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16:18: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事实婚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事实婚姻立法分析论文
一、我国关于事实婚姻立法的历史演变
纵观我国婚姻立法及其司法解释,大致可以说经历了从承认主义到限制承认主义,再到不承认主义,最后到相对承认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承认主义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刚刚废除了历史悠久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广大群众对于婚姻登记制度很不习惯,许多人结婚不去登记,举行仪式后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在此情况下,不承认事实婚姻是行不通的,于是当时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承认事实婚姻关系,将事实婚姻纠纷按离婚案件处理。
(二)限制承认主义时期。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了事实婚姻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作了限制性解释。规定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在起诉时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和符合结婚的其他条件的,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否则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三)不承认主义。1994年2月1日民政部颁布了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按该规定,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至此,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四)相对承认和相对不承认主义相结合。不承认主义并没有有效的促使事实婚姻的减少,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不承认主义仍然不停地争论,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作了一条较为模糊的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2001年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解释(一)》对事实婚姻又作了新的规定,该司法解释明确地表达出相对承认和相对不承认主义相结合的立法精神:(1)男女双方补办结婚登记后,承认其婚姻关系,其效力追溯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之时。(2)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当事人一方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的,如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就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承认其婚姻效力,按离婚程序和条件处理;如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以后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告知其应在法院受案之前补办结婚登记,补办后承认其婚姻效力,按离婚程序和条件处理。(3)要求离婚的事实婚姻当事人在起诉时,如仍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直接判决解除同居关系。
事实婚姻探析论文
【摘要】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依法履行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本文从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关系谈起,具体分析了事实婚姻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并指出了事实婚姻与其它非法同居现象的不同之处,从而详细论述了我国当今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态度,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得出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事实婚姻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结论。
关键词:婚姻事实婚姻婚姻关系非法同居
一、有关事实婚姻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我们似乎不应把限制两性关系视作婚姻的基本意义,婚姻之处的两性关系之所以受限制,还是因为要维护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抚育的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于稳定的因素。”[1]从古到今,由男女相结合而形成的婚姻关系以及由婚姻所衍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事实婚姻也是婚姻关系中的一种,它在我国存来以久,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侯,我们可以从婚姻关系的成立来谈起。
(一)婚姻关系的成立
婚姻,究其根本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自愿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婚姻关系也并非永恒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从远古时代的群婚制[2](群婚制就是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到对偶婚制[3](对偶婚制就是一男一女相对稳定偶居的生活方式。),以及后来封建社会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实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它都在随着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情况而不断地变化着。到了今天,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环境中,在全体人民平等地当家作主的前提下,也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为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事实婚姻立法试析论文
