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6 01:23: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失业保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失业保险征缴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对接珠三角,融入泛珠区”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改革,有效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现就进一步加大我县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化我县企业改革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更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登记制度,实现失业保险用人单位和职工费用分担、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建立失工预警报告制度,加强对就业的宏观调控,逐步实现下岗职业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征缴手段、强化清欠措施等方法,把失业保险扩面征缴的重点转向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力争事业单位参保率达到100%,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保率达到20%。
三、征缴对象和标准
失业保险的综合叙述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全面阐述当前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意义重大。
关键词:失业失业人员失业保险
第一部分失业保险概念与特点
1、1失业保险相关概念
1、失业是指既具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人员在劳动年龄内不能就业的状况.一般而言,构成失业有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在劳动年龄内;二是具有劳动能力;三是有就业愿望;四是在一定期限内没有找到任何职业.那些由于患有严重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未到或超过劳动年龄没有就业者、为就学而暂时未就业者等,都不列入失业范围。失业的界定是制定失业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
2、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和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失业保险条例》所指失业人员只限定为就业转失业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是16-60岁,体育、文艺和特种工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后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企业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职工实行退休制度,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和符合条件的患病、因工致残职工可以降低退休年龄。按照上述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都可以寻求职业,从事社会生产经营等活动,并取得合法收入。所谓有劳动能力,是指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若不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也不能视为失业人员,如精神病人、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性劳动的人员等。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是指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尚未实现就业。对那些目前虽无工作,但没有工作要求的人不能视为失业人员。这部分人自愿放弃就业权利,已经退出了劳动力的队伍,不属于劳动力,也就不存在失业问题。
失业保险科活动计划
2013年开年,失业保险工作将按照十八大精神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围绕“提高失业保险管理效能,促进全区社会稳定”这一具体思路,狠抓服务质量,狠抓办事效率,在完成失业保险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作风,完善工作纪律。在此,2013年需要做的几项延伸工作说明如下:
一、失业保险科将继续协调市区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我们失业保险科将继续做好各种硬件设备在基层保障平台的维护以及监管工作,让各种硬件设备在基层安全,顺利运行,更好的为社区保障工作做好进一步的服务。
二、为调高失业保险待遇网上办理的快捷性和时效性。下一步,在市社保局的统一安排下,对现在所用的失业保险支付子系统进行网络升级,升级后的软件在政策的严谨性和办事速度将有显著提高,我们科室人员将对升级后的软件进行系统学习与使用,以提高网上办事效率,更好的为下岗失业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三、我们将进一步规范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员的补办医保卡的问题。积极协调医保等相关部门,探索更为合理的工作程序,缩短补卡时间,为失业人员及早拿到补办的医保卡做好各项工作。
四、今年将继续加大领失业金人员培训报销力度。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提高对领取失业金人员资金扶持金额,鼓励更多的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培养一技之长,为领取失业金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
五、按照济人社发【2012】176号文件的要求。继续延长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按照市统一要求,继续做好用于支付困难群体的各项补贴工作,严格落实政策,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的运行。
失业保险就业促进功能研究
失业保险的出现有着其重要意义,它能给予失业者在失业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能有效减少因失业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199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以及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以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在失业保险应有的就业促进功能方面却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结构性失业问题愈加突出,失业长期化现象愈加严重,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投入范围过小也与基金大量闲置紧密相关。因此,发挥我国失业保险就业促进功能,加大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利于解决基金大量结余的问题。
一、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现状分析
(一)巨额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如表1所示,从2004年到2015年,虽然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逐渐增多,失业保险领取人数趋于稳定,但总体覆盖率仍旧偏低,同时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快速持续增加。截至201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5083.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4.2%,是同年基金支出的6.9倍,是2004年底基金累计结余的13.18倍。如图1所示,2004年-2015年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并且增速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增速和支出增速的显著差距是失业保险基金巨额结余的重要原因。(二)基金结余主要原因分析。1.实际领取人数少。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费主要来源于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缴费及其就业人员的个人缴费,而其他大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却没有被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由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业比较稳定,失业风险较低,领取人数很少。然而对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失业风险高,迫切需要失业保险的保障,却没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2.保险金给付标准低。大部分地区的最低工资处于较低水平,而保险金给付标准还比最低工资低,例如北京2013年,累计缴费大于1年小于5年的,失业人员可每月领取保险金842元,累计缴费满20年的,失业人员可每月领取保险金951元。这样的给付标准相对于北京较高的消费水平,远远无法达到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要求。3.促进就业基金运用不足。自1999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以来,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再就业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态势。2001年就业补贴的支出仅占基金支出的8.6%,2004年该支出仅占16%,且支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地区该支出更是不到5%。