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03:1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适应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研究论文

摘要:首先通过心理健康调查统计数字介绍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讲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说明了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通过该文章能使人尽快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等。

关键词:心理障碍;适应期;心理焦虑;心理教育

大学阶段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比较烈的时期。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心理健康对其成长的影响等,我们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随机对我院296名大一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收回有效卷290份,其中男生210名,女生80名,结果如下:

(一)有38人可能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占13.1%,其中女生13人,占女生总数的16.25%;男生25人,占男生总数的11.9%。经咨询面谈,确定有21人存在激烈的心理矛盾和各种神经症的困扰而异常痛苦,学习生活明显受其影响。

(二)应引起重视者(介于正常与问题者之间)80人,占27.59%。

(三)一次过关者(心理健康者)172人,占59.31%。

查看全文

高校老师适应期的需求及管控透析

本文作者:郎毅娜工作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力求上进的愿望强烈适应期教师作为新人刚刚进入高校,希望通过个体不断的学习,提升个人能力来适应工作的需求,获得工作肯定。个人的上进以及教师行业的特殊工作环境,科研能力前沿要求及竞争的压力也使他们有很强的自我发展需求,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深造机会,获得学校以及社会的肯定。适应期教师大多为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个体素质较高,刚一进入学校,固定单一的工作模式使他们在学校中的发展空间较小,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外界给予的学习形式,提高个人技能和专业水平,谋求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高校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想在高校中平稳晋升需要有很好的教学成果和突出的学术成就,为此,适应期教师非常渴望通过各种途径的高层次进修来提高自己。(二)具有强烈的挑战和创造性需求适应期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喜欢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希望能够发挥个人能力,希望尝试创新模式,发展新思路,愿意通过自己的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能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及相关领域做出贡献尽早成为前沿人物,面对这样的需求,希望可以制定人性化的制度来考核和激励他们。所以说高校适应期教师具有强烈的挑战和创造性需求。(三)具有较强的认同感需求适应期教师刚刚踏进教学岗位,从学生转变为教师,都希望自己可以快速融入到学校之中,做好工作安排,完成工作任务,获得肯定和好评,他们非常在意学生和领导对自己的评价,现在各高校都逐步推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学生、同事、领导对其工作都会进行匿名评分,在刚入职的阶段,认同和尊重感,会给予他们很大的信心。(四)具有较强的物质激励需求适应期教师读了很多年书,最终以大学老师作为职业,再次回到学校踏上讲台。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中,他们有许多需要面临的问题,如恋爱、学习、住房、婚姻、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等等,这些问题现实又很重要,虽然说教师的理想,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质量和幸福的是通过教育生涯来承载和体现的,但是高校教师还是很清贫的,而这些适应期教师刚参加工作一无所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使其在工作中分心。如果说最初的从教的热情,是激情的促使,现在更多了一份理想的思考,这就导致适应期教师有较强的物质需求来解决生存问题。

适应期管理需要从个人方面和组织方面两个角度考虑。(一)个体自身职业生涯管理对策:积极进入状态并快速获取专业知识新教师在进入教师的职业行列之后,需要尽快地熟悉工作环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建立良好形象。新教师要学着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学会如何工作。先弄清楚岗位职责,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掌握专业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这些是适应期需要做的事情。要虚心上进,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多多向同事请教,不要自以为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点,遇到困难不去请教,自以为是可能会误人子弟,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有独立的精神,主动去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在面对困难时不能逃避和萎缩不前。一个人的能力、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进取心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学会在困境中愤起。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而学院应该为青年教师们组织一些提高专业知识的活动、并提供指导,使青年教师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多做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事情,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效果,获得大量的知识,夯实职业基础。(二)组织管理对策这个阶段针对个体的对策还应该集中于教学能力提高、给予足够的培训、提供科研机会、对经济困难的个体提供关怀帮助上。1.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应该搭设青年教师学习实践的平台,要求青年教师多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帮助青年教师通过教育实践锻炼,使青年教师能通过专家与同伴的帮助了解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从而明确自身努力的重点。2.建立富有特色的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手段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培训机制是优化教师核心专长与技能、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从事教师行业,在学术上时时要求更新,要不断充电。对要求在学历和学术上有更高一级追求的教师给予人性化制度的鼓励和支持,在时间上提供方便,视学习情况及要求酌情地安排工作量,尽可能提供帮助,为其创造条件,让这些教师能够得到充电,使之早日取得进步。3.对女性教师予以特殊的关心和照顾每位高校女教师都希望可以全面发展。可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女教师正面临着婚育家庭问题,需要把自我事务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家庭生活管理这三个方面揉合到一起,压力很大。很多女教师刚刚生育第一个子女,需要较多时间与家人相聚相处,参与抚养孩子,学院工作的地理位置、工作时间及学院对女教师的人性化管理会左右女教师的工作选择和工作态度。所以学院应该给予女教师在时间和工作上更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安排,使之合理分配教学工作和家庭事务的时间,从心理上学会放松和调节,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开朗的胸怀、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顺利地渡过适应期。4.加强收入激励学院给予适应期教师的工资待遇低,而适应期教师的生活开销较大,使得收入不能满足教师需要,会造成学院人才流失。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收入与分配差异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收入比较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差别。教师对其社会地位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关。虽然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措施使各级别的教师基本上实现了收入的相对公平,但是教师的社会工资待遇低,收入远离期望值,而且很多教师地位得不到尊重,利益得不到保证,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安心工作,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上彷徨不前,结果导致高校科研和教学能力的下降,因此,学院应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这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查看全文

