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20:1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实务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发展十分迅速。近两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深化,更是给外贸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目前,全国有300多所独立院校,其中80%以上的独立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环境,提高独立院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最大限度的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进行国贸专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实操性最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覆盖面很多,主要有国贸贸易惯例、术语,外贸合同中商品的品名、数量、质量、包装,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检验,货物的运输与保险,货款的支付,贸易方式等等。
2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独立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师,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2.1学生英语水平过于薄弱,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水平较差,这就使得很多独立院校很难实现双语教学,即便已经开设双语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很难听懂,效果也不理想。双语教学沦为一种形式。2.2任课教师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经验不少独立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虽然毕业于国内外名校,但他们很多一毕业便到高校任教,没有实践教学经验。以山西某独立院校为例,国贸专业共有5名专职教师,分别来自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韩国东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没有一名老师在外贸公司系统学习过。甚至有不少国内重点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也从未到企业系统学习过外贸知识。2.3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存在不足长期以后,我们一直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消化、吸收。大多情况下,老师课下辛苦备课、准备充分,课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们有的不停的做笔记,有的玩手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国际贸易实务》这类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教学需要。2.4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首先,教材更新速度慢。目前比较权威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是黎孝先的国际贸易实务,目前已有五版,虽在不断更新,然而更新的速度依然远远落后于外贸的发展。其次,内容编排顺序不合理。大部分实务教材在内容等的编排上是根据外贸的流程编写的,术语、合同的签订、运输、保险、货款的收付、争议的处理等,但也存在个别不足。如,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2版)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确定放在了保险之后,作者认为价格应与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一起放在第四章。而且,在现实的外贸过程中,有时候并不像我们的教材编写的那样有那么严格的逻辑顺序,似乎告诉学生外贸中他们就该遵循那样的次序进行外贸操作。最后,大多数教材过于理论,具体操作讲述不具体。比如,大多数教材都告诉我们《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1种贸易术语,也大篇幅地介绍了它们具体的中英文名称、进出口报关、运输、保险、适用的运输方式等,但却没有一篇具体的英文贸易术语案例、也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选择术语。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措施
酒店营销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1课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体系改革能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根据旅游酒店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在今后就业和创业中能根据酒店企业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恰当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酒店企业的经营与业务管理水平,推动酒店企业发展,提高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课程研究的可行性
2.1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与探讨能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本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线教学的教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也是完成本项目的有力保障。2.2利用学院现有实训基地以及学生在旅游酒。店企业一年顶岗实践的有利契机,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利用假期深入实习企业与学生一起顶岗实践,客观了解和评价实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信息时代,师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收集各类最新的旅游酒店相关案例,并加以整理归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经验;建立了丰富的案例库,通过关联性案例的引入,大大加强了学生对营销管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3课程研究的创新性
3.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工学结合教学模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创新能力培养,目前世界旅游酒店企业飞速发展,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各种新环境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师生只有对实际企业和经典案例反复研究中举一反三、角色转换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项目展开多视角观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企业,如企业发展的纵向与横向,正面与反面,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宏观与微观等多角度认识企业研究企业,利用学生在旅游酒店企业一年顶岗实践有力契机,布置任务进行跟踪调研,教师深入企业与学生一起客观评价实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2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案例对比分析法研究是管理学中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研究的科学分析方法,也是MBA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法的特征和作用主要表现为方法与学科的交融、认识与实践的结合、鲜明性和说服力,其核心是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作者的初步探究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3.3传统国学思想与现代营销理念融合研究。将传统的国学思想引入课堂能够加深学生对营销原理的认识,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道理在中学阶段都学过,真正理解深刻内涵的并不多,大学阶段重温经典认真弄明白了这些思想就不难理解现代营销理念中以顾客为中心,关爱员工,关爱社会的思想内涵了。
药学服务实务课程评价分析
【摘要】药学服务实务课程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实现高职高专学生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当前网络化教学应用于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对于这一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以求信息化时代药学服务实务课程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药学服务实务课程;网络化教学;慕课;以学生为主体
当前信息和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正在并将持续影响全球教育。2012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2011-2020年)》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2015年以来,“互联网+”更成为新一轮促进教育领域持续变革的启动机[2]。高校网络化教学正逐渐普及,例如大学生慕课、微课等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和课程APP、微信等移动学习方式等。有关调研结果表明,高职生对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学习资源形式选择上,除传统课堂视频素材外,对知识点呈现、教学实录、微课等有较高兴趣[3]。网络教学中视频、文字、案例、图片、声音、动画等相结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营造学生想学乐学的学习氛围。药学服务实务本身属于一门交叉学科,是药学类、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医学基础、药理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有密切关联,也与药学众学科互相渗透、联系紧密。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原则,其中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毕业实习前的一次综合演练[4]。本课程内容涵盖了药学信息服务、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的处方调剂、常见病症的用药指导、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学习。将网络化教学应用于本课程教学之中,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间交互式的教学方式。目前一些学者对于网络化药学教学方式的研究较多,因此本文将对网络化教学应用于药学服务实务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旨在更好地将网络化教学应用于本课程。
