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16:3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实事求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探新途

那一排排敞开的窑洞,如同一排排思考的机器,而每个窑门上仿佛都刻着“实事求是”……1/3时间在课堂,2/3时间逡巡在革命旧址、社会实践现场,富有“魅力”的培训模式一再触碰学员那根敏感的心弦。

①“旧址”触动心弦

从枣园教学现场回到学员宿舍,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东玉依然心潮澎湃,整个人还沉浸在几十年前的火热氛围中,一气写下好几篇心得体会:《重读〈论持久战〉》、《中国人是“地球村”的优秀公民》……第一次接受干部培训,屈东玉便来到座落于革命圣地延安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震撼、感动、激动,让人深思的东西很多。”到过50多个国家、走遍国内几百个县的屈东玉坦言,自己第一次距离“实事求是”4个字如此贴近。

打动包括屈东玉在内的众多学员的“魅力”培训,不是别的,正是延安干部学院的特色培训方式。

“作为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延安能够找到根、找到源,这也是学院开展特色培训的独特优势。”学院常务副院长郭春和说:“学院正是以这些红色资源为依托,把培训重点放在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上,力求在培训模式上闯出特色,以便学员更好地深刻领悟、践行‘实事求是’精神的丰厚内涵。”

作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路径的有益探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诠释“实事求是”精神,而广大学员也秉持这一科学态度,深刻体味几十年前由伟人们创造的精神宏著。目前,学院已成功开发出31门现场专题讲授课、26个现场体验课教学点和21个社会实践课教学点,初步形成了满足学员培训需求的课程体系,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调动学员学习兴奋点的主要教学活动。

查看全文

实事求是的楷模

实事求是的楷模

——写于孔祥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我和孔祥桢同志既是老战友,又是老朋友。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

1943年冬,北方局党校办了一星期高干整风学习班,学校校长是杨献珍。北方局派到党校主持整风审干工作的是张际春、孔祥桢、刘建章、刘鼎、任仲夷、陈希愈、郑围栋等,和我都是一个组,我是第一任组长。我受审查后,谢富治当组长。进入审干阶段,孔祥桢任组长。

一开始,学习文件、整顿三风,还很正常。进入审干阶段,延安“抢救失足者”的一股风刮到了党校,审干发生了偏差。我们这个组陈希愈被软禁审查,陈是学体育的,一次散步的机会(被人押着),在一个小巷子里,陈突然跳起,以头撞墙,被人救起,未死。后来,组内又审查刘建章。孔祥桢对这两人的审查方式,抱有不同意见。他早期从苏联肃反扩大化错误教训中(那时他在苏留学),还从自己在白区工作多年的实际体会中,认为不能把从白区来的知识分子、青年、技术人员都看作是特务,不能把白区地下的革命组织看作是打着红旗的反革命组织。孔祥桢在苏联留过4年学,全然没有洋教条的束缚,比较实际,为人朴实,思想朴素,生活简朴,连语言都是朴素的,而且比较遵守纪律,服从领导。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奉中央命令挺进大别山,组织上决定把我和孔祥桢调到中原局工作,我任秘书长,孔任城工部部长(以后任中原局常委兼组织部副部长)。当时中原局机关部长级干部就是我们俩,我们随野司行动,千里跃进,突破陇海线,过了黄泛区,越过砂河、洪河、汝河、淮河,到8月27日进入了大别山的中心———金寨县。

查看全文

剖析当代社会中的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班固称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能客观的评价历史,然后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1938年,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道: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客观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与实事求是相背离的现象,坚持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这不禁令人深思。

一、现实中的“实事求是”现象

实事求是,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核心,是哲学思想的精髓。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成为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句口头禅。领导们讲话时,也会经常说:“我们实话实说嘛,这样才实事求是”,可是往往,他们只做到了“实事求是”中的“实事”,而忽视了“是”,更为可怕的是,时至今日,许多人却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甚至明知故犯,同实事求是背道而驰。违背实事求是的事例很多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禁会想到近期来沸沸扬扬的“三鹿劣质奶粉”案件,虽然此案已经渐渐平息,但我们挥之不去的,是多少在此案中失去鲜活生命的婴儿,他们还来不及体会生命赋予的美好,就急匆匆地谢幕。我们扼腕叹息,转而更加理智的思考:正是那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隐瞒了真相,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田文华也曾经作为道德的传教士宣扬她的致富路,实事求是对她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却为何背离的如此可怕?再说陈水扁洗钱案,以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无一不是为了一己利益而明知故犯。

