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文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06:3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石油文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石油文学

大庆石油文学文艺观

对于1980年代大庆石油文学特质的理解,固然离不开这一地域经济—文化的独特性,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当时我国文坛主流文艺观对其产生的影响。不难理解,作家的创作活动并非是一种封闭的、凝滞的或者是独立自足的行为,而是一种较为开放的、嬗变的与时代文艺潮流不断融合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1980年代大庆石油文学的主体思想一方面是对新时期之初主流文艺思想的接纳与吸收,另一方面则是对其进行本土化实践的表现。具体来说,极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气质的人道主义话语体系乃是当时思想界与文艺界所探索与实践的核心,而对“人”自身价值的思索则在文艺学领域获得了“本体论”的地位。正如洪子诚先生在论及1980年代文艺思潮时指出:“人道主义,主体性等,成为80年代‘新启蒙’思潮的主要‘武器’,是进行现实批判,推动文学观念更新的最主要的‘话语资源’。”[1]回望1980年代大庆石油文学作品的基本面貌,不难看出,较为引人注目的是那种少数的、直面人性、揭发人较为本质的“存在”状态的篇章。在这部分作品中,文本不再重复建构历史性、阶级性、时代精神乃至大庆精神的神话,而是朝向个体化的人的自身,呈现在我国当时的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生存在“油田”这样一个特定空间中的人与自然的或者人文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石油文学的作品文本则在思想上还留有“颂歌”的痕迹,依循“十七年”创作经验的惯性在既定的轨迹下运行。

一、回归社会的渴望:石油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

作为工业城市的大庆油田,前身是人烟稀少、水草稠密的一片荒原。1950年代末“松基三井”试喷成功,中央决定开发大庆油田,其指导方针是“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在这种毫无油田基础设施支撑以及住房、医疗、文教等社会配套体系保障的情况下,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工人走上了一条艰苦而漫长的创业之路。然而,在物质欲望被意识形态所压抑与排斥的那个时代,肉体上的“苦”并不与“难”相互联系,人们在献身革命事业的要求下先验地将享乐主义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污浊,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公共空间中艰苦生活的背后所隐藏的光荣感可谓昭然若揭。1960年代流行这样一段民谣:“天当房屋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五两三餐保会战,为国夺油心欢唱”,后来被作为大庆石油工人“创业”之初的真实写照收入文献资料[2]。这首民谣显然反映出的石油工人安于甚至乐于现状的心理状况,也是不符合所谓“人性”化的生活状态的典型代表。1980年代以后,“新启蒙”思维在一定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一方面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对具体的人来讲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与此同时,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艺作品对人道主义思想的艺术化宣扬与传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当时的大庆石油文学对于上述观念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思索石油人在荒原中所经历的磨难便是其表现之一。杨利民的短篇小说《灰色的羽毛》是反映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典型,作家以异常冷静的态度来描述他意识当中石油人的生存状态,在荒原之中的孤独体验,为求解脱而做出的不计代价的努力,以及最终不得不接受的失败结果。一支“常年在野外打井”的井队,完成钻井任务后却被困在“变成一片”的沼泽当中,百无聊赖的钻工们“憋得汗毛直打挺儿”,一个叫庆儿的孱弱钻工为了给室友解闷,冒险往返40里地到附近的村子买酒和烟叶,回来时因被草原的蚊虫叮咬昏死过去,而他的室友却为准备下酒菜而杀死了庆儿豢养的一只孤雁,知道此事后庆儿“把胸脯抓出一条条血道子”,喊叫着“我心里难受啊!让我死,让我死吧……”这是一篇值得花费脑力的小说,表面来看,让庆儿“心里难受”的是孤雁的死,孤雁是庆儿的室友杀死的,不消说,庆儿的痛苦是室友的行为所造成的。但问题是室友杀死孤雁的目的并非为了伤害庆儿,与之相反,在他们眼里搞来酒和烟叶的庆儿简直就是他们的“亲爹活祖宗”,是值得他们“好好地犒劳犒劳”的,杀雁的目的简单而纯粹———做菜下酒。室友们知道那只孤雁是庆儿的“小伙伴,他离不开它”,但在杀雁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识里却有悖常理地忽略了此事对庆儿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甚至荒唐地设想和庆儿一起以雁肉下酒。问题是,室友们意识当中的“忽略”与“荒唐”的根源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他们不能以一种常态思维去思考,并作出合乎常理之事。一名室友在接受“审判”时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井队一没活干,我就不知咋好。”事实上,被困在草原上的日子的确“使人寂寞得要发疯了”。不难想象,人的生命过程基本上由社会生活与日常工作两部分组成,而在家庭、爱情等狭义上的社会生活缺失的情况下,人心理的空虚所导致的精神异常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庆儿的室友才产生了这样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1980年代的文艺界与思想界,周扬是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阐发者和倡导者。新时期之初,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周扬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做出了自己的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包含着人道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则是“马克思主义是关心人,重视人的,是主张解放全人类的”[3]。结合周扬的观点,我们发现《灰色的羽毛》所呈现的石油人的生存状态却是与上述人道主义相违背的。一方面在小说中人并未得到应得的关心与重视,因为“那有滋有味的秋雨”妨碍了特车队(运输大型机械的专用车辆队伍,笔者注)对设备———也就是钻井所使用的工具的搬迁,结果作为人的钻工只能与设备一起被留在沼泽中,无所事事地“窝在列车房里叫苦”。对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一视同仁,这显然是非人道主义的表现。另一方面,人首先是社会的人,而让个别人———如小说中“常年在野外打井”的钻工,置身于群体社会之外,则是另一种非人道主义的表现。以自然环境对人性的压抑的叙写来唤起人道主义精神的回归,正是这篇小说所代表的一部分石油文学对当时文艺思想进行应和的具体体现。