同时,由于该支出主要由政府主导,一方面政府缺少对市场需求的充分认识,另一方面失业人员也很少有机会参与讨论或者给予意见,选择真正需要和适合自己的项目,导致职业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二、我国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涵盖非正规就业人员。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失业保险覆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却没有被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工作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失业和就业的状态经常相互转换,迫切需要失业保险为其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这类非正规就业人员亟需被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以保证他们在失业期间能够获得相应的生活补贴,同时接受政府为他们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便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薪酬水平。(二)费率机制的反激励作用。1.缴费基数可能抑制雇佣量。《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我国失业保险的费率为3%,单位个人按照自身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中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失业保险费容易造成企业减少雇佣量。这是因为企业在固定工资总额的情况下,相当于缴纳固定失业保险费的情况下,相比于“减少工资额,增加雇佣量”,更倾向于选择“提高工资额,减少雇佣量”,利用“效率工资”来提高企业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采取效率工资也有利于企业提高员工的偷懒成本,能更有效地为企业留住有竞争力的优秀员工。然而在这种缴费机制下,企业解雇的员工可能会相应增加,增加员工的失业风险,提高社会的失业水平。2.统一费率不利于减少失业。各个企业、事业单位以统一的费率2%缴纳失业保险费,不利于体现社会公平性。对于失业风险高的单位,其容易造成较大的解雇量,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若失业风险高的单位与失业风险低的单位缴纳同等比例的费用,不仅无法使失业风险高的单位承担相对应的解雇责任,即令其能够随意解雇员工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处罚,而且也降低了失业风险低的单位的缴费积极性。这样的不公平性导致解雇量大的单位没有外在驱动力促使其采取措施降低自身的失业率,导致解雇量小的单位没有获得必要的激励机制去维持自身的低失业率。(三)保险金给付方式抑制积极性。1.给付期限和固定数额降低再就业积极性。美国大部分州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一般为6个月-12个月,德国根据受雇用时间的长短一般也是6个月-12个月不等,日本的一般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90-330天。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较长,最长可达24个月。根据马驰聘、王元月等学者的分析论证表明,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其维持失业状态的期限呈现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越长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越能削弱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积极性。同时,我国的失业保险金是以固定数额的方式给付的,这同样不利于失业人员增加其寻找下一份工作的强度,因为在维持失业状态的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失业人员容易养成懒惰的心理,缺乏相应的动力推动其提前再就业。2.再就业工资完全替代失业保险金造成“失业陷阱”。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当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时,其无法继续领取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也就是说再就业工资完全替代了之前的失业保险金。这种完全替代在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资高于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然而当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资低于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时,就容易造成失业人员倾向于选择维持之前的失业状态,放弃从事低工资或者是不稳定的工作机会。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失业人员一边从事低工资的不稳定性工作,一边领取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然而由于失业人员普遍缺乏过硬的职业技能,相对于持续失业的状态,低工资或者不稳定的工作岗位虽然杯水车薪,但是却有利于失业人员在新的劳动岗位上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在不断的培训和实际操作中获得过硬的本领,提高其在劳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防止失业人员在长时间的失业状态下养成消极懒惰的心理,甚至最终成为非经济活动人口。(四)促进再就业基金运用范围小。1.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效用不明显。虽然《失业保险条例》规定,除了支出失业保险金之外,政府应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运用于促进就业的范围,但政府真正用于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却非常有限,并且作用并不显著。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政府购买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失业人员的需求,项目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被介绍的职业也不能与职业培训的技能互相匹配,导致用人单位需要对新就业人员进行重新上岗培训或者继续解雇新就业人员,扩大成本。2.鼓励再就业和创业的力度小。政府缺乏资金和政策上的助力激励失业人员加大寻找工作的强度,提前实现再就业。同时对于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也缺乏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帮助以及资金上的补贴。由于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失业人员重返劳动力市场,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给更多失业待业人员,因此政府可以有效利用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为这类群体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利润,降低社会的失业率。
三、发挥我国失业保险就业促进功能的建议
企业失业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统称职工),应当按照本条例参加失业保险。第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第四条失业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单位、职工合理负担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失业保险费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征收。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失业保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失业保险基础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操作简便、管理规范。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业务,其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依法对失业保险工作实行监督。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第七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一)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三)财政补贴;(四)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第八条单位按照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职工的月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其月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但本人自愿缴纳的除外。工资总额的组成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规定执行。第九条单位应当在依法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失业保险登记。单位变更、终止的,应当在变更、终止之日起十日内,向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单位招用、辞退、裁减人员的,应当在建立、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之日起三日内办妥相应的变更手续。第十条单位应当在每月发放工资之日起五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数额和参保职工名单。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其中属于应当由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向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出具缴费凭证,并于征收之日起五日内,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单位缴费数额和参保职工名单。