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11:50: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食品科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析食品科学中的生态自然观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它也正转向人本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学。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从选题、师资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等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期为全面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是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特色“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2]。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阶段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运用,其质量也是衡量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此外,毕业设计(论文)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要的考核指标点,对毕业要求达成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3]。因此,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优化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4]。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学术交流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能力[5-6]。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专业工程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要求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该环节的指导和考核。此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对毕业设计(论文)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包括:①毕业设计应反映工业化生产规模与水平的食品工厂、设备、工艺设计图纸;②以产品开发为主的毕业设计,应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③毕业论文应以解决工业化生产问题需求为目的;④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工作量应在12周以上;⑤毕业设计内容应包括资料搜集、技术方案选择、工艺计算、典型设备选型和计算、工程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结题答辩等,毕业论文应包括资料搜集、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论文撰写及结题答辩等。
2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转型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手段的创新、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保障等。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关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食品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以及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升温,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相关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300余所;除老牌的轻工院校、商口院校和农业院校外,许多地方高校也新增设了此类专业。虽然开设有食品类专业的高校数量庞大,但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有所差异。以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为突破口,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1-2]。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内有一大批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率先启动了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工作[3-5]。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同样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于2013年在湖南省率先启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度推进专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工作,并将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目前,学校已先后筛选了两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其中。本科专业转型发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一些经验[6-8],但当前的核心任务应该是积极探索适合于我国自身国情的专业转型发展思路。专业转型发展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9-1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进而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对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进行介绍,以期为国内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通过实践探索,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图1),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块涵盖了本专业所需具备的工程学基础、化学基础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基础;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共性和个性化两部分,前者为本专业学生必修内容,后者则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任修其一;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利用校内生产实训平台进行各类产品的生产及相关管理,后者则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另外还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在企业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述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所在;但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围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设计了社会实践与专业认知实习、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手段
食品科学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发展趋势食品科学现状
[论文摘要]食品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以食为天”说明食品对人类来说如同阳光雨露一样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食品科学的现状及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
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一、今天的食品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因饮食不当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已逐渐减少。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包括臭豆腐,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发酵食品经发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如乳糖、棉子糖等)转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经发酵转变成安全无毒的物质,改善了风味和结构;对于酸奶发酵生成乙醛、双乙酰、3-羟基丁酮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软结构,而且发酵食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保质期。发酵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组分、风味和结构的食品。