二、异化感受的表露:石油人的主体化诉求

对于石油能源的开采无疑是一种复杂而持久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将不可避免地将本来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环境变更为承载现代化工业文明的人文环境。这样的变更行为与我们祖先“逐水草而居”的行为特征有所不同,因为二者的变更目的具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为了求得生存,而前者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并将其运输到其他的人口更为密集的地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代大庆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一方面自觉接纳了大庆精神,并对之进行艺术化的再现;另一方面,在他们的作品中却表现出另一种“文学自觉”,一种较为符合人性的“自觉”,即对个体生存状态与社会“全局”之间所存在的难以弥合的裂隙所产生的疑虑。当然,这样的疑虑很少直接地在文本中直接呈现,毕竟大庆精神自形成之日起便是一种被人们所普遍接纳的精神品格,因此作家在处理这种疑虑时,往往通过更高层次的超验性政治话语———如“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或者道德伦理话语,将其表象性地化解开来。在高文铎的小说《罚电费》中,主人公赵子虚因违反了油田限电条例遭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他先是心有不满,给《人民日报》写信状告油田巧立名目,任意罚款,后又担心这样的“告状”行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害怕遭到上级领导的打击报复而忐忑不安。小说结尾处赵接到市政府发给他的“检讨信”,市长表示接受他的批评,这时赵却一改初衷,认为:“当市长也不易呀!国务院哪天不注视着D市的原油产量啊……D市为保年产五千万吨———也就是给国家挑了一半担子———不得不在年末采取节电、限电措施,这是完全必要的。”最终赵子虚认识到,真正该检讨的人其实是自己。表面看来,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群众在领导的感化下提高了自身认识,树立起全局观念的思想转变历程,但依照主人公的思想发展逻辑脉络来看,情况要复杂得多。开篇赵所面临的矛盾是他与制度———“限电令”的矛盾,之后因为同事的讥笑与挑拨:“这些人纯粹欺负你老实,看你是个白丁!你看哪个市长———不说大的,就算是局长吧———挨罚了?”于是才给《人民日报》写信告状。经此一转,他与制度的矛盾转化为与制度的制定者———高层领导的矛盾,小说中担心报复这一细节正是上述矛盾转化的例证。结尾处市长所做出的以德服人的姿态,既让赵解除了忧虑,又让他进一步产生了惭愧的心理,因此意识到自己才是“该检讨”的人。显然,小说最初的矛盾在结尾时并未得以化解,整个叙事行为成为一个“偷换概念”的过程,事实上,发生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只能是作家无法对小说所涉及的制度———“限电令”做出合理化说明。按照今天的理解,石油开采是为了全体国民更好地生活,而赵子虚也是国民的一分子,从这个角度看,“限电令”表面来看是为国民群体谋求利益,实际上却损害了石油人个体的利益。1980年代的文艺思想中,与人道主义密切联系的还有关于人的“异化”问题。我国学术界对于异化这一概念的关注,源自王若水1979年发表的《关于“异化”的概念》,文章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描述了作者对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此后,他又在《谈谈异化问题》一文中对“异化”给出具体的定义:“本来是自己创造的东西,或者自己做的事情,但是它发展的后果,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超出了人们的控制,结果反过来支配自己,压制了自己。”[4]不难看出,《罚电费》中赵子虚愤懑的深层次原因便来自于上述理论,即大庆人开采石油,而自己的生活反而受石油所牵制。尽管小说设置了一个赵在市长的感化下“提高觉悟”的完满结局,但这并不能弥补上述叙事中的裂隙。很难判断作家高文铎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什么动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篇小说是1980年代石油文学中为数不多的绕开意识形态中“总体性”的思维方式,将人作为“主体”加以表现的文本个案。