一、我国关于事实婚姻立法的历史演变
纵观我国婚姻立法及其司法解释,大致可以说经历了从承认主义到限制承认主义,再到不承认主义,最后到相对承认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承认主义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刚刚废除了历史悠久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广大群众对于婚姻登记制度很不习惯,许多人结婚不去登记,举行仪式后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在此情况下,不承认事实婚姻是行不通的,于是当时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承认事实婚姻关系,将事实婚姻纠纷按离婚案件处理。
(二)限制承认主义时期。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了事实婚姻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作了限制性解释。规定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在起诉时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和符合结婚的其他条件的,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否则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三)不承认主义。1994年2月1日民政部颁布了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按该规定,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至此,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四)相对承认和相对不承认主义相结合。不承认主义并没有有效的促使事实婚姻的减少,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不承认主义仍然不停地争论,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作了一条较为模糊的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2001年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解释(一)》对事实婚姻又作了新的规定,该司法解释明确地表达出相对承认和相对不承认主义相结合的立法精神:(1)男女双方补办结婚登记后,承认其婚姻关系,其效力追溯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之时。(2)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当事人一方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的,如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就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承认其婚姻效力,按离婚程序和条件处理;如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以后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告知其应在法院受案之前补办结婚登记,补办后承认其婚姻效力,按离婚程序和条件处理。(3)要求离婚的事实婚姻当事人在起诉时,如仍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则直接判决解除同居关系。
事实婚姻立法制度的综述
摘要:本文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概述,将社会与法律界对事实婚姻的态度进行了归纳,针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的完善做了相应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实婚姻立法思考
引言
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对称。在婚姻法中事实婚姻一般泛指当事人未履行法定结婚形式要件但又以夫妻身份公开同居生活的一种“准婚姻”关系。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把结婚仪式看作结婚的成立条件,而对结婚登记不屑一顾的人仍然大量存在。如果对事实婚姻采取漠视的态度,一旦事实婚姻当事人出现利益纠纷,则处理起来就无法可依。因此,处理好事实婚姻,对于保护相对弱势的群体,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关于事实婚姻立法的历史演变
纵观我国婚姻立法及其司法解释,大致可以说经历了从承认主义到限制承认主义,再到不承认主义,最后到相对承认主义的发展过程。
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制度论文
摘要:本文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概述,将社会与法律界对事实婚姻的态度进行了归纳,针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的完善做了相应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实婚姻立法思考
引言
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对称。在婚姻法中事实婚姻一般泛指当事人未履行法定结婚形式要件但又以夫妻身份公开同居生活的一种“准婚姻”关系。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把结婚仪式看作结婚的成立条件,而对结婚登记不屑一顾的人仍然大量存在。如果对事实婚姻采取漠视的态度,一旦事实婚姻当事人出现利益纠纷,则处理起来就无法可依。因此,处理好事实婚姻,对于保护相对弱势的群体,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关于事实婚姻立法的历史演变
纵观我国婚姻立法及其司法解释,大致可以说经历了从承认主义到限制承认主义,再到不承认主义,最后到相对承认主义的发展过程。