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单位和职工的缴费档案,并于收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交的单位缴费数额和参保职工名单之日起五日内,向单位和职工分别出具单位缴费手册和职工缴费凭证。第十一条单位因严重亏损不能按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可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缓缴;经批准缓缴的,在缓缴期内免缴滞纳金,缓缴期满后,应当如数补缴失业保险费及其利息。第十二条单位因破产、解散等原因终止的,在清算财产时,应当依法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清偿欠缴的失业保险费。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每季度公布一次本单位及其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情况。职工有权向本单位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单位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为其提供。职工发现单位未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或者投诉。第三章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第十四条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一)失业保险金和生活补助费;(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生育补助金;(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五)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失业保险基金依法免征税费。第十五条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当即时向职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书面告知其依法享有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职工的名单、单位缴费手册、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证明,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第十六条职工可以在与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之日起,持原单位为其出具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职工缴费凭证和身份证明,到受理原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生活补助费单证的手续。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单证手续的,应当事先进行失业和求职登记。第十七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五日内对领取者及其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告知本人。其中,对领取生活补助费的,应当在三日内办结审核手续。但有特殊情况的,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前款规定的审核时限可以延长五日。第十八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即时为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生活补助费的单证;对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并退回有关材料。失业保险金、生活补助费凭单证到指定的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发放。第十九条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每满一年领取二个月失业保险金,最长期限为二十四个月。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和期限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第二十条失业保险金自失业人员被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之日起计发,月发放标准如下:(一)累计缴费时间满一年不满十年的,按当地法定最低工资的百分之七十标准发放;(二)累计缴费时间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按当地法定最低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标准发放;(三)累计缴费时间满二十年以上的,按当地法定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标准发放。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应当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第二十一条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其门诊医疗补助金按不低于本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百分之六的标准,随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因患病确需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的,可由本人或者其亲属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批准,发给住院医疗补助金。门诊医疗补助金和住院医疗补助金具体补助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女性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分娩,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还可领取一次性生育补助金,生育补助金按其本人三个月的失业保险金计发。但按照《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已享受生育补助金的除外。第二十二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第二十三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职业培训或者职业介绍的补贴(一)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二)经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介绍重新就业的,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三)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标准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一)重新就业的;(二)应征服兵役的;(三)移居境外的;(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六)被判刑收监执行的;(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第二十五条本省内单位或者职工跨统筹地区转移失业保险关系的,凭迁出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缴费证明和有关迁移材料,到迁入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续保手续,参保人员缴费年限连续计算,但不办理失业保险基金转移。职工失业保险关系转迁后失业的,失业保险待遇由迁入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本地标准执行。本省内城镇失业人员可以选择在原单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其失业保险关系在省内跨统筹地区转移的,按规定将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所需资金随失业保险关系相应转移;失业保险待遇按迁出地的标准执行,由迁入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失业保险金发放和相关业务管理。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迁的,其需划转的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本人未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其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当地法定最低工资百分之六十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补助期限最高不超过二十四个月。但农民合同制工人已自愿缴纳其月工资总额百分之一的失业保险费的,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七条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以接受被招用的失业人员的委托,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用于再就业培训。第四章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第二十八条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各设区的市统筹、省部分调剂的管理体制,各设区的市负责本行政区域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省负责各设区的市失业保险基金的调剂。省失业保险调剂金为各设区的市当年征缴的失业保险费总额的百分之八,用于设区的市失业保险基金收支余缺调剂。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省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失业保险调剂金的调剂以及地方财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建立失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审计制度。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当依法监督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使用和管理。