三、疏离人道主义:石油文学创作主流的选择方向

查看全文

铁人文学产生和发展

一、铁人文学的产生

1.铁人文学的定义、内涵铁人文学是指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或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素材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内涵是通过对铁人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表现石油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精神,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目前,许多人把“石油文学”等同于“铁人文学”,这是不够严谨的。石油文学外延更宽泛,它是以表现石油工人工作、生活、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

2.铁人文学产生的背景铁人文学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63年底大庆石油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1964年,油田生产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时期,大庆油田正式对外宣传。l%4年之后,国内一大批文学艺术工作者到大庆体验生活。•许多作家深人到铁人钻井队、钻井二大队,有的和铁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比如魏钢焰、李若冰等。他们用艺术的笔记录了铁人王进喜当时的工作、生活情况,近距离地观察感受了铁人王进喜的思想、性格、情感。为他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积累了第一手素材,也诞生了许多至今让人诵读不衰的好作品。文学是写人、写人的心灵和情感的艺术形式。文学是通过具体的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的。铁人王进喜是大会战的第一个典型,是大庆石油会战职工的杰出代表。这就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火热的大庆石油会战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铁人文学伴随着大庆石油会战的开展和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产生和发展,是大庆石油会战火热的生活通过铁人这一形象在文学上的反映。“铁人”这个人物形象,是老一辈石油人的代表,是那个年代石油人群体形象的艺术浓缩。

二、铁人文学的发展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诞生了一大批反映铁人王进喜英雄事迹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纪实文学作品等。铁人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上世纪60一70年代60年代初期,铁人王进喜的诗歌和其他人创作的歌颂铁人、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是铁人文学的萌芽。铁人王进喜的诗歌《石油工人一声吼》、《誓夺头号大油田》等表达了那个时代石油工人的心声,是石油文学的发端。在铁人王进喜诗歌的带动下,会战职工拿起笔来,在学铁人热潮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表达了向铁人学习、早日拿下大油田的决心、信心。如:孙玉庭、徐锦荣钻井队集体创作的诗歌《“铁人”头上出“钢人”》,宋振明(三探区指挥)的《铁人王进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面旗帜》(1960年4月16日《战报》),胡九章、丑君宇(北油实学生)的《和铁人王进喜生活在一起》(1960年4月18日《战报》),赵军的《一个很好的指挥员》(1960年5月28日《战报》)等,是最早写铁人王进喜的作口口口。在的关怀和直接过问下,1964年大庆油田正式对外界宣传。一些作家、艺术家陆续到大庆体验生活。他们的介人,使铁人文学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如:张天民的长篇小说《创业》,贺宜的长篇小说《咆哮的石油河》,吴星峰的长篇小说《大庆的春天》,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魏钢焰的散文《忆铁人》、《历史的谱写者》、((大庆的心》,李若冰的散文《寄自大庆的书简》等等。由于1966年“”开始,文化受到摧残,许多艺术家受到冲击。有些作家当时虽然体验了生活,还没有进行创作就已经失去了创作的权利,直到打倒“”后才实现当年的夙愿。

