文风革新报道形式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应强调核心价值前置的原则,优先重点报道活动的核心价值、有效信息和民生关联,不再按照活动的议程来宣传报道,使新闻报道能部融政治性、思想性和可视性于一体,通过转变作风和文风,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枯燥的时政新闻增光添彩,从而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电视新闻是画面、声音、文字等各种符号的综合传播,视听并茂、形声并载。在文稿撰写上,时政新闻长期存在着框架死板,文风生硬等弊端,使从业者误以为新闻中最容易做的莫过于时政新闻。其实,时政新闻不是冷漠无情,它固然需要冷峻严肃,但并不拒绝情感和人文关怀。记者要用平民视角来观察社会,这样才能更贴近观众。《中共中央举行元宵节联欢晚会》的新闻写得生动,片子编得鲜活,一条普普通通的时政新闻让人看后感觉相当亲切。“中央领导同志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步入大厅,来到文艺、科技、教育、理论、新闻等知识界代表中间,同他们亲切握手、互致问候。……晚会进行过程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端了上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大家一道品尝元宵,共叙深厚友谊,共话发展前景,金色大厅里到处是欢声笑语。”本来,吃元宵、共进晚餐等场景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但媒体却敏锐地抓住这一细节,真实地呈现了中央领导同志与基层百姓相处时亲近随和、平易近人的形象;生动、通俗的解说词,充分展示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优势。琅琅上口的语言,配合鲜活生动的画面,整个片子立刻“活”了起来,极富感染力。这既可以看成是对文字新闻上天入地、纵横捭阖写法的借鉴,也可以说是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的突破。因此,平时我们要运用通俗易懂的直观语言来撰写时政新闻,在写作理念上力求精炼、生动、朴实,尽量用镜头说话,突出现场感,强调时政新闻的大众化、平民化和人性化。时政记者必须深入到新闻事件第一线和最前沿,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现场温度和生活气息,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和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些照搬材料、拼凑资料的电视新闻,从诞生伊始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