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02:06: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事业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事业改革

深化事业改革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市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仍严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事不分、体制不顺、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随着我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企业改革以及其它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已势在必行。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浙政发〔2001〕68号)精神,结合舟山实际,现就深化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发展事业单位,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政事分开原则。理顺政事关系,合理界定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能,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原则上应收归行政机关。暂时收归有困难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收归,最终实现政事分开。改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简政放权,理顺关系,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改革交流材料

一、顺应大势,认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事业单位多有诟病。为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就实际情况而言,我们认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改善公共服务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从生存型社会转向了发展型社会,从私人产品短缺型社会转向了公共产品短缺型社会,需求结构实现了战略性升级。目前,对于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反响比较强烈。一些事业单位利用行政机关赋予的职权,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纠偏,出现“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权力异化现象。燃油税改革前反映突出的交通部门乱收乱罚,以偿还建设贷款为由无止境地收费,超载车辆接受罚款就放行。有的事业单位偏离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医院开大处方,学校乱摊派,殡葬部门乱收费,群众反映“生不起崽、住不起院、读不起书、死不起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必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通过改革体制来改善公共服务。

2、提升队伍素质的需要。多年来,有些事业单位成为了行政机构和企业人员分流的蓄水池,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低,即使在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的事业单位,由于机制不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流向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和民办机构,导致基层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人才断层、服务断档。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全新的用人机制。

3、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实际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或者政事不分,事业资金被行政机构截留和挪占,影响事业发展;或者没有发展意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公款消费或乱发乱补,搞短期行为。再有就是现行这种管理体制和机制也阻碍了社会资金投入事业发展。应该说,社会上有大量的营利性资本和非营利性资本可以投入到事业发展中来,只要通过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起有效的事业发展机制,就一定会催生出事业单位不断做大做强的激情和原动力。

二、明确方向,把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艰巨性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论文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财政部于1997年5月和7月分别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将财政部原制定的自198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与这次新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作一比较,可以归纳出事业单位会计在以下10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有所改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为:《会计法》→《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为:《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即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在会计制度这一层次上已与行政单位会计法规相分离,并采用“准则”加“制度”的规范模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即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

(1)性质不同。即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质,行政单位属于政权性质。

(2)经济业务活动的内容不同。即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事业活动,生产精神产品;行政单位主要从事行政活动,维持社会运转。

(3)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同。即事业单位可以严格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一旦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行政单位则可能不一定能严格实行如事业单位的这种预算管理办法,可能需要根据行政管理情况的变化,适当增加预算的弹性,国家不能一天没有行政管理。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管理改革

一、当前对事业单位的几种不同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什么是事业单位”这个看似直白、简单,实则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着种种不同认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认识:一是以编制性质界定。认为凡是使用事业编制的,无论其承担何种职责,服务对象是谁,都统称为事业单位,反之,使用行政编制的就是行政单位,使用企业编制的就是企业,不使用编制的就是社团组织;二是以社会功能界定。认为凡是从事服务工作,不管其行业、服务对象、服务范围,都称为事业单位;三是以价值取向界定。认为事业单位的活动不以盈利和国家积累资金为目的。换句话说,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产品、公共服务应该是无偿的、免费的;四是以投资主体界定。认为事业单位应该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利用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社会其他组织或个人参与投资举办的则非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五是以服务领域界定。认为事业单位只能限定在科、教、文、卫、体领域,超出这个范围,则不能列为事业单位。由于上述种种认识不同,进而导致了对“什么是事业单位”的概念不清、性质不定、职责不明、功能不分,形成了“事业单位是个筐,不是行政、企业就往里装”的习惯做法。比如,每一轮党政机构改革时,一些地方往往因机构编制数量有限,就将一些行使行政职能的机构转为事业单位,改用事业编制。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事业单位和人员以及经费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相协调的状况,而且给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带来阻碍和困难。

二、准确理解事业单位的基本涵义

对于什么是事业单位的问题虽然存在着不同看法和意见分歧,但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给了事业单位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和界定。该《条例》指出: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运用辨证观点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加以理解,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公益性。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决定的,事业单位特定的角色定位使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整体效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不是唯一性,它在保证社会公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允许其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价格标准向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可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既包括社会效益,也包括一定的经济效益;既提供无偿服务,也提供有偿服务。