查看全文

大庆文学崇高美特征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被发现的同时,也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广大石油工作者们积极参加开采石油的工作。面对头上只有青天一顶,脚下只有荒原一片的极端恶劣、困难的工作环境,为了鼓舞会战职工的斗志,各探区(1960年初为三个探区)党委会号召各基层单位利用墙报、黑板报、工地宣传栏和广播站等为阵地,在广大职工中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业余诗歌创作活动。这不仅调动了广大石油工人创作诗歌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大庆石油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广大的群众基础,使大庆文化蓬勃发展。45年开采石油的历程,大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优美的诗歌、散文,宏伟的小说、话剧,以石油为背景的佳作层出不穷,广泛的体裁将崇高美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西方美学中的美与崇高这一对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得到新的解释,形成了作为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两种基本形态1110黑格尔曾说过,如果把各民族的史诗搜集来“就会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他又说,我们倘若想要认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荷马史诗就是最生动最单纯的资料来源了气文学作品是民族和时代的艺术纪念碑。各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不但是民族的标志,而且也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回看大庆石油会战历史,从偏僻无人问津的村庄,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成为了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而从大庆的文学作品也不难看出不怕苦、不怕累、拿下大油田的革命精神,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民族精神。广大石油工作者无论身处怎样的工作岗位都纷纷拿起笔来写诗著文,讴歌火热的石油大会战,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而其中的“英雄不怕风雪寒,日进千尺只等闲;今年会战非小可,力争奇迹再加番。”例和“未经严冬不喜春,孤J撮知父母心;尝透昔日奴隶苦,方感今为福中人。福根甜源哪里来?造福为民党的恩。坚定斗志跟党走,饮水不忘掘井人。”州等诗歌都充分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后的喜悦心情,为了国家的建设努力拼搏奋斗,不怕苦、不怕累,使国家更加富强、始终秉承艰苦奋斗精神,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为此奋斗终身。“身穿冰结凌,北风当电扇;修好采油并,为国作贡献。”均正体现广大石油工作者为开发大油田奋斗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抒发了广大石油工作者心系党,心系国家,为石油会战拼搏奋斗终身。

这些佳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广为传颂。诗人们的佳作不仅鼓舞了广大会战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早日拿下大油田而埋头苦干,忘我奋战,无私奉献,而且也对一些诗歌爱好者们产生了广大的影响。在这壮观的景象中,更无形地突出了作品中人物的崇高美,不仅使大庆石油诗歌创作蓬勃发展,也使得大庆精神深入人心。由大庆剧作家杨利民创作、再现“铁人”人格魅力的多媒体八幕话剧微人轶蔚,正因为其较强的思想教育性成为展现大庆精神、学习“铁人”精神的教材,成为教育后代不忘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在全国多次上映。杨利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时代的眼光,把“铁人”放在世界石油风云大背景下,讲述了“铁人”那一代石油工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通过在舞台上对“铁人”王进喜工作、生活的8个场景进行精彩的解说,向人们全面展示了一个用钢铁脊梁担起民族重任、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写下的光辉的历史、以博大情怀彰显光辉的人格魅力的真实铁人形象,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铁人”精神。广阔的视野和磅礴的气势尽显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铁人轶勤的可贵之处更在于用铁人的美,让我们牢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命运而奋斗甚至牺牲的人们,那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崇高的美,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新兴人类的要求。可见,崇高美的文学作品既描绘本民族的真实形象一又起到了陶冶情操、培育下一代人的作用,在展现本民族精神的同时,又使得本民族精神得以继承与发扬。