1网络化教学的内容与意义
网络化教学是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各学生之间的协作的教学模式[5]。网络化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以网络课程与交流平台为主,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包括课件、题库、素材库等[6]。通过交流平台,老师可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案例讨论等,学生之间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线上可向老师提出疑惑、即时沟通。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内容上存在有限传授与无限需求的矛盾、知识信息有限时效与即时更新的矛盾,其思想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其方法上大多讲究个体化学习,而网络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则解决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的缺陷,在思想上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合作型学习。此外,基于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为学生提供了宽泛、富有弹性与创意的学习空间。因此,网络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现代教育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信息化时代知识传播的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网络化教学应用于药学服务实务课程的优点
汽车营销实务资源共享课程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企业之间的综合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对社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要求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为了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自身的发展空间,需要对目前的团队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学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现在的形势和情况,做好相关教育准备工作,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汽车营销实务》专业课程来探讨其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从而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汽车营销;实务;共享资源;课程建设
本文将对汽车营销实务资源共享这一课程的建设实践进行简单的概述,同时将资源共享这一课程建设实践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绍,同时提出自己的有效建议和恰当的方案。
一、简述《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实践的重要意义
《汽车营销实务》是汽车技术服务和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主要面向将来从事汽车营销行业的专业学生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提高,社会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们专业基础知识过硬,还对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教学教师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研究出培养全能型人才更好的方法,经过实践,资源共享课程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不仅能够巩固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资源共享课程值得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和实践。《汽车营销实务》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面向汽车销售、维修、售后服务等工作,实质作用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汽车行业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了解有关汽车各方面的工作,掌握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汽车营销实务》这个课程设计不仅创新增强了实践性的训练,而且传承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既有特色,又有传承,符合国家号召的素质教育,培养可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全方位人才,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需求,而且实践课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能有效满足国家素质教育的实施初衷。
二、简述资源共享课程的可实践性
纳税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1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内涵
1.1现代学徒制与课程体系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学徒制形态。课程体系具体包括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综合分析,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密切结合校企双方的价值理念,持续改革课程内容,积极培养学徒的整体素质。1.2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特点。现代学徒制包括两方面,即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学,它不但揭示了时间概念,还与之前的学徒制产生较大区别。现代学徒制发展基础便是传统学徒制,其有效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学徒制的内涵。为了对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深入分析,必须整体把握传统学徒制课程体系特点。
2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计理念模糊。纳税实务课程无法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企业会计人才,使其拥有丰富的税务与会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基于此,迫切需要基于现代学徒制改革纳税实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2.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首先,纳税实务课程虽然已经添加实践教学训练,但是教学重点尚未转移至实践技能训练。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课程标准突出了系统、完整的知识学习,没有以理论够用为基础,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施。其次,教学内容突出讲解制度,对核算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教材内容占据较大篇幅,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存在大量交叉重复的知识,一定程度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不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2.3教学方法单一。纳税实务课程一般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更加依赖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学习十分枯燥。当前,设计与实施纳税实务课程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完成,依靠教师单一的讲解课堂知识。另外,由于无法普及应用有关申报纳税的先进软件,不能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尚未全面开展,影响教师利用现代技术开展教学的效率。
3现代学徒制下纳税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3.1课程改革思路。学生在学校中认真学习税法、涉税业务以及核算等课程,毕业之后在处理涉税业务时依然束手无策,充分表明,传统会计教学不能与实际工作要求相符。本次课改载体是企业税务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利用校企合作,采取现代学徒制开发和设计纳税实务课程,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处理涉税业务的实际能力。3.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校企合作,按照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办理税务业务工作程序为主线,密切联系税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开展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解读操作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理论意义,使教学内容不仅符合教育要求,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3具体教学实践。在此利用现代学徒制,教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一是具体化教学内容,按照初步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求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载体是办税工作程序,以办税业务具体步骤为依据,把有关理论知识融入各个办税项目中,实际包括计算应纳税额、填写纳税申报表等,在每个环节穿插讲解税法要素、计算纳税税额等理论知识。二是学校案例教学法。学校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典型企业案例,制作成教学案例,教师根据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时,应当注意突出多样性,包含实际报税案例、违法税法的犯罪案例等。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的进行讲解。三是企业现场观摩实际操作法。企业导师组织徒弟参与企业报税,同时引导学生计算税额、填报申报表、税务会计处理等,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报税过程,使学生逐步提高税务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参观税务机关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纳税工作程序。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与发展,我国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活动愈加活跃,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目前企事业单位急缺的资源。因此,本研究试图将CDIO理念运用到高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旨在解决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失衡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CDIO理念;日语国际贸易务实;应用探究