2、国有性。事业单位的国有性是国家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所决定的,也是区别民办非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举办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而非经济利益驱动,况且纳税人已为公益服务纳税,因而政府理应保证大多数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所需的人力和财力。如承担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承担公益任务的农业、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单位。当然,国家和各级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办一切事业。因此,事业单位既要以国家举办或投资为主,又要鼓励、提倡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联合举办或参与投资,如公助民办、公办民助、合资合作和股份制。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改革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

事业单位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解决现有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但改革的方向不是也不可能取消全部事业单位,重点在于调整和规范。

改革后的中国事业单位,其性质应当是:主要从事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盈利组织。其基本特点是:非政府(也非“二政府”)、非企业(也非准企业)、非盈利(也非变相盈利)。

正文:

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一样,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国有企业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已深入进行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今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显得非常迫切。但中国事业单位性质模糊、职能混杂,分布广泛、涉域交叉、利益关系复杂、责任边界不清等特点,使得对它的改革又极为艰难。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必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理清思路,形成共识。

事业单位的地位

查看全文

社会事业投融改革论文

上海已跨入人均GDP5000-8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根据国际经验,上海已进入逐步提高生活质量阶段,从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因此,人们对社会事业产品的需求数量将持续增加,同时,对其质量和结构的要求也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变得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提供社会事业产品,不仅可能出现数量上的缺口,更可能出现供给结构上的矛盾。因此,为实现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国际文化中心,以及亚洲一流的医疗中心城市和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就有必要加快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在社会事业领域引入多元化投资,依托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会事业的运作效率,促进本市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上海市社会事业投融资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事业若干领域的产业发展进程日益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设施面貌显著改善,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格局。

教育领域。通过改革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运用“政府优惠政策、学校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设、学生缴费还贷”的机制,新建一大批学生公寓等后勤设施,加快推进了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到目前为止,上海运用新机制共建成学生公寓15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入近20亿元。与此同时,吸纳社会各界投入资金约35亿元,新建民办高校18所,有效解决了高校扩招的瓶颈问题。

文化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探索“政府政策优惠扶持、政府引导与资源置换结合、贷款融资推动、土地开发带动、节庆盛会拉动”等多种融资方式,促进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了文化事业的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上海文化设施的投入达到200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是通过资产置换、社会募集和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政府直接投入约占全部的10%左右。

体育领域。适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的要求,通过发行体育彩票,探索俱乐部、企业主办等经营形式,积极筹措和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发展各类体育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市体育产业资产规模约200亿元左右。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改革论文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市场化与服务性

事业单位的改革一度迷失于市场化与公共服务之间。它从市场化进程开始到公共服务本质的回归,乃是我国从注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这一改革基本脉络的反映。

1.公共服务的选择

事业单位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社会公益性。因此,事业单位无论怎样改革,公益性,也就是公共服务的组织属性都不能改变。近年来政府允许一部分事业单位收取一定的合理的成本费用,但一些单位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和部门利益,这必然会侵蚀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得出了“医改不成功”的研究结论,并指出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过度商业化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2006年,我国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开始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地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008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说明,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医疗改革,回归“公益性”成为走出改革困境破题之选。

2.市场化与服务性的双重选择

查看全文

诠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市场化与服务性

事业单位的改革一度迷失于市场化与公共服务之间。它从市场化进程开始到公共服务本质的回归,仍是我国从注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这一改革基本脉络的反映。

(一)公共服务的选择

事业单位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社会公益性。因此,事业单位无论怎样改革,公益性,也就是公共服务的组织属性都不能改变。近年来政府允许一部分事业单位收取一定的合理的成本费用,但一些单位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和部门利益,这必然会侵蚀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二)市场化与服务性的双重选择