鸿篇巨制的文学作品会震撼人们的心灵,使人受益匪浅。与一般的作品不同,它不是重在表现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抒发人的欢悦或忧伤、惆怅或感慨,它所描写的总是那些关乎社会公众生活、联系着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题材的宏伟性要求作者要具有历史的眼光,和正视生活的勇气,与他同时代人相比对生活具有更加透彻和精辟的认识。丁羽创作的以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伙地之分全面向人们展现了大庆石油勘探、开采的过程。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石油工人从玉门关搬迁到北大荒,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了他们开采石油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在辽阔的章原尽显人们忘我奋战的身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零星点点,小小的聚集点成为了数以百人的集合地,成为了大的村落。壮丽的山河,天然的牧场,石油工人们投身开发大庆石油的建设之中。那时条件艰苦,没有水就吃雪,他们在极寒的冬季用火热的激情战胜了严寒的扫创伴,他们是勇敢的,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宿舍,没有取暖设施,只有围坐在火炉的旁边,生活是艰苦的,但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到处欢声笑语,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油井出现井喷,王进喜首先目匕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躯来搅拌泥浆,工友们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跳入泥浆中,加入人工搅拌泥浆的行列。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忘我的工作激情才使得油井顺利产出石油,宣告大庆石油的勘探成功。没有搅拌机就用自己的身躯加以搅拌,没有抽水的设备就用自己的脸盆、水桶来进行人力接力抽水,一飘、一盆都见证了人们忘我的工作热忱。正如王进喜的口号,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么壮观的场面怎能不令人感动,这么壮观的场景怎能不让人记忆犹新!在宣告石油会战拉开序幕之后人们更加以饱满的热情,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加石油建设工作,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全国振奋的好消息,鼓舞着全国人民的士气,人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党中央号召下的各种生产活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大庆精神正向人们设释了那种敢于面对困难、敢于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他们是可歌可泣的,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正是以这样的工作态度,广大石油工作者们积极参加开采石油的工作,生活艰苦能够克服,勘探成功大庆油田,全力以赴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一己之力!宏伟的场面让我们真正感受其中的崇高美,真正感受到了大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热忱,令人敬佩。在现在的时代更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又如杨利民的话剧心也质卿,向人们全面展现了一群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学生,在60年代奔赴大庆石油会战的壮观场面。通过他们的艰苦历程全面展现了大会战在严寒、困苦中进行的全景。如,刘仁爷爷的一个战友在寒冷的冬天冻掉了鼻子和耳朵,乐观豁达的刘仁也因公被冻伤了双腿,做了截肢手术,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骆驼”洛明得了强直症,躺下起不来,起来躺不下;众多工人累到经常几个月不脱衣服睡觉,头发长的像囚犯、浑身长满跳蚤、手脚生了冻疮,夏天外面下大雨帐篷里下小雨,脸被蚊虫咬得像馒头……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奋斗,大庆油田才得以勘探成功,解决了国家石油荒的困境。回顾大庆文学的半个世纪的建设,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庆市文化局的止确领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及爱好者们怀着忘我的工作情怀,传承着艰苦奋斗的大庆精神,纷纷投身文学创作之中。他们有的从新的学徒成为业务骨干,他们有的身在一线,但心里仍然深爱着文学创作,心系诗歌。不论是专业作家,还是广大群众(包括石油工作者、广大教育事业的建设者们还有基层老百姓),都积极参加到文学创作的工作中,为大庆文艺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使大庆这座城市成为文学的海洋,成为石油诗歌创作的根据地,为大庆石油文学的创作拼搏奋斗,百花争艳,群星闪耀,使石油文学走出大庆,走出黑龙江,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

大庆人那不怕苦、不怕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正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现民族精神。无论是短短的诗篇,还是长篇小说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石油大会战时的场景,那壮阔的景象仍历历在目,使人感受到了气势宏伟、磅礴。每一篇佳作的背后都会让人感受到大庆精神的鼓舞,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话剧也罢,工人们艰苦奋战的全景再现更是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些佳作使人们充分体会到了大庆文学崇高美的特征,向世人展现大庆精神,告诫今人和后人要时刻以大庆精神来为大庆的明天贡献力量。

查看全文

以人为本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作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地处理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处理了反映与引领的关系;坚持推陈出新,成熟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既是作家的创作特质,也是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

论文关键词: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经验

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学主旋律作品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先进性的基本表现。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创作是我国主旋律文学作品的优秀代表。其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湘西探险记》到90年代的《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再到新世纪的《部长与国家》、《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国家行动》、《我的天堂》等,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三次获“五个一工程”奖、七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取得了很高的社会效益,是新中国报告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何建明30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实绩.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主旋律作品创作的经验,对此.从理论上予以总结和概括,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主旋律文学创作.把握其规律性,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地处理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