食品科学学科建设思考与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科技发展迅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工业的进步和营养健康的需求推动了食品学科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科研单位在食品学科建设上已形成具有明显特色、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队伍。文章将从食品学科发展历史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流食品学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一流食品学科;历史发展;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我国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2017年产值11.4万亿,占全国GDP的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2%,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7万亿元。食品学科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紧密围绕加工与贮运、营养与健康、质量与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现代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以食用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培养食品学科高层次人才,为食品工业、大健康产业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肩负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任务,“十三五”期间在食品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学科评估整体水平在全国80个参评高校中排名第八,在科研单位中排名第一。因此,在产业发展形势好的背景下,研究农业科研院所一流食品科学学科建设的对策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食品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1食品学科起步阶段。中国食品学科始建于20世纪初的三江师范学堂(现南京大学)的农产与制造学科和吴淞水产学校(现上海水产大学)的水产制造学科,正式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2]。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10多个院校均在那个时期一一设立了食品相关系科与专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国轻工业部、粮食部、商业部等部委相继建立了一批涉及食品学科专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如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现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等。20世纪80年代,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属的部分农业高等院校如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3所农业院校,在农学、园艺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食品科学系和食品专业,为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学科、教育和人才基础。1.2食品学科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将农产品加工列入第十个五年计划,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各省、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也相继成立了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加上起步阶段建立的科研院所、高校,逐步配套形成了国家、部门、行业多层级、较为完善的食品学科体系[3]。截止2018年底,我国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350余家,其中235所高校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博士点高校24所、硕士点高校100余所,食品学科年招生人数超过1万人,较2000年增长了1倍以上。通过“九五”至“十三五”连续的学科建设,造就了一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院士、杰青、优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如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院士以及2019年度新当选的江南大学陈卫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培武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等,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食品科技创新队伍,为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食品学科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工作总结
编者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分汉中区和宝鸡区两区进行,通过实习,通过与经理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了书本知识是实践生产的结晶成果。通过实习,对我国各种食品的生产流水线有了更详尽的认识,对于稻谷制米、小麦制粉、油脂提取以及精练和深加工、淀粉制糖、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工艺流程有了更全面系统的学习。根据外出实习需要,本次实习安排指导教师共8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均为第一线主讲教师。生产实习成绩为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的综合评价。具体材料请详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至2006年7月15日结束,为期15天,其中外出参观学习10天,讨论及撰写报告5天。参加本次实习的学生为120名,指导教师8名,在食品学院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分汉中区和宝鸡区两区进行,共参观了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XX县天元面粉有限责任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XX西凤酒公司、宝鸡啤酒厂、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等12家食品加工企业,覆盖了粮油加工、保健药品制造、白酒酿造、方便面生产、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内容。通过食品企业参观实习和食品企业领导的现身说法加深了学生对食品生产及市场竞争严酷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了真正的现场教育。食品企业参观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的重要阶段,参观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的等优秀食品加工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的信心和兴趣,XX市酱货场等传统腌制品和调味品生产使学生充分认识了传统食品的魅力。
通过实习,通过与经理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了书本知识是实践生产的结晶成果,只有真正学好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为以后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坚定了信心。
通过实习,对我国各种食品的生产流水线有了更详尽的认识,对于稻谷制米、小麦制粉、油脂提取以及精练和深加工、淀粉制糖、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工艺流程有了更全面系统的学习,对于生产中实际用到的机械设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但本次实习内容多时间紧,又恰逢省质检对XX县区相关企业进行质检、XX市进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加之XX市相关企业接待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等原因,为实习带来了无法事先预测的困难,这就使得各实习区第二批学生实习计划一变再变,实习效果不尽理想,但在全体指导教师努力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实习的全部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讲究卫生,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听取讲解,积极思考和提问,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这一时间环节的重视。特别在XX县区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得到了相关企业领导的首肯,表示欢迎同学到企业去工作、学习。只是因为学生人数多,生产车间嘈杂,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清讲解内容,看和听不能很好地兼顾,使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实习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本科院校实习平台建设进行探讨,针对食品专业的特殊要求,指出了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关系,以及实习平台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错位建设的途径。同时指出校内外实习平台的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相辅相成,双方得益,所以学校在用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也要做好对企业的科技服务。
关键词:实习平台;实验室;校内基地;校外基地
1食品产品的种类与食品卫生
传统的食品产品的分类有24种。各类食品产品无论是原材料、生产过程与设备以及产品,都差别巨大,如(鱼)肉类产品,此类产品含脂量较高,前道工序通常以分割、调质的单元操作为主,后续的灌装、成型、灭菌、熟制通常采用管道化连续生产。粮食类食品的加工则以干燥为主。保健食品的生产则是与药品生产相同。发酵食品主是以生物发酵为主;饮料食品以混合灌装为主;传统的乳品生产以灭菌、灌装为主,随着酸奶制品的普及,乳品生产又结合了发酵工艺,但是乳品生产与饮料生产相同,总体仍然是管道连接,密闭连续生产。传统的罐装食品是先灌装再灭菌,现代食品为保存食品的原有风味,通常采用无菌生产与灌装。无菌生产通常应用于即食食品中,无菌生产与罐装食品由于保留了食品的大部分原有营养与风味,近几年备受消费者欢迎。无菌生产提升了食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管理难度。无菌车间动态不可控因素的物流因素可以通过严格的工艺程序予以保证。因此主要风险因素是人流控制,人流控制的最根本是人数控制。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应优先选择产品社会认知度高,生产规范;企业具有接受学生实习条件,能够安排专任技术人员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其次,提供的实习内容应与毕业要求密切相关。第三,应尽可能在多地区布点,至少应在跨省经济区内布点,如长三角经济区,这一点对于全国招生或跨地区招生的本科院校尤为重要,因为今天是他们的学生,明天可能就是他们的员工。第四,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及科研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开展产品开发、生产标准制定及人员培训,[1]校企之间的相互合作、互帮互助是建立稳定校外实训基地的保证。校外实习的内容首先是厂区布局、车间布局的熟悉、理解和认知;第二是生产工作制度的执行、理解和认知。第三是操作技能的熟悉与掌握。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需要熟悉更多的生产技能,完全的熟练掌握可能不是重点。第四是生产任务的分配与人员安排。第五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第六是工厂的辅助设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营养及其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现代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针对这一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传统培养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难免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重视意识不够、选题范围窄、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新的时期应“随需而变”,结合市场的导向,精准培养,建立导师制,提早进行专业思维的导入,拓宽校外合作渠道,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发思维。