失业保险基金应当依法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或者挪作他用。第三十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并依法定期向社会公布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使用和管理情况。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委员会及其监督机构依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维护失业保险各方的合法权益。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二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缴纳或者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缴纳,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未缴金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拒不缴纳的,地方税务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单位不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或者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致使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如数赔偿由此给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十三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关的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在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未按规定书面告知其享有失业保险待遇权利,或者未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证明的;(二)未按规定公布本单位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或者未及时向提出查询要求的职工提供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的。前款所列行为属单位负责人故意指使的,对单位负责人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四条虚报、冒领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虚报、冒领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五条单位、职工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对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征缴失业保险费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对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失业保险金、生活补助费及其他失业保险补助费用有争议的,可以要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不为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手续的;(二)未按规定为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或者生活补助费的;(三)未按规定为职工或者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转迁手续,或者违反规定程序办理的;(四)未按规定出具缴费凭证,或者提供单位缴费数额和参保职工名单的;(五)未按规定履行失业保险费用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等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第三十七条单位和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由有关部门追回款项;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八条国家机关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参照本条例执行。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20*年9月1日起施行。**年10月2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条例》同时废止。
失业保险替代率分析论文
一、失业保险替代率实证分析
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失业率的波动的重要指标。
(一)定量分析的限定前提条件
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数,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条件2:被保障人口不存在就业行为。
条件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仅限于失业保险金,不包括其他刺激就业等基金支出。
失业保险替代率研究论文
一、失业保险替代率实证分析
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失业率的波动的重要指标。
(一)定量分析的限定前提条件
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数,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条件2:被保障人口不存在就业行为。
条件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仅限于失业保险金,不包括其他刺激就业等基金支出。
市失业保险发展思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市失业保险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优化职能,服务大局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每当改革遇到重大问题、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总是首先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失业保险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高举思想解放旗帜,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打破旧制度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实现我市失业保险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我市失业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及现状
*市失业保险的工作开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6年,在经历了起步探索、调整理顺、巩固发展三个阶段后,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方面为深化我市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改革,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失业保险法规、政策逐步完善。2005年5月1日,我市颁布实施《*市失业保险条例》。
二是失业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扩大。截止到20*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9513户,职工86.22万人。三是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逐步增大。截止到20*年底,全市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16.67亿元。四是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三位一体作用显著。22年来,全市累计接收失业人员118855人,培训失业人员98421人,全市有63475人实现了再就业。全市累计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0.53亿元。五是对全市80%以上参保职工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六是全市基本实现了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七是对失业人员的管理逐渐规范。从失业人员接收登记、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到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工作均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八是失业保险机构设置逐步趋于合理,管理日臻完善。20*年6月19日*失业保险网正式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失业保险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市失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失业保险征缴调研报告
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失业保险机构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失业保险的方针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明确工作重点,狠抓目标落实,失业保险费收入逐年持续攀升。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为下岗职工筹集基本生活费,为推动我市深化企业改革,为XX的社会稳定作出有益的贡献。随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失业保险机构通过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使广大失业人员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深受广大失业人员的赞誉;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后,国有企业下降减少,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和职工减幅较大,制约了失业保险事业发展。为使我市失业保险工作走出困惑的局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应尽快加大失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市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有关问题。