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美国关于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的现状。美国最典型的事实婚姻同居形式当属宗教婚姻。也就是在教堂结婚领取证明或是通过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其余的凡是未经婚姻登记的双方不受婚姻法保护,其婚姻无效,但是这也有例外规定,那就是事实婚姻。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写下婚书并注明结婚的时间地点就可以了,这就是俗称的习惯婚。在美国大约多数大州城市都承认事实婚姻,比较普遍常见,随后各州政府相继出台法律法规规范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制度。而对于非法同居制度,美国的大多数州都有立法完善,由于属于移民国家,经济又发展迅速,达到一定的分居期限其婚姻关系自动消除。美国对同居的接受程度普遍比亚洲人要高,十分开放,这是伴随着文化的差异,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青年人把同居当成了婚姻的试验田和必经过的一个阶段,处在20岁左右年纪的青年男女同居比例为百分之五十多,甚至发展为将同居视作婚姻的替代物,当成了过渡阶段。美国专门负责婚姻统计的部门表示30-45岁的人群有百分之三十处于同居状态,相比2000年之前,几乎翻倍,还表示受教育程度越低的男女同志,同居的比例就越高,比如高中毕业的同居比例较高,大学毕业人群最少。据研究者分析上述的比例如此之高主要源于经济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同居可以减少房租的消费,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较高的离婚率导致年轻人对婚姻缺乏信心所以选择同居试婚,虽然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很渴望结婚,有时也很传统。(二)日本关于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的现状。日本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凡是不办理结婚登记,一律不认可他们的婚姻关系,可是也有着一种人性化的条文,那就是如果他们共同在一起达3年以上,在此期间感情很好没有大问题,或是育有儿女,孝顺父母,那么法律也会默认此种事实保护他们的夫妻权益,认定其正式合法。据不完全统计,35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大约只有两成青年人赞同即单身男女只要有结婚的打算就可以先同居的观点。而对于单身男女不同居也不结婚的说法十分不认同,究其原因,还是长期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头脑中形成了烙印。这也是伴随着地区的风俗文化不同而大相径庭。(三)其他国家关于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相关法律制度的现状在欧洲等国家中像英国这些发达国家比较开放,根据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宗教婚姻和世俗婚姻都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尤其宗教婚姻最为普遍,是教徒的一种信仰,因为婚礼对他们来说就是神圣的。宗教婚是男女可以选择到美丽的教堂在上帝耶稣的塑像面前,庄重的宣誓无论贫穷富贵彼此相爱相伴,会场坐满了亲人朋友来见证,牧师为他们祈福,最后发给婚姻缔结证明。我们认为西方的宗教仪式的婚礼也很有意义,教堂就相当于婚姻登记处,得到了认可婚姻的授权,也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说起英国的传统世俗婚姻就和我国的登记婚姻大致相同了。只不过英国的世俗婚不光要领证还必须举办婚礼的形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领证是前提。而这一点和中国的婚礼不一样,在家乡或酒店举办婚礼不是绝对的要素,有的两口子领证但不在家乡或酒店举办婚礼,反其道而行之周游世界旅行完成婚礼,也是独具特色不拘泥于形式要件。
二、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的对比及相互关系的分析
(一)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相关法律的立法对比借鉴。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在法律规范中都属于没有登记的形式,并且未作出明确规定,假若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有利于在立法上对二者进行准确规范区分。其实非法同居的范围要比事实婚姻宽泛,非法同居的两个人只是暂时性的一起生活,没有永久性且经常的保密不愿意让外人知道,事实婚则不然两个人希望自己和另一半在一起的事实让全世界都知晓,最后再隆重宣布一下。自新的婚姻法条例公布实施以后,任意一方去世时,另一方都可享有继承权,而非法同居下的双方则互相没有继承权,这是因为非法同居是我国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强烈禁止,不受到保护。在向法院起诉离婚时,通常对待事实婚可参照有效婚姻那样进行调解或沟通,再次尝试争取和好的机会,经常讲的劝和不劝分就是这个道理,能在一起必定有感情基础。(二)对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的治理完善措施对比。在新婚姻法还没落实之前,男女两人完全具备了成为夫妻的全部条件,仅仅是没有领证,那我们将视他们的情况为事实婚姻,可在新婚姻法实施之后,不但要具有构成事实婚姻的所有要素,还必须到权威机构如民政局去领证。既然,在我国的一定时期内还存在事实婚姻,就要按照我国婚姻法的相关立法精神,在离婚分手时应考虑到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原则,还要照顾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对其成长学习和生活予以妥善的照顾安排,毕竟孩子的性格及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观的取向。我国事实婚姻法律制度的特点主要是分布范围广,大量存在且难以防止,主要受封建思想和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又因婚姻法隶属民事法律而不属刑法有强制力保证,以不发达地区多见,我们在考虑其弊端的同时采取对策,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家庭的幸福。因为事实婚的成立与消灭都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兴衰,对家人的幸福感及妥善照顾更是关键。所以明显看出事实婚的部分消极影响,即彼此造成的心灵创伤和感情缺失,且加剧了情感的信任危机,特别是两人同居时所付出的精力和光阴才是弥足珍贵难以挽回的东西。
三、完善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相关法律的执行制度