一、引言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在高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日语专业教学主要是用汉语进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的教授,很难将日语与国际贸易实务结合起来。学生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但是不能够熟练地使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教学方法与课程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实践教学滞后;双语教学概念的匮乏;理论与实践失衡。相关研究表明CDIO理念下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几种问题。
二、实施方案
在本研究当中,为了科学的验证将CDIO理念运用到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上,本研究将课时分为5大块内容:市场调查、寻找客户;推销产品,进行磋商;签订出口合同;信用证的开立与审证;运输、保险及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面,为了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该课程实现双语教学的导入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以日语进行主体教学的前提下,辅助以汉语的解释、说明。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点、要点问题,用汉语进行解释。这样即学习了日语相关术语,又用汉语进行了对应理解,达到了日语与汉语的互译训练。
职校实务课程设计的探索
一、探索与实践
1如何提高学生实训环节的参与度在实训部分,主要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将实际的营销过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块来进行,包括:货品摆放、仪容仪表整理、营销策划、POP广告制作等;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借鉴了企业拓展培训项目,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珠宝营销实训室,让学生提前亲历珠宝销售现场,感受销售氛围,并将课堂所学通过实训室得以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在实训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的开始借鉴了企业拓展培训的项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在后面的实训环节,每个模块都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和考核评比,考核结束给每个团队评分,评分将直接和期末的考评分数挂钩。一方面,划分团队,每个团队的队长对于学生在实训环节的参与有所监督,教师在组织实训项目过程中,管理起来更方便;另一方面,给每个实训项目设置一个评比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如何组织每个实训模块的考核每个实训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设置和组织好考核任务非常关键。比如销售技巧训练模块,设置了销售技巧PK赛,事先准备好题目,题目:A.一对情侣买订婚戒指,男方不舍得花钱,女方想买贵点的,双方发生争吵;B.一位顾客买了一个月的K金项链断了,很生气,来店里处理客诉;C.今天是促销第一天,店里的顾客很多,忙不过来,其中有顾客等得不耐烦了;D.有一位男士给太太选结婚纪念日的礼物。每个小组抽取一个题目,进行销售技巧的演练。要求所有同学都参与不同的角色扮演,讨论时间10分钟,表演时间15分钟。评分标准:表演的投入,销售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等。考核成绩以小组自评,互评,老师打分,最后给出综合分数。每个实训模块都设置这样可以量化的考核,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
3如何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实务课程教学强调互动教学,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的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课程教学手段强调现代化,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课程教学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设计、组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出高职教学的鲜明特色。(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重视典型案例的学习,通过案例讲解、分析、讨论,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启发、互动式教学: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越性,让同学们进入情景,引导他们进入角色。不时地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让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与积极性。(3)情景模拟教学:比如在讲销售技巧单元,给每个团队设置一个情景,如设置一位顾客买了一个月的K金项链断了,很生气,来店里处理客诉,要求团队的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来处理客诉的问题。
二、结论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团队意识有所加强,实训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可见高职院校实务类课程可以借鉴企业培训的某些模块,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所帮助。实务类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提前亲历珠宝销售现场,感受销售氛围,以及具体来策划和设计店面的广告,这些实践的活动,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也符合当前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培养适合“行业市场需要”的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如果还停留在基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的教学,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与行业发展现状脱节,就业求职时,必将受阻。笔者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教学目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课程内容与“互联网+”结合;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结合的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包括外贸行业和教育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融入“互联网+”元素,向跨境电商方向发展。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教师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所以,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相关的课程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势必应该改革和创新。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必要性
(一)基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极大地渗入到外贸行业,单纯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B2B和B2C方向的跨境电商发展。即使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业务,也在不断地加入新技术、新方法。如运输方式开始走向第三方物流,货款结算方式走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形式更加多样化。新入职的外贸人才必须懂得跨境电商,了解行业的新变化,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较快较好地适应外贸行业现状和工作环境。所以,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加以改革。(二)基于培养实用性外贸人才的教学目的,实训项目必须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实际操作经验,实训项目必不可少。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跨境电商”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发展现状下,学生应该知晓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从业务磋商开始,直到合同履行完毕这一连贯的流程,熟练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技能,所以,传统的割裂、独立的各个实训项目必须整合和串联。此外,既然目前的国际贸易模式具有B2B和B2C两个方向。传统的以B2B为主的实训模式也应该新增加B2C实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融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内容。(三)基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必须改革。不可否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广、专业知识繁杂,加上大篇幅的英语函电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有一些同学,因为课堂学习和实训的时间比较有限,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完全掌握和消化全部的知识点,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查漏补缺成了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同学,他们希望能够获取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有帮助的知识点,从而个性化地去学习和拓展,而不是在课堂里“吃大锅饭”。综上,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授课老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遍使用的现状下,基于“互联网+”载体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手段的一个方向。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