调整人才管理适应动态经济周期变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经济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经济周期波动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选择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的内涵及类型、人力资源战略是指针对员工发展以及处理对员工具有重要和长期影响的决策、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反映的是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变化、经济周期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与动态的经济周期相一致、经济上升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选择、招聘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关键人才、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其岗位技能和素质、完善激励制度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经济衰退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减少人力配置、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防止关键人员流失、调整培训方式,增加内部培训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经济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经济周期下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策略。经济周期的变化,将直接导致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总体战略中重要的职能战略之一,也必须与动态的经济周期变化保持一致。

关键词:经济周期人力资源战略经济上升周期经济衰退周期

一、经济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

(一)人力资源战略的内涵及类型

根据美国学者舒勒和沃克(Sohuler&Walker,1990)所给出的定义,人力资源战略是程序和活动的集合,它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管理部门的努力来实现未来的绩效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库克(Cook,1992)则认为,人力资源战略是指针对员工发展以及处理对员工具有重要和长期影响的决策,它表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为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查看全文

锻炼妊娠期保健探讨论文

【关键词】妊娠保健护理

随着人们素质的普遍进步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广泛普及,妊娠期保健越来越被准父母们关注。本文讨论锻炼对妊娠期妇女的保健作用。众所周知,劳作的农村妇女比闲适的城市孕妇分娩快。早在19世纪就对母亲运动与妊娠结果进行过研究,支持孕妇运动对妊娠预后有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孕妇做产前保健操,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进行各种能适应的工作。

1妊娠期锻炼的一般指导

1.1锻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无妊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禁忌证:妊高征、早产史、胎盘前置、难免流产、多胎妊娠等子宫胎盘血流减少性疾病以及心功能Ⅲ级以上、哮喘病、耻骨分离、先兆早产、羊水过多、臀位等。

1.2锻炼方法首先要正确熟悉妊娠期锻炼,做好心理预备,以愉快的心情、松弛的态度对待,锻炼强度以身体感觉为标准,心率增加20~40次,无疼痛、不适感。如出现不适,应停止或改为其他方式。整个妊娠理想的锻炼形式:姿势正确的漫步(分快步和慢步)、游泳(破膜后禁忌)、保健操(以下蹲运动为主,锻炼会阴肌肉)。锻炼后保持足够的休息,增加营养,均衡膳食,留意钙、铁的补充,保持正常的体重增加。在较高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留意补充水分。

2锻炼对孕妇的影响

查看全文

校长在学初、高一新生入学会议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你已成为洪外正式一员,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大家知道,洪外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校,这里有睿智和开拓精神的学校领导,有一批爱岗敬业,既擅长教书又能精心育人的老师,有着一批能摘取全县各年级状元的学子们,有着丰硕的教学成果,尤其今年,中高考。中考再创辉煌,全县前10名我校有4名;前五十名我校有19人;前100名我校有36人,这些远远超过了兄弟学校;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文化本科达线7人,体艺通招21人。我校刚刚获得淮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二等奖。能融入到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你们每个初、高一新生的幸运。满怀希望的你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好好学习,为学校争光。

初、高中三年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前进的道路上有鲜花有掌声,更有荆棘和坎坷,你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朝着理想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地攀登。

在这里,你们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要积极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地参与竞争、迎接挑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这里,你们要从严要求自己,自觉刻苦地学习,勇于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团结,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努力让自己成为大写的人。

在这里,你们要自觉遵守一日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按时作息、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会预习新课能、复习旧课、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等等都是好习惯,我们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养成这些习惯。一位名人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无数事实表明,习惯可以左右成败,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在这里,你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你们需要具备社会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查看全文

偏瘫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

1震惊期

1.1临床表现

1.1.1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因此,本文中的未成年也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十八岁之前。

小康社会的思想源于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末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2000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并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至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约3.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未成年期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一)未成年期是心理系统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个体在从出生到成年之前,几乎所有心理品质都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从个体的发展史来看,儿童出生时并不具有心理现象。这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查看全文