(一)确立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权利义务的执行制度。因为事实婚姻的权利义务与有效婚姻赋予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大体相当,所以对于事实婚姻的义务执行与有效婚姻的保护执行在法律上大致相同。夫妻双方都有权力进行工作生活学习,任何一方都无权进行干涉或者限制,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自由并要遵守计划生育的义务。事实婚姻的两人在置办的财物时可以根据其意愿自由约定到底归谁,可是若在当时就约定的这么细根本不太现实,还伤感情,所以实践中这条规定基本用不上,那就还得考虑事后救济,依靠诉讼打官司等司法途径疏解纠纷。非法同居关系期间,父母对非婚生子女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点不容忽视,同时子女在长大后应该孝敬赡养父母,俗话说养儿防老,父母在年轻时对孩子的培养是心血的付出,虽不图多大的回报不图有多大的出息,但是儿孙应该体谅其长辈的艰辛不易,竭力的成才渴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家庭更好更昌盛,这不仅是法律层次上的要求,更是道德素养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子女应该好好孝敬父母,履行其赡养责任,照顾父母的老年生活,保障其生活质量,不干涉其自由,让老人有幸福感,这种责任感是不应以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变化。(二)加强对强制执行制裁的力度。在民事活动中,人民法院对于事实婚姻权利义务的规范执行,往往需要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因为对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来讲,是当事人之间自愿不受干扰的意志表现。这种行为产生的关系如果不恶化到某个程度,我国的司法部门也是无法对其制裁,比如非法同居的两个人都有了家庭还在外面乱搞,再恶劣的就是重婚罪,这就违背了我国法律的规定,触犯了法制的威严,应严厉打击。笔者建议要想加强对事实婚姻及同居的制裁力度,首当其冲需先规范亲情制度。有了亲情的羁绊,让当事人双方自己去衡量对家庭的责任感,为孩子老人着想,为行为承担责任,将是影响一辈子的问题。还有就是同居关系解除时的救济赔偿制度,法官可多了解人民的诉求及实际困难,照顾到因为离婚或分手而可能出现的危害,保护其权益。
谈谈现阶段事实婚姻、解除非法同居案件审理之易难点
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在一定时期内,有条件地承认其事实婚姻关系,是符合实际的”。但《意见》第6条提出“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经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调解书或裁定书,经调解不能和好的,应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
对调解和好的事实婚姻,在审判实践中不存有矛盾。对调解不能和好的事实婚姻,却很难操作。现从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根据《意见》第1条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从年龄结构上来讲,现行起诉到法院的,如年龄已在35岁以上,不存在非法同居关系,都是事实婚姻关系,对这类案件,比较容易操作。这类事实婚姻关系案件,诉讼到法院来的年龄较大,其子女基本上都已成家立业,或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法院处理的重点在解决双方的矛盾,完全可以参照《婚姻法》来处理。法院调解、判决很少涉及到子女抚养问题。正因如此,双方当事人对“离婚”容易形成共识,矛盾较少,法院易于作出裁决。这类事实婚姻关系形成,双方在一起生活在15年以上较长的时间,在群众中、亲友中都认为他们是合法的夫妻关系。即使双方产生了比较大的矛盾,经村干部、亲友、邻居做工作后,又能重归于好一起生活,避免了家庭破裂。
但这类案件,一旦诉讼到法院,依据《意见》第6条规定,调解不能和好的,则要调离或判离,没有回旋余地,就往往带来不好的社会效果。
如:我们在审理罗某诉郭某“离婚”一案中,双方年龄均在六十岁以上,矛盾的根源主要在于罗某经常晚上外出整夜不归,和别人通奸。周围群众都知道这件事,对罗某不顾家、违反道德的行为很有意见,但谁也不好讲。郭某知道后,苦劝罗某改邪归正。罗某不但不听,反而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法院为此多次做罗某工作,进行宣传教育,但罗某执意要求“离婚”。法院在调查了解、征求村干部和子女意见时,都希望法院判决他们不准离婚。但由于罗某与郭某“结婚”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故只能按事实婚姻关系处理,受《意见》第6条限制,法院不得不判离。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认为明明是罗某的过错,法院还支持她“离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意见》序言中指出,“……在一定时间内,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是符合实际的”。1956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研字第11633号)给河南高级人民法院复涵第1条指出:“当一方提出离婚时,双方都已达婚龄,其婚姻关系应予承认,并作为离婚案件处理”。这两条规定,实际上是给法院在审理这类事实婚姻关系案件时,行为灵活掌握的原则。但《意见》第6条规定,事实婚姻,调解不能和好的,应调离或判离。笔者认为,这与序言的精神相矛盾,不应有这种绝对条款,这样不利于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作出处理。如前面案例,法院完全有理由不支持罗某的诉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才能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法律婚姻合法保护制度论文
【摘要】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依法履行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本文从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关系谈起,具体分析了事实婚姻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并指出了事实婚姻与其它非法同居现象的不同之处,从而详细论述了我国当今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态度,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得出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事实婚姻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结论。
关键词:婚姻事实婚姻婚姻关系非法同居
一、有关事实婚姻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我们似乎不应把限制两性关系视作婚姻的基本意义,婚姻之处的两性关系之所以受限制,还是因为要维护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抚育的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于稳定的因素。”[1]从古到今,由男女相结合而形成的婚姻关系以及由婚姻所衍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事实婚姻也是婚姻关系中的一种,它在我国存来以久,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侯,我们可以从婚姻关系的成立来谈起。
(一)婚姻关系的成立