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从外贸用人论文单位即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高职外贸类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提出高职国际经贸类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以及改革设计与实践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职业能力培育为核心,落实能力本位教育并进行全人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设计应该以进出口贸易需要的技术和实务能力为核心,建立未来工作所需能力的项目和标准,订立教育目标,进行项目内容规划,最后设计评估指标,并与校外职业资格鉴定结合,鼓励学生及时参加技术等级鉴定。同时,重视学生全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能力的人。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设计的目标
课程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课程。所以,课程目标是我们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必须首先予以讨论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
[摘要]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与困境,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缺乏有效融合。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研为主的高校考核机制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与实务脱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有机融合,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优化高校教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课堂创新的热情。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困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
一、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与困境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0.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作为对外贸易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避免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解决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矛盾,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发散思维,依然任重而道远。总的来看,现阶段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现有国际贸易实务类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内容架构基本相似,主要围绕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以合同为主线展开。虽然教材版本不断更新,但也主要是局限在对于一些国际商会规则和条例的更新,缺乏对于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国际上贸易形式发生的新变化的体现。线上订单,线下运输交易导致现行国际贸易和无互联网时代的国际贸易差异巨大,贸易投资和贸易模式的改变等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在现有教材中体现。教师按照以往教学计划进行,缺乏对国际贸易新兴事物的讲解,学生所学知识与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联系的不紧密。(二)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很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都有较高学历,直接从高校毕业就从事了教学的教师占较大比例。缺乏在企业中锻炼和成长的经历,因此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灌输式教学方法较多,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照本宣科。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认识操作较浅薄流于表面,创新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对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以双语教学为主,但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普遍较差,迫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掺杂了大量的“教学英语”。(三)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的法规条例、谈判则和交易流程都要精准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如对国际贸易展位设计与商品展列、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要都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现场操作和应变的能力。但是这些在以理论讲述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依然没有得到锻炼,毕业后无法胜任国际贸易专业工作。(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低于预期。由于缺乏创新能力针对性培养的模式,加之没有复杂贸易环境的外部条件,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灵活运用。(五)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缺乏有效融合。国际贸易学科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国际贸易与分工”;国际贸易政策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一国在特定时期针对某一产业应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贸易实务以合同为主线,着力解决“如何开展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业务”,主要包括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合同标的物及与其相关的条款、商品的包装、价格和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国际贸易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是脱节的,个别高校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放在一门课里面上,但多是理论部分归理论,实务部分归实务,缺乏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导致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缺乏理论深度。
二、原因剖析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陷入低速发展的困境,世界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型传授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对学历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以科研为主的高校考核机制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高校主要以发表科研文章数量以及科研项目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的标准,对于教学以及教材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高校新进教师的门槛一般都要求是博士学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在教授实务类课程时缺乏实践的指导,存在照本宣科情况。(三)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与实务脱节。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忽略了企业的主体地位,直到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将分析变量细化到微观企业层面,才开始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定所忽略的贸易摩擦和交易成本,正是现实国际贸易实务所考虑和关注的。贸易利得是抽象的、普遍的,国际贸易实务所考虑的贸易利得则是每一个具体的进出口企业所得到的贸易利得,因而两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不同也是导致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教学脱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