在文学与人民的关系问题上.同志提出过一个重要论断.即艺术作品“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艺术要表现人民.而且也阐明了艺术应该如何表现人民;既表明了人民对于艺术的意义,也表明了艺术对于人民的意义。在这对关系中,艺术是否伟大,取决于艺术对于人民的意义的大小:而艺术对于人民的意义的大小.又取决于人民对于艺术的意义在艺术中的实现程度。这是每一个响应时代召唤、立志“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规律。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产生广泛、深刻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就在于其作品对于人民的意义和人民对于文学的意义在其作品中的较高实现程度。在何建明30余部报告文学作品中.民生题材和公仆题材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份量。而这两类题材正体现了作家以人为本的创作诉求。民生题材的作品中,高校校园里的贫困生、利益和尊严受损的农民、贫困无助的矿工——关怀人民成为何建明报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公仆题材的作品中,为民纾难的纪检书记、带领村民奔“大康”的村委书记、心系国业的石油部长——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形象形成了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另一个着力点。从这些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志,那些公仆们也是人民意志的代表,他们的存在是一种人民性存在。由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概括出民生文学、公仆文学的范畴,这两类文学作品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在何建明的创作中获得了其较为成熟的发展。在这两类作品中,人民是作为文学的价值主体而存在的,由此作品也于其中获得了人民性的较高实现程度。

查看全文

油田三季度宣传要点

指导思想:全处工作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服务长庆油气大发展,实现长庆油田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创建‘四共’模范矿区”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唱响主旋律,服务主战场,打好主动战”开展工作,宣传工作要着眼于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文秘部落着眼于加强基层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和企业大局稳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一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一、认真开展“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主题教育活动

1、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讨论活动。围绕“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服务长庆油气大发展,实现长庆油田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创建‘四共’模范矿区”主题,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面临的形势,明确肩负的重任,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构建和谐是第一责任,群众利益是第一利益。

2、围绕“唱响主旋律服务主战场打好主动战”主题开展工作。一是唱响主旋律。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各路工作、机关基层、后勤服务,都要牢固树立甲方意识和精品意识,明确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如何负责,如何服务,通过优质服务实现加快发展。二是服务主战场。要及时调整市场开发战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采油一厂内部市场。内部市场既是成长市场,又是效益市场。服务好内部市场,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三是打好主动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靠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内部市场占有率。

3、主题教育活动力争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主题教育活动与落实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相结合。二是主题教育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三是主题教育活动与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确保全处各项工作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相结合。四是主题教育活动与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相结合。五是主题教育活动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

查看全文

油田三季度宣传要点

指导思想:全处工作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服务长庆油气大发展,实现长庆油田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创建‘四共’模范矿区”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唱响主旋律,服务主战场,打好主动战”开展工作,原创:宣传工作要着眼于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着眼于加强基层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和企业大局稳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一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一、认真开展“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主题教育活动

⒈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讨论活动。围绕“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服务长庆油气大发展,实现长庆油田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创建‘四共’模范矿区”主题,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面临的形势,明确肩负的重任,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构建和谐是第一责任,群众利益是第一利益。

⒉围绕“唱响主旋律服务主战场打好主动战”主题开展工作。一是唱响主旋律。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各路工作、机关基层、后勤服务,都要牢固树立甲方意识和精品意识,明确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如何负责,如何服务,通过优质服务实现加快发展。二是服务主战场。要及时调整市场开发战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采油一厂内部市场。内部市场既是成长市场,又是效益市场。服务好内部市场,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三是打好主动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靠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内部市场占有率。

⒊主题教育活动力争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主题教育活动与落实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相结合。二是主题教育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三是主题教育活动与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确保全处各项工作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相结合。四是主题教育活动与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相结合。五是主题教育活动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