婚姻,究其根本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自愿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婚姻关系也并非永恒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从远古时代的群婚制[2](群婚制就是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到对偶婚制[3](对偶婚制就是一男一女相对稳定偶居的生活方式。),以及后来封建社会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实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它都在随着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情况而不断地变化着。到了今天,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环境中,在全体人民平等地当家作主的前提下,也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为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共同生活型后财产处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共同生活型同居一方死亡财产处理
[论文摘要]在当今中国的社会里,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传统的维系男女二人关系的婚姻形态,正在被人们逐渐淡化。中国的“不婚族”人数逐渐增多。追求时尚的男女们更愿意选择同居、试婚等“准婚姻”的形式。但是一旦发生一方死亡的情况时,大家突然发现,没有法律保护的“准婚姻”形式下产生的财产难以确权:合伙买的房子不知该归谁,一起写的东西版权不知该归谁,一起做生意的收入不知该怎么分割。本文拟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阐述共同生活型同居财产的界定及一方死亡后财产的处理。
不婚而同居的准婚姻现象目前在我国已经普遍存在,且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大中城市,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宽容、认可,并且接受。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同居跟结婚不一样,结婚是获得了法律的承认的,当事人是不可以随便解除关系的,解除关系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而同居是不被法律承认的一种行为,可以随时出于当时人的意愿而终止关系。但是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同居,而是采取一种暧昧态度。既不保护也不惩罚,既不赞扬也不否定。这种相对不稳定的同居关系往往会引起财产的问题,尤其是共同生活型同居关系中的财产分割。
一、共同生活型同居关系的界定
(一)共同生活型同居的概念
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关系或者以秘密的两性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法亲属编立法问题论文
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国民法典终于被提上立法议事日程。其中,尤为引起世人关注,令学者欣慰的是,“调整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亲属法,将历史性地回归为民法典的一编。[1]
亲属法,作为一定社会亲属制度的法律形式,源远流长。一般说来,社会制度越古老、社会生产力越不发达,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属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有可无,或其地位低于其他民事法律。因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规则,由它来组织一个由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构成的市民社会,身份法和财产法也就是民法规范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身份法即是亲属法,它因所调整的民事关系(亲属关系)是构成市民社会的基础,从而成为一国法律体系和民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因为此,在当代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中,大都设亲属一编。英美法系国家的亲属立法尽管采单行法主义,如结婚法、离婚法、家庭法、收养法等等,但它们的总和是与亲属法的调整范围相当的。
中国要制定何种风格的民法典,[2]不仅关系到整个法典的体例和条文,也直接影响到亲属编的结构和条文设计。另外,半个世纪来,中国一直将亲属法作为独立于民法之外的法律部门,先后颁布的两部调整亲属关系的基本法律《婚姻法》,都是“宜粗不宜细”的粗放型立法。[3]2001年对现行婚姻法的修改只是中国亲属法制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立法机关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先做必要补充和修改;亲属法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留待下一步制定民法典时再做考虑的两步走思路的明证。因之,现在设计民法典亲属编体例时,必须坚持走“具有严格逻辑性和体系性民法典”的道路,[4]同时,在具体条文的设计上,应当着眼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广泛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和学说,并将现行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成功、合理之处予以采纳。
本人有幸成为梁慧星研究员负责的中华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成员,负责亲属编前五章条文的起草。在撰写相关条文的立法理由和说明过程中,对现行法上的诸多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故写成本文。全文除序言、结语外,由五部分组成,除第一部分是有关亲属法在民法中地位和立法名称的论述外,其余部分均从具体条文的设计出发,针对现行法上的问题,就亲属通则性规定的设定、不宜结婚疾病、事实婚姻的效力、婚姻的无效和撤销四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这些仅是亲属法诸问题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借此研究,对中国民法典亲属编成为具有中国时代精神的,“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法律”[5],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亲属编的地位与名称
(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