要效益,也要公益,市场化和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改革缺一不可的双重选择。事业单位要很好地实现公益性目的不能不推行市场化,但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遵循的是完全市场化,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遵循的应是准市场化,即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运用某些市场机制和竞争高效的理念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反过来,在推行市场化过程中不能丢掉公共服务宗旨。事业单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因而它所追求的效益包括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位利益和公众利益。一些事业单位将市场化简单等同于经济效益和部门利益,势必忽视甚至损害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效益包含了公益,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的双重选择就成了必然。

查看全文

乡镇事业站所改革报告

当前,乡镇事业站所已越来越不适应农税改革后的形式需要,为了探索新形式下乡镇事业站所的设置方式,有效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人、财、物、事,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我们走访了4乡3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乡镇事业站所基本情况

1、乡镇事业站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目前,**区乡镇设有动物防疫站、林业管理站、农业服务站、计生服务所等各类事业站所134个,共核定全额拨款编制186名,差额拨款编制239名,自筹编制94名,实有在职人员557人。以区管为主的事业站所有动物防疫站、林业管理站,以乡管为主的事业站所有经管站、文化站、企业劳动站、农业服务站、计生服务所、城管办。

2、乡镇事业站所人员结构情况。

我区乡镇事业站所人员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17人,占总人数的21%,年龄在46岁以上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29%,中青年骨干少,工作经验丰富的少。

查看全文

养老事业改革总结与计划

2011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渠道的养老服务机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格局。

一、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市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市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意见的实施细则》和《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努力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2011年1月1日起,修改完善了原有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政府资助制度。一是修改了社会办养老机构资助制度。对社会力量新建的养老机构,按照床位50张以下、50—100张和100张以上三种情况,分别以每张床位1000、2000和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2011年以前资助标准均为每张床位1000元。二是修改了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社会办养老机构每收住1名本市户籍老人,每人每月给予50元补贴。2011年以前标准为20元。三是修改社会办养老机构供养“三无”老人供养补贴制度。每收住1名本市户籍的“三无”老人,每月给予405元补贴。2011年以前标准为300元。四是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每收住1名本市户籍低保家庭老人,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补贴。同时,继续执行其他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到2011年11月,全市八区十县(市)登记注册的养老机构床位总数12744张,同比增加1172张。

二、经过两次全市城区范围内摸底调查,掌握我市现存无照养老机构准确情况,在2010年邦尼和比家好老年护养院对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进行了连锁改造的基础上,又动员了凯峰、民众老年公寓等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参与今年的小型养老机构连锁改造。同时,今年在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中“开展标准化建设年”活动,自6月1日起,通过实施老年公寓升级达标、助老家庭连锁改造、精品助老家庭建设“三个工程”,通过建立三个验收指标体系: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达标升级改造验收标准、市小型养老机构连锁助老家庭改造验收标准、市小型养老机构连锁精品助老家庭改造验收标准,完成30个标准化社会办养老机构、187个社会办小型养老机构和20个精品助老家庭“三个一批”改造任务,快速提升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到2011年11月,我市小型养老机构连锁改造已经完工。2011年全市连锁改造小型民办养老机构171家,床位2323张。加上2010年连锁改造的58家小型养老机构,累计改造了229家,床位2998张。

三、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全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要求,于7月份启动试点建设工作,11月底前十县(市)各在1个乡镇、1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了试点的建设任务。为确保试点建设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在建设任务展开前在区组织召开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工作现场会”,区向各县(市)介绍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参观学习了区大、中、小三类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使全市学有榜样、做有样板、干有方向,为试点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9月由市民政局副局长带队,福利处有关人员参加,对十县(市)试点建设工作实地检查、现场指导、纠偏提速,推动了各县(市)的工作进度;12月下旬市民政局还将按照省民政厅的要求组成检查组,对各县(市)的试点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确保“试点”为全面展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到示范引路作用。

四、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继续保证服务对象、服务方式、运行机制、资金补贴等规定落实执行到位。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列入政府年度预算,为65周岁以上、家庭月人均收入490元以下的独居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00元购买服务,从2011年提高到没人每月160元。二是在去年基础上,哈市主城区继续建设1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各区、县(市)的中心乡镇建立1个居家养老服务点。三是哈市城区的乡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