查看全文

语文网络环境管理论文

网络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上网查阅资料,既可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帮助理解课文。有些文章的内容背景性很强,通过上网查阅有关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海上日出》中,巴金在描写了日出的壮观景象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和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本来是一种自然景观,作者为什么赋予它强烈的感情色彩,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呢?这就得了解巴金写这篇文章的思想和时代背景。学生通过上网,查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如《热情如火的巴金》、《巴金简介》、《巴金自传》之《文学生活五十年》……他们明白了,那太阳的光亮不仅照亮了天,照亮了海,也照亮了巴金的心,使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使他热血沸腾,使他胸中燃烧起熊熊的革命烈火。此刻,巴金已把自己与海上日出的景观、祖国的命运三者融为一体了。于是,海上日出在巴金的眼中就成了“伟大的奇观”了。这样,学生既进行了课外阅读,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增加知识储备。语文学习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语感积累获得的。我不仅立足于教材,更是千方百计利用教材提供的契机,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前,我布置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学生了解到,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了地球的植被,出现了地陷。他们了解到,石油的储量是有限度的,按目前的生产速度,100年后我们将无石油可采。他们了解到,人们破坏了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人们把工业废水流入河中,造成了鱼虾死亡,酸雨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一切,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学完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写了对全校少先队员的建议书:建议大家分类丢垃圾;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摘花,不踩草;不吃口香糖……有的学生编了有关环保的手抄报。有的学生写了保护地球的宣传语:“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废水”……有的学生写下了读后感:美丽的湖泊正在不断萎缩,道道水波,好像在诉说它深深地悲哀;水草丰美的草场正在不断恶化,这里已没有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令人心醉的美景……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生态警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保护好眼前的一山一水,多留下一片森林和绿地,为人类的发展留下一点空间吧。如果没有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没有增加学生知识的储量,学生能有如此深的触动吗?又如学完《赤壁之战》后,我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有的学生在网上读《三国演义》,有的学生读对赤壁之战的分析,有的学生读关于周瑜、曹操的评价,兴趣盎然。

三、帮助形成知识链。学生一方面学习课本知识,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知识量不断增加,不知不觉形成了知识的联系。有如串串珍珠,提起一根线,一连串的知识就被串起来了。由一些课文的背景知识能够连接出中国革命的历史。如学习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倔强的小红军》、《舍身炸暗堡》、《飞夺泸定桥》、《丰碑》、《金色的鱼钩》,并上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

查看全文

正规期刊特征学科分类号及地区代号

一、主要特征:

有国内统一刊号。国内统一刊号格式为CNxx-yyyy/z,由中国国别代码“CN”、报刊登记号“xx-yyyy”和分类号“z”组成。其中“xx”为期刊出版单位所在地区代号,“yyyy”为出版管理部门分配的序号(期刊的序范围为“1000-4999”),“z”则是用以说明期刊所属学科分类。

二、学科分类号:

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

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

查看全文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练习题

1、一度电可供一只50瓦的灯泡照明几小时?

a.5b.10c.20d.36

答:20

2、酒精灯点燃后,最合理的熄灭方法是()

a.将灯帽盖上b.直接用嘴吹灭

c.撒上一层细沙d.往酒精灯上浇水

查看全文

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钻井事业健康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快,文化成为凝聚人心、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胜利黄河钻井精神,促进了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4年荣获管理局双文明先进单位,并被山东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澄清模糊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是有的认为企业是搞生产经营的,一切力量都要放在生产经营上,而企业文化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政工人员的事,存在着与己无关的想法;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概念不够了解,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多数是零打碎敲,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单一,只简单地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对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较深层次的领域重视不够;四是与生产经营脱节,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澄清这些模糊认识,就要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企业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其精髓在于培育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群体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融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中,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使企业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氛,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支配着每一名职工的行动方向,促使职工自觉按照共同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行为,有效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

和顽强的意志。

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和工作思路上的准确定位。几年来,公司党委一直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1997年,油田钻井系统实行集团化改革。公司成立不久,公司党委和公司明确提出“双五”工作思路,即做到“五个第一”:科学技术第一、服从勘探第一、保护油层第一、安全生产第一、经济效益第一;坚持“五不”:有损形象的事不干,有损团结的事不做,有损廉政的事不搞,有损感情的事不争,有损油田和钻井整体利益的事不为。“双五”工作思路的提出,为重塑钻井新形象指明了方向,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双五”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胜利黄河钻井总公司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出昂扬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与此同时,公司涉足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领域,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司文联下设文学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美术书法工作者协会和摄影工作者协会4个专业协会,确立了公司文联的组织机构,加强了对文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1999年6月,公司把总书记来油田视察4582钻井队作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组织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录制一部《亲切关怀,巨大鼓舞》的电视专题片;将总书记视察钻井队的有关照片整理成一套影集;制作了一套总书记视察钻井队的版面;编印了《沸腾的井场》一书;还专门印刷了总书记视察钻井队的画册。为调动基层职工对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公司不遗余力地进行青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努力培养职工的业余爱好。3个钻井公司为50个钻井队配备了流动图书箱,钻井三公司32307队自发成立了鹿鸣读书社,使基层职工的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把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