从小我们就被家长教育要说真话。本来,“说真话”是对孩子的教导,而大人却一边要求孩子,一边继续造假。那么孩子还能说几成真话?我们还需不需要教育孩子?或者,说真话就根本不需要教育,大人说真话习惯了,孩子自然也就会了。

我们国家在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下,吃过苦头,过去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超英赶美”,以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无一不证明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不科学的。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查看全文

实事求是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然而,我们仅仅有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因为,实事求是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和简单的出发点,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艰难复杂的过程。在实事求是实现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既有来自实事求是活动结构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的制约,又有来自实事求是活动环境的制约。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作用,使得一些人虽然主观上想实事求是,但在实践中却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实践中经常出现“说易行难”的情况。就主体因素来说,主体因素的存在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但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主体因素会成为实事求是的直接障碍。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实现主体因素的优化,这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就实事求是主体的优化问题,重点就实事求是对做人的要求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

所谓老实人,就是老老实实按科学态度办事的人。做老实人,是对实事求是主体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实事求是的主体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主观地、片面地对“实际”和“实事”进行剪裁;如果主体办事唯上、唯书,或把个别经验绝对化;如果主体的利益观念有误,价值取向错位,价值标准失当;如果主体对实事求是的理解简单化,作风浮躁,了解情况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研究问题浅尝辄止,都会成为实事求是实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或直接障碍。

首先,为人民服务要实心实意。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所以,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树立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人民群众和国家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如果,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患得患失甚至以权谋私,哪里还会坚持实事求是呢?

其次,在客观规律面前,要老老实实。一切决策、计划、方针、政策都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了解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

再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工作作风要扎实。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广泛的、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承认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使各项工作计划、方案、决策力求符合实际。同时,工作要注重实效,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善于把正确的决策、计划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鼓实劲、干实事、见实效。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实际情况的新变化,倾听群众的呼声,使领导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以指导新的实践。

查看全文

浅谈实事求是原则的哲学底蕴

【正文】

(一)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二)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查看全文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2)能够运用实事求是和一切实际出发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从而更加坚定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我国的国情

查看全文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关键词: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路线,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倡导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1]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对于我们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而坚定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更大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国格言。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言称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一原指治学态度的格言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倡导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多次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讲的实事求是。”[2]“我是实事求是派。”[3]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对他自己的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深刻总结。他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查看全文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这个词汇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什么是解放思想?怎么才能解放思想?其实大有认真厘清的必要,因为其实很多人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解放思想。说解放思想,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就是,什么是思想?

一、什么是思想

查《现代汉语词典》“思想”一条是这样说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脑子里想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客观存在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这就是思维活动,但思维活动只是过程,并不是结果,所以它还不成其为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要有一种存在的形式才成其为结果,那么这个结果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记录思维活动结果的形式就是语言和文字。因此,思想的载体就是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语言和文字的思维活动还不是思想,因为它不是结果。只有成为了语言和文字的东西才能说是思想。所以言论和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思想的存在形式就是记录思维结果的言论和文字。

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完全自由的,你脑子在那里想什么别人是无法知道的,这个过程是旁人无法知道也无法干涉的,实际上也就不存在解放思维的问题。因此解放思想显然不仅是指解放人们的思维过程,而显然是、也只能是指思维的结果——思想。

既然语言和文字是思想的载体,那么我们说解放思想,如果不是指解放言论和文字这个思想的载体,那还能是什么呢?

查看全文

浅谈实事求是原则的哲学底蕴

【正文】

(一)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二)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查看全文

新闻思想观实事求是探讨论文

摘要在宣传报道上,始终强调宣传报道必须真实,要根据事实说话,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宣传。要做到宣传报道的实事求是,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在新闻报道中,既要做到实事求是,又要注意报道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关键词新闻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思想的精髓。新闻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报纸虽是有阶级性的,但实事求是却是报纸的生命和灵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宣传真理,这是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实事求是是新闻思想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是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思想的基本要求。多次强调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说:“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一切工作,我们的各项计划,从根本上来说,都不过是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m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只有我们为人民疾苦着想,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早在1959年,同志看了新华社关于广东水灾的内部参考材料后,给胡乔木、吴冷西写下批语:“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这反映出对新闻报道要讲真话、要如实报道新闻事实的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