[关键词]精准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以前的广泛提高全民素质深化为发展内涵、提升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有用之才。对于本科院校与产业结合较紧密的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来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要学科基础,培养食品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独立进行食品加工工艺设计、加工设备选用、工厂设计、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监控、技术经济分析和产品营销等专业发展能力[1]。在扎实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以目标导向引领,以精准培养护航,将学生培养成了解市场动态、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和工科实践素养的社会亟需人才,从而推进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精准培养的时代背景及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已明显增加,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包含有对饮食的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化等的要求。1.食材来源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性食材来源有天然种植的、培育的、转基因的;动物性的有养殖的、野生的、仿制的,还有一些以前未被开发的食用、药用的动植物现在也成了食材的来源。鉴于食材来源的多元化,就需要用食品科学手段去确定每一样食材是否安全、可否食用,食材如何搭配才能满足人类生长每一阶段身体的营养需求,以保证机体的健康生长发育。2.食品生产工艺手段的多样化。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与科技的快速进步,我国的食品生产除了传统作坊式生产之外,工业化生产已成为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食品生产领域已开发研制了很多食品仪器设备,很多食品都已实现了流水线式制作,如湾仔码头水饺等产品的全链条生产线自动化制作。制作食品的任何一个流程和环节都需要先了解食材的特性,以保证在制作的过程中食材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或尽量减少食材营养的流失,同时还要保证加工后的食材具有良好的形状。这些都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前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由此可见,高校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是时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教学培养和科研服务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而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我提升发展的能力,即毕业要求达成度是衡量与评价人才培养一个很重要的指标[2]。
现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为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结合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贺州学院是桂东北地区唯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高校[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2年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4年获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2018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站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学科的新起点,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实践证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脱离行业需求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难以培养出企业等社会单位需要的多样化人才。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关注较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对如何结合各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探讨的较少,故无法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创新性很强的一类专业,通过深入探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贺州学院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和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众创空间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018年进入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南区30强;2016年和2017年均进入《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秉承学校“双创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宗旨,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能够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食品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食品工程技术解决食品工程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除了需要达到最低160学分的总学分外,还要另外完成至少5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为打破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教学和科研资源的转化不足,无法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的状况,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的教学计划、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与管理等环节[4],不管是在在专业理论教育还是专业实践教育中都应充分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2多层次、递进式、贯穿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策略
摘要:食品是人类生存之本,充足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们提供生存的能量。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革新也迫在眉睫,积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格局优化和革新。本文首先,讲述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其次,分析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最后,阐述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策略,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效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
通过对不同院校的专业和学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与食品技术相关的专业并不多。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身属于食品加工专业,这一专业可以培养大量的食品制造人才,也能积极推动我国食品加工技术革新和优化。而茶文化具有和合思想,在这种背景下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利用,也能有效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拓展。
1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
茶文化属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加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也有利于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提供新的灵感。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制造很多种类的食品,其中包含人造食物,人造食物是通过生物制造技术仿制相关食物,例如人造肉,属于与天然食物口感相似的食品;还包括原生态食品,原生态食品本身属于纯天然,因此其食物结构还保留原来状态,营养价值较高。当然,其中还包括有机食物、发酵类食物、方便食物、冷藏食物、辐射食物等等。随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发展,食物种类结构也在被进一步优化。而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发展的必备技术,想要真正在茶文化背景下促进专业发展,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才能真正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2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趋势