校长在入学会议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你已成为洪外正式一员,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大家知道,洪外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校,这里有睿智和开拓精神的学校领导,有一批爱岗敬业,既擅长教书又能精心育人的老师,有着一批能摘取全县各年级状元的学子们,有着丰硕的教学成果,尤其今年,中高考。中考再创辉煌,全县前10名我校有4名;前五十名我校有19人;前100名我校有36人,这些远远超过了兄弟学校;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文化本科达线7人,体艺通招21人。我校刚刚获得淮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二等奖。能融入到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你们每个初、高一新生的幸运。满怀希望的你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好好学习,为学校争光。

初、高中三年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前进的道路上有鲜花有掌声,更有荆棘和坎坷,你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朝着理想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地攀登。

在这里,你们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要积极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地参与竞争、迎接挑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这里,你们要从严要求自己,自觉刻苦地学习,勇于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团结,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努力让自己成为大写的人。

在这里,你们要自觉遵守一日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按时作息、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会预习新课能、复习旧课、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等等都是好习惯,我们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养成这些习惯。一位名人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无数事实表明,习惯可以左右成败,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在这里,你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你们需要具备社会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查看全文

高校新生精细化管理研究

一、高校新生的成长曲线与特点

笔者认为,从高中毕业直至大一学年结束,大致可以分成过渡期、适应期、分叉期、发展期与成熟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2个月时间,新生在每个阶段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高中毕业后的假期,经历了高考的紧张复习与冲刺,终于“修成正果”,学生大都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怀揣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期望与向往。进入大学后的半个学期,他们基本上处于对新环境的适应和生活方式的转换状态,既有对大学生活的新鲜与好奇,也有离开家长管制后的躁动与亢奋。经历了短暂的适应期后,很多新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而感到迷茫,其中有些会在自我反思后,重新找回目标与自信;而有些新生则会因为无所适从,而感到焦虑、孤独与自卑,入学成绩与各方面条件相差无几的新生,便由此开始“分叉”。进入大学第二个学期,部分适应良好的新生,很快找回了学习状态,内心感到平和和自豪,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而有些新生由于入学后的放松,亲身体验了高中未曾体验过的“挂科、补考”滋味,从而感到失落,自我否定,消极应对,得过且过。进入大一的最后半个学期,新生的发展基本定型,发展良好的大都树立了考研、出国和就业等目标;而少部分新生由于挂科严重或者心理不适,目标缺失,自我放纵。

二、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的原则

整合力量,全员育人。新生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高校、社会、家庭、学生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优化教育资源,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要有效整合企事业单位的助学力量,挖掘优质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成功榜样的影响力,激励新生自觉成才的渴望。其次,高校应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并建立相应机制,将党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班导师、“两课”教师、专业教师、教辅工作人员纳入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再次,高校应与新生家庭开展“家校共建”,交流共享新生的性格特点、现实表现、情绪困扰等相关信息,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最后,高校不能忽视学生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可大力开展朋辈教育,发挥高年级优秀学长的引领示范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拓展时空,全程覆盖。目前,我国高校针对新生的教育大多集中在新生入校的1-4周内。集中的入学教育,能让新生全面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以及规章制度等,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是,要实现对新生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拓展新生教育的时间跨度。一方面,可以向新生入学前的时间拓展,开展宣传,帮助新生提前了解高校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要确保对新生教育管理的投入能均衡分配到整个大一学年,确保全程覆盖。此外,新生教育管理,也必须在空间上拓展,而不应局限于学习,对新生的心理状况、课余生活、日常交往等情况必须给予足够的关心,并加以干预和指导。

三、高校新生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针对新生在过渡期、适应期、分叉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分别设计并重点推进相关的计划,确保对新生的精细化管理。

查看全文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分析论文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存在的问题

1.与刑法中同类职务犯罪相比,罪与刑不相适应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该章规定的罪名中,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法定主刑最高至死刑。挪用公款罪的法定主刑最高至无期徒刑。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款罪的法定最高刑可达7年有期徒刑。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主刑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本罪的社会危害性与贪污、受贿等犯罪基本一致,但刑罚悬殊太大,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实践中,也容易导致同罪不同罚和当事人故意规避法律的不良后果。

2.在司法实践中,此罪量刑过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名增设以来,确实为司法机关深入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十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此法条的确定,不仅没能遏制“巨额财产”现象的出现,反而因该法条量刑的宽缓,使得大多数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分子,实际并未真正承担所犯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罚处罚,却给其极可能是贪贿所得的财产找到了一个“法律承认的归宿”,没能实现惩戒、预防犯罪的目的,违背了立法本旨。

3.与国际同类立法相比,差距较大,不利于与国际司法接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