一、近几年在岗职工人员变化情况
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我市对国有企业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负增效”的措施后,国有企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5年全市在岗职工人数15.86万人,到2000年下降到11.04万人,2003年又减少到9.95万人,2004年下降至最低点为9.34万人,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6.1%。在岗职工人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①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的措施,精简了2.6万人;②企业兼并破产改制重组后,有1.7万人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③退休人员近2万人;④其他情况0.2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加快××的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制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后,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到××谋求发展,拓展了××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在2004年-2006年先后有130多家生产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在市经济开发区建成投资后,招用了2.6万余名工人,大大缓解了我市的就业矛盾。据不完全统计,近2年来,我市到民营企业就业人数高达5.2万人。目前在岗职工人数与自谋职业人员之和已创××历史就业人数最高记录。
二、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情况
随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进行,全市申领失业保险金人数大增,每月发放的失业保险金直线上升,今年1-8月发放的失业保险金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0%,全市发放的失业保险金仍处在底部的上升阶段。据统计,市、县、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后,有1.3万参保职工置换身份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后,向失业保险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预计在2006年-2008年需发放失业保险金7800万元(按现行标准计算),而全市到2008年有可使用失业保险金资金为6260万元。另外,今年最低工资上调后,还需增发失业保险金700万元,因此,要确保改制企业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将会出现2240万元的资金缺口,因此,急需进行失业保险金征缴扩面,来解决失业保险金的入不敷出的问题。
论失业保险制度完善
摘要:围绕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这一问题,并结合了当前我国制度中的内容,从覆盖范围、基金筹集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不仅在制度的设计上而且在制度的执行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建议我国在定义具体概念,立法工作,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对失业保险保险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关键词:失业;社会保险;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概述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概念。失业保险制度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其他相关法律为辅助,对失业保险关系进行调整而形成的制度体系。(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为一个完整、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应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失业保险覆盖面的大小和范围,是需要在制度内明确规定出来的。根据不同的行业区分,可能会把从事农业的人员排除在范围之内,而根据工作时间来看,可能会把临时工和季度工人排除,而我国是以居民的户籍制度为基础划分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只包括了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公务员和非城镇户口的劳动者,失业保险制度对其并不进行保护。第二,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失业保险金的筹集一般有五种方式:一是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二是雇主和国家共同承担;三是雇员和国家共同承担;四是由雇主、雇员、国家按比例承担;五是雇主独自承担。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模式是通过建立基金由雇主、雇员和国家各按比例承担。第三,失业保险金的领取资格。一般来说,符合下列条件,失业人才具有领取失业保险的资格: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不是本人自动离职,在工作期间缴纳了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费,必须进行了失业登记。在各国规定中,大多都包括了以上几个方面。
二、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失业保险制度中基础概念规定模糊。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再就业等相关概念的界定都处于非常模糊状态,尤其突出在对失业的定义上,对失业如何进行有效完整的定义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另一问题就是,在现行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中仍然使用“职工”这一词语,职工,旧时指工人,现在常指我国企事业、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或工作人员,而这种定义已经不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从上述可看出我国无论是在立法层次还是在法规政策上都存在概念规定模糊的问题。第二,立法层次偏低。我国的《失业保险条例》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由于《失业保险条例》不够具有威慑力,导致我国在缴纳失业保险基金上存在着许多困难,众多企业、事业单位没有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要想保证失业保险具有强制性,必须要有较高效力和层次的法律保证实施,才能保障失业人员的权益和失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参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作法,一般是制定《失业保险法》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第三,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狭窄。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与经济问题就是城乡统筹,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城镇和乡村都应该平等享受各个方面的政策,让城镇居民和农民享有相同的权利。我国在《失业保险条例》第二条中规定了失业保险的范围只适用于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包括这些单位的农民合同制职工。《条例》将乡镇企业职工、临时工、个体经营者等众多其他劳动者排除在保险范围之外,这显然没有考虑到社会整体利益,其范围不应只涉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合同制农民工人,还应包括更多的劳动者,例如公务员等,才能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意义,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第四,失业保险金的给付问题。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由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利息、财政补贴和依法应纳入的其他基金构成失业保险基金,同时也对其给付主体和支出做出了补充规定。在《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八条中规定了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确定方式。众所周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确保在劳动者失业后仍能保障其一定的生活的水平,维持基本的生活,给予其再就业的时间。可是从《条例》第18条所表述的来看,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介于各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二者之间,但全国各个地方的的最低工资都普遍较低,而给付的失业保险金更是要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样有可能对